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计划2013年项目首席科学家有哪些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项目及首席科学家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称穴位真的存在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称穴位真的存在
编辑: 高鹏
09:59:00 成都商报
速度30秒40秒50秒提示:按键盘 ← → 键可以翻页
内容提要:穴位真的存在吗?
  相应穴位有反应
  据梁繁荣介绍,研究发现,人体内脏局部损伤时,相应皮肤穴区反映强弱和穴位敏感点面积大小的变化,与相应病损严重程度有着密切关系。通过神经电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发现穴位是“活”的,即人体健康时穴位属于“沉寂”状态,生病时则为“激活”状态。比如,对胃黏膜局部注射芥子油后(相当于胃出现“病态”),此时监测两处神经元对“中脘”穴针刺引起的反应,发现较胃正常时都明显增强,这意味着穴位从“沉寂”状态进入“激活”状态。
  人体生病
  相应穴位肥大细胞增多
  研究人员还运用分子生物学、光谱学、免疫病理学等,对穴区肥大细胞脱颗粒与经穴特异性进行了研究。肥大细胞是人体本身就存在的细胞,它比一般的类似功能细胞拥有更多的化合物。研究人员发现,人体穴位与非穴位,在肥大细胞分布、胶原形态、元素含量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人生病时,相应穴位的肥大细胞会比健康时增多。肥大细胞膜上有着释放细胞内颗粒的“通道”。对穴位针刺操作时,胶原被破坏,肥大细胞内更多的颗粒物被释放出来。这说明,肥大细胞脱颗粒是针刺效应起始信号之一。
  针刺穴位
  脑神经有相应反应
  对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神经影像学特征的研究则表明,经穴效应特异性的中枢响应具有靶向性趋势。“简单理解,就是针刺穴位时,大脑神经中有部分发生相应反应。”梁繁荣说,比如针刺与胃有关的穴位,则控制胃功能的神经区域有反应,这种反应进一步调节胃及其相关的生理活动,从而对胃的疾病进行修复,实现治病的效果。对痛经等多种疾病的研究,也有类似神经影像学的发现。
相关新闻:
本站原创榜
&&|&&&&|&&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今年我校新增5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今年我校新增5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文章类别:发展历程&&&发布时间:&&&浏览次数:2344
今年我校新增5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2009年度国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立项工作已经结束。根据科技部立项公示材料,今年全国共立项117项,其中国家973计划项目74项、传染病专项4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9项。  今年,我校新增5位国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分别是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许宁生教授、王雪华教授,生命科学学院松阳洲教授,中山医学院余新炳教授和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教授。今年,我校获973计划项目数创历史新高,仅次于北京大学(7项)和清华大学(6项),与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并列排名全国第三。目前,我校共有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次。&
我校2009年获资助的973计划项目清单
首席科学家
国家973计划
新型微显示和场发射平板显示高品质化及应用的基础研究
国家973计划
传染病专项
我国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干细胞向生殖细胞诱导分化的调控机理及应用性研究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固体系统中光与物质强耦合作用的量子调控研究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恶性肿瘤非编码RNA相关蛋白的功能网络与调控机制的研究
版权所有:中山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73计划2013年项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