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情业行情

一个建筑行业设计员说说今年设计院行情
  我是一个建筑设计院的普通员工,西部省会城市,说一说今年我的感受,年一过完,刚开始上班,公司内就气氛凝重,与去年底欢天喜地的过年气氛截然相反。还没反应过来的我还再计划着今年好好干多挣点,从要裁员的流言到公司下发正式的通知,一切都越来越糟糕!设备专业水暖电各留两个人,其余全裁,结构裁员三到四人,建筑不变。失业里自己突然好近!!
  也就不到一周时间吧,被裁名单就确定了,差点就有我!虽说能留下,但是待遇大不如前了。以前的工资构成是基本工资加预支奖金加各种补助。年底再根据工作量计算出总奖金减去预支的,剩余一次发放。现在日子不好过了,预支奖金取消,每月就发基本工资。这样一来到手不到三千了,还不够还房贷呢。  
  lz是在成都吗?建筑行业现在的日子是不好过。。
  @灭蝇师太
10:28:00  lz是在成都吗?建筑行业现在的日子是不好过。。  —————————————————  不是成都,日子应该不如成都  
  随便打听了其它院,不是降薪就是裁人,网上招聘单位也很少。就我们公司还在裁人的情况下,每天好多求职者来电问是否招人,被拒绝后又到公司再问。看这样子形式很严峻啊!不少院去年后半年都开始裁员了。  
  年后还想跳槽,看了看今年的招聘信息还不如去年,日子真不好过。  全球经济不景气,没人消费就没人开工。
  同是画图工 早已无心画图 但是也找不到其他行业可以干
  西安?  
  从去年开始,我所在的城市房价就开始降,去年头问一个楼盘成交价6100,到去年年底打的广告留降到了5100,速度太快!就这房子还是卖不了。还有一些大盘因为降价闹事的比比皆是!  
  @庭院深深深几许de
10:36:00  西安?  —————————————————  是啊  
  这几年设计院发展迅速,外地分院遍地开花,从业人员节节攀升,市场冷了,这么多人都咋办  
  楼主尼嚎,请问学建筑要考哪些证  
  建筑业不景气,受影响的行业将会更多。  楼主的证都考了么 都挂出去了么
  @知之吱吱丶
10:40:00  楼主尼嚎,请问学建筑要考哪些证  —————————————————  考个一级注册建筑比较好,但是不知道啥原因,这个考试今年停了,看来要有变化啊  
  @sunflower631
10:40:00  建筑业不景气,受影响的行业将会更多。  楼主的证都考了么都挂出去了么  —————————————————  本人不才,没有证呢  
  我去,那岂不是要转行了,学了怎么多年,不是进狗肚子里了,学徒工路过,  
  房地产降温了,其它行业多多少少也会受影响,只是设计属于上游产业,下游还没感受到呢  
  @建设雅马哈我晕
10:42:00  我去,那岂不是要转行了,学了怎么多年,不是进狗肚子里了,学徒工路过,  —————————————————  转行要趁早啊,建筑专业日子相比较还好点,结构专业从业人员太多了,前几年建筑业火的时候各大高校都拼命扩招土木专业。  
  @撒旦天使92
10:45:00  我更悲剧去年本科毕业本来学的专业不是建筑相关结果脑残了进了个建筑设计院还是做工业建筑的  去年来了之后就工资月月降  —————————————————  工业貌似好过点  
  当年差点去画图,不过通信行业也不好混  
  楼主讲的很好,不过应该发到经济版,发到这有时候会被删  
大家还在看建筑行业的行情
春节去拜访一位朋友。他们家的新房居住面积就是90平方米。感觉作为一个四口之家(我朋友和他父母加上我)的房子,面积还是显得有点局促。
我知道前一段时间国家出台了规定,新建楼盘当中居住面积不大于90平方米的单元数目在所有单元当中所占比例不能小于70%,当时我也是在叫好,但是自己亲身住了一下,感觉问题来了:这样的房子能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居住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能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未来15-20年的住房需求?
这样的商品房单元结构属于一厅两卧两卫一厨两阳台(一个大阳台一个工作阳台)。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套商品房单元,感觉主要问题集中在下面几个地方:
厅和次卧室面积偏小,厅的问题相对不大,但是卧室问题就比较突出了,连放一个双人床都有点困难。我在想这样的房子如果让一个三代同堂、五口人的人家(夫妻、父母还有小孩)居住都有点困难。此外相比目前流行120平方米的单元房,其他部分都显得有点狭小。
第二个问题就是过道非常狭窄。如果装修或者需要搬进钢琴、家具一类大件的话会非常麻烦。而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这些东西将越来越普遍。
这是我初步观察下来的结果,当然仅供参考。
我们知道,我们老百姓的物质文化需要正随着时间增长与日俱增,其中也包括了对于住房质量和空间的要求。而大家也知道房子不同于普通商品,他属于大件商品。对于个人而言,购买一套商品房需要花去他几十年甚至一生积蓄,因此在买房的时候,购房者肯定希望能买到尽可能大、尽可能好的房子。实际上买房子的时候也应当在住房面积上略有放大,留有余量已备不时之需,譬如,你的需求是90平方米,实际上买的房子应该在100-105平方米。
反过来,如果单元房虽然达到了90平方米的大限了,可是他不能满足购房者的长远需要的话,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一段时间后购房者从兴奋中清醒过来不得不花钱再买一套房子给父母用;不得不把阳台封起来当成一个房间从而破坏了大楼美观;甚至像以前在公房时代那样占用公用过道堆放杂物。
而国家呢,在辛辛苦苦建好了大量经济适用房之后发现这种房子无法满足购房者需要的话,只能要么推倒重来要么重新征地建更大的房子。
但是不管怎么说,对于购房者和国家而言,一个结果是肯定的:造成了新的资源浪费,不得不多花冤枉钱。
说到这里,我想说说我对于房产调控的基本观点:
首先,房产调控必须符合经济规律,如果违背了经济规律,那么结果就是受到无情惩罚。最好能少一些行政干预,多一些市场手段来调控市场,这样更有效。
其次,房产调控不单单是政府一家的事情,房产商和购房者都有参与的义务和权利:房产商应当搞清市场调查,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楼盘;购房者需要量力而行、认清现实,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三,对国家而言,房产调控的目标不是让房产商全部破产,而是规范房产市场的经营秩序,让这个行业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听取购房者的意见,也要听取房产商的意见。
第四,对于购房者而言,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比什么都有用的多。目前在有些人眼里恨不得买房子不用花钱了,这种想法早放弃早好。对于暂时手头拮据的人而言,先租房后买房,或者先买二手房是更现实的选择。
呼吁一年不买房》本是写在博客的一篇短文,表达对高房价问题的忧虑,以引起中央对这一重要民生问题的关注。谁知却迅疾引来地产界两位大腕儿的激烈反映。潘石屹与任志强一前一后,以最快速度用长篇大论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强烈的不满之声,后者更是严重失态,近乎叫骂。
首先站出来的是潘石屹先生。潘石屹先生本来正在悟禅,我揭开他画皮都没能惊动他,以为他真的入静了,惊叹他定力之惊人。谁知《呼吁一年不买房》一文贴出当天,潘总即在25日洋洋洒洒写了一篇《从市场角度看“不购房运动”》,到底是懂禅道的人,在不动声色中就论证了房价将继续上涨的规律——这一点始终是潘先生的命根子。接着,面对两项他所谓的群众运动——“集资建房的运动”、“不购房运动”,潘先生重点打击前者,认为个人集资建房“既不成立公司,也不按法定程序成立住房合作社”,言外之意是集资建房不合法。封堵住集资建房的路,消费者就只能购房了,“不购房”其实根本无法成为什么运动的。潘先生之聪明过人,地产界恐无出其右者。
26日,地产界大鳄任志强先生写出长篇论文《我替小潘说两句》,任志强先生对我的痛恨已经变得无法遏制,他在狂怒之下扔过来一大堆令人心惊肉跳的大帽子:
“欺骗民众”、“煽动民众反对政府”、“反对市场经济”、“反对国家的土地出让制度”、“用梦幻来制造莫须有的愤怒”、“污染我们的美好天空”、“污染中国美好的未来”……这些帽子加起来可以让我坐一辈子牢了,任志强先生对一位持不同意见者表现得竟如泼妇骂街一般。
阳奉阴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任志强先生似乎做得并不多。上次,任志强先生在遭到建设部汪部长批评后,曾表白自己:“自国六条政策与九部委细则出台之后,我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的都是对政策的理解与支持,自觉地按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任志强先生,看看你在信中的污秽激愤之语,可是在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吗?
任志强先生说:“外行与无知让时寒冰先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笔墨写出了一大堆无知与错误的言论,只能给社会增加更多的混乱。”如果真如任先生所言,对一个
“外行与无知”的人,你用得着这么急吗?两位地产界大腕,何以如此大动肝火?如果你们确信住房供不应求,房价应该上涨,按照任志强先生的说法“历史证明所有的房价永远都是上涨的。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房价是下跌的”,那么,面对一个小小的不买房呼吁,你们紧张什么?如果是因为过去任志强先生与上证报有什么过节,将情绪带到这种辩论中来,恐怕只会偏离主题。
由于被怒火冲昏了头脑,任志强先生可能已经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了:“且不管潘引用的数字是否正确(这并不重要),但政府报告证明时寒冰的数字是错误的。”潘石屹先生引用的数字是否正确不重要,反正我的是错误的。如此偏执的定型思维,任志强先生又怎么可能客观呢?我的所有数据都来自官方,且向有关部门求证过,任志强先生给出的数据尽管未标明明确出处和日期也强调出自官方,如何说我全是错的?
事实上,任志强在文章中,虽然列举出了大量数据,但基本上以数据转移视线,绕开最核心也是他们最害怕面对的问题,试图以他们所谓的市场化因素来掩盖非市场化因素,达到忽悠上级有关部门和民众的效果。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房价的持续暴涨:是正常的供不应求还是人为制造的供需失衡?是市场因素还是官商勾结化解了调控的力量?诸如此类的核心问题是我之前于潘石屹先生论辩的核心,对此两位地产界精英闭口不谈,却一味在细枝末节上钻牛角尖,以展示自己作为地产界的理论家乃名不副实,只会离真相越来越远。我们要进行的毕竟不是房地产专业知识的才艺表演——人们都知道房地产界不缺章子怡——而是要弄清房价上涨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在市场经济成熟国家和透明性相对较高的市场,正常的供应、需求等市场化因素对房价产生着决定性影响,但在目前的中国,市场化因素只是影响房价的一部分因素,在所谓市场化的表象下,掩盖着的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推动房价上涨的种种卑劣而肮脏的伎俩。
如果真正落实90平方米占70%的政策,市场上中小套型住房的供应量增加,将有更多的人可以实现购房梦想。但是,开发商决不这样做,他们要留着这种需求人群慢慢宰割,培养成熟一个掠夺一个。市场上对小户型的需求量越大,供给越紧张,他们越不建设小户型,这种唯利是图的做法还有哪个行业比房地产业更露骨?开发商为了达到哄抬房价的目的,故意供应大面积住房,以最小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强化市场的刚性需求,达到助推房价的目的。
根据有关部门此前提供的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90平方米以下套型住房的供应量不足20%,其中40个重点城市住宅平均套型面积为113平方米,有16个城市超过120平方米,而北京待售住宅的平均套型面积已达143.9平方米,片面供应“大户型”、哄抬房价的行为非常严重。
结构性矛盾是我国房地产过热的深层原因,这种供需错位直接导致了商品房空置规模快速上升,加剧了总量的矛盾。
离奇的是,一些开发商和有关部门却大言不惭地把责任归结到人们的攀比心理上,问题是,如果你不供应中小户型,老百姓即使不攀比,去哪里买呢?现在,医疗费用、教育费用都居高不下,有几个老百姓还能在购房问题上攀比呢?能买起小套已经不错了。
还有开发商和官员厚颜无耻地问,买不起房为何不租房?问题是,那些实行廉租房制度的国家,政府是廉租房的提供者,而在我国,许多城市根本没有实行廉租房制度,老百姓到哪里租房呢?完全依靠市场,必然促使租金的上涨,老百姓依然是受害者。
根据1998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应尽快建立起以经济适用房为主和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然而,迄今为止,大部分地方政府走的却是只售不租的路线,如此单一的售房市场,连发达国家都望而生畏,但是,我们却一直这样走了下来,房价非理性上涨也在所难免。
经济适用房由于***,许多被富人抢去,廉租房如果再建设不起来,一切住房需求都被赶向市场任开发商宰割。因此,要调控房价,必须加大廉租房的供应,我赞成以廉租房取代经济适用房。因为廉租房不容易被富人控制,哪个富人愿意去廉租房居住?我不认为国家的90平米政策有什么不对。
国家的领导们喜欢引用国外的资料论述说∶你看国外都如何如何。
户均面积比较∶
谁都会想要大房子,有了120的,我还希望要别墅呢。关键要量力而行。但是,现在是房地产泡沫,市场上资本只炒大房子,希望快速资金回笼,苦的只有接盘的老百姓,想买便宜的,小的,但是,没有,只能当房奴。
小房子也可以做得比较经济(不能让你像住别墅那样舒服),可是现在设计师都比较习惯于设计4200宽,4900进深的豪厅大宅,一时半会儿暂时户型设计上还是要让大家适应适应。
2000年前的单位分房多数都是小户型。那时不是也有3代同堂的,人口数比之现在的独生子女,不是还要多。那个时候的老百姓房子小,紧张。那个时候的司长级、局长级房间数虽多一些,但是总建筑面积不是也不大。那不是也被当时的百姓称之为特殊待遇?不是也住得有滋有味?
人没有满足的,但是,想到要量力,也就实际了。可惜,现在是买方市场,老百姓说了不算。政府虽然办事独断了一些,但是结果总还是没有向着房地产商(媒体上多少地产商说那个政策不好,那就对了)。而且是70%小户型,还有30%大的。谁要觉得小的不合适,大可以淘钱买那个大的。想说几点。
第一,国家为什么要控制90平方?——为的就是房价的不断上涨,以及小户型的短缺。
1、小户型短缺现象,让大家有房住:现在开发商越来越青睐于中大户型,起步就是110方的面积,造成小户型住宅产量减少。手头上没有太多钱的人(这可能是占了大部分的人了)想买房,核算一下,却发现连首付都没办法付。出台小户型,相对可以降低住宅总价,降低首付的金额。让大多数人起码能到房子。不需要追求将钢琴搬进住宅,不追求大件的家具,首先是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我记得有这么一道选择题,你在十分饥饿的情况下,就快要死了,但你手上有一点钱,刚好够买一块能救你命的面包或一本对你发展很重要的书,你会选择买哪一样?——这是一个民生问题,我们还是要看到中国现在的状况,富人还只是占了一小部分,大多数的还是所谓的穷人。
作为一个建筑设计人员,少的一年收入四到五万,多的一年收入以20万为起点,套句时尚的话,叫上不封顶。建筑设计人员是属于知识型人才,在收入数字上属于中上型,那么处于中型和下型收入的人有多少?他们的生活如何?不知道是否有过调查呢?中国的俗语“站着说话不腰疼”和“饱汉子不知饿汉子的饥”,我觉得来形容那些不知民间疾苦的人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2、房价不断上涨现象,这是一种障眼法:这一点要批的是国家执法部门了。
有人说经过国家调整,房价会稳中有降,那我认为这可能性不大,但不是没有。房价中占了大部分的地价会不会降,而中国的地又是在谁的手中,地价降了谁吃亏,地价降了谁的钱少了?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也就不需要多说了。
接下来就会出现第1条的情况了。
第二、90平方的确定是否合理——从法律上和使用上分析。
&&&1、法律上:作为法律的出台,好象重要的消息中均强调90平方面积的限制,却没有提供90平方面积的来由。(这一点还望知道内情的朋友提供一下消息,在下的消息渠道实在狭窄,很多消息都还没有赶上信息时代的速度)据某小道消息说,这90平方面积的由来,是因为某位领导说他家以前90方房子住得也蛮舒坦了,因此就出来这么一个90平方的界线。
&&2、住宅使用上:
1)住宅到底是需要面积大,还是功能布局好?住宅由于其建筑的特殊性,空间必然不会很大,基本不可能做到8.4*8.4柱网一个房间面积达到70平方完全分隔。如果真的做到了70平方一个房间,你应该如何布置这70平方呢?到最后还是需要将各个功能空间塞回到这70平方内,还是会转化成卧室、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等各个小空间,基本不会把70平方单纯当成卧室或客厅来使用。可见,房间的面积不需要太大,还是把功能搞好为最主要的。
2)住宅到底需要多少大的房间?我们知道,住宅并非公共场合,现在的人也越来越讲住宅的私密性和家的感觉。
作为客厅,我们不会拿来当成舞池,也不会拿来作为朋友聚会的重要场所,家就是家,要想办大中型聚会活动,还是去公共场所为好,比如现在很多领导的家庭会客,都会改去茶室或咖啡吧。
作为卧室,我们是否大呢?大了当然宽敞,但如今卧室的功能一般被限定于睡眠、休息、处理私密事件以及私人物品储存。有越来越多的高品位家庭成员甚至希望电视机搬出卧室,以免在不经意中占据应该是休息的时间。
书房是如今年轻人缺少不了的空间了,知识型社会需要不断地学习进步,所以书房是显示一个家庭品位和进行充电的场所。
单人房是属于孩子或未成家成员的空间,在某些时候还应有客人房提供来客临时居住用。
看来,还是房间多一点为好,面积大并不一定是好事情。想在家里放上钢琴,甚至是健身机,或许不一定会被很多人接受。
3)建筑设计上应有更适应的户型。
如今建筑设计中90平方基本只能做到两室两厅两卫一厨一阳台(多层公摊较小的情况下,否则只能做到两室两厅一卫)。而两室一般为两个双人房,从这一角度来说,核心家庭户(夫妻与一小孩三人组成)则会出现小孩房偏大的情况。从如今的住宅功能趋向来看,应该将其中一双人房一分为二,形成一主卧,两次卧的格局。其中一次卧则可作为子女房,一直到子女成家,另一次卧则可作为书房兼临时客人房。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土木工程建筑业
土木工程建筑业
行业数据纵览
&&&&板块名称土木工程建筑业&&&&&&加权涨跌幅-1.60%&&上涨家数&4只(1.08%)
&&&&股票数量(只) 50&&&&&&成交量(万手)336.89&& 平盘家数 &3只 &&&&总流通A股市值(亿)11425.59&&&
&&&成交额(万元)&& 下跌家数
&43只(-1.95%)
7.201.69%0.120.00%4.863489.731.37%2.54%4.1930.4116.681.46%0.241.58%2.744480.140.82%3.77%1.88310.7330.900.98%0.300.98%16.4051129.5832.81%6.11%16.57124.167.360.00%0.000.00%0.000.00------85.406.140.00%0.000.00%0.000.00------32.676.860.00%0.000.00%0.000.00--------8.090.00%0.00-0.12%4.093303.600.45%1.24%2.0539.677.08-0.14%-0.010.28%4.353063.010.64%0.85%1.86182.570.57-0.35%0.000.88%0.2916.610.08%1.39%3.71--13.40-0.45%-0.060.15%5.717664.770.40%2.08%1.3356.8412.23-0.49%-0.060.16%2.432948.990.02%1.06%0.5021.455.69-0.70%-0.04-0.18%3.602052.240.07%1.05%1.1918.3511.35-0.79%-0.090.89%3.574023.000.38%2.19%1.2352.007.94-0.87%-0.070.51%9.807723.900.24%2.25%1.5114.154.03-0.98%-0.040.25%4.371760.180.14%1.23%1.2426.8316.56-1.13%-0.190.18%1.292137.150.24%1.55%0.76--7.68-1.16%-0.090.00%6.204792.440.21%2.83%1.3142.2820.98-1.18%-0.25-0.38%0.641345.310.07%1.65%0.8823.537.26-1.22%-0.090.14%3.652652.430.67%1.50%2.0329.689.55-1.34%-0.13-0.31%2.832718.130.41%2.17%2.31254.5317.21-1.38%-0.240.17%1.632803.300.71%2.23%1.42113.9717.21-1.38%-0.24-0.17%1.803096.170.28%1.95%2.7952.7211.15-1.41%-0.16-0.09%1.641827.760.24%1.77%1.6432.327.66-1.42%-0.110.00%1.331022.810.21%1.29%2.8484.9213.33-1.48%-0.20-0.07%1.992656.110.48%1.40%1.2121.299.53-1.55%-0.15-0.21%2.212115.660.29%1.14%0.9632.169.26-1.59%-0.15-0.11%15.9414806.000.14%1.38%0.9112.229.93-1.59%-0.16-0.10%4.674651.290.75%1.29%1.7768.898.24-1.67%-0.14-0.12%1.721420.350.31%2.51%0.88165.0612.06-1.71%-0.21-0.17%6.748124.950.46%2.20%1.00114.906.17-1.75%-0.11-0.16%7.184446.460.07%1.11%0.9613.12
行业投资评级
最新行业研报
中投证券中性安信证券未知广发证券买入
09:56:4809:43:0009:40:4809:40:4809:35:4908:18:0808:17:3707:55:51
数据合作电话:
意见反馈: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建筑和工程行业:建筑冬暖行情有望持续|建筑;工程_凤凰财经
建筑和工程行业:建筑冬暖行情有望持续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贷款利率下滑有效降低企业财务费用,为了方便计算业绩弹性,假设所有负债为浮动利率,那么可计算建筑板块整体计算财务费用下降49.6 亿元,占2013 年净利润5.44%。我们用“财务费用下降/2013 年净利润”衡量公司的受益程度,可计算按照申万分类的62 家建筑企业中北新路桥、龙建股份、光正集团位列前三,而装饰园林企业因有息负债率较低,受益并不明显,详情看附表。需要指出的是,该指标仅是衡量降息背景下的业绩弹性,由于部分负债是固定利率,因此该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0月21日发布建筑和工程研究报告,报告摘要如下:事项。央行决定自2014 年11 月22 日起,机构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其中各期限贷款利率均下调0.4 个百分点,预计对建筑行业产生积极影响。2014Q3 建筑行业整体负债率81%,有息负债率29%。建筑行业整体负债率偏高,2014 年三季度末达到81%,其原因:1)对供应商占款较多,绝大部分为应付款;2)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负债经营更利于做大做强。如果扣除无息负债部分,建筑行业整体有息负债率29%。有利一:降低财务费用。贷款利率下滑有效降低企业财务费用,为了方便计算业绩弹性,假设所有负债为浮动利率,那么可计算建筑板块整体计算财务费用下降49.6 亿元,占2013 年净利润5.44%。我们用“财务费用下降/2013 年净利润”衡量公司的受益程度,可计算按照申万分类的62 家建筑企业中、、光正集团位列前三,而装饰园林企业因有息负债率较低,受益并不明显,详情看附表。需要指出的是,该指标仅是衡量降息背景下的业绩弹性,由于部分负债是固定利率,因此该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利于:有利于下游需求复苏,行业景气回暖。贷款利率下降,一方面刺激地产销售,进而带动地产新开工持续回暖;另一方面,降低地产与平台公司的融资成本,增加工程项目需求。因此我们认为贷款利率下行,有望通过改善下游需求,进而带动行业景气回升。融资成本的下降叠加低估值,上调建筑行业评级至“增持“。融资成本下降,1)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2)降低风险溢价进而带动估值提升,3)下游复苏带动行业景气回升。再加上目前行业估值依然较低,当前建筑行业整体股价,对应2014 年PE9.4 倍,2015 年8 倍,我们上调行业评级至“增持”评级。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基本面稳定且有望直接受益融资成本下降的个股,1)地产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2)估值较低,且财务费用对业绩贡献弹性较大的建筑蓝筹:、中国电建、等。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389285
播放数:1158115
播放数:392072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业行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