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如图所示,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与酸的混合液浸湿

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上先用NaCl和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Beijing2008”.&据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铅笔作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B.铂片作阳极:电极反应为:2Cl--2e-=Cl2↑C.铅笔与滤纸接触处有少量Cl2逸出D.上述反应总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2Cl-+2H2O2OH-+H2↑+Cl2↑
A.铅笔写出的字呈红色,说明铅笔附近有氢氧化钠生成,则铅笔作阴极,阴极反应为:2H++2e-═H2↑,故A正确;B.铅笔作阴极,铂片作阴极,阳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故B正确;C.铅笔做阴极,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铅笔与滤纸接触处有氢气产生,故C错误;D.电解时的阴极反应为:2H++2e-═H2↑,或2H2O+2e-═H2↑+2OH-,阳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总反应为:2Cl-+2H2O2OH-+H2↑+Cl2↑,故D正确;故选:C.
为您推荐:
该装置为电解池,铅笔写出的字呈红色,说明铅笔附近有氢氧化钠生成,则铅笔作阴极,铂片作阳极,电解时的阴极反应为:2H++2e-═H2↑,或2H2O+2e-═H2↑+2OH-,阳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总反应为:2NaCl+2H2O&电解&.&2NaOH+Cl2↑+H2↑,阴极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本题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电解原理,根据实验现象确定阴阳极,从而确定原电池正负极,注意阴阳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难度不大.
扫描下载二维码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如图所示,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A.断开电源,写字时字迹可能不会变红B.接通电源后铅笔写字时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出现红色字迹可能是因为生成了NaOHD.将导线a接在铅笔一端的笔芯上,是利用了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的原理
分析:根据题给的条件可以知道,无色酚酞遇到碱性的物质会变为红色,而氯化钠是中性物质,其水溶液呈中性,在没有通电之前,滤纸上没有出现红色,而通电后变为红色可能是发生了化学反应,而铅笔芯中含有的石墨可以导电,所以可以据此来解答该题,并作出判断.解答:A、在通电之后滤纸上出现了红色字迹,而通电之前没有变成红色,所以可以判断在断电之后写字时字迹可能不会变成红色,故A猜想正确;B、无色酚酞只有遇到碱性物质才会变成红色,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不能使酚酞变红,考虑到接通电源后滤纸上出现了红字,可以判断接通电源后铅笔写字时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故B猜想正确;C、根据B的分析和解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红色字迹可能是氯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而生成了氢氧化钠,故C猜想正确;D、铅笔芯中含有石墨,而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在这里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而不是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故D猜想一定不正确.故选D.点评:从题给的信息中来获取对解题有帮助的信息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其中在这类信息给予题的前提是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并能熟练的应用.
小明想用粗盐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他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步骤,请你认真阅读小明的整个实验过程,并在有错误的语句下方划线(提示:共有6处错误).
小明取粗盐少量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用玻璃棒搅拌,待粗盐充分溶解后,把浑浊的食盐水直接倒入已安装好的过滤器中,再将得到的滤液在蒸发皿中加热,一直到滤液完全蒸干,停止加热.
小明计算了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2g、水48g,然后用托盘天平和10mL量筒称量和量取所需的氯化钠和水,再把它们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测定溶液的pH
小明用玻璃棒蘸取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滴在用水润湿的pH试纸上,将试纸的颜色跟比色卡对照,结果pH=7.小明判断该溶液显酸性.
在集气瓶内放入一装有少量酒精的坩埚,先点燃坩埚内的酒精,再将镁条伸入集气瓶内点燃.可看到镁条剧烈燃烧,在瓶底白色固体粉末中夹杂着少量黑色固体,瓶内壁也附着一些黑色固体.(如图)甲同学将生成物取出,用足量的盐酸处理,结果发现白色物质溶解,黑色物质不溶.于是他猜测黑色物质是原镁条中所含的杂质.乙同学没有轻易赞同甲同学的意见,他通过查找资料,知道镁与空气中三种人们熟知的气体都会发生反应,他推断这黑色物质是碳.请回答下列问题:(1)先点燃坩埚内的酒精,对后续实验的作用和影响是①______②______.(2)实验中,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砂的作用是______.(3)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______.
某实验小组利用NaOH溶液、稀HCl、稀H2SO4、酚酞共四种试剂做酸碱中和实验.(1)甲同学用试管取2mLNaOH溶液,滴几滴酚酞,然后向试管中连续满入稀HCl,直到溶液变成无色.甲同学认为此时试管中溶液为中性,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说法不准确,你认为乙同学的理由是______;甲同学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时,缺少一项操作,应边滴加盐酸______(2)乙同学做实验时,先用试管取2mLNaOH溶液,然后向试管中滴加一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酚酞,溶液显红色.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酚酞除外)为______(填化学式).(3)丙同学想知道乙同学使用的是哪一种酸,他取(2)中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探究,请你帮助他填写下列空白:
用试管取样,向溶液中加入①__________.
使用了稀H2SO4
用试管取样,向溶液中加入圈__________.
使用了稀HCl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高一化学下册智能优化训练题13_百度文库
高一化学下册智能优化训练题13
1.(2011年无锡高一检测)能用电解原理说明的问题是(
①电解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②电解是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③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 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可以实现 ⑤任何溶液被电解时,必须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A.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解析:选D。从能量角度看,电解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故①对、②错。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必将伴随着两个电极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同时生成新的物质,故③⑤对。某些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供给电能也可以实现,故④对。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2.(2011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Fe+Ni2O3+3H2O===Fe(OH)2+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
--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
解析:选C。由铁镍蓄电池放电时的产物全部是碱可知,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Fe为负极,Ni2O3为正极,A正确。放电时,Fe
--失电子被氧化,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B正确。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
--反应,电极反应为Fe(OH)2+2e===Fe+2OH,pH增大,C错误。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
--反应,电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D正确。
3.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X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
D.X与滤纸接触处变红
解析:选A。该题考查电化学的知识。
图中左边为原电池,Zn比Cu活泼,Zn作负
极,Cu作正极。右边为电解池,则X为电解池的阳极,氢氧根离子在该极失去电子生成氧气,发生氧化反应;Y为电解池的阴极,氢离子在该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因而A对,B、C错。由于水中氢离子在Y极得到电子而余下氢氧根离子,Y处溶液变红,D也错。
4.(2011年金华高一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B.电解稀硫酸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是Cu+H2SO4=====CuSO4+H2↑
C.给蓄电池充电时,将蓄电池的负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D.在铜的电解精炼过程中,电解质CuSO4溶液中Cu2浓度始终不变
解析:选B。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A
选项错误;蓄电池的正极
贡献者:靠谱给力男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色酚酞与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