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传陈式太极拳56式和传统陈式太极拳56式相比,优势在哪里?

洪传陈式太极拳42式&&&&&&&14&&&&&&&&&&&&&&&&&&&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抬抬杠也蛮好的,说不定哪天抬出灵感来,欢迎大家来抬杠今天没劲抬了,明天跟你抬不要见气哦,大家说说不同见解而已
11-4-5 21:12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一个不小心跑到楼顶了
11-4-6 21:39
注册 09-12-6行业 其它
QUOTE:原帖由 草原飞鹰 于 11-4-6 21:39 发表
一个不小心跑到楼顶了 哈哈再一个不小心就登入太极之殿堂了
11-4-8 07:17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越想功夫越得不到功夫,哎!哪天一个不小心就真登入太极殿堂了。
11-4-10 14:49
注册 06-12-24行业 其它
哪能有一不小心就得到东西的啊?没有自己的努力奋斗肯定是不行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刻苦锻炼才是根本,有时间就要多练习勤练习多用脑去练。不能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也不能是仅仅要求天天练多少遍拳架更主要的是要练一遍就有一遍的质量一遍的收获,只有这样我们大家也才能有不断地进步。
11-4-13 20:54
注册 06-12-24行业 其它
洪均生老师的有关资料
问:他跟谁学的陈式太极拳?
答:上面已经提到了,他是跟陈氏太极拳十七代嫡传宗师陈发科先生学的拳。陈发科先生是陈家十七代的衣钵传人,也就是传拳给杨露禅的大名鼎鼎的陈氏太极拳十四代宗师陈长兴的曾孙。陈发科先生于一九二八年被邀来北京授拳。 第一个正式将陈式太极拳传出陈家沟外。 洪均生老师就是他的开山的大弟子之一。他追随授业恩师十五年之久。是陈发科公弟子中唯一的一个随学如此长久的门徒。
另外,洪老师还以幽默故事给我讲过他的另外一位神秘的老师。有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漆黑的小巷。正走着,突然被一位“太极拳高手”一下子打倒在地上。他爬起来后,对这巷子里说到,“请问高人尊名大姓?你的功夫,只在我师父陈发科之上,不在他之下。” 不见回音,他开始在被打倒的地方四处摸索。摸来摸去,摸到了一块水淋淋、滑溜溜的西瓜皮。他立即对西瓜皮做个揖,说道 “西瓜皮老师,我一定会去好好练习你今天教我的跌法,不辜负你的教诲!”
这虽然是一个洪老师常给我们学生们讲的笑话,可是这里面包含了很深刻的太极拳的理论。人要去轻轻地碰那西瓜皮,西瓜皮不会受伤,人也没有问题。可是,要是人将全身的重力和速度都用到了那西瓜皮上,人就一定会摔倒。力量越大,摔得越重。那西瓜皮其实什么也没有做。这个故事使我们窥视到洪老师研究、学习的方法。洪老师还常说,太极拳是由陈家沟的先辈创造的,这只能是一个比喻,不是绝对的。一种像陈式太极拳这样高深、奥妙的拳种,是不可能由一个人在真空里想象出来的,它一定是成千上万的人在漫长的生活中慢慢总结和积累的结果。它源于生活。所以,洪老师同样的每时每刻都从现实生活中摸索、寻找有关太极拳的答案。他总是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上的万物都是他的老师。
问:学习洪均生老师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有什么现实的意义呢?
答:保持了陈式太极拳的传统。陈式太极拳是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的瑰宝, 我们现代人有义务使之传播、发展下去。对于陈式太极拳爱好者和推广者来说,学习洪老师的陈式太极拳就更有价值了。通过学习这门拳法, 我们可以管窥陈发科公的陈式太极拳的原有风貌之一二。难道还有比这些更令陈式拳爱好者满足的事吗?& & 能够得到很高的武功。洪老师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继承了陈发科公的正宗陈式太极拳的全部精华,是洪老师随师学艺十五年,不懈练功六十六年的艺术和武功结晶,包涵了很探奥的易学哲理和高深的武功,习练这门功夫,一经得法,可以进入太极拳高层次功夫的殿堂,得到梦味以求的炉火纯青的功夫。& & 能够得到健康长寿。洪老师学拳的目的是为了健康, 并不是为了高超的武功, 通过多年的陈式太极拳的习练, 他的健康回复了, 成了一个健康长寿的老人, 在中国这个寿命并不高的国家里, 在他一生生活困难, 几次饥饿成半瘫痪的严峻环境下, 他健康地活了九十年。我是从一九七九年开始跟洪老师学拳的, 学拳一开始的目的也只有健康两字。在别的地方已经讲述过了我幼年时的病状,再次不再赘述。我从一个大夫定案不能活过十三岁的短命之人,到了今天四十三岁才健康地进入了太极拳的大堂,也是太极拳的威力。
另外,作为一种体育性竞技运动,洪老师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还有特别的地方。就是习练这种拳术的人不会受伤。仅在济南市,就有几千人学习陈式太极拳,其练法和推手法都似乎是一种具烈的危险运动,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因失误而受伤,从来没见一个人有膝盖的创伤。我自己也已经在加拿大和美国教拳近二十年了, 也没有发生过受伤事故。总之,学习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有益于身心健康。能够将人“从一个药罐子变成一个名拳师”。
我今天给您讲的这些只不过是一些皮毛的东西,不能代表洪老师的武功和武德。希望能通过这一点肤浅的了解,初步对洪老师有一定的了解。我说的不对的地方, 希望太极拳的同行们加以指正。
问:洪老师对陈式太极拳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答:&&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回答你的其它问题时已经提及了不少,但现在可以其体地再谈一谈。
第一、他继承了陈发科这一枝的陈式太极拳的传承。为什么这样说呢?陈发科一九二八年离开陈家沟去北京开馆传艺, 一九五七年在北京去世, 历时二十九年, 他离开陈家沟的时候, 已经四十三岁, 可是, 从目前所知道的书面文字和口头流传中, 只有陈照丕跟他学过短时间, 没有任何其它陈家沟的人承认直接跟他学过拳。他在北京的二十九年的教拳历史中,可谓桃李满天下,但按照一九八〇年的统计,能够证明是他的门徒并练习或教授过陈式太极拳的人只限于如下几人: 洪均生、许禹生、杨小娄、李剑华、唐豪、刘慕三、沈家桢、顾留鑫、李经悟、雷慕尼、徐公伟、田秀臣、冯志强和肖庆林。当然还有他的儿子陈照旭和陈照奎, 女儿陈豫侠。
大名鼎鼎的一代宗师陈发科,在京传艺二十九年,只落下了这么少的门徒,说明了这门武艺并不是轻易就可以掌握的。这些门徒中, 有的仅仅学习四个月的时间, 是不可能真正得其秘传正宗的。有代表性的人,也仅仅有洪均生、陈照奎和冯志强三人。陈照奎师叔又不幸英年早逝, 只有洪均生代表陈发科早年的拳法 (一九三零年至一九四五年) 冯志强代表陈发科晚年的拳法 (一九五零年至一九五七年) 。
我们学习他的拳法,就继承了陈发科宗师的陈氏太极拳。虽然不能说唯有陈发科的传承是正宗的陈氏太极拳,但是我们可以说,他的传承是正宗的陈氏太极拳的传承流派中的主要一枝。
第二、洪均生发展了陈发科所传的陈式太极拳。洪老师常说“没有学会引起的差异是错误,学会之后按照同一道理在实际中有所改动就叫发展。”洪老师对陈式太极拳的发展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改正了陈发科要改,但没有改的一些动作,这类改动的直接原因是陈发科讲拳的用法时,经常说,“这个动作是这样练,但用的时候就要如此这般。”洪老师问陈公为何练法和用法不一样,他总是回答说他不知道。洪老师又问能不能按用法来练拳这样可以节省学生的时间他们可以一次成功不用在一件事上花双倍功夫。陈公答曰可以。
[ 本帖最后由 天涯1962 于 11-4-19 21:12 编辑 ]
11-4-19 20:49
注册 06-12-24行业 其它
在这里我推断我们经常见到的练法和用法的差异。 我认为并不是古人不懂得两者要统一,而是因为他们故意这样做的。这样是他们保留一点秘密的办法。学生虽然学了拳, 但是没有老师给再讲解用法,学生是不可能自己悟出来用法的。等于是现代的知识产权的一种保护方法吧!
另一个方面是按照陈发科所传的拳理,将套路中不合理的动作都改了过来。洪老师是这样给我解释的“理论是简单明了的,是要不渗水、不加沙地遵守的,但人都是可以错的,所以老师练的对的地方,要学,老师做得不对的,就没有必要去学”在这一点上,洪老师改正了一些陈发科讲的但是没有做的地方。举例说,陈发科清楚地说明在做正圈时,肘在任何时候都要比手低,可是在练拳的时候,他有的时候就没有按照这一规定去做,当然在那个时候,由于历史和传统的限制,学生们是不能说老师不对的。一九五六年洪老师再一次去陈发科公处改拳的时候,他向他的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陈发科公很客观地回答说有时他自己不注意,但鼓励洪老师继续按照规矩去练习。
第三、由于洪老师的徒孙们在国家比赛中得到了优异的成绩,他们逐渐地开始被国家的重要机构聘用。这无疑将促使国家太极拳事业的发展。
他的徒孙、李恩久的徒弟黄康辉在一连夺得六届太极拳推手冠军后被破格招入北京体育学院,现在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太极拳权威讲师。全国太极拳界的后起太极拳中流砥柱。徒孙、李恩久的徒弟谢业雷也是同样成了上海体育学院的太极拳讲师。国家的太极拳推手的规则一书,就主要由他的主要继承人李恩久撰写。由于这些,中国将来的太极拳的发展,一定有不少洪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问:能不能给我几个例子,说明洪老师是怎么教太极拳的?
答:& & 洪老师教拳有五十多年,教授太极拳的方式很多,但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严守陈规。严格遵守陈发科的教学内容。从整体上,洪老师所教的陈式太极拳,从每个方面都是陈发科所传的“陈氏太极拳”的原汁原味,这个传统没有变。直到他快去世前, 他还告诫他的徒弟们, 不是按自己的感觉随意改拳, 这套拳, 世代相传, 内容丰富, 所有的技法和哲理都包涵在内, 要从里面找, 不能将这老祖宗的传家宝丢了。所以根据这一个原则,洪老师一生教的拳都是一个模式,他的一、二路拳法可以说六十多年没有改变。每招每式,都是一脉相承的陈发科的拳法。这种教学法的另一个优点是在整个系统内有一个上下、左右的连贯性。老师和学生练得一样,学生之间练得也是一样的,到其他的拳场去看看,他们也是练得一样的拳。这样便于学生们中间的相互交流,大家有共同的语言。学生们的功夫长进的很快。
这种教学方法和环境,非常类似现代的大学内的教学和研究的环境。促进的知识的提高。减少了不必要的神秘和猜疑。
(二)、因人施教。在上课的时候, 不管有多少学生, 洪老师都耐心地一个一个地实地教学, 在他未教之前, 学生可以先从别的学生们学套路, 但他都要一个个学生、一个个动作地改正。在教每个人的时候,不一定用一样的方法,方法要按实际的情况而决定,不能一概而论。这些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身体条件、练功的时间、文化程度、适合的学习方法的种类等。在每一个人来说,都以为老师是千篇一律的教学。只有少数的几个人因为在多种不同的情况下跟着老师学习,所以才知道老师并不是对每个学生都用一样的教学方法的。我很有幸在很多的环境下听取老师讲课,觉悟到了这一点。另外李恩久师兄对这一点也是很清楚的。听恩久师兄说,有一次他在给学生讲课,另一位师兄也在场。 他讲完课后,那位师兄很不理解为什么李恩久讲的内容是他没有听到过的。李告诉他说是洪老师这么讲的。这位师兄跟随洪老师很多年,并且还经常给洪老师做助教, 很不明白为什么他没有听说过这些东西。那是因为李恩久师兄在本门师兄弟外,还经常陪老师见外地及外国来的学生,所以他听到的东西就不一样。
(三)、系统教学。洪老师教学的步骤是, 先教基本功, 再教套路, 套路练好了, 再教推手。也就是按一个简单的模式,由易到难。在功夫的层次上, 也是由简单到复杂。为了清楚地做到这一点,他把整个一、二路拳归类,将类似的、相关的动作共分了二十类。他这样把陈式太极拳的所有动作分类处理, 找出了陈式拳的内在的规律和逻辑, 使之教学有理论、学习有目的, 练功有方法。举例说,白鹤亮翅类的动作只关系到两手的配合,几乎和腿脚没有直接的关系。这一类的动作有:套路中一路第六动作、第二十二动作、第六十三动作、的白鹤亮翅;第四十一动作的小擒打; 第五十一动作的玉女穿梭;二路的第十一动作径拦直入和第十二动作的风扫梅花。
(四)、启发教学。洪老师从来不生硬地逼学生生吞活剥, 每招每式, 他都给举出类似的生活中的比喻, 这样, 学习的时候觉得很有趣味, 容易理解, 更容易记忆。吃饭的时候,用筷子取菜是“正圈”。斜行拗步这个动作的双手上下开的动作(第五动作)被比喻为“从井中往上提水桶。”这样,我们很容易地理解了左右手上下相随的概念和具体的练法。
洪老师来自然地把他练拳的经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的妻子黄素珍跟洪老师学拳后,有不少人记不住她的名字,洪老师就风趣地说,“你们看见她,就想用针打黄连素。”后来大家都管她叫黄连素。这就是联想的学习方法。他的太太是一个聋哑人。他亲切地喊她为“哑巴花”。
(五)、严格要求。他在教学时对学生们要求严格, 按照陈式太极拳的要求, 而不是按照学生的要求去教学。洪老师一开始就和学生讲得很清楚,他是为了传授继承陈式太极拳而教,不是为了广招学生而教。练得不好、不对,他是不客气的, 他都会直截了当的给你指出,他不会给你留面子的。由于这种教学方法, 他的学生和徒弟们都没有得过且过的思想, 都能踏下身子, 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地学习。那些想投机取巧的人,都不可能跟他长期学习下去。我在二零零一年在山东招远市遇到二位练另外一种拳的师兄弟, 他们告诉我也曾经去济南拜访过洪老师, 但看到他六七十岁的徒弟们练拳的架式的时候, 就知难而退了。
一九九七年来了一位曾经在济南跟着洪老师学拳的学生。是青岛人,在济南上大学时候跟洪老师学过。他跟我学拳一段时间后聊天时, 我问到他为什么有那么好的机会但没有把拳练下去。他说,“最难的是洪老师让我站在边上练画圈。 我一连画了好几个月他也没开始教。整天站在那里像个傻子一样,我后来受不了了。”我何尝不是有深刻的体会啊!
问:在武功之外,洪老师一生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答:& && &&&洪老师的一生,用我们今天的人的看法来说,是悲残贫困潦倒的一生。可是, 洪老师一生乐观, 从来不消极, 无论条件多差, 生活多困难, 他都热爱生活, 按照他自己认定的人生观和道德标准去生活和为人。
在他的幼年,他的家庭很富有,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城市,都有他家的商号。所以年轻时他就随父进京, 他在大学里读中国文学。那时,陈发科刚刚去北京。临时住在螺马市街的中州会馆内, 条件很差。有时, 洪老师就请陈发科来他家住,一住就是几个月。等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 (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 洪老师的家业开始破落。日本军国主义气数快尽的时候, 他的父亲已经不能给他支付任何费用, 他全家人一起被赶出了租赁的房舍, 搬进了陈发科的家, 尽管他们恩如父子, 全家人都住在老师家总不是个好办法, 四个月后, 洪老师告别了他的师父, 携全家来到了济南谋生。
阴差阳错,就这样人不由己,洪均生被命运所抛弃,无论是否情愿,洪均生的一生,注定了是潦倒、不得志的一生。他生活在“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的绝境中,一如既往,洪老师没有气馁,没有丢失生存的信心和勇气,他面对现实,顽强地生存下去。他在大明湖边的一个楼边打起了一间陋室, 只有七十二平方尺, 也就是比一张床略大一点。一个大千世界,竟无洪均生的安身之地,他就在这块寸土上,过上了“神仙”一样的无悠无虑的平静生活。他开始了他的耕耘, 也就是传播他的师父陈发科的太极拳。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地生活着,用他的真实功夫、真诚感情一个一个地感动了他的学生,一步一步地,他的事业开始发展, 这一小片土地上,开始开花、开始结果,一九八二年的时候,在济南己经有七十二个场所有人教授他所传的陈式太极拳。在他的一首送给友人的诗词中,他胸有成竹地写道,“愿把泉城变拳城!
八十年代初,由于学生越来越多,洪老师的生活也开始向好处改变。来学习的日本人三番五次地要求到洪老师家做客,每次体委的“陪同”都有理由婉言谢绝。后来中野春美再三要求,并且要拜洪老师为干爹。体委才没有办法拒绝。他们安排将洪老师家搬到了菜市新村的一个公寓内。洪老师才过上了济南市的一个普通人的日子。可是他己经习惯了他的生活方式,没有因为这些而改变。他照样每天走路去黑虎泉拳场。在家里,他的妻子照样养着鸡。他每天抽“汉烟”,极少喝酒,不参加宴会等带有浪费性质的活动。直到他去世的时候,他没有任何家产留给他的后代,只有那顽强的生活精神和丰富的陈式太极拳法。
11-4-19 20:51
注册 06-12-24行业 其它
问:都有什么样的人学习洪老师的拳?
就洪老师自己来说,他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我所知道的,小的有八岁,老的有七八十岁; 有病号、有专业运动员(李恩久)、有工人(刘成德)、有军人(萧明魁)、有大学学生(蔡生业、陈中华)、有大学教授(何淑淦)也有外国朋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对于学习他的拳, 洪老师是这样说的,“聪明人不能学,他们会自己觉得已经明白了、会了,其实没有那么简单。真正的傻子也不能学,他们没有具备学习和理解的能力。只有那普通的人,又有一种傻乎乎的持之以恒的毅力,能将这套拳学好。
” 我所认识的洪老师的徒弟们,都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跟洪老师学拳的。他们都是不图名、不图利的人。前面已经说过了,在八十年代之前,洪老师是“历史反革命,”是被历史所遗弃的人。那时候跟着洪老师学拳有丢掉工作、被打成反革命乃至于坐板房的危险。济南许贵成师兄是洪老师最早的徒弟之一,他跟洪老师学拳,就被谈过很多次话。但是许师兄坚持真理,不去理会这些阻力,成为洪老师最长久的学生。菏泽师范学院教授何淑淦师兄是洪老师的第一个徒弟,并且亲自跟陈发科师爷学过一年多的拳,他的确后来被打成了右派反革命(不是直接因为洪老师),他在牢狱中十八年还坚持练拳。七十年代萧明魁(山东乳山人)是个革命军人,他从四川几千里路找来济南,投入师门后,不怕被军法处理,成为了洪老师的爱徒之一。李恩久是济南市有名的武术家。他从多次获得全国武术比赛的金牌,又是济南市郊区体育馆的馆长,后来还当了济南市武术馆的馆长。他是带艺拜师的。终于成了洪老师的衣钵传人及二代掌门人。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问:能不能谈谈洪老师的武德?
答:& && &&&以我所看,洪老师的武德,犹过于他那高超的武功。怎见得?试问:当今之世,谁不贪钱?谁不图利? 谁不想去当那大官达人? 在济南市和山东省内,洪老师的门下少说也有几千。要说揽钱,他可以很容易的成为富翁。但是,他却不是那样的人。不说别人,我当年跟着洪老师学拳,没有缴纳过学费。只不过有时极少次给老师送点吃的东西。反之,我经常在老师家吃饭。最后一次是在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六日早上七点在老师家吃的喇叭花师母做的饭。据我现居澳大利亚的师兄吴仕增讲,他在一九八四年去济南学拳的时候就直接住在洪老师的家里(那时已经搬进了公寓)。临走的时候吴师兄要给老师点钱表示谢意,老师好坏都不收。 勉强收下后又以吴师兄的名义捐给了另外一个事业。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老师常说,做好事不吃亏,对自己有好处。自己有一个馒头分给五个学生吃。他们饿了没有东西吃的时候,你是帮了他们,可是将来,每个人拿了一个馒头回来给你报应,你就有了五个馒头吃。 按理来说,洪老师是陈发科的大徒弟,在师兄弟们中那是应该有身份的。但是,洪老师从来不以“大”字位居, 总是很谦虚地对待师弟们。他的徒弟们中所有经济上允许的,他都派他们去跟陈发科的其他的徒弟们学习。他的大徒弟何淑淦就被派去亲自跟着陈发科学拳一年多。最老的徒弟徐贵成就被派去北京跟冯志强师叔学的刀术。他的另一个徒弟萧明奎怀有家传绝技“牛郎棍”。他看到后大加赞赏,命徒弟们都破例从学之。这种精神,很值得现代这个充满竞争的大鱼吃小鱼的社会中的人学习的。
中国的武林中素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然而,在以金钱为生活标准的现代社会,“尊师重道”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洪老师的武德,基本上可以说是传统式的。也可能是因为陈发科是他的唯一的师父, 他对陈发科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尊敬的态度, 就连他快要去世的那几年里, 他都一直坚持告诫学生们一定要严格遵守陈发科师所传的规矩去练习, 绝对不允许望文生义, 想入非非, 自以为是地去对待陈发科公传的这套拳法。这种态度,可以说是他的教学方法中的一部分,也完全可以说是由于他对陈发科公的尊敬而产生的。我现在正在按照洪老师的遗愿和他的家人的嘱托翻译出版他的[陈式太极拳使用拳法] 一书。在这本书里,洪老师在阐述他的拳法的时候,将每一个动作的来龙去脉都讲的清清楚楚,每一个和陈发科教他的不一样的地方洪老师都作了说明。他怕自己的东西被误认为是陈公的东西。这是一种严格的治学态度,同时也说明了他一生对他的老师的敬重。
另外一件使我觉得洪老师对他的老师陈发科充满了真挚的尊敬的事是他常常告诫我们这些学生们,一定无条件地在所有环境下,支持、帮助和保护陈发科公的家人及传人。他说“陈发科老师毫无保留地将陈氏太极拳传授给了我们这些外姓门人,那我们就只能责无旁代地去发展它,宣传它,使之广泛传播, 我们要知道陈家对我们是有恩德的。我们一定要报答。
”洪老师对他的师父的感情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他和陈发科的女儿陈豫侠的友好关系。洪老师在陈发科去世后, 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姐妹一样对待陈豫侠。洪老师将陈豫侠邀请到济南, 由她亲自教授了陈发科亲传的陈式太极单剑。洪老师为了照顾他的妻子, 几乎终生不离开济南, 但陈豫侠每次来济南, 他都兴致勃勃地陪同他的小师妹去登之岳之尊的东岳泰山。陈豫侠也非常高兴每次来济,说她觉得每次来看到洪老师练拳、推手,就像是他的父亲当年的英姿再现。
尽管洪老师一生希望隐声弥迹,决不追求名利,他的高超的武功和高尚的武德还是使他在山东省及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但这点名声, 都是他一天天, 一件件的积垒起来的, 没有吹鼓手的操作, 也没有媒介的宣扬。从五十年代开始他初被武林界认可到八十年代他的拳法得到世界的公认,他的太极拳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路程。正因为此,洪老师从不傲娇。终生一如既往地做他的陋室老人。
洪老师总是本着“如己不从,勿使与人”的原则和人相处。七十年代初,洪老师患上了瘫痪症,主要是因为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的时候他没有饭吃,饥饿留下的后患。大夫说他需要有人长期照顾, 观察一下,少说一年,多则三、五年才能恢复。并有可能不能恢复健康。为了减轻对学生们的负担,洪老师决定回河北省老家疗养,由他的长子洪友仁负责照顾。当时洪老师委托两位门徒负责大明湖的拳场的教学工作。这两个学生就高兴的上任了。到了第二个月,有个学生提出了交学费的问题。洪老师在教的时候他是从来不收学费的。但是现在换了老师了,所以众人就委托了这一位来和这两个门徒交涉。由于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都很困难,是有名的穷光蛋。他们就决定少收一点来弥补他们的生活。他们决定一个人每个月交纳一元钱的学费。这在当时来讲也是合理的。那时有八十个学生,钱一收上来,正够了八十元。这两个门徒都非常高兴,没有想到教拳还能赚这么多钱呢! 两个人就将这钱分成了对半,一半寄给了洪老师的长子,剩下的一半他们两个就有平分了。钱的确是个有诱惑力的东西,这样过了两个月,这两个门徒就不知不觉地鬼迷心窍,被这财给慢慢地吃了良心。
事与愿违,第三个月上,洪老师就痊愈回到了济南。等洪老师在大明湖的拳场上又开始教拳之后,这两个学生就开始密谋将这个拳场占为己有。一天早上,他们两个商量好了要对洪老师发难。在洪老师讲解用法的时候,他们问如果有两个人同时发招,如何对付?其实他们想好了这个办法,是个万全之策,失败了也不丢脸, 向老师请教问题么。如果洪老师给他俩打倒了,那没有可说的,洪老师就没脸再在这个拳场教了,他们俩自然就取而代之了。没有想到,他俩一出手,洪老师就从他们的力道上听出了他们的企图。原来人的动作都是由意念指导的。在高级的状态下,并不是体力的竞技,而是意念的争斗。洪老师知道了他们的目的,那就很容易对付了,结果,他俩双双被洪老师制服了。两人都落下了一点不重的内伤。洪老师这样做是为了让这两个学生清楚无误的知道他们的意图已被识破,并且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惩戒。他的手法如此神妙,在场的学生们没有一个人看得出这中间的奥妙。
当我听说了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去问过洪老师。他一开始不承认有这桩事,说这类的事情传来传去只能引来孽端。后来,在讲到如何对待别人的不公时,他说,“我没有伤他们,那是因为,如果他们赢了,那我这辈子可能就没有饭吃了。脸也丢尽了。我当然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但拿自己的心去比别人的心。 他们失败了,何尝不是一样的结局呢?所以我不能伤他们。” 从此,这两个学生追随洪老师左右一辈子。
11-4-19 20:54
注册 06-12-24行业 其它
问:我们在书本和传说中听到了很多有关太极拳的名家诸如杨露禅、陈发科等的神秘般的功夫的故事。现在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去见到这样的太极拳大家。洪老师作为陈发科宗师的嫡传大弟子,那么他的功夫一定有常人所非能及的地方。您能不能谈谈您所了解的洪老师的功夫的故事?
答:& && &&&这一点是比较难回答你的。原因是我们比较了解我们常见的高级功夫但不太了解炉火纯青的功夫。所以,对这种高深的功夫很难去用我们常人的语言表达出来。另外一点就是:洪老师功夫高,思想境界更高!他的武功绝对不是用来显耀自己的。 他没有任何表现自己的愿望,他的生活态度是与世无争,藏而不显。所以我们只能偶尔有机会窥视到他的功夫的一点皮毛, 这只能是九牛一毛而已。我自己跟洪老师的时间比较短,入门时他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所以我一直抓着所有的机会向年长于我的师兄、姐们了解洪老师年轻时候的武姿,以企望能对老师的武功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在, 就让我根据我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听师兄弟们给我说的谈谈吧!
(一)、我的一位师兄是中国十大著名陈式太极拳大师之一。他其实是陈家的女婿,等于说是半个陈家沟人。早年他就跟陈照丕先生学拳。他是陈照丕先生的嫡传弟子,他比四大金刚学拳还要早。那么陈照丕是谁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陈发科宗师的侄子。也就是因为他的邀请,陈发科才离开了陈家沟去北京开馆授拳,创造了陈式太极拳现代史上的新的篇章。陈照丕是因为被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邀请去南京作为总统府的教头才离开北京的。那可是一个显赫的地位,不是碌碌无为的无名小辈能祈望得了的!陈照丕去世后,我这位师兄并没有就此止步,他继续求学于陈发科宗师的小儿子陈照奎老师的门下。陈照奎老师作为陈发科的儿子,可想而知,一定有家传的、别人可望不可得的功夫。事实也正是如此,陈照奎的太极拳擒拿术那时可以说是无人可敌。陈照奎老师临去世前,一再嘱咐他去山东济南拜访他的师兄洪均生。 就这样,他来到的洪老师的门下。
二零零二年一月一日在济南市,师兄亲自对我说,“咱老师的工夫那可是不得了的。我可是见过世面的人。就连我自己的师父陈照丕和陈照奎都算上,都无法和咱老师比啊!当我第一次来到济南的时候,洪老师没有高谈阔论,一出手,就把我从屋里打到了屋外。只那一下子,我立刻就明白了。功夫这东西是一山比一山高啊!洪老师把我隔着沙发和其他人从小小的门口打到了院子里,没有碰倒任何东西,我也没有受到任何创伤,他的工夫不是高的问题, 而是妙到了极点。”
(二)、一九八二年春天的一个早上,练完拳后,我陪洪老师一起回他的住处。当我们走到青龙桥的时候,一辆自行车朝着我们直冲过来。那个骑车的人可能是慌忙了吧,他的车怎么也不听他的使唤了,摇摇摆摆地对着我们就冲过来了。因为我们都在那座小石头桥上,没有地方闪躲,只见洪老师从容不迫地一伸手就把那自行车的前轮给抓住了。那自行车把上的货篮里还放着一个刚买来的泥瓦盆。那人吓了一跳,瞪眼直看着洪老师不说话。我当时也没觉着什么。可是后来一想,才意识到将一个飞速行使中的自行车的轮胎一把抓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三)、我在济南的山东大学读书的时候,还很年轻,喜欢的是武术类的外家功夫。虽然也开始学了太极拳,但并不只真心实意地。我决定跟着洪老师学习陈式太极拳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有一个星期天的早上, 我和我的小师弟李崇亮在黑虎泉公园上看到了洪老师的真实的功夫,才有了这样的决定。事情是这样的。那时我们亲眼看见一个六段空手道黑带高手向洪老师挑战。当然口头上说要亲自体验洪老师的功夫。洪老师认可。那人又问允许用什么招式。洪老师答曰不拘。只见那人摆出架势,运足了劲道,照着洪老师的胸部一拳打来。只见洪老师临危不惧,若无其事地向他一瞪眼,他就双脚离地,向后飞出三米多远。他返回来,又试验一次。又照样被发到了原来的地方落下。三次后那人放弃而止。我跟崇亮两人离开他们几尺远。看得真切。但只看见洪老师的肩膀似乎略微动过,别的什么也没看见。这不仅仅是将对方击败。这里面的精密程度显示出了他的功夫的层次。
(四)、我在济南有位师兄,他过去练过摔跤,后来身体受伤后才开始学习陈式太极拳的。他的悟性不错、学习手法很快。在极短的时间他就成了济南陈式太极拳界的佼佼者。一天,他在洪老师那里又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能耐,洪老师好奇地问他,“你这个动作是怎么使的?能有这么大的威力?”这师兄一时兴起,将他那手法用在洪老师手腕上,洪老师只一转手,他就笔直地窜上去,落下时落在洪老师的床帮上,将二寸厚、五寸高的木床帮拦腰折断了。从那以后这个师兄就不在别人面前夸口了。
(五)、许贵成师兄在七十年代初的时候跟洪老师每天晚上在英雄山上练拳。有一天晚上他带了一个朋友来学拳。那个朋友身高一米八五,是那个时候济南市的一个著名的拳家,又是济南市武术队的队员。他看到许贵成和洪老师推手的样子觉得很有意思但没觉得洪老师有什么特别的功夫。就要求也试一试。洪老师就和他推手。其实不是推手,而是试验他教给许贵成的动作。那天晚上天非常的黑, 没有月光。他觉得洪老师并没有多少力,可能是许贵成没有功夫吧!所以他才让洪老师发来发去, 像个小孩子一样。想到这里,他就对着洪老师的肩膀突然发力猛推下去。可是他一下子就向上窜了上去。当时没有说什么,第二天早上的时候许贵成碰到了他家附近的老朋友老李。他是附近有名的推拿师。他对许贵成说,“你老师跟人交手出手这么重干么? 昨天晚上你看把老刘的手腕子都几乎打断了。”许贵成说,“不对啊, 咋天晚上我在那里,是我带大刘去的,当时什么事也没发生啊!”老李说,“当时是没有什么,可老李回家后,手腕越疼越厉害,到凌晨三点,他就坚持不住了,跑来我这里敲门,你看,闹得我一晚上都没有睡好。”这件事洪老师知道后,心里很难过,派许贵成去看望了大李。自那以后每当有外来推手的都要预先说好, 对洪老师发劲要先通报, 否则会受伤的。这事听上去可笑,可是实际地说明了洪老师武功的高强。我跟随洪老师这么多年, 从来没有听到洪老师伤人的事情。他也从来不以他的高超武功自居。
(六)、我一九九一年带加拿大徒弟余永安回到济南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我在济南武术馆里练拳。正巧有一帮日本人也在那里学习。我就过去在一边看。那时洪老师已经下肢瘫痪了,所以大多时间都是坐着讲课。在讲解一个动作的时候,那个新上任的日语翻译不懂太极拳的术语,无法向洪老师说明白日本人问的问题,一急之下,他就想抓住洪老师的胳膊来解释。洪老师当时面对着日本学生,没有看见他在一边上来了。只见洪老师的手一扬,这个年轻的翻译就从那些日本学生的头顶上飞到了练功房的另一头。我们在场的人都吓惊了。后来我们找到了旅行社的经理,告诉他以后可一定不要忘了事先跟翻译们说好不要随便动洪老师,要动他的身体应该预先打个招呼,否则会出事故的。
问:你认为洪老师的拳架应该算是哪种?
答:& & 首先,我们应该要搞清楚一点,就是有大架、小架、老架和新架四种分类。在新老架内, 又有陈长兴的新架和陈发科的新架之别。洪老师练的,按师兄手上的传自陈照丕的乾隆二十八年(1764)陈家手抄本拳谱,是陈长兴教杨露禅之前的拳的老架。白鹤亮翅、搂膝拗步、初收、斜行拗步、再收、前堂拗步、演手红拳这个动作的组合就是陈长兴一开始的老架的排列。现代人的拳中没有。有关大架和小架方面,有人说洪老师的拳术像小架,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但这只不过是从形式上讲,从实质上看,洪老师的拳还是大架类的
问:洪老师的拳法的特点是什么?
答:& && &&&洪老师的拳法的特点就是他突出的表现了陈式太极拳的原有面貌。这里只谈几点加以说明。
11-4-19 20:59
注册 06-12-24行业 其它
1.清楚地说明了本拳法的“规矩”。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拳界的一个通病是无一定之规。这样,师父的拳总是会变来变去,学生们就只好猜来猜去,不是按照归律去学习,而是盲目地崇拜、顺从老师。更有甚者,在这种环境下,谬误反而被尊为“秘密”。洪老师教拳,重新按照陈发科公所传授给他的拳法,分类归纳,总结出了拳法中的规律,教学生的时候就有法可依了。所以,日本学生们曾经说,“跟洪老师学拳很多年,在录像里看到几年后他练拳时的每个动作都和过去完全一样。脚都能每次落在同一块石头板子上。”这似乎有点夸张,但完全概括了洪老师治学的精神。我们这里之举几个例子说明洪老师都定下了些什么样的规矩。1。 拳的基本功是正反两个太极圈。学生一开拳,就要先把这两个圈搞清楚了。这两个圈就像是盖房子用的砖头。没有砖头,就不可能盖起来砖头房。这两个圈练错了,那所盖的房子将来一定要倒塌。2。 出手手领肘;收手肘领手。洪老师的规矩中,大多数的内容都是太极拳界众所周知的,但也有一些是外界不了解的。重要的不在于内容,而是在于是能不能做得到。
2.强调技击实用,不空谈 “精、气、神”之类的无法证明的东西。 对于洪老师来说,精气神之类的说法,本身对与错是无关紧要的,学习陈式太极拳的人,不能溺于这类“空谈”之中,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首先将一些关健的、具体的、有规范的东西搞清楚、搞明白、学好、做好。这种求实做法, 一是“横平竖直”、“规规矩矩”, 二是“以功论法”不“纸上谈兵”。这第一个提法是指的首先要把拳架练好。第二个提法是讲, 解释拳法, 要用实际推手的效果, 不要只讲大道理, 或者“拿着鸡毛当令箭”。
3.提出了“公转和自转”这个概念。公转和自转这个概念其实就是太极拳中的螺旋缠丝这个概念。这一新的提法,使练拳的人能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去做到螺旋缠丝。否则, 螺旋缠丝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4.解决了“双重”的问题。双重就是没有分清阴阳。阴阳不分,无论是只阳不阳,还是只阳不阴,都会不练拳和推手中出现僵劲,洪老师进一步清楚地解释,双重不是重心落在了中心,而是上下、左右阳阳不分的结果。
5.区分了眼睛的阴阳关系。我们在练拳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是上身左右摇摆, 难以控制。洪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眼随手动”这一错误而造成的。眼睛要时刻紧盯目标, 不要左顾右盼, 用这种练法, 眼和身体的阴阳就轻而易举地分开了。同时眼睛本身的阴阴并不是到处乱看,所谓往左看是阳,往右看是阴,而是一个眼睛视线的焦矩的问题,盯住目标阴阳相抱。这一点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拳种的关键所在。这个阴和阳的问题, 各家众说不一。有的说先阴后阳,有的说一阴九阳,还有的说阴尽阳来,更有的说半阴半阳。跟洪老师交过手的人,就会明白,那些名词好、坏、对、错都没有意义。跟洪老师一碰,你就没了法了。那感觉,不是阴,也不是阳,也是阴, 也是阳。根本就无法说清楚。
6.下塌外碾, 收就是放,放就是收。陈家从老祖宗就知道下塌外碾。但绝对不是上浮下落。也不是往外推。外看矛盾,内观有方,这就是绝妙之处。洪老师的拳法,处处体现了陈式太极拳的这一法规。但这外表的矛盾,对于入了陈式太极拳门槛的人来说,却是最基本的入门练功的法门。
7.螺旋缠丝。此法意为加长,又为加强。决不是一味画来画去,转弯抹角,故作玄虚。不可抽, 不可离, 更不可断。知此,明理。不知此,不明就里。螺旋者,必有一定之规。中心不动,不偏不倚,不倾不仰,劲发脚底,身自螺旋。非则就只能轻浮、摇摆、游荡。
8.勇往直前。一举动,乃螺旋缠丝般往前滚动。一动一得,不可得而复失。此乃缠丝运动的实质。
9.随遇而安,不偏不倚。犹如以秤量物,诀窍全在秤砣一物。大小轻重无关,关键在于长短距间。
10.争脉转关。这是陈家击技的内精所在。陈家的拳法要求我顺人被。我的劲路如何能够自然地顺呢?关键在于我一出手就要拿住对方的脉络, 使其不得势, 不得力。和洪老师一交手,就有一种自己的手脚不灵、地面不平、鞋不合适、身上没有劲等等的相应感觉。我初学的时候, 最不喜欢的是和洪老师推手, 正因为以上的种种原因。也就是这个特别的技法,历史上有“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一俗语。陈家的太极拳,素有“妙手空空,鬼神不知”美誉。使这个拳法如此神妙的原因, 就是“转关”二字。那么,懂转关和不懂转关有什么差别呢?& &和洪老师推手时,转关是一个无时不在的技能,我们学生们都有很深的体会。每当十分有把握的时候, 你顺劲发力推出, 但立刻觉出己经晚了, 他的重心和劲路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转移到了你最薄弱的地方, 我们经常被这种“出奇不意”吓出一身冷汗。
问:洪老师的拳法和别的陈式太极拳老师们的拳法有何不同之处?
答:& && &&&对于不懂陈式太极拳的人来说,他的拳表面看去和其他人练得不一样。严格的说,没有不同之处。但在小的细节上,的确有不一样的地方。总的来说,我认为,洪老师的拳法出手细腻,刚而不猛,柔而不软, 气度非凡,真正严格地遵循了陈式太极拳的规范。
问:你是怎么开始跟洪老师学拳的?
答: 我进入陈式太极拳的殿堂完全是偶然的。一九七九年就读于山东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我们外语系那时是在东郊洪家楼的山大老校内。生物、物理系都在那里。我跟物理系讲师李敦银老师学习弹腿、飞子拳、吴氏太极拳和查拳。当时有李老师的儿子李崇亮、物理系的学生李怀中,还有郊区政府的秦建生等,别的师兄弟的名字现在都已经忘记了。
有一天,我的师兄秦建生说,黑虎泉那里有一个了不起的老人。那人头发都白了,但在济南这个界内无人是他的敌手。那时我年小不懂事,对太极拳没有了解。根本就不相信慢腾腾的太极拳能打过长拳?就跟他们一起去起哄。 我们这伙跑到了黑虎泉,只是装着学习的样子去查看这个老人。所以只是随便的跟着在那里比划,并没有和老师打招呼。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去“挑他”的念头就不知不觉地无影无踪了。但始终没有见识到什幺高超的功夫。反而开始规规矩矩地跟着老师画起圈来了。老师说练拳要先练基本功,那正反两圈是最重要的。我对那些慢悠悠的拳法实在不是很感兴趣,只不过就是硬挺在那里等着看真功夫罢了。
可能是在八零年后的时候吧,有一个春天的星期天的早上我没有一早就来练拳,而是在八点多的时候和我的查拳师弟李崇亮来到了黑虎泉,主要是让他看看我每天一早都干了些什幺。正巧碰上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三、四十来岁的年轻人(后来才知道他的名字是蒋家骏)表演的二路炮锤。他那虎虎生风的拳架使我很佩服。只见他练拳时,一会东、一会西,一会快、一会慢,一会轻如猫,一会猛如虎。那黑虎泉上的石头板子都给他跺得轰轰的响。我还特别注意到他练拳时前面的右手明显发黑,像是很有内功的样子。尔后,有一个日本人向洪老师请教用法。其实,就是变相的挑战。在场的人都能看得出来。老师面带笑容的回答他可以随便试验。那日本人一连试了三次都被洪老师弹了回去。我看不懂是怎么一回事儿。不知道他用的是什妖法,不见他动,只见那日本人每每被打得双脚离地,然后向外飞出。虽然不动,但是觉得很奇妙、很神秘,但又不像是装出来的样子。 等大家都走完了的时候,我在黑虎泉通往北边的解放阁的那架小石头拱桥上拦住了洪老师。我向他正式提出了要跟着他学拳。 可惜那个时候他没有答应我,但是也没有真正地拒绝我。 他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别人的事情。 我还管得了你学拳吗?”
我回到了山大,把这个情况和几个同学说了,好朋友刘建出主意说,既然他没有正式拒绝,那就算是接受了。打那以后,我再去黑虎泉学拳的时候就内心里以为是真正地跟着洪老师学拳了。
当时有李宗庆、李恩久、山大的一位老师和他的 8 岁的女儿、一位年轻的女学生,她当时练功练得很吃苦,老师常说她是一个“饭桶”。因为她过去有病,不能吃饭,人长得很瘦,通过练拳,她又强壮又能吃饭,所以老师才这么叫她。
我的搭档是一位姓李的工人。我开始的时候,他已经练了一年多了。 等到我的第二年和他推手时,他还是一点功夫都没有,可能是他看见我这后来者居上,不高兴了,以后就再也没有看见他。
问: 能不能粗略讲一下洪老师的太极拳年谱?
答: 我可以就我所知道的谈一谈。他的一生,就是太极拳的一生。只为了这么一个追求,别无它事。我把他的太极人生分为六个阶段:
(一)、入门太极。这是一九三零年到一九四四年间他随师陈发科在北京学拳的年代。
(二)、勤学苦练。这是他一九四五年到一九五六年间在济南刻苦练拳,悟道、证道和得道得年代。 (三)、播种人间。一九五七年陈发科师去世开始,他独立门户,在济南开馆设教。这个“馆”一无名称,二无馆址,只是在大明湖公园附近、趵突泉和黑虎泉附近的共公场地而已。在这段时间内,洪老师只能算是一位地方民间的太极拳家。仅限于武林中间。在外界, 他还是一个无人知晓的老人。洪老师不懈地耕耘,按照陈公的教诲刻苦地练功, 不断地提高, 他和学生们朝夕相处,忘记了社会,忘记了家庭,似乎是吃的、喝的、呼吸的和心想的都是太极拳。按照他自己的说法, 这是“教学相长”的阶段。终于教授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陈式太极拳门人。如孟宪彬、许贵成、李储功、韩保礼、张联恩、李恩久、王宗宪、蒋家骏、何淑淦、李学刚、詹定国、李宗庆、庞玉柱、傅景振、黄东芝、等等。这一个时期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末期。
(四)、一鸣惊人。到了八十年代开始, 陈式太极拳在国内及国际上都开始受到重视。他的门徒们开始在国家的比赛上出露头角。李恩久任济南武术馆馆长,洪老师任总顾问。李恩久的徒弟们先后在国家比赛和国际比赛上囊括总计一百零六枚金、银、铜等奖牌。他们是:徒孙黄康辉、谢业雷、杜林功、王洪平、丁明业、武丰田、菊泽鹏、李禄、郝平、方杰、于树刚、王天宇、葛学军、龚兆芹、陈慧、陈玉忠、许秉建、赵民、赵为民、张洋、侯德宇、赵璇璇、任昂琳、周磊、傅景梅、崔波、陈强和王玉忠等。
(五)、著述立说。洪老师写书从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八八年,历时二十七年之久。在这之间曾经三易其稿,由于生活所迫几次缀笔。但他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了下来。书定稿在一九八八年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不愿“误己误人”。他认为很多太极拳的书,包括经典作品都是在作者的功夫和认识不很成熟的时候写的,很有“差之分毫,谬之千里”的意味,他要继续完善他的书。等到不能再改的时候(也就是说他要去世的时候)才能出版。这样他就不会“愧对后人。” 我在八十年代在黑虎泉学拳的时候有好几次遇见一个出版社的人来跟他约稿。每次他都婉言拒绝。这本书的写作还有另外的故事。在他那简易的陋室里,晚上的床白天就变成了吃饭的饭桌和写字的办公桌。他就是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完成了这本几十万字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
(六)、老骥伏枥。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洪老师仍然想到的只有是陈式太极拳。九十年代命运又一次向他挑战。他中风了。后遗症是下肢半身不遂。从腰带以下的部分不再听从他的指挥。八十四岁的老人仍然不服气。他又一次接受了命运的挑战。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又能练拳了!但是那只不过是他多年练拳的习惯性的作用,除去练拳之外,他还不能自由走动。即使这样,他还坚持每天练拳。我一九九一年带徒弟余永安回到济南看他的时候,见到这个情景,很难过。于是不愿意再去多打扰他老人家。晚上和严其淼去看他的时候,他抱怨我白天不去他那儿练拳。我偷偷地找借口到别的师兄那里练拳去了。他告诉我那个时候他还是每天在拳上花费六个小时的功夫。每天早上韩保礼、许贵成、李学刚、李储功、刘秀文等都去练拳。他们一边练、一边按照拳理去分析研究。按照陈发科传的规矩做最后的改动。
一九九五年洪老师的九十大寿的时候,学生们坚持给他过生日。在这个几百个徒弟、徒孙参加的活动上,他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走下轮椅和徒孙们推手。由学生扶着他的腰,他还继续用手将两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们推出。这一历史的镜头由韩保礼的学生们拍摄下来。对一个九十岁的老人来说,这个时候己经不是一个功夫的高低的问题,而纯粹是一种思想境界的展现。洪老师的一生, 自始至终都是表面如一的, 太极拳对他来说, 不是一个职业, 不是一个赚钱的方式, 不是一个简单的爱好, 而是他的一切, 是他的生命。这一历史一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后学的心中。
标签 陈氏太极拳 知识产权 幽默故事 加拿大 一代宗师 | 编辑标签
标签 陈氏太极拳 知识产权 幽默故事 加拿大 一代宗师
字体:中▼ 小 中 大 更多▼ 设置置顶 权限设置 推荐日志 转为私密日志 删除 编辑
11-4-19 21:01
注册 06-12-24行业 其它
济南洪传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刘成德老师谈太极拳
洪传陈式太极拳有什么特点:
洪传陈式太极拳是陈式太极拳的一个支脉,太极拳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陈、杨、吴、武、孙式五大流派,陈式太极拳是源头,其他四家都是源自陈式他几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形成了新的流派。
在其他太极拳已经名满天下的时候,陈式太极拳一直湮没无闻,长期不为世人所知。陈式太极拳第十七代传人陈发科先生(),1928年到当时的北平(今北京)授拳以后,陈式太极拳才为世人所了解,并广泛传播。陈先生对陈式太极拳的发扬光大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陈式太极拳能够在济南生根开花,归功于洪均生先生,也就是我的恩师。洪先生是河南禹县人,自幼随父在京,少年因体弱多病而辍学,后经人介绍从师于陈发科先生学拳,不但身体转健,而且很好地继承了陈式太极拳。1956年,洪老师赴京,经陈发科先生晚年亲自审定拳势,允许其传授这套陈式太极拳。洪师随陈师爷十五年,师徒感情深厚,时隔多年,每每提及恩师,言情间溢于崇敬之情。洪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在济南积极传播太极,弟子及再传弟子遍及世界各地。过去民间把洪老师传的这套拳称之为“济南拳”,在洪老师仙逝以后,我们为了发扬光大洪老师所传的陈式太极拳,也为了永远铭记洪老师传拳之恩情,把这套拳称之为洪传陈式太极拳。
说到洪传陈式太极拳的特点,我们认为洪老师在自己的演练、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勤奋,的确在理论总结、技击实践等方面发掘丰富了这一拳法,他在太极拳理论上首次提出了手法的公转与自转,公转的正旋、反旋;自转的顺逆以及腿部缠法的具体要求;根据“腰为车轴、立如平准”的原则,提出太极拳要求随遇平衡;首次提出眼法上也有虚实顺逆之分;他特别强调“太极是棚劲,动作走螺旋”,对棚劲做出了更加具体的说明,对螺旋缠丝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这些理论都是创造性地见解,对后学研练太极拳有很大的帮助。洪传陈式太极拳也逐步形成了法精理密、技击实用的特点。
怎样才能练好洪传陈式太极拳?
这个问题要从源头上说起,太极拳以太极为名,来源于太极,理论上是有来头的,是传统中国文化的产物,符合中国古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理解,符合中国的哲学、医学、自然科学思想,所以太极拳不仅仅是一个拳术,而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文化拳。
道以拳显,拳以求道。太极拳是小道,他和太极比起来是雕虫小技,我们追求的是太极这个大道。
太极着,无极而生。无极是混沌,太极是什么?是阴阳。太极图中用黑白两个“鱼”来表示阴阳。
学习、练习洪传陈式太极拳是一个充满乐趣,又十分艰苦的过程,每一个有志于此的人都要做好心理准备,把太极拳当成一种事业,当成一种文化,当成一种真理的求索,谦虚谨慎,不辞辛劳,持之以恒,充满激情地投入进来,经过日积月累地磨砺,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才有可能有所成就。
太极拳每一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特点,在练习中也有不同的要求,要因式而异,因人而异。济南洪传陈式太极拳经过两代人的研究整理,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点和要求,我在几十年的练习和教学实践中,也有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热爱太极拳的同志有所启发。
一、& & 划圈和手
从对太极拳不认识到认识这样一个过程,应该从何处入手呢?我在教学中,强调从划圈入手,划圈是认识太极拳的开始,是基本功。
洪传陈式太极拳特别强调“圈”的运用,认为整套动作都是由正手圈和反手圈这两个圈所组成的。
描述一下正手圈的过程,以右手为例。下盘半蹲成侧马步,右脚尖向右侧与身体成45度,左脚向内扣,两脚成“川”字步;左手掐腰;右手自然伸展到最远端,与身体成45度夹角,右手手型为掌,中指领劲。
第一动为松肩坠肘,右手自然放松,随着肩、大臂、小臂的放松回落,保持指高于掌,手高于肘的状态,侧马步不变。
第二动身体向左侧转动,右手随之左转,腰裆调整,变正马步。
第三动松腰裆下塌,同时中指领劲,右手掌心对胸口,手掌斜对左肩井。
第四动身体右转,右手随之向右开出,手领肘,肘领肩,步型渐变成侧马步,恢复起始状态。
反手圈起式与正手圈相同,以右手为例。
第一动右手伸展在与身体呈45度角的最远端,松腰裆,松肩坠肘,右手以中指为圆心,向大拇指方向旋转,转至掌心朝前。
第二动身体左转,右手随之向左划弧,至胸前。
第三动松腰裆,右手继续划弧到掌心向内,随腰裆的下沉,松肩坠肘,右臂右手下沉至胸口。
第四动身体右转,松肩坠肘下塌外碾,右手随之向右侧45度开出。
左手的正反手圈与之要领相同。
这是正反手圈的外形动作,太极拳是内家拳,所谓内家就是身体内部有变化。这两个圈的动作,内里是变化的,最主要的是腰裆的调整,“暗换腰裆神不知”指的是腰裆的变化。我们在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多转腰,尽量避免上身晃动,裆劲是通过髋关节的转动体现出来的,初学者可能找不到裆劲,没有关系,经过锻炼会逐渐体会到的。松肩坠肘,下塌外碾;手领肘,肘领肩;中指领劲等不仅是外形上的要求,要真正做到内里面松沉才是有功夫。
我们这套太极拳动作都是由这两个圈组成的,要领、角度、方位等都要遵守这两个圈的规律,可以说划好圈,是洪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功,也是洪传陈式太极拳的最高要求,划圈是贯穿学习太极拳始终的一件事,是尽快掌握太极拳要领的一个好的方法。
二、& & 学习套路,天天磨练
洪传陈式太极拳,源于陈发科老先生传授的陈式太极拳,分一路拳和二路拳两套拳架,我们在此基础上编排精选一套42式的套路,这三套拳架对于学习陈式太极拳,健康体魄,增长功夫,提高修养都是很有好处的。
人们提起太极拳,印象中就是指的太极拳套路,这种运动形式就是太极拳了,所以说一个人不会套路似乎不能算是会太极拳。但太极拳的精髓又往往不是表面化的,真正有功夫的人,从拳架的表演上能看出一部分,更多的则需要动手实验。
做为学习太极拳者,学习套路是必要的,一方面提高练拳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单纯站桩、划圈的枯燥;另一方面练拳校验动作,长期重复,产生动作定型,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
太极拳套路的学习和练习要循序渐进,第一步按照老师的传授,模仿外形,追求形似,打出点太极拳的意思来;第二步则是不断修改,学拳易,改拳难,通过不断地休正拳架,追求每一个动作到位,进而追求每一个动作的内涵,用法,变化;第四步通过多年的练习,日积月累功夫上身,动作定型达到从心所欲,一触即发,身心合一,无处不太极的状态;第五步要把拳架打出自己的境界,或雄浑、或端严、或圆和、或超逸、或雍容、或自然……。洪均生老师说“拳品高低,实以人品为准”,人的修养到什么境界,拳品也就到什么境界。此外还有第六步、第七步…….太极拳的追求是永远无止境的。
练习拳架要注意几个问题:
动作要到位。很多人满足于比着葫芦画瓢,不求甚解。平时一遍遍地练下去,动作虽然流畅,其实是错误的重复。我们学拳既求形似,更求精神,不要图多图快,要把每个动作分解开来,仔细揣摩,把每个动作做规范,一个个地连贯下来,整套动作才能有规矩。
动作要琢磨。练拳看上去是练的身体,实际是练的脑子。前人说“太极拳是个文化拳”是一点不错的,练拳关键在多思考,走脑子比走趟子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练拳不用脑不会有好的效果。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一样,学拳的经历,进步快慢也不一样,要根据自己的体会总结思考,结合体会去找规律。再一个,太极拳离不了老师,学生还要勤思善问,请老师指点,与拳友交流,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悟道。
不能离原则。许多拳友谈起太极拳,原理背得很熟,“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松肩坠肘、气沉丹田”等等,但到练拳上就把原则忘得一干二净了,肘也抬起来了,胸也憋上气了,上下摇晃,失去中正。太极拳不论何门何派,不论初学名宿,不论孩童老者,它的原理是一样的,都应该遵守它的科学规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可舍本求末,把太极拳练成广播体操。怎么样才能遵守太极拳的原则呢?一是练的时候有意识,随时提醒自己,是不是违背了总的要求;二是按照老师的示范做,不断地改正动作。
三、& & 与人交手,实践出真知。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门类,不是舞蹈,不是体操,更不是花拳绣腿。陈式太极拳更是一个实战技击性很强的拳种,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练拳练架子只是知己,怎么样知彼?进而验证自己?则需要动手交手,从实践中试验。
太极拳有一个很好的实验方法——推手。这是前人在总结实践中找到的一个好方法,我们在学习练习到一定阶段,可以通过推手来校验自己的水平,找劲逐渐到懂劲。关于推手的要求前人论述已经很多,简单地说就是要按太极拳的原则推手,要顺对方劲,既不能顶扛,也不能丢劲。自身要圆,随遇平衡;周身要松,棚在其中;粘连粘随,与人同步。初学者不要怕丢人,不要想沾光,更不能蛮力欺人,沾光就是吃亏。要有太极大思维,阴阳平衡,不丢不顶,把自己的事做正确就是有功夫,与对手同步就是知己知彼。
还有一些人怀疑,太极拳慢慢悠悠,能打人吗?能与拳击、散打等自由搏击吗?我认为太极拳既然是一种技击术,就不存在和什么人,什么派交手的问题,我主张与任何人、任何拳术都可以试验。推手是太极拳找劲的一个好方法,是师友之间切磋的好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试验办法,真理是不怕检验的,太极拳是真正的武术,不回避任何技击检验方式。进一步说,我们在练习和实践中,应该积极与各门各派友好试验,找出自身不足,学习各家所长,不断修正自己,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一个追求真理的人,真正热爱太极拳的人是不怕丢面子的,失败是最好的老师,善于学习总结改正才能成功。
我愿意把我的老师洪均生先生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多听多看多想多练,多问问为什么,多实践”,希望大家以此为座右铭。
太极拳怎样才能出功夫?太极拳怎么练?我觉得还是离不了太极拳的理,我的看法是一松,二圆,三意,循序渐进。
第一要松,松就不简单,任何运动都需要松,我们平时上讲台讲话也要放松,不松就会紧,只有松了才会心平气和,收放自如。从练拳讲,松了才会气血周流,打通经络。所谓内家拳不配合气是不可能的,气到血倒,气为血帅。比如枪,一个小小的弹头,产生这么大的冲击力,是因为有气在推动它,是气的压缩产生了力。没有气是不可能的,但松也不是瘫。所谓僵是一种生硬的蛮力,太极拳讲不用力是不用蛮力,不能僵硬。松了以后不是没有力,放松和有力不是一回事,两者不矛盾。
怎样做到松?是要经过多年的磨练,不要使蛮力,练的时候不要图快,欲速则不达,要按照太极拳的理去做。松本身就是很自然,不要拿捏,别过于追求什么东西。松肩转腰我们每次都强调,为什么做不到?“每见数年纯功不能悟尔”,悟不了没有关系,不定什么时候,豁然贯通!功到自然成。
因为太极是无极而生,根本是一个圆,所以要练圆,我们这个拳就是在圆里面找。练圆以后才能体现阴阳,体现对立统一,有了这两方面基础以后,用意念去指导,用意不用力才能达到。
要想练圆必须松下来,各处配合好了才能圆。内外都要圆。阴阳在圆上面表现出来,才符合太极拳的原理。圆上面阴阳才统一,统一就是不偏不倚,阴阳是平衡的。体现在圆是太极图,但这个圆是个球体,是立体的圆,我们追求的是这个立体的圆。
太极在腰裆,为什么?
因为“暗换裆劲神不知”,通过腰裆转动,把劲引化了。所以我说太极拳不是对抗项目,是引化,老百姓讲话是“诳人的”。对方来了力,借对方的力,引导他犯错误,诳对方的力,这就是太极拳。通过什么方法呢?走的是圆的切线,在圆的切点上擦出去,所以腰裆要松要圆。但话说回来了,你没有腰裆劲拿什么“换”呢?关键还是练腰裆,腰为主宰就是指的这个问题。
11-5-4 21:26
注册 06-12-24行业 其它
“牵动四两拨千斤”是指的什么?
:“牵动四两拨千斤”这个四两我认为是重量+速度。自己保持平衡,,引化对方失去平衡,在对方失去平衡的基础上,不是前引就是后加,加速其不平衡。有人误以为拿“四两”去拨动“千斤”,这是不对的,因为有个前提——“牵动”,只有千斤这个速度起来了,引透了,在后面在加点速度,更加其失重,帮着他犯错误,我说太极拳是“落井下石”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说太极拳不是对抗,是引化。要想做到引化腰裆就不能死,要转起来才能分力。人先天不会顶,人的这种僵力也是后来形成的,小孩子不会用力,很放松。只有圆了才会滑,圆中有引。像车轮子,它按自己的运动规律旋转,投一个石子,马上会被打出来,并不是车轮子有意识,是圆的旋转造成的,接受石子的那一点对圆来说是接点,在外边是切点,石子被圆抛出沿切线飞了。
我们练太极拳就是练这个圆,八卦在手脚,五行在腰。四肢的方位是死的,腰中的五行是活的。腰好比电机,四肢好比是叶片,是电机带动叶片旋转,腰运动带动四肢动,转的快了就是一个整体,分不出正隅,因为成为一个圆了,外力来了自然一触即发,从切线引化出去了。这一点我们练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在往往是该动的没有动,不该动的动了,四肢晃动的太多了。
怎样才能找到这个“棚劲”。
棚、捋、挤、按、采、挒、肘、靠这是太极拳前辈总结的八法,加上前、后、左、右、中定为十三式。这里面棚劲是一个关键,是贯彻其中的,没有棚劲什么事也办不了,八法用起来是一个整体,分不出正隅。前人对于棚劲有许多解释,我这样表述:棚劲是把对方的劲化开,破坏他的中心,提高他的重心,减小他脚下的摩擦力,使其失重无法用力。
棚劲有人理解为架住,有人理解为顶住,还有人从字面上寻找含义,都不确切。架住是在下面,实际上在上面一样可以棚;顶住是小力支撑大力,但棚不是僵力;棚不一定有胳膊上,腿上也可以棚,它是一种圆的引化,引中有放,阴中有阳,动摇对方的根基。
有棚劲才能懂劲,只有懂劲才能“制”和“止”人家的劲,才能“借”和“截”;懂了劲还得把人引透,引不透化不开对方的劲,化开了法才好使。
怎么样练出棚劲?
还是从腰裆里练出来。所以这个练是个综合性的,缺一不可。身体节节贯穿。身体放松了,上下相随了,外表敏感了,增加了灵敏度,才会所谓“听劲”,没有灵敏度听不了劲。拳谱上说“上下相随人难进”,自身是一个整体了,贯穿了就有了功夫。“沾连粘随不丢顶”是指与对方同步,能听对方的劲,能棚住对方的劲,达到同步,同步就是没有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控制对方,发挥我的优势,所以这个棚是一系列的结果,是太极拳有没有功夫的体现。
太极拳与站桩的关系。
站桩是内家拳练习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太极拳也讲站桩。太极拳是两方面的:由阴到阳,由阳到阴;由外到内,由内到外。我认为站桩求的是静,是松。所谓静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安静。闹市中也可以求静,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为什么?专一了,精神高度集中,别人讲话可以充耳不闻了。所以静不是无声音,是内里的静。
站桩为何能达到静?用的是意念,太极拳的站桩我认为是意念练拳。平时练拳是外动内静,站桩是外静内动,用意念去调气,找里面的势。人们所说的大圈到小圈,小圈到无圈就是这个问题。从外形的开合,到外静内动,到无圈了。无圈是没有外形的圈,但它的意念圈是有的,是无形的,还是按圆的规律走的。
我自己有时也闭上眼睛琢磨,不一定是站桩,坐着也可以,用意念练拳,劲怎么走,手怎么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练拳,将来与外形的练结合起来,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阴阳互成。但我不主张初学者就练站桩,因为初学者静不下来。
太极拳将来练的是无法而有法,无形而有形。
11-5-4 21:28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11-5-4 22:02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太极拳套路的学习和练习要循序渐进,第一步按照老师的传授,模仿外形,追求形似,打出点太极拳的意思来;第二步则是不断修改,学拳易,改拳难,通过不断地休正拳架,追求每一个动作到位,进而追求每一个动作的内涵,用法,变化;第四步通过多年的练习,日积月累功夫上身,动作定型达到从心所欲,一触即发,身心合一,无处不太极的状态;第五步要把拳架打出自己的境界,或雄浑、或端严、或圆和、或超逸、或雍容、或自然……。洪均生老师说“拳品高低,实以人品为准”,人的修养到什么境界,拳品也就到什么境界。此外还有第六步、第七步…….太极拳的追求是永远无止境的。
对照上面的我才到第二步
11-5-6 16:36
注册 06-12-24行业 其它
我们大家学习太极拳其实就是一个不停的修炼过程,至于能达到什么程度那就有多种因素的问题了。那就要看我们是否能真正理解太极拳的理论体悟太极拳的含义,是不是能用正确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日长练习。谚语讲:理不清,找明师。路不明,访高朋。苦练三年还需明师一点。虽说是明师高朋给我们道清了规矩指明了路线,但关键还是要看我们如何去理解。
说实在的我们大家在练习太极拳方面也都是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发现,探索我们未知的东西发现我们的不足,只有发现了自己不足之处才会知道去改正。常言到:练拳一年想打人,练拳十年不出门。这话是说等我们真正练得进了门就会发现自己真的什么也没有,用洪均生老先生的一句常说的话来讲就是:平常,稀松。
11-5-16 21:32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练好太极真的有秘诀
11-5-26 17:12
注册 06-12-24行业 其它
练太极拳也没有什么多大秘诀口言,也就是你如何能按照规矩去练的事情。
虽说我们大家把有关太极拳方面的理论书籍读了不少,可能正确理解太极拳理论的按要求去做的照规矩练的地方并不多。大家每每练起来的时候就把要求规矩忘得不知道哪里去了,动作做起来就显得比较随意了,所以说大家在平时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
11-5-28 21:15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11-5-30 18:26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昨天跟老师探讨了对“打拳似行云流水”的理解与看法
11-6-3 07:46
注册 06-12-24行业 其它
我们大家对于太极拳的理解在很多地方其实都是处于表面形式的理解,对于太极拳深层次东西的理解只能是说在索求阶段。就说行云流水吧要达到这样的层次恐怕是没有一定的扎实的基础东西是不能行的,充其量只能算是水中的漂浮物而已只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不同罢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大家在太极拳的推手练习时就有切身体会非丢及顶,这就很难说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能做到像水一样顺利地流淌过去,不论是拳架的练习还是推手的练习都 一样。
11-6-5 20:44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今天老师指点我掩手肱锤到右转身捣碓(解释两个字一个是“肱”今天因为这个字我用拼音老也打不出来,因为我一直习惯的读作“hong”后来查字典原来读“gong”肱是指肩到肘这一块,也泛指胳膊.所以我们打“掩手肱锤”时要注意了,不是手握紧了才是拳。一个是“碓”读“dui一声”我原来习惯读“zhui”)的转关处的劲路应该如何走法才有用,并喂劲让我体会,然后再让我在他身上实验,让我进一步的体会到用意不用力的神奇之处,并加深了对太极拳原理的理解。由衷的感到太极拳太神奇了,赞叹创造太极拳前辈的智慧是多么的了不起,怀疑他们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原理是知道了,也体会到了效果,但如何把这种功夫练到自己身上去这才是我要的,老师说静下心按照我跟你试的劲举一反三慢慢的从拳架里去找去体会,并不断的试劲,发现不对的再去调整,慢慢的功夫就上身了。练拳有进步并不断的有台阶让你爬这才有意思呢,练拳练了几年十几年练来练去还是注意架子的外表漂亮,我觉得没意思,要么学了多少个拳种,刀枪剑棍全会玩,到老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拳论中有句话“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我觉得想练好太极拳的拳友们应该好好的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当然了,口口声声说我们就玩玩而已的除外。
11-6-10 10:47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看帖不顶帖的没心没肺(说笑)这都是我练拳的体会,是原创哦。你们哪怕扔块砖也好啊
11-6-10 10:56
注册 07-5-16行业 教育科研
砖不敢扔,怕被
11-6-12 18:15
注册 06-12-24行业 其它
事实上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对表面形式的注重还是比较多的,因为首先是要求得形似再求得神似但往往我们只是注重了形而忘记了神,我们大家练习太极拳时不能总是在表面形式上纠缠不清而更需要是在内在神似方面加强理解体会。还是说太极拳的松吧:平时我们在练习太极拳中为了表现自己的松与柔总是在不断地竭力摇摆晃动自己的肢体,以充分显示出对太极拳松与柔的理解。实际上太极拳的松是一个综合性的东西,在你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练习不同的感觉,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表面形式上的松而是要根据自己所到的阶段再结合自己老师说的东西去进行理解和练习,还有就是我们在推手练习中不仅仅是要对太极拳劲路的有所理解而是更要寻求对太极拳所需要的松去进行理解。
11-6-14 19:58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QUOTE:原帖由 梦溪小蟹 于 11-6-12 18:15 发表
砖不敢扔,怕被 既敢上0511讲话就不要怕别人拍砖,怕就不要来,本来就是来交流的,别人对你所展示的东西或讲的话持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事,表扬两句就皆大欢喜,批评两句就怀疑人家居心叵测,欢迎你扔我不会 更不会骂街
[ 本帖最后由 草原飞鹰 于 11-6-14 22:09 编辑 ]
11-6-14 22:03
注册 06-12-24行业 其它
大家练习太极拳说说自己所得到的感受和体会与别人进行交流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由于各人的理解不同所练到的程度不同从而产生的体会与感受也就不同了,但如果我们大家在一起进行交流把它说出来给别人听听,如理解对了给别人也是一种参考不对了说不定还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至于别人批评两句表扬两句也是在情理之中也没有什么可以计较的地方。因为大家练习和学习太极拳我想不仅仅就是为了健健身表演表演吧,更多的恐怕还是想对古老的太极拳文化艺术和技击艺术有所了解有所传承吧。所以说我们自己首先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刻苦锻炼摆正好自己的心态和别人进行有益的交流,这样我们大家才能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11-6-20 21:30
注册 10-8-13行业 广告媒体
11-6-20 22:19
注册 06-12-24行业 其它
此贴转之朋友空间的文章,在此并向朋友表示感谢!
太极拳智慧拳 分享 转载 复制地址 日志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心悟 日 17:35 阅读(80) 评论(5) 分类:个人日记
举报 字体:中▼ 小 中 大
太极拳是聪明拳,聪明利根之人,通达世间事理和出世间事理者,才能通达太极拳;习练太极拳善法者,可使根性转利,由迷转悟,超凡入圣。
& & 太极拳是文化拳,它于儒学太和至中,道学清净无为,佛学不空之空一脉相承,将儒释道之学合而为一。
& & 太极拳是哲学拳,明了心,物,空含三为一,避免世人长久的唯物,唯心之争,促进世界文明,人类和平
& & 太极拳是艺术拳,它充满着真善美慧,是阴阳相济的艺术,精益求艺无止,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神而明之,妙不可言
& & 太极拳是养生拳,长养慈悲之心,常乐我净;善养浩然之气,至刚至柔,修得清净之身,无极之体
& & 太极拳是礼仪拳,谦虚礼让,舍己从人,于人无争,与世无求,是我中华礼仪之邦的智慧结晶。
太极拳是武拳文练,尤其强调无力胜有力,以智取胜,大智大仁大勇;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以功力取信于人。
& & 太极拳是佛家拳,佛理即太极拳理,拳法即佛学之实修,是佛学,武学,功夫三者合一。
& & 太极拳是空中妙有拳,无极生太极,无极即空中,太极即妙有。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真意非真意乃名真意。一法不生,大智生。大智大意生万法。
& & 太极拳亦名太难拳,正法难闻,明师难遇,妙境难证,必具善根,福德,因缘俱足始可得,能学好太极拳者,乃当今世间真英雄豪杰,大丈夫也。
& & 太极拳是如是拳,它是真理的体现,也是认知真理的方法,它是真理的体相用的统一,法尔如是
太极拳之性:空性,因缘生法,缘起性空
& & 太极拳之体:性体空寂,太极者,无极而之。相体流注,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 & 太极拳之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中相济含三为一,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中含三为一,一归零,零即空,空中起妙有。
& & 太极拳之法:无为法,万法归-法,一法归无法,无法乃真法,真法者,即非真法,是名真法,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为也。
& &太极拳之数:自然生息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五,五生八,八生十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含三为一,含五归一,含八归一,含十三归一,万法归一,一归零。用之则显,不用则隐,隐即空,零亦空即无极;一为点即太极;二三为线即阴阳中;五为面即五行;八为体即八卦;十三为超立体即其小无内,其大无外。
& &太极拳之名:理之名曰太极拳,太极阴阳之理;相之名曰长拳,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用之名曰十三势,八门五步十三总势。
& & 太极拳之相:动作姿势为相,一切相皆流注相,相为虚幻,似行云流水,似旋球,旋风,漩涡。图象,河图喻为水之漩涡,洛书喻水之螺旋放大缩小;太极图喻阴阳中含三为一,变化万千。
太极拳之势:太极拳就是八门五步合为十三总势。八门是上下左右四正四隅,相互为势;五步则是球体的放大缩小必经的五个步骤之势;太极拳势有风之势,水之势,空气膨胀之势绵绵不断滔滔不绝之势,飓风骇浪层层相迭之势,翻动扶摇羊角之势,闪战腾挪忽聚忽散忽隐忽现之势等等。
& & 太极拳之用,转化,浮沉转,左右转,前后转,大小转,螺旋转,明暗转,识智转,即大转法轮,转须由中转,亦即用中转,中为空中,空中为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太极拳以通为用,处处圆通,还要变通,圆通须球体,变通须流体。
& & 太极拳的原则:流体,无力,无为,超立体。流体:似水似风似云,似空气的流动。无力:力由他借,借地心吸力,漂浮力,反作用力,空气阻力,大气压力,摩擦力,不可用肌肉韧带肌腱收缩力。无为:因缘生法,缘起性空,拳无拳,意无意,不费心机。超立体:三维空间加时间,加神意气,合而为一。以上四原则是检验太极拳是否正确的唯-标准,不可须臾离也。
& & 太极拳的思维-无根之根,无力之力,无中之中,无向之向。无根之根:无根无所不根,无住无所不住,如流水,如行云。无力之力:无力才能借力,沉浮力,作用及作用力,向心力,离心力皆为自然之力。
无中之中:无中即空中,空中才可流通无碍,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无向之向:超立体运动,支撑八面,无固定人为之方向,自由自在,活活泼泼。
& & 太极拳的内功修为-松空圆满。松须空,空须圆,圆须满,还要通通透透。松空圆满通透合而为一。
松为紧中松。真松还须真空,人空,法空,性空,小空,大空,小空逼塞满虚空。圆是立体圆,大圆如球滚地,小圆如盘走珠,微细如流水,似水流。满则气势饱满,似云似雾,似空气,上下内外前后左右通通透透,灵通无碍。
& & 太极拳的修炼模式-四大皆空模式,流体模式,旋风八门五步模式,驾虚,摩空,乘幽,控寂模式。
四大皆空模式:地水火风由空而生并存在空中,此为四大皆空。无极即空,以地水火风在空的运动比喻太极拳运动:地水火风的升降开合出入聚散的运动,就是空中呈现的象的运动,即太极者无而生。地性坚喻身体和地心吸力;水性流行而润下,喻流注相;火性暖,势炎上,喻升腾;风性动喻无住。地因水湿润而松软,向下松沉:地水因火温暖而升腾弥散,地水火因风而流动飘浮而无所住。水载形借火势意升腾,再借风势在天空中飘飘荡荡,似行云般无住,无根,无量,无向。流体模式::如水流,似流水,像旋涡。离心运动即螺旋放大,向心运动即螺旋缩小。离心运动是点面体超立体流注放大。向心运动是体面天干地支。
标签 太极阴阳 太极拳 大丈夫 向心力 离心
11-6-24 20:10
注册 07-5-16行业 教育科研
11-6-27 17:03
注册 06-12-24行业 其它
我们学习太极拳不仅仅是需要勤奋刻苦的锻炼自己的肢体还需要善于自己的用头脑去学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悟”。我们大家只有善于学习才能有所前进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有所成绩,但是一定不能急功近利按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想象去学习太极拳,一定要找到和理解它的特性,特点,特征及运动规律,一定是要按照要求和规矩去练习,慢慢就会发现自己有成绩了在进步了。
11-7-2 21:31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看看蛮好咯
11-7-11 14:47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太极拳的圈。今天老师指导我拳架时,我突然领悟到太极拳所讲的大圈小圈是讲的什么东西,我用我理解的语言表述给老师听,圈是指时间与距离,大圈距离长你要走完一圈需要的时间就长,相反小圈距离短所用时间也短,为什么拳论里说练拳由大圈练到小圈到无圈,这个圈到底是讲的什么,我之前没有找到前人的解释,多少年我始终理解为这个圈就是手在空中划的一个圆圈,它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我不得而知。在不断的练习再与老师的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进步也在不断,对太极拳的理也在不断的加深理解,每过一段时间,领悟到一点东西,我想是必然的,只要按照太极拳拳理不断的修炼,你就会发现,前人写的东西原来看不懂的地方,慢慢的就会看懂前人都讲了些什么。兴奋之余由衷的感叹前人的智慧,他们的话总是讲到恰到好处,不少讲也不多讲,讲少了什么好东西都会失传了,讲多了后学的人会迷糊,前人都感叹“每一拳势,往往数千言不能罄其妙”,由此可见太极拳博大精深的真正含义。今天我也问过老师,为什么前人不直接告诉我们圈就是指的劲路,老师对圈的理解又是什么,老师说:“练到与没练到的人,理解的东西不一样,一层是一层的理解,用文字表述显得太苍白,还不如口述,口述还不如现身说法,我一抬手什么大圈小圈全在其中…”。呵呵…讲的我又迷糊了。
今天我又问了老师拳品和人品之间有什么关系
[ 本帖最后由 草原飞鹰 于 11-7-23 20:33 编辑 ]
11-7-23 20:29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我们的拳友都是务实的蛮,只顾练功了,连顶帖子的功夫都没有啊?
11-7-26 22:32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11-7-26 22:35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练练铁头功
11-7-26 22:35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11-7-27 21:08
注册 06-12-24行业 其它
现在终于有点开窍了,只要我们大家按规矩去练习慢慢就会有正确地理解了。以前大家看到视频里谁是怎样练的谁谁又是怎样练的可到了自己这里就什么也不是了,不论自己怎么练总不对劲,为啥?就是自己并未能真正理解太极拳的内涵是怎么样的,只是照猫画虎取得一个表面形式的东西而已。我们只有等练到一定的层次后才能知道怎么样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也才能慢慢懂得如何去取舍,也才能慢慢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
11-7-27 21:50
注册 07-5-16行业 教育科研
11-7-28 10:34
注册 11-7-28行业 其它
终于注册成功了
11-7-30 09:27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热烈欢迎来自上海的同好朋友,希望您闲暇时到我们梦溪论坛里多看看,了解了解我们美丽的镇江
11-7-30 13:24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今天早上在练功点上边吃早饭边看师兄弟们试劲,检验拳架。突然悟到双重不光会在胯膝脚上有,肩肘手也会有,腰可能也会有,不过还没体会到我发觉我慢慢的懂劲了,开始知道书上讲的要懂劲须知阴阳到底是讲的什么了
11-7-31 16:05
注册 07-5-16行业 教育科研
11-8-2 09:35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我们陈燕萍师傅到丹徒新区去教拳了
 9点45分,风景城邦为大家聘请的太极拳老师陈燕萍女士,来到了现场,陈燕萍女士热情的给大家介绍了她自己的习武经历,她今年62岁,从14年前开始学习陈氏洪传太极拳,以前自己身体很不好,走路都很累,可自从练习了太极拳,身体比一天一天健康,学习太极拳重在坚持,没有最强,只有更强,付出肯定会有回报。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8a43d09cee9.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 本帖最后由 草原飞鹰 于 11-8-3 20:06 编辑 ]
11-8-3 20:03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工整的拳架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c4166acc8a949.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11-8-3 20:10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接下来,陈老师在现场为大家表演一套拳法,见陈老师的个子不高,现场很多的太极拳爱好者都跃跃欲试,想和陈老师“切磋”一二,但是很快都败下阵来,大家不由的感叹,练太极果然对身体有好处。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7e07df3a402a.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ed8be6db9c9b6.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11-8-3 20:12
注册 07-9-8行业 学生
今天晚上跟师傅师兄们试劲,自己也感受了一下,一开始推师兄时感觉到师兄的劲是直接能把我弹出去,认为这便是对的劲路,但是感受到师傅们的时候却是始终用不上力,也感觉不到师傅对我有什么劲出来·····后来师傅解释说,要如同球体一样旋转,不让别人能够找到自己劲的路数,而控制住就可以了,至于发人当控制住以后便可所心所欲了,但是不能有打的心,不能想着打人,想着打人就越是会被打····越想功夫就越是没有功夫···好辩证啊··
11-8-4 22:59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QUOTE:原帖由 xu90212 于 11-8-4 22:59 发表
今天晚上跟师傅师兄们试劲,自己也感受了一下,一开始推师兄时感觉到师兄的劲是直接能把我弹出去,认为这便是对的劲路,但是感受到师傅们的时候却是始终用不上力,也感觉不到师傅对我有什么劲出来·····后来师 ...
11-8-5 22:04
注册 11-7-28行业 其它
学习风气真不错
11-8-5 22:44
注册 08-1-15行业 其它
学习贵在务实求真,太极拳真的很难学,我一路拳就学练了三年八个月,外形好模仿但内在的东西是要慢慢练的,理是一个理,理懂了不能代表你就真懂了,理清路明并能做出来才算真懂,功夫练上身了才能算有
11-8-6 17:31
注册 06-12-24行业 其它
学习太极拳的朋友大家都知道要练好太极拳首先要明理要求松找圆然后才能去练好太极拳,但真正能明白太极拳道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如拳论所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可我们大家练习太极拳时怎样才能体会与感悟这些东西呢?当然这些东西也不是听别人说说或者是看看书就行的,还是要靠自己按规矩长期锻炼才能获得的,但往往就是大家规矩难守当时说了记住了可等到自己练习时就又把它不知道忘到哪里去了,总是把不该有的东西又加进来了,关键还是在于自己不能真正理解太极拳的道理。
11-8-7 15:08
& 洪式太极拳(洪传陈式太极拳)QQ群号:&nbsp&nbsp&&&&&&&14&&&&&&&&&&&&&&&&&&&
Powered by
0.152204 s
梦溪论坛的帖子由网友发布并不代表网站官方之意见及观点。如需转载本论坛文字及图片请注明出自梦溪论坛,商业用途需征得作者本人同意!
发帖、回帖拥有个人空间
上传及分享相册精彩内容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式太极拳56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