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告北京东北林业大学博士点学院老师

北京林业大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云(教授)导师介绍
李云 ,1963 年4 月19 日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常务理事,第七届树木引种驯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国家林 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和转基因品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留学服
李云,1963 年4 月19 日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常务理事,第七届树木引种驯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国家林 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和转基因品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 心评审专家,《核农学报》编委,《林业科学》、《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等核心期刊审 稿专 家等。
电话:010-
主要研究领域
从事四倍体刺槐引种及改良,毛白杨、银杏多倍体育种,木本植物太空诱变育种,树木基因工程,林木组织培养、植物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教学工作。以及四倍体刺槐繁殖、高产栽培、营养价值评价、饲料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此外,开展了刺槐能源林培育、生物质能源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
学习、工作经历
1985年 从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经济林专业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1994年 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硕士生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
1997年 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
1997年-2000年 北京林业大学良种繁育中心任讲师和副教授(1998年任副教授)。
1997年1月-1997年7月澳大利亚,枣树引种合作研究
2001年-现在,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生物技术系任副教授和教授(其中2005年任教授,2006年任博导)。其中在2008年至2009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北卡州立大学从事合作科研一年。
主要科研课题
主持项目:
1.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饲料型刺槐多倍体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5.12)
2.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核技术农业应用&项目(),(0.10)
3.国家&863&项目专题子课题:&林草花卉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0.12)
4.四倍体刺槐栽培技术规程(2008-LY-155),(2008.05 & 2009.12)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银杏2n花粉秋水仙素诱导率极低的微管及微管蛋白机理研
究(),(0.12)
6.国家林业局科技中心项目:转AhDREB1基因毛白杨安全性检测,(JJ-07-04),()
7.北京市农委项目:四倍体刺槐新无性系推广及其生态饲料林培育示范,(2008.01-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探索项目:银杏2n配子诱导机理研究及三倍体植株培育,
() (5.12);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刺槐同源四倍体花序复化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
()(7.12)
10.科技部国家转基因专项:耐盐转基因(AhDREB1)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系的选育开发,(JY03-B-26) ()
11.发改委林业生态科技支撑项目:四倍体刺槐困难立地造林技术应用、示范建设项目,
(支撑2003-02) ()
12.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四倍体刺槐饲料林丰产栽培及饲料加工产业化示范,
(03EFN),()
13.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毛白杨配子染色体加倍对细胞质遗传的作用机理,
(6042020),(6.12)
14.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抗类菌原体转基因枣树的研究,(5012008),(4.12)
15.国家林业局重点推广项目:四倍体刺槐繁育及栽培技术示范,(), ()
16.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四倍体刺槐优良新品种区域化试验,(2004-04),(2003-
17.横向合作课题:培育耐盐碱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的研究,()
18.&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抗逆性优良防护林、经济林树种的优选及扩繁技术
的研究&(属于&亚湿润干旱区永定河沙地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参加项目:
1.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优质抗逆生态树种刺槐、泡桐新品种选育
(2006BAD01A1601),(0.12)
2.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 &商品林定向培育及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
(2006BAD18B01-03),(0.12)
3.国家林业局重点:四倍体刺槐优良新品种区域化试验(2004-04)()
4.&948&引进项目:多倍体刺槐新品种及快繁技术引进(97-4-05)()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葡萄卷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转基因葡萄的培育
()(0.12)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试管苗玻璃化产生原因分析(5.12)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枣树苗木快速繁殖及脱毒技术的研究(4.12)
成果与奖励
1.&枣树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及脱病毒(MLO)技术的研究& 1992年
2.&改进培养基提高试管苗移植成活率的研究&1987年
3.&毛白杨优良无性系快速繁殖技术&1989年
4.&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选育&2004年
5.&四倍体刺槐引种推广及其饲料林高效栽培和加工利用技术研究&2007年
荣誉及奖励
1.&枣树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及脱病毒(MLO)技术的研究&
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 第五完成人
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 第五完成人
获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 1996 第五完成人
2.&改进培养基提高试管苗移植成活率的研究&
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 第五完成人
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0 第五完成人
获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 第五完成人
3.&毛白杨优良无性系快速繁殖技术&
获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0 第四完成人
4.&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选育&2004年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 第五完成人
5.&四倍体刺槐引种推广及其饲料林高效栽培和加工利用技术研究&
获国家林业局梁希杯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排名第一。
1. Li Yun, Sun Yuhan, Wang Yaru, Cheng Jinxin, Hu Junyan.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Lower Mutation Rate of Unreduced Microspore in Ginkgo biloba Induced by Colchicines. In Vitro cellular &Developmental Biology-Animal,2010,46(suppl1):138-138 ((SCI 0.791)
2. 王亚茹,李云,姜金仲,孙宇涵.秋水仙碱作用于微管蛋白的机制及其细胞效应研究进展.西北植物学报,): (()
3. 袁存权,李云,路超,杨敏生,张玉瑶. 刺槐种子航天诱变生物学效应研究.核农学报,):()(()(2006BAD01A1601)
4. 路超,袁存权, 李云,习洋. 3种木本植物种子航天诱变研究初报.核农学报,):()()()
5. 乔磊,李云,杨华.榛属新品种测试指南编写的相关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24):1, 1034)()
6. ZHANG Guo-jun, MI Wen-jing, LI Yun, JIANG Jin-zhong, LU Chao, NIU Chen. Effects of different supplements on tetraploid black locust ((Robinia pseudoacacia L.) silage.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176-183 (、2004-04)
7. 崔彬彬,李云,金晓洁,冯慧. 白杨细胞质遗传的细胞学机理Ⅰ.生殖细胞和精细胞中细胞器DNA的存在状况.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54-62 ()、(()、(6042020)
8. 张国君,李云,徐兆翮,孙鹏,袁存权.栽培模式对四倍体刺槐生物量和叶片营养的影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02-106 (2006BAD01AAA03-5-2、2004-04)
9. 孟丙南,张江涛,丁向阳,李云, 徐慧敏. 四倍体刺槐K2无性系嫩枝扦插技术研究.林业科技,2010, 35 ((4):1-4 ((2006BAD18B0103);(2006BAD01A1601),行业()
10. 孟丙南,彭祚登,张中林,徐慧敏,李云. 四倍体刺槐硬枝沙藏结合生长调节物质处理扦插研究.黑龙江农业科学,-88 ((((2006BAD18B0103);(2006BAD01A1601),行业())
11. 王亚茹,李云,孙宇涵,王谦. 银杏小孢子蛋白提取及双向电泳技术优化.西南林学院学报,):45-49 (();()
12. Yun Li, Guojun Zhang, Jinzhong Jiang. Tetraploid black locust, a promising tree resource for biomass energy and forage. In Vitro Cell Dev. Biol.-Plant,):505-505((SCI :0.853)
13. 魏冰,李云,杜宁霞,刘欣.毛白杨杂种外源基因稳定性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核农学报, ): ((JJ-07-04)
14. 袁存权,李云,管耀义,袁惠贞,刘朝华. 航天诱变育种机理研究进展. 河北林业科技, 2009(增刊):39-43 ()
15. JIANG Jin-zhong, SUN Peng, LI Yun , ZHANG Guo-jun, LIU Jian-hua, HAN Feng-bao, NIU Chen. Ruminal in situ disappearance kinetics of six nutritive ingredients in leaves and stems of young tetraploid black locust in growing steers.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2009, 11 ((3): 168-173 ((03EFN) (()
16. 张国君, 李云, 付元瑞, 路超, 胡君艳. 刺槐、柠条和紫穗槐青贮品质的比较. 西北林学院学报, )151-156 (;2004-04)
17. 张国君, 李云, 何存成, 孙宇涵, 贺佳玉.四倍体刺槐不同叶龄叶片的营养及叶形变化. 林业科学, )61-67 (;2004-04)
18. 张国君, 李云, 李方平, 徐兆翮, 孙宇涵.四倍体刺槐不同根龄幼林的生物量及叶片营养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37-41 (;2004-04)
19. 姜金仲, 贺佳玉, 李云, 楼莎, 严艳华.刺槐同源四倍体种子胚变异及生活力分析. 核农学报, ):405-412 ((2006BAD01A36;2004-4)
20. 金晓洁,李云,高尚永. 杨树无性系改良研究进展,河北林业科技, 2008,((3):26-28(6042020)
1.林果花菜组织培养快速育苗技术 李云(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植物细胞工程与组织培养 李云(编委)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林果花菜设施快速育苗技术 李保明,李云(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8
4.庭院苗圃林果花菜快速育苗技术 彭祚登,李云(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3
5.林木繁育研究.李云,刘青林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6.植物组织培养.沈海龙,李云,谢寅峰,陈龙清.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广博的文化...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
序号 姓名 职务 负责工作 办公电话 手机 1 唐占华 党委副书记 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
序号 姓名 导师 就业单位 1 欧仁侠 代燕 昆山龙腾光电 2 李罡 秦永左 华为技术有限公...
一、 拟接收调剂专业和人数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和控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微信号:kkkaoyan
跨考研招院校库:
——省市地区——
——选择学校——
跨考研招专业库:
——学科门类——
——专业名称——
跨考研招导师库:
跨考研招招简库:
研招院系信息:
热门关键字:
位置导航:
北京林业大学导师简介:高亦珂
名师答疑:
  高亦珂简介
  导师姓名: 高亦珂
  性别: 女出生年月: 1966 年3 月14 日
  院系名称: 园林学院一级学科: 林学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1: 花卉生物学
  研究方向2: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方向3: 植物设计应用
  政治面貌: 民主党派现任职务: 教师
  现在职称: 副教授职称评定时间: 2001 年4 月1 日
  导师最后学历: 博士导师最后学位: 博士
  获学位时间: 1 年1 月获学位单位:
  是否院士: 非院士是否留学: 是
  留学国别: 英国、爱尔兰留学时间:
  硕导、博导: 硕导批硕、博导时间: 2002 年9 月1 日
  在读硕士: 8人毕业硕士: 10人
  在读博士: 0人毕业博士: 0人
  上岗时间: 2002 年9 月1 日现在在岗否: 是
  是否外聘导师: 否原外聘单位名称:
  是否千百万人工程: 否是否长江学者: 否
  其它称号: 所在学科是否博士后流动站: 是
  工作简历: 8.7,于东北林业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
  1.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1- 至今,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任教,并从事园林植物的引种、育种及宿根花卉
  园林应用研究。
  2002年在英国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作为访问学者,
  2005年获得国家公派留学基金的资助,在爱尔兰的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做访问学者,从事植物
  系统与分子进化方面的研究。
  教学工作: 植物景观设计应用、野生花卉、干燥花的采集与制作、专业外语
  研究领域: 野生花卉和宿根花卉新品种的引种、栽培和育种;
  植物自然式设计;
  转基因育种研究;
  花卉的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
  新技术在组培中的应用等
  在研课题: 参加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已完成的课题花卉的资源与育种和转基因育种两个方面。现主持国家林业局“948”
  项目“低能耗优质高产苗木组培技术的引进()”;国家“863”项目“重要商品花卉安全、高效转
  基因育种研究”()和“野生花卉引种育种及应用研究”。
  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菊花无抗生素标记基因转基因体系的建立()”。国
  家转基因研究专项等研究项目。参加编制了林业部新品种测试指南2项:榆叶梅DUS测试指南以及已知品种数据库
  的建立;紫薇DUS测试指南以及已知品种数据库的建立。参加完切花的采后、储存、运输国家标准的制定。并已
  经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论文目录: 鸢尾属植物种子休眠原因及提高萌发率方法综述 种子 2006 02
  四种鸢尾属植物种子休眠和萌发研究 种子 2006 04
  马蔺种子自然萌发特性及其休眠原因初探 种子 2006 07
  鸢尾属植物研究进展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6
  发光二极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6
  玉蝉花生物学研究 山东林业科技 2006
  转基因菊花再生体系的建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1)37~39
  10种百合属植物的传粉生物学 植物研究1998. 18((((((((((((((((1) . 63~67
  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种子休眠规律研究 植物研究 1999 19((((((((((((((((2)159~164
  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量生长量及其时间序列分析 植物研究 1999 19((((((((((((((((2) 220~226
  生活史不同阶段白桦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分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Biochemical genetic studies of the wild population of the Vica amoena complex in the north-
  east China Biochemical Gentics 38((((((((((((((((5/6) 199
  农杆菌介导的菊花转基因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1~4
  月季抗黑斑病的基因工程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92~95
  观赏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26((((((((((((((((((((((((((((((((((((((((((((((((((((((((((((((((1)53~57
  花粉培养的研究进展 学报 2006,20((((((((((((((((3)280-284
  郭英 高亦珂 鸢尾属植物种子休眠原因及提高萌发率方法综述 种子 -45
  刁晓华 高亦珂 四种鸢尾属植物种子休眠和萌发研究 种子 2006 25((((((((((((((((04) 41-44
  郭英 高亦珂 马蔺种子自然萌发特性及其休眠原因初探 种子 -72
  王俊 高亦珂 鸢尾属植物研究进展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莽宁宁 高亦珂 发光二极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6
  刁晓华 高亦珂 玉蝉花生物学研究 山东林业科技 2006
  高亦珂 张启翔 转基因菊花再生体系的建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1)37~39
  杨利平 高亦珂 10种百合属植物的传粉生物学 植物研究1998. 18((((((((((((((((1) . 63~67
  刘祥军高亦珂 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种子休眠规律研究 植物研究 1999 19((((((((((((((((2)159~164
  尼红伟 高亦珂 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量生长量及其时间序列分析 植物研究 1999 19((((((((((((((((2) 220~
  高亦珂 聂绍荃 祖元钢 生活史不同阶段白桦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分子生态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高等
  教育出版社
  Li Ruijun Gao Yike Biochemical genetic studies of the wild population of the Vica
  amoena complex in the north-east China Biochemical Gentics 38((((((((((((((((5/6) 199
  高亦珂 张启翔农杆菌介导的菊花转基因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1~4
  王丽免 高亦珂 张启翔月季抗黑斑病的基因工程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92~95
  玉云衣 高亦珂 张启翔 观赏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26((((((((((((((((1)53~57
  王伟光 高亦珂 花粉培养的研究进展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6,20((((((((((((((((3)280-284
  已毕业研究生论文
  菊花的花粉培养和新品种选育 王伟光 2005
  中国东北地区4种鸢尾花卉生物学研究 刁晓华 2006
  北京地区3种鸢尾花卉生物学研究 郭瑛 2006
  中国西北地区三种鸢尾花卉生物学研究 郭冰冰 2007
  组培新技术在菊花组培中的应用 牟宁宁 2007
  青海地区4种鸢尾花卉生物学研究 王 俊 2008
  德国鸢尾的栽培研究 孙国峰 2008
  七种宿根花卉在北京地区的栽培研究 曾明华 2009
  新光源与无糖培养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李 盟 2009
  北京地区花镜植物配置与草花混播研究 吴春水 2009
  著译目录: 高亦珂 植物应用设计 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 2009
  高亦珂 ((((((((((((((((翻译) 英国和爱尔兰的花园Gardens of Britain and Ireland ((((((((((((((((P., Taylor, 2001), 中国
  建筑出
  社 北京2003.
  高亦珂 菊花转基因育种研究(A Study of Some Factors Affecting Agrobacterium Transformat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 of Dendranthema Grandiflora) 博士后出站报告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高亦珂;杨利平 野生花卉,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哈尔滨, 1997.
  科研成果: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
  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表彰和荣誉: 国家留学基金委 公派访问学者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兼职:
  备注:
  办公室电话:
  住宅电话: (暂不公布)
  传真:
  手机: (暂不公布)
  通讯地址: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10信箱
  邮政编码: 100083
  电子邮件地址: gaoyk@;.cn
考研认证空间:
或微信:kkkaoyan
2013年考研精彩推荐
聚焦热点新闻
搜罗热门专题
热点专业备考指南
2015热门院校TOP10
高就业率专业TOP10
| | | | | | | |
跨考全国分校:
研友交流QQ群:经济学: 管理学: 金融硕士: 医学: MPAcc:
跨考咨询:400-668-2155(免长途费); 专业课资料咨询QQ:&
手机版地址:http://wap.
代理合作电话:010-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32014年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招生简章帮助,招生简章,反馈意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4年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招生简章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
当前位置 >>学院新闻 >>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意青教授来我院讲座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意青教授来我院讲座作者:南宫梅芳 发表日期: 浏览次数:
316著名的博士生导师刘意青教授。
1964?18100 1819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关文彬
导师详细信息导师姓名:关文彬性别:男出生年月:日院系名称:水土保持学院一级学科:学二级学科:自然学研究方向1:与生态规划研究方向2:多样性研究方向3:面貌:中共党员现任职务:现在职称:副教授职称评定时间:日导师最后学历:博士导师最后学位:无获学位时间:1年1月获学位单位:是否院士:非院士是否留学:否留学国别:留学时间:硕导、博导:硕导批硕、博导时间:日在读硕士:10人毕业硕士:4人在读博士:1人毕业博士:0人上岗时间:日现在在岗否:是是否外聘导师:否原外聘单位名称:是否千百万人工程:否是否长江学者:否其它称号:1997年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出站所在学科是否博士后流动站:否工作简历:.3,东北林业大学植物学科攻读硕士学位;.9,辽宁省农牧厅,从事农业生态与保护研究;.7,东北林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6,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博士后研究;1997.7~现在,北京林业大学任教2001年2月受基金委国际基金资助,赴新西兰、澳大利亚参加国际会议,顺访新西兰维可多利亚大学;2001年9月受基金委国际基金资助,赴美国林务局南方研究站进行合作研究,顺访北卡州立大学;2002年8月,国家重大基础规划(973)项目资助,赴韩国参加第八届国际生态学大会。日-5月19日,民政部项目资助,赴美国阿拉斯加参加国际北方林联十二届大会,顺访美国阿拉斯加大学、纳不拉斯加大学、美国复合农林业研究中心(美国农业部林务局、水利部水土保持局)。教学工作:多样性专题(硕士、博士,主讲)学(硕士、博士,主讲)生态规划学(硕士、博士,拟开)研究领域:主要从事荒漠化防治,多样性保护,植被生态恢复,生态建设规划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参与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林业专题、国家农业领域科技攻关和国家重点基础规划项目的“十五规划”的编写,主持完成国家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尔沁沙地残遗植被类型多样性自然保护生态学研究”()、“林带的分维疏透度及优化结构生成模型研究()”,作为研究骨干完成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专题“半湿润沿河沙地防沙治沙技术研究”,现已经通过验收,认定成果1项;作为骨干参加完成国家基金重点项目()“长江上游暗针叶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调节机制研究”等课题.在研课题:1.主持国家重点基础规划项目(973)“长江流域多样性变化、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的专题“多样性保护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G-04,2000.4-2004.3,专题总资助经费为100万元),2002年6月通过科技部中期评估为优秀。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项目“科尔沁沙地植被生态恢复机理研究”(万)立足于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生态脆弱区,以科尔沁沙地天然残遗植被保护较好的地段及其周边地区为对象,开展植被生态恢复机制的研究,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探讨沙漠化地域植被的生态恢复、预防及治理荒漠化的生态模式与对策。3.浙江省台州生态市规划(0万)副主持人,通过浙江省保护局组织的大纲评审(浙江省台州市招标项目)论文目录:1.关文彬&#65380;冶民生&#65380;马克明等.岷江干旱河谷植被分类及其主要类型.山地学报.):679~6862.关文彬&#65380;冶民生&#65380;马克明等.岷江干旱河谷植物群落物种周转速率与因子的关系.生态学报,):3.关文彬、吴建安、梁广林、王棒等.岷江源区植被分类及其主要类型.见:中国科学院多样性委员会.多样性与我国东部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4.关文彬、李春平、范秀珍、赵廷宁、陈建刚、孙保平.京郊北藏乡防护林景观生态评价.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5-305.关文彬、谢春华、马克明等.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关键途径.生态学报.):64-736.关文彬、谢春华、李春平、孙保平.荒漠化危害预警原理与评价方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79-837.关文彬、谢春华.科尔沁沙地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景观与群落多样性分析.见:中国科学院多样性委员会.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8.关文彬、王自力、陈建成、张秋岩、汪西林.贡嘎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80-849.关文彬、谢春华、吴建安等.应用GPS与GIS技术进行暗针叶林生态系统样地分析.应用生态学报.):773-77610.关文彬、李世锋、李春平等.林带疏透度数字化测度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研究.应用生态学报.):651-65711.关文彬、曾德慧、姜凤岐.中国东北西部地区沙质荒漠化过程与植被动态关系的生态学研究:植被的排序.应用生态学报.):687-69112.关文彬、谢春华、孙保平、丁国栋.荒漠化危害预警指标体系框架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44-4713.关文彬.中国东北西部沙质荒漠化地区植被的生态恢复.水土保持研究.2000,7(1):9-14,2914.关文彬、曾德慧、姜凤岐.中国东北西部地区沙质荒漠化过程与植被动态关系的生态学研究:群落多样性与沙质荒漠化过程.生态学报.):93-9815.关文彬、曾德慧、姜凤岐.中国东北西部地区沙质荒漠化过程与植被动态关系的生态学研究:植被的分类.应用生态学报.):907-91116.关文彬.中国东北地区白桦林植被生态学的研究:白桦林在两类植被区域内景观斑块特征比较.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6-2217.关文彬.中国东北地区白桦林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桦属植物与中国白桦林的分布,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04-109(EI收录:)18.GuanWenbin.SunBaoping.JiangFengqi.AssessmentoftheEcologicalVulnerabilityonSandyDesertificationinthewestofNortheastChina.Journalof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15~2719.关文彬、陈铁、周以良等.中国东北地区植被生多样性的研究(Ⅰ)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垂直植被组成的多样性分析,应用生态学报,1997,(5):465~47020.关文彬、陈建刚、范志平等.我国防护林学科的回顾与展望.见:李吉跃、孙保平、赵世华主编.中国林学文献计量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21.冶民生&#65380;关文彬&#65380;吴斌&#65380;马克明等.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木种群生态位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7-1322.王棒、关文彬、吴建安、马克明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途径―GAP分析.水土保持研究.-196(通讯作者)23.冶民生、关文彬、白占雄、马克明等.岷江干旱河谷植物群落生态梯度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70-75(通讯作者)24.冶民生、关文彬、谭辉、马克明等.岷江干旱河谷灌丛α多样性分析.生态学报.):(通讯作者)25.LIChun-ping,GUANWen-bin,FANXiu-zhen,SUFan-xing,ZHAOTing-ning,CHENJian-gang,SUNBao-ping.AssessmentoflandscapeecologyofagriculturalprotectionforestsystematBeizangtown,DaxingCounty,Beijing.ForestryResearch.):135-140(通讯作者)26.李春平、关文彬、范志平等.农田防护林结构研究进展.应用生态学报.2003(11):(通讯作者)27.谢春华、关文彬、吴建安等.贡嘎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林冠截留特征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68-72(通讯作者)28.谢春华、关文彬、张东升等.长江上游暗针叶林生态系统主要树种的根系结构与土体稳定性研究.水土保持学报.):76-79(通讯作者)29.谢春华、关文彬、吴建安等.长江上游暗针叶林优势树种峨嵋冷杉的树体分维结构.应用生态学报.):769-772(通讯作者)30.范志平、关文彬、曾德慧、姜凤岐.农田防护林人工生态工程的构建与现状.水土保持学报.):49-5431.范志平、关文彬、曾德慧、姜凤岐.东北地区农田防护林高效多功能经营的指标体系及标准研究.应用生态学报.):701-70532.孙保平、关文彬、赵廷宁、岳德鹏等.21世纪中国荒漠化预防及治理技术研究展望.中国农业科技导报.):54-57(执笔)33.孙保平、关文彬、岳德鹏.我国荒漠化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国人口&#8226;资源与环境.1999,9(可持续发展重点问题研究专集):114-115(执笔)34.孙保平、关文彬、赵廷宁.中国荒漠化预防及治理研究展望与技术预测.见:周光召主编.面向21世纪的科学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科协首届年会.杭州,1999.10)(执笔)35.孙保平、关文彬、岳德鹏.中国荒漠化研究现状与展望.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资源科学可持续发展技术.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分科大会报告)(执笔)36.孙保平、关文彬等.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技术创新策略,林业科技管理,1998(3):31-32(执笔)37.孙保平、关文彬.中国荒漠化防治的研究现状与技术预测.水土保持研究研究.):5-8(执笔)38.孙保平、关文彬、岳德鹏、丁国栋、王贤.改革开放二十年,荒漠化防治成就举世瞩目.见: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编.田野的希望DD中国农村科技二十年巡礼.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执笔)39.余新晓、关文彬、朱清科、张志强.森林植被对区域生态的影响研究展望.见:周光召主编.面向21世纪的科学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科协首届年会.杭州,1999.10)(执笔)40.董亚杰、关文彬.黑龙江蹄盖蕨科植物数量分类的研究,数量分类与微机信息处理研究进展,云南科技出版社,199741.陈军、李春平、关文彬等.以管道理论为基础的林带小钻杨树体结构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通讯作者)42.陈军、李春平、关文彬等.林带小钻杨树冠分维结构.林业科学.2006(通讯作者)43.苏强平、汪西林、关文彬.基于GIS下的岷江干旱河谷地区泥石流发生域危险性评价.中国水土保持科学.):98-102(通讯作者)44.CHANGZhi-hua、LUZhao-hua、GUANWen-bin.WaterholdingeffectofsubalpinedarkconiferousforestsoilinGonggaMountain,China.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205-209(通讯作者,重点基金)45.海春兴、周心澄、关文彬.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变化驱动研究综述.北京林业大学(社会科学版),):69-7246.赵玉涛、余新晓、关文彬.景观异质性研究评述.应用生态学报.2002,13(4):495-500(重点基金)47.马克明、孔红梅、关文彬.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与方向.生态学报.2001,21(12):3课题)48.汪西林、朱宝才、关文彬.专业课多媒体课件的研究与开发.中国林业教育.-43(通讯作者)49.叶万辉、刘正恩、关文彬.Metapopulation的概念及其在植物种群生态学中的应用(Ⅱ)Metapopulation理论对植物种群研究工作的影响.多样性与人类未来.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50.周金星、孙保平、关文彬等.21世纪我国的荒漠化防治.见:李吉跃、孙保平、赵世华主编.中国林学文献计量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51.K-M.MA,B-J.FU,S-L.LIU,W-B.GUAN,G-H.LIU,Y-H.Lu,M.ANAND.MULTIPLE-SCALESOILMOISTUREDISTRIBUTIONANDITSIMPLICATIONSFORECOSYSTEMRESTORATIONINANARIDRIVERVALLEY,CHINA.Landdegradation&developmentC85(SCI、EI收录)52.马克明、傅伯杰、黎晓亚、关文彬.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与理论基础,生态学报,):761-768(973课题)53.刘国华、马克明、傅伯杰、关文彬等.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类型地上量研究,生态学报,):3课题)54.范志平、姜凤岐、曾德慧、关文彬.农田防护林可持续集约模型的应用.应用生态学报.):811-81455.孙保平、丁国栋、岳德鹏、关文彬.改革开放二十年水土保持工作成就斐然.见: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编.田野的希望DD中国农村科技二十年巡礼.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著译目录:教材1.荒漠化防治工程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副主编)2.景观生态学(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副主编)学术著作:1.区域综合治理技术决策系统.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孙保平等编著,本人为编委)2.中国东北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周以良等编著,本人为编委)3.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姜凤岐、曹成有、曾德慧、关文彬等著)4.紫椴种群生态学研究.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2(聂绍荃、关文彬等)5.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教育50年.蒋顺福,马履一主编.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2.(编委)科研成果:主持完成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辅助教学软件开发”,2000年获学校教学成果1等奖。成果推广应用情况:国内会议:关文彬、谢春华、丁国栋、孙保平.荒漠化危害预警指标体系研究.中国科协第四届全国减轻自然灾害学术研讨会.2000.(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关文彬、谢春华.科尔沁沙地大青沟自然保护区景观与群落多样性分析.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发展.第四届全国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武汉,2000.11关文彬.中国干旱区生态变化及其调控.中国荒漠化预防及治理技术预测与恢复生态学.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43).-21关文彬、马克明.中国湿地植被研究现状与展望.湿地与区域生态安全.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G专题)马克明、关文彬.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湿地与区域生态安全.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55).-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G专题)孙保平、关文彬等.黄土高原防治荒漠化的科技对策,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讨论会,中国工程院等,西安,1998.10(执笔)谢春华,关文彬.应用GPS与GIS技术结合进行森林样地分析.见: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研究所主编.青藏高原东缘演化与森林生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成都.2001年8月(通讯作者)关文彬、李春平、范秀珍、赵廷宁、陈建刚、孙保平.京郊沙区防护林体系观评价与规划的研究.技术与现代化农业.北京:首都青年科学家论坛,2002.9关文彬,冶民生,吴建安,马克明,刘国华,汪西林.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植物群落β多样性分析.多样性与我国东部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第五届全国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杭州.-22吴建安,关文彬,梁广林,马克明,刘国华,汪西林.岷江源区植被样带的群落分类与排序.多样性与我国东部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第五届全国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杭州.-22(通讯作者)关文彬,谢春华,冶民生,刘兴双.科尔沁沙化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中国的景观生态学:问题?机遇?发展.全国第四届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2003年12月关文彬、吴建安、梁广林、王棒等.岷江源区植被分类及其主要类型.见:中国科学院多样性委员会.多样性与我国东部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吴建安、关文彬、王棒、马克明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途径―GAP分析.中国的景观生态学:问题?机遇?发展.全国第四届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2003年12月(通讯作者)表彰和荣誉:(1)1999年,北京林业大学"211工程"建设先进个人(2)2002年,获北京林业大学"三育人标兵"称号(3)2004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师德标兵"称号主要兼职: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理事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委员会副秘书长应用生态学报常务编委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减灾评估专家国家保护总局林业有关项目环评专家备注:2006年6月遴选为博士生股导师(可在博士导师名下独立招生)目前,指导的毕业硕士研究生分配到国家林业局、民政部、铁道部、国内知名大学工作。办公室电话:010-住宅电话:(暂不公布)传真:010-手机:(暂不公布)通讯地址:北京林业大学53号信箱邮政编码:100083邮件地址:desertwx@主页地址:版权&: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授权使用: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邮政编码:100083EMAIL:<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