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民办幼儿园章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民办幼儿园经费管理
&&&&&&&&&&&&&&&&&&&&&&&&&&&&&&
浅谈民办幼儿园经费管理  我园是一所由台胞于1995年独资创办的民办幼儿园,是射阳县第一所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现走联合办学之路,先后和另外两所幼儿园结成连锁园,共开设了大、中、小30个班。我园之所以能稳健地发展,除了办园思想、办园目标明确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经费管理创新、科学、高效。&  民办园收费无疑是经费的重要来源。但我们认为,除了正常的幼儿人园收费外,银行贷款也是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我们充分利用银行贷款来发展幼儿园。但是,为确保幼儿园的经费安全。我园首先确定了幼儿园对负债的最大承受能力,严格控制信贷额度。对负债的最大承受能力测算我们是分以下几步进行的:①根据我园所在地区的整体财力测算学费收入的水平;②测算人员经费支出预算,包括在职职工工资、离退休人员经费、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等;③测算公用经费支出预算,包括业务费、办公费、租赁费、差旅费等;④测算维持性专项支出;⑤计算总支出后的余额,即预计的事业结余;⑥用事业结余除以预计的银行贷款利率.即得出幼儿园所能承受的最大信贷额度。  在测算负债的最大承受能力时.我们还考虑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第一,我园总支出中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的比例关系,人员支出属于刚性支出,应考虑其长期的递增速度。第二,我园不能动用的银行指标.如售房存款、公积金存款、售房维修款等款项,虽然在账面上为银行存款,但幼儿园并不能动用。第三,计人事业支出科的目标。进行成本效益管理。如:我们具体考核了每个幼儿实际耗费的资金量,寻求降低教育成本的最佳途径,力求用最少的资金做最大的事。我们还防范经费管理的风险,一方面注意收入来源风险.因为民办园的收费标准是受国家政策、幼儿园声誉、地位等制约的;另一方面注意如果到期不偿还本息。会产生财务风险。同时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我们认为幼儿园每一项财务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控制的。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智慧及努力程度,因此我们始终把理解人、尊重人和对人的激励、约束放在首位,建立目,但属于资本性支出的设备购置费、房屋建筑物的购建费等,这些支出具有支出的一次性和收回的多次性。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再产生大规模的资金需求。  那么,资金到位后又如何管理呢?我园联办后规模较大,办园层次复杂.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既强化管理又避免管得太死。  首先,我们注重管理理念的创新。即树立效益观念、风险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以人为本观念及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理财观念。以绩效为导向,围绕绩效最大责、权、利相结合的经费管理运行机制。我们还在竞争和合作之间寻找平衡点,一方面尽力在信息和知识共享上力争抢先一步,获得竞争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在各幼儿园之间寻求沟通和协作,使各幼儿园的经济利益达到和谐统一。  其次,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经费管理制度。我们坚持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原则.实行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合理分摊各种费用.如基建费,大型玩具、电教设备等费用,办公费,幼儿各种活动经费等等.从而准确完整地核算幼儿园成本。同时在经费管理中实行分级管理,如射阳明达幼儿园财务处作为一级财务机构,另两所幼儿园作为二级机构,管理中坚持“一支笔”审批经费开支,同时授予二级单位更多的管理权限。一级财务机构负责三所园财务管理和核算,负责格依据计划。  再次,我们注重经费管理方式的创新。我们一改过去经费管理只与财务人员有关的传统认识,而把管理的主体定位在全体教职员工身上,激发他们关心幼儿园发展和建设的热情,促使他们为幼儿园聚财、生财、用财等出谋划策,形成全员式理财格局,从而使经费运作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如我园成立了经费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由我园总会计师担任,成员由指导和监督二级财务,负责全部会计人员的管理;二级财务必须按照统一的财务制度办理经费开支。尤其是我们实行全面预算制度,把全部预算视为幼儿园内部资源获得最佳生产率和获利率的一种方法,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强化预算约束力。如开学初我们就要求各财务部门拿出详细的预算方案,并注意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执行过程中严财务、人事、纪检、园办、后勤等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对全园财经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他们在我园经费管理中起着“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平时凡是属于幼儿园重大财经事项,如幼儿园的改建计划、教育教学设备的添置、保育设施的更换、教职工福利条件的改善等,在提交园领导层决策之前,先由经费管理委员会审查并进行可行性认证。如我园“幼儿多功能活动室”改建时,“经委会”的同志对建筑图纸、经费预算、施工安排等各环节都进行了认真的审核,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最终为幼儿园节约资金数千元。  另外,我园联办后在执行国家统一的财会制度的前提下,还统一全园的财务软件、会计科目、部门代码、项目编码、核算口径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财务局域网,从而实现经费核算的实时处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导语:“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是21 世纪教育研究院为鼓励、传播和推广地方教育制度创新而创办的活动,自 2008 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被称为"民间评价教育的有益尝试"。
  2014 年,“第四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的评选活动启动。此活动围绕农村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等重点领域,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关键环节,发现、总结、宣传和推广各地行之有效的改革探索和制度创新案例,促进整体性的教育制度改革。搜狐教育将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此次活动。
  以下为专家学者对地方教育创新的研究。
  “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是当前我国一项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已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此,各级政府纷纷将大力发展幼儿园教育作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形式。但稍加分析即发现,“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实质上是指普通民众进入质优价廉的幼儿园难,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目前我国质量有保证、收费低廉的公办幼儿园少,学位紧张,难以满足民众的需求;另一方面,民办幼儿园作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往往参差不齐,质量有保障的民办园普遍收费高,普通民众难以承受,而很多收费低廉的民办园则质量缺乏保证。
  基于此,如何扩大优质、普惠性的幼儿园资源,就成为各级政府探讨的主要问题。而幼儿园教育作为人、财、物等教育资源的集合体,政府如何利用行政手段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配置,则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发展质量、发展规模和目标定位。本文在对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针对扩大幼儿园教育资源所采取的创新举措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仍应着重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采取对策进行了简单探讨。
  一、当前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创新举措
  (一)优化公共经费分配结构,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为扩大优质普惠性幼儿园资源,当前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公共投入,但就各地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看,不仅学前教育公共经费投入难以满足需求,而且公共经费分配不均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就公共经费来源看,现有学前教育公共经费筹措渠道有限,乡镇(街道)承担了学前教育日常经费来源的主要部分,而实际上我国乡镇(街道)财力最为薄弱,由此导致幼儿园日常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就公共经费分配对象看,目前大多数公共经费都分配给了公办幼儿园以及城市幼儿园,农村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所能获得的公共投入非常少;就公共经费的实际用途看,中央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将有限的公共财政主要用于幼儿园改扩建等硬件建设,对教师待遇等方面的投入则很少。因此,如何从源头保障学前教育公共经费供给,并保证有限的公用经费能用在学前教育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就成为各级地方政府优化公共经费分配结构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目前各地采取的相关举措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扩大并稳定学前教育公共经费筹措渠道,逐步实施学前教育单项列支制度。拓宽原有学前教育公共经费来源渠道,建立专门的、规范的财政投入制度,保证学前教育公共投入的充足和稳定,是近些各级地方政府完善学前教育公共经费分配结构的一个主要方式。如浙江省近些年来为促进农村学前教育有质量的普惠性发展,建立了省、市/县、乡镇共同负责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了市专项补助、县政府承担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体系,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中的职责,同时推进学前教育单项列支制度并重点倾斜农村,有效推动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又如江苏省南京市通过实施“幼儿助学券”政策来激励系统办园、集体办园、民办园等各类幼儿园的共同发展,在“助学券”经费保障方面,则实行“政策全市统一、经费市区共担、实施区县为主”的原则,市、区县两级财政共安排资金3.4亿元保证“助学券”政策的有效实施。
  其次,重视对学前教育发展薄弱的农村地区、弱势群体儿童的投入,彰显投入制度的均衡与公平。农村地区幼儿园的发展、弱势群体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公共财政投入,是保证学前教育公共投入公平的重要方式。如云南省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留守儿童、孤儿、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专门安排相应的补助。又如辽宁省大连市政府则对城镇现有157所公办性质幼儿园和农村102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按生均教育成本的50%进行补贴,补贴标准分别为每月每名幼儿365元和230元,同时市县两级政府每年预计投入补贴资金1.2亿元,对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则免除幼儿托保费,并向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儿童倾斜。
  第三,基于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标准,给予民办园以多种层次的财政支持,引导民办幼儿园向有质量、普惠性的方向发展。如云南省昆明市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完成等级认定、接受政府定价并被确定为公益性、普惠性的幼儿园,按每生每年1000元给予补助,创建为省一级示范幼儿园,市级给予20万元(公办幼儿园10万元)一次性补助。又如福建省则一方面利用省级财政对入园幼儿人均月收费在150元(不含伙食费)以下的民办幼儿园,每人每年补贴100元,另一方面积极落实民办幼儿园税费优惠政策,对政府给予扶持的民办幼儿园,符合税法规定的给予免征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
  (二)完善教师待遇保障制度,加强学前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质量不高、数量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不仅城镇幼儿园教师队伍中仍有相当比例未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在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等方面更要远远弱于城镇幼儿园教师。除此之外,幼儿教师的培养和输送不能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各地普遍存在幼儿园教师短缺的问题。为此,当前各地方政府在提升普惠性学前发展质量方面,纷纷将保障幼儿园教师待遇以及扩大幼儿园教师补充途径作为重点,具体举措包括:
  首先,制定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积极探索教师编制改革,从政策层面落实幼儿园教师待遇。如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山东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为幼儿园专任教师等进行核编,对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配备作了规定,同时考虑到要发挥实验、示范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作用,以及山区、多民族和特殊教育幼儿园的发展需要,要求可以按不超过教职工编制总数5%至8%的标准核增附加编制;在编制核算与管理方面,要求每3到5年核定一次,核编后全面实行编制实名制,对在园幼儿数量变化较大的地区,则可在学年转换期间按规定要求和程序适时调整。又如河北省将公办幼儿园教师统一列入小学教师编制核定范围,逐步落实其编制,并在待遇方面努力使幼儿园教师向小学教师看齐,聘任制教师向公办教师看齐。
  其次,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培训,多种方式扩大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补充途径。如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对所有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在教师队伍补充方面,针对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在高校探索定向或委托培养“民汉双语”幼儿教师,同时在全省推动多重学前教师培养体系的建立,除了在省内部分高等师范院校中建立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院系,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外,还计划筹建云南省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重点扶持一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适度扩大招生规模。河北省则基于幼儿园教师任教资格,在小学教师普遍超编的情况下,紧紧抓住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机遇,把原来在小学工作的一些幼师毕业生调整回幼教队伍,并将一些适合从事幼教工作的小学教师通过转岗培训、考核合格后调整到幼教工作岗位上。
  (三)构建基于质量标准的幼儿园管理制度,推动多种办园体制幼儿园的发展
  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体制十分多元,已初步形成了《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中指出的,“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但近些年,有关幼儿园发展质量与普惠性的问题正变得日渐突出,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缓慢,普惠、有质量的民办幼儿园数量稀少,影响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规模与质量。对此,我国一些地方政府探索性的采取了一些积极的创新举措,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对农村幼儿园实施统一布局、统一管理,大力推进标准化建园。如山东省诸城市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幼儿园的同时,稳妥地推进幼儿园布局调整,逐步将社区幼儿园周围规模小、质量差、安保措施不达标的幼儿园整合撤并到社区幼儿园,并对社区幼儿园实行镇村一体化统一管理,包括:统一经费管理,在镇街中心校设立幼教专户,幼儿园收费上交中心学校,分园建账;对各幼儿园核编后,统一为其选聘、调用园长和教师,受聘教师在本镇内统一调配,并统一工资发放、统一考核、统一培训。浙江省平湖、杭州、绍兴、湖州等地则提出“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实行全乡镇(街道)幼儿教育经费统一管理、教师统一调配、教师工资统一发放、教师工作统一考核、教玩具统一配置、办园质量统一评估的&六统一&管理模式”,通过确立乡镇中心园辐射管理村园、中心园与村园联动发展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
  其次,围绕幼儿园规范办学与发展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统一、职责分明的管理制度,规制各类幼儿园的有序发展。如广东惠州为规范幼儿园办学,在园所行政管理、办学风险回避、办学行为规范、校车安全管理、办学质量监察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制度,如幼儿园量化考核管理办法与评分标准、办学许可行为公示制度、幼儿园校车接送管理流程、惠城区幼儿园办学情况复核审验评分标准等,对幼儿园日常办学的各个环节予以制度化和规范化,有效地促成了各类幼儿园的规范化办学和运作,强化了政府对幼儿园的引领与规范职能。
  (四)创新幼教费用分担制度,减轻家长幼教支出负担
  目前我国存在多种办园体制的幼儿园,但收费低廉、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性幼儿园数量偏少,公办普惠性幼儿园数量少、学位不足,而大多数优质、有质量的民办幼儿园由于办学成本较高,近些年来保教费用持续增长,因此总体而言家长幼教费用支出负担较重。为此,除了需要不断扩大公办幼儿园学位外,考虑到民办幼儿园多为营利性机构,为了引导其在适当营利的基础上,为民众提供普惠性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探索实施“教育券”制,基于相应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发放可折合成幼教费的“教育券”,以此减轻家长的幼教支出负担。
  首先,保证来源于固定渠道的公共财政对幼教费用的分担。为了保障“教育券”经费的来源,目前地方政府主要采取的是市区共担、区县为主的财政保障方式。如南京市采取“政策全市统一、经费市区共担、实施区县为主”的方式实行“幼儿助学券”政策。河南省郑州市采取财政全供幼儿园原则上“谁主办、谁补贴”,其他社会投资举办的幼儿园所需资金由市和幼儿园所在县(市、区)财政各50%的比例承担。
  其次,制定严格的“教育券”兑换资格制度,规范公共财政经费的发放。目前地方政府主要是针对“教育券”受惠家庭资格及具有兑券资格幼儿园制定统一标准,对3-6岁入园适龄儿童进行补贴。另外,在满足一般家庭和幼儿需求的同时,向弱势群体倾斜,注重体现社会公平。如南京市规定,只要符合相关条件的幼儿园,无论公民办均具备“兑换”资格,在助学券发放方式上,向弱势群体倾斜,对具有南京市常住户口、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在具备兑现助学券资格的幼儿园就读的3-6周岁适龄幼儿,发放200元幼儿助学券,困难家庭幼儿教育助学券的发放标准为每月220元。河南省郑州市则将具有郑州市户籍的年满3周岁适龄幼儿,外来人口中父母持有合法房屋居住证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持有居住证、证明的年满3周岁适龄幼儿作为发放对象,同时对属于郑州市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幼儿及孤儿、残疾幼儿,在使用教育券的同时,仍可享受学前教育其他资助政策,补贴标准与方式为每生每年300元,其中直接补给幼儿园100元,幼儿补贴200元。
  二、各地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的创新制度执行效果与经验
  (一)基于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质量标准,利用公共财政加大各类幼儿园的支持,有效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首先,依据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标准,将公共财政经费以奖补、补贴、减免等形式对符合普惠性办园标准的民办幼儿园提供支持,不仅能够激励更多的民办幼儿园努力提升办园质量与效率,主动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而且对政府而言,省去了直接承办公办幼儿园在教师待遇、日常管理成本等方面持续的经费支出。政府部门仅需要作好资助的门槛标准制定、办学质量的监督与发展评价,就可以用较少的公共财政投入实现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目的。同时,这种基于质量标准制定激励性公共财政投入的制度,也突出了政府在学前教育事业宏观规划与管理中的责任,保证了各级地方政府对民办学前教育的稳定支持。
  其次,转变原有公共财政投入直接奖补给幼儿园的形式,转为直接面向幼儿家长发放可用于冲抵幼教费的“教育券”,让家长“以券抵费”购买教育服务,既减轻了家庭的幼教费用支出负担,提升了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服务的选择能力,同时政府还以此构建了一个受政府控制的、规范发展的“买方市场”,让各类幼儿园依据政府制定的市场规则,通过提升办学质量来争取生源,获得政府公共经费来维持自身发展,最终有效地激发了各类幼儿园的办学活力。
  第三,公共财政经费向农村地区以及弱势群体倾斜,重点是建立长效、规范的保障制度,保障公共经费来源稳定、标准化管理。这不仅有效确保了有限的公共经费能持续地优先投入到学前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整体提升了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水平,而且促进了学前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真正由过去重视“锦上添花”式的发展思路,转向当前“雪中送炭”式的普惠性发展,实现了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与公平发展。
  (二)着力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同时多种形式扩大和规范幼儿园教师的补充方式,能为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编制依然是目前公共财政用于教师待遇最为直接和有效的依据与方式。依靠编制这种传统的、发展相对成熟的公共财政分配制度,不仅能突出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及公共部门管理方面的职责,而且也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率。目前各地通过编制制度创新来解决幼儿园待遇,虽然具体策略存在一定差异,但基本都是基于学前教育发展的质量要求,科学核算、规划幼儿园教师的编制结构与比例,制定明确、规范的编制配置标准,有效确保了充足的公共财政能直接用于解决幼儿园教师待遇,推动了教师待遇的真正落实,稳定了幼儿园教师队伍。
  其次,进一步依托原有学前教师培养体系,基于学前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科学规划并增加学前教育专业,重视不同层次的幼儿园教师培养,不仅能有效扩大幼儿园教师队伍,而且有助于优化幼儿园教师队伍结构,满足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对大量具有扎实专业素养的幼儿园教师的需求。另外,鉴于职前专门培养仍难以满足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需求,通过社会招录、教育系统内转岗等形式,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突出职业准入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并结合职后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在有效扩大师资来源的同时,也确保了教师队伍的质量。
  (三)基于学前教育发展质量标准来加大相关制度供给,有利于规范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秩序,提升学前教育发展质量
  幼儿园是各种人、财、物等资源要素的集合体,要真正发挥其公益价值,促进各种资源要素的有效组合是关键。仅仅依靠市场的自发性无法实现资源组合能向着公益性的方向聚拢,对此,相应的制度建设是规范各种资源流动和有效配置的关键。目前各地方政府在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中采取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其最为核心的部分即是制度供给。
  首先,围绕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摒弃过去重视学前教育规模效益的发展思路,以制度建设规范并优化公共资源的分配结构,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提升学前教育发展质量。目前,针对贫困农村等薄弱地区、弱势群体以及学前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如教师待遇等),建立的教育经费补偿和资助标准与制度、教育经费筹措和保障制度、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等,突出了制度对有限的公共资源的整合、引导和分配功能,在保障对薄弱环节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对一定时期内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提出了长效性和制度性的破解思路。
  其次,政府作为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基于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质量标准建立的管理制度,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在幼儿园管理与建设中的具体职责范围、管理内容、管理方式和管理思路等,这不仅保证了政府对幼儿园办学的规范化、常规化管理,使得各类教育资源能持续、稳定地用于幼儿园的普惠性发展,而且明确的管理制度客观上也对幼儿园标准化办学提供了参考和指引,保证了各类幼儿园的有序竞争和发展,并最终使其沿着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进行。
  三、存在问题与反思
  (一)学前教育市场存在隐性歧视,民办幼儿园面临不公正待遇
  目前,我国政府虽然加大了对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支持,但不少地方政府由于对学前教育的公共属性以及民办幼儿园的公益性定位认识不够,无论是在制度层面还是具体的管理层面,民办幼儿园依然受到诸多不公正待遇。
  首先,民办幼儿园目前所能获得的公共财政支持很少,各级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公共财政投入渠道、额度和标准单一,多以奖励和补贴的方式进行,相关政策中提出的“地租减免、派驻公办教师”等支持措施并未落实到位。与此同时,很多地方政府将教育部门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标准作为民办幼儿园享受政府公共财政奖补的主要依据,但民办幼儿园受地租、管理费、教师工资等多种支出的影响,办园成本要高于公办幼儿园,导致保教费偏高,实际获得资助的可能性降低,因此相关奖补制度实际上对民办幼儿园存在一定隐性歧视。
  其次,因制度供给不足或不当造成的民办幼儿园权益受损的问题目前十分突出,如部分地方出现不顾当地学前教育发展实际,在教师未配齐的情况下,盲目扩张公办幼儿园办学规模,和民办幼儿园争夺生源;或是依靠行政手段,将是否入读公办幼儿园作为能否入读城镇公办中心小学的主要依据,而未考虑公办中心小学的实际接收能力和当地发展相对成熟的民办幼儿园教育。这种不公平的制度设计不仅恶化了民办幼儿园生存环境,导致大量民办幼儿园停办,直接损害了整个学前教育市场,造成幼儿园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同时盲目扩张后的公办幼儿园发展质量短期内难以保证,势必造成严重的学前教育发展质量问题。
  (二)学前教育公共财政分配结构不合理,过度投入、短线投入问题突出
  从目前各级政府制定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来看,学前教育公共财政大多投向了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等硬件方面,扩大入园率被作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评价指标,而在诸如教师队伍建设、民办幼儿园及薄弱幼儿园改造与发展等方面,则并未给予充分考虑。如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156亿元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其中有105亿用于校舍改建类项目, 各地方政府也主要将幼儿园建设列为重点,并安排大量专项资金予以保证。对于与教师队伍稳定直接相关的教师待遇问题,在公共财政分配和使用规划上并没有得到体现,而这恰恰又是当前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最为主要的问题。除此之外,当前存在很多被定性为公办幼儿园但实际上是差额拨款或无任何财政支持的集体办、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虽收费低廉、具有一定质量,但普遍生存处境艰难,盘活并提升这部分幼儿园的办学质量,能有效扩大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对此亟需公共财政给予支持。
  (三)幼儿园教师准入与待遇保障制度不科学,教师队伍质量和稳定问题依旧
  目前有关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待遇偏低且内部两极分化问题严重,公办幼儿园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公办幼儿园有编教师和无编教师之间的总体待遇差距巨大。深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我国学前教育长期被推向市场,加上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和幼儿园行业准入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以及社会对学前教育的专业性认识不够,幼儿园教师专业劳动价值被低估,待遇长期受市场机制影响难以提升。二是当前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制度不健全,政府只承担十分有限的责任,教育公共财政用于幼儿园教师待遇的比例偏低,主要是通过编制制度来保障公办幼儿园中有编制教师的待遇,对于大部分无编制的公办幼儿园教师及民办幼儿园教师而言,由于没有政府公共财政的稳定支持,待遇水平总体偏低,且不稳定。
  四、发展展望
  (一)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结构,加强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效率的评估
  一般而言,公共资源总是紧缺的,因此优化公共资源的分配结构,提升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是社会管理中一个永恒的话题。目前我国各级政府虽然在不断加大学前公共财政投入,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提升现有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的效率,就成为发展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为此,除了要提前做好规划,优化现有的公共财政投入结构,重点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保证钱花在“刀刃上”,关键还是要加强对公共财政投入效率的评估。目前各地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已经进行了一大半,为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实际效果目前看似乎并不乐观,大量财力投入到了幼儿园基础硬件建设,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仍没有解决。如果继续按现有的公共财政投入方式来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能否保质保量的完成很值得怀疑。因此,未来学前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理应关注公共财政投入效率评估制度的建设。
  (二)构建公平、规范的学前教育市场,保障民办幼儿园的合法利益
  引入民间力量参与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的根本目的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扩大公共教育资源,提升幼儿园办学效率。因此,民办幼儿园作为提供公益服务的重要力量,在功能属性与发展定位上同公办幼儿园没有根本区别。但目前整个学前教育市场并不利于民办幼儿园发展,幼儿园行业准入制度的不完善、公共教育资源投入制度的不合理以及办学质量监管体制的不健全,使得民办幼儿园难以和公办幼儿园处于公平的竞争地位,为了生存及发展不得不抬高收费标准,客观上造成其公益性和普惠性难以发挥。对此,未来政府部门应该基于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以相关制度建设规范学前教育市场的公平竞争,通过公共财政杠杆鼓励各类幼儿园为民众提供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保护民办幼儿园的合法利益,同时基于质量标准强化幼儿园行业准入制度建设,保证学前教育市场的规范和有序,引导各种民间教育资源向着普惠性、公益性的方向聚集。
  (三)规范幼儿园教师培养与准入制度,重点保障教师的待遇和发展问题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依然是制约整个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从目前各地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教师队伍“存量”不足,“增量”缓慢,远难以跟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造成幼儿园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原因是教师待遇低、职业吸引力不够,从职前培养到人事都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加上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制度的不完善,更是使得幼儿园教师队伍向着低质量、流动性强、待遇差的方向发展。对此,未来要根本上提升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质量,关键是要提高幼儿园教师行业的专业化程度,同时重点通过公共财政投入体制的创新,逐步推进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制度的建立,如改革编制配给制度、建立行业社保统筹制度等,从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入手,增强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并配合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存量”,同时不断以多种途径扩大“增量”。
(责任编辑:UL007)
&&&&&&</div
你也许没有参加2014教育年度盛会,但精彩绝对不容错过……[]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办幼儿园章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