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小学科学论文的晚锻炼论文

浅谈全民健身路径中老年人锻炼方法问题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浅谈全民健身路径中老年人锻炼方法问题
||暂无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的位置: &
和谐社会中老年体育科学发展的研究《科学走路运动十种方法》对老年人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科学走路运动十种方法》对老年人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在赵荣福创编的《科学走路运动十种方法》的基础上,设定实验组,对实验组老年人进行定时定量的训练,并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国民体质测量标准》中的身体形态类、生理机能类、身体素质类等具体指标对其锻炼前、后进行测试。通过严格的数据处理,对比实验组老年人锻炼前后的体质变化情况,进一步验证《科学走路运动十种方法》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本研究也为《科学走路运动十种方法》的广泛推广和普及提供依据,为老年人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数理统计法、体育测量法、实验法,其中实验干预法和体育测量法是本文的重点。本次实验对象为60-70岁具备自由行走能力的老年人;未被医生限制运动者;确保实验对象没有其他锻炼行为;未服用影响该实验结果的药物者;符合实验条件且自愿参加锻炼的老年人83名,男46人,女37人。实验对象是通过浙江省国民体质测量中心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表中筛选而出,于杭州市江干区采荷街道17个社区拟定出符合锻炼条件的127位老年人。在采荷街道主任和社区区委会的帮助下,通过对这127位老年人的一一拜访和协商,最终确定了自愿参加为期21周“科学走路运动十种方法”锻炼的实验对象。
本次实验干预,是根据83位老年人的性别及年龄特征分为了8组,每组由专人负责组织锻炼。锻炼地点为社区活动中心和采荷中学。每组配备音响,用15min音乐来控制十种走法的练习时间,即每种走法1.5min。运动量为3次/周,60min/次,每次锻炼做三遍,采取15min锻炼,5min休息的锻炼方式。通过polar遥测心率表来控制运动中心率和自我感受“稍感费力”来衡量运动强度。运动负荷心率控制在(220-年龄)×(70%-80%)。
实验前后两次测量都是在江干区文体中心进行,采用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监测器材:肺活量测试仪、握力测试仪、坐位体前屈测试仪、闭眼单脚站立测试仪、血压计、关节角度仪,韩国进口的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骨密度测试仪,秒表,刻度尺等,测量器材统一由XXX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实验中心提供,实验前后测量时统一由专车将其运输到江干区文体中心。为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科学走路运动十种方法》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老年人部分)中规定的评定老年人体质状况的标准,并参考已有大量研究中评定老年人体质变化所选定的身体形态类、身体素质类、身体机能类的20项指标,测试实验对象干预前、干预后的体质状况。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受试者锻炼前后的体质变化情况,验证《科学走路运动十种方法》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进而完善和深化。
研究结果:
(1)经过21周“科学走路运动十种方法”的实验干预,受试者髋关节后伸、闭眼单脚站立、收缩压、腰臀比四项指标锻炼前后有显著性性差异,握力基本无影响,根骨骨密度提高较小,其他14项指标锻炼前后无显著性差异,但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说明长期坚持“科学走路运动十种方法”的锻炼,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可以改善老年人心泵功能的储备能力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肺活量;可以消除脂肪,促进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吸收;可以延缓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含量的降低。
(3)“科学走路运动十种方法”的锻炼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比平常的走路、慢跑、快步走、跑步等锻炼方式更有效果,更具有趣味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G806【目录】:
致谢4-5摘要5-7Abstract7-111 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11-27 1.1 选题依据11-13 1.2 文献综述13-27
1.2.1 不同运动方式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13-23
1.2.2 老年人体育锻炼运动量的控制23-25
1.2.3 对老年人体质干预测定指标的选定25-27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27
1.3.1 研究目的27
1.3.2 研究意义27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7-31 2.1 研究对象27 2.2 研究方法27-30
2.2.1 文献资料法27-28
2.2.2 实验法28-29
2.2.3 体育测量法29-30
2.2.4 数理统计法30 2.3 技术路线30-313 结果与分析31-42 3.1 十种走法练习对老年人柔韧适能的影响31-32
3.1.1 老年人柔韧性的特点31
3.1.2 测试指标说明31
3.1.3 受试者柔韧性指标的差异性比较31-32
3.1.4 受试者柔韧性指标的差异性分析32
3.1.5 小结32 3.2 十种走法练习对老年人平衡力、握力、反应时的影响32-35
3.2.1 老年人握力、反应时、平衡力的特点32-33
3.2.2 受试者平衡力、握力、反应时的差异性比较33
3.2.3 受试者握力、反应时的差异性分析33-34
3.2.4 受试者平衡能力的差异性分析34-35
3.2.5 小结35 3.3 十种走法练习对老年人体成分的影响35-38
3.3.1 十种走法练习对PBF、WHR的影响35-36
3.3.2 受试者PBF、WHR的差异性分析36
3.3.3 十种走法练习对老年人体蛋白质和肌肉量的影响36-37
3.3.4 十种走法练习对老年人体体液成分和无机盐的影响37-38
3.3.5 小结38 3.4 十种走法练习对老年人心血管功能和呼吸机能的影响38-39
3.4.1 锻炼前后受试者心血管功能和呼吸机能的差异性分析38-39
3.4.2 小结39 3.5 十种走路方法练习对老年人骨密度的影响39-41
3.5.1 老年人骨密度的特征39
3.5.2 受试者锻炼前后骨密度的差异性分析39-40
3.5.3 小结40-41 3.6 讨论41-424 结果42-44 4.1 研究结果42 4.2 研究不足42-43 4.3 建议43 4.4 展望43-445 参考文献44-486 附录48-50 6.1 《科学走路运动十种方法》动作图示48-49 6.2 实验前后测试照片49-50 6.3 受试者锻炼照片5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云贵,周小青,王安利,杨柏龙,王松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唐岳年;江志鸿;龚德贵;熊学群;;[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程云峰;韩秋红;李金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莫有斌;雷有为;;[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3期
廖桃玲;侯斌;王晓东;徐浩瀚;张金华;;[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王林钧;;[J];才智;2009年14期
肖艳华;舒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陈一曦;[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2年02期
周勇;赵霞;;[J];福建体育科技;2007年02期
傅晓;郭洁;;[J];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定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席莉;梁占歌;;[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柏友萍;吕路;王运良;王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孙骏;柏友萍;王克;江双双;钱晶晶;余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葛怀玉,李雪凌;[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徐海鹰;;[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吴琳;;[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胡兆蕊;;[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孙小明;[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3期
刘宏;;[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裴蓓;杨建宇;李彦知;张文娟;郑黎;;[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郭义军;刘大庆;张莉清;张斌南;;[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赵宝椿;李田;冯金玲;;[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孙革;潮芳;王安利;;[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张颖;赵克勇;张立;;[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高晓娟;刘巍;;[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单威;熊开宇;李晟;;[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张明军;;[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马丽君;高新友;武小路;;[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齐华;周越;;[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海燕;[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李汉镜;[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喻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吴春燕;[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徐红旗;[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马业康;[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戚曙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胡友樾;[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宇;[D];中南大学;2010年
赖爱萍;[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海霞;[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王业玲;[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徐定;[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刘涛;[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张文玉;[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陈会兰;[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陆启瑞;[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林菲;[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岳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赫佳;[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韦勇,祁红;[J];安徽体育科技;1998年04期
金绪忠,沙海燕;[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孙小明;[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3期
于素梅;[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王国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满君,孙桂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张培珍,乔志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陆一帆,王丽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杨静宜;[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李秀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杰修;[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吕晓梅;[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韩仁英;[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顾小敏;[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范丽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樊炳有;[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姜威;[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刘东海,夏国军,付戈弋,海杰,刘宗祥,穆健鹰;[J];体育学刊;2003年01期
姜文凯,许浩;[J];体育与科学;2003年04期
杨彬;[J];四川体育科学;2003年03期
李岩,董兆云,张剑利,颜辉;[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王苏杭;[J];体育文化导刊;2004年10期
孙弘,戴剑松;[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张迎修,王淑荣;[J];中国校医;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向军;;[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徐海鹰;;[A];第二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3年
李依璇;朱晓兰;雷厉;佟海青;;[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周丽珍;刘国荣;;[A];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8年
张璇;赵夏娣;;[A];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8年
邹志春;陈佩杰;庄洁;;[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殷红珍;陈永华;;[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孙玉金;侯迎锋;刘黎明;林建军;;[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梁波;;[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庄洁;陈佩杰;刘翠鲜;刘欣;范本浩;段子才;;[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袁浩;[N];工人日报;2014年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
张洪潭;[N];东方早报;2012年
周大正;[N];光明日报;2013年
吴应海;[N];法制日报;2014年
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吴向军 国家体育总局科学研究所
北京体育大学
张一民;[N];中国体育报;2011年
叶康远;[N];温州日报;2011年
王乐;[N];文汇报;2012年
李小伟;[N];中国教育报;2002年
宁波晚报记者 沈莉萍;[N];浙江日报;2004年
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
张莉萍;[N];中国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符明秋;[D];西南大学;2006年
周冠中;[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余岚;[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王利红;[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谢红光;[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王静;[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包海燕;[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高刚;[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杨漾;[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李文慧;[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雨霏;[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戴玉州;[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陈瑞芳;[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房亚南;[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关峰;[D];中北大学;2013年
赖焕春;[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石金刚;[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崔伟;[D];沈阳体育学院;2011年
冯波;[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苏红燕;[D];山东体育学院;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绵缓运动对中老年女性生理的作用分析,运动生理学论文_学术堂
| [ 学术堂-专业的论文学习平台 ]
您当前的位置: >
绵缓运动对中老年女性生理的作用分析
时间: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随着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体育锻炼成为了中老年人拥有健康生活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而 &绵缓运动&是集太极运动、健身气功与舞武运动三类项目为一体的一项综合运动,这些项目均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具有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运动形式柔和缓慢。绵缓运动的动作特征和强调身心合一的精神锻炼法极其适合中老人的身体需求,而其在调节身体机能,改善生理状态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效果。
  1. 绵缓运动概念的界定和内容
  在世界东方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曾经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哲理深奥的文明之果,绵缓运动即是其中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田麦久、徐伟军等人所着 《适度运动的一族---中华绵缓健身运动》一书中对 &绵缓运动&进行了界定: 中华绵缓运动作为健身体育运动的一个族类,其界定与体育运动时的负荷分级及在动作形成、运动速度等方面由其引发的基本特征密切相关,依运动的负荷及对练习者机体影响的大小,将绵缓运动划分为了适度运动[1].田麦久等人也在 &中华绵缓健身运动导论&的文中将绵缓运动定义为以绵长柔缓为基本运动特征的较长时间的低强度运动,是适度负荷运动之一族[2].
  《中华绵缓健身运动导论》中提出广泛流行于中华大地的主要绵缓运动依其起源、形态及功理功法特点,可分别归属于太极运动、导引运动、和舞武运动 3 类[3].太极运动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积淀了中国拳术、传统医学、养生文化为底蕴,是一种动静组合,形神合练而一的健身项目[4]; 导引运动又称健身气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古代人为了延年益寿、休养生息而创,属于中华传统养生术; 舞武运动主要包括木兰拳、剑舞、矛舞、破阵乐舞等运动项目,是中华武术和舞蹈紧密结合的一种健身运动。
  2. 绵缓运动对中老年女性生理的影响
  通过绵缓运动对中老年女性身体素质和生理状态变化两个方面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可以真实地了解绵缓运动对中老年女性身体机能的影响。下肢力量、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柔韧能力的变化来反映身体素质的作用机制; 而生理状态方面的影响机制通过呼吸功能、体质情况、身体形态、睡眠质量和食欲情况的变化表现出来。
  2. 1 绵缓运动对中老年女性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
  通过实地访谈以及查阅文献从绵缓运动的运动特点、运动技术要求以及动作的生物力学的角度对绵缓运动的影响价值进行分析。
  2. 1. 1 绵缓运动的动作很多都要求习练者下肢处于半蹲状态,无论是定式,还是动作过程,身体重心都处于较低位置,这样势必需要下肢肌肉在向心收缩与离心收缩之间转换,甚至很多情况下是静力性工作,如: 太极动作中的左右分脚、金鸡独立、单鞭下势等动作; 健身气功中---五禽戏中的 &鸟飞&和易筋经中的 &九鬼拔马刀势&动作等;木兰拳以及木兰器械项目的练习有许多单腿支撑姿势以及半弓、马步的转换动作,因此下肢部位尤其膝关节部位的半蹲状态较多,久而久之大、小腿的肌肉力量会得到增强。
  2. 1. 2 绵缓运动太极项目动作中要求身体重心低,双脚或单脚支撑整个身体重量,双手要根据动作要求不断改变距离及变化手性,身体也要根据动作套路不断改变身体姿势,这对身体平衡性的改善效果显着。而健身气功中的许多动作都需要在身体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练习,要求肌肉之间的相互协调工作,如八段锦中的 &左右开弓似射雕&还有五禽戏中的虎举、鹿抵、熊运、鸟飞等定式动作都是在身体的平衡基础上完成的,在习练绵缓运动木兰拳项目的过程中,身体的重心部位在腰部,强调以腰为轴完成各类动作,腰部的实际运动空间较固定,其运动幅度较小,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性,长时间锻炼对身体的平衡能力有促进作用。
  2. 1. 3&节节贯串,劲走螺旋,周身一体& 是练习绵缓运动项目需要达到的境界,由此可以知道习练绵缓运动需要保持好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性,需要身体大小肌肉共同协作,这对中老年女性的协调能力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 1. 4 通过实地观察中老年女性的绵缓运动舞武运动的锻炼过程,舞武项目既包含传统武术的攻防含义象形,又加入了更有美学效果的舞蹈动作,需要中老年女性要有足够好的柔韧性,大起大落、舒展有力的动作需要在柔韧的基础上完成,因此如果长时间练习舞武运动项目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柔韧能力。
  2. 2 绵缓运动对中老年女性生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2. 2. 1 绵缓运动太极项目的习练要求动作与呼吸相结合,锻炼时强调 &心平气和&、&呼吸顺其自然&,这对调节机体呼吸频率和改善呼吸供氧的作用显着; 绵缓运动健身气功项目注重行功招式、与呼吸的紧密配合,六字诀的 &嘘&字诀,通过口吐 &嘘&字和导引,能够达到外导内行,使吸入的在自然之清气布满胸腔,同时小腹内收,使丹田之气也上升到胸中,具有锻炼肺的呼吸功能,促进气血在肺内的充分融合与气体交换的作用。
  2. 2. 2 绵缓运动太极项目中动作缓慢、动作幅度相对较少,给人的感觉就是强度小、消耗低,其实不然,完成一整套太极套路需要身体各个部位都处于工作状态,精神必须集中、专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消耗许多机体能量,中老年女性做完整套动作后往往身体就会发热、流汗、更有饥饿的现象。人们在进行舞武运动项目练习时,有些动作的幅度较大,甚至还需要手持器械,这对于身体的能量消耗会显着增加,通过增加食物补充、良好的睡眠保障,能够使身体得到更快的恢复,这可能就是其食欲增强的原因所在。
  2. 2. 3 绵缓运动太极项目是一项具有心理营养剂作用的适当运动,能有效消除烦恼、紧张、不安等消极心理,减轻精神压力,从而改善了睡眠的质量; 健身气功的项目习练大都遵从动由 &意&起的规律,将意念融入到动作中,通过动作的不断变化表现出其内在的神韵。因此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精神始终处于放松、主动的状态,长期锻炼可能会释放出内在压力,调节紧张的精神状态,伴随着精神和内心的放松自如,中老年女性的睡眠质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长期习练舞武运动项目能改善中老年女性的神经调控能力、提高能量消耗水平、分散对一些生活琐事的过度关注,从而达到吃得好,睡得香的效果。
  3. 小结
  行功特点与运动特征差异不大的绵缓运动各类项目对增强下肢力量、提高平衡能力以及协调性的效果都很明显; 同时,由于都是强调身心合一、讲究呼吸配合的太极运动、健身气功和舞武运动都可以起到提高睡眠质量的效果; 而舞武运动独特的美学特征对中老年女性身体形态方面效果更加显着,这表明绵缓运动项目对中老年女性生理状态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徐伟军,胡晓飞,刘柏,梁承谋。 适度运动的一族---中华绵缓健身运动 [J]. 学术园地
  [2] 田麦久,徐伟军,胡晓飞等。 中华绵缓健身运动导论 [J]. 体育科学,1998,18 ( 6) : 47 -63
  [3] 田麦久,徐伟军,胡晓飞等。 中华绵缓健身运动导论 [J]. 体育科学,1998,18 ( 6) : 47 -63
  [4] 王德喜,张风丽。 对太极运动本体的探究 [J]. 淮海工学院学报,2000,12 ( 9) : 77 -78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心理咨询领域,作为行为认知疗法第三浪潮的正念训练(mind fulness)的研究正如..
队列训练的基础是动作技能,与运动生理学有着密切关系。 根据运动时主观意识参..
肥胖症是能量摄入和遗传因素共同导致的慢性代谢疾病,[1]但同样的高能摄入并不..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2007[7]号)..
1 睾酮的生理基础 人体内的睾酮受到严格的控制,其水平主要是受到性腺的调控。..
题目:篮球运动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成分的作用分析 目 录 摘要(详见正文)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论文标签
返回上级栏目:老年人如何科学锻炼身体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老年人如何科学锻炼身体
||暂无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科学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