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耳同音的启的同音字有哪些些?

耳听为虚(同音字词)公开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18页免费22页免费18页免费35页2下载券28页1下载券 20页1下载券13页2下载券2页3下载券16页1下载券29页免费
耳听为虚(同音字词)公开课|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2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学习参考
>>共享资料>>信息中心>>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 专题栏目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站内文章搜索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学习参考
&&&&&&&&&&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学习参考
作者:『』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数:『』
&更新时间:『 15:51:03』
一、本节学习重点  
&&&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和学习汉语的同音字词现象。汉语的音节少,但是文字和词语要多得多,这就使汉语中的同音现象特别突出。通过本节的学习,帮助学生一方面了解形成同音字词的原因和同音字词的类型,另一方面了解同音字词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化以及同音字词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二、课堂活动指导  
&&& 2.1 课本课堂活动  
&&& ●春节的吉祥话  
&&& 这个课堂活动通过分析春节中的“讨口彩”现象,说明同音字词在日常语言运用中的作用。  
&&& 一、课堂活动步骤  
&&& (1)认识同音字词。课堂活动前,可以先学习“花语谐趣”,也可以向学生征集几副用到同音字的出色的春联,使学生了解汉语同音字词的妙处。  
&&& (2)回忆春节风俗。让学生补充各地更多的春节里利用同音字词“讨口彩”的吉祥话和“忌语”。比如布置房间,除了扫除,贴“福”字,贴春联,还有其他什么风俗;准备年夜饭,除了书上列举的菜品,还有什么美味佳肴;拜年问候语,更应该有很多话可说;意外事件发生,如何妥善处理;还有什么样的忌讳话是在喜庆的春节里是不能说的,等等。  
&&& (3)补充其他例子。启发学生发掘其他节日中、日常生活中同音字词妙用的现象。也可以举出一些由于同音字词而造成误会和尴尬的例子。  
&&& 二、相关知识补充  
&&& (1)同音双关。比如婚庆,新人床上要放上枣儿、花生、桂圆、瓜子等,寓意“早生贵子”;送给新人的花,要选择百合,寓意“百年好合”;登门送礼可以送筷子(筷子古称“箸”),寓意送快乐、送祝福。再比如天津泥人张有一款泥人特别受欢迎,那是一个财神爷骑马的形象,寓意“马上发财”。还有学生升学考试前家人要给他做发糕,但不能做得十分熟,那孩子一吃,就会说“生的”,“生、升”同音,寓意“顺利升学”。  
&&& (2)同音歧义。由于同音现象造成的歧义也会影响人们的正常交际。比如,姓氏当中有“张”和“章”,如果把“张某”误认为是“章某”,就会在签合同、订机票等场合产生麻烦。再如口头通知“今天yóulún不准进港”,就可能搞不清楚到底是“油轮”、“邮轮”、“游轮”。类似的例子还有“机场——鸡场”、“为什么——喂什么”、“一对对男女——一队队男女”、“五香豆腐干——五箱豆腐干”等同音词语,在某些交际场合,都可能造成误解。  
&&& 2.2 补充课堂活动  
&&& ●广告人的“情书”  
&&& 这个课堂活动通过对一封杜撰的“广告人的‘情书’”的分析,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利用同音字词篡改成语,是一种破坏语言纯洁和健康的不良倾向;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汉语中同音字词的认识。  
&&& (1)广告语中的“成语”  
&&& 现在的广告语和宣传标语中,十分热衷于使用同音字词。不少广告人认为在熟语中嵌入与自己宣传的商品相关的同音字是非常巧妙的宣传语。比如,汽车广告“我行我速”;手机广告“闻机起舞”,等等。不过广告中过分依赖这种包装手段,反而会弄巧成拙;而且从保持语言的规范和健康的角度说,在广告中乱改成语本身也是不可取的。  
&&& 下面是一篇专门讽刺在广告中利用同音字词乱改成语现象的文章。文章以“一位广告人对爱慕已久的恋人的表白”为内容,写了一封“情书”。请同学们找找看,这封信中用到了哪些同音字(音近字),猜想这些“成语”可能是给什么商品做广告的。  
&&& 亲爱的:  
&&& 当衣衣难舍的深情化为天尝地酒的思念,我只想咳不容缓地低问一声:是否鳖来无恙?年轻的心渴望着一明惊人,渴望着像钙世无双的一戴添娇那样,创建喝喝有名的丰功伟液,于是有痔无恐、易燃决燃地投笔从绒,去做前城无量的美梦。  
&&& 当布布为营、志在壁得的雄心在红尘俗世中被一次次摔打历练,方明白酒负盛名的背后其实是颗苍老疲倦的心,而拥有一份贤漆良木般的温暖,才能令远行的航船有被无患,即使风浪滔天也能豪情万丈、骑乐无穷地奋斗。  
&&& 真正的爱是说不清楚的,能说清楚的就不叫爱。酒酒归一,所有默默无蚊的眼神都异曲同工,全部遮遮掩掩的心跳都无所不用其机,都是为了鸡不可失地说出那句古老美丽的低语:我爱你。  
&&& 是的,我爱你。我不知道爱你什么,只知道我爱你这个人,爱属于你的无鞋可及的优点和所有盒情盒理的缺点。爱你,是因为你与众不铜;爱你,是因为你别具一革;爱你,是因为你就是你,有点好有点坏有点痴的你,股往金来独一无二的你。爱你无胃不治的关怀,也爱你百衣百顺的依赖;爱听你随心所浴的谈笑,也爱伴你默默无炎的沉思……  
&&& 是的,天下事不能食全食美、净如人意,我不再梦想令人洗出望外的衣见倾心,在穿流不息的汹涌人潮中,拥有一份令朋友首屈一纸有口皆杯、令我终身无汗饮以为荣的爱,我已别无锁求。  
爱你的广告人  
&&& (2)“广告人的情书”中所用“成语”中的同音字(音近字)  
&&& 衣衣难舍——依依难舍 天尝地酒——天长地久 咳不容缓——刻不容缓  
&&& 鳖来无恙——别来无恙 一明惊人——一鸣惊人 钙世无双——盖世无双  
&&& 一戴添娇——一代天骄 喝喝有名——赫赫有名 丰功伟液——丰功伟业  
&&& 有痔无恐——有恃无恐 易燃决燃——毅然决然 投笔从绒——投笔从戎  
&&& 前城无量——前程无量 布布为营——步步为营 志在壁得——志在必得  
&&& 酒负盛名——久负盛名 贤漆良木——贤妻良母 有被无患——有备无患  
&&& 骑乐无穷——其乐无穷 酒酒归一——九九归一 默默无蚊——默默无闻  
&&& 无所不用其机——无所不用其及 鸡不可失——机不可失 无鞋可及——无懈可击  
&&& 盒情盒理——合情合理 与众不铜——与众不同 别具一革——别具一格  
&& &股往金来——古往今来 无胃不治——无微不至 百衣百顺——百依百顺  
&& & 随心所浴——随心所欲 默默无炎——默默无言 食全食美——十全十美  
&&& 净如人意——尽如人意 洗出望外——喜出望外 衣见倾心——一见倾心  
&&& 穿流不息——川流不息 首屈一纸——首屈一指 有口皆杯——有口皆碑  
&&& 终身无汗——终身无憾 饮以为荣——引以为荣 别无锁求——别无所求  
&&& (3)猜猜这些“成语”广告涉及的商品类别  
&&& A.服装鞋帽类广告。比如:衣衣难舍、衣见倾心、百衣百顺、一戴添娇、穿流不息、布布为营、投笔从绒、别具一革、无鞋可及,等等。  
&&& B.食品药品类广告。比如:天尝地酒、喝喝有名、丰功伟液、酒负盛名、酒酒归一、饮以为荣、食全食美、鸡不可失、鳖来无恙、钙世无双、有痔无恐、无胃不治、咳不容缓、默默无炎,等等。  
&&& C.日常用品类广告。比如:一明惊人(眼镜)、有被无患(被褥)、默默无蚊(蚊香)、盒情盒理、随心所浴(可能是洗护用品广告,也可能是某洗浴中心广告)、净如人意、洗出望外、首屈一纸、终身无汗、有口皆杯、别无锁求,等等。  
&&& 还有一些没有归入上面三类的。比如:易燃决燃、前城无量、志在壁得、贤漆良木、骑乐无穷、无所不用其机、股往金来、与众不铜。这些可能是什么广告语呢?  
&&& (4)对广告语中用同音字词篡改成语的现象进行讨论  
&&& 请同学们说说,这种利用同音字词乱改成语做广告的方法可取吗?假如让你来为这些商品做平面广告,你认为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三、课后练习指导  
&&& 3.1 “小试身手”解析  
&&&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同音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同音字词理解汉语中谚语、歇后语的能力。参考答案:练习题的句子中“晴”与“情”同音,“针”与“真”同音,“羊”与“洋”同音。其他歇后语的例子如:“熬尽了灯油——烧芯(心)”,“纸糊的琵琶——弹(谈)不得”,“咸菜煮豆腐——不必多盐(言)”,“孔夫子搬家——净输(书)”,“锅底的饭粒——有了焦(骄)味”。  
&&&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同音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正确运用同音字词的能力。举例略。  
&&& 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同音字词的掌握情况。参考译文:石头房子里有一位姓施的诗人,爱吃狮子,发誓吃十头狮子。他不时地到市场看狮子。十点钟,刚好有十头狮子运到了市场。这时候,刚好施先生到市场。他看到这十头狮子,凭借刀剑之力,把这十头狮子弄死了,他拿起这十头狮子的尸体,回到他的石头房子。石头房子里很潮湿,他让仆人擦石头房子。他开始试着吃十头狮子的尸体。吃的时候,才发现这十头狮子的尸体其实是十个石头狮子。(你们)试着来解释一下这件事。  
&&& 3.2 补充练习题目  
&&& 一、同音同形词在字典中通常分作多个条目,比如“火”,“火1”:指东西燃烧时发出的光和焰,是名词;“火2”:指发怒,是动词。请大家在词典中找一找有哪些同音同形词,并试着用这些同音同形词各造一个句子。  
&&& 二、阅读下面的同音字短文,试着解释文章的意思。  
&&& 简菅囝键,健,建槛犍。奸翦剑蹇犍腱,间简键。键践贱,拣牮楗坚槛,肩茧,兼趼。翦监俭,渐减键饯,键艰。键捡柬件,谏菅,謇谫戬奸,剪裥缣缄笺。键煎碱蒹,硷溅睑,笕浅涧,见鹣搛鲣,荐间。菅检,鉴戋戋,湔键僭见。菅鞯尖箭,歼翦。  
&&& 三、下面是一些同音字趣味对联。找出其中的同音字,并试着解释对联的意思。  
&&& ①鸡饥吃食呼童拾石逐饥鸡,鹤渴抢浆命仆响枪惊渴鹤。  
&&& ②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 ③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酒不留零。  
&&& ④雨打沙滩,沉一渚,阵一渚;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 ⑤天上星,地上薪,人中心字义各别;云间雁,檐前燕,篱边晏物类相同。  
&&& 四、判断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 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  
&&& 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  
&&& 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 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 五、判断下面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  
&&& A.小题大做 立竿见影 事得其反 不可逾越  
&&& B.刚柔相济 众口铄金 弄巧成拙 白壁无瑕  
&&& C.马首是瞻 南柯一梦 罄竹难书 迫不及待  
&&& D.生杀与夺 讳莫如深 咎由自取 朋比为奸  
&&& 六、判断下面各组词语中有同音别字的一组。  
&&& A.谴责 费用 脉络 惹是生非  
&&& B.自诩 就序 诙谐 老态龙钟  
&&& C.重叠 凌厉 愕然 有案可稽  
&&& D.推委 寥廓 抉择 为富不仁  
&&& 3.3 补充练习解析  
&&&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同音同形词的掌握情况,并锻炼学生查阅字典、词典以及正确运用同音同形词的能力。举例略。  
&&&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同音字词的掌握情况。参考译文:简菅之子叫键,很健壮,近来正听命建造马牛之圈。一个姓翦的小人,暗地里用剑挑了一些犍牛的腿筋,把它们弄瘸,就此来挑拨简与键的父子关系。键被贬做贱活,拣木棍石头来加固护栏,肩磨出了茧子,脚也打起了厚趼。奸人翦监视甚严,还暗减键的吃食,于是键的日子更加艰苦拮据。一天,键终于捡到一封请柬纸,写信给父亲简菅来说明情况,语言简短而直白,以求铲除奸人,最后从内衣襟上小心地剪了一条布把信封绑好。键饿了,就煮含碱性的蒹根吃,味道不好,还不小心溅伤了眼睑,他到水边,用细竹筒取水来清洗,正巧遇到一只鹣鸟正用大嘴箝住一条鲣鱼,他过去,对它们说,你们最好分开,彼此要和平。这镜头被简菅看了个真切仔细,见微知著,这足以雪清善良的键有逆反之心的说法。简菅纵马而去,皮囊中插满利箭,灭了奸人翦。  
&&& [注释]囝:儿子。槛:畜栏。犍:阉过的牛。翦:姓氏。蹇:使跛足。腱:腿筋。间:离间。践:从事。牮:撑屋使不倾斜,用土石挡水加固。楗:河工以埽料所筑之柱桩。茧:厚皮。趼:脚上的茧子。饯:食物。谏:建议。謇:口吃貌。谫:简陋。戬:铲除。裥:衣服褶子。缣:浅色细绢。缄:封。笺:短信。蒹:草根。睑:眼睑。笕:细竹筒。浅:清浅。搛:夹住。荐:建议。间:分手。检:看见。鉴:借鉴,启发。戋戋:细微。湔:洗雪,清楚。僭:叛逆。见:说法。鞯:马鞍、皮囊。歼:灭。  
&&& 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同音字词的掌握情况。对联中的同音字有:①鸡-饥,食-拾-石;②饥-鸡,盗-稻,暑-鼠,凉-梁;③贾-假,岛-倒,刘-留,伶-零;④流-留;⑤薪-心;雁-燕-晏。对联释义略。  
&&& 四、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情况。正确选项是B。其中加点的字均读“lì”。A组中除“盥洗(guàn)”外,其他加点字都读“huàn”;C组中除“雄关险隘(ài)”外,其他加点字都读“yì”;D组中除“谄媚阿谀(chǎn)”外,其他加点字都读“xiàn”。  
&&& 五、本题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同音别字。正确选项是C。A组中“事得其反”应为“适得其反”;B组中“白壁无瑕”应为“白璧无瑕”;D组中“生杀与夺”应为“生杀予夺”。  
&&& 六、本题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同音别字。正确选项是B。其中“就序”应为“就绪”。  
四、专题知识扩展  
&&& 4.1 同音字词  
&&& 各种语言都有同音词。如英语“right(正确的/右边)”和“write(写)”,“there(在那里)”和“their(他们的)”,是不同形的同音词;名词“book(书)”和动词“book(预订)”,名词“well(井)”和副词“well(好)”,是既同形又同音的词。现代汉语的有效音节只有1200多个,而汉语的词数以万计,且不断在扩充,这就必然使不同的字或词采用同一个语音形式。例如《现代汉语词典》中以“lì”为语音形式的词和语素就有五十多个。合成词由语素构成,自然也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同音合成词。同音词多虽然比较经济,但也有明显的缺点,像现在计算机文字处理时用汉语拼音输入法,就很少没有重码的,这就会给汉语信息处理带来困难。其实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化倾向,也就是社会自觉地对同音现象进行调整的结果。  
&&& 汉语的同音字词中一类是异形同音的。单音节的,如“机、鸡、基、击、肌、几”,“八、扒、疤”,“泛、饭、犯”等。双音节部分异形的,如“经售、经受”,“风口、封口”,“暗示、暗室”等;双音节全部异形的,如“经售、精瘦”,“尝试、长逝”,“敬仰、静养”,“示意、释义”,“附和、负荷”等。  
&&& 汉语的同音字词中另一类是同形同音的。单音节的,如“花(花店/花钱)”;“光(阳光/光说/吃光)”;“拼1(合在一起;连合:把木板拼起来),拼2(不顾一切地干: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草1(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草2(草率,不细致:字写得很草)”。双音节和多音节的,如“刻工1(雕刻的技术:刻工精细),刻工2(从事雕刻工作的人)”;“制服1(军人、学生等穿着的规定式样的服装:学生制服),制服2(制伏:制服了这群流氓)”。另外还有词和语素同音的,如“听1(用耳朵接受声音,词),听2(听凭,任凭,语素)”;“生1(生育,词),生2(学生,语素)”。还有全部是语素同音的,如“捷1(快,“敏捷、捷足先登”的“捷”)”和“捷2(战胜,“连战连捷”的“捷”)”;“戚1(亲戚,“戚友、戚谊”中的“戚”)”和“戚2(忧愁、悲哀,“休戚相关”的“戚”)”。  
&&& 汉语同音词数量相当多。据一些材料的统计,同音词约占词汇总量的十分之一。同音词的大量产生有各种原因:一是语音偶合,即读音碰巧一样。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数量算上声调也不过1200多个,大大少于其他语言,这样难免就有同音的词语。例如词典中第一个语素以“f-”为声母的双音节同音词就有“发愤-发奋”、“发言-发炎”、“凡是-凡事”、“反映-反应”、“废话-费话”、“分红-分洪”、“复合-复核”、“副本-父本-复本”、“富有-赋有”等。二是历史音变,即读音原来不同,后来发生了变化才相同。例如读“lì”的词当中,“例、利、力”在中古时期就不同音,由于历史音变而同音了。再如读“huà”的“话、化、画、划”,读“yàn”的“艳、验、雁”在中古或声母不同,或韵母不同,或声调不同,现在都成了同音词。这些同音词在现代的一些方言中仍保存着不同的读音。三是词义分化,即一个词的词义分开了,也就成了两个词。例如,“背”,原指脊背,以后物体的后面或反面也叫“背”。后来这个词发展出表动作行为的意义,指“背部对着”(如“背山面海”),从这个意义又产生出“违反”义(如“背信弃义”)。这样,“背”的表名物的意义(脊背,物体的后面或反面)同它的表动作行为的意义(背部对着,违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不明显,一般人已经感觉不到了,所以就成了同音词。  
&&& 4.2 同音的妙用  
&&& 同音字词常以其谐音双关而用在歇后语、对联和诗词等文学形式中。  
&&& 歇后语中有一类,经常利用异形同音字来起谐音双关的作用。例如:“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狗头上插角——装羊(洋)”,“瞎子盖被——反正都是里(理)儿”,“空棺材出葬——木(目)中无人”,“半山崖的观音——老石(实)人”,“二两棉花——弹(谈)不上”,“两代寡妇——没公(功)夫”,“矿山的火车出轨——倒霉(煤)”,“瞎子背瞎子——盲(忙)上加盲(忙)”,等等。  
&&& 对联和诗词中也经常要用到同音的字词。有时可以运用异形同音字使“联内”字与“联外”字谐音。例如,明代宰相李贤在招婿前指着桌上的果品道出“因荷而得藕”的上句,陈敏政马上领会其意,随口答出下联“有杏不须梅”。此联以“荷、藕、杏、梅”与“何、偶、幸、媒”的谐音特点,隐含另一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一谈蔬果花卉,一谈人事姻缘,联意隽永,引人入胜。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作出“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一联,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连)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有时也可以在对联内部运用异形同音字,使“联内”字与“联内”字谐音。例如“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其中的“李(子)”与“鲤(鱼)”、“风”与“蜂”谐音。“牧童伐木,木打牧童双目木;梅香烧煤,煤抹梅香两眉煤”,其中的“牧”、“木”与“目”,“梅”、“煤”与“眉”谐音。“移椅倚桐同赏月;点灯登阁各攻书”,其中的“椅”与“倚”,“桐”与“同”,“灯”与“登”,“阁”与“各”谐音。“无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如河水清”,其中的“无”与“巫”,“何”与“河”谐音。有时还可以运用同形同音字,使“联内”字与“联外”字谐音。例如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表面上指的是杨花、柳絮,实际上指的是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这里使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高度赞扬了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杨、柳两位革命烈士。  
五、参考文献链接  
&&& ●吕叔湘(笑话里的语言学,《语文常谈及其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  
&&& 先举一个有名的例子。唐朝懿宗的时候,有一个“优人”(相当于外国的fool),名字叫李可及,最会说笑话。有一回庆祝皇帝生日,和尚道士讲经完了,李可及穿着儒士衣冠,登上讲台,自称“三教论衡”。旁边坐着一人,问:“你既然博通三教,我问你,释迦如来是什么人?”李可及说:“女人。”旁边那个人吃一惊,说:“怎么是女人?”李可及说:“《金刚经》里说,‘敷座而坐’,要不是女人,为什么要夫坐而后儿坐呢?”又问:“太上老君是什么人?”回答说:“也是女人。”问的人更加不懂了。李可及说:“《道德经》里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复何患?’要不是女的,为什么怕有身孕呢?”又问:“孔夫子是什么人?”回答说:“也是女人。”问:“何以见得?”回答说:“《论语》说:‘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者也。’要不是女的,为什么要等着嫁人呢?”这一个笑话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利用“敷”和“夫”同音,“而”和“儿”同音(唐朝妇女自称为“儿”)。第二部分利用“有身”的两种解释,即歧义。第三部分利用“贾”字的两种读音,就是故意念白字,本来该念gǔ,却把它念成jiǎ(这是今音,但唐朝这两个音也是不同的)。  
很多笑话是利用同音字,也就是所谓谐声。谐声往往利用现成的文句。例如:  
&&& 唐朝有个道士程子宵登华山,路上摔了跤。有一个做郎中官的宇文翰给他写信开玩笑,说:“不知上得不得,且怪悬之又悬。”这里就是套用《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和“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是道家的经典,给道士的信里套用《老子》,妙得很。  
&&& 宋徽宗宣和年间,童贯带兵去“收复”燕京,打了败仗逃回来。有一天宫中演剧,出来三个女仆,梳的鬏儿都不一样。头一个梳的鬏儿在前面,说是蔡太师家里的。第二个梳的鬏儿在旁边,说是郑太宰家里的。第三个满头都是鬏儿,说是童大王家里的。问她们为什么这么梳,蔡家的说:“我们太师常常朝见皇上,我这个鬏儿叫作朝天髻。”郑家的说:“我们太宰已经告老,我这个鬏儿叫作懒梳髻。”童家的说:“我们大王正在用兵打仗,我这个是三十六髻。”这是用“髻”谐“计”。“三十六计,走是上计”是南朝齐就传下来的成语。  
&&& 明末清兵入关南下,当时的大名士并且在明朝做过大官的钱牧斋,穿戴清朝衣帽去迎降。路上遇到一位老者,拿拐棍儿敲他的脑袋,说:“我是多愁多病身,打你个倾国倾城帽。”这两句是套用《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里的“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帽”跟“貌”同音。把“貌”字换成“帽”字,连“倾国倾城”的含义也变了,由比喻变成实指了。  
&&& 笑话利用谐声,有时候透露出方言的字音。例如:  
&&& 有一个私塾老师教学生念《大学》,先念朱熹的《大学章句序》,念了破句,把“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念成“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让阎王知道了,叫小鬼去把他勾来,说:“你这么爱‘之’字,我罚你来生做个猪。”那个人临走说:“您让我做猪,我不敢违抗,我有个请求:让我生在南方。”阎王问他为什么,他说:“《中庸》书里说:‘南方猪强于北方猪’。”(按:《中庸》原文是: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欤?北方之强欤?抑而强欤?”)这个笑话的关键在于拿“之”字谐“猪”字,这是部分吴语方言的语音,在别的地区就不会引人发笑了。  
&&& 苏州有一个王和尚,因为哥哥做了官,他就还俗娶妻,待人骄傲。有一天参加宴会,别的客人跟演戏的串通了整他。戏里边有一个起课先生穿得破破烂烂的上场,别人问:“你起课很灵,怎么还这么穷呢?”按剧本里的台词,起课人的回答是:“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这位演员故意说道:“被古人说绝了,说的是:王和尚有成亲日,起课人无得运时。”客人们大笑,王和尚赶快逃走。这也是利用苏州话里“黄”和“王”同音,“亲”和“清”同音。(改词跟原词既然同音,其区别大概在于语调上的分段,原词是2,2,3,改词是3,1,3。)又,原词的上句有出处:《吴越备史》说,诗人罗隐投奔吴越,病重,吴越国王钱镠去看他,在卧室墙上题两句诗:“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世应难继此才。”  
&&& 有时候,利用通假字的不同音义。例如“说”字本义是说话,又与“悦”字相通,古书里常常把“悦”写成“说”。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做宰相,不让科道官提反对意见——科道指给事中和御史,都是所谓言官。有人就编个笑话来讽刺他。说是科道官出了一个缺,吏部文选司郎中向张居正请示,张居正说:“科道官最难得适当的人,连孔子门下的几个大弟子也未必都合适。”郎中说:“颜回德行好,可以用吧?”张居正说:“《论语》里说,颜回听了孔子的话,没一句不说出去,不能用。”郎中说:“子夏文学好,可以用吧?”张居正说:“孔子说过,子夏这个人,听我讲道他也说,出去看见繁华世界他也说,不能用。”郎中说:“冉求能办事,怎么样?”张居正说:“孔夫子说,冉求啊,我讲的他没有不说的,不能用。”郎中说:“子路这个人倒还可以,就怕他太鲁莽。”张居正说:“孔子去见南子夫人,子路不说,这个人可以放心用。”  
有一个私塾老师教学生念《大学》,念到“于戏前王不忘”,把“于戏”二字照常用的字音读了。学生的家长跟他说,应该读作“呜呼”。到了冬天,教学生念《论语》,注释里有一句是“傩虽古礼而近于戏”,老师把“于戏”读作“呜呼”。学生家长说,这是“于戏”。这老师很生气,在他的朋友跟前诉苦,说:“这东家真难伺候,就只‘于戏’两个字,从年头跟我闹别扭,一直闹到年底。”  
文章录入:QGwangdingqian&&&&责任编辑:网站管理员&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 2008 湄潭求是高级中学 www. all Rights Reserved,黔ICP备号
联系我们 电话:8 E-mail:webmaster@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启的同音字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