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线怎么系,如果系好要系一两天才可以大便很难拉出来来嘛!

某同学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A.将小球用细线系好,结点为M,将细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B.用刻度尺测量OM间细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C.将小球拉开一_百度作业帮
某同学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A.将小球用细线系好,结点为M,将细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B.用刻度尺测量OM间细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C.将小球拉开一
某同学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A.将小球用细线系好,结点为M,将细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B.用刻度尺测量OM间细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C.将小球拉开一个大约为θ=5°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D.当小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4π2k得出周期;E.改变OM间细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每次相应的L和T;F.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L和T的平均值,作为计算时使用的数据,代入公式S=5×4A=200cm,求出重力加速度g.(1)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重大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2)该同学改正了以上错误,重新进行实验,他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时,示数如图所示,小球的直径为______.(3)处理实验数据时,他以摆长L为纵坐标、周期的二次方T2为横坐标作出了T2-l图线,若他由图象测得的图线的斜率为k,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
(1)摆长是摆线长度与摆球半径之和,故B错误;为方便、准确的测量时间,应从小球摆通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故D错误;必须先分别求和各组L和T值对应的g,再取所求得的各个g的平均值,故F错误;故错误的实验步骤是BDF.(2)由图示游标卡尺可知,主尺示数为1cm,游标尺示数为3×0.1mm=0.3mm=0.03cm,小球直径d=1cm+0.03cm=1.03cm.(3)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得:L=2T2,图象L-T2的斜率k=2,则重力加速度g=4π2k;故答案为:(1)BDF;(2)1.03cm;(3)4π2k.
本题考点: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问题解析:
(1)摆长等于悬点到大理石块的质心的距离;单摆在摆角较小时(小于5°)可看成简谐运动;在最低点速度最大,此时开始计时误差最小;不能通过测得物理量的平均值作为计算时使用的数据,应根据各组数据求出重力加速度,再求平均值.(2)游标卡尺主尺与游标尺示数之和是游标卡尺的示数.(3)根据单摆周期公式求出L-T2的函数表达式,然后答题.我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1)甲同学用刻度尺测得摆长为l,测量周期时用到了秒表,长针转一周的时间为30s,表盘上部的小圆共15大格,每一大格为1min,该单摆摆动n=50次时,长短针的位置如图所示,所用时间为t=____s.(2)用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英文符号表示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g=____(用字母表示,不代入具体数据).(3)若有一位同学在实验时测出多组单摆的摆长l和振动周期T,作出T2-l图象,就可以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理论上T2-l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右图所示.①造成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最有可能是____.②由图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____m/s2(取π2=9.87).(4).另一同学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适合的摆球,他找到了一块大小为5cm左右,外形不规则的大理石块代替摆球.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A.将石块用细线系好,结点为M,将细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B.将石块拉开,使摆角A小于5°,然后由静止释放C.从石块摆到平衡位置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T=t/29得出周期D.改变OM间细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1,T1)、(L2,T2)…E.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L和T的平均值代入公式g=4π2L/T2,求出重力加速度g你认为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重大错误的是____(填序号).-乐乐题库
&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知识点 & “我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用单摆测定当...”习题详情
34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9.8%
我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1)甲同学用刻度尺测得摆长为l,测量周期时用到了秒表,长针转一周的时间为30s,表盘上部的小圆共15大格,每一大格为1min,该单摆摆动n=50次时,长短针的位置如图所示,所用时间为t=100.2&s.(2)用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英文符号表示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g=4π2n2Lt2&(用字母表示,不代入具体数据).(3)若有一位同学在实验时测出多组单摆的摆长l和振动周期T,作出T2-l图象,就可以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理论上T2-l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右图所示.①造成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最有可能是测量单摆的摆长时漏掉了摆球的半径&.②由图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9.87&m/s2(取π2=9.87).(4).另一同学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适合的摆球,他找到了一块大小为5cm左右,外形不规则的大理石块代替摆球.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A.将石块用细线系好,结点为M,将细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B.将石块拉开,使摆角A小于5°,然后由静止释放C.从石块摆到平衡位置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T=t29得出周期D.改变OM间细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1,T1)、(L2,T2)…E.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L和T的平均值代入公式g=4π2LT2,求出重力加速度g你认为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重大错误的是CE&(填序号).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我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1)甲同学用刻度尺测得摆长为l,测量周期时用到了秒表,长针转一周的时间为30s,表盘上部的小圆共15大格,每一大格为1min,该单摆摆动n=50次时,长短...”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秒表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要注意观察指针所指的位置及分度值.(2)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列方程求解(3)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得到g的表达式,再分析误差的大小(4)摆长等于悬点到大理石块的质心的距离;从石块摆到平衡位置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T=t30得出周期;求出多次实验中测量的L和T的值代入公式g=4π2LT2,求出重力加速度g,然后求加速度g的平均值;
解:(1)图中所示秒表分针示数是1.5min=90s,秒针示数是10.2s,秒表所示是90s+10.2s=100.2;(2)设单摆的摆长是L,摆动n=50次时,所用时间为tr,则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T=tn,& 联立解得,g=4π2n2Lt2(3)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图,由于L=0时周期不等于O,所以可能是测量单摆的摆长时漏掉了摆球的半径;根据周期的公式得:g=4π2LT2=4π2(99+1)×10-24≈9.87m/s 2(4)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错误的是CE;C中,从石块摆到平衡位置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T=t30得出周期;E中,求出多次实验中测量的L和T的值代入公式g=4π2LT2,求出重力加速度g,然后求加速度g的平均值.故选:CE故答案为:(1)100.2;(2)4π2n2Lt2(3)①测量单摆的摆长时漏掉了摆球的半径②9.87;(4)CE
对于单摆实验,关键要掌握实验原理: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准确理解L的含义和实验条件、操作方法.对秒表进行读数时,要先确定秒表的分度值,秒表示数是分针与秒针示数之和.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我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1)甲同学用刻度尺测得摆长为l,测量周期时用到了秒表,长针转一周的时间为30s,表盘上部的小圆共15大格,每一大格为1min,该单摆摆动n=50...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我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1)甲同学用刻度尺测得摆长为l,测量周期时用到了秒表,长针转一周的时间为30s,表盘上部的小圆共15大格,每一大格为1min,该单摆摆动n=50次时,长短...”主要考察你对“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与“我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1)甲同学用刻度尺测得摆长为l,测量周期时用到了秒表,长针转一周的时间为30s,表盘上部的小圆共15大格,每一大格为1min,该单摆摆动n=50次时,长短...”相似的题目:
(1)实验室中有一种游标卡尺,其游标尺有10格,总长为19mm.游标上每格比主尺上2mm少0.1mm,故其精度为0.1mm.如图所示,用这种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则直径为&&&&mm.(2)某同学欲测一单摆的周期,如果测得单摆完成30次全振动时秒表的示数如图所示,那么秒表的读数是&&&&s,该单摆的摆动周期是&&&&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某物理课外活动小组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出了不同摆长(l)所对应的周期(T),在进行实验数据处理时:①甲同学以摆长(l)为纵坐标、周期(T)的平方为横坐标作出了l-T2图线.若他由图象测得的图线斜率为k,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若甲同学测摆长时,忘记测摆球的半径,则他用图线法求得的重力加速度&&&&(选填“偏大”、“偏小”、“准确”).②乙同学根据公式T=2π√lg得出g=4π2lT2,并计算重力加速度,若他测得摆长时,把摆线长当作摆长(忘记加上小球半径),则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选填“偏大”、“偏小”、“准确”).
(1)通过聚焦使亮斑达到最远最小之后,把一电压输入给示波器,如图1所示,把扫描范围旋钮旋到“外X”挡,把“DC、AC”开关置于“DC”一边,调节Y增益旋钮到某一位置.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可以看到亮斑向上的偏移&&&&(填“变大”或“变小”);若要使亮斑向下偏移,需使&&&&.(2)学过单摆的周期公式以后,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钟摆产生了兴趣,老师建议他们先研究用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的方木块(如一把米尺)做成的摆(这种摆被称为复摆),如图2所示.让其在竖直平面内做小角度摆动,C点为重心,板长为L,周期用T表示.甲同学猜想:复摆的周期应该与板的质量有关.乙同学猜想:复摆的摆长应该是悬点到重心的距离L/2.丙同学猜想:复摆的摆长应该大于L/2.理由是:若OC段看成细线,线栓在C处,C点以下部分的重心离O点的距离显然大于L/2.为了研究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探索:①把两个相同的木板完全重叠在一起,用透明胶(质量不计)粘好,测量其摆动周期,发现与单个木板摆动时的周期相同,重做多次仍有这样的特点.则证明了甲同学的猜想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②用T表示板长为L的复摆看成摆长为L/2单摆的周期计算值(T=2),用T表示板长为L复摆的实际周期测量值.计算与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板长L/cm150周期计算值T/s0.701.001.271.411.551.73周期测量值T/s0.811.161.471.641.802.01由上表可知,复摆的等效摆长&&&&L/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③为了进一步定量研究,同学们用描点作图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所选坐标如图3.请在坐标纸上作出T-T图,并根据图象中反映出的规律求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其中L等是板长为L时的等效摆长T=2).&&&&
“我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用单摆测定当...”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①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1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填字母代号).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②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0.9990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2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mm,单摆摆长为&&&&m.③如图振动图象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填字母代号).
2(2012o上海)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某同学尝试用DIS测量周期.如图,用一个磁性小球代替原先的摆球,在单摆下方放置一个磁传感器,其轴线恰好位于单摆悬挂点正下方.图中磁传感器的引出端A应接到&&&&.使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当磁感应强度测量值最大时,磁性小球位于&&&&.若测得连续N个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单摆周期的测量值为&&&&(地磁场和磁传感器的影响可忽略).(2)多次改变摆长使单摆做小角度摆动,测量摆长L及相应的周期T后,分别取L和T的对数,所得到的lgT-lgL图线为&&&&(填“直线”、“对数曲线”或“指数曲线”);读得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为c,由此得到该地的重力加速度g=&&&&.
3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Lg,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1所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示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mm.(2)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有&&&&.a.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b.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c.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线相距平衡位置有较大的角度d.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大于5°,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回到开始位置时停止计时,此时间间隔△t即为单摆周期Te.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5°,释放摆球,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单摆周期T=△t/50.
该知识点易错题
1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①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1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填字母代号).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②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0.9990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2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mm,单摆摆长为&&&&m.③如图振动图象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填字母代号).
2(2012o上海)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某同学尝试用DIS测量周期.如图,用一个磁性小球代替原先的摆球,在单摆下方放置一个磁传感器,其轴线恰好位于单摆悬挂点正下方.图中磁传感器的引出端A应接到&&&&.使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当磁感应强度测量值最大时,磁性小球位于&&&&.若测得连续N个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单摆周期的测量值为&&&&(地磁场和磁传感器的影响可忽略).(2)多次改变摆长使单摆做小角度摆动,测量摆长L及相应的周期T后,分别取L和T的对数,所得到的lgT-lgL图线为&&&&(填“直线”、“对数曲线”或“指数曲线”);读得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为c,由此得到该地的重力加速度g=&&&&.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我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1)甲同学用刻度尺测得摆长为l,测量周期时用到了秒表,长针转一周的时间为30s,表盘上部的小圆共15大格,每一大格为1min,该单摆摆动n=50次时,长短针的位置如图所示,所用时间为t=____s.(2)用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英文符号表示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g=____(用字母表示,不代入具体数据).(3)若有一位同学在实验时测出多组单摆的摆长l和振动周期T,作出T2-l图象,就可以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理论上T2-l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右图所示.①造成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最有可能是____.②由图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____m/s2(取π2=9.87).(4).另一同学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适合的摆球,他找到了一块大小为5cm左右,外形不规则的大理石块代替摆球.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A.将石块用细线系好,结点为M,将细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B.将石块拉开,使摆角A小于5°,然后由静止释放C.从石块摆到平衡位置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T=t/29得出周期D.改变OM间细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1,T1)、(L2,T2)…E.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L和T的平均值代入公式g=4π2L/T2,求出重力加速度g你认为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重大错误的是____(填序号).”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我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1)甲同学用刻度尺测得摆长为l,测量周期时用到了秒表,长针转一周的时间为30s,表盘上部的小圆共15大格,每一大格为1min,该单摆摆动n=50次时,长短针的位置如图所示,所用时间为t=____s.(2)用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英文符号表示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g=____(用字母表示,不代入具体数据).(3)若有一位同学在实验时测出多组单摆的摆长l和振动周期T,作出T2-l图象,就可以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理论上T2-l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右图所示.①造成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最有可能是____.②由图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____m/s2(取π2=9.87).(4).另一同学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适合的摆球,他找到了一块大小为5cm左右,外形不规则的大理石块代替摆球.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A.将石块用细线系好,结点为M,将细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B.将石块拉开,使摆角A小于5°,然后由静止释放C.从石块摆到平衡位置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T=t/29得出周期D.改变OM间细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1,T1)、(L2,T2)…E.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L和T的平均值代入公式g=4π2L/T2,求出重力加速度g你认为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重大错误的是____(填序号).”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刘佳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一袋胡萝卜,刘佳捡了一个最大的用细线系好..
刘佳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一袋胡萝卜,刘佳捡了一个最大的用细线系好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所示).胡萝卜重为&&&&&&& N,如果在系线处将胡萝卜切成两段,则GA&&&&&&&& &G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刘佳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一袋胡萝卜,刘佳捡了一个最大的用细线系好..”主要考查你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杠杆的平衡状态:&&&&&& 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注意我们在实验室所做的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是在杠杆水平位置平衡进行的,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这样的平衡是不多的,在许多情况下,杠杆是倾斜静止的,这是因为杠杆受到平衡力作用。所以说杠杆不论处于怎样的静止,都可以理解成处于平衡状态。杠杆动态平衡问题:杠杆动态平衡的几种类型杠杆动态平衡是指构成杠杆的某些要素发生变化,而杠杆仍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分析杠杆的动态平衡时,一般是动中取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下面就杠杆动态平衡问题归类分析。 一、 阻力一定,判断动力的变化情况1、l1不变,l2变化例1、如图1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转动,在A点始终受一垂直作用于杠杆的力,在从A转动A/位置时,力F将() A、变大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分析:当杠杆在水平面以下上升到水平面上时,l1不变,l2增大,由,F增大,当杠杆从水平面继续上升过程中,l2减小,所以F减小。2、l2不变,l1变化例2、如图2所示,轻质杠杆OA的B点挂着一个重物,A端用细绳吊在圆环M下,此时OA恰成水平且A点与圆弧形架PQ的圆心重合,那么当环M从P点逐渐滑至Q点的过程中,绳对A端的拉力大小将() A、保持不变B、逐渐增大C、逐渐减小D、由大变小再变大 分析:当M点从P点滑至Q点的过程中,我们分两个过程分析,一是从P点滑至竖直位置,动力臂l1逐渐增大(同学们不妨作出这两点的动力臂),由知F逐渐变小;二是从竖直位置到Q点,动力臂逐渐减小,所以又逐渐增大。故选D。3、l1与l2同时变化,但比值不变例3、用图3所示的杠杆提升重物,设作用在A端的力F始终竖直向下,在将重物慢慢提升到一定高度的过程中,F的大小将()A、保持不变B、逐渐变小 C、逐渐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分析::F始终竖直向下,与阻力作用线平行,分别作出F与G的力臂l1和l2,构建两个相似三角形(同学们不妨在图中作出),可以看出,为定值,由杠杆平衡条件,,得,所以,F大小不变。4、l1与l2同时变化例4、如图4所示,一个直杠杆可绕轴O转动,在直杆的中点挂一重物,在杆的另一端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保持水平的力F,将直杆从竖直位置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过程中,力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分析:将直杆从竖直位置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过程中,l1变小,l2变大,由知,F一直在增大。二、动力与阻力不变,动力臂与阻力臂变化例5、如图5所示,用一细线悬挂一根粗细均匀的轻质细麦桔杆,使其静止在水平方向上, O为麦桔杆的中点.这时有两只蚂蚁同时从O点分别向着麦桔杆的两端匀速爬行,在蚂蚁爬行的过程中麦桔杆在水平方向始终保持乎衡,则() A、两蚂蚁的质量一定相等 B、两蚂蚁的爬行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C、两蚂蚁的质量与爬行速度大小的乘积一定相等 D、两蚂蚁对麦桔杆的压力一定相等 分析:蚂蚁爬行的过程中麦桔杆始终保持乎衡,有,即,所以。故选C。三、动力臂与阻力臂不变,动力与阻力改变例6、如图6所示的轻质杠杆,AO小于BO.在A、B两端悬挂重物(同种物质)G1和G2后杠杆平衡.若将G1和G2同时浸没到水中则()A、杠杆仍保持平衡B、杠杆的A端向下倾斜C、杠杆的B端向下倾斜D、无法判断分析:在空气中,杠杆平衡,故有;G1和G2同时浸没到水中,有,说明杠杆仍然平衡。故选A。杠杆的转动:&&&&& 判断杠杆平衡的依据是:“动力×动力臂”是否等于“阻力×阻力臂”。若二者相等,杠杆平衡;若二者不相等,则杠杆不平衡,且杠杆会向“乘积”大的一方倾斜。例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钩码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左端下倾的是(&& ) ①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②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④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个小格;④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个小格。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当左边力与力臂的乘积等于右边力与力臂的乘积时,杠杆平衡。哪一边乘积大,哪一边下降,可对本题四种情况逐一分析,最后作出判断。答案B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首先看清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加存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量程: ②认清它的分度值,以便读数时快速准确;③观察指针是否在零位置,若没有,需要校零; ④使用之前,最好轻轻拉几次它的挂钩,可以避免弹簧被壳子卡住;⑤使用时,拉力方向应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确保测量准确读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较简单,要先搞清楚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根据指针所指的位置(一定要看指针末端所指的位置)读出所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的具体使用方法:使用前: 1.拉动弹簧:反复拉动弹簧(用力过度可能会损坏弹簧),防止其卡住,摩擦,碰撞。2.了解量程:知道测量力的最大范围(量程)是多少。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知道每一大格,最小一格表示多少牛(N)。 4.校零:检查指针是否对齐零刻度线,若没有对齐,需要调节至对齐。使用中: 1.不能超量程使用。(天平,量筒,量杯等都不能超量程使用,但刻度尺除外)(补充说明:因为超量程使用可能会损坏弹簧测力计,并且造成塑性形变,导致误差。而且超量程使用了,会导致测不出准确的力,比如一个6N的力,你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指针指向5N,但是实际上是6N,就产生了误差。)2.同方向:测力时,要让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且弹簧不能靠在刻度盘上。3.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使用后:调节弹簧测力计,让指针对齐零刻度线。提醒:1. 如果指针在零刻度线以上或者以下,这时候没有把指针调节至0,就会产生误差。在零刻度线以上,测出来的力比实际的力小,反之在零刻度线以下,测出来的力比实际的力大。2. 如果弹簧测力计侧放,会使测量数值偏小实验法研究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1.常用测力计的原理与使用:测量力大小的工具称为测力计,实验室用的测力计就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托力成正比,即,注意伸长量的含义,弹 簧原来的长度通常用l0表示,受力后弹簧长为l,而△l =l-l0,称为伸长量△l或伸长了△l,也用x表示。 2.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在每个弹簧测力计上都标有最大刻度值,这个最大刻度值即为此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超过了此范围,弹簧测力计就可能被损坏了。例:某同学在研究轻质弹簧的长度随拉力变化的关系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每个钩码重为0.5N,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1)请将观察到的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中;
&(2)根据实验数据,在图所示的坐标系内作出弹簧长度,L随拉力F变化的关系图像;(3)此实验中弹簧长度L与拉力的关系是________解析:(1)数据如表(2)得到拉力与弹簧的长度关系:(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所受拉力成正比。量程与弹性限度:&&& 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的规律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即加在弹簧上的力不能太大,拉力大到一定值以后,即超出弹簧的弹性限度后,弹簧的伸长就不再与拉力成正比,甚至无法恢复原状。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就是弹簧测力计允许测量的力的最大值。
发现相似题
与“刘佳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一袋胡萝卜,刘佳捡了一个最大的用细线系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468618950818049425090718998624758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便很难拉出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