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谁愿意和你一起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评论 & 纠错 &&
同类试题1:通过“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我们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与形变量x成正比,并且不同弹簧,其劲度系数也不同.某中学的探究学习小组从资料中查到: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的材料和形状有关.该学习小组想研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原长的关系,现有A,B,C,D四根材料和粗细完全相同仅长度不同的弹簧.(1)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经过思考和理论推导,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甲同学认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可能与弹簧原长成正比,乙同学认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可能与弹簧原长成反比,就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____CC(填序号).A.分析与论证 B.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C.猜想与假设&&D.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2)探究学习小组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数据记录(g=10m/s2)
弹簧伸长量x
弹簧劲度系数k
33.4N/m请完成上表,从中得出的结论为:____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解:(1)两个同学先做出假设,后进行实验验证,是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故选C(2)弹簧的伸长量x=弹簧长度-原长:即:x=24.00-20.00=4.00cm=0.04m拉力F=mg=0.2×10=2N由:F=kx得:k=Fx=20.04=50N/m看一看其它三个弹簧弹力与劲度系数以及形变量的关系:弹簧A:3=100×0.03弹簧B:1≈67.1×0.0149弹簧D:1≈33.4×0.029...
同类试题2: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将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上端,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面挂上钩码,并逐个增加钩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根据所测数据,在所给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x和钩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2)根据曲线可以计算出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1414N/m.解: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即F=k△x,故F=k(x-x0),即F-x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故k=△F△x=0.7×10N50×10-2m=14N/m故答案为:14.&&&&&&&&&&&&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单元过关训练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单元过关训练(一)--运动的描述一、选择题(1~7单选;8、9多选)1.下面关于质点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以把太阳看作质点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D.原子核很小,可把它看作质点2.观察图中烟囱冒出的烟和车上的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3.如图所示,一个质点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规定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在此过程中,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A)4R,2πR
(B)4R,-2πR(C)-4R,2πR
(D)-4R,-2πR4.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50 m处的速度是6 m/s,16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7.5 m/s,则整个赛跑过程中他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
B.6.25 m/sC.6.75 m/s
D.7.5 m/s5.甲、乙、丙三个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s-t图象)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乙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B. 甲物体作曲线运动C.三个物体在0-t0时间内平均速度D.三个物体在0-t0时间内平均速度6.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50Hz的交流电,其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若纸带上共打出N个点,这段纸带上记录的时间为t,则:A、T=0.1s,t=NT
B、T=0.05S,t=(N-1)TC、T=0.02S,t=(N-1)T
D、T=0.02S,t=NT7.关于加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 速度等于零时,加速度也等于零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 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也减小8.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 ( 
)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D.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9.某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x表示位移,则物体做往复运动B.若x表示位移,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若x表示速度,则物体做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D.若x表示速度,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二、填空题10.一个质点在x轴上运动,其位置坐标如下表:t/s012345x/m20-4-1-76⑴请在x轴上画出各时刻物体的位置.⑵该质点0~2s末的位移大小是
.⑶该质点在开始运动后
s内位移数值最大.⑷该质点在第
s内位移数值最大,大小是
.11.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沿直线的某一方向运动,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v1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 v2 ,则全部时间的平均速度vt=
;若物体前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 vⅠ ,后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 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x=
;比较二者大小有vt
vx。三、计算题12. (06全国卷1)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Δt=6.0s。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km/s。BDCBCCC
10、(1)略,
(2)6m,-x方向,(3)4,
12、 h=2.0×103m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单元过关训练(二)--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如图2-1-1,关于使用操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也不能一端高一端低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D.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图2-1-12.一学生在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定C.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过高D.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太小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地代号填在横线上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F.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细线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4.在下列给出的器材中,选出"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所需的器材并填在横线上(填序号)。①打点计时器
③低压交流电源
④低压直流电源
⑤细线和纸带
⑥钩码和小车
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⑨刻度尺选出的器材是5.如图2-1-2所示是实验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段纸带,A、B、C、D、E、F是从所打点中选取的几个连续的点,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根据图中数据可得B点的速度为
m/s,C点的速度为
m/s, D点的速度为
m/s, E点的速度为
m/s。你能否根据以上数据,求得A点或F点的速度?
。图2-1-26.图2-1-5为接在50Hz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列点,图中所标的是每隔5个点所取的记数点,但第3个记数点M没有画出,则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BM间的距离约为
m。图2-1-57.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2-1-3所示的纸带,按时间顺序取O、1、2、3、4、5、6都为共7个记数点。0到6每相邻两记数点间各有四个打印点未画出,测得相邻计数点的距离依次为S1=1.40cm,S2=1.90cm,S3=2.38cm,S4=2.88cm,S5=3.39cm,S6=3.87cm。(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 V1=     m/s,V2=
m/s.(2) 在图2-1-4中作出速度-时间图像,并由图像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m/s2.图2-1-3图2-1-48.图中是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的一条纸带,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电源上,则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vD=
m/s,小车的加速度a =
m/s2。(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1.A
3.DBFAEGC4.①③⑤⑥⑧⑨ 5.0.35 m/s,0.48 m/s,0.58 m/s,0.65 m/s,可以求出A点或F点的速度.6、0.74 m/s2
4.36 cm.7.0.165m/s,
0.214m/s, 0.263m/s, 0.3135m/s,
0.50m/s28.
, 2.6~2.7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单元过关训练(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一、选择题1.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大小为1m/s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ls内的平均速度为(
)A.5.5 m/s
D.0.5 m/s2.物体的初速度为v0,以恒定的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使物体的速度增大到初速度的n倍,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通过的位移是(
D.3.小球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进入水平面后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在图中可以反映这一运动过程中小球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是(
)4.一物体从t0=0时刻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发生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t ,设位移中点时刻为t1,速度为v1,时间中点时刻为t2,速度为v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t2,v1=v2
B.t1>t2,v1>v2C.t1<t2,v1<v2
D.t1<t2,v1>v25.某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4秒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第12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C.物体在第20s末返回出发点,向反方向运动D.在这20s末物体的位置离出发点最远二、填空题6.一物体由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最初的3秒内的位移为x1,最后3秒内的位移为x2,若x2-x1=6m,x1:x2=3:7,则斜面的长度为
m。7.图是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点的纸带,纸带固定在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后面,A、B、C、D、E为选好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0.04s由以上数据可从纸带上求出小车在运动中的加速度a=________m/s2以及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c=________.m/s三、计算题8.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s内的位移是6m,第2s内的位移是10m,求该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9.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竖直高度";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竖直高度"。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10.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 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面超过汽车,试求:(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2)什么时候汽车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多大?1D2A3C4D5B6、12.5
7、2.5m/s2
8、 v0=4m/s
9、63m10、(1)2s;6m(2)4s;12m/s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单元过关训练(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一、选择题1.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车头通过某路标时的速度为v1,车尾通过该路标时的速度为v2,则火车的中点通过该路标时的速度为(
)A、B、C、D、2.汽车以20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是(g取10m/s2)A、30m  B、40m  C、10m D、0m3.飞机的起飞过程是从静止出发,在直跑道上加速前进等达到一定速度时离地.已知飞机加速前进的路程为1600m,所用的时间为40s.假设这段运动为匀加速运动,用表示加速度,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
)A、 a= 2m/s2
v =80m/sB、 a= 1m/s2
v =40m/sC 、a= 80/s2
v =40m/sD、 a= 1m/s2
v =80m/s4.一辆汽车关闭油门后,沿一斜坡由顶端以3m/s的初速度下滑,滑至底端速度恰好为零,如果汽车关闭油门后由顶端以大小为5m/s的初速度下滑,滑至底端速度大小将为(
D.4m/s5. A、B两木块自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t2时刻两木块速度相等B.在t1时刻两木块速度相等C.在t1时刻A木块速度比B木块速度小D.A木块加速度大于B木块加速度二、填空题6.火车开始刹车后经过7s停下来,最后1s内通过的位移是2m,则火车的加速度______ m/s2。火车的初速度_________m/s(设火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7.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填入下列表格中.距离d1d2d3测量值/cm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 =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是a =____ m/s2。三、计算题8. 2008年初,中国多数地区遭受50年未遇的雪灾,致使道路交通严重受阻。有一辆载重卡车,没有安装ABS系统,也没有防滑链,正以某一速度沿正常的平直公路匀速行驶。进入冰雪路面后,交警提示司机必须以原速的一半行驶。司机发现,即使以原速的一半行驶,紧急刹车后的刹车距离仍然达到了正常路面紧急刹车距离的2倍。已知该车在正常路面上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8 m/s2,取g=10m/s2,问:(1)该车在冰雪路面上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2)为保证安全,卡车在冰雪路面上的刹车距离不得超过8m,则卡车在冰雪路面上的行驶速度最大不得超过多少?9.一物体以4m/s的初速度从光滑斜面的底端A沿斜面上行,它先后经过斜面上B点时的速度是经过C点时速度的2倍。通过C点再经0.5s滑到斜面顶点D时速度等于零。量得BC长0.75m。求斜面长。1. D2.B3.A4.D 5.B
7、1.20 5.40 12.00
8 、(1)1 m/s2
9、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单元过关训练(五)--自由落体运动一.单选题1.由高处的某一点开始,甲物体先做自由落体运动,乙物体后做自由落体运动,以乙为参考系,甲的运动情况是(
)A.相对静止
B.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C.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2.甲物体的重量比乙物体大5倍,甲从H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高处与甲物体同时自由落下,在它们落地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下落1s末,甲的位移大于已的位移 C.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3.甲、乙两物体分别从10m和20m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1/2  B.落地的时间甲是乙的2倍C.下落1s时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相同D.甲、乙两物体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相等4.一石块从地面上方高H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当它的速度大小等于着地时速度的一半时,石块下落的高度是(
D、5.从某一高度先后由静止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若两球被释放的时间间隔为1s,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它们在空中的运动过程中(
)A. 甲、乙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越来越大B. 甲、乙两球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C. 甲、乙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D. 甲、乙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小,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越来越小二.填空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落到A点时的速度为20 m/s,则小球经过A点上方12.8 m处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经过A点下方25 m处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g取10 m/s2).7.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速度是30m/s,g取10m/s2,则它开始下落时的高度是______,它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它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是______.三.计算8.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气球上脱离一物体.经17s落地.则物体刚脱离气球的高度是多少米?(空气阻力不计.g = 10m/s`)9.屋檐定时滴出水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正分别位于高1.0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所示,取g=10m/s2,问:  (1)此屋檐离地面多少m?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10.从一定高度的气球上自由落下两个物体,第一个物体下落1s后,第二物体开始下落,两物体用长95m的绳连接在一起,求第二个物体下落多长时间绳被拉紧?(g=10m/s2)答案:1 B 2 C
25m 8、.2m
10、9S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单元过关训练(六)--重力、弹力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中心上B.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外面C.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时,重心一定改变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他的几何中心上2.关于重力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悬挂在竖直绳子上的物体,绳子对它的拉力一定等于其重力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一定等于其重力C.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D.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B.绳索的弹力沿着绳索的收缩方向C.压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D.杠杆的弹力方向不都是沿着杠杆4.小木块放在桌子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接触处只有桌子有弹力产生B.桌面对木块的压力是木块形变后要恢复原状而对桌面施加的力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木块形变后要恢复原状而对桌面施加的力D.木块对桌子的压力是木块的重力5.竖直悬挂的弹簧下端,挂着一重为4N的物体时弹簧的长度是12cm,挂重6N的物体的时候弹簧的长度是13cm,则弹簧的原长是______,劲度系数是______6.如图所示,小球重为G,放在两光滑平面间,其中一个平面水平,另一平面倾斜,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则球对斜面的压力为______。7.量得一只弹簧测力计3N和5N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2.5CM。求:(1)这只测力计3N刻度线与零刻度线之间的距离?(2)这只弹簧测力计所用弹簧的劲度系数?8.如图5,GA=100N,GB=40N,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 N/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物体A对支持面的压力和弹簧的伸长量。9.(2008北京)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挂七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①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
.测量记录表:代表符号L0L1L2L3L4L5L6L7刻度数值/cm1.703.405.108.6010.312.1②实验中,L3和L2两个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上图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③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d1=L4-L0=6.90cm,d2=L5-L1=6.90cm,d3=L6-L2=7.00cm。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d4=
cm。④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L。?L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L=
,代入数据解得?L=
cm。⑤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g取9.8m/s2)1. B
2、 C 3、C 4、 C
7、 3.75cm
l6②6.85(6.84-6.86)
14.05(14.04-14.06)③l7-l3
7.20(7.18-7.22)④
⑤28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单元过关训练(七)--摩擦力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有最大值,说明静摩擦力的值在一定范围内是可变的B.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是静摩擦力C.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其运动方向相同D.运动的物体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2.甲、乙、丙三个相同的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分别受到如图所示的外力作用后,均在水平面上运动,若它们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它们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关系是(
)A.Ff甲>Ff乙>Ff丙
B.Ff甲<Ff乙<Ff丙C.Ff甲=Ff乙=Ff丙
D.Ff乙>Ff甲>Ff丙3.如图,重力为G的木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一定为(
D.4.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时,他所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1和F2,那么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F1向上,F2向下,F1=F2B.F1向下,F2向上,F1>F2C.F1向上,F2向上,F1=F2D.F1向上,F2向下,F1>F25.如图所示,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 N,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6 N,同时有方向相反,大小均为F=1 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于A和B上,下列几种判断正确的是(
)(1)A、B间的摩擦力为0;(2)A、B间的摩擦力为1 N;(3)B和地面间的摩擦力为0;(4)B和地面间的摩擦力为2 N。A.(1)(3)
B.(1)(4)C.(2)(3)
D.(2)(4)二、填空题6.一个重量为1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40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Fmax=
N;木箱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8N的水平推力,就可使木箱继续匀速运动,则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用80N的水平推力推着木箱运动,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
N,若木箱处于静止状态,用30N的推力推它,则此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为
N。7.如图所示,用跟水平方向成α角的推力F推重量为G的木块沿天花板向右运动,木块和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三、计算题8.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G=20N,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作用在物体G上的水平推力F1=10N,F2=8N。问:(1)地面对物体G的摩擦力为多大?(2)若撤去推力F2,则地面对物体G的摩擦力为多大?方向如何?9.质量为10Kg的物体放在粗糙木板上,当木板倾角为时,物体恰能匀速下滑。(g取10m/s2,sin37°=0.6, cos37°=0.8 )求:(1)物体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当木板倾角改为30°时,物体由静止释放,物体所受摩擦力多大?(3)当木板倾角改为45°时,物体由静止释放,物体所受摩擦力多大?1.B.2.D.3.C.4.C.5.C.6. 40;
307.由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可得FN=Fsinα-G,因此有:f =μ(Fsinα-G)8.解:(1)F1-F2=2N<μmg=4N 故物体静止,Ff=2N(2)F1>μmg 故物体滑动
Ff=μmg=4N
与F1方向相反9. (1)(2)(3)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单元过关训练(八)--力的合成与分解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几组共点力,分别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有可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4N、5N、7N
B.3N、4N、8NC.2N、9N、5N
D.5N、7N、1N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不m的小球,小球被竖直的木板档住,不计摩擦,则球对档板的压力大小是(  )A、mgcosαB、mgtanαC、mg/cosαD、mg3.如图所示,大小分别为F1、F2、F3的三个力恰好围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且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F1<F2<F3,则下列四个图中,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4.如图所示,AO、BO、CO是完全相同的绳子,并将钢梁水平吊起,若钢梁足够重时,绳子AO先断,则(  )A、不论θ为何值,AO总是先断B、 θ=1200C、 θ>1200D、 θ<12005.如图是拔桩装置.当用大小为F、方向竖直向下的作用力拉图中长绳上的E点时,绳CE部分被水平拉直,绳CA被拉到竖直,绳DE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绳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则绳CA拔桩的作用力的大小是:A.Ftanα?tanβ
B.Ftanα?cotβC.Fcotα?tanβ
D.Fcotα?cotβ二、填空题6.某物体质量为2kg,受多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今将其中一个向东的5N的力转过180°角,其它力不变,则此时该物体合力大小为
。7.一物块受一恒力F作用,现要使该物块沿直线AB运动,应该再加上另一个力作用,已知AB与F间的夹角为θ,则加上去的这个力的最小值为
。三、计算题8.如图所示,有一个表面光滑、质量很小的截面是等腰三角形的尖劈,其顶角为θ,插在缝A、B之间,在尖劈上加一个力F,则尖劈对缝的左侧压力大小为多少?9.如图所示,物体重G=100N,被轻绳AO与BO拉住悬在空中,BO水平,AO与水平成450角,求(1)绳子AO、BO的拉力各为多大?(2)保证绳子AO、CO位置不变,当绳子BO由水平位置转到竖直位置过程中,绳子BO的最小拉力?1、A
西7、F sinθ8、1/2F sin(θ/2)9、(1)FAO=100N,  FBO=100N (2)FBO的最小值为50N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单元过关训练(九)--物体的平衡(1)1.图中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线AO和BO的A、B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是水平的,BO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AO的拉力F1和BO的拉力F2的大小是( )A.F1=mgsinθ
B.F1=mgtanθC.F2=mgsinθ
D.F2=mg/sinθ2.(09·山东)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P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O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mg/tanθ
B.F=mgtanθC.FN=mg/tanθ
D.FN=mgtanθ3.如图所示,晾晒衣服的绳子轻且光滑,悬挂衣服的衣架的挂钩也是光滑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A、B两点,衣服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保持绳子A端位置不变,将B端分别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端移到B1位置时,绳子张力不变B.B端移到B2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C. 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D. 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不变4.三个相同的支座上分别搁着三个质量和直径都相等的光滑圆球a、b、c,支点P、Q在同一水平面上,a球的重心Oa位于球心,b球和c球的重心Ob、Oc分别位于球心的正上方和球心的正下方,如图所示,三球均处于平衡状态,支点P对a球的弹力为Na,对b球和c球的弹力分别为Nb和Nc,则(
)A.Na=Nb=Nc
B.Nb>Na>NcC.Nb<NaNb=Nc5.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风作用力的仪器的原理图,它能自动随着风的转向而转向,使风总从图示方向吹向小球P。P是质量为m的金属球,固定在一轻质细长钢性金属丝下端,能绕悬挂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无风时金属丝自然下垂,有风时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θ,角θ大小与风力大小有关,下列关于风力F与θ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F=mgsinθ
B.F=mgcosθC.F=mgtanθ
D.F=mg/cosθ6.图中弹簧秤、绳和滑轮的重量均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不计,物体的重力都是G,在图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1、F2、F3,则(
)A.F3 > F1 = F2
B. F3 = F1 > F2C. F1 = F2 = F3
D. F1 > F2 = F37.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轻绳悬挂于天花板上,现对小球施加沿某一方向的拉力作用,小球静止不动时悬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所施加的拉力的最小值应为(
)A、mgsinθ
B、mgcosθC、mgtanθ
D、mgcotθ8.质量分别为ma、mb、mc的三个物体a、b、c,如图所示用细线跨过轻质的无摩擦的定滑轮,将a、b连在一起,b与c又用细绳相连,细绳不可伸长,如果a、b、c都不发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a可能小于mb
B.ma一定大于mbC.ma可能大于mb
D.ma可能大于mb+mc9.如图(a)轻绳AD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ACB=30o;图(b)中轻杆HG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G通过细绳EG拉住,EG与水平方向也成30o,轻杆的G点用细绳GF拉住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求细绳AC段的张力TAC与细绳EG的张力TEG之比?1~8:DAAA
CBAC9.图(a)中绳AC段的拉力TAC=M1g ;图(b)中由于TEGsin30o=M2g  得TEG=2M2g ,解得TAC/ TEG=M1/2M2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单元过关训练(十)--物体的平衡(2)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倾斜放置的木板上,当倾角θ由很小缓慢增大到900的过程中,木版对物体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A.FN、f都增大B.FN、f都减少C.FN增大,f减小D.FN减小,f先增大后减小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方向成α角的拉力F作用,恰好作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Fcosα/(mg-Fsinα)
B.Fsinα/(mg-Fsinα)C.(mg-Fsinα)/Fcosα
D.Fcosα/mg3.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 。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里为2 m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 。斜面倾角为30°,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
)A.等干零B.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D. 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4.如图所示,用三根轻绳将质量均为m的A、B两小球以及水平天花板上的固定点O之间两两连接。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作用于A球上,此时三根轻绳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绳恰好处于竖直方向,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三根轻绳的长度之比为OA:AB:OB=3:4: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B绳中的拉力小于mgB、OA绳中的拉力大小为5mg/3C、拉力F大小为4mg/5D、拉力F大小为5mg/35.水平杆上套有两个相同的质量为m的环,两细线等长,下端系着质量为M的物体,系统静止,现在增大两环间距而系统仍静止,则杆对环的支持力N和细线对环的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
)A.都不变
B.都增大C.N增大,F不变
D.N不变,F增大6.一个长度为L的轻弹簧,将其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时,弹簧的总长度变为2L. 现将两个这样的弹簧按图示方式连接,A、B两球的质量均为m,则两球平衡时,B 球距悬点O的距离为(不考虑小球的大小)(
)A.3L B.4L C.5L D.6L7.(09·北京)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
)A.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μ>tanθ,滑块将下滑B.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μ<tanθ,滑块将减速下滑C.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μ=tanθ,拉力大小应是2mgsinθD.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μ=tanθ,拉力大小应是mgsinθ二.计算题8. 如图所示,一根轻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拴一个重为G的钢球,球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球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保持水平的外力F,使球缓慢地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的每一时刻,均可认为球处于平衡状态,如果轻绳可以承受的拉力的最大值为2G,设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求:(1)外力F的取值范围;(2)在F-tanθ 坐标系中画出外力F与tanθ的关系图象.9.如图所示,工人要把重为 1000N 的货物沿斜放的木板推上汽车,木板倾角为37°。货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0.3。假定工人推力的方向始终与板面平行,(sin37°=0.6,cos37°=0.8)求:(1)木板对货物的支持力是多少?(2)工人在搬运过程中的推力至少应是多少?1~7:DAA BDCC
8.F的取值范围为0≤F<GF与tan的关系图象9.木板对货物支持力为800N,推力至少为840N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单元过关训练(十一)--牛顿第一、三定律
力学单位制一、选择题1.行驶的汽车在刹车后能静止,这是因为(
)A.汽车的惯性消失了B.汽车的惯性小于汽车的阻力C.阻力的作用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D.汽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静止2.小球A静止放在光滑车底板上,(设车厢底板足够长),如图所示, 当车厢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时,车厢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做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则在此运动过程中,小球A对地的运动情况 (
)A.做匀速直线运动B.处于静止状态C.做与车厢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D.做与车厢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甲与乙放在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木板上,随木板一起以水平向右的相同速度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板突然停止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m1>m2,甲将与乙发生碰撞B.若m1< m2,甲将与乙发生碰撞C.只有当m1=m2,甲与乙才不会碰撞D.无论甲与乙的质量关系如何,它们始终不会碰撞4.坐在汽车里的人,感到椅背对自己有作用时,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A.正在加速行驶
B.正在起动C.正在刹车
D.正在匀速爬上山坡5.下列的各对力中,是相互作用力的是 (
)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B.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6.重物A用一根轻弹簧悬于天花板下,画出重物和弹簧的受力图如图1所示.关于这四个力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1的反作用力是F4B.F2的反作用力是F3C.F1与F2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F3的施力者是物体A7.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只木箱,现用一水平力拉木箱匀速前进,则 (
)A.拉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箱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填空题8、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三个基本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9.用绳悬挂一重物,当重物处于平衡状态时,重物所受重力的平衡力是_____,重力的反作用力是_______。10.行驶中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不会立即停止运动,是因为________,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停下来是因为________。11.甲、乙两队举行拔河比赛,甲队获胜,假如甲队对绳的拉力为F甲,地面对甲队的摩擦力为f甲;乙队对绳的拉力为F乙,地面对乙队的摩擦力为f乙,绳的质量不计,则有F甲____F乙,f甲___f乙(选填">"、"="或"<")。三、计算题12.如图所示,底座A上装有长0.5m的直立杆,总质量为0.2kg,杆上套有质量为0.05kg的小环B,它与杆有摩擦,当环从底座以4m/s的速度升起的时刚好能到达顶端,求:(g = 10m/s2)(1)在环升起过程中,底座对水平面的压力为多大?(2)小环从杆顶落回底座需多少时间?1.C 2.B 3.D 4.C 5.B 6.D 7.C
8、Kg;m; s.质量
时间 9、绳对重物的拉力,重物对地球的吸引力
10、惯性,摩擦力.
12、 (1) N′=N = 1.7N
(2) t = 0.5s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单元过关训练(十二)--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某小组的几位同学在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时分别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一定要测出加速度的具体数值B.实验中也可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只要测出不同情况下加速度的比值就行了C.若要验证"加速度与力的平方成正比"这一猜想,在作图线时最好以F2为横坐标D.不管是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还是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所要测量的物理量都是3个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已接通电源正要释放纸带时的情况,请你指出该同学的五个差错:①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打点计时器位置_______________.③滑轮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小车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⑤长木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打点计时器;B.天平(带砝码);C.秒表;D.低压直流电源;E.纸带和复写纸;F.导线、细线;G.小车;H.砝码和小盘;I.带滑轮的长木板.其中多余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4.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如下:(1)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应保持
不变,分别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水平拉力F,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2)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
不变,分别改变物体的质量m,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3)如果a-1/m图象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则说明
。A.物体的加速度a与其质量m成正比B.物体的加速度a与其质量m成反比C.物体的质量m与其加速度a成反比D.物体的质量m与其加速度a成反比5.在探究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都为共7个记数点。0到6每相邻两记数点间各有四个打印点未画出,测得相邻计数点的距离依次为S1=1.40cm,S2=1.90cm,S3=2.38cm,S4=2.88cm,S5=3.39cm,S6=3.87cm。则物体的加速度__________6.某两个同学用图1所示的装置(图中A为小车,B为带滑轮的长木板,C为水平桌面),分别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间的关系》实验中,各自得到的图象如图甲和乙所示,则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甲是
.7.在保持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间关系的实验中,小车质量M和砝码质量m分别选取下列四组值.A.M=500g,m分别为50g、70g、100g、125gB.M=500g,m分别为20g、30g、40g、50gC.M=200g,m分别为50g、75g、100g、125gD.M=200g,m分别为30g、40g、50g、60g若其它操作都正确,那么在选用
组值测量时所画出的图线较准确.在选用此组值,m取
g时实验误差较大.8.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确的是
。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C.每次改变拉小车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E.每次小车都要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F.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9.在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的质量M的关系时,由于始终没有满足M>>m(m为小盘及小盘中砝码的质量)的条件,结果得到的图像应是如下图中的图(
).1.AD 2.①应用6V交流电源
②应靠右端
③应使拉线水平
④应靠近打点计时器
⑤应垫高右端平衡摩擦力3. C、D;缺少的器材有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4.(1)质量;(2)力;(3)B
5. 0.50m/s2 6.平衡摩擦力是木板的倾斜度过大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7.B
9. D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单元过关训练(十三)--牛顿第二定律(1)一、选择题(1、2、3单项 ;4、5、6多项)1.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率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静止到运动,二是由运动到静止D.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不变2.关于运动和力,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速度为零时,合外力一定为零B.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变力C.物体作直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恒力D.物体作匀速运动,合外力一定为零3.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数值逐渐变小的外力作用时,木块将作(
)  A.匀减速运动B.匀加速运动C.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D.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4.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km·a中,比例常数k的数值(
)A.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B.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的C.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的D.在国际单位制中,k的数值一定等于15.设雨滴从很高处竖直下落,所受空气阻力f和其速度v成正比.则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先加速后减速,最后静止B.先加速后匀速C.先加速后减速直至匀速D.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6.如图1所示,一小球自空中自由落下,与正下方的直立轻质弹簧接触,直至速度为零的过程中,关于小球运动状态的下列几种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接触后,小球作减速运动,加速度的绝对值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最后等于零  B.接触后,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其速度先增加后减小直到为零  C.接触后,速度为零的地方就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加速度为零的地方也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  D.接触后,小球速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加速度等于零的地方二、填空题7.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A、B两球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且静止不动.两球间是一个轻质弹簧,如果突然剪断悬线,则在剪断悬线瞬间A球加速度为____;B球加速度为________.8.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5秒后水平拉力减为F/3,物体的速度图线如图(g取10米/秒2),则F的大小是
,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
。 三、计算题9.一个质量m=2kg的木块,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受到三个大小均为F=10N、与桌面平行、互成120°角的拉力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多大?若把其中一个力反向,物体的加速度又为多少? 10.地面上放一木箱,质量为40kg, 用100N 的力与水平成
37°角推木箱,如图5所示,恰好使木箱匀速前进.若用此力与水平成37°角向斜上方拉木箱,木箱的加速度多大?(取g=10m/s2,sin37°=0.6,cos37°=0.8) 11.如图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A的顶端P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滑块以2g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T等于多少?1、D 2、D 3、C 4、CD
5、BD 6、BD 7、2g(方向向下),08、9;0.25
10、0.56m/s211.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单元过关训练(十四)--牛顿第二定律(2)一、选择题1.一个力作用在A物体上,在ts时间内,速度增量为6m/s,这个力作用在B物体上时,在ts内速度增量为9m/s,若把A、B两物体连在一起,再用此力作用ts,则整体速度的增量为高考A.15m/s
D.3.0m/s2.一个小孩从滑梯上滑下的运动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次小孩单独从滑梯上滑下,加速度为α1,第二次小孩抱上一只小狗后再从滑梯上滑下(小狗不与滑梯接触),加速度为α2,则A.α1=α2
B.αl<α2C.αl>α2
D.无法判断αl与α2的大小3.搬运工人沿粗糙斜面把一个物体拉上卡车,当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1;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2,则A.al=a2
B.a1<a22al4.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物,平衡时弹簧伸长了4cm,再将重物向下拉1cm,然后放手,则在刚释放的瞬间重物的加速度大小是(g=10 m/s2 ):A.2.5m/s2 
B.7.5m/s2 C.10m/s2 
  D.12.5m/s25.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五个共点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现在撤掉其中两个力,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25N和20N,其余三个力保持不变,则物体此时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A.1m/s2
B.10m/s2
C.25m/s2
D.30m/s26.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 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 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D. 顾客对扶梯作用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二、填空题7.用水平恒力F推动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的六个紧靠在一起的木块(如图所示),则第5号本块受到的合外力等于______,第4号木块对第5号本块的作用力等于______.8.质量是2kg的物体,受到4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当撤去其中F1、F2两个力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1m/s2,方向向东,则F1、F2的合力是______,方向______.三、计算题9.质量的物体,在大小恒定的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0~2)s内F与运动方向相反,(2~4)s内F与运动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g =10m/s2)。求物体与水平间的动摩擦因数。10.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倾角为37°的斜面上有一个10kg的物体,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水平力F作用于物体上,欲使物体沿斜面以5.0 m/s2的加速度上升,推力F应为多大?(g=10m/s2)11.一质量为500kg的汽艇,在静水中航行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0m/s,若汽艇的牵引力恒定不变,航行时所受阻力与航行速度满足关系f=kv,其中k=100Ns/m。求当汽艇的速度为5m/s时,它的加速度?1、C 2、A 3、D 4、A 5、B 6、C
7、F/6,F/3. 8、2N,向西.9、μ=0.210、=200N11、 a=1m/s2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单元过关训练(十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1)1.(2004全国理综)如图所示,ad、bd、cd是竖直平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 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a 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b、c处释放(初速度为0),用t1、t2、t3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d所用的时间,则 (
)A.t1<t2t2>t3C.t3>t1>t2
D.tl=t2=t32.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刹车线的长度是l4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g=10m/s2,则汽车开始刹车的速度为(
D.20m/s3.(2004上海)在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kg,汽车车速为108km/h,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s,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
B.600 NC.800 N
D.1000 N4.如图所示,传送带装置保持3 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现将一质量m=0.5kg 的物体从离皮带很近的a点,轻轻的放上,设物体与皮带间的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m,则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所经历的时间为(
D.2.5s5.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A.m =0.5kg,μ=0.4
B.m =1.5kg,μ=2/15C.m =0.5kg,μ=0.2
D.m =1kg,μ=0.26.如图所示,一物体放在一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斜面上,向下轻轻一推,它刚好能匀速下滑。若给此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v0,则它能上滑的最大路程是_____________。7.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了有正常的舱门和舷梯连接,供旅客上、下飞机,一般还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的飞机在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构成的斜面,机舱中的人可以沿该斜面滑行到地面上,若机舱离气囊底端的竖直高度为3.2m,气囊所构成的斜面为4.0m,一质量为60kg的人在气囊上滑下时,所受的阻力是240N,则人滑至底端时的速度为
m/s。 (g=10m/ s2)8.质量为12kg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子和地面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3,现用倾角为37?的60N力拉箱子,如图所示,3s末撤去拉力,则撤去拉力时箱子的速度为多少?箱子继续运动多少时间而静止?(g=10m/ s2)9.在海滨游乐场里有一种滑沙的游乐活动。如图所示,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若某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60.0 kg,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大小为μ=0.50,斜坡的倾角θ=37°。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1)人从斜坡滑下的加速度为多大?(2)若由于场地的限制,水平滑道的最大距离为L=20.0 m,则人在斜坡上滑下的距离AB应不超过多少?(sin 37°=0.6,cos 37°=0.8)答案:D C A B A 6. v02/(4gsinθ)
7.约5.7m/s
8. v=at=5.7m/st=v/a`=1.9s
9.(1)加速度为 a1=g(sin37°-μsoc37°)=2.0m/s2(2)s=50m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单元过关训练(十六)--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2)1.游乐园中,游客乘坐能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升降机,可以体会超重与失重的感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B.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C.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D.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2.(2005全国理综).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g/3,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D.4mg/33. (2005北京)如图,一个盛水的容器底部有一小孔。静止时用手指堵住小孔不让它漏水,假设容器在下述几种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动,且忽略空气阻力,则(
)A.容器自由下落时,小孔向下漏水B.将容器竖直向上抛出,容器向上运动时,小孔向下漏水;容器向下运动时,小孔不向下漏水C.将容器水平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向下漏水D.将容器斜向上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不向下漏水4.(09年广东物理)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秤称得体重为490N。他将弹簧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电梯从t0=0时刻由静止开始运动,t0至t3时间段内,弹簧秤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v-t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5.如图所示,天平左边放着盛水的杯,杯底用轻线系一木质小球,右边放着砝码,此时天平平衡,若轻线发生断裂,在小球加速上升过程中,不计水阻力,天平将(
)A.左盘下降
B.右盘下降C.保持平衡
D.右盘先下降后又上升6.如图所示,四个质量、形状相同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将四个质量相同的物块放在斜面顶端,因物块与斜面的摩擦力不同,四个物块运动情况不同,放上A物块后A物块匀加速下滑,B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速下滑,C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减速下滑,放上D物块后D物块静止在斜面上,四个斜面体均保持静止,四种情况下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依次为F1、F2、F3、F4,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D  A.F1=F2=F3=F4
B.F1>F2>F3>F4  C.F1<F2=F4<F3
D.F1=F3<F2<F47.某人在一个2.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的电梯内最多能举起80kg的物体,则此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
N的物体;若他在一匀加速上升的电梯内能举起40kg的物体,则此电梯的加速度为
m/s2 。(g=10m/s2)8.一质量为m=40kg的小孩子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s内体重计示数F的变化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9.一种巨型娱乐器械可以使人体验超重和失重,一个可乘十多个人的环形座舱套装在竖直柱子上,由升降机送上几十米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落下.落到一定位置时,制动系统启动,到地面时刚好停下.已知座舱开始下落时的高度为90m,当落到离地面45m的位置时开始制动,座舱均匀减速.若座舱中某人手托着质量为2kg的铅球,当座舱落到离地面60m的位置时,手的感觉如何?当座舱落到离地面25m的位置时,手要用多大的力才能托住铅球?(g取l0m/s2)答案:B D D A B C 7、 600
9、完全失重,压力为零;40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愿意和你一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