八年级上册物理讲解八年上

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2012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年份:2012年
省份:全国
试卷类型:同步测试
上传日期:
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 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 d. T6 V( R! i4 G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A. S& Y5 E% I% c) G. M/ T+ H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 K# W+ ?" H: P8 _7 _1 E" C5 I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7 `' g% g$ ]' V( D" h
答案:-解析:-
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则透镜的焦距f(&&&)A.10 cm&f&20 cm( L* Q; G! \- ^& M3 ^. G/ J B.f&10 cm; a1 O2 D; W
_) g# ? C.f&10 cm' ?! I0 I8 b5 @+ ^% F! N' U D.f&20 cm1 K0 S2 j8 `! [+ a( R, j
答案:-解析:-
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 O3 R7 U. [6 ` B.凹透镜- b5 T' ?! F; e4 ] C.凸透镜和凹透镜; g2 V7 X2 \2 R D.玻璃砖+ ?
W) R" f9 h7 c
答案:-解析:-
(2010天津模拟)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 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8 \6 K9 G% ^, X2 M7 @ B.倒立缩小的实像! M2 O4 F1 P. b4 W
T" \( B C.正立放大的实像, L3 @: i7 Y% f) Q% d
d* @/ g D.正立放大的虚像# E7 [' c: Z$ D
答案:-解析:-
(2010江苏连云港模拟)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 cm处,则(&&&)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d/ ^* f7 e! R$ W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R5 P! ]& N) N/ H/ J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9 S3 N2 d* O3 W1 X4 ^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I0 I0 R$ e3 Q: c
答案:-解析:-
有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将物体从离凸透镜3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20 cm处,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A.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D; R3 C* [! T* T8 _5 bB.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6 a6 R# g/ U0 V* @) H- T; X1 R3 hC.离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 e% ]4 \: E5 U# N
fD.离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 J* X$ B6 F6 R6 I
答案:-解析:-
(2010山东滨州模拟)张晨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1 E; X
Y; e/ N0 I
Y7 f B.烛焰位于b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O: b
N% `5 H2 S5 L
Z C.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6 B7 G% W2 W7 I5 S! J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i. H3 j- Z, @% _: b+ J! X
答案:-解析:-
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 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 cm处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 (&&&)A.一定大于20 cm, e8 e4 L- Y; GB.一定小于9 cm
Z, S: a( ?! C" LC.一定在10 cm到8 cm之间
@" Y/ _, P0 L5 M9 C/ a/ K: _D.一定在9 cm到10 cm之间$ W7 _4 C% T4 U& O; Y1 A8 d3 F$ B- b
答案:-解析:-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烛焰离透镜12 cm时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7 cm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下列的哪个值(&&&)A.8 cm$ \; Y: _" e$ `. _- `! D B.10 cm# ?. M. H& _; e3 ^! g C.11 cm5 @/ ]6 C3 [6 I5 b# L& ]. j1 M# @9 A D.14 cm. A& c, ?& L% K7 ^9 W" e) h: ]
答案:-解析:-
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物距为15 cm时,它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实像+ `# i1 I% C7 X+ a% \
d4 i B.缩小的实像; H; `' J% d2 W$ P3 U7 N C.放大的虚像* J# c, f5 Q/ [2 H D.缩小的虚像- Q( ^& K) Q; R: M5 g4 B2 f
答案:-解析:-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将(&&&)A.一直变大' C& [5 E. c" K+ h' F) ? B.一直变小$ N9 [% _' B5 P2 Q2 O4 K: X
R9 G* A C.先变大后变小# G" Q) T7 O# Q. W( R7 F D.先变小后变大( Z% J$ Z! P+ S. \* d% _4 V2 ^
答案:-解析:-
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主光轴上,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该物体的明亮、清晰的实像,当用不透光的物体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后,物体此时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A.只有上半部分,亮度不变# J' C# P: Z0 `) P4 M1 W&B.只有下半部分,亮度不变( _5 _& @; J5 V% X4 R, E8 b' @&C.与原来相同,亮度不变! Y4 c* G. F2 J&D.与原来相同,亮度变暗$ @6 @1 W0 b$ M0 H&
答案:-解析:-
(2010江苏南通模拟)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
答案:-解析:-
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主光轴方向平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棒AB,如图所示,则形成的像A′B′为(&&&)A.比实物短,且B′端比A′端粗5 P9 C+ V, M( J0 R8 cB.比实物短,且A′端比B′端粗) G. T- d1 j* N* G' b8 _C.比实物长,且B′端比A′端粗. W3 R& a& Q0 J5 j2 K2 ^4 g+ RD.比实物长,且A′端比B′端粗& a+ J; b( b. A! @- f. [
答案:-解析:-
(2010福建莆田模拟)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答案:-解析:-
通过实验发现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我们可以看到,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取决于物距和凸透镜的____________关系。
答案:-解析:-
当物距___________ 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实像;当物距___________焦距时,成虚像,并且虚像的尺寸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2010江苏徐州课改区模拟)如图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____________立的实像,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____________移。
答案:-解析:-
(2010河南模拟)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透镜的焦距。
答案:-解析:-
(2010江苏宿迁模拟)一束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 (a)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大小约为__________ cm;若将一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2 cm处,如图3-3-4(b),则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答案:-解析:-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请你设计一个测量凸透镜焦距的简易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你的实验方案的优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烛焰和光屏放在图中A、B、C三个位置时,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则在A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在B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在C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2010广西柳州课改区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次数4 f8 Q$ P: K8 j- D9 a
I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7 V: c: N/ \+ W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4 \/ Z9 Z
L. E1 ^( I0 P2 @2 h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0 ]' H; \
E$ a# b像的正倒! P% Q( e' Y3 ^, Q% d/ M( C6 M1' U( V" ]# K" h
?! A- b0 K+ C30- e2 L, Z/ Y( J0 L$ K2 b" H* U155 I! W8 D& @3 C7 `6 \% g' [6 ?# O缩小4 _' Y2 _' T
Y( W0 d! C$ M倒* L/ X
a6 J+ G2- M' g! `$ U/ Q* H/ P5 P20. Y, P$ E; a1 A20
S# @1 W+ Y, D/ S等大4 ]8 c/ b. P1 V& f/ G7 K# R倒" I$ O+ T( Z2 S" ^3/ i* P5 L
I( U4 V& g0 A
J141 ^# @) C) \% d$ \, j35/ F4 j3 N& g# X放大- ?" C" N/ H7 `3 D; P* R% I, b倒" M" b9 [
E/ W& ^46 _- b$ g. D% c- c& K$ `10. e+ E
Z* i7 A/" e" T/ @5 P+ b- T( ^不成像$ ^
M# N$ Q3 c9 R9 S. X5 O1 V/' Y2 Z
R: ^( Q5 i6 j2 I0 D5 N* T5* Z- \3 j3 S0 U+ h: f! E85 ^0 @4 e% [+ W
f7 S' D0 `7 B/ R9 L2 J放大1 ]* G' H) X7 g8 ?4 Q/ A; c正- E
`7 N3 d0 C①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第5次实验中,从____________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____________一侧放大的像。
答案:-解析:-推荐出版社
购物车 0 件商品 共 ?0.0 元
八年级物理上:北师大版(2011年7月印刷)(含参考答案及解析)名师导学
出版日期:2011-07
字数:290000
开本:大16开
包装:平装
定价:21.8
折扣:55折
蔚蓝价:?12.0
vip(2-3星):?12.0
svip(4-5星):?12.0
商品评论(0)
商品问答(0)当前位置:&&&&&&&&&&&&&&&
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名师讲解(2013新版) (23)第2节-密度
课程来源:优酷-点击立即播放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名师讲解(2013新版)-(23)第2节-密度-课程简介
大家都在看
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名师讲解(2013新版)-课程评论
精华学校,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51加速
九年级物理,51加速
恨汉字笔画 幼儿识字 学英语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题及答案解析免费下载|试题|试卷|初二|八年级|新课标人教版
按教材浏览:
当前位置:>>>>>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题及答案解析下载详细
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题及答案解析下载
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初二|八年级
新课标人教版
☆☆☆☆☆
本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不用注册!点击顶部的教材,可以浏览相应教材的最新资源.点击上面"进入下载地址列表"链接,进入下载地址
本站课件、试题、教案等免费下载。大多是rar压缩包,解压缩后是ppt、doc、swf、exe等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光现象镜面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题讲解一下,好的话再追加_百度知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光现象镜面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题讲解一下,好的话再追加
好的话再追加50分
提问者采纳
反射,折射的作图严格按照它们各自的规律来.
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这里,你要严格遵循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平面镜成像实际上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不过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可以看出,平面镜成像比光的反射的作图题要好作些.因为这时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平面镜成像规律.也就是平面镜成像是等大,等距的.所以在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题时,可以先作出点光源的像点,再连接像点与入射点,这样作出的图很准确.记住,一定要先作出点光源的像点,这一点很关键.
光的折射作图时,这个比较好作,因为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只是一个定性的大小关系,没有定量的大小关系.一般的说来,介质不外乎是水,空气,玻璃,或者是冰块.我们把冰块也当作是玻璃.所以介质我们就认为只有三种:空气,水,玻璃.记住这一点:光线在这三种介质里的角,依次要小,不管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
1.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或者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或者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线从水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或者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这样讲的应该很明白.不知你听懂了没?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反射角等于入射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这里,你要严格遵循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平面镜成像实际上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不过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可以看出,平面镜成像比光的反射的作图题要好作些.因为这时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平面镜成像规律.也就是平面镜成像是等大,等距的.所以在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题时,可以先作出点光源的像点,再连接像点与入射点,这样作出的图很准确.记住,一定要先作出点光源的像点,这一点很关键.
光的折射作图时,这个比较好作,因为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只是一个定性的大小关系,没有定量的大小关系.一般的说来,介质不外乎是水,空气,玻璃,或者是冰块.我们把冰块也当作是玻璃.所以介质我们就认为
1.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或者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或者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线从水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或者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反射,折射的作图严格按照它们各自的规律来.
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这里,你要严格遵循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平面镜成像实际上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不过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可以看出,平面镜成像比光的反射的作图题要好作些.因为这时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平面镜成像规律.也就是平面镜成像是等大,等距的.所以在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题时,可以先作出点光源的像点,再连接像点与入射点,这样作出的图很准确.记住,一定要先作出点光源的像点,这一点很关键.
光的折射作图时,这个比较好作,因为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只是一个定性的大小关系,没有定量的大小关系.一般的说来,介质不外乎是水,空气,玻璃,或者是冰块.我们把冰块也当作是玻璃.所以介质我们就认为只有三种:空气,水,玻璃.记住这一点:光线在这三种介质里的角,依次要小,不管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
1.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或者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或者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线从水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或者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反射角等于入射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这里,你要严格遵循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平面镜成像实际上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不过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可以看出,平面镜成像比光的反射的作图题要好作些.因为这时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平面镜成像规律.也就是平面镜成像是等大,等距的.所以在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题时,可以先作出点光源的像点,再连接像点与入射点,这样作出的图很准确.记住,一定要先作出点光源的像点,这一点很关键.
光的折射作图时,这个比较好作,因为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只是一个定性的大小关系,没有定量的大小关系.一般的说来,介质不外乎是水,空气,玻璃,或者是冰块.我们把冰块也当作是玻璃.所以介质我们就认为只有三种:空气,水,玻璃.记住这一点:光线在这三种介质里的角,依次要小,不管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
1.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或者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或者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线从水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或者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反射角等于入射,折射看那种介质传输快,快速的角度小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年级上册物理讲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