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在水中的气泡呈球形为什么有气泡产生

为什么一只空杯子在水中倾斜时会有气泡产生?_百度知道
为什么一只空杯子在水中倾斜时会有气泡产生?
为什么一只空杯子垂直放入水中时水不进入杯子,然而倾斜时会有气泡产生,这时水就进去了。为什么倾斜时会有气泡产生呢?
提问者采纳
这是因为空杯在空气中的时候是充满着空气的,垂直放入水中无气泡是由于杯中空气出不来,而在外界大气压和杯内各压强的作用下受力均匀,空气不会逸出;但如果倾斜放入后,由于空气受力不均匀而导致杯内空气逸出,水进入杯中。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空气也是一种物质,杯子里装满一种物质的话,一般是装不了和这种物质不相融的物质。杯子倾斜的话,空气轻且轻易不融与水的特性就显示出来了,会逃跑,通过气泡的方式跑到外面去。
倒放是因为:水的压强,把空气紧紧压杯内,空气无法排出,水也就进不了杯。侧放:水的压强把空气向上压,空气就会从杯口排出,水就自然进去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和田玉中的气泡是怎么产生?_百度知道
和田玉中的气泡是怎么产生?
哈!看过中央十套的纪录片《长虫的石头》吗?说的是我云南瑞丽的一位玉石老板,偶得一块水胆黄龙玉!(最常听说的有水胆玛瑙)结果发现其中的水泡不但会生长,还会有规律的跳动!疑似一条活虫!?还专门找有关部门研究!最后在记者的帮助下,到北京解开了谜底!原来这块玉石有一很细小的缝,但不至于把水漏出!这位老板得到后又把原石的表皮打磨了!水蒸发很小一部分,因为石头内部不是平整的,就造成了水的小范围自行流动!看上去就像会动的活虫!我想说是石头内大的气泡,可能是水胆的水蒸发后留下的!但如果是针眼大小的气泡就说明合成宝石!!
其他类似问题
14人觉得有用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天然珠宝玉石(除有机宝石,比如琥珀)绝对不会有气泡,天然玻璃也会有气泡,有没有气泡和硬度无关.
刚刚百度了下LZ 的这个问题 貌似那些大师说和田玉的硬度很大啊,怎么会有气泡???有气泡的是不是就不是和田玉了啊??
确定你的玉是和田玉吗,建议你上几张图,到“御府和田玉”,做个专家免费在线鉴定吧,看看到底了怎么回事
你确定你问的是气泡而不是气孔?
和田玉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珠宝玉石鉴定师
珠宝玉石鉴定师http://meidejade. &
暂无公告...珠宝玉石鉴定师站点日历2014 年 12 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我的分类最新日志最新评论最新留言友情链接站点统计blog名称:珠宝玉石鉴定师日志总数:32评论数量:6留言数量:1访问次数:210771建立时间:日日志搜索日志标题日志内容 用户登陆
用户名称:
登陆密码:
密码保存:不保存保存一天
保存一月保存一年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人工假晶 分辨要点:颜色和晶形过于完美,估计是注模产物(另外还有一种半透明的玫瑰红色的)<A href="http://b52.photo./http_imgload.cgi?……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瑿珀属琥珀家族中较珍贵的品种之一,為佛教七宝之一。自然界中,瑿珀仅少量產自中国辽寧抚顺、缅甸及乌克兰等地,且储量有限。……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A href="http://b54.photo./http_imgload.cgi?……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SPAN style="TEXT-ALIGN: WIDOWS: 2; TEXT-TRANSFORM: BACKGROUND-COLOR: rgb(255,255,255); TEXT-INDENT: 0 LETTER-SPACING: DISPLAY: inline ! FONT: 14px/22px Tahoma,……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直以来,珍珠以其细腻的质地、明亮的光泽、含蓄而内敛的神韵,深得世界各国人们的喜爱。人们还将有“宝石皇后”之称的珍珠定为6月的诞生石。&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如今市面上出来了许多料子,包括现在占据半壁江山的韩料,在去年还是三足鼎立(俄料,青海料,韩料),现如今由于价格问题已经占据半壁江山,韩料价位相对来说便宜,青海料和俄料相对来说要贵的多,而且随着资源的开……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1207 cm-11145 cm-11078 cm-1798 cm-1779 cm-1690 cm-1536 cm-1497 cm-1
1168 cm-11087 cm-1941 cm-1856 cm-1744 cm-1659 cm-1590 cm-1528 cm-1478 cm-1437 cm-1
1184 cm-11150 cm-11087 cm-11037 cm-11006 cm-1786 cm-1763 cm-1744 cm-1721 cm-1655 cm-1598 cm-1532 cm-1482 cm-1466 cm-1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1. 红宝石与其仿制品的鉴别  广义上所有红色宝石都可能成为红宝石的仿制品,但在外观上与红宝石相似的宝石主要有红色尖晶石、红色石榴石、红色电气石、红色绿柱石、红色锆石、红柱石及红玻璃等。表C-红宝石及仿制宝石物理性质一览表
0.014-0.020
可能有Cr谱
0.004-0.09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 TEXT-ALIGN: mso-pagination: widow- mso-margin-top-alt: mso-marg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的方法很多,有传统的热处理、染色处理、注油处理等,新发展的处理方法有玻璃充填、加充填物的热处理、表面散处理和辐照处理等。  1. 红、蓝宝石的热处理及其鉴别特征
热处理前后的颜色变化特征
  ①熔(溶)蚀的金红石针  金红石针熔蚀的典型特征是长针状的晶体被熔断,形成点状线、断续线或者较粗大的晶体被熔蚀成线状溶滴 。  ②熔蚀的晶体包体  晶体包体完全熔化后凝固成白色或灰色的球状体或似球状体,被称为"雪球",是热处理的标志性特征。有些晶体熔融或部分熔融后会在与主晶的接触面上形成颜色浓集的区域,称为"色边",也是热处理的典型标志 。  ③热处理应力晕  a.盘状裂隙:晶体包体完全熔化形成白色的球体或者圆盘,并在周围形成应力裂隙。  b.穗边裂隙:如果晶体包体完全或部分熔化后,部分熔体溢入裂隙,形成环绕熔化的晶体分布的应力裂隙。这是由于热处理产生的愈合作用所致 。  c.环礁裂隙:如果晶体包体没有熔化,但形成了带有环礁状边沿的应力裂隙,也是热处理红、蓝宝石中可见的现象,这种裂隙称为环礁裂隙。环礁裂隙还可由原来含有次生包体的应力晕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形成 。  d.锆石晕:由于锆石具有很高的熔点,在热处理过程中,锆石包体不受影响,但其所伴随的应力裂隙有可能会形成上述的环礁裂隙。  ④热处理后的愈合裂隙  a.水管状的包裹体:原分布在裂隙面上口成孤立状态的指纹状包裹体,经加热处理后,形成连通的弯曲的、同心状的包裹体,象很长的卷曲地散布在地上的水管 。  b.树枝状包裹体:因原来的液体懈体或指纹状包体在高温热处理中胀裂,液体流入胀裂的裂隙中,形成树技状等,未经热处理的天然红、蓝宝石所没有的。  ⑤表面凹坑   宝石的抛光表面上会因高温的熔蚀作用而形成熔蚀的凹坑, 可在反射光下观察到这种热处理留下的现象。如重新抛光还可能会造成双面棱、双腰棱等现象,但是,这些现象本身不是热处理的证据,还可能因其它的原因造成,故要谨慎对待。  ⑥色带和生长带  热处理致色的蓝宝石其色带往往具有典型的特征,例如斯里兰卡浅色或无色的刚玉加热后形成蓝色,其蓝色多集中在边界模糊的色带和色斑中,而这些色带和色斑又是由边缘不清的蓝色斑点所组成。热处理会使生长带和色带的边界扩散,使界线变模糊,甚至变形。  ⑦云雾体  缅甸孟素的红宝石经加热后常形成云雾体,云雾体由致密的白色、低反差的、定向排列的,并可形成三维网格的晶体包体所组成,其成分不明,可能是脱水的水铝矿(γ-Al2O3)。这种云雾体在天然、未经热处理的红、蓝宝石中很少见到 。  ⑧紫外荧光  紫外荧光可作为热处理的重要特征。某些热处理的蓝色蓝宝石在短波紫外光下发弱的蓝白色、绿白色荧光,注意与焰熔法合成的蓝色蓝宝石相似,但热处理蓝宝石的荧光往往有分带性,可在显微镜下区别。某些热处理的红宝石在长波紫外光下发正常的红色荧光,但在短波下,在红色的荧光之上,迭加白垩色及绿白色或蓝白色成分的荧光,形成粉红色的荧光。  2.扩散处理的红、蓝宝石及其鉴别特征  ①蛛网状图案:  在显微镜下(低放大倍数)用柔和的透射光(如在光源上放一片白纸),把样品台面向下,从亭部方向观察,可见刻面面棱及附近颜色较深,构成网状的图案 ,这是因为扩散处理蓝宝石的颜色在棱角上更为浓集。天然蓝宝石则不具这种特征。
扩散处理的蓝宝石蛛网状图案
  ②深色裂隙  扩散蓝宝石常见沿裂隙浓集的颜色,熔化成球体的晶体包体带有深蓝色的"色边"等特征。  ③油浸观察  油浸观察是对扩散处理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能更清楚地显示出仅仅分布在表面的着色层,把样品浸泡在二碘甲烷之中,扩散处理的蓝宝石显示深色且清晰的轮廓,而自然着色的蓝宝石则相反。  ④紫外荧光  扩散处理的蓝宝石在短波紫外光下可发弱的浅蓝白或浅绿白色荧光,偶尔呈暗红色荧光。  ⑤吸收光谱  扩散处理的蓝宝石通常缺失450nm的吸收,不过许多天然成色的蓝宝石也具有同样的特征。  3.扩散处理红宝石的鉴定特征  扩散处理红宝石的原理虽然与扩散蓝宝石相同,但其产品却远比扩散蓝宝石少见,特征也与扩散处理的蓝宝石有所不同:  ①雾状外观  扩散处理红宝石透明度稍差,呈灰蒙蒙的雾状外观。   ②特别高的折光率  扩散处理红宝石折光率达1.81以上,超过珠宝折光仪的测量上限,宝石表面Cr含量可高达4wt%,远高于红宝石政党正常的Cr含量,并且因此造成异常高的折光率。  ③网状微细裂纹  显微镜高倍放大之下,扩散处理红宝石的表面着色层分布有网状裂纹和密集的微小气泡,当用强光从侧面照明时,可出现乳光效应,这是产生雾状外观的原因。   ④蛛网状图案及相关现象和扩散处理蓝宝石一样,在柔和的透射光或者浸泡在二碘甲烷浸油中可观察到颜色浓集于面棱及腰棱和裂隙中的现象。  ⑤荧光及吸收光谱特征在短波紫外光下,部分样品出现白垩色荧光。在可见光吸收光谱观察时,较难观察到696nm附近的荧光发射线,而天然红宝石的这一发射线易于看到。  4.扩散处理星光蓝宝石的特征  ①外观  扩散处理的星光蓝宝石在市场上也不多见,其体色呈灰黑至深蓝色,星光完美,可与合成星光蓝宝石比美,但不象天然的星光蓝宝石。  ②缺乏金红石针  在显微镜下可看出星光仅局限于样品的表层,表层内含有大量细小的白点,其成分不明,观察不到定向排列的金红石针。   ③红色色斑  在样品的某些局部和裂隙中可观察到红色色斑,如浸入二碘甲烷中则还可观察到样品表面呈红色,成一轮廓清晰、反差明显的红色色圈。  ④异常的化学成分  样品Cr含量可高达4wt%。  ⑤荧光  多数样品无荧光反应,但部分具有红色色斑的样品,其红色色斑可发红色荧光。因而不均匀的红色荧光也是其鉴别的一个特征。  5.愈合裂隙热处理红宝石及其鉴定特征  愈合裂隙热处理的红宝石有下列的特征:  (1)热处理愈合裂隙的特征  热处理愈合裂隙在形态上多呈不规则的面纱状,其上分布有各种类型的包裹体,其中绝大部分是愈合剂残余包裹体。这些残余包裹体一般呈圆管形的树技状,残余包裹体的端头常呈半球状,如同蝌蚪。反射光下在宝石的表面上可观察到经热处理愈合的裂隙呈细线状,并分布有细少的暗色小点,或成为凹坑。这种现象在天然未经处理的红宝石或助溶剂合成红宝石中都很少见。  (2)白垩色的短波紫外荧光  热处理愈合裂隙通常可因硼酸质的或磷酸质的愈合剂,在短波紫外光下发白垩色荧光,成为其与天然及助溶剂合成红宝石的最重要的一种鉴别特征。  (3)絮状的包裹体   因热处理的作用,在愈合裂隙热处理的红宝石中,会出现影响透明度的絮状或云雾状的包裹体,在高倍(60倍以上)放大下,这些絮状物系由白色或浅色的,无光泽的,似乎由微粒集合而成的细针状体组成,针状体呈三维的定向排列,通常有二个方面最为发育,形成层网状的构造。助溶剂合成红宝石不具备这种特征。  (4)热处理的其它特征  天然矿物包体在处理时被熔蚀,低熔点的形成圆形,椭圆形由玻璃与气泡组成的二相包裹,高熔点的晶体包体则形成浑圆毛玻璃状或表面麻坑状的形态。   6.充填处理红宝石及其鉴定特征
红、蓝宝石玻璃充填处理
  充填处理红宝石的特征比较明显:  (1)不一致的表面光泽  填充裂隙或孔洞的玻璃的光泽低于红宝石,在反射光下检查宝石的表面可见玻璃充填的位置呈界线清晰的暗色的斑状 ,不一致的表面光泽,是充填处理最直接的标志之一。  (2)溶蚀边  当充填玻璃的熔点较高,处理的时间较长,以便使玻璃能更好地深入裂隙,同时玻璃的化学性质具有较强的侵蚀性,会出现溶蚀边,红宝石经被侵蚀、溶解、再结晶等过程形成一港湾状的边沿,这种现象比较少见。  (3)充填物的流动构造等现象  充填在裂隙及孔洞中的玻璃可能会存在流纹、气泡、脱玻化的枝状微晶等现象,是证明其为玻璃而非天然包裹体的重要证据。  (4)充填物的化学成分  充填玻璃的化学成分较不一致,主要成分以SiO2为主,并可含有P、B等利于玻璃降低熔点的化学成分,与红宝石以Al2O3为主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区别。  7.淬裂处理的红宝石及其鉴别特征  ①网格状交叉分布的弧形裂隙  淬裂形成的裂隙往往较短,成较简单的弧面状,而且分布也比较均匀,弧形裂隙互相穿插,形成网格状的分布方式 。  ②弯曲生长纹   焰熔法合成红宝石常具有弯曲生长纹,在淬裂处理之后仍然可以观察到。 ③愈合裂隙及其中的气泡 如果在愈合裂隙中见到封闭在其中的大气泡,则足以证明,该裂隙经过了人工的愈合处理,但只可作为与淬 裂处理的相关证据。因为,同样的情况也可发生于弥合天然的开放裂隙的处理结果中。  ④其它的可能性 虽然最典型,报导也较多的是"淬 裂+焰熔法"的处理,但是,也可能存在淬 裂之后,用其它材料弥合裂隙的情况,所出现的特征与"助溶剂"就会有所不同,例如,把加热的红宝石在含有氧化铁的冷水中淬裂,让氧化铁进入裂隙,形成如同天然的"铁染"现象。所以,鉴别淬 裂处理红宝石的最关键的要点是查找焰熔法合成红宝石的特征和(或)淬 裂裂隙的形态特征。   8.染色和注油红、蓝宝石  (1)染色红宝石的特征   ① 染色红宝石的品质不佳,以半透明至亚半透明为主。如果一批这种低质量的红宝石具有一致的颜色,染色的可能性极大。并且,染色红宝石的色调与天然的不一样,通常带橙色或黑灰色调。
红宝石的染色处理
  ②染色红宝石不具红宝石的荧光,有时可出现橙色的紫外荧光,如用分光镜观察,则不见通常非常明显的696nm的荧光线。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呈暗红色,与含Fe量很高的泰国红宝石的反应相似,而与常见的呈明亮红色的各种类型的红宝石不一样。   ③染色红宝石通常有发育的平行裂隙,聚集在裂隙的染料在放大条件下易于观察,若采用油浸可加强观察效果。  ④染色红宝石可使包装它的白纸染上红色。用适当的试剂,如醮有丙酮的棉签擦拭,可使棉签染上红色。一般地说,染色红宝石较易于识别。  (2)注油的红、蓝宝石  注油可以掩蔽出露宝石表面,对外观有极大影响的裂隙。当油具有颜色时,同时又起染色的作用,由于油的耐久性较差,所以这种处理是不稳定的。注油处理的红、蓝宝石可具有下列的特征:  ①开放性裂隙中的干涉色  开放裂隙经注油之后,有时会出现光的干涉效应,在反射光下放大观察能看到这一现象。但是要注意,在某些产地的蓝宝石具有极薄的裂隙,也显示干涉色。区别两者的一个标志是:注油的裂隙是开放性的,即在宝石的表面上有裂隙的开口。   ②气泡  注油的裂隙中可能封闭了气泡,或者裂隙未被油完全充满,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有可能识别出这一特征。  ③带油污的包装纸  包宝石的包装纸上如果带有油迹,则可视为注油的一个指示。  ④热针检验  用热针在接近宝石表面上有裂隙的地方进行加热,如果裂隙充满了油,由于油受热膨胀,就会有油珠从裂隙中溢出。   9.黄色蓝宝石优化处理及其鉴别特征  (1)加热处理的黄色蓝宝石  一些斯里兰卡的无色或浅色的,经热处理无法改变成蓝色的蓝宝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加热处理成黄色至金黄色的蓝宝石。 在1550℃以上的温度下加热约12小时。处理后,有一部分仍保持无色,其它的则改变成金黄色的蓝宝石。在处理过程中没有加入任何的其它化学物质。 且Fe、Ti、Cr等杂质元素的含量相当低(Fe的含量仅0.005-0.11wt%,Ti、Cr的含量更少),表明黄色调与某种性质不明但非常稳定的色心有关,这种低含铁热处理的黄色蓝宝石有下列的特征:  ①虽然分光光度计能记录到许多样品含有Fe3+的吸收峰,但其含量很低,吸收弱,用分光镜观察不到由Fe3+引起的450nm的吸收线。  ②内含物可具有高温热处理造成的各种特征,如胀裂的应力裂隙、熔蚀的晶体包体、表面麻点等。  ③微弱的紫外荧光。天然色心或辐照致色的黄色蓝宝石的紫光荧光则较强。  ④加热到500℃不发生褪色。  (2)辐照处理的黄色蓝宝石  ①橙黄色的紫外荧光  辐照处理的黄色蓝宝石都具有较强的橙黄色紫外荧光。中子辐照处理的黄色蓝宝石在加热到150℃以上时,荧光的强度受到削弱,到250℃时,荧光接近淬灭。天然色心致色的黄色蓝宝石也具有橙黄色的荧光,但以Fe3+为主要致色作用于的蓝宝石,则没有紫外荧光。Ni和Cr为致色剂的焰熔法合成黄色蓝宝石也不具有紫外荧光。  ②不含或几乎不含Cr  含Cr 而又具色心的蓝宝石带橙色调,当Cr的含量较高时,呈橙红色,只产于斯里兰卡。而辐照处理的黄色蓝宝石的Cr含量一般很低,但是,如果用含Cr的蓝宝石,进行辐照处理,则可出现与天然非常相似的吸收曲线。  ③红外吸收光谱中子辐照的黄色蓝宝石具有3180和3278波数的吸收。  ④吸收光谱特征  辐照处理与天然色心致色的黄色橙黄色蓝宝石的吸收光谱较为相似,均为从红端(700mm)向紫端(350mm)递增的吸收曲线,但中子辐照处理的黄色蓝宝石的吸收曲线除在450nm有微弱的Fe3+显示外,并从405开始曲线递减,即对紫光和紫外光的透明度增大,而与其它辐照处理和天然色心致色的黄色蓝宝石不同。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的方法很多,有传统的热处理、染色处理、注油处理等,新发展的处理方法有玻璃充填、加充填物的热处理、表面散处理和辐照处理等。  1. 红、蓝宝石的热处理及其鉴别特征
热处理前后的颜色变化特征
  ①熔(溶)蚀的金红石针  金红石针熔蚀的典型特征是长针状的晶体被熔断,形成点状线、断续线或者较粗大的晶体被熔蚀成线状溶滴 。  ②熔蚀的晶体包体  晶体包体完全熔化后凝固成白色或灰色的球状体或似球状体,被称为"雪球",是热处理的标志性特征。有些晶体熔融或部分熔融后会在与主晶的接触面上形成颜色浓集的区域,称为"色边",也是热处理的典型标志 。  ③热处理应力晕  a.盘状裂隙:晶体包体完全熔化形成白色的球体或者圆盘,并在周围形成应力裂隙。  b.穗边裂隙:如果晶体包体完全或部分熔化后,部分熔体溢入裂隙,形成环绕熔化的晶体分布的应力裂隙。这是由于热处理产生的愈合作用所致 。  c.环礁裂隙:如果晶体包体没有熔化,但形成了带有环礁状边沿的应力裂隙,也是热处理红、蓝宝石中可见的现象,这种裂隙称为环礁裂隙。环礁裂隙还可由原来含有次生包体的应力晕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形成 。  d.锆石晕:由于锆石具有很高的熔点,在热处理过程中,锆石包体不受影响,但其所伴随的应力裂隙有可能会形成上述的环礁裂隙。  ④热处理后的愈合裂隙  a.水管状的包裹体:原分布在裂隙面上口成孤立状态的指纹状包裹体,经加热处理后,形成连通的弯曲的、同心状的包裹体,象很长的卷曲地散布在地上的水管 。  b.树枝状包裹体:因原来的液体懈体或指纹状包体在高温热处理中胀裂,液体流入胀裂的裂隙中,形成树技状等,未经热处理的天然红、蓝宝石所没有的。  ⑤表面凹坑   宝石的抛光表面上会因高温的熔蚀作用而形成熔蚀的凹坑, 可在反射光下观察到这种热处理留下的现象。如重新抛光还可能会造成双面棱、双腰棱等现象,但是,这些现象本身不是热处理的证据,还可能因其它的原因造成,故要谨慎对待。  ⑥色带和生长带  热处理致色的蓝宝石其色带往往具有典型的特征,例如斯里兰卡浅色或无色的刚玉加热后形成蓝色,其蓝色多集中在边界模糊的色带和色斑中,而这些色带和色斑又是由边缘不清的蓝色斑点所组成。热处理会使生长带和色带的边界扩散,使界线变模糊,甚至变形。  ⑦云雾体  缅甸孟素的红宝石经加热后常形成云雾体,云雾体由致密的白色、低反差的、定向排列的,并可形成三维网格的晶体包体所组成,其成分不明,可能是脱水的水铝矿(γ-Al2O3)。这种云雾体在天然、未经热处理的红、蓝宝石中很少见到 。  ⑧紫外荧光  紫外荧光可作为热处理的重要特征。某些热处理的蓝色蓝宝石在短波紫外光下发弱的蓝白色、绿白色荧光,注意与焰熔法合成的蓝色蓝宝石相似,但热处理蓝宝石的荧光往往有分带性,可在显微镜下区别。某些热处理的红宝石在长波紫外光下发正常的红色荧光,但在短波下,在红色的荧光之上,迭加白垩色及绿白色或蓝白色成分的荧光,形成粉红色的荧光。  2.扩散处理的红、蓝宝石及其鉴别特征  ①蛛网状图案:  在显微镜下(低放大倍数)用柔和的透射光(如在光源上放一片白纸),把样品台面向下,从亭部方向观察,可见刻面面棱及附近颜色较深,构成网状的图案 ,这是因为扩散处理蓝宝石的颜色在棱角上更为浓集。天然蓝宝石则不具这种特征。
扩散处理的蓝宝石蛛网状图案
  ②深色裂隙  扩散蓝宝石常见沿裂隙浓集的颜色,熔化成球体的晶体包体带有深蓝色的"色边"等特征。  ③油浸观察  油浸观察是对扩散处理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能更清楚地显示出仅仅分布在表面的着色层,把样品浸泡在二碘甲烷之中,扩散处理的蓝宝石显示深色且清晰的轮廓,而自然着色的蓝宝石则相反。  ④紫外荧光  扩散处理的蓝宝石在短波紫外光下可发弱的浅蓝白或浅绿白色荧光,偶尔呈暗红色荧光。  ⑤吸收光谱  扩散处理的蓝宝石通常缺失450nm的吸收,不过许多天然成色的蓝宝石也具有同样的特征。  3.扩散处理红宝石的鉴定特征  扩散处理红宝石的原理虽然与扩散蓝宝石相同,但其产品却远比扩散蓝宝石少见,特征也与扩散处理的蓝宝石有所不同:  ①雾状外观  扩散处理红宝石透明度稍差,呈灰蒙蒙的雾状外观。   ②特别高的折光率  扩散处理红宝石折光率达1.81以上,超过珠宝折光仪的测量上限,宝石表面Cr含量可高达4wt%,远高于红宝石政党正常的Cr含量,并且因此造成异常高的折光率。  ③网状微细裂纹  显微镜高倍放大之下,扩散处理红宝石的表面着色层分布有网状裂纹和密集的微小气泡,当用强光从侧面照明时,可出现乳光效应,这是产生雾状外观的原因。   ④蛛网状图案及相关现象和扩散处理蓝宝石一样,在柔和的透射光或者浸泡在二碘甲烷浸油中可观察到颜色浓集于面棱及腰棱和裂隙中的现象。  ⑤荧光及吸收光谱特征在短波紫外光下,部分样品出现白垩色荧光。在可见光吸收光谱观察时,较难观察到696nm附近的荧光发射线,而天然红宝石的这一发射线易于看到。  4.扩散处理星光蓝宝石的特征  ①外观  扩散处理的星光蓝宝石在市场上也不多见,其体色呈灰黑至深蓝色,星光完美,可与合成星光蓝宝石比美,但不象天然的星光蓝宝石。  ②缺乏金红石针  在显微镜下可看出星光仅局限于样品的表层,表层内含有大量细小的白点,其成分不明,观察不到定向排列的金红石针。   ③红色色斑  在样品的某些局部和裂隙中可观察到红色色斑,如浸入二碘甲烷中则还可观察到样品表面呈红色,成一轮廓清晰、反差明显的红色色圈。  ④异常的化学成分  样品Cr含量可高达4wt%。  ⑤荧光  多数样品无荧光反应,但部分具有红色色斑的样品,其红色色斑可发红色荧光。因而不均匀的红色荧光也是其鉴别的一个特征。  5.愈合裂隙热处理红宝石及其鉴定特征  愈合裂隙热处理的红宝石有下列的特征:  (1)热处理愈合裂隙的特征  热处理愈合裂隙在形态上多呈不规则的面纱状,其上分布有各种类型的包裹体,其中绝大部分是愈合剂残余包裹体。这些残余包裹体一般呈圆管形的树技状,残余包裹体的端头常呈半球状,如同蝌蚪。反射光下在宝石的表面上可观察到经热处理愈合的裂隙呈细线状,并分布有细少的暗色小点,或成为凹坑。这种现象在天然未经处理的红宝石或助溶剂合成红宝石中都很少见。  (2)白垩色的短波紫外荧光  热处理愈合裂隙通常可因硼酸质的或磷酸质的愈合剂,在短波紫外光下发白垩色荧光,成为其与天然及助溶剂合成红宝石的最重要的一种鉴别特征。  (3)絮状的包裹体   因热处理的作用,在愈合裂隙热处理的红宝石中,会出现影响透明度的絮状或云雾状的包裹体,在高倍(60倍以上)放大下,这些絮状物系由白色或浅色的,无光泽的,似乎由微粒集合而成的细针状体组成,针状体呈三维的定向排列,通常有二个方面最为发育,形成层网状的构造。助溶剂合成红宝石不具备这种特征。  (4)热处理的其它特征  天然矿物包体在处理时被熔蚀,低熔点的形成圆形,椭圆形由玻璃与气泡组成的二相包裹,高熔点的晶体包体则形成浑圆毛玻璃状或表面麻坑状的形态。   6.充填处理红宝石及其鉴定特征
红、蓝宝石玻璃充填处理
  充填处理红宝石的特征比较明显:  (1)不一致的表面光泽  填充裂隙或孔洞的玻璃的光泽低于红宝石,在反射光下检查宝石的表面可见玻璃充填的位置呈界线清晰的暗色的斑状 ,不一致的表面光泽,是充填处理最直接的标志之一。  (2)溶蚀边  当充填玻璃的熔点较高,处理的时间较长,以便使玻璃能更好地深入裂隙,同时玻璃的化学性质具有较强的侵蚀性,会出现溶蚀边,红宝石经被侵蚀、溶解、再结晶等过程形成一港湾状的边沿,这种现象比较少见。  (3)充填物的流动构造等现象  充填在裂隙及孔洞中的玻璃可能会存在流纹、气泡、脱玻化的枝状微晶等现象,是证明其为玻璃而非天然包裹体的重要证据。  (4)充填物的化学成分  充填玻璃的化学成分较不一致,主要成分以SiO2为主,并可含有P、B等利于玻璃降低熔点的化学成分,与红宝石以Al2O3为主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区别。  7.淬裂处理的红宝石及其鉴别特征  ①网格状交叉分布的弧形裂隙  淬裂形成的裂隙往往较短,成较简单的弧面状,而且分布也比较均匀,弧形裂隙互相穿插,形成网格状的分布方式 。  ②弯曲生长纹   焰熔法合成红宝石常具有弯曲生长纹,在淬裂处理之后仍然可以观察到。 ③愈合裂隙及其中的气泡 如果在愈合裂隙中见到封闭在其中的大气泡,则足以证明,该裂隙经过了人工的愈合处理,但只可作为与淬 裂处理的相关证据。因为,同样的情况也可发生于弥合天然的开放裂隙的处理结果中。  ④其它的可能性 虽然最典型,报导也较多的是"淬 裂+焰熔法"的处理,但是,也可能存在淬 裂之后,用其它材料弥合裂隙的情况,所出现的特征与"助溶剂"就会有所不同,例如,把加热的红宝石在含有氧化铁的冷水中淬裂,让氧化铁进入裂隙,形成如同天然的"铁染"现象。所以,鉴别淬 裂处理红宝石的最关键的要点是查找焰熔法合成红宝石的特征和(或)淬 裂裂隙的形态特征。   8.染色和注油红、蓝宝石  (1)染色红宝石的特征   ① 染色红宝石的品质不佳,以半透明至亚半透明为主。如果一批这种低质量的红宝石具有一致的颜色,染色的可能性极大。并且,染色红宝石的色调与天然的不一样,通常带橙色或黑灰色调。
红宝石的染色处理
  ②染色红宝石不具红宝石的荧光,有时可出现橙色的紫外荧光,如用分光镜观察,则不见通常非常明显的696nm的荧光线。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呈暗红色,与含Fe量很高的泰国红宝石的反应相似,而与常见的呈明亮红色的各种类型的红宝石不一样。   ③染色红宝石通常有发育的平行裂隙,聚集在裂隙的染料在放大条件下易于观察,若采用油浸可加强观察效果。  ④染色红宝石可使包装它的白纸染上红色。用适当的试剂,如醮有丙酮的棉签擦拭,可使棉签染上红色。一般地说,染色红宝石较易于识别。  (2)注油的红、蓝宝石  注油可以掩蔽出露宝石表面,对外观有极大影响的裂隙。当油具有颜色时,同时又起染色的作用,由于油的耐久性较差,所以这种处理是不稳定的。注油处理的红、蓝宝石可具有下列的特征:  ①开放性裂隙中的干涉色  开放裂隙经注油之后,有时会出现光的干涉效应,在反射光下放大观察能看到这一现象。但是要注意,在某些产地的蓝宝石具有极薄的裂隙,也显示干涉色。区别两者的一个标志是:注油的裂隙是开放性的,即在宝石的表面上有裂隙的开口。   ②气泡  注油的裂隙中可能封闭了气泡,或者裂隙未被油完全充满,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有可能识别出这一特征。  ③带油污的包装纸  包宝石的包装纸上如果带有油迹,则可视为注油的一个指示。  ④热针检验  用热针在接近宝石表面上有裂隙的地方进行加热,如果裂隙充满了油,由于油受热膨胀,就会有油珠从裂隙中溢出。   9.黄色蓝宝石优化处理及其鉴别特征  (1)加热处理的黄色蓝宝石  一些斯里兰卡的无色或浅色的,经热处理无法改变成蓝色的蓝宝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加热处理成黄色至金黄色的蓝宝石。 在1550℃以上的温度下加热约12小时。处理后,有一部分仍保持无色,其它的则改变成金黄色的蓝宝石。在处理过程中没有加入任何的其它化学物质。 且Fe、Ti、Cr等杂质元素的含量相当低(Fe的含量仅0.005-0.11wt%,Ti、Cr的含量更少),表明黄色调与某种性质不明但非常稳定的色心有关,这种低含铁热处理的黄色蓝宝石有下列的特征:  ①虽然分光光度计能记录到许多样品含有Fe3+的吸收峰,但其含量很低,吸收弱,用分光镜观察不到由Fe3+引起的450nm的吸收线。  ②内含物可具有高温热处理造成的各种特征,如胀裂的应力裂隙、熔蚀的晶体包体、表面麻点等。  ③微弱的紫外荧光。天然色心或辐照致色的黄色蓝宝石的紫光荧光则较强。  ④加热到500℃不发生褪色。  (2)辐照处理的黄色蓝宝石  ①橙黄色的紫外荧光  辐照处理的黄色蓝宝石都具有较强的橙黄色紫外荧光。中子辐照处理的黄色蓝宝石在加热到150℃以上时,荧光的强度受到削弱,到250℃时,荧光接近淬灭。天然色心致色的黄色蓝宝石也具有橙黄色的荧光,但以Fe3+为主要致色作用于的蓝宝石,则没有紫外荧光。Ni和Cr为致色剂的焰熔法合成黄色蓝宝石也不具有紫外荧光。  ②不含或几乎不含Cr  含Cr 而又具色心的蓝宝石带橙色调,当Cr的含量较高时,呈橙红色,只产于斯里兰卡。而辐照处理的黄色蓝宝石的Cr含量一般很低,但是,如果用含Cr的蓝宝石,进行辐照处理,则可出现与天然非常相似的吸收曲线。  ③红外吸收光谱中子辐照的黄色蓝宝石具有3180和3278波数的吸收。  ④吸收光谱特征  辐照处理与天然色心致色的黄色橙黄色蓝宝石的吸收光谱较为相似,均为从红端(700mm)向紫端(350mm)递增的吸收曲线,但中子辐照处理的黄色蓝宝石的吸收曲线除在450nm有微弱的Fe3+显示外,并从405开始曲线递减,即对紫光和紫外光的透明度增大,而与其它辐照处理和天然色心致色的黄色蓝宝石不同。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如有朋友 有不懂和田玉的,请联系我 ,我因工作需求对和田玉有一点见解,可以和 大家切磋商讨,并提供在线鉴定咨询服务 ,如有兴趣,请加&& 或者和田玉群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新疆地矿局
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大宝石鉴定中心新疆分站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鉴定古玉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肉眼鉴定法、矿物鉴定法、化学鉴定法等等。
从博宝艺术网给你转一些资料。
一:看玉器的材料:
材料是玉器收藏的首要前提,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器至关重要。目前通常的价格,同等级别的子玉是山料的6--8倍。在市场或网上,更常见以无皮之山料或俄料,充和田子料出售。俄料亦属山料且物质成份一样,因出矿地在俄国境内而称俄料,其价更低得多,特性是色白但玉质太水即是透明感过重,密度和油质感均比不上正宗和田子玉料好!若以俄料充和田子料件出售,经验少者难以辨之,目前在市场或网上唯数不少。
真正的羊脂玉,目前国家没有标准,它是产于冰雪复盖的冰河中。羊脂玉白若羊脂,不但白且绝不反青,其油脂度特高,不是一般色度达到羊脂级的山料或子玉可匹敌的。有些老玩家玩玉几十年也难得一求。羊脂玉取得难度之高加上其稀有度,所以爱玉者常有寻羊脂玉难,难于上青天之感。可以这样说,现在就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精绝之品羊脂玉。
现如今自称羊脂玉的,其实大多数是高白色的山玉或子玉,如不带皮的高白玉一般多是山料。玉工都知道子玉价佫高之山料数倍,在做工时一定想尽办法的留皮。有些为了冒充子玉而想方设法做烧染假皮子的,也常可见之。无皮的玉是不是子玉,就要靠鉴定者的经验和眼力来确定了,因此往往存在着争议性。
按照和田玉的同等级来说,子料最为贵重,山流水次之,山料又次之。
二:辨认造型纹饰:
造型是玉器审美的构架,也是决定玉器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状决定的,其比例权衡要适当。匀称而不呆板,均衡而又稳定的是美的作品。
纹饰是玉器的装饰,它的美丑容易为人们觉察、感受。一般说它服从于器型的需要,或者它们两者都取决于社会功能的需要。装饰要看结构、章法、繁简、疏密等处理,凡结构章法有条不紊,统一和谐就具鉴赏价值。
三:分析工艺细品艺术:
玉器工艺是由料变为器的技术条件,它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人真正认识,是鉴赏上的一个难题。凡砣工利落流畅、娴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较美的,反之,板滞纤弱,拖泥带水,则是收藏价值锐减的标志,不可贸易集之。 艺术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凡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都是艺术美的表现,反映了丰富的收藏价值。反之工艺差,艺术低劣,一味摩古者违反艺术美的作品,鉴赏价值就逊色得多了。所以对玉的收藏除重视玉的材质,还要注重玉的工艺水平,关注玉的艺术性。原因很简单,玉的材质越好,在大自然中的存量越稀少,其加工难度也越大,制造一件良玉就越难成功,价值就越高。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从地质科学观点看,和田玉有明确的科学含义。它是指分布于中国昆仑山,有镁质与中酸性接触交替而形成的玉矿,有、、、等一系列品种,尤以白玉为代表。它的成因、品种在世界软玉中居独特地位,具有典型意义。世界软玉品种单一,且多为碧玉,而和田玉品种多,有世界罕见的白玉,玉质居世界软玉之冠。世界矿床为蛇蚊岩型,与有关,而和田玉矿床为非蛇蚊岩型,其成因不是区域变质形成,而是典型的接触变质形成,这些在世界上都是非常独特的。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新疆玉石是我国玉石群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新疆和田玉最负盛名。《千字文》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之说。昆冈玉就是指的和田玉。《》载,和田玉有“绀”(红青)、黄、青、碧、玄(黑)、白数色”。和田白玉名闻中外,文学家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曾誉其为“白玉之精”。历代进贡的新疆玉石,多取自这种和田白玉之最上品。由于这种白玉质地细腻,纯洁浑白,色如羊脂,故又名羊脂玉。 史籍对和田玉记载甚多。《》载周穆王巡游昆仑,曾“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而归。这个记述虽然不可尽信,但从中可以窥见纪元前的人们已经知道昆仑山是盛产玉石的地方了。以后各代历史对和田玉的记述渐多,也更见真实。《旧唐书·传》称国“出美玉……贞观六年,遣使献玉带,太宗优诏答之”。《明史·西域传》称于阗“其国东有白玉河,西有绿玉河,又西有黑玉河,源皆出昆仑山。土人夜视月光盛处,入水采之,必得美玉”。这里所说的于阗,即今和田。白玉、绿玉、黑玉即今之玉龙喀什河、和田河和喀拉哈什河。我国第一部科技著作、明末所著的《》一书的《珠玉》卷中,对和田玉的历史、特点、采法等等,作了生动的综述。古籍这些记录,用今日和田产玉的现状来检验,足以令人深信不疑。
  清萧雄诗:“玉拟羊脂温且腴,昆冈气脉本来殊。六城人拥双河畔,入水非求径寸珠。”就是吟咏这种捞玉风习的。,采玉更盛,一些商贾雇当地劳力上昆仑山采挖玉石。民国初年,于阗县深山产玉处已有齐家矿坑、杨家矿坑等,商人从中大获其利,而新疆第一代采玉矿工也由此产生。
  从时期开始,和田玉就进入了。和田玉从新疆经过、陕西或才能运抵,路途漫长,弥足珍贵。传说在2900年前,穆王乘八骏大辇,出登昆仑,受到西王母的热烈欢迎,曾载玉万只而归。传说归传说,和田玉的确是在周朝成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不论祭祀、礼仪,还是朝见皇帝,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定,国家生活重礼崇乐的玉文化传统基本定型。汉朝后,和田玉大量进入中原,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主导材料,成为一种价值的象征。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和田玉分布于新疆——喀什库尔干、和田—于阗、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北坡,共有9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分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妇好墓。以后,和田玉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籽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时期琢制的,青玉材重5000余公斤,即采自塔山中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一、矿物为透闪石,矿物粒度极细,具有毛毡状结构
  世界上闪石玉有透闪石和阳起石两类。和田玉属透闪石类,矿物成分为透闪石。主要特点:一是透闪石含量极高,一般在95%以上,其中白玉为99%,青白玉为98%,青玉为97%(95%一99%),在国内外同类透闪石玉中和田玉透闪石含量是较高的。二是杂质矿物极少。一般为1%一3%,多在1%左右。三是矿物粒度极细,为显微晶质和隐晶质。透闪石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见为纤维状、针状、叶片状,在下为长柱状、短柱状纤维状。据部分样品测定,在电子显微镜下粒度为:短柱状为0.0046mm×0.0013mm、0. 0063ram*0.0036ram,长宽比为2:1或3:1;长柱状为0.01m×0.0028ram、0.004ram×0.0008mm、0.01 2mm×0.0012ram,长宽比为3:1或5:l、10:1;纤维状为0.0004mm×0.000021mm*0.0021ITlnl×0. 00007ram,长宽比为20:1或30:1。粒度之细在国内外同类透闪石玉中也是少有的。四是结构以毛毡状为典型,粒度均匀,交织成毡毯一般,这是质地细腻致密的重要原因,而这种结构为其他类玉石所少有。
  二、质地细腻、温润
  质地是玉石质量的综合表现,包括形状、滋润程度、裂纹、杂质等等。和田玉由于其矿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其质地优良。表现在:一是由于其粒度极细,所以质地非常细腻,是古人所谓的“缜密而栗”,为其他玉石所不及.。二是温润滋泽,即具有油脂()光泽,给人以滋润柔和之感,是古人所谓的“温润而泽”,羊脂玉就是以玉滋润如羊脂一样而驰名天下。三是有适中的,即是“水头好”,呈微透明,琢成的玉件显得水灵,有生气。四是杂质极少,有的达到无瑕的程度,而且里外一致,是古人所谓的“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或“角愚理自外,可以知中”。
  三、较大
  硬度是玉石质量重要标准之一,硬度大,则玉器抛光性好,亮度好,且能长期保存。因此,工艺界以往在划分低、高档玉中,硬度是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说来,高档玉硬度较大,低档玉硬度较小。和田玉的硬度,经测定为6.5—6.9,与相近,而比蛇纹石玉(硬度为2-6,一般为4左右)和类石(硬度一般低,一般为2.5-4)为高。,硬度与和田玉相似,但是质地不如和田玉。
  四、韧度极大
  韧度对玉器极为重要,韧度大,则不易破碎,而且耐磨,对于玉器的艺术造型和精雕细刻有极大好处。韧是打击硬度,有的硬度很大,如黑金刚石摩氏硬度为10,水晶摩氏硬度为7,但是打击硬度低,一打即碎。而和田玉摩氏硬度虽不及金刚石和水晶高,但是打击硬度很高。据测定,和田玉的抗压强度高达6 542公斤/平方厘米,也就是说,如压碎和田玉,必须在每平方厘米上施加约6.5吨压力;而压碎钢铁,只需要施加4~5吨压力。
  韧度是研磨硬度,和田玉属透闪石玉,韧度大是其特色。据世界上宝玉石的韧度资料显示,黑金刚石为10,透闪石玉为9,翡翠、、蓝宝石为8,金刚石、水晶、海蓝宝石为7。7. 5,橄榄石为6,祖母绿为5.5,黄晶、月光石为5,猫眼石为3,萤石为2。如以透闪石玉韧度为1 000,其他玉石或矿物相对韧度为:翡翠500,蛇纹石(如岫玉)250,岩10。20,石英5,刚玉2~3,云母2。可见,透闪石玉的韧度在玉石中是最大的,这是和田玉最重要的特色,是其他玉石不能比拟的。
  五、颜色纯正,有世之稀宝 玉石的颜色,对工艺鉴定十分重要,包括色调、色纯、色浓诸方面。玉石有多种多样的颜色,人们对玉颜色的追求因时代而不同,如中国古代,在“三代”时
流行青色,春秋战国开始到以后各代流行白色,清代晚期开始流行翡翠绿色。世界上闪石玉颜色基本上为白、青、黄、黑、碧(绿)5种颜色,还有一些中间过渡色。和田玉由于含铁量很低,基本为前四种颜色,即有白玉、青玉、黄玉、墨玉4大类,并可进一步划分品种,如白玉中有羊脂玉、白玉、等。而超镁铁岩中闪石玉含有阳起石,含铁较高,基本上为绿色,即。和田玉的颜色,与其他玉石比较,主要特点:一是色纯,如古人所说:“黄如蒸栗,自如截脂,黑如纯漆,谓之玉符。”二是有羊脂玉,这是和田玉特有之美。人们称其“精光内蕴,体如,坚洁细腻,厚重温润,佩之可以养性怡情,驱邪避瘟,有益于人者,美不胜收。”三是有。自古以来,对璞玉非常重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说:“璞中之玉,有纵横尺余无瑕玷者,古帝王取以为玺,所谓连城之璧,也不易得。其纵横五六寸无瑕玷者,治以杯鹭,此已当之重宝也。”和田玉璞玉的外皮,按特点可分为色皮、糖皮、石皮三类。色皮是玉的外皮有一层黄褐色或褐色很薄的皮(厚约l毫米),为氧化所致,从皮色可看出玉的质量,如秋梨子、虎皮子、鹿皮子等等,常为上等白玉。糖玉的外皮较厚,如红糖色,且末玉矿常有此类玉,其中有白玉或青玉。石皮是外层有石质围岩,要取去围岩后才能得玉,如和氏璧是“理其皮而得宝。”
  六、声音优美
  玉受打击后发出的声音,这是古人鉴别玉石的重要性质。和田玉制成的玉磬,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清越绵长,如金磬之余响,绝而复起,残音沉远,徐徐方尽。这就是玉德中所说的:“叩这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这一特性,其他非闪石玉是不及的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1)化学成分: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Mgs(OH)z(Si4011)2。
  (2):其主要组成矿物透闪石为单斜晶系。
  (3)结晶习性:本身为显微纤维状晶体的交织体。其原生矿床常为块状,又称山料。次生矿为巨砾或卵石。若是原生矿经剥蚀后被搬运到河流中沉积下来的卵石,称仔玉,若原生矿经剥蚀后,仅经短途搬运而呈巨砾产出者,称山流水。
  (4)结构:软玉具有典型的纤维交织结构。
  (5)颜色:变化大,有极白、白、青白、青、黄、绿、黑等,并决定其亚种。
  (6)透明度:半透明一不透明。
  (7)光泽:玻璃一油脂光泽。
  (8)硬度:约为6—6.5。
  (9)韧性:在玉石中是最强的,达到9以上,因而不易破损。
  (10):由于是矿物集合体,因而整体不见。
  (11):参差状断口。
  (12)折射率:1.606一1.632,由于属矿物集合体物质,因而很少能同时读到两个数值,通常在折射仪的1.6l处可见到一模糊的阴影边界。
  (13)比重:2.80—3.10,一般为2.95。
  (14)吸收光谱:不明显。一般在蓝绿区500nm处可看到一较明晰的吸收带。
  (15):软玉在紫外光下为荧光惰性,即一般不发光。
  (16)包裹体:软玉常含包裹体。
  (17)工艺:是极好的材料,也可加工成弧面型款式和项链的珠子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白玉,含透闪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莹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良品种。在、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的繁荣期,都极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透闪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远高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都极推崇羊脂白玉。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差别,仅玉色白中泛淡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青玉,色淡青、青绿、灰白均称青玉,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黄玉,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栗色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与“皇”谐音,又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糖玉,糖玉常于白玉或素玉,称为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刻籽料掏空制成鼻烟壶,称“金银裹”,亦能增值。墨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墨,价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种。碧玉,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差一档。
  白玉:颜色洁白,细腻,滋润,微透明,宛如羊脂者称羊脂白玉;不透明,光泽较差者为白玉
  青玉和青白玉:色呈深灰绿至蓝绿色,不透明;青白玉是青玉与白玉之间的过渡类型,呈灰绿色。
  碧玉:深绿色(菠菜绿色),质地较粗。碧玉除新疆所产外,我国玉器工艺界把和国外所产的软玉也统称为碧玉。
  黑玉:主要含分散的碳质或石墨而呈灰黑色或灰黑与白色相间的条带。如果完全是黑色的,称墨玉。
  黄玉:是地表水中褐铁矿渗入白玉中造成的,米黄至黄色。
  和田玉的价值虽不及高,但它也有个鉴别真伪的问题,通常用来冒充软玉的有以岫玉为代表的普通玉石,新近出来的俄罗斯玉和青海玉,以玻璃料。下面分而述之。
  1、软玉与岫玉的辨别。
  和田玉其质地、硬度和比重都有一定的指标;而岫玉则是产于辽宁县,其质地、硬度和比重都不及和田玉。加上岫玉开采量大,物因多而贱,故市场价格非常便宜。
  岫玉由于质地细腻,水头较足,呈卉状至油脂光泽,所以常常把它做旧来冒充老的和田玉。但岫玉性较软,易吃刀,鉴别的最好办法是用普通小刀刻几下,吃刀者为岫玉,纹丝不入者为和田玉。如果身边没有带刀,只段细看雕刻时的受刀处,和田玉受刀处不会起毛,而岫玉则有起毛。此外,手感岫玉也较轻,敲击时声音沉闷黯哑,不像和田玉清脆。
  除了岫玉,还有其他普通玉石用来冒充和田玉,其鉴别方法大致同上。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材料是玉器收藏的首要前提,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器至关重要。目前通常的价格,同等级别的子玉是山料的6--8倍。在市场或网上,更常见以无皮之山料或俄料,充和料出售。俄料亦属山料且物质成份一样,因出矿地在境内而称俄料,其价更低得多,特性是色白但玉质太水即是透明感过重,密度和油质感均比不上正宗和田子玉料好!若以俄料充和田子料件出售,经验少者难以辨之,目前在市场或网上唯数不少。
  真正的羊脂玉,目前国家没有标准,它是产于冰雪覆盖的冰河中。羊脂玉白若羊脂,不但白且绝不反青,其油脂度特高,不是一般色度达到羊脂级的山料或子玉可匹敌的。有些老玩家玩玉几十年也难得一求。羊脂玉取得难度之高加上其稀有度,所以爱玉者常有寻羊脂玉难,难于上青天之感。可以这样说,现在就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之品羊脂玉。
  现如今自称羊脂玉的,其实大多数是高白色的山玉或子玉,如不带皮的高白玉一般多是山料。玉工都知道子玉价佫高之山料数倍,在做工时一定想尽办法的留皮。有些为了冒充子玉而想方设法做烧染假皮子的,也常可见之。无皮的玉是不是子玉,就要靠鉴定者的经验和眼力来确定了,因此往往存在着争议性。
  按照和田玉的同等级来说,子料最为贵重,山流水次之,山料又次之。
  造型是玉器审美的构架,也是决定玉器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状决定的,其比例权衡要适当。匀称而不呆板,均衡而又稳定的是美的作品。
  纹饰是玉器的装饰,它的美丑容易为人们觉察、感受。一般说它服从于器型的需要,或者它们两者都取决于社会功能的需要。装饰要看结构、章法、繁简、疏密等处理,凡结构章法有条不紊,统一和谐就具鉴赏价值。
  玉器工艺是由料变为器的技术条件,它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人真正认识,是鉴赏上的一个难题。凡砣工利落流畅、娴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较美的,反之,板滞纤弱,拖泥带水,则是收藏价值锐减的标志,不可贸易集之。 艺术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凡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都是艺术美的表现,反映了丰富的收藏价值。反之工艺差,艺术低劣,一味摩古者违反艺术美的作品,鉴赏价值就逊色得多了。所以对玉的收藏除重视玉的材质,还要注重玉的工艺水平,关注玉的艺术性。原因很简单,玉的材质越好,在大自然中的存量越稀少,其加工难度也越大,制造一件良玉就越难成功,价值就越高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和田玉与、的辨别
  我国青海和中亚地区,现在也出产一种玉,俗称青海玉和俄罗斯玉,估计皆为山脉的支脉所产,故而矿石成分相似。这种玉多为白色,看上去也似蜡状油脂光泽,因此很容易冒充白玉。而且它的硬度和白玉一样,故而不能用与否来鉴别其真伪。但这种玉所含石英质成分偏高,因此与白玉相比,质粗涩,性粳,脆性高,透明性强;经常日晒雨露,容易起膈、开裂和变色。特别是将和田玉与俄罗斯玉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一个糯,一个粳;一个白得滋润,一个则是"死白",其高下之别不言自明。同时,敲击时一个声音清脆,一个沉闷,也不难分辨。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和田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层褐红色或褐黄色玉皮,因
此习惯上称为皮色子玉。有秋梨、芦花、枣红、黑等等颜色,琢玉以各种皮色冠以玉名,如秋梨皮子、虎皮子、枣皮红、洒金黄、黑皮子等等。世界上不少玉石都带有此色,但不如和田玉皮色美丽。利用皮色可以制作俏色玉器,自然成趣,称为得宝。
  和田子玉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成云朵状,有的为脉状,有的成散点状。色皮的形成是次生的。自古以来,同等的带皮色的子料价格要比不带皮色的仔料贵得多。自然灿烂的皮色,是和田玉子料特有的特征,也是真货的标志。但假沁色的带皮子料近年非常多见,沁色多附着于表面。外表没有油分比较干涩,没有水头,需要注意区分。
  选购皮色子玉有以下优势:
  1.带有钢印(国家鉴定证书)的子玉,无争议,能确定其保值及增值性。
  2.行内有句话:“子料去了皮神仙认不得”。主要指有些优质的山料(甚至俄料)几可与子料相比,而被无良商人充数高价出售,但进价上却相差数倍之远。因此没带皮色的裸体子玉较易有争议而难定其保值性。因此有人说:裸体玉有争议,不能确定保值。裸体子玉是黑白照,而皮色子玉是彩照,它给充分的创作空间,也给了人们五彩斑斓的艺术享受。
  子玉99%带有轻重不同的料裂或少许的杂质,故玉器行内称裂为隔或咎。一般大隔或较明显的杂点处都会地作工时加已修饰,而存在的小隔,在不影响玉器的美观和它的牢固度,均属于正常范围。如同珠宝级钻石在高倍的放大镜下大多均有小裂、杂质等,全美的少有,于此同理。选购皮色子玉时:1.重皮色;2重玉质;3重工艺;4重料形。
  和田美玉虽产于号称“万山之祖”的昆仑山中,但闻名古今中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昔日王公贵族玩的高档玉器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购藏玉器,不失为投资保值的一种理想选择。近年来,新疆且末县的和田玉原料生产占新疆和田玉产量的七成以上,主要玉种有和田玉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墨玉、碧玉等,加工的和田玉玉器(如御府工坊玉雕)远销国内外市场。 崇玉、爱玉是东方人的传统,人们对玉器的需求处于上升的趋势。随着玩玉者队伍的扩大,人们对玉器的青睐导致价格的上扬,也为玉器收藏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投资机会。
  诀窍第一招:不能贪图便宜,更不能听这些不道德的生意人给天花乱坠的讲故事。也不要以为自己很高明能把卖东西的给蒙了。白玉的产量很少,原料面临枯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欢白玉的人也越来越多。天然的好白玉价格自然就比较高,所以在购买的时候,有的人为了贪图便宜买到了赝品。中国有一句老话:一分价钱一分货。很简单的道理,做生意是为了赚钱,赔钱的买卖谁会做。比如说800元进来的物件,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谁都不可能700元卖的。
  诀窍第二招:在买东西的时候稍微为物件计算一下成本,就不会上当。白玉的雕工主要是人工借助于雕刻工具。现在也就是在工具上可以用科技产品。雕刻还主要是人工来完成。白玉的雕工要求非常高,所有的细微之处,都是玉雕师傅手工制作而成,打磨到细致圆润为止。所以白玉的加工费也是不可少的成本,在加上玉料钱。比如白玉方形牌子的工钱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随形玉坠的工钱也要在百元以上。所以东西方太便宜了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件东西的价值连工钱都不够的话,它可能是真的吗?不要交不必要的学费。
  诀窍第三招:白玉的质地非常细致,手感也很温润,光泽是柔和的。将一件玉器放在手中掂掂是否有沉重感,再看看这件白玉的光泽是否是蜡质光泽,里面有没有气泡。用手感觉一下是否有温润的感觉。另外,最好在店里买,不要到流动商贩手中买这些东西。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和田玉是中华玉苑中拥有的独特资源,中华文明中的玉器是以和田玉的特质为代表的。玉有“五德”,讲的是和田玉。“温润而泽”、“缜密以栗”、“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细然”、“瑕不掩瑜,瑜不掩暇”等赞扬的是和田玉的特点,和田玉是的象征。历来人们对和田玉的向往、爱好、追求几乎达到了神秘、痴迷的境地。现在的羊脂玉真可谓是“一两仔玉,一两金”了。这样珍奇的人间瑰宝,随着采集的艰难与稀少。对于收藏者来讲,得之一玉,束之高阁,作为欣赏与财富的积累,或留传后代或保值升值。然而,对于和田玉这一大的玉种,玉料完整无缺者不可说无,但终究寥寥,而大多数原料都有一个由原料转变为商品、、珍品乃至于绝品的过程。古人云:“”,这就需要我们把稀少的、有限的资源,充分合理地运用起来,增加其艺术含量和文化品味.避免和防止急功近利的市俗商品化倾向,使其和经济价值得到充分地发挥,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FONT color=#、优料精用:一块上佳和田玉,色好形好,可不加雕饰或稍加雕饰,保其重量,配一高档底座,本身就是一件很为雅致、难得的艺术品,供欣赏,收藏。一块优质白玉,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价值,在施艺的过程中,应慎之又慎,不应轻易动铊,以免留下遗憾。正如同行所讲:得一块昂贵的羊脂玉,不动铊不亏,一动铊子就亏,可见谨慎构思的重要。难怪乎,许多人对羊脂玉不敢问津。须知,得一美玉,原样收藏者毕竟少数,大部分都需启动创作者的灵感,开动丰富的想象,使之成为一件佳作,成为一件艺术品。优质原料如何精用,继承与创新仍然是永恒的主题。先辈们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玉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的源泉。以青铜器造型为主的各类炉、瓶、薰以及壶、盒、杯、碗、洗等题材,传统的人物仕女、仙、佛、童孩、花卉、鸟兽等题材和造型等都是值得借鉴.甚至仿制的。如:北方的三足元炉呈两环,显浑厚、质朴,而南方的三足元炉呈五环,盖子上增加三环,呈圆润典雅,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流派和,这都是先人经过若干时间,琢磨出来的。同时,我们在不失传统的基础上,重要在于创新,要给作品富于时代感,新意感。随着科技的发展,工具的改革,我们完全有条件,把创作的思路再宽阔—些,再奇突—些。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人奇我绝。”
  如:1989年,制作的—对青玉《百寿如意》,荣获国家珍品奖。如意长44.5厘米,宽12.3厘米,而如意的背面,采用了炉瓶薄胎[水上漂)的工艺处理手法,厚薄匀称,再采用镂空雕的工艺技法,每只如意刻有一百个不雷同的“寿”字,字字相连,不断,每只如意仅七两重,作品既有浓厚的书卷气息、又有工艺雕刻精致入微之感。
  如:扬州在1988年制作的一件由工艺大师刘莜华设计的白玉《内链双瓶》,在连体双瓶内贯以一根内链,连接双盖,其工艺技巧绝伦,内链计算的精确,真是巧夺天工。同年在召开的全国玉雕质量评比会上,有的同行都提出这样疑问,怀疑内链是否后续。一根内链构思独到,雕琢艰险,但成功后其及其经济价值却是无法比拟的。
  如:御府工坊2009年有玉雕大师雕刻的“济世活佛”藏品通体润泽,内部一侧除一点绵质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瑕疵,肉质上佳,质地细腻、缜密,油润度极佳,牌顶留有黄皮,共分为大小近似的三块,每块大小近似,重量相仿,三块玉雕都配有古典底座,整体优雅大方,造型独特。本套藏品的牌型各不相同,雕刻的活佛济公笑眼眯迷,“与狗嬉戏”“活佛醉酒”的画面惟妙惟肖。第一块牌子,济公一手托钵,一手高高举骨棒,引的小狗翘首以望;第二块牌面,济公一手执扇,一只鞋被小狗叼起;最后一块活佛,一手拿棒,似在挠痒,一手托酒葫芦喝酒,三幅画面生动活泼,把济公外俗内仁,外圆内方,疯疯癫癫却快乐无边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济公活佛,惩恶扬善,寓佛陀保佑,,而且佛本身就有一种保佑平安、恭喜发财的象征,不管是形象还是寓意都贴合现代人的精神追求,所以这个系列藏品的升值空间很大.
  2、次料利用:和田玉并非都是越白越好的羊脂玉,洁白无瑕,再附上秋梨或桂花皮色,固然人人喜爱。但大部分原料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瑕疵和绺裂,都带有“遗憾”。因此,把大量的各种质地、档次的玉石加以运用,那是对和田玉资源开发的一大贡献。20 世纪70年代,扬州挖掘恢复了失传近200年的山子雕工艺,既借鉴于明清山子的风格,又立意创新。从外形雕延伸到内雕及内外雕的结合。山子雕工艺是保留其玉石天然美的外形,在其外部和内部分层次地摊琢众多的人物、山水、树木花鸟、,组成一幅立体的书画长卷。山子雕的创作都赋予故事内容和诗情画意,给人以儒雅、古朴之感,显露文人气质。其工艺技法上,则采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相结合,层次清楚,构图完整。山子雕工艺的恢复和发展,为和田玉以及其他玉种的广泛运用提供了空间。它更能广泛地运用于有绺、有裂、有浆色的玉料上,发挥其工艺技法及特长,用景物、层次等来去脏遮绺。由于各种雕琢技法的结合运用,使作品更为精奇,更为耐人寻味。
  1995年,由顾永骏构思设计的一件重达约2000斤的青玉《汉柏图》,原料有浆多绺,但经过的巧妙构思,再现汉代“青、奇、古、怪”四棵柏树。正面一棵苍劲、似一老寿星俯视大干世界;近旁一棵柏树,枝干弯曲似;背面一棵古柏直插云霄、充满生机,另一棵为侧拐状,似桥梁,可行人,并以古刹老树、游人观赏为陪衬,交相辉映。由于作品的艺术品味和魅力的提高,使原材料的质地与价值得到充分展现,其经济效益也数十倍地上升。
  扬州山子雕工艺的恢复和发展,为原来属于青一,青二等级类的玉石原料,提供了出路,激活了和田玉的市场。在山子雕工艺恢复的同时,扬州又研制了随形雕、仿古件及玩饰件等,使扬州玉器走出了传统的五大类品种的格局,因此扬州也逐步成了和田玉的集散地。
  3、小料大用:谁都想得到一块完整的和田玉,创作出一件完美的作品,但这样的原料实在是越来越少,越来越难求。小料如何大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因材施艺,巧妙构思,能从视觉上、情感上引发出丰厚、充实而有变化的空间。这就需要:一是—件玉石原料在设计时能立着用的尽量立着用,则显得大,卧则显小。行家称:“宁立勿卧”,这是一般规律,二是在突出主体的前提下,配以链条,将作品立体空间放大,此种方式通称“链子活”。三是玉器的组合,在1964年扬州老艺人杭学文就发明了套碗机(也称套料机),在一块玉料中套出若干块料,组合成各类薰、炉、塔、盒等。四是造型要完整,做工要细腻,要使人爱不释手,玩之、佩之、饰之,有一种丰富的充实感,物件虽小,在心中的地位很大。前人的子岗牌即是例证。
  1985年,扬州出一件佳作,是由顾水骏、汪德海等人合作的白玉《三星对奕图》,料重不足千克,但倾注了创作者心血。内容引用西游记中三星对奕的故事,构图似乎很简炼,但大有多一笔嫌多,少一笔不足之感。人物传神,在不到黄豆大的面部上,细部刻划精细入微,锭子用得处处到位,反复观赏都觉得越看越有看头,回味无穷。加之,一红皮色上刻有《对卉图》,画龙点睛,人人见之,人人爱之。
  4、俏色巧用:玉石的色彩是丰富的,用得恰到好处也是不易的。用得好出精品,甚至出绝品,用得不到位,反显弄巧成拙。超越常人想象的,奇异而又巧妙地应用俏色,使其增添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体现了创作者的阅历和见识、想象和灵感。
  扬州在20世纪80年代出了一件绝品——白玉《官帽》,这件作品是已故工艺大师构思设计的。这是一块半面有红皮而另半面已分化断裂的和田仔料,分化断裂的那一面,几乎是带有褐黑色的浆斑,也可以说是块谁也看不中的“废料”,充其量制作一仿古件而已。但韩先主突发奇想,发现有红皮的那面其形状很像清皇宫的“官帽”。于是把带褐黑色的浆斑部分全部掏掉,利用红皮浅刻龙的纹样图案,且色彩、外形、大小酷似一顶“官帽”,造型逼真,令人叫绝。
  又如他的作品:新疆卡瓦玉《斗熊》,原也是一块不起眼的次料,用其天然外形与色彩,构思一只笨熊,熊背恰有一道裂绺,不加雕饰,活灵活现是斗伤的熊,因此取名“斗熊”。此件作品现藏于精品室,永久保留,凡观赏者,无不,给以高价也不让售。
  以上是个人在实践中的一点粗浅体会,无非是“抛砖引玉”。目的在于我们要珍珍惜和保护和田玉的资源,合理开发和运用好和田玉的资源,探索和谋求健康的共同发展之路,使和田玉在中国玉器发展进程中发挥其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促使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久盛不衰。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2.在向社会出具的鉴定报告或商业活动中,使用软玉分类中的基本名称和传统名称如“白玉”、“青白玉”、“墨玉”等。
  (依据GB/T—1.1、3.4.3.b;“国家标准释义”第24条)。
  3.依据GB/T—16552有关“产地不参与定名”的规则,本细则规定不使用“和田玉”、“玛纳斯玉”、“青海玉”等产地名称。在做具体玉石产品鉴定时由于产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也不区分产地,例如不写作“和田青白玉”等名称。此项规则也符合国际惯例: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CIBJO 手册》中实用规则 第一条 总则 (b)项:在商业文件中不应指示原产地;第二条 实验鉴定报告(c)项:宝石的原产地不必说明。
  4.按传统的观点和行业的惯例,本细则对软玉品种的划分以颜色特征为依据,对品种进行分类。考虑到玉石产品的复杂性,商业鉴定证书应采取“分类不分级”的原则。对品质的初步评价采取对颜色和质地进行简单综合描述。
  5.依照地质学科的惯例,对软玉颜色的描述,采用先次要色调后主要色调的方法,也采用一些惯用的颜色描述词汇。
  例如:黄褐色—表示以褐色为主,带有黄色调。
  橙黄色—惯用颜色描述语,表示一种特征黄色。
  颜色的观察和描述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而且常常同一块玉石上有两种或多种颜色,或颜色特征含混难以表达;可采用过渡性、关联性方法进行描述、分类、命名。有些名称上无法表达的颜色特征可以在备注中加以描述。
  6.“羊脂玉”是“羊脂白玉”的简称,为行业中对优质白玉形象化的俗称,犹如红宝石中“鸽血红”的用法一样,不宜单独作为玉石名称使用。本细则对优质白玉的命名采用“白玉-羊脂白玉”这一独创性名词,其中“白玉”为国家标准规定的软玉基本名称,“羊脂白玉”为行业中对优质白玉的俗称(俗称不单独使用)。在此名称中“白玉”起到定名做用,而“羊脂白玉”则起补充说明作用,中间“-”为连接号。这一名词的构成符合和标点符号规则。
  7.软玉(和田玉)产品中颜色、瑕疵的含量比例估算方法应采用地质学传统的岩石矿物鉴定技术方法,准确的估算对鉴定分类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鉴定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在实际操作中才能保持技术水平相对的稳定和统一。
  8.分类和命名的原则是使软玉(和田玉)品种划分详细清晰,简单而易于鉴别操作,规范和统一行业用语,以利于贸易和交流。
  9.软玉(和田玉)的鉴定及分类、命名主要依据感官检验和检验人员的经验,鉴定鉴别的对象也属于民间珠宝工艺品、艺术品,因此不宜将分类、命名方法升级为标准,更不宜定为强制标准。商业鉴定证书应采取“分类不分级”的原则,以避免形成畸形消费市场,也避免某些用心不良的鉴定检测机构、商家借此挑起纠纷、制造混乱,对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和田玉仔料,原矿藏在“万山之祖”的昆仑山深处,经历天地沧桑的变迁、风霜雨雪的侵蚀,一些玉石破山而出,裸露于天地之间,后经内外,玉块崩落到山涧中,滚动在河道里,从而,使得有棱有角的山玉的磨圆度变好,也洗涤掉原有的围岩与瑕疵,呈卵石状,温润而泽,为最具生命力的美玉品种。如此珍稀的,在今天却时常遭遇仿真处理技术的挑战,令人难辨真假。在此笔者作为有地质专业背景的藏迷,就参与市场的一些经验,对和田玉仔料原生皮色的特征阐述己见。
  了解和田玉仔料的成因,就知道和田玉仔料呈浑圆状,外表有厚薄不一的皮壳,颜色常有枣红皮、秋梨皮等。浑圆状的仔料,皮色必然是全包裹的,巧雕、人工开门子和分割成小块的除外。皮呈微透明、亮亮的或叫“有油脂光泽”,手捂或手握1~2分钟,即见其“出汗”。
  仔料在河床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自然受沁,它会在质地松软的地方沁上色,在有裂子的地方深入。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变浅,裂隙上的颜色则由浅至深。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很喜人,抢眼而不碍眼,并且,色泽随岁月增进愈显亲和力。
  皮肉呈渐变过渡状,由于仔料的皮色是在原砾石表面慢慢形成的,是风化和水的解析作用以及大、小气候循环制约等因素共同制造的,是分阶段的,所以颜色沁入玉内有层次感,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且呈渐变过渡状。
  这类仔料多为石皮仔料。由于形成璞玉的特殊围岩条件以及透闪石矿物的纤维交织结构,这类仔料尽管已风化磨砺为浑圆状,但是其表面会有无数细细密密的“小砂眼”,呈毛毡状,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出。
  无皮色的仔料多属于,肉色即是皮色,皮色即是肉色,可呈深浅不同的绿色。所以,也有人按颜色对和田玉进行分类。不过无论是白玉、黄玉或墨绿色玉,其表面多少有层包浆或沁色。
  软玉被称为中国的“国石”,中华民族使用软玉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从古至今,我国人民对软玉有自己相应的分类和命名方法。但是由于时代、地域、文化和人们矿物学知识的局限,许多名称和种类划分各地有很大差异,在鉴定和商业活动中引起了一些问题。在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有关软玉的内容中对分类及命名制订的比较简单,在鉴定实践中容易引起一些误解和抵触,因此,有必要制订一个符合行业实际情况,较为详细的鉴定及分类、命名方法细则。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白玉-羊脂白玉:表示优质白玉,其颜色呈脂白色或比较白,可稍泛淡青色、乳黄色等,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可有少量石花等杂质(一般10%以下),糖色少于30%。
  白 玉:各种以白色为主的软玉,常微带灰绿、淡青、褐黄、肉红或紫灰等色调,质地细腻或在细以上,糖色小于30%。
  糖白玉:糖玉与白玉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糖白玉-羊脂白玉:糖白玉和羊脂白玉之间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青白玉:灰绿色、青灰色、黄绿色等浅—中等色调品种,介于白玉和青玉之间。
  青白玉—白玉:青白玉和白玉之间界限难以划分时,或同一块玉石上有两种颜色时,可以采用过渡的方法描述定名。
  糖青白玉:带有很多糖色的青白玉,糖玉与青白玉之间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青 玉:灰绿色、青灰色等中等—深色品种,偶尔带有灰蓝色调,与青白玉只有颜色深浅的差别。应注意深灰绿色青玉与碧玉的区别。糖青玉:带有很多糖色的青玉,糖玉与青玉之间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翠青玉:青绿色—浅翠绿色品种,偶见于某些产地,也可以直接以青玉命名。
  烟青玉:烟灰色、灰紫色品种,偶见于某些产地,也可以直接以青玉命名,颜色深的品种应注意与墨玉的区别。
黄 玉:浅—中等不同的黄色调品种,经常为绿黄色、米黄色、常带有灰、绿等色调,在具体鉴别中应注意与浅褐黄色糖玉的区别。
墨 玉:灰黑—黑色软玉,致色因素是因为含有一定量的石墨包体,在鉴别中应注意与绿黑色碧玉的区别。由于含石墨量多少不同,黑色深浅分布不均,其过渡品种命名方法与前述相同。
糖 玉:由于原生或次生作用形成的,受氧化铁、锰质浸染呈红褐色、黄褐色、黑褐色等色调的软玉,当糖色部分>85%时可以称为糖玉。但如果可以观察到原来的玉种也可以按原玉种名定名。
碧 玉:青绿、暗绿、墨绿色、绿黑色的软玉。分为两种,其一种产于酸性侵入岩体的接触带,较纯净细腻;另一种产于超基性岩体的接触带,杂质多,常含有黑色矿物包体。碧玉即使接近黑色,其薄片在强光下仍是深绿色。某些碧玉与青玉不易区分,一般颜色偏深绿色的定为碧玉,偏青灰色的定为青玉。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现在市面上大多数很白 且带石皮的料子是俄料山流水& 润度明显不如籽料& 花絮比较大 皮色 比较深& 雕刻的雕件 没有天然籽料的弧度& 其典型特征是有黑色的矿物包体 像褐色沥青一样分布在料子的浅表层 它 就是俄料山流水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和田玉籽料 价格高 价值大 质地好& 所以很多人就造假子料 冒充籽料&&
1 如果原来是真籽料,现在为了漂亮给他上了很漂亮的颜色 所谓的优化处理,这就叫做二次上色&&& 记住 二次上色的石头必须原来就是籽料
2& 如果原来不是籽料 是山料& 给人工上的色 做的皮子 冒充籽料 就 叫做假皮子
这两种区别是看& 有无& 毛孔&& 有无天然瘤裂&& 皮色自然不自然 看着舒服不舒服 而且 假子料的润肤用手摸 不够油润 一般百度比较高& 石花比真正的籽料大很多 结构比较松散 真籽料 质地细腻 花絮少 皮色天然 润度高 有裂隙& 具有天然的形状无需人工打磨形状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和田玉(和田料子)按颜色分为七大类 有白玉&& 黄玉& 碧玉& 青玉 墨玉 青白 糖玉&& 按产状分为 山产 :山料& 水产 :籽料&& 和山流水&&& 山料是指山上的原生矿床籽料 是指原生矿床经分化剥蚀被河水冲到河流中下游的石头&& 山里流水是指原生矿床经分化剥蚀被河水冲到河流中上游的石头&&山料没什么说的& 就说说籽料吧&&& 籽料鉴别特征& 1& 有皮&&& 看着很帅虎符的是真皮&& 在裂开出聚集多是二次上色&2& 有裂& 3& 有气孔& 像人的皮肤一样具有毛孔 & 4& 具有天然的鹅卵石形状 5油性足 润独好基本就这些鉴别特征&&&&& 不懂得可以咨询我
By11111& 珠宝玉石鉴定师 发表于
和田玉定义 :自然界产出以透闪石和阳起石为主要成分的钙镁硅酸岩 且 可调琢成天然工艺品原料的总称&&&& 这个定义没有限定和田玉一定产于 新疆昆仑山及阿尔金山一带 为什么没有限定产地 是因为 其他国家省市也产和田玉& 和田玉不是以产地定名,而是以矿物成分定名, 国标规定任何宝石不参与产地命名 和田玉已于保留& 如果真的要区分产地 我们可以叫 和田玉——青海料& 和田玉——俄料& 和田玉—— 韩料 和田玉——& 加碧& 这样来区分产 地&&& 这个道理 就和苹果一样& 哪都产苹果& 只是人们一致认为阿克苏的糖心最好& 但我们能否认其他地方产的不是苹果吗? 不我们不能否认&& 他们产的也叫和田玉&&& 只是品质上有差别&&&& 不一定和田产的就比俄料好& 不一定青海产的就比和田的差& 我们应该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之后我会把和田玉不同地方产的料子鉴别特征告诉大家 请大家留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中的气泡呈球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