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完成异体心脏移植能活多久的国家

heart transplant
手术分类:
原位心脏移植 异位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 -
心脏移植手术移植主要是针对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严重冠状动脉疾病进行的移植手术。 至2013年为止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是将已判定为脑死亡并成功的人类心脏完整取出,植入所需受体胸腔内的同种异体移植手术。受体的自体心脏被移除(称为原位心脏移植)或保留用以支持供体心脏(称为异位心脏移植)。手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3年。心脏移植并不是心脏病的常规治疗方法,而是作为挽救终末期心脏病病人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一个治疗手段。在世界范围内近10年中,每年注册登记的心脏移植手术大约3500例,美国平均每年约例,全球最大的心脏移植中心2012年完成心脏移植95例。中国年的心脏移植数量在150-180例之间,其中中国最大的心脏移植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每年完成心脏移植60例左右。
心脏移植 -
心脏移植手术历史在古代中国神话和圣经的文献中有几处提到了心脏移植。直到20世纪初,Alexis&Carrel的先驱工作才使外科医生能够移植心脏这样的。通过许多富有想象力的实验,Carrel证明心脏官能够被移植,并且在新的宿主体内恢复功能。Carrel不仅移植心脏,而且也提出和进行了心和肺联合移植。这些手术都是异位移植,将器官移植至受体狗的颈部。随着50年代成功心脏外利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注意力最终集中到胸腔内原位心脏移植的问题。最常用的心脏移植技术源于1959年Lower和Shumway的工作。有关移植的许多重要问题,包括抑制的方案拟定,体表心电图与移植物排异的关系,以及加强免疫抑制后这些改变的逆转都是早期研究的课题。1967年12月,南Capetowm的Christian&Barnard进行首例人心移植时,许多人都感到惊奇。这次移植引起了全世界其他中心的极大兴趣,从1967年12月到个外科小组进行了170例心脏移植。但一年的存活率仅15%。1971年底,心脏移植的热情迅速降低。只有和弗吉尼亚医学院的外科小组继续心脏移植计划。经过70年代l0年的实质性的工作,这些研究人员重新修订了受体选择标准,观察了经静脉心内膜活检在诊断排异中的作用,制备了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作为急性排异的有效治疗,明确了许多晚期移植并发症和处理原则。
心脏移植 -
心脏移植手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作心脏移植手术,当合并心脏以外的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时被认为存在心脏移植的禁忌症。以下情况将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1、患有不可逆的严重的肝脏、或肺部疾病;2、严重伴有终末器官损伤(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 3、严重外周血管/中枢血管疾病,不能介入/手术治疗的外周血管疾病; 4、肺动脉高压或肺循环阻力增高;  5、年龄&65岁(各个移植中心对年龄上限掌握有所差别); 6、6个月内药物或者酒精滥用史。
心脏移植 -
原位心脏移植 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是从胸骨正中开胸,暴露纵隔,打开,切断大血管后通过体外循环机进行辅助循环。供体的心脏在取出之前,给予氯化钾注射处理使心脏停搏,取出后放入冰中保存。通常供体心脏可以在冰中保存4-6小时。衰竭的心脏被切断周围大血管和部分左后从受体胸腔中分离出来,剩下的左心房组织保留肺静脉,将供体心脏修剪后植入原心脏部位与受体的血管和剩余左心房组织吻合。供体心脏复跳后,脱离体外循环机,缝合关胸。 异位心脏移植异位心脏移植指保留受体心脏,且将供体的心脏植入胸腔,并将两个心脏和血管连接形成一个“双心”系统。这种术式能够给受体心脏一个恢复的机会。如果移植失败(如出现排斥反应),可以将出现排斥反应的供体心脏切除。异位移植一般用在供体心脏功能不够强健(受体体重远较供者体重大,供体心脏较弱,或患有肺动脉高压)。
心脏移植 -
心脏移植术后早期需在ICU监护治疗,当患者苏醒后需转入特殊病房进行。住院时间和术后护理时间取决于患者的一般状况、移植心脏功能,以及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由于住院时间延长会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医生们通常希望患者能在术后2周左右出院,出院后应该定期返院复查,患者也需要一定的情感和心理支持。当患者逐渐适应后,返院复查的周期可以延长。由于手术时迷走神经被切断,供体心脏去神经支配后一般每分钟跳动100次左右。心脏移植术后需要定期检查评价移植心脏功能,监测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及有无免疫排斥反应,并积极防治感染。免疫抑制剂需长期坚持服用以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并需要定期进行活检明确有无排斥反应。
心脏移植 -
术后并发症
心脏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免疫排斥反应以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因为心脏移植属于异体器官移植,受体对其具有免疫排斥可能,对于心脏移植患者来说,出现免疫排斥的风险始终存在,所以必须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但是免疫抑制剂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出现感觉异常等。还有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发生不全。
心脏移植 -
心脏移植术后生存率逐年提高,2012年国际心肺移植学会年报显示接受心脏移植后1年、3年、5年和7年的平均存活率分别是84.5%、78.2%、72.5%和66.2%。中国最大的心脏移植中心阜外医院移植后1年、3年、5年和7年的存活率分别是95.0%,91.2%,88.2%和79.9%。
心脏移植 -
首次移植成功1967年,将一位因头部损伤将要死去的24岁妇女的心脏,移植给了另一位因患心脏病生命垂危的54岁的刘易斯·沃什坎斯基。沃什坎斯基活了18天后死于肺炎。移植死亡心脏保存液为患者移植死了的心脏日,澳大利亚医生成功把停止跳动、已经死亡的心脏移植到了病人体内,这在全球尚属首例,有可能改变未来器官捐赠和移植的方式。悉尼圣文森医院的医生和研究人员称,他们把已经停止跳动长达20分钟的心脏移植到了病人体内,手术十分成功。此前,心脏移植方法是在脑死亡的病人体内取出仍在跳动的心脏,冷藏之后紧急运送并移植到接受心脏的患者体内。三位病人接受了这种方式的移植,其中两人恢复良好,一人仍在观察期。57岁的米歇尔是首例,她说自己在手术之前十分虚弱,但是现在感觉像变了一个人,仿佛只有40岁。另外一位病人在两周前接受了手术,他用“惊奇”来形容这一手术。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2次
参与编辑人数: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02:44
贡献光荣榜我国去年完成心脏移植232例
  本报讯 &(记者王 &丹 &谭 &嘉)在日前举行的2014中国心脏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发布了《2013年中国心脏移植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内地心脏移植注册登记1291例,2013年全国共注册登记心脏移植232例,与2009年的92例相比,5年增长约150%。
  胡盛寿指出,截至目前,全国有心脏移植资质的临床医疗机构46家,其中35家上报过手术量。国内年手术量稳定在20例以上的心脏移植中心不足5家,大于30例的仅2家。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作为国内最大的心脏移植中心,已完成心脏移植手术440例。
  《报告》显示,我国内地各心脏移植中心受者以男性居多,年龄在45岁左右,病因分布为心肌病(80%左右)、冠心病(9%~14%)、瓣膜病(1.9%~3.8%)、再次移植(0.3%~1.9%)和先天性心脏病(1.6%~3.9%)。各中心围手术期生存率达92%~94%。
  胡盛寿认为,我国心脏移植年手术量逐年增加,但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与我国肝肾移植每年3000例相比,差距还很大。
  胡盛寿建议,建立心脏供体分配制度(包括心脏移植供体入选技术规范和指南),建立我国紧急和常规心脏移植等待者分级标准,对心脏移植供体筛选和评估进行规范化培训等;应拓展心脏辅助技术以延长供体等待和受体运输时间,如促进心室辅助装置应用于受体术前和术后围术期等。
  胡盛寿表示,各中心应完善注册数据填报,并统计危险因素,降低死亡率;通过建立和推广随访电子化进程,加强术后患者随访管理,进行免疫耐受和分子水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一步提高远期生存率。本市首次成功同时完成两例心脏移植手术
本报讯(记者 张昭)两名晚期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近日住进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外科,两人不仅病史长且病情危重,唯一的治疗方案就是实施心脏移植手术。此时,恰好有两名器官捐献志愿者捐献心脏,且与两人匹配。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外科决定两台手术同时进行。本月8日,第一中心医院心外科仅用10小时就成功完成这两例移植手术。这两名患者年龄都在50岁左右,均为晚期扩张性心肌病晚期患者。其中一名患者已经先后在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外科住院治疗了13次,而且出院后仍会间断出现胸闷、憋气、食欲不佳等症状。日前,这名患者再次出现明显憋喘症状,夜间已经无法平躺睡眠。另一名患者也有多年的扩张性心肌病病史,此次住院后,虽然持续泵入升压药维持血压,但仍然无法平躺,难以进食。医生分析两名患者的病情认为,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已无法缓解他们的病情,心脏移植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方案。在等待心脏移植期间,心外科主任孔祥荣组织科室医务人员提前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随时准备同时完成这两例心脏移植手术。近日,市第一中心医院得到消息,两名器官捐献志愿者的心脏与这两名患者匹配,为实施移植手术提供了必要条件。心脏冷缺血的时间仅有4个小时,时间是同时进行两台心脏移植手术最大的考验。由于准备充分,此次手术各环节均实现了无缝衔接,两台手术前后只间隔了1小时。在心外科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努力下,仅用时10小时就顺利完成了两台手术。术后,两名患者心脏功能检测指标均显示正常,很快恢复了正常饮食,预计下周后半周即可顺利出院。据介绍,心脏移植手术目前已成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市第一中心医院每年都会为多名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实施心脏移植手术,手术成功率已达到95%。此次手术,不仅开创了市第一中心医院心脏移植手术的新高度,也是本市首次同时成功完成两台心脏移植手术。(城市快报)阅读推荐: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闪电多次击中电视塔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世界首例人工心脏移植手术顺利完成
当地时间日,法国医疗设备制造商Carmat宣布,已于12月18日向一名患者进行首次人工心脏移植手术成功,该名患者现已苏醒并恢复意识可以与家人进行沟通交流。图片来源:Sipa Photo 当地时间日,法国医疗设备制造商Carmat宣布,已于12月18日向一名患者进行首次人工心脏移植手术成功,该名患者现已苏醒并恢复意识可以与家人进行沟通交流。图片来源:Sipa Photo当地时间日,法国医疗设备制造商Carmat宣布,已于12月18日向一名患者进行首次人工心脏移植手术成功,该名患者现已苏醒并恢复意识可以与家人进行沟通交流。图片来源:Sipa Photo 据法新社报道,巴黎的一家医院20日成功实现世界第一例永久性人工心脏移植手术后,这给成千上万名非常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带去无限的希望。报道称,20日,一位75岁的男子在巴黎蓬皮杜欧洲医院(HEGP)被成功移植入一颗永久性的人工心脏。参与手术的是一个由1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团队。 医疗团队的负责人是卡尔庞捷博士,具体手术则由拉特雷穆伊博士完成。拉特雷穆伊博士在21日称,患者的身体状况正在逐渐恢复。他表示,这名病人手术前处于生命的临终状态,除了给他移植人工心脏,没有其他的办法。手术时病人没有出现并发症,手术进行的过程就像传统的心脏移植手术。目前病人还不能够走路,但是医护人员将试着让他坐起来,然后很快的站立起来。 据报道,这一人工心脏又称Carmat人工心脏,由Carmat公司设计,卡尔庞捷称,人工心脏的材质有部分是塑料,另一部分则是生物材料。 法国总统奥朗德向医疗团队发去了贺信,表示法国可以为这一有助于人类进步的不同寻常的行动感到骄傲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jyya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器官移植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什么时候?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脏移植能活多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