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福建高考2012作文素材立意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各地作文题审题立意指导
>>高考作文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各地作文题审题立意指导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认为,人们在每个时期都可以过很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 2012广东高考(微博)作文从形式上改变了2011年“回归原点”的命题作文形式,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但就内容来看,去年的作文是“回归”,而今年的作文则是“汤因比、涵娜希望回到公元一世纪”,“伊雷娜希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可谓在内容本质上一脉相承。纵观2012年的作文,有以下特点:
1、关注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能力最能体现高中学生的文采。题目中汤因比和涵娜都是渴望生活在公元一世纪,原因在于那时候的文化兴盛,因此考生可以穿越时空,再现那个时代的文明。如可以写题目中提到的佛教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也可以从中国入手,再现大汉雄风,盛唐文明,康乾盛世等中国历史上的文明时代。
2、注重文化底蕴。题目第一段材料指出汤因比渴望回归的原因是因为渴望那个时代的文化,所以考生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入手,盛赞中西文化,歌颂古今文明,从而书写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灿烂文化的前进步伐。也可以书写中国的儒家文明,道家文化,法家思想,五四文明,从这个角度入手,那么很容易写成一篇议论文,将孔子、墨子、庄子以及五四风云人物作为作文的素材。
3、题目具有思辨性。题目第二段材料居里夫人的“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与其他三个任务构成了对比关系,体现了作文的思辨性特征,旨在引导我们关注现实,直面人生,告诉我们人生不能空想,应该脚踏实地的珍惜现有生活,以平和的心态直面人生。从这个角度可以写心态、脚踏实地、乐观、创造文化、构建文明等话题。
4、关注人生态度。文中提到的四位人物,无论是盛赞过去,向往未来,还是直面现实,都是一个人生态度的话题,因此从大的层面讲这个作文题目可以写人生、创造、歌颂、回归、等常规话题。
5、题目引导学生多读书,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这个作文题目要写成功关键在于多读书,积累大量的文化素材,同时要有对于人生和世界,以及影响人类文化的重要思想的理解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形成自己对于人类文明的认识。只有读书多,并且内化了传统思想的同学才能将作文写深刻。
&&&&&&&&&&&&&&&&&&&&&&&&&&&&&&&&&& 湖北卷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的表哥就已经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审题:
横读,指的是根据作文材料中的不同人物的观点进行审读。
纵读,则是按材料涉及的时间顺序进行思考的读法。
先说横读。
1、老师的感慨:“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我们读出什么呢?
表面上是老师为“家书”这种形式难再遇而伤感,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渐渐消隐的忧叹。
2学生甲的观点与理由:“没有啊,我上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我们读出什么呢?
强调传统家书的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
是对教师慨叹的拨正。
与教师的主张一致。
3、学生乙的观点与理由:“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我们读出什么呢?
应该与时俱进,放弃旧的书写手段,而采用更便捷的现代信息技术。
这是对教师慨叹的认同与论证。
与教师的态度与主张相反。
4、 学生丙的观点与理由:“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我们读出什么呢?
家书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是形式变了。(表层义)
只要真诚地表达,何必拘泥于形式(深层义)
这位学生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去思考“家书”“书信”难再遇的问题,在他看来,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家书”。
5、学生丁观点与理由:“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我们读出什么呢?
不仅“家书”的形式变了,而且生活中的很多东西的形式都变了。
以上的横读,我们可以看出师生五个人围绕家书随时代而改变所作的不同角度的感受、思考与认识。
我们要知道,“家书”实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扣住这一核心,我们可以得出与师生五人相应该的作文立意:
1、不要让传统文化退隐
2、传统文化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精神之“源”。
3、可以改变传统文化的形式,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合拍
4、传统文化的形式虽然变了,但美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5、除了传统文化外,许多东西都会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而悄然改变。
横读,有助于我们打开思路,多向思考。
不过,单“横读”不妥,还需要竖读。
读完湖北卷材料我们会发现,其间有一条纵轴,这就是由古到今,包含了一种发展观。
从发展观角度来看见,“变”是不可抗拒的。
关键是“变”什么,如何“变”。这就需要辩证法。
就材料涉及的传统文化而言,我们可以确定如下核心立意:
传统文化形式可变,但美的本质不能变
拓展开来说:
生活形式在变但生活的本质不应变
如“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电子书与纸书”之间的进与退等
从古今发展观角度来说:
形式再变,美的本质不应变,科技含量高的形式与美的内容并不矛盾
经过横读与竖读,我们可从中思考古代与现代、传统与时尚、旧手段与新科技、内容与形式、科技与人文等关系,讨论“传统的东西要不要”“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变与不变”“科技发展的利与弊”系列问题,从而超越“谈科技的利与弊”这样的粗浅的立意。
最后附些精彩写作片断:
1、30多年前,很多农民使用的劳动工具依然是铁锹铁锄,犁地靠牛,现如今,很多农民用上了“铁牛”、插秧机、收割机,农民耕种的工具是变了,但他们对土地的感情没有变。铁锹铁锄能种出沉甸甸的稻谷,现代化的工具不是同样能种出白花花的大米么?相反,如果没有了对土地的那一份深情,你就永远坚持用铁锹铁锄也挖不出劳动的美,挖不出生活的美。可见,形式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保持美的本质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面对传统与时尚,我们应以更包容的心态,或者说更积极的心态去对待。
2、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
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3、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科学特性和创造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念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在科技条件下,传统优秀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发挥科技优势,改造传统文化,是保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
同时,传统文化的道德原则、和谐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走向。先进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代建筑的发展并随着邻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进步伴随着健康的,电子文档的的发明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书写能力的退化。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也只能依靠传统文化。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决21世纪人类的生存问题,必须去2000多年前的孔子学说中汲取智慧。弘扬传统文化,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指引着科技的发展。
4、我总爱望那绿绿的邮筒,总爱去收发室去找我的家书,在那重重叠叠的牵绊和祝福里去认领属于我的那一份。我珍祝那安静的一刻,我不忍失去那自古至今家书所承载的内涵。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他的母亲每周给他寄一封信,每次的结尾都是“寒霜露重,望君保重。”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成了林清玄眼中最动人的字眼,因为其中丰沛的爱,因为那剪不断的挂念,家书成了心的纽带,哪怕霜寒露重,我们亦可相互温暖。
翻开《傅雷家书》,我读出一颗深刻却细腻的心,一向暴躁的傅雷,在家信中虽常是教诲,但严厉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血浓于水的关爱,能听见远及天涯的那声嘘寒问暖,亦是人生一大幸事吧!
家书不仅饱含温情,更是一次亲切的交谈,一次心声的吐露,金圣叹在临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封家书:“字付大儿春,咸菜与黄豆同吃,大有核桃滋味,此语一传,我无憾矣。”潇洒才子金圣叹在死前亦不忘开玩笑,给那些想看他泣诉的小人留下最睿智的讽刺,此中的滋味谁解?谁从他踽踽独行的背影中读出那辛酸与寂寥?我想定是有的,定有人去认领那颗高贵的灵魂。
黄永玉收到叔父的来信,虽在咸宁改造,他却说:“这儿的荷花真美。”他的叔父不是别人,正是在文革间写下的《中国服装史》的沈从文,这家书,是高洁情怀的吟哦,在其中我们读出了大师的从容。
最令我动容的家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与妻书》,他告诉妻子他有多爱她,告诉她他必须离开,为了千千万万人都可以像他们那样相爱、那样幸福,这是情丝包裹的家书,这是一战士明志的家书,这更是用生命传递爱的家书,他那不识字的妻子在用颤抖的手抚摸那信的时候,定是会哭成了泪人又擦干泪光下去的。
辽宁海南卷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便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惫,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天津卷的作文材料有些特别,是一则童话。童话采用的手法是拟人,它赋予了鱼以思想,以情感,让鱼人格化,以贴近儿童。我们高中生虽不是儿童,但还是孩子,所以亲近阅读童话也是应该的。这里抛开“不读”,而谈“读”,可这样来读这一则童话:
先弄清童话形象所对应的人类角色:
老鱼――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丰富的智慧长者
(两条)小鱼――缺乏认知能力(活跃在的水中,却不知水是何东西,更不要说与水有关的其他内容,请注意“怔”这一关键词和其中一条小鱼所说的话)的年轻人
还需要弄清童话的象征意蕴。
拟题人并不是要我们读童话,所以并没有把童话完整地呈现出来。单就呈现的内容,我们无法揣摩童话所包含的象征意蕴,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对小鱼贬抑态度。
你看见老鱼问得看似寻常却饱含关切之情,小鱼却茫然不知,懵懂而稚拙。
拟题人加了一句话,让我们觉得童话材料加上立意提示语,便成了寓言,指示我们把重心放在了提示语与童话的相关点上。
&“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对应的是小鱼们天天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忽视了水认知。
“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对应的是鱼见水识水的事。
这样,“提示语”就成了故事的寓意或者说是童话的象征意蕴(当然这有着人为的成分)
拟题人既不要我们读童话,又不要我们读寓言,而是要我们写作。不过,把作文“材料”和“导言”当童话来读,当寓言来读,对我们写作是有帮助的。寓言也好,童话也罢,都是对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都是心灵的一种外化和抒写。所以要写好这篇作文,我们还得回返生活,回返心灵:
先说回返生活:(小鱼们天天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忽视了水认知――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忽视――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1、空气、阳光、水等都是我们生命中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的东西,可是我们注重吗,往往人为地污染与破坏;
2、和小鱼一样生在福中不知福,生活在爱中却不知有爱,不珍惜爱(如认为父母之爱是该的,于是成了“啃老族”,对人间至真无上的亲情不思感恩回报等)
3、生活中凡人(如“最美妈妈”“最美女孩”“最美教师”“最美司机”等都是凡人)有伟大,琐事有感动,我们不能忽视
4、我们所忽视的还有许多,如友情、传统、礼仪、道德等
再说回返心灵:(小鱼们天天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忽视了水认知――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深入思考――我们的心理症状和相关思考)
1、自大与自私,使得人类天天生活在地球上,却并不关爱地球;生活在亲情、友情、师长之爱中,却不懂是爱;我们贱视平凡,不重传统,有的还丢掉了应有的礼仪、道德等。
2、成长需要提醒。正如小鱼需要老鱼提醒一样。
3、我们需要从“无知”走向“有知”,不能像小鱼那样“无知”。
4、作为年轻的一代人,我们要思考该关注些什么,该忽视些什么,还要思考为什么。等等
回返生活,是拓宽思路和素材范围;回返心灵,则是增添思考深度,加强思考力度。
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审题指导】
上海卷的作文材料指向自我,指向心灵。
我们在两句话的材料中会发现,“自己”出现了三次,算是着力强调。
“微光”虽然只出现了两次,却是特别重要的关键词。“微光”指的是心灵中闪过却被舍弃结果却在天才的作品中复现的微光。
“微光”当指美好的“自我”,具体是些什么东西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在笔者看来,它可指这样一些东西:
1、智慧的微光
灵感,指突然之间得到的启发、敏悟,瞬间产生的突发性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是无意识中突然兴起的神妙能力。是知识、经验、追求、思索与智慧综合实践在一起而升华了的产物。它具有突发性,且消失得很快,需要及时捕捉并记录。如果不能及时抓住随机产生的灵感,它可能永不再来。
(2)思想的火花
思想的火花,与灵感不同,它既可由现实与我们的精神相擦而产生,又可以由两个人或许多人的心灵碰撞(阅读、交流)而产生。思想的火花从实践和发现中来,从生活、学问和智慧中来。思想的火花可能因为不珍视而消失,可能会因为自我怀疑而消失,还可能因为不坚守,而被他人埋灭。
(3)创新的点子
正因创新的点子与众不同,所以容易在从众心理的作祟下舍弃。
2、美好的个性
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
个性中有许多是美好的,往往会因为我们不会发掘,不积极肯定而自我抛却。
要注意不要让共性掩埋了个性,要让美好个性飞扬。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像和希望。
理想需要奋斗,理想容易因失败而放弃。我们往往不明白:理想不是一只细磁碗,破碎了不能锔补;理想是朵花,凋谢了可以重新开放。
理想,每个人都会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轮回,很多人却已经把最初的梦想抛到了脑后。少了什么,少了坚持。要明白: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还可以是善心、正义感、责任感、感动等,这一些东西也可能因为客观的原因和主观的原因让我们舍弃。
总而言之,“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当指人的内心中萌发的最美好的东西,极有价值的东西,包括美好的品质、精神和灵感。
明白了“微光”所指这重要一步后,我们还要继续观照与审视自我内心,需要思考如下问题:
一是:为什么我们会舍弃“心灵中闪过的微光”?
1、客观原因
(1)微光不易觉察
(2)社会共性圈的强大威势等
2、主观原因
(1)自信不足
(2)目标不明
(3)从众心理
(4)意志力不足
(5)不具有智慧预测与判断“微光”价值的眼光等
二是:为什么“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能铸就天才?
1、“微光”本身的价值
2、天才具有强大的自我
(1)有追求
(2)有耐挫力
(3)能坚守自我等
通过以上心灵观照,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抑或是其他,都能轻易下手,并且能铸就华章。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宁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日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
有时作文材料的审读需要运用原点思维。所谓原点思维就是从思维的原出发点考虑问题。福建卷作文材料的思维的原点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材料:
材料是冯骥才先生的一句话,由两个分句构成,前一句说的是“运动中的赛跑”,强调“快”,“路程”长短是定了的;后一句说的是“人生中的赛跑”,强调 “远”,拥有的“时间”是有限的。前后两个分句构成一种映照与对比关系。前一分句是为后一分句作铺垫的,重心在后一分句。
通过以上大致分析,我们当知道:
福建卷作文材料的思维的原点应该是“人生中的赛跑”。
思维的原点要在一定的域中运行,这里的“域”就是两个分句所构成一种映照与对比关系。
可能会有人直接抓第二分句,而忽略第一分句,这样做思维不周全。若能兼顾前一分句中“跑步”这一对矛盾,我们就可在类比中更深入地讨论,就更细致而有力。具体来说材料所呈现的域如下:
运动中的赛跑:要“快”(路程固定)
“人生中的赛跑”:要“远”(时间有限)
当然,立意构思的落脚点应该是“人生中的赛跑”,即思维的原点。
这就有必要探究“跑了多少路程”的含义。对此,冯先生是这样阐释的:(人生的时间有限),要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尽量走得更远、做更多的事、做好一点儿。
我们沿着冯先生的思路,可以看出,冯先生的后一句话强调的是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精神的境界。
虽然原点和原域在材料,但“心”在每一位考生身上,所以思维域可以随我们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积累无限延展,我们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作广度与深度思考:
先是广度思考
1、什么样的赛跑?
(1)文化知识的赛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要努力多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又要多眼观耳识,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
(2)道德的赛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3)精神的赛跑:指向文化修养和精神领悟,进入高远的境界,精神上过得特别滋润
(4)工作事业的赛跑等
再作深度思考:
2、如何“跑”?
(1)向着高远的目标跑& (2)超越自我的“跑”、超越别人的“跑”,做出更大的成就& (3)跑出个性化的精彩,如电影中的阿甘& (4)跑得实在,一步一个脚印,不虚浮& (5)跑得有意义,有价值& (6)有时“停留”(如观人生风景,消化理解人生内涵)也是“跑”等& (7)不“跑”(如虚度光阴、无所作为)等到于浪费生命& (8)将有限的生命加厚、加高、掘深
3、“人生中的赛跑”不同于“运动中的赛跑”的根本点是什么?
人生中的赛跑,是固定的时间,要求人尽可能走更远的路程,力争更大的空间去完善和加强生命。而运动中的赛跑,是固定的路程,要求人尽可能缩短时间。
人生中的赛跑,强调在有限的生命中,怎样把生命的内涵丰富,如何增加生命的密度,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如何让人生过得充实、圆满和智慧。比如最近很感人的杭州司机吴斌,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在路程上走得比普通人更“长”、更“远”,更有价值。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审题:
【审题指导】
山东卷作文材料是孙中山的一段励志箴言。这段励志箴言,抽取其核心内容,不外是青年学生须以改革发展为己任,不放弃,不退缩,奋力向前,必将成功。
山东卷作文材料立意可“求大”。
如何求大?或从“史”角度,或从“国运”的角度思考:
&“史”的角度
1、中国改革史,实际上是改革者理想史、精神史、抗争史
2、改革,须要人在心在
3、改革,要面对失败,不怕失败
4、理想不死,改革者永生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此伏彼起,一浪高过一浪。秦始皇统一后的革故鼎新,气魄大,影响更大;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泽被千秋。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盐铁专卖等举措,影响之深远何止一二千年?王莽改制,本拟挽救社会危机,却以轰轰烈烈始,以身败名裂终。北魏孝文帝改革,既显示出少数民族出身的改革家的卓越风采,又反映出即使帝王带头弃旧纳新也会碰到层层阻力。北宋的“庆历新政”,透露出一家哭还是万家哭的矛盾与隐秘;王安石变法,其是非功过至今众说纷纭。当封建帝国的君臣们骄傲自满、闭关锁国之时,世界风云却在不断变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大炮一次又一次地轰击进来。于是,被动挨打的古老帝国踏上艰难曲折的近代化改革历程,神州大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资政新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一部中国改革史,既有成功的欢呼,又有失败的惨痛,是无数仁人志士的血汗凝聚而成的。
既然选择为中国改革发展而奋斗,就不能以一时的困难、挫折而灰心退缩,而要一往无前,因为这种奋斗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所以终会成功。改革者要具有魄力和眼光。
若像这样从史的角度立意,可能更让人震撼,也更富有感召力与说服力。
&“国运”角度:
1、时代赋予我们改革责任,作为青年,要勇于担当
2、敢当改革弄潮儿
3、改革具要眼光、胸怀与魄力
4、改革与爱国
山东卷作文材料立意可“务小”。
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选取自己容易把握的立意点进行写作,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如何进行呢?
首先是读材料,确立感悟点。
可以有如下感悟点:
1、勇于担当
2、坚守真理
3、志在成功
4、改革不能浅尝辄止
5、面对困境不能动摇退缩
6、改革需要有坚忍意志
7、改革需要“精神贯注,猛力向前”
8、要为正义而奋斗,为发展而努力
9、要执著理想,矢志追求
其次根据个人阅读积累与生活感受选取感发点,并展开联想
先从课本中寻找素材,如书写“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高呼“我有一个梦想”的马丁?路德金、轮椅硬汗史铁生、生命力顽强的海伦……
再把眼光投向现实生活中,可以获取不少的时鲜素材,如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创办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
还可以谈个人经历与感受,写自己的小改革,写自己如何战胜自己,写自己如何取得小成功等。
还需要注意不宜面面俱到,要从小处挖掘,从深处挖掘。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
根据上述图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审题指导】
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
湖南卷的作文的材料之一便是“手的写意”。我们要从手形中揣摩出所包蕴丰厚的意蕴。
这意蕴仅是四句话吗,不尽然,请注意省略号。
由这幅手的写意图,可以得出一些什么样的立意呢?
先是由四句提示语,得出四条立意:
1、伸出双手,服务他人,温暖他人。2、放飞想象。3、人人可动手创造,产生力量。4、捧起收获,享受快乐。
又可以由手“伸出”“摊开”“张大”“捧起”四种手形展开联想,得出如下一些立意:
先是“伸出”
1、伸出双手,热情助人。2、伸出双手,奉献爱心,传达爱意。3、伸出双手,真诚救人。4、伸出双手,拥抱自然(世界)。5、伸出双手,拯救环境。6、伸出双手,贡献力量。……
二是“摊开”
1、放飞梦想(希望)。2、放飞心灵。3、给生命以自由。4、看清世界,认识自我。……
附写作片断:
如果你真的困惑,请摊开你的双手,整个世界在你的手上,还有什么看不清楚。
如果你真的贫穷,请摊开你的双手,什么都没有,什么也都有。你的思想长在手的线上,你的希望延伸自你的指尖上,你的经历被雕刻在厚厚的茧上。有时候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恰恰才知道自己的财富有多少。
三是“张大”
1、挣脱束缚&&&& 2、打破条条框框
四是“捧起”
1、万般珍惜&&& 2、托住美好&&&&&&&&&&& ……
还可以由其他手型得出更多立意:
一、攥紧――掌控命运
二、举起――腾飞世界,让他人看到你的信心和勇气
三、聋哑孩子的手势――传达爱
四、NBA球员的手势――充满信心和气势
五、白沙烟广告中的手势(一双手大拇指交叉紧扣,其余八个手指头舒展开呈飞翔的翅膀状态)――人类的梦想和自由
作这样一些“手的写意”揣摩,一是为了求广审题,一是为了求新立意,一是为了求深作文。
“手的写意”的揣摩,总的要把握“手的形状即心的形状”“手的形态即人的姿态”这一要义。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良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审题指导】
探照灯属于投光灯,安装位置要高,投射的距离才远。在进行材料作文审题时,我们要安装思维的聚光灯,向生活原野探照,以发现写作的价值光区。
安徽卷作文材料是一个有关安全问题的简单材料,但我们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安徽卷作文材料谈的是安全问题,而又不仅仅是安全问题,而是一个由安全引出思维问题,哲学问题。
先谈思维问题。公司车间工作人员和客户关注的都是安全问题,但思维角度与思维方法迥然有别。前者关注的是结果与目标,后者关注的是过程与方法;前者是务虚的思维方法,走的是理论路线,注重的是提醒式的安全,出发点实际上是自我免责;后者是务实的思维方法,走的是实践路线,注重的是实际性的安全,最终目的是他人的安全
再谈哲学问题。安徽卷作文材料呈现的“梯子现象”包含着如下哲学思想与哲学观点。
从哲学思想来说,就是“物质决定意识”,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思想包含如下一些观点:
要从具体认识和把握世界
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条幅实际上是个理论方案,这一方案是否合理,是否优秀,关键要看是否合符实际情况。从实际情况来说,梯子倒与不倒是关键。条幅上“注意安全”的提示,并不能完全解决安全问题,因为实际情况是梯子有可能倒,尽管材料中说,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事件。但仍然不能排除梯子偶然倒下的可能。也就是说梯子的情况是变化的,安全方案要考虑周全。相比较而言,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这一方案显然要实际些,落实些,若人人能将建议变成行动,这一方案无疑是最理想方案。
如上思维与哲学思想是作文思维探照灯放置的至高点,具有普适性,我们以之探照生活原野,会发现如下社会问题:
食品安全 “注意”式提醒
生产安全“注意”式提醒
腐败治理“注意”式提醒
环境治理“注意”式提醒
三农问题“注意”式提醒
社会公平“注意”式提醒
应试教育“注意”式提醒
锁定这样一些问题区,以哲学思想和思维观加以审视,就会发现这些“注意”式提醒治标不治本,不能针对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析思考得出如下立意点:
1、反对治标不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要突破惯性思维,务虚不如务实
3、注重细节,防患于未然
4、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堵绝漏洞
5、变冷漠的注意式提醒为热情到位的方案提供
6、行动超过泛泛而谈,要努力将思想转变为实践
如学校安全,可以将楼梯的标语“不准打闹,不准推挤”改为“小心慢行靠右行”;将食堂水池边的“小心地滑”撤去,铺垫一条防滑布;将“不准在走廊打闹”的说教,代之为丰富多彩的课间游戏。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审题指导】
今年江苏省作文题与以往相比,而过渡到关系命题上,这似乎也是在创新改变以往的形式。既然是关系性命题,就得从其关系入手写作,而不能只写其关系中的一方,否则就视为偏题了,因为这个“忧”与“爱”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性。
二者的联系是:“爱”是“忧”的前提,“忧”是“爱”的表现,只有“爱”,才会“忧”,世上没有只“忧”的“爱”,也没有只“爱”的“忧”,爱了,便有忧,忧了,便含爱。
适用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
深度挖掘:世上有忧的,但不能爱的;世上有爱的,但不允许忧的;世上更有为不能爱而忧的,亦有为不能忧而爱的;世上还有为不能忧而忧的,为不能爱而爱的;……
&[评点]作文题开放度很大,让学生有话好写,也有立意可定,也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是不错的命题。
江苏卷作文题的审题,我们可以先扩张,再收缩。
先说“扩张”。所谓“扩张”指的是沿着材料的方向就素材作延伸与拓展。我们来审读一下材料:
三者材料指向如下三方面:
一是母亲的“忧”与“爱”。“忧”什么,“忧”儿子远行难回归;“爱”什么,“爱”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
二是诗人的“忧”与“爱”。“忧”什么,“忧”民众的苦难;“爱”什么,“爱”土地,“爱”人民,“爱”国
三是名人们的“忧”与“爱”。“忧”什么,“忧”芸芸众生之“患”;“爱”什么,“爱”世界,“爱”所有生命。
由第一则材料的“亲情之爱”,我们可以作如下素材空间扩张:
1、祖父的“忧”与“爱”
2、祖母的“忧”与“爱”
3、父亲的“忧”与“爱”
4、儿子的“忧”与“爱”
5、女儿的“忧”与“爱”
由第二则材料的“国土之爱”,我们可以作如下素材空间扩张:
1、屈原的“忧”与“爱”
2、邓小平的“忧”与“爱”
3、李四光的“忧”与“爱”
由第三则材料体现“天地”境界的“心灵之爱”,我们 [此资料转贴于GZU521学习网 ]www.Gzu521.com 可以作如下素材空间扩张:
1、庄子的“忧”与“爱”
2、佛家的“忧”与“爱”
3、史怀特的“忧”与“爱”
还可以从“忧”“爱”合一的角度扩张写作对象:
1、“忧”“爱”农民工子弟
2、“忧”“爱”“空巢老人”
3、“忧”“爱”那一条小巷
4、“忧”“爱”故乡
5、“忧”“爱”记忆中的那棵树
6、“忧”“爱”我们的社会(时代)
再说“收缩”。所谓“收缩”指审读题目以确立其辩证关系,从而确定立意方向和重心。
标题“忧与爱”是个关系式题目,表面上是并列关系,而实际上是因果关系。“忧”是因为“爱”,因“爱”更加“忧”。“忧”是“爱”的表现,“忧”体现爱的伟大,“爱”因“忧”而更加浓烈,“爱”是“忧”的内在本质。
由此我们可以确立如下立意:
1、将亲人对自己的忧心转化为对亲人的挚爱与回报
2、“位卑未敢忘忧国”是一种深度爱国
3、悲天悯人是大爱
4、由“忧”到“爱”是一种感情认知的通式
5、人生有忧也有爱(“忧”中有“爱”)等
另外我们还可就“忧”与“爱”的位置先后,确定写作的重心――“忧”(当然必须兼顾二者关系)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指导】
评析:今年的浙江卷没有沿用往年的新标题作文的命题模式,而是借鉴了新材料作文的经验,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这则材料反映了一个关于“中等生”的话题,在学校里,大多数人属于这样的“中等生”,然而他们的成长缺乏真正的关注。孩子提出来我不愿意做英雄,我愿意成为在英雄经过的时候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功利性,不注重道德教育,只重视智力教育!反应了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考生写出写出优秀的作品。
浙江卷的作文题提供了三种选择:
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路边鼓掌与路上跑步,都值得肯定。
这三项选择都针对刘继荣的女儿的言论,与刘继荣的女儿人生价值取向有关。
这三项选择构成写作构思的三条线:
第一条线:刘继荣的女儿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做一个普通的鼓掌者(做一个有用的普通人)
第二条线:刘继荣的女儿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可以不成为英雄,但一定要为梦想而奋斗(做一个有远大目标的人)
第三条线:刘继荣的女儿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路边鼓掌与路上跑步,都值得肯定――既可以做一个有用的普通人,也可以做一个逐梦人(当然能成为英雄,又何不好呢)
三条线中,要注意“鼓掌”这一关键信息。如何把握呢?“鼓掌”可实可虚,实质是人生的理想、价值、生活态度、思想情绪的外显。
先看第一条线,“做一个普通的鼓掌者”,关注的是成功的英雄,至于自己呢,愿意低头做事,把自己的身段放低。有英雄经过的时候,鼓掌以示敬佩。没有英雄,不把把自己硬扮成英雄,赚取掌声。“做一个普通的鼓掌者”,并非是只作人生的旁观者,只作英雄的羡慕者、钦佩者,而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做事,成为一个有用的善良的普通人,我们为这样的平凡人鼓掌。
再看第二条线,强调的是,作为人,不能都作“路边的鼓掌者”,而要为梦想而奋斗,甚至敢做英雄。我们为英雄鼓掌。
最后看第三条线,强调的是辩证,既可以做有用的善良的普通人,又可以作为梦想而奋斗的人,甚至英雄。我们要为平凡成就伟大鼓掌。
在梳理三条线的时候,要思考“为何鼓掌”“鼓掌的意义”。
三条线的形成,说到底仅是解决立意方向。
还需要成为三个面,三个体。如何构成三个各自独立的三个面、三个体呢?
先说第一个面、体。
主旨:“做一个普通的鼓掌者”“做一个有用的普通人”。
原材料分析:女儿在班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等生。她班里共50人,每次考试都排在第23名,也没有什么特长,但却被全班同学评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无疑,在学习上,女儿是普通的,理想是做“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为英雄鼓劲、加油,投去钦佩、肯定的目光。女儿是善良的,是获得同学肯定和赞赏的人。这样的女儿,其理想、价值、生活态度值得肯定。
通过联想,延伸拓展:
1、士兵2、平民3、像吴斌,作为司机他尽忠职守就是做到了最好
1、士兵,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2、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的真正动力3、“平凡”,是生命的真谛,生活中的普通人就像万里长城中一块块石头和一望无际的沙漠之中颗颗沙子,我们应该为块块石头颗颗沙粒鼓掌。
结论:把自己做好就是成功
再说第二个面、体。
主旨:做一个有远大目标的人
原材料分析:女儿在班上作不了学习的英雄,可以做道德上的楷模。
通过联想,延伸拓展:
1、元帅& 2、领袖(英雄)
3、像项羽,少年之时见秦皇巡游,别人畏畏缩缩,战战兢兢地位列路旁,只有他一腔豪气,指着秦皇说:“彼可取而代之!”……
4、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到“最美教师”张丽莉,告诉我们当下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其实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1、不当想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2、时代呼唤英雄
3、历史早已证明“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们应该为英雄鼓掌。
结论:可以不成为英雄,但一定要为梦想而奋斗
最后说第三个面、体。
主旨:既可以做一个有用的普通人,也可以做一有远大目标的人
原材料分析:“路边鼓掌”与“路上跑步”,在人生中都不可少
通过联想,延伸拓展:
1、元帅与士兵&& 2、领袖(英雄)与人民&& 3、……
1、平凡能够产生伟大& 2、伟大中孕含着平凡& 3、平凡与伟大是两个
对立的概念,是统一而又矛盾的。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应该为平凡构筑伟大鼓掌
结论:既可以做有用的善良的普通人,又可以作为梦想而奋斗的人,甚至英雄。
全国大纲卷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抓住材料最后妈妈的话,写准确不难。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显而易见,核心话题是“丢掉多余的顾虑”。
在溜滑的田埂上担秧苗,农村的同学会有这种生活体验,这道作文题可以激活与唤醒他们曾有的经历、经验这些先在的东西,这些东西可加深他们对母亲的话的理解与认识。
在城里的学生,虽没有在溜滑的田埂上担秧苗的经历、经验,但在作文材料的空框结构里,他们依然可以通过延伸(准确的说是“联想”)来填补母亲的话。
母亲的话就是立意之所在,其核心话题是“丢掉多余的顾虑”。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是脱掉羁绊,甩掉了多余的顾虑。因为有了外衣和鞋袜,就会担心弄脏衣鞋,就会担心摔倒,注意力就会不集中。
对母亲话中的“脱掉外衣和鞋袜”,可作如下延伸与补充,将“顾虑”具体化:
1、脱下身外之物的得失之患,专心致志
2、抛开无关紧要的一点恩怨,一心一意
3、拒绝种种诱惑,全心做事
4、放下心中无关大局的包袱等
前三者,指的是“外在”,最后一条指“内在”。
要写好这篇作文,还需我们进一步“激活”与“唤醒”。
“激活”与“唤醒”些什么呢?
一、“激活”与“唤醒”曾有的人生感受:
人行进的路上,会有这样一些顾虑:对自身能力怀疑,对他人目光的在意,或是外物的痴念,对未来不确定结果的徘徊,……这一些形成犹豫不定、瞻前顾后的心态。
二、“激活”与“唤醒”现实生活与阅读所得:
1、现实生活:
(1)比尔?盖茨22岁时从哈佛休学,成立了微软公司,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软件帝国。曾有记者在采访他时问道:“你在退学时有没有想过创业失败了会怎么样。”比尔?盖茨自信地回答:“我从未有过任何顾虑,也未曾对自己有任何的怀疑,我只是一心一意想着如何朝自己的目标前进。” 盖茨从未顾虑,而是把用来顾虑的精力放在如何经营微软公司上来,最终收获了成功。
(2)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时,当别人的目光在叹息生命的悲哀时,刘伟毅然放下顾虑,不再担忧身体上的残疾,不再顾忌别人怜悯的目光。少年勇敢地为梦想插上翅膀,飞向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那黑白钢琴上方飘扬着一段段轻盈的旋律,正是少年刘伟放下顾虑后努力飞翔的轨迹。刘伟放下顾虑,无畏地耕耘生命,为我们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3)狒狒正是因为放不下手中紧握的坚果,而让自己被卡在土著人精心布下的陷阱之中,寸步难行。
2、阅读所得
(1)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的抗秦军队寡不敌众,被敌军围困。若继续战斗,仅剩的粮草可能无法保证供给,全军陷入顾虑之中。在危急时刻,项羽命人凿破渡江用的船只,打破吃饭用的铁锅,身上只带三天的干粮,以消除战士们的顾虑,专心作战。正是这种“不战胜毋宁死”的果敢,让项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2)归隐田园的陶渊明,是继承父业,继续为朝做官,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还是归隐田园追逐自己的梦想,他徘徊了,归隐田园就等于违背父意,这是古人所唾弃的;为朝做官,在勾心斗角的官场挣扎,则是自己所厌恶的,这是他的顾虑,倘若他迟疑不前,那历史上也不会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诗佳句。
(3)士宋濂游学在外时,“同舍生皆被绮绣,烨然若神人“,他自己“蕴袍弊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只是专心读书,终于学有所成,成为明朝文学大家。
(4)廉颇和蔺相如,不正是放下了区区个人过节,冰释前嫌,才成为赵国的左右臂膀、肱股之臣。
(5)美国有个名人叫瓦伦达,是一个高空钢索表演者。有一次,他在一个重大活动中进行表演。上场前,他不断提醒自己:“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
然而,他在表演中不幸坠地身亡。他的妻子后来说:瓦伦达以前并不像这次。每次表演前,他总是专心准备,总是想着怎么走钢索,从不关心其他事,也不会为成败担心。而这次太看重成功了,反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6)疑事无成,疑行无功。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不少于7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导引】
这是一道辩证关系型的材料作文。首先要明确关系,两句都是“有人说”,都用了“不要……要……”表示选择关系的句式,两个“不要……要……”的句子都有其合理的内涵。因此,无论选择哪一句立意,都有理可说,一般不会有跑题的风险,但要辩证说理,突出表现“不要”和“要”的辩证关系,使文章闪烁思辨的光彩,这是写作的难点。这个题目指向两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有”和“无”,这也是人类存在的两种基本处境,它看似抽象,其实与现实有着多重契合,因此可以被拆分为多个子话题,如成与败、得与失、顺与逆等等,这些话题应该能唤起学生的多重生活和社会经验,令他们“有话可说”。
其次要确定内容,题目中的“没有”和“拥有”是广义的、抽象的,构思时要把它转化为狭义的、具体的。例如,第一句的“没有”可具化为金钱、权势、名利、优越的工作、富裕的生活等,“拥有”可具化为健康、亲情、友情、广博的学识、高雅的情操等;第二句的“拥有”和“没有”则与第一句的“没有”和“拥有”刚好相反。这样,内容具体了,立意也显豁了,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这是写作的重点;再就是,一定要符合写议论文的要求,观点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论据要充分,不能空泛说理;要用一定的论证方法把论点和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不能使二者貌合神离,行文时千万注意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这是写作的关键之点。
第三,从题目设计的更深层面来看,它还具有鲜明的人生导向性:希望青年学生能够辩证地全面地评价各种现实问题,既要突破现象看本质,意识到生活总是同时具有“消极”与“积极”的双重特性,(“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此外,也要始终看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一面(“不要想着你现在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一旦加入“时间”这个变量,事物便将具有多种“可能性”――消极的一面有可能转向积极,积极的一面也有可能转向消极。这就提醒我们:在面对各种复杂的现实人生问题的时候,既要有朝向未来的信心,同时也应时刻具有忧患意识。
第四,从题目要求来看,对文体的具体规定(议论文)一如既往地体现出江西省作文命题的特色:重视写作训练的规范性,以及防范套作仿作,强调现场原创。
立意参考:
①珍惜拥有,珍惜现在;②知足常乐,快乐之源;③淡定从容,轻舞飞扬;④生命不息,追求不止;⑤忘记过去,放眼未来;⑥人生重在“拓荒”;⑦物质与精神的有无;⑧内在与外在的有无。
【考场标杆例文】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样流逝,不留痕迹。有人喜欢伤春悲秋,有人喜欢享受当下,而我们应该做得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乐。
不知足常悲。有句俗语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吞象,受苦的还得是自己,就象人如果只看到自己没有的,只会令自己郁闷,自寻烦恼。追名逐利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他们原本是为了让自己更快乐,却在追寻的过程中丧失了原本的快禾,即使后来成功拥有了名和利,也是不快乐的,何苦昵?很多人为了名利放下亲情、友情,等到后来才明白这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可是这些都已经消逝,再找不回来了,因此他们只能空悲叹。不知足常悲,因此我们不要不知足,否则只会令自己后悔。
知足常乐。多想一下自己拥有什么,你会学会知足,同时,你也会快乐起来。庸唐伯虎曾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与仕途擦肩而过,唐伯虎没有悲伤,反而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快乐。“赌书消得拔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的恬适生活令他沉醉,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乐观夸世人感慨,虽仕途不顺,但他不过分悲叹自己,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吗?“你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一句话,即断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伤过,低徊过,但他最后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寻自己的内心。朝庭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却成就了两宋的大词人,璀璨了两宋文坛,照亮了的前程。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你会快乐的。
人生就像一场梦,要做个好梦,就得带着微笑,多看看自己拥有的,比如亲情、友情。如果你懂得自己拥有多么珍贵的东西,怎么会不快乐呢?
专家评分:50分。
专家评语:文章视野开阔,内容丰富,正反对照分析,层次分明。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论证各有特色,前半部分偏于推理分析,透彻、到位:后半部分偏于例证、引证,引述丰富,诗文与分析变相辉映,既有理趣又显情趣。整体议论思路既摆事又讲道理,论证方法变化多样,不失为考场佳作。
学会知足与永不满足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着你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在我看来,前者之言旨在告诉我们要学会知足,知足者常乐;而后者之言告诫我们决不能安于现状,我们只有不懈追求才能得到快乐。因此只有将学会知足与永不满足结合起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人生来固有七情六欲,若我们一味着去追求索取,最终只会让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知足。
学会知足是基于对已有生活的爱以及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脸谱”网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年经轻轻就拥有了数百亿家产,但他知足于一名普通青年的平生生活,与女友逛街,出现在任意的大街小巷。试想他因为年轻有为而自命不凡,他也许会携巨款去豪赌,也许会花巨资供娱乐享受,也许会当守财奴守着金钱一辈子。但这些都不会发生在他身上,他因学会知足而始终成为年青一代的榜样。
学会知足固然重要,但它也许会让人产生安于现状的思想,正如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统治者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不顾外界发展,最终被迫打开国门,接受耻辱。因此我们在知足的同时更要永不满足。
永不满足体现的不是对情欲的追求,而是展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姿态,这种精神无时无刻不鼓舞着我们勇于创新,自立自强。
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女单冠军李娜在今年重返法国赛场。她很坦诚地告诉媒体,去年大满贯带给她的荣誉让她度过了最糟糕的一年。的确,那场胜利举国为之欢腾,李娜也正是因此而产生骄傲情绪安于现状,知足于荣誉的她在过去的一年里似乎没有想到恒心与平常心是自己没有的,因此,她的表现也难以让人满意。但是她的这番话道出了自己一年来的弊病,她定会告诉自己,只有永不满足目己的成绩,才能再创佳绩!
学会知足,因为这可以帮我们摆脱欲望带来的蛊惑:永不满足,因为它催促着我们永不停下进取的脚步。学会知足与永不满足就像是一只船上的两只桨,少了任何一只都无法正常行驶,因此,让我们荡起这双桨吧!
专家评分:45分
专家评语:文章开头引述材料,作出诠释,并提出中心证点“只有将学会知足与永不满足结合起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有思辩性。接下来举例证“人要学会知足”,然后过渡到论证“永不满足”,举例从反面说理。结尾呼应开头,用比喻收束全篇,紧扣题意。文章文体规范,语言流畅;但举例不够典型,是文章的不足。
七、(60分)
21.作文(6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作文。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大陆架和沙漠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
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1.要把诗歌的比喻性和隐喻性意思生发出来,再联系人生体验与认识写深刻、动人,能够启人心智(不要演绎式的写作,就是:不要将诗歌扩展成一个故事)
2.文体上,可写成哲理性散文、记叙性散文、小小说、生活故事或其他体式;形式上,可以书信体、第二人称、小标题分段、引用诗意等文章完成,等等。
3.考生根据这首隐喻性哲理诗的整体寓意,再侧重发掘“但”后的内涵,与“但”前的内容相关照,写出自己的体验与认识。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这是一个新材料作文题目。选材是一个真实故事,我们对人物所做的事情进行分析,这里面包含着责任、忠诚、平凡、执着、尊重等话题。沿着这些话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的现象,或组织故事或阐发观点都可以。立意主要角度: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定位,人生坐标,就需要为社会、家庭、个人承担一定责任;二、我们的社会是有许多职业、阶层、岗位组成的,只有大家都尽职尽责,尊重自己的职业操守,这样才会形成和谐的社会;三、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执着的追求,可能就会有不平凡的业绩,至少体验到对自己选择的尊重……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写记叙性文章情节一定要真实感人,描述生动,场面细腻,生发自然。写议论性文章论述要充分,有深度,举例典型新鲜。像“最美司机吴斌”实例很符合这个题目,但人人皆用就会材料雷同,产生审美疲劳。
七 写作(本大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俗话说,赠人玖瑰,手有余香。材料中的工人每天与门卫师傅的打招呼看来是一件极其细小的事,实质上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平等与友爱。这种习惯了的小事情,却成了这位师傅获得救命的唯一线索。生活小事件蕴含了社会大道理,值得写。
从门卫的角度,可以写“善于观察日常、善于思考”,这也恰恰是作文需要考生做到的事――从日常小事中提炼大道理;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人情味”这个角度来提炼,因这个人是向门卫打招呼的唯一一人,颇可以从“拯救冷漠生活中唯一的温暖”的角度来概括门卫的行为。此外,从被关在冷库里的人的角度也可以提炼出立意重点,颇具佛家意味的“种昔日因得今日果”,往日的微小善意,日积月累之下,亦可以变成今日的救命稻草,这是无心之善,但冥冥中自有善报。“勿以善小而不为”,同样可以大做文章。而比较稳妥的选择是从后者也即是被关者的角度来看,因为它明显更符合“整段材料”主要想说明的事情。
大凡材料作文的审题都要经过“材料提炼”到“思维延展”这样一个过程。
先说材料的提炼。
第一步是材料的审读,主要是处理好材料的主次关系。
重庆卷作文材料,涉及到工人与保安两个人物。从事件来说,写的是工人被困冷库最终获救。
能否简单地就人物和事件来确定材料的主次呢?不能,因为这是一个关系式材料,表现为复杂的因果关系。从浅层关系来说,工人被困冷库是因,工厂保安救工人是果;从深层关系来说,唯独工人每天早上问好,下午道别是因,工厂保安寻找工人并救了他是果;工厂保安具有关心和爱护身边人的好思想,具有感恩的情怀,具有如水一样细腻的心是因,想方设法寻找并拯救工人是果。
从材料的复杂关系中,我们可以确定如下主次材料:
1、工人被困冷库,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次)
工厂保安打开冷库的门,救了工人(主)
2、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且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跟我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
以上材料是因。
保安开始寻找并拯救工人是果。
第二步便是材料的提炼。
我们要从材料中提炼含义与思想,从而确定立意。
从材料来看,就是一个关爱并拯救生命的故事,所包蕴着的却是世间最美好的人性,传递的是社会中不可少的温情、温暖与善的、爱的、美的力量。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材料中的工人每天与工厂保安师傅打招呼,表现的是对人的尊重与友爱,传达的是平等的思想。
从这里我们可提炼出这样的立意:
“赠人玫瑰之手,经久犹有余香”,微小善意日积月累,可形成巨大力量。
就材料来说,这“小善”成了工人的“救命草”。这说明,有时候,一个发自内心的小小的善行,也会铸就大爱的人生舞台。
2、材料中的工厂保安回赠工人每日的招呼与问候,从中我们可以见出感恩之心的可贵,关心和爱护身边人的思想的美好。
这里我们可提炼出这样的立意:
人性需要善良
工厂保安的“善良”就是关心和爱护身边人,具有感恩之心。
3、从材料中的工厂保安的“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且下午跟我道别的人”的感慨中,传达的是人情的冷漠。
这里我们可提炼出这样的立意:
千万不要让社会成为冰窖。
再说思维的延展。
思维的延展说到底就是联想,需要我们从材料走向人生、社会、心灵,走向生活与阅读。思维的延展不仅是增添文章的容量,而且是拓宽文章的深度,加大文章的力度。
第一个立意,我们可以作如下思维延展:
1、道理的延展
“礼尚往来”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勿以善小而不为”。
2、素材的延展
(1)开灯的故事
有一个盲人住在一栋楼里。每天晚上他都会到楼下花园去散步。奇怪的是,不论是上楼还是下楼,他虽然只能顺着墙摸索,却一定要按亮楼道里的灯。一天,一个邻居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你的眼睛看不见,为何还要开灯呢?”。盲人回答道:“开灯能给别人上下楼带来方便,也会给我带来方便。”邻居疑惑地问道:“开灯能给你带来什么方便呢?”。盲人答道:“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会看得清楚些,就不会把我撞倒了,这不就给我方便了吗。”邻居这才恍然大悟。
(2)救人救自己
有位医生赶着去给一位儿童进行抢救,行至半路,竟发现路前方有一条深沟,他无法过去,于是他求助于路旁的一台推土机的司机。司机答应了,他为医生填好了深沟。医生一路飞奔,终于孩子得救了。在回去的路上,他感激地向那位司机道谢,“谢谢你,是你救了孩子一命。”不料,司机却说道,“我根本不知道那是我的孩子”。
第二个立意,我们可以作如下思维延展:
1、道理的延展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宋)杨万里
人性中蕴藏着一种最柔软、但同时又最有力量的情愫――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温暖、最美丽、最让人感动的一缕!
善良的心就是太阳。――雨果
善良是挂在心底里的一轮澄澈的明月,它照亮的是一个人精神的天空。一个一辈子行善的人,心底里的月亮已经超越了个人,升起在尘世寥廓的江天之上,它洞照的,是这个世界所有人的良心以及灵魂的纯度。
善良的行为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卢梭
善良是从精神的原点出发的坐标,他所架构的,是人的高贵。
善心为众福在后,良行范己必在前。不管去到那里和做任何事,都不能迷失自我的善良。――方海权
善念是一粒种子,善心是一朵花,善行是一枚果实。
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二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托尔斯泰
2、素材的延展
(1)用善良感动中国――白方礼
有这样一个人,他节衣缩食,天天靠拼命骑三轮车过活,过着近乎乞丐般的生活,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用一天一天攒下来的微薄积蓄,连续不断地为300多名贫困学生捐助35万元!他,就是令天下所有人感动的白方礼老人。
白方礼老人出身贫寒家庭,从十三岁起就给别人打工赚钱,后来好不容易当上了一个三轮车夫,每天起早贪黑的拉客,几乎到不要命的程度,也才挣不过二三十元钱。衣服,是捡的,生活用品,也是捡的。老人却还开心:“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穿戴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今儿捡一样,明儿捡一样,多了就可以配套了。”
当老人听闻许多大学生因学费不足而辍学在家时,他便下定决心,一定得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从此,白方礼老人干活更卖力了。一晃二十余载,往日的壮小伙已然成为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但他还是一如既往、无怨无悔的拉客,捐款。靠自己微薄的收入,他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为多所学校、希望工程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贫困生的学费与生活费。
(2)善良的力度
一对夫妻很幸运地订到了火车票,上车后却发现有一位女士坐在他们的位子上. 先生示意太太坐在她旁边的位子上,却没有请那女士让位.太太坐定后仔细一看,发现那位女士右脚有点不方便,才了解先生为何不请她起来. 他就这样从嘉义一直站到台北。
下了车之后,心疼先生的太太就说:“让位是善行,但是从嘉义到台北这么久,中途大可请她把位子还给你,换你坐一下。” 先生却说:“人家不方便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这三小时而已。”太太听了相当感动,觉得世界都变得温柔了许多。
&“人家不方便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这三小时而已。”多浩荡大气、慈悲善美的一句话. 它能将善念传导给别人,影响周遭的环境氛围,让世界变得善美、圆满。
(3)小孩的心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 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
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
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给你。”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拥抱在怀里。
第三个立意,我们可作如下延展:
如由工厂保安的感慨,联想到小悦悦事件中的冷漠的路人等
无论那条立意,都涉及到如下关系的延展:
工人与工厂保安(友爱)――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
浏览此文章的网友还同时浏览了:&
文章录入:szf98&&&&责任编辑:oldq&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备课中心导航
相 关 文 章
相 关 课 件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2福建高考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