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中学化学疑难问题问题

一个简单的化学问题硫的化合价有哪些? - 爱问知识人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一个简单的化学问题
一个正常的硫酸根,硫是正6价,氧是负2价
硫代硫酸根(注意“硫代”二字)中是用一个硫代替了正常的硫酸根中的一个氧
所以一个正6价,一个负2价(代替氧...
大家还关注一个化学简单问题从1L混有少量K2CO3杂质的含有0.56gKOH溶液中,取出500ml,用0.01%的盐酸160g恰好完全中和,则KOH的纯度是(
D.无法计算求过程。
是不是题目错了?如果没错的话应该选D,因为HCl太少了
500mL则含有0.28克的KOH,0.01%的盐酸160g含有盐酸为160*0.01%=0.016g;反应如下:KOH——HCl..............K2CO3——2HCl56...........36.5..............138.............730.28.........0.1825依题意0.28gKOH所消耗的的盐酸为0.1825克,而总共才只有0.016g的盐酸...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酸和碱化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酸和碱化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学习啦【中考化学备考】 编辑:焯杰
  酸和碱是学习初中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为帮助大家巩固复习,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酸和碱单元练习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酸和碱化学单元练习题:选择题
  1.下列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A.稀盐酸
  B.食盐水
  C.氨水
  D.白醋
  考查目的:酚酞的变色规律。
  答案:C。
  解析:应用无色酚酞溶液的变色规律:遇酸性、中性溶液仍为无色,遇碱变红,即可得出答案。
  2.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的描述,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浓硫酸的腐蚀性
  B.浓盐酸的挥发性
  C.浓硫酸的吸水性
  D.浓盐酸的刺激性气味
  考查目的: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
  答案:A。
  解析:浓硫酸的腐蚀性是浓硫酸将其他物质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的性质,被腐蚀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3.下列试剂中能鉴别出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三种无色溶液的是(  )。
  A.紫色石蕊
  B.氢氧化钙
  C.氯化钾
  D.盐酸
  考查目的:酸碱指示剂。
  答案:A。
  解析:对于鉴别这三种常见的无色溶液,可以从溶液的酸碱性入手。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硫酸是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因此选A。
  4.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
  A.硫酸
  B.二氧化碳
  C.氨水
  D.氯化钠
  考查目的:物质的分类。
  答案:C。
  解析:硫酸属于酸,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氨水属于碱,氯化钠属于盐。
  5.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B.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C.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能除去油污,可做厨房的清洁剂
  考查目的:氢氧化钠的性质。
  答案:C。
  解析: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使石蕊溶液变蓝。
  6.(2014年北京)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作制冷剂
  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
  C.氧气用于气焊
  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考查目的: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以及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
  答案:A。
  解析: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A选项符合题意;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是利用硫酸可以和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性质,该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具有助燃性,助燃性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与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熟石灰,该性质属于生石灰的化学性质,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7.将一定量的水加入下列物质中,充分振荡后,再滴入酚酞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A.NaCl
  D.Cu(OH)2
  考查目的: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以及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答案:C。
  解析:无色酚酞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变成红色,在中性和酸性环境中均不变色。氯化钠的水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故选项A不正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酚酞变色,故选项B不正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水溶液显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故选项C正确;氢氧化铜属于碱,但它不溶于水,只有溶解后形成碱性溶液才能使酚酞变红,故选项D不正确。
  8.小明在滤纸上用酚酞溶液画画,然后再喷洒某种液体X,滤纸上立即显示出红色图像,则X可能是(  )。
  A.稀盐酸
  B.石灰水
  C.蒸馏水
  D.食盐水
  考查目的: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答案:B。
  解析:酚酞溶液遇到碱性溶液变为红色,而在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中呈无色。本题中稀盐酸为酸性,蒸馏水和食盐水都为中性都不能使酚酞变色;石灰水呈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
  9.小良同学自制了一种黄色花汁作指示剂,将花汁加入到不同的试剂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氢氧化钠溶液
  小良又用花汁测知家中花盆里的土壤显酸性,你认为可加入上表中的(  )来改良花盆里的土壤。
  A.食醋  B.食盐水  C.蒸馏水  D.草木灰水
  考查目的: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答案:D。
  解析:可用显碱性的物质改良酸性土壤。从表中可推断,该花汁遇酸变红、遇碱变绿。草木灰水能使花汁变绿,说明该溶液显碱性。
  10.向蒸馏水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后,溶液的pH大于7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氧化钙  C.醋酸  D.食盐
  考查目的:有关物质与水反应所引起的溶液pH的变化情况。
  答案:B。
  解析: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是碱性溶液,pH大于7。
  酸和碱化学单元练习题:填空题
  1.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    沿着容器壁缓缓地倒入    中,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    迅速扩散。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洒到皮肤上,应立即        ,然后涂上3%~5%的      溶液。
  考查目的:浓硫酸的稀释,以及如何处理溅到衣物或皮肤上的浓硫酸。
  答案:浓硫酸  水  热量  用大量的水冲洗  碳酸氢钠
  解析:由于浓硫酸密度比水大,且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稀释浓硫酸时,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以免放出的热量使酸液溅出。处理溅到衣物或皮肤上的浓硫酸,是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目的是使浓硫酸稀释并带走热量。3%~5%的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可中和残余的硫酸。
  2.(2014年河南)在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封口,易拉罐立即变瘪,原因是      ;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是因为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和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考查目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答案:CO2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使罐内气压减小 2Al+2NaOH+2H2O=2NaAlO2+3H2&
  解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罐内气压减小;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3.氢氧化钙(化学式:  ),俗称  和  ;白色粉末;  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其水溶液俗称  。澄清石灰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    。写出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考查目的:氢氧化钙的性质。
  答案:Ca(OH)2 熟石灰 消石灰 微 降低 石灰水 蓝色 红色 Ca(OH)2+CO2=CaCO3&+H2O
  解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澄清石灰水显碱性,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4.酸、碱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带电的粒子;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酸溶液中都含有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碱溶液中都含有  。
  考查目的: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答案:氢离子 氢氧根离子
  解析: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可以电离出氢离子,所以不同的酸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在水溶液中都可以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所以不同的碱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
  5.田绘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田绘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放入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答案:(1)不正确  滴加的稀盐酸过量,酚酞溶液也不变色
  (2)NaOH+HCl=NaCl+H2O
  (3)以下方法任写一种均可:
  ①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盐酸过量
  ②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不变红  恰好中和
  ③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有气泡产生  盐酸过量
  ④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无气泡产生  恰好中和
  ⑤取样,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  有气泡产生  盐酸过量
  ⑥取样,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  无气泡产生  恰好中和
  解析:解答此题有三个关键,一是要明确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情况,滴加的稀盐酸过少,溶液显碱性;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滴加的稀盐酸过多,溶液显酸性。二是要明确酚酞不变色,溶液可能显中性,也可能显酸性。三是要明确第(3)问中的&另设计一个实验&应在已经知道溶液&要么恰好完全中和,要么盐酸过量&的基础上考虑实验方法。
酸和碱化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本文已影响 人
[酸和碱化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672人看了觉得好
843人看了觉得好
779人看了觉得好
【中考化学备考】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人事考试网 版权所有求助一个化学问题 在线求!_高中化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0,598贴子:
求助一个化学问题 在线求!收藏
?题目相同溶质的溶液等体积混合的问题当溶质质量分数为a%与b%的溶质相同的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溶液密度小于水(如酒精溶液),则混合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a+b)/2%。
&精锐教育&哈佛北大精英创立,高中化学课程辅导1对1冲刺/1对3互动,以学为主,提升学习力;高中化学课程辅导学霸导师授课,量身定制高效学法,众多学员家长认可!T:400-883-8052
帮助一下 详细点
为什么小于啊
为什么小于啊
确定是质量分数,不是体积分数么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当前位置: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矿泉水是溶液,蒸馏水是纯水.-九年级..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矿泉水是溶液,蒸馏水是纯水.
题型:实验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实验步骤:准备两个干净的烧瓶A、B,分别加入矿泉水和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蒸干;实验现象:A烧瓶蒸干后有残留物,B烧瓶蒸干后无物质残留;结论:说明矿泉水是溶液,说明蒸馏水是纯水.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矿泉水是溶液,蒸馏水是纯水.-九年级..”主要考查你对&&设计实验和科学探究&&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设计实验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1)(2)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学科科学探究的特点(1)新课标改革的理念是倡导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提升。“科学探究”是以问题为中心,南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选择恰当的手段,探究未知的现象、数据,并通过对获得的现象、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从而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态度,获得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2)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科学探究的认识:①感受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②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③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④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⑤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探究的要素和目标:
解答实验探究题的方法技巧:&&&& 科学探究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根据题目情景提供的信息,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要求考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会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以此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思维要有开放性,能探究性地提出问题.要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探究验证假设的方法,用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推理和判断;要注意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数据的处理以及对探究问题的合理猜想和想象,不要生搬硬套,胡乱猜想,应在短时间内切准题目要害,找准突破口。&&&&&综合实验题答题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思维过程:原理一反应物一仪器装置一现象一结论一作用一意义一联想 ①实验依据的性质和原理。 ②反应物的状态及其替代物。③装置的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是否有替代装置。 ④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产生的后果。⑤现象描述要准确、全面、重点突出。 ⑥直接得出结论或导出结论。氧气参加反应的对比实验设计方法:(1)探究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条件的对比试验①温度对比试验。用温度对比试验探究物质的着火点。如木炭和煤的着火点不同。②浓度对比试验。用浓度对比试验探究可燃物能否与氧气发生反应或反应的现象不同。(2)金属生锈条件的对比试验与氧气接触铁不会生锈,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铁才能生锈。铜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才能生锈。金属的生锈条件探究都是通过对比试验完成的。反应生成氧气速率的对比试验设计方法:(1)催化剂对制取氧气速率影响的对比试验①有无催化剂的对比试验。如氯酸钾制氧气加入和不加入二氧化锰的对比试验。②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对比实验。如可设计对比试验探究MnO2,CuO,Fe2O3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影响。(2)浓度对制取氧气速率影响的对比实验。如取不同浓度的对氧化氢溶液,加入同质量的MnO2观察H2O2分解速率。在设计对比实验时,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对比实验只能研究一个变量,其他的变量应该控制在相同的状态。如设计对比实验研究MnO2和CuO哪种物质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大,那么容器中的过氧化氢浓度应相同。相反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使用同种,同量的催化剂,温度,压强也应该相同。控制变量法探究固体物质溶解速率:中考试题中常出现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因素”的相关实验问题。在口常生活和实验中定性分析较多,如果定量分析就应该用控制变量法。(1)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探究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搅拌比不搅拌溶解得快。(2)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探究溶质的颗粒人小对溶解速率的影响,颗粒小的溶解快。(3)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的颗粒大小,探究温度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对大多数物质来说,温度越高溶解的速率越快。探究过程中获取、处理信息的常见方法:(1)观察 ①观察要目的明确、重点清晰,具有典型性。如:做关于物质性质的化学实验,重点观察物质性状的改变,包括气味的改变、气体的逸出、沉淀的产生或溶解、颜色的变化。 ②观察要准确、仔细,事物变化有时微妙、偶然,在偶然、微妙中包含着飞跃,观察仔细、准确,才会有所收获。如:对于葡萄球菌培养皿中生长出的霉菌可杀死葡萄球菌这一现象,一般人难以发现,英国的弗莱明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一现象,于是出现了造福于人类的青霉素。 ③观察时应对某一事物发生变化前后的现象进行比较,或对相关事物发生变化的现象进行比较,看看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以便从中发现规律。(2)比较分类比较分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关键是在于将学习对象或所研究问题以一定标准分门别类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分清研究问题和学习对象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如: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时,需找出区分标准——反应前后的物质是否为同种物质。(3)归纳演绎归纳是解决一般与特殊的重要方法。归纳时应注意对某些或个别的化学现象、化学问题等进行观察,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演绎是利用一般的知识、原理等对特殊的事实、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特殊情形的本质特征、属性。演绎时注意大小前提的正确性,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既是比较归纳的结晶,也是演绎的功劳。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的活动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及运用等活动,科学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下面谈谈科学探究的几种能力。(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在亲身实验的条件下观察事物的能力,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重在观察、发现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观察到的内容通过文字描述或者绘图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2)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生活、学习活动中,对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或学习化学时遇到的一些事例,能依据所给资料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对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3)操作能力科学探究往往是以实验为载体进行的,而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与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要动手实验,首先要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然后再按一定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就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4)分析能力分析是通过对整体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单独研究从而了解整体本质的探究方法。实验过程中要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规律,然后要思考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对你的假设是否有帮助。对整体中各个部分的研究是认识整体过程的基础。 (5)比较能力比较是将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物,通过诸多方面的比较,从而得出异同的过程。比较是分类、归纳和概括的基础。比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认识事物、掌握规律起着巨大作用。因此,在科学探究中应重视比较能力的培养。(6)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是根据一部分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要正确地做出归纳概括,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就必须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即可归纳概括出大多数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就利用r归纳概括技能。 (7)推理能力当你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时,即在进行推理时,要注意推理不一定就是事实,即使是根据正确的观察做出的推论,也可能是错误的。要证明推论正确,唯一的方法就是再进一步观察、调查和研究。(8)评价能力做出评价就是评估某件事情的好坏、对错。如:评价一个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操作是否方便,对环境是否有害等。做出评价前,需要全面地考虑到事情的正面与反面,并明确自己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和评价标准。在科学探究中要学会评价。 (9)合作学习能力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过程,往往是学生小组或团队活动的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应具有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能力。化学科学探究性试题分类: (1)发现问题类探究题从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中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解释此类问题的关键:观察、分析、联想,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价值,要有利于设计实验方案,有利于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解答此类探究题的方法:根据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和假设。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 a.从“对立面”中发现问题和猜想;b.从“逆向思维”中发现问题和猜想;c.从生活或实验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d.从探索闪果中发现问题和猜想;e.在异常中发现问题和猜想;f.在类比中发现问题和猜想;g.在归纳判断中发现问题和猜想;h.在“理所当然”中发现问题和猜想。然后结合猜想,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宏观性质和特征)去解答问题。注意提出的假设要周密、合理,有科学依据。 (2)假设、验证类探究题对问题有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并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出初步验证计划,以便设计实验方案。解答时,一是要围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假设或猜想,假设越全面,结论越可靠;二是要注意假设的合理性,要符合化学规律、化学原理,不能凭空设想;三是要从本质上去分析现象,抓住本质提出假设。(3)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类探究题此类探究题是运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的证据,并对所收集的证据和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通过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对结论作出正确的解释。收集证据,要有较强的实证意识,会观察、记录,准确精练的表述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4)结果分析、反思与评价类探究题此类探究题是对所获得的事实、证据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正确结论,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解答时可用比较、分类、概括、归纳等方法对证据和事实进行加工处理,利用逆向思维,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而实验评价题是由题目提供一套或多套方案,从某一角度或几个方面评价方案的优劣。(5)综合性探究类此类探究题是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中的几要素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体现探究的全过程,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实践经验和亲身体验,探究性地提出问题,用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推理、判断,根据试题的目的和要求,结合题设巾的材料,进行解答,思维要有开放性。
发现相似题
与“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矿泉水是溶液,蒸馏水是纯水.-九年级..”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8225130188121924427731619475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