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陈少峰文化产业和文化哲学期末考试十道题的回答(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年)(发至邮箱lishuaiyuan@)

当前位置: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北大教授陈少峰九华论道文化产业 中国湘潭政府门户网 www.编稿时间:
| 点击数:
来源:湘潭经开区
&&& 近日,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教授在九华大楼结合热点话题,作了一堂名为《文化产业趋势与商业模式》的讲座。市政协副主席李光泉、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喻湘等领导出席讲座。
&&& 陈少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文化资产管理办公室专家,科技部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专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
&&& 陈少峰结合具体案例讲述了文化产业的趋势、特征、构成、特点、新格局及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营销手段等。陈少峰认为,文化产业不是简单地将已有的文化拿来产业化,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借鉴文化元素、创意故事和艺术表现形式,从而“无中生有”出来的新产品和设计等。产品、模式或者方法可复制、具有独特的产业链是其显著特征。
&&& 陈少峰表示,经开区“三个发展”理念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发展文化产业条件得天独厚:经开区有产业发展的经验,能够更好地集聚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打造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特性了解深入,便于招大引强。他建议经开区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树立“平台为王”的意识,打造高端的、高附加值的文化平台;通过软环境的打造,吸引文化人才与文化产业资本入区创业。
&&& 讲座由市委宣传部主办,湘潭市文化产业协会、湘潭经开区管委会承办。&&
市电子政务管理办
责任编辑:不详北大教授陈少峰:文化产业应“告别”政府扶持
  5月26日,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在京举办,论坛同时发布《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3)》。作为报告执笔人,北京大学教授陈少峰在会上对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作了总结和分析,他认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已经进入告别政府推动、企业自主驱动的时代。
  记者:中国文化产业近些年的高速发展,政府的扶持和推动功不可没,您为何会得出“由政府推动向企业自主驱动转变”的观点?
  陈少峰:我认为,文化产业现在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由政府推动为主转向企业自主发展。最典型的就是动漫,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撤了对动漫公司的扶持了。文化企业不能光靠政府的投资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你必须靠自主来发展。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要打个概念,政府就什么东西都给你。
  记者:您刚才在演讲中说“中国文化产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平台为王’”,依据何在?
  陈少峰:中国的文化企业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营业额最大的公司都是做平台的,或者平台加内容,没有一个纯粹是做内容做成特别大的,完全做内容而不做平台的基本上没有。所以,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国外叫“内容为王”,中国应该叫“平台为王”,中国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
  以中国移动为例,2012年中国移动的增值服务是1500亿元。换句话说,不是通话的服务,靠别的服务拿到了1500亿元。中国移动是个平台,它的营业收入我个人推测有680亿元左右来自于文化产业。它在全国做了9个基地,无线音乐基地一年收入就有300亿元。中国移动除了各种基地以外,还有很多内容下载,在线游戏,网页浏览,文化类短信等。我认为再过三年,中国移动的主营业务就是文化产业了。
  对公司来说,想做大就要做平台,但是对国家来讲,如果大家都去做平台了,后果将很严重,现在没人做内容或者做内容的人实力往往不足,做平台的人实力越来越大。当然,这里面平台越大,垄断的地位就越突出,有些是自然垄断,有些是人为的垄断,都会对我们的内容产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今后的文化产业政策中有一条就是要反垄断,间接的反垄断,保护知识产权,加上反垄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
  记者:对政府而言,应该怎样应对这种趋势?
  陈少峰: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政府今后应该把钱花在支持和扶持内容上。现在国家的钱都投在大公司,而大公司都是平台,应该加大对内容产业的扶持。
  记者:您如何看待文化产业的娱乐化?
  陈少峰:娱乐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有两个特征需要注意,一个是娱乐化无所不在,一个是青少年成为主流消费者。在整个娱乐化的趋势中,有三个东西是免不了的——低俗化、视频化和体验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多,情感上很淡漠。所以,受娱乐化影响,传统文化传承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
  当然,做文化产业跟做文化不一样,做文化产业就是要把握大众,而不是小众。大家知道特色文化主要是针对小众,比如我们闽南的梨园戏就是针对闽南一小部分人,特色文化只针对小众,娱乐才能针对大众,做文化产业不能以文化为主,要以娱乐和新闻为主,以大众为主,不能以小众为主。做文化产业不是做文化,做文化产业是做跟文化有关的娱乐,这么说就比较清楚了。(张贺)
】【】【】北大教授陈少峰:文化产业必须靠大企业_历史频道_新浪网
北大教授陈少峰:文化产业必须靠大企业
  陈少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从2000年代初开始,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重视。我觉得中国的文化产业在这十几年的发展总体而言是不错的。从国内角度来看,文化市场已经做起来了,可以看到有很多文化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上市了,甚至有一些大的集团,像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将来很有可能在文化产业上做出很大的成就,这是总体的情况。
  但是,从文化档次和国际化程度来讲,目前中国的文化产业还只是刚刚开始。过去十多年,中国政府对文化产业,在观念上、政策上都有巨大转变,政府扭转了过去对文化产业的轻视态度,也给了文化产业很多政策上的支持,但是目前来看政策效应还没怎么发挥出来。比如对民营文化企业,理论上一直很重视,但是政策上支持的力度,以及扶持资金,都还没有普惠性,这跟国有企业完全不能比。
  另一方面,这些支持比较偏向那些“地方豪杰”,即地方上大的国企和民企。我认为应该要扭转这一点,扶持资金不能一次性分完,应该拿来做奖励,谁做得好就扶持谁,比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拿来做融资担保,这样才能发挥杠杆作用,支持小微企业,至少解决他们资金艰难的问题。现在很多文化企业都是用做房地产的方式发展,利用政府、银行的钱来搞一些简单的娱乐,简单地学习国外,但他们在内容、国际品牌、文化档次这些方面,都没有提升上去,“暴发户”的特点就更分明了。所以总体来说,下一步在政策上要调整,平台这方面企业已经做得比较大了,政府的重点支持应放在小微企业和内容产业的生产上面。
  文化产业的消费群体主要以中产阶层为主,他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好东西就欣赏。从选择角度来说,美剧为什么在互联网上那么流行,国外大片为什么影响力那么大?还是取决于“内容为王”。文化产业要发展,完全靠文化地产这类东西,是不可持续的,包括国内很多主题公园,没有什么品牌效应。品质和品牌应该是将来发展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方面。中国做内容的素质还是比较差,在国内的发展势头还行,在国际上基本上没有有影响的产品、企业。这说明我们目前还是经济上的暴发户,现代文化的积累创造还没怎么体现,或者说还没有把经济的力量转变为文化创造力。
  国际市场这方面,中国文化产业几乎没有一个领域的内容是很强的,也基本没有针对国际市场的内容制作,企业让传统文化走出去多数时候是靠政府补贴。韩国《来自星星的你》那么火,就得益于它的国际化能力很强。韩国因为本身的市场很小,在产品开发的时候就有国际市场营销上的要求和意识,约束也比中国小,所以它面向国际的能力也一直比中国强,内容产业这方面走得更好。中国国内现在只是有一些游戏走出去了,但是游戏在文化产业领域里是比较低端的,娱乐性强,但文化含量比较低。
  中国文化产业现在的问题比较严重,因为的确是“暴发户”的做法。我们不能简单说,中国的企业400强中有多少家是文化企业就能说明文化产业的强大,但现在的关键是文化产业,主要依靠特殊经营、权力支撑的国有企业,而民企,还是以广告和游戏这些领域为主。
  这个情况未来可能会有一些改变,目前可以看到有一些大的集团进军文化产业,比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通过不断并购来强化他们的文化产业板块,这应该会对中国的文化产业格局带来巨大影响,将来文化产业两极分化的情况可能会比较突出。但是这是常态,文化产业必须是靠大企业,美国也是依靠大的文化集团。企业不断并购做大,然后背后有一部分小企业为这些大企业做服务。我希望将来中国的这些大集团能做一做内容产业,比如能有一些大手笔来进军动画、电影,或者视频网站做一些比较好的自制剧。
  现在的文化产业,新媒体给传统图书、杂志、报纸带来很大冲击,不管政府给不给支持,都没法改变,实体书店倒闭,这就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肯定越来越严重,像三联依靠政府补贴通宵营业,它其实并没有增加人们的消费量,更多的是一些文人情结在里面。不光纸质媒介,视频网站、手机的观赏也给电视台带来很大冲击。现在除了全国几个很大的卫视收入略有上升,全国大多数电视台特别是地方电视台都面临很严重的危机。理论上来说,将来视频网站自己拍内容,特别是系列化内容,应该会成为常态。最近湖南卫视宣布不再与其他新媒体合作,自制节目自己播放,但他们如果仅仅是拒绝内容被别人用,处于一种防守的心态,损失将很大。
  本文系记者根据采访对象录音整理而成。
(责编:wangxiaoling)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日的《时代杂志(TIME)》的封面标题是“白宫大拍卖”,副题有二,一是“如何去...
编修历史向来就是当政者的特权。无论是当年的北京政府,还是后来的南京政府,都继承了这...北大教授陈少峰:思考文化产业跨界融合要先精通领域
今天上午,第五届山东文博会在济南开幕。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的眼中,山东文博会立足于齐鲁文化,这样的平台通过融合文化资源、汇聚文化产品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
&&& 鲁网8月28日讯(记者 刘梅婷)今天上午,第五届山东文博会在济南开幕。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的眼中,山东文博会立足于齐鲁文化,这样的平台通过融合文化资源、汇聚文化产品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
&&& “不可能用皮影戏和阿凡达竞争”
&&& “山东是有文化影响力的大省,文博会立足于齐鲁文化,文化产业交流特征较为突出,无论是形式还是规模上都有优势,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但是山东文博会目前内容、产品、形式这类传统内容所占比重比较大,数字文化产业则相对少了些,今后应该在新媒体方面有更多的拓展。”陈少峰说。
&&& 陈少峰认为,文化与文化产业这两个词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也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把我们的文化不自觉的直接搬到了文化产业当中,可能就有一定的传统包袱或者思维惯性。
&&& “可以说,凡是流行的东西都具备了满足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属性,举个例子,你不可能用皮影戏和阿凡达竞争,我们要有所改变,要从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出发,重新追溯到过去,看看历史上有什么东西可以跟我们现代生活方式进行融合的,然后再创意、再创造、再转化。”
&&& “思考跨界融合先精通领域”
&&& 在陈少峰看来,发展文化产业要思考跨界的融合,即用文化产业的一些方法、理念和艺术表现手法跟科技或者是设计等领域进行融合。但它有个前提——先精通跨界的领域,“文化产业要做企业,所跨的行业都要有所研究才能进行下去。”
&&& 陈少峰告诉记者,如今,数字文化产业独领风骚,而现在最大的跨界是手机互联网,互联网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比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要快,特别是国有的传媒单位,在现在的环境下面临的新媒体的挑战,需要转型,融合、发展。然而,做传统媒体的人并不精通互联网的方式。
&&& “很多人也不知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它实际释放的概念并不是真的去结合到一起,而是传统媒体都快倒闭了,你还不进驻新媒体,要是把传统媒体如报纸的新闻放在网上是没有人看的。因此,这是下一步要发展的领域,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去精通它。”陈少峰说。
&&& “最好的政策是鼓励企业上市”
&&& 据了解,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文化市场已经做起来了,很多文化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文化档次和国际化程度来讲,目前中国的文化产业还只是刚刚开始。
&&& 陈少峰表示,现在政府主要扶持两个领域,一个是内容,一个是跨界融合,“很多人做文化是以内容为王,但是对内容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之间还没有完全匹配。另外,传统媒体人怎样进入到新媒体,在这方面政府也需要做更大的投入。”
&&& 陈少峰认为,接下来,政府会重视两方面,一个是小微企业,国家或许会有政策对小微企业进行倾斜,目前最好的政策是鼓励企业上市,“这是最大的突破,文化产业在上市企业中作为受重视的一个门类,在政策上会持续下去,估计未来新三板会得到进一步完善,让更多的文创企业会更快的上市。”
责任编辑:王文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