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只有10天了,我想把我的优势学科英语发挥优势迎接挑战到极致,有谁指点一下,拜托了,我其他科不是特别突出。谢

[转载]玖久高考:高考百日冲刺提分考试技术(只要读懂
高考备考最后3个月,用考试技术再提80-150分!
(下文只要读懂,立即提分)
&&&&&&&&&&&&&&&&&&
――四川南充标准化试题考试技术讲座速录
大家直接点击查看看“现在
拿什么来形容青春?花一样的年华是种赞美,躁动不安的是一种情绪,夹杂着希望、失望、挣扎、迷惑、寻找、甜蜜、痛苦、妥协、反抗……之后,我们长大了,就在青春的尾巴即将离自己而去的时候,我们开始高考!
关于青春里有关高考的这一页,不得不让人联想起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的一段话:每一种有机体都在努力地按照几何级数增大……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在一年中的某个季节,在某一代或代与代之间,他们都在为生命奋斗承受着巨大的打击……
面临每天同学们的大量提问:“时间不多了,我该怎么快速提高我的成绩”,我想对大家讲的是,“我们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和无限的问题,最后的结果只能让我们辛苦、困惑。但是,如果我们能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释放出来,寻找出来,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无限的创意解决无限的问题”。大家仔细体会一下我的这句话,感觉一下是不是这个道题?
所以,我们不用担心的是,“时间不多了,还有好多书没看,好多知识点不会,好多题没做”。因为这些都不是关键问题。你只需要认清楚是什么在左右你不会做题的原因,然后提升他,就对了。
面对那些被问题紧紧困住的同学,我很想说的是:请安静下来,先想清楚,然后再去做。下面我给大家放一段我们的讲座实录,你们一定要认真的读一读。
&&&&以下内容,是我们高考讲座的文字转录,希望那些没机会到达现场听讲座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我们的文章学接受到玖久考试技术的指导。
&&&&距离高考仅剩3个月,我们的各科成绩是否还能提高?怎么提?&&&&
第一件事我先说一下,你们先不要当做我和你们传统的老师讲课法一样。
&&&&今天我到这儿来就为一个目的,你们现在可能很多人觉得快到考试还有三个月时间,大概没有什么太多的希望,而我和你们的想法不一样,我认为你们从现在开始,我要先改变你们一个观念,这个观念我不仅要改变你们,包括要改你们下面所有老师的观念。什么观念呢?实际上就你从现在开始,在这三个月里面,仍就可以在总部分上大概有几十分的一个提高,而这次提高,我不需要你们给任何能力,我只想告你们,你们现在可能脑中有这么一个概念,之所以分拿不下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除了你能力之外,还有一个解题思维方法的问题,这是今天我主要说的问题。
&&&&所以今天在讲课之前,先说第一个要求,我不想我一个人讲,行吗?待会但凡我问一个问题,你们能不能答我一下好吗?好。这是第一个要求。
&&&&第二个要求我说一下,我今天不是只讲英语,我重点讲英语,但我会把整个在短时间都能提高分的部分,我全给你们讲一下。你们当作今天既是讲座,又是上课,看能不能通过今天晚上这分就能够有十分二十分的提高。别说不可能,你看可能不可能。
&&&&开始我想简单说一下我当年高中的情况。我也不怕大家批评,当年高中的时候,曾经由我带头,领着一帮人干过这么一些事,什么事呢?我问问大家,你们告诉我,你们现在对你们班的学生两种人你佩服哪一种?第一种是这样的:一天到晚努力学习,老师让干嘛就干嘛,做了一大堆习题,一考试就考第一;另外一种,从来不爱学习,很少看书,一考试就考第一。我想咱应该是第二种吧。好,那这第二种人能达到吗?其实完全可以做得到。但是要想做到,你们必须调整你们的思维方式。我问你们,你们很多人把题做错,是知识点不会?还是知识点其实会但不会做题?这么说吧,如果距离高考仅剩1个月了,你们很多人知识点不会的,那咱们就太晚了。假如只有10天时间,谁都没法帮你提高。但如果你是知识点会,题不会做的,这个是可以骤然提高的。但只能说你哪部分呢?你们在座的很多有文科、有理科的,文科的,先不理,因为文科需要理解性记忆,还是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我现在先把理工的数理化,生物、英语这三个个别提一下。但提之前有一个要求。答我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你们今天客观吗?
&&&&&(现场学生异口同声回应:)
&&&&&——客观。
高考提分的第一个要点:客观性思维
&&&&好,客观。这是我今天讲的第一个概念。我考你们一个东西,你们告诉我这话你们是怎么理解的。你看见小明做了一个动作,干嘛呢?――拿起杯子,喝了口水。好,答我这个问题,你们是不是很多人立马反应过来小明渴了?
&&&&(现场学生异口同声回应:)
&&&&&――是。
&&&&&这就是我今天要提的第一件事,也是我今天想说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什么事情呢?——我们思维的客观性。
&&&&“小明拿起杯子喝了口水”这件事,它的客观条件是杯子里有水而小明又有喝水这个能力。而“小明渴了”这个结果,实际上是你根据你主观的经验推断出来的。事实上我们现在有很多考试,就是很多题目,根本不是你今天能力做不出来,而是由于你自己过于主观,导致把这道题做错了。
不信?来,听我讲一道英语阅读题,我把几个选项告诉你,我看你们在座的到底填谁?
&&&&题是这么问的:如果一个人,他想买一个便宜的房子的话,他应该去干嘛?原文信息按照中文翻译,翻译成这个意思:说的是如果想买一个便宜的房子而不考虑其危险性的话,就该去找一个中介公司,而找他们必然能让你获得这种价格的房子,但同时你也获得了一个有点危险性的房子。
原文和问题听懂了,我给你四个选项,你们告诉我选谁?
选项A.买房子不但要考虑价格还要考虑质量。
选项B.买房子你要小心,不要被中介公司骗了。
&&&&&&&选项C.你在买房子之前,应该把房子仔细地检查一遍。
选项D.买房子要小心其房子的危险性。
告诉我1、2、3、4你选择哪一个?
&&&&比如说吧,有人说填第二个选项。
第二个选项是这么说的,“你小心不要被中介公司骗了”。
来,诸位告诉我,刚才原文的那段话中,什么地方体现出来“小心不要被中介公司骗了”?
你说:看,买到不好的房子不就是被中介公司骗了吗?拜托诸位,哪句告诉你的?比如说“暗含”这个意思?
&&&&我想问大家这么一句话:如果你说“暗含”这个意思的话,咱们都知道,所谓考试,我想把它分成两段大家去琢磨。其中第一块,它有一部分是标准化考试,另外一部分是非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有它的一个特点,多选题我暂不提,单选题你保证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四个选项里有且只有一个对的”。既然有且只有一个是对的话,那我问一下,这个时候你们告诉我,以前做题是不是一直有这种思想,就是我这个题答案到底选谁,要从原文得出来答,是不是?
(现场学生异口同声回应:)
&&&&――是。
&&&&我再重复一遍啊。如果你想买一个便宜房子的话,你应该干吗?而这几个问题,原文大家都找对的话,那句话大概读完之后没看太明白,但读完之后读出这个意思来。你想买一个什么样价格的房子,而你不考虑其危险的,那么将来你就找中介公司,然后你就能够获得一个便宜价格的房子,而同时也获得这房子有点危险性。完了,这是原文读完之后所得到的概念。
&&&&再往下,我们的四个选项,你们看选谁?
A.买房子不但要考虑价格还要考虑质量。
&&&&&&&B.买房子小心被中介公司骗了。
C.买房子之前你应该把房子好好地检查一遍。
D.买房子还要考虑考虑其房子的危险性。
&&&&告诉我,选择第几个答案?
&&&&我再说一遍,什么叫想啊,“只要原文没说的我一概不知,把自己变成一个“傻子”,只看原文客观给出来的东西,不要加上自己的主观推断”,我的脑中就仅保留它所告诉我的那点内容。再说一遍,选择第几个答案?
(现场学生异口同声回应:)
——第二个!
&&&&还第二个了,我简直应该杀了你。应该是第四个选项!为什么?听我讲啊——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测试一下你们的思维,而你们给我的答案也恰好反映了大家现阶段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我想说的,你们现在做题时,所使用的“非常错误”的思维方式。今天我拿这话证明一个概念:你们今天的水平其实早做得了的,但不得其法。但是我不赖你们,也不赖你们的老师,我赖谁,我觉得需要从你们的家长开始赖,为什么呢?因为从你们生下来开始,他所教你的全部东西都是主观得来的。
&&&&我们先借一个题解释一下客观式解题的概念。
说到客观的解题,我想先提一个题外的事,看看大家的思想到底对不对?你们答我一个问题,告诉我咱们做这么多年的英语阅读,是不是一直采取这样一种态度。你们告诉我,如果这么讲,到底错在哪儿?
&&&&这是今年寒假的时候我见到一个老师,他在北京教学生阅读的时候是这么教的:他说阅读我给你讲一遍啊,首先,文章看不太懂的,我给你翻译翻译,这是咱们高考大纲,你得学会了。然后这个题再看一下,原文在第二段第三行有这么一句话,这句话呢,很多人没有读懂,我给你翻译一下;句子结构看不懂的,我把整个句子好好给你琢磨一遍,然后告诉你什么意思;然后我再告诉你该选第四个选项。
题做完了,有的学生问:老师,选项我也看不懂。老师说:没事,选项我也按相同方式单词给你讲一下,句子我也给你讲一遍。讲完之后,看看,从意思上讲,我们发现,A选项比较合理,我们先不说这个题哪里合理,我们先说这B、C、D分别哪儿有什么错误,所以这个题该选的是A。
&&&&当时我问学生是这么问的:我说你告诉我,有什么感觉?他说,很对啊,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后来我又问一句话:既然你说很对,我问你几句话你给我答一下?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说老师你看我这英语水平就这德行,连单词都看不太懂,你能告诉我以我这英语水平我怎么能立马知道这个题在第二段第三行去找?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以我的英语水平在我第二段第三行在临场确实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我如果看不懂的话,难道我就完蛋了吗?以我的水平怎么能把它选出来,这个好像没讲。你讲的是完全看明白了,但我看不懂。
&&&&第三个问题是老师最近我听说过一个言论,来,你给我解答一下。你刚才给我做了一个句子结构分析,我听了非常之好,我全听明白了。但是你给我解答这么一个矛盾点,美国文盲他是肯定不会做句子结构分析的,否则他就不会叫文盲,对吧?可是他们明明能够听懂别人说话,那么这一现象能够表明:敢情句子结构会不会,根本不应该影响我读得懂读不懂,那为什么到你这块就一定要先会句子结构,才懂得意思呢?
&&&&好了,我的这件题外事做完了。
我今天到这儿来,我并不想说别的老师,但是我以前接触的老师,我总感觉他们已经先知道答案了,拿着答案倒推还用他讲?主观的,不以学生为主体分析问题,我们在考场上就解决不了问题,就帮不上大家的忙。
&&&&我想给大家提的是,所谓客观度的真正态度是帮你们,如果你们在考试那天没有能力去做到读懂的情况之下,你完全可以换一个思维去提,仍旧能做对,而且速度很快。唯一的麻烦就是做完了心理不踏实。
这是一道单项选择题,题很简单,但是我想问你们平常是怎么做的?什么思维?把这个思维告诉我。
这是A选项、B选项、C选项,最后D选项。
好,我们拿这道题简单说一个事。题,确实并不是很复杂的题。
我先问第一个概念,告诉我,咱们以前做题的时候是不是思想趋及这么一个主观性,什么主观性?就是当我把这个题读完之后,立马反应出这题是考什么的,是这样吗?
比如说头脑中的知识点,用头脑中的知识去想怎么做题,在我们后面讲的我会再提到这个概念的。
这个过程就是导致你在临场那天为什么很简单的一道题你做不出来的主要原因。
大家想一下,主观上做题有一个概念,就是必须要自己想明白。可是你告诉我,你是否能够百分之百保证在临场那天你所有的思维都能够非常清晰出来?而且所有的思维都能非常之严密?这些大家可能很难保证的了。
但是客观解决是这样来的。咱们大家都做,假如家长的有些英语不知道怎也做,看看家长虽然几乎不会什么语法、单词、句子,但这题看能不能做出来?
当然不能够一点不会,得会一点。我们一起看一下:(英语原文)有一个什么(不认识的单词)地图,我们确定我们将怎么(不认识的单词)着,如果我们怎么(不认识的单词)着,我们大家猜一猜,整个意思下来说什么呀?我很高兴我们有这个地图,这话应该是如果我们干嘛(不认识的单词),我们将会干嘛(不认识的单词)。前面是我们有这个地图,如果我们没它我们干吗(不认识的单词)?好象就怎么着(不认识的单词)。
考什么呢?不知道。为什么呢?玩去吧,没办法水平低呀。但水平低是什么概念呢?我们能做的了。我现在看不出来这题读完之后是考虚拟语气,为什么呀?因为想不起来这个概念。
很多人做题是什么态度?第一步,他读完之后要想出来是考虚拟语气的,第二步,他脑中想了一大堆虚拟语气的知识然后去对。
  我拜托诸位,你们回忆一下,今天我讲的几个主题中,很多都是和考试有关的。我问一下,你们平时发现没有发现,很多人在考场上或者平时做模拟时经常特别着急,所以带来很多马虎,对吗?
&&&&在做的时候,如果身边有这个牲口,好家伙,做的速度极快。不好意思,牲口能听懂吧,就是牛的意思啊。他做的速度极快,你刚做了一半,他就做三篇的,你说他立马就开始紧张。可是这时候我想说呀,什么意思啊,你为什么会紧张呢?他的真正紧张到底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我们平时“复习”和“考试”这两个过程是完全脱节的。
咱们想一下,平时复习不管任何一个什么东西,我们都会采取什么态度?就是我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个没错。平时复习确定该这么复习,但是你告诉我,在考场上你只能干嘛,知其然就完了。填完这个选项就立马结束,你不能还问问自己,我填的对不对呀?还有这种事情吗?所以这个例子客观度能推出一个标准化考试必须遵守的东西来,你会发现一点东西,大家来看,既然你保证过答案只有一个,对吧?有阅读啊,单选,答案都只有一个。你告诉我,所谓只有一个答案,你承不承认咱这个选项和原文必须得有关系,承认吗?
(现场学生异口同声回应:)
&&&&――承认。
&&&&好。他如果有N个选项,你感觉都沾点边,但是我问你,正确答案,你可以这么理解,它是不是这四个里面最好的一个?
(现场学生异口同声回应:)
&&&&――是。
  好,既然它是最好的一个,再往下我就会这样说,你告诉我,这个正确选项,它和原文的关系能不能字面上根本不表达,你得加很多常识性推理?
(现场学生异口同声回应:)
&&&&――不需要。
&&&&你们好好动动脑子。我不是讲语文啊,我是讲的和语文八杆子打不着。大家想一下,假如说允许加这种非固定性常识推理的话,那么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果:其实任何一个选项都可以选。为什么呢?你又没有说标准什么样的推理存在,我就不能瞎说“因为小明努力学习,所以1+1=2”吗?因为你没有给我这个标准,因此所有这些反向证明的概念。这种只有一个选项的标准化考试题,你不该认为什么叫推出来的答案,而应该换一种理解就是:这个选项只要在四个里面最好就行,而且给原文的关系肯定是直接来的。而傻要傻到这个地步――就是客观的意思,我所谓的客观就是要尽量变成傻子,所谓傻子就是千万别吃瞎亏。我说这个稍微难一点的,当你们看到小明在喝水,很多人立马反应小明渴了,其实不尽然。我再出一个难一点的,我怀疑你们在座的99%的人几乎都理解不对,听这话啊:
&&&(现场学生异口同声回应:)
&&&&&A不是导致B的唯一原因。
&&&&好,你们告诉我,这句话在你脑中你认为是什么意思?肯定是也有别的原因,对吧。好,A是原因吗?
&&&(现场学生异口同声回应:)
&&&&――是。
&&&&你们动动脑子。我再说一遍,A不是导致B的唯一原因。好,这话等于告诉你:如果你认为A是B的唯一原因,这么认为肯定不对;承认吧,把A是B的唯一原因选非就是我这话的意思,承认不?好。而它肯定还有别的原因。但A是不是,不知道,为什么呀?你看我反着说你理解不理解,听我这么说,假如我告诉你,A根本就不是B的原因,这句话都是正确的,你们告诉我,我把这句话说成A不是B的唯一原因可不可以?
(现场学生异口同声回应:)
&&&&――可以。
&&&&当然可以了。为什么呢?它都不是原因了,当然更加不可能是唯一原因了。所以所谓真正错误是“A不是B的唯一原因”就只有一个意思:肯定有别的因素导致的。但A是什么原因,不知道。我怎么知道。
&&&&你们可以把这话给我记住,什么话呢,我并不要求你们改方法,为什么呀?如果我教你们东西是在两个月之前,我会逼着你全改,因为整个我高考的复习过程就是数理化、生物加英语,这些话三个月之内就能拿下,但现在只剩下十几天时间,所以我不让你们改方法,因为改方法有一个很大的麻烦,但我只想给大家一个字,就是我刚才说的,应该这么去理解,在考场上对你而言,简单的题你立马读通就做出来了。但我想问一句,咱总归不是每个题都简单吧?个别题读不太懂时,你立马给我变换一个思想,我不是从原文得答案,我是在拿四个选项比,看谁最好。而就这句话,岂止是英语,一堆事都做得了。你听我再给你说一题。
&&&&这是前几年高考的物理题。那题说实话,根本什么都不用去算,竟然还有人会做错,听这题:
&&&&有一图:画一秤,有一个弹簧,弹簧下面一个东西叫A,A下面又有一个弹簧,下面还有一个东西B,它告诉我弹簧弹性系数都一样。A是2公斤,B是4公斤,问:假如重力加速度是10,当秤达到静止时,上面的弹簧、下面的弹簧分别多长?告诉你,这道题竟有人拿着数去算,你算它干吗呀?
&&&&你就稍微分析一下:上面弹簧承担两重量,下面弹簧承担一个,首先肯定上面比下面的长。一个是10和5,一个是15和10;一个2公斤,一个4公斤,两个总共是6公斤,那6比4的关系应该是3比2,答案之一是2比1,那2比1选项肯定不对,对的,肯定是3比2了。完了嘛,不是选好不嘛。你小明它到底怎么的算的。但题若它要这么出,比如说一个出15、10,一个出30、20,如果这样的话你还有算的可能性,对吧。既然满足选项的只有一个,我管你为什么对呢,只能选它了。这话能听懂吗?
&&&(现场学生异口同声回应:)
&&&&――能。
  我的第一个思想是教你们什么招呢?主要是针对一些难题,就是当你拿选项有一定难度时,你立马给我换成不要从原文得答案。
&&&&听我再举一个例子。有这么一件事,你们来听一下,这句话对不对。还是那话,我看你们今天客观到什么地步,能不能分析出来这老师又在哪儿骗我呢?注意听啊。
  有一个单选题,划一横线,写完之后,有一个空,下面写了四个选项,老师的讲解是这么讲的:我们把原文的话读一遍,读完之后,知道这个是考时态的,而时态它最后写的是1989年,该用什么时态呀?过去时。所以咱们找选项中用过去时的,A、B、C、D四个,D是过去时了,选D。完了。
&&&&当时我就愣在那儿了,我为什么愣呢?这个老师的第一句话就已经犯了一个错误,他这么说的:“我们读一遍之后,看出来了吧,是考时态的。”我说打住,我怎么知道那个是考时态的?而你来听听看:其实思维非常之简单,但是要客观。你看我的读法:先读一遍,水平牛的其实就看出来了,我水平其实很差,看不出来。没关系,我永远不加主观思想,既然你看完之后看不出什么,得,选项先遛一遍,突然发现,四个选项都用的是一个词,只是一个词的不同时态,所以是考时态。考时态的,该用什么时态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呀?我是傻子。傻子要从你给的信息中判断,不让自己瞎猜,专门找时间的,有吗?看见1989年,那肯定是过去时,所以我找过去时。
&&&&说白了,咱以前做错题,老师的话中他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做题,他以他为主做题,可我必须要的是,我什么都不会,怎么把题做出来,这才是关键。而这是我今天提的第一条。我说的这一条可以用在N个地方。
&这个思想你们看能用在多少地方。第一,你们英语中的单选、完形和读书都有这种错误存在,尤其是哪部分?阅读和完形,你们很多完形,竟然不是跟着人家给我的选项去客观判断,愣是有些人在看选项之前,想出一东西来,然后好像是就是它了。你想什么呢?但凡想出来的东西,说句不好听的话,我认为都已经是知道答案了。为什么呀?实际上就是完形那块,有很多考题,它的答案在你没有选项结果时,答题前有很多个答案,但是只给我限定四个选项时,我这四个只有一个合理的,只有一个可能的,其他的不行,而这里会有。
&&&&还有阅读。读完这个问题之后,根据自己所读意思立马得到一个答案,选项好像就是那个意思吧。就把它填进去了,可是这个时候你的思维在临场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这思维极有可能有偏差。这就象你们以后读大学,读数学系的时候读到一个误差叠代。你们听说过蝴蝶效应吧?就是这个概念――美国下一场大雨,可能完全是一个中国蝴蝶造成的,而你告诉我,这个题的第一步起点犯一点小错误,尽管这个小错误到终点不一定会做错,但可能会犯错误。英语是如此,不止是英语,实际上包括,给我选项去选择的地方都有这个概念。
&&&&这是我提的第一个概念,客观这事,换句话说就是傻子。傻子全部概念是什么呢?注意一下,这个傻子不是真傻,它是大智若愚。
听我说这么一个故事:这是一个侦破案,看你们现在侦破的如何?
说有一天有两个警察去追踪一个逃犯,跑着跑着,跑到一个路口,这是一个唯一的进口,然后在里面尽是圈,这路口既是进口又是出口,唯一的进出口。跑着跑着警察犯嘀咕了,怎么犯嘀咕了?如果他俩都往同一方向走,可能逃犯从那边跑了,如果俩人分头行动吧,如果一个在里面跑,一个人在门口蹲着的话,又害怕一个人打不过那个逃犯。他俩这么想,他俩分头行动,就算打不过,但总不能立马就被弄死吧,在你打的时候我就跑过来了。这两人一个往左,一个往右,两人跑着跑着撞上了,两人挺奇怪看着对方,哎,逃犯呢?没看见。两人非常诧异,觉得非常奇怪,然后在周围四处搜索了半天,也没找到任何出口。两人就这么着回了公安局,跟刑警大队长报告一声。队长说算了,反正是一个小案子,咱先立这儿再说吧。你们先去破大案子,把他俩打发走了。
现在我问的下一句话就是,如果你是刑警大队长,你应该接着做什么事?
什么叫傻?傻是这个意思,但凡人家没给我说,千万别瞎琢磨,你再给我听这话。你们刚才把我话的第一句话已经给改了。我第一句说的是俩警察追一逃犯,是吧?你们把我的话已经改成是俩好人追一逃犯。谁告诉你警察就一定是好人了?我这个唯一进出口愣然跑了逃犯?里面就他俩,而且确实没有任何出路,你不要不敢想,那100%就是这两人中至少有一个人,不是说一个,至少一个有问题。
(现场学生异口同声回应:)
――放了。
又开始改了,放了?谁告诉你的,我只是说有问题,但到底是怎么着了,那难说,没准就没放,正躲在警察后面待着。而这种客观度它的主要影响,就是我给你一个什么思维。你们听着,这种思维就叫必要性思维。什么叫必要性思维呢?就是我说的客观度这个事情换个方式理解。我们都知道,反正当你知道选项只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是对的时候你还给我答案时,那我可以换一种思想对待它。
还有第二种思想:对比。什么叫对比?我举个例子。假如我英语水平很差,遇到阅读文章,原文有一句话是“小明是杀人的”,愣然被我读成“小明没有杀人。”我给你四个选项里面,你到底选哪个选项?
A.小明私自藏了把枪。
B.小明天天练功。
C.小明对那个人充满的敌意。
D.小明把那个人杀了。
原文是读成小明没杀那人,你们回答我,这个题选谁?记着,还是第四个。什么意思?因为在我的思想中,我先不小明什么叫对的,反正正确选项不小明怎么样,在内容上总得沾上边。既然只有这么一个前提,我才不小明你是对还是错,反正只有D和内容沾边,选项只有一个满足时,我就填它。只有当它不止一个时,才会让我稍做进一步研究谁更加合适。换句话就是什么意思?选项既有一个“小明杀人”又有一个“小明没杀人”,我才会进一步研究,对比,否则早就做完了。只是这个我确实心理没底。
&&&&我再提一遍,平时复习怎么做呢?平时复习一定不要第一步琢磨为什么?举个例子,做一个数学题,结果发现我做错了,正确答案是B,而我选的是A。很多人复习可能是这样琢磨:为什么B对A不对,承认不?
(现场学生异口同声回应:)
――承认。
但我是这么琢磨的,我先不琢磨为什么A不对,B对,这我一概不管。我不是琢磨这个题。我是琢磨这事:刚才在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在我读的不怎么样的情况下,我到底脑中拿着题从起点开始到终点一步一步我到底想的什么让我选的A?这是第一步。然后第二步,我就那水平,根本没有把题看明白的情况之下,我得问自己,那到底我今后怎么想能使得我再遇到这类型题能选到B上?这两步都琢磨完了,才应该是你今天干的哪步?――琢磨为什么B是对的。
反省一下,我们在听课时,我需要听的是HOW这个字,还是WHY这个字?
(现场学生异口同声回应:)
――HOW。
第一步是如何,第二步才是为什么。这就是我今天讲的第一大主题:客观+对比。先琢磨如何做,再琢磨为什么。
这个主题主要帮你提高哪部分的分?阅读。今年寒假我给学生上课,上了12天,英语全部内容讲完,基本上阅读他们都可以拿到38分-40分。你们现在回家试试,阅读是可以眨眼间提高的。不象你们认为的需要花很多时间。阅读对单词量要求并不高,但如果你们是单词量特别低的人,最后几天,不要去背单词,你干这事,你顶多把动词看看,为什么呀?你想一下,假如我说一句话:“小明杀猪”,你告诉我,假如你“杀”不认识,“小明”认识,“猪”认识,哎,小明和猪怎么了?是这样吗?那你告诉我,“杀”认识,“小明”不认识,“猪”也不认识,你好歹能读成:“这长相的把那长相的给干掉了”。这好歹意思不错,而且大家仔细动动脑子可以发现,我这招对做题的好处是什么?原文的意思在选项中出现,它会作调整改写,但是改写他会改什么词?――动词。动词好改,名词好改吗?猪就是猪,他不会改成鹿。名词不认识的话,想象一下不就完了吗。单词量特少的人最后几天顶多把动词看看,你们回忆一下,就像咱们新单词里面的4000多词,4000多词里面绝大多数是名词,动词没多少个。
下面是今天的第二点,我教你们第二招。我想先说一句话,你们以前是不相信自己,其实以你的现有水平可能再往前多走一两步这题就出来了,但由于你们不相信自己:我都这样了算了,差不多就选一个吧。
今天我就给你这么一个概念:什么叫做解题? ――用自己能够看得到的题做出一题。
我举个例子,一个简单一个难:
就是前两天一个学生问我的题,我说这题你会不会做,他说,老师教了,我也听明白了。但是我总感觉老师讲的,他要不讲我就不会,我就换一个还是不会。
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题,一个高中生问的。
单选No one can__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没有人告诉我将来发生什么),让我填一动词,给我四个选项,A.say&
B.talk& C.speak&
你们肯定做得出来,但我想问的是你凭什么做出来?告诉我,当时有没有第一次做不会做的人?有吧?你看我教你啊,我根本不教你任何知识,我只教你,你自己也完全做得出来,只是你缺少不敢往下琢磨。
我这么来:一看,这四个词都差不多,不知道选哪个?得承认吧。没事,我琢磨,它让我填一动词,后面加一玩意,是动词引导出来一长话: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what你认识吧,那它引导的是一什么东西?它说没有人能怎么着将来会发生什么,发生的事情肯定是一结果,看看哪个词能带出一个所谓结果就行,但到底谁是?A.say说将来会有什么 B.talk说出的内容&
C.speak谈什么东西&
D.tell告诉什么。你告诉我,中国人平常说话是怎么引出那个东西或者结果的?
&& (现场学生异口同声回应:)
――告诉。
那就填它, tell。
我再举个例子。你们来看一看,当你不会做时,我给你分析一下,而我不给你任何知识,我就用你的能力你把这题给我做出来。题并不复杂,也是单选题。
&  Do you think it is going to rain on
the weekend?(你认为这个周末将会下雨吗?)我就给你两个选项,你说选谁?
A.& I believe not.(我不相信这事)
believe not so. 加了个so这个词。
这题按理说应该大多数都能做对,你们都选A,选对了。但我要问一句话,有人想选B吗?
――有。
而且很多人觉得说,老师,我选B,“我不这样(so)认为”,A没有“这样”,B有。所以当然选第二个了。但听我说一遍这个概念:当你在临场那天,根本就区分不出来到底选谁时,完全可以把题分离出来。它说是Do
you think it is going to rain on the
weekend? 这句话有两个动词,一个是“你是否认为怎么样”,一个是“天会下雨”。而我们来想一下,在这个情况之下,我在答第一个人的动作不是“下不下雨”那块,而是“你认为下不下雨”,承认吗?一旦我把so加进来的话,因为so是“这样”的意思,我肯定迎合“不是想”而是“下雨”这部分意思,而我不是在回答“下不下雨”,而是“你是否认为下不下雨”,所以把这个so加加来的话,产生了前后的矛盾,因此so不能加。而你仔细分析一下它所给我的是信息:前后动词,so加在哪 儿立即形成一个小的区别就行了。这话可能还没懂,没听明白,有点麻烦。我再举个口说的例子,听一个题:
问的是:根据文章所说,在做之前(before)怎么怎么着,wr划一横线,填空。很多词不认识,不认识也算了。我是说,认识咱就按意思来,不认识就不管它,只能按想象。这个题几乎99%的人,一、原文没有读懂,二、根本就没有读到原文什么地方说过在wr之前。假设今天在考场上遇到了,你该怎么办?猜猜?
在我这儿轻易不会放弃的。我来告诉你,选项四个里头你就没有一个感觉是对的,怎么办?什么叫做不轻易放弃,我会利用我能读到的全部信息。听我给你来一遍:当时我问这些学生们,文章你们是没有读懂?但你们是否读出来对wr的事是说好还是坏?他们是这么答的,好象是好。我记得第一句话里说的有“成功”一词,好象是好。我说行了,这个题做出来了。既然wr挺好,那么之前肯定不好。我给你四个选项,你说选哪个?
A.生活标准更高& B.工资更高&
C.生活质量更好& D.他们不依赖于政府的资助
没原文,这个题仍旧出来,为什么,因为根据我的意思知道,之前肯定是不好,既然是不好,可前三全是好,第四个不知道好不好。那你告诉我,前三个肯定不对劲了,第四个属于不知道的,你说考场你选哪个?
(现场学生异口同声回应:)
――第四个。
这就对了。这就是考试,要善于利用自己所得到的任何信息。因为我们知道,在考场上不要轻易放弃,你的本事做得出来,但你为什么扔掉它呢?
我拿它再说一个数学题,这是今年二月份一个高二学生问我一个数学题,听题:
有一数列A1=1&
An=An-1+3n-1,它问你,An等于多少?
&题本来是没有任何难度的,但你现在看当时他的老师是怎么讲的。他告诉我一个特级教师他是这么讲的过程。大家看,咱们先试一下,由于An=3n-1+An-1,咱们先试一下:
A1=1╳2=3-1
A2=4╳2=32-1
A3=13╳2=33-1
A4=40╳2=34-1
大家看出规律没有,每一个项诚乘以2就等于3的n次方减1,整个公式就是3的n次方减1除以2。
当时这个学生问了我这么一句话,说,老师,他怎么能看出是这个规律来呢?我跟学生这么说的,说实话,我不认为看得出来。而当你们去问老师,他们肯定还是这话,这只能是一种感觉,要大量做题培养这种感觉。其实在我们这块,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复杂。
你听我的过程,一点都不复杂,要做客观分析。我根本不打算自己琢磨,在数学这块,客观题就是它让你干嘛你就干嘛,而不要自己去想事。你比如说这题,An-1+3n-1,现在我告诉你什么条件,A1=1,你得怎么能凑成和A1的关系,你就往下写。那你告诉我:
An-1=An-2+3n-2
An-2=An-3+3n-3
An=A1+3n-1
可你告诉我:
A1=1,An=1+。。。+3n-1,这不就是一个等比数列求和吗?31=3,32=9,再往后不就等比数列,公比是3,完了。你直接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以做的,那儿有分别试数的呀。这个听懂了吧,
当一个题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你没学过,你可以试试看。但是如果学过的话,你就想这事,他给我的题能不能让我做不出来,这可能吗?不会吧。他给我的题目能不能让我花非常时间精力去做,这可能吗?也不可能。为什么呀?我有时间压力,他必须给我一个真实可行的,否则他题出的不好。所以你要记住,所有题不论大题小题,题目都不难,他就一个思想,只要第一步起点他给你什么你就干什么,在干的过程中,一概不需要自己琢磨,为什么?因为前一步所得的结果是我下一步的思维方向。这句话我主要对你们的所有的数理化去说的一个概念,就是你们不要在这段时间去做大量的习题了。题最后不应该多,而在精上,每一道关键是起点,起点之后过程一概不重要,只有起点重要。
还有没有什么都不会的做题的技巧?有。
听我说一题,无原文,无问题,只有选项。你们说它到底填什么?
A.在1990年,因为通货膨胀的增加而导致失业率增多了。
B.在1990年,失业率增多了。
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多人还是不知道怎么填的?道理很简单,大家想一下,就是它所说的,答案只能有一个,既然答案只能有一个的话,既然第一个说的是1990年的时候通货膨胀增长失业率增多了,而这个选项如果正确的话,是不是这二个选项1990年失业率增多了这个也完全正确,这个承认吧。
可是你保证过答案只有一个的情况下,它们两个我不能保证谁对,它俩比肯定第二个比第一个要好,而这句话你不应该只用在阅读上,而且用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听一个题,完形填空。别看选项,告诉结尾。
告诉我,他们两个填哪个?
&& ――or.
肯定填第二个“或者”。为什么?A 如果正确的话&
B必然正确;B如果正确的话,A或B必然正确,因为A或B它就是有A也行,有B也行,或A、B都可以。它已经完成承认这话了,所以第一句话你必须要用在所有满足答题只有一个的选择中,标准化考试中选项只有一个的咱都可以做到。你们如果真理解了,我再多说几对,你告诉我说是否真理解了。
1、将癌细胞表面蛋白去掉。
2、将癌细胞去掉。
它道理是这个意思,如果这个对会使得另外一个也对时,那它俩比较是另外一个。将表面蛋白去掉,癌细胞去了吗?不知道。反过来,我癌细胞都去了,表面蛋白肯定去了。所以它俩比,当然填将癌细胞去掉。没听懂吗?我将整个癌细胞都干掉了,自然它也没了,但你把表面蛋白去了,癌细胞还有没有,不知道吧。将癌细胞去掉,蛋白肯定去了,但是反之,将蛋白去掉,癌细胞不一样去。
再说一对。
1、搜集东西长时间保持不变。
2、短时间保持不变
不经过短时间会经过长时间吗?
――不会。
不会,长时间自然会经常短时间。它俩比当然填短的,长的对,短的必然对,短的对,长的不一定对。
听我说第二个说法。
我说一道特别难的听力题。我说你告诉我这题你懂得吗?他说听不懂。选项这些词我发现都认识,但是原文我根本听不懂。因此导致我填不出来,那没办法了。一点听不懂,就不知道出自于哪儿,就瞎填一个。但我刚想填,突然发现那题特殊导致我仍就可以做出题来。
他写了四个选项,每个选项都是一个词,当时这四个词原文全说到了,但是原文这个人没有听明白,他是看着选项去判断,发现原文都说了,但判断不了选项。我问他这么一句话,我说当时原文说的时候你知道在哪儿说的吗?他说这点我发现了,它好象A、C、D这三个选项所说的词原文一块说的,B是在另外一处说的。我就说答题肯定选B,有什么可琢磨的。
&这就是第二句话――等价原则。什么叫等价?就是两个选项都对,都对我就把它都仍掉。由于你保证过答案只有一个,在答案只有一个的情况之下,我们接着想,只有选一个,而我一旦等价,你得敢于扔掉这句话。这技巧中的等价概念用在单选或者完形上。
假如完形填空里突然出现这么一个题,给了我四个词,四个词我一看就知道它在考我按整个意思去判断填哪个合适?而我发现这四个词以我的英语水平有两个词已经就一样,两个完全一样,整个就是三组意思,那你完全可以在你自己本事不行的情况之下,敢于把那两个全扔了。但我再说一遍,所谓技巧它都是来自于实在是没办法,我不想让你在考场上去做以你自己的本事做不到的事。这话什么意思,临场那天,你不能妄想临时去琢磨知识水平,这个承认吧?临场我只是做题,而我平时琢磨题。但在考试那天我所干的全部事情就是:以我的思想想着把该做的全都拿出来,就行了。
这是这二个要提的概念。就是所谓等价的原则。它所谓A对B也对的全部道理,比如说阅读,这个原则主要用于两个选项长的像的。为什么呀?因为只有两个选项长的像才会有如果这个对另外一个必对的原则,两个长的像的难度大。所以专门只有这种较为麻烦的题中才会用到这种思想。
 刚才我讲的全部东西你们有没有发现都是标准化考试的事。但是非标准化的怎么办?咱们再说两句非标准化的。
非标准化的,我只说两块,一块是咱们在英语的考试里面,其中有一块是非标准化,就是写作。你写作是非标准化的,就是写作而言,包括改错的题。有人说小明老师,这个能不能眨眼间提上来。这个眨眼间提上来也有方式,这个方式我看你想不想练。
大家告诉我,你们现在的写作,真正来说失分失的多的主要是哪些部分?关键是句子写完之后我自己都不想看;有的人说感觉写的不错,等老师一判分,分怎么低呢?
这部分的练习根本不是英语障碍,它的全部难点是难在这个地方:我们没有把话说精确。我举个例子,告诉我这句话如果用中文说是否合理,英文说还这么说是否有什么错误:
“在中国东部所发生的地震,它所影响的面积比它在西部发生时所影响的面积大一万倍”。告诉我,中文这么说行吗?
(现场学生异口同声回应:)
―― 行。
告诉我英文怎么说。“东部所发生的地震,它所影响的面积比当它在西部发生时影响的面积大一万倍”,但是这句话直接写成英语就是一个错误,错在哪儿?英语追求的严密度比中文高的多,大家知道,中国东部发生地震,它和西部的地震是同一个地震吗?
(现场学生异口同声回应:)
――不是。
既然不是同一个地震,你凭什么能用代词“它”。“它”必须指代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可明明是不同的玩意,名词凭什么用在“它”这块?这英语根本就不允许。而这里面练习非常之简单,只需要说中文你给我说精确了立马全都出来。你们今儿开始回家不是练英语,英文写的不精确,关键是中文说不对。
比如说我说的这句话,告诉我这话说对了没有?“小明的成绩比任何人都高”。你有两处错误,第一处错误:不是说小明的成绩比人高;还有一处错误:既然小明是人,那小明不能比小明还高吧?那你必须给我说精确:小明的成绩比其他人的成绩高。而咱们以前学习老是说话不精确导致这事发生了。
我希望你们记下这个概念。这是在几天可以提上来的分数。第一个就是这个精确度,第二个,就是语言的思维性。
今天我好象反复在说思维这个事,为什么呀?我们想一下,英语这种语言,本身以谁为前提?其实中文也如此,语言它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以你的思维为反应工具的,所以其实任何语言要想学的快的话得从思维来,而这个思维一点都不复杂。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在读阅读或者完形填空的时候,一旦有词不认识,并不产生障碍,一旦一句话长点就有点不行了。一篇文章读明白了,明明都懂了,但是,一抬头脑子里一片空白。小明老师,我不是读不懂,就是记不住。你回忆一下,你拿中文记得住吗?中文你要是记不住,并不意味着你记不住,是你读的方式根本就不对――即是不能快速把握重点性信息。
话说英国的一个雅思考官,记者采访他问:你觉得中国人雅思的考试哪块成绩最差?那个人是这么说的:中国的考生一般都认为自己的口语和写作不太好,都在这上面花功夫,但就在我这些年接触的学生中我发现中国人的阅读是非常的差。为什么呀?因为中国人这么多年一直在学习精读的训练,而精读训练导致的结果是在你接受阅读文章信息时速度不够快,而且不能快速把握那些重点性信息,因此建议中国学生最好能够加强这种不是精读而是范读的快速阅读训练。这个几天之内也可以赶的上来。这是这句话。
我要求你们达到什么概念呢?思维的概念。任何一种语言,既然我在学人类语言,那这种语言毕竟从它思维入手,而它思维一点都不复杂。而你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说我在1997年教一个老美,我们俩聊了这么一个事,我说在美国那边好玩,当你去银行想开一个户头的时候是不收手续费的,而如果你不想用这个户头把这个户头撤掉,它也是不收手续费。但是你可能在有了这个户头之后就有了信用卡,这信用卡用时间长之后,磁条会产生信息遗失。那你可能需要换一个新卡时,他需要收你5美元的加工费,材料费之类。中国人立马想出一个什么招来:这太简单了,我今儿撤了,明儿再开一个不就完了嘛。你知道老外什么反应吗?他这么看着我:嘿,这挺不错的嘛。在他的思想中,他从来说一是一,他不想这么多方儿。我认为其实语言本身也带来了这个特点。
我再举个例子,假设你们有些女孩谈男朋友了,你今儿晚上到你男朋友的哥们家去作客,而他俩由于很久没见面了,聊的非常开心,聊到凌晨一点了还没走的想法。这男朋友突然停下来问了一句:累不?在座的女士告诉我,你会答什么?我怀疑你会答这个:还行。&&
这一“还行”,他立马抓瞎,为什么呀?你说你这还行到底是累还是不累?跟没说一样。说白了,他暗含着这个意思:我其实早累了,但我就是不说,看你看得出来看不出来。你要是看得出来立马就走,表明你关心我;你要是看不出来,出门我就跟你打架。
这说明其实你不能赖文化,语言本身已经带来这障碍了。
再回来。大家告诉我,中文的语言重心前置还是重心后置?完全用重心后置语言,但英语呢?英语绝大多数用重心前置语言,换句话说就是:怎么着了一个什么东西,英语就说:什么东西怎么着了。它完全以什么东西怎么着这样的方式说,在这个情况之下,我们换种方式去接受英语。这个话无论懂还是不懂,我教你们一个什么叫按顺序一遍接受英语。记着,我再提一点,你们现在所学东西老是想读几遍,老想读第二遍,尤其当一句话单词不认识或者句子较长的时候。再看一句英语。
没事,句子很难,但是我必须要教你的,难你不要怕,单词不认识你敢于看下去,我们就按照不认识讲。我就是把一个词说一下。刚才我说过了,咱们别的词可以不认识,尽量认识动词。这词是什么意思?“放弃”,没事我告诉你,咱们考试时一样,一些特难的它会告诉你。
我们以前读一句话,总想把它翻译成中文的语序,这一点不止说现在你们学生,很多老师这点仍就没有做到。为什么呀?他关键没有深入到怎么能够完全按照英文语序节奏走,而节奏的难度非常之小。英语语序表达的是什么东西怎么着。在一个语言中,什么样的词才能表达出什么东西来?是名词或代词。所以其实影响我们读一个所谓长难句的真正特点只在这方面:接受起来断点不对。你有没有发现,当你读懂一句话,你读起来和老外的断点位置不一样。你在哪儿断,你几乎是一口气,读到那儿不行了,停。而老美断点他有固定的位置。在哪儿啊?什么东西怎么着,什么东西就是断点。你来看我给你读,你应该学会,一句话它其实就是拆成这个德行的。同样,写作也是这概念。看我怎么读,大家跟着来。那你整个按照顺序应该就是脑中快速接受一人,什么人?同意作为一个东西,什么东西?就是交战双方的,干嘛,他得放弃权利,什么权利?看不懂,算了。而你不要把这话翻译成“一个同意作为交战双方都要求停战的调停者的这个人,他得放弃之后对某一方偏袒的权利”,这就不对了,为什么呀?
大家知道,中文的语言它是组合起来的。任何一个新词出来就用现有的汉字组合,但英语不是。英语的任何一个词出来必然会出现一新词,这个你承认吧。而导致你妄想单词全认识,你认为你是谁呀?你是字典呀。现在英语单词有150万词汇量,除了个别牲口们之外,我们不要妄想会太多词汇。我让你只练英语两块,第一块,主要仍就是对完形和阅读说的。大家肯定奇怪我今天怎么老说阅读呀?就是教同学重点放在看的懂的地方,同时按人家的顺序节奏。即使这句话不全,我也接受了。大家懂吗?别老干这事:哟,不懂,再慢慢研究研究。速度快的人可以研究,速度慢的人就不用了。为什么呀?只用你读的懂的、能做到的,但是关键尽量按人家的节奏。
这个原则最大的重要同时适用于写作。咱要写一个句子,总得写出一个稍微像点英国人写的句子吧。你总不能写完句子一看,这就是中国人写的。只不过把中文的过程换成英文单词,把这一罗列,完了,这哪是英语呀!而这里有一个要求就是语序要求非常之强,所以作文的提高就是两句话,一句是:现在我不写都没关系,我得把每句话给精确了;第二句是:有很强的语序要求。
比如说在改错那块,为什么作文里的错误很多人没有看出来,实际上就是在精确度上不太够。举个例子,中文这个语言,名词前面可以不加东西,但英文就是名词前面都得加东西。比如这句话“马有四条腿”,可英语是A&
horse& have&
leg,你总不能说“一匹马有四条腿”,这样说话麻烦。但罗嗦也得精确化,罗嗦怎么了,考试分高就行了。
“精确度”再加上这个“语序点”,是作文的要点。而语序点这个练习,就是“什么东西怎么着”的语序,练习时把一个句子用脑中一两句中文写成一句英文。
为什么这么说呀?你们现在知道,短时间之内已经不可能提高哪个分了,判分里面有两个判分:一个内容分,一个语言分。内容分不是你们高考的判分点,为什么?你们大家想一下,在这么多人考试,写同样一个题目,并且很多人还是用一个模板句写的,那判分的人看完几篇之后,肯定烦了。所以对他而言,影响他的不是你的内容,而是语言。可是语言分里有两种分:一个叫单词分,一个叫句子分。单词分我觉得今天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毕竟只有十几天的时间,你现在会什么单词,咱就是什么单词去做就完了。但是句子分是可以眨眼间提高的,什么意思?你们所写的句子,从头到尾写的就是除了保证主题之外,稍微有一两句写的比较漂亮的句子,而且漂亮点里面,用一句话就够。大家分析,你今天所写的作文,是不是脑子中想起一句中文,写一句英语?而中文和英文不一样在哪儿呢?同样的一段话,写成中文之后它确实比英文短。但我考你另外一个事,你告诉我,一段话用语言去表达,句子数目是中文多还是英文多?中文多。实际上短是中文短,但表达的数量上讲实际上是中文多。换句话说,就是你脑中就不该是一句中文对一句英文,应该是N句。可能很多地方咱就一句中文对一句英文了,咱达不到那个水平,但适当的有一两句中文变成一句英语,对吧。用两句或两三句变成一句英语,而这样数目增加一点,由于判分不能太复杂,你又不能写非常邪的句子,那你可以在文章当中穿插着有这么一两句或两三句,来增长这篇文章骗分的可能性。我认为这就是为了骗分,为什么呀?因为判分里面它要求句子的整个表达中有适当的加分点。而这个一天就可以提高。
我们总结一下今天所讲的内容:第一块是什么呀?主要针对英语来讲,标准化考试这块,就是答案只有一个选项的,我给你说了这么几个事:客观度逼着答案自己出来,而且我不管题的答案是对错,而且我知道谁是最好,按照好坏的对应去填,这是一;二是什么呀?就是在考场上我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因为我就算不能全懂,但总归懂点,而且他让我填的空还有空外的信息,空外的信息叫做100%对吧,承认吧。100%的信息中它会暗含了该怎么做这个思想,我用那些地方去判断。
&&标准化考试,在对比选项的时候,如果这个对另外一个必对的思想,可以把这个题简化的答案;同时等价性简化的答案;再一个就是坚持度永远是难易比例度这个概念。
至于对非标准化的写作这块,就是这个态度:这几天,一就是换一个思想,就是脑中可能有一两句或三句中文写成一句英文的过程,不用太多,有一点就可以。二来强调重心前置这个概念。
英语这块,我刚才说了,除了单词需要背之外,其他的我认为都不需要背,包括短语。你们是不是现在背过好多短语?实际上在短语词组这块,我这儿有极多的词组是根本不背的,为什么不背?它是来自于我们对介词的理解上。大家知道,绝大多数的短语是动词加一介词,而关键在于介词你是不是真的理解。把这几十个介词全理解之后,有80%的词组是不背的。它被我称之为原意词组。
现在我给你说两句英语,你告诉我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1、Guan& wei&
dong& is& honest.
小明是诚实的
2、Guan& wei&
of& honest.中文翻译还是:小明是诚实的。你告诉我有什么区别?
有人说这不都是差不多吗?其实差的极远了。第一个的意思是小明给你一种诚实的感觉。但是本质诚实吗?不知道。第二句话什么意思:本质诚实,样子看上是诚实吗?不知道。因为of的真正本意是什么意思?它的出现立马就带出一种性质的意思,假如你把“of”翻译成“什么什么的”的话,它其实并不是很精确。我们今天在英语语式里面有很多的障碍点,介词这块有它的意思,你们听清楚怎么练,也不用花时间,有半个到一个小时可以做出事来,什么事?你现在所常用的介词不是很多,可能所需要会的差不多也十来八个就可以了。你就把这常用的十到八个介词拿出来,你不要去背这个词组,你把介词凡是相关的所有词组放一块,这能听懂吧?比如说把凡是有带into词组的都放一块,然后你不背,你就看着所有这些词组的意思,你给我把into琢磨出一个共性的意思来。在任何地方用它都能和后面的动词组成最终结果,那个意思就是这个介词的真正含义,听懂吗?就是你自己把这些词组给我放一块琢磨出一个共性的意思,然后这个意思就是你要的。但这个过程帮助你提高的分仍就只在完形阅读和写作上面,对其他单选这块可能不一定行,因为它还要考非常固定一些搭配点的。但是这块主要是简化你的背的量。
我再提一点,因为快考试了,我今天不是讲我整套的理念和教育过程,那个需要三个月把它全都学完。这段时间只能是讲你在短时间内能用得上的东西。我根本不需要背那么多东西,你们看,我给你们说两句话:Guan&
wei& dong&
is& honest.&
Guan& wei&
of& honest。Of
引出诚实的性质。再举这个例子,咱是不是以前说过这话,桌子由木头组成吧,好,你看我直接按英语怎么说:桌子被造了,什么性质的?木头的,由此译成:桌子是由木头组成的。我告诉你们能听懂我这意思了吗。好,这个回去把它做一下简化,好吧。
来,到此为止的话,我这是短时间能提高的全部东西都提了,但是按优先级排一下,我排的老大是阅读,老二是写作,老三是单选和完形。我觉得你们单选还可以,但是完形这块,由于考很多单词的辨析,你们会觉得有难度。
有些人问我这话,他说完形选项四个词我都不认识,你怎么让我做对?你们以为我是谁呀?四个词全不认识还能做对,那只能糊蒙了。但是要说到蒙,我还要告诉你,你们不要认为这是没道理的,你们老师可能没有讲,你们在中学有没有学过这两个效应:一个叫边缘效应,一个叫干扰效应?
考你个物理知识,说有两盆水,两盆一样,放的水量也都一样,放在相同的地方,这盆水我把一半的面积遮住,那一半是直接接触空气,另一盆水我是全都遮住它,但是我用针扎了一个眼,这个眼的总面积也是一半面积,说其实两个盆接触空气的量是一样的,问:这两个盆哪一个盆蒸发速度快?记着,是扎眼那个,不是直接接触那个。这是一个边缘效应的问题,而边缘效应干扰题它在数学上可以推一点东西出来,我告诉你结果,如果一个题目,选项一个词我都不认识,只能瞎猜。瞎猜从应用数学上能证明这个情况,在它只有四个选项存在的情况之下,在它不故意胡扯的情况下,C选项的概率最大。这是可证明的。我再说一遍,这是应用数学,不是纯数学。因为大家知道,按纯数学概念上讲,这四个选项的概率是一样的。但我再说一遍,应用数学上是不一样的,其中C选项用的是干扰效应可证明出来,这是我们当时大二的时候用过。这只是告诉你实在只能瞎猜的时候,这个猜题比你随便瞎填一个稍微好一点点,也就是0.01%,有一点是一点,万一蒙对了,但你不能要求太过分。
刚才我基本上把英语需要做的说完了。
我另外再说数学、物理。实际上数学、物理这两门课纯粹在思维上,而且思维非常之简单。最后的这几天,你们不要想做大量的习题了。最后的时间该干的事几乎全放研究思维过程上。
&&&&我将老师分成这么几等,最低的一等是这样的:他是给我灌输一大堆知识,让我死记硬背,这是最低的一等;比这等高一等的是这样的:他不是让我死记硬背,他是帮助我去理解这个知识,然后让我通过理解把问题全都拿下,这是高一等的;第三等是什么呀?第三等是这样的牛老师了:他不但教我知识点的理解,这个知识点在什么情况下能被用上,同时教我各种知识点之间如何串在一起,就象数学后面的n道大题不是用一个知识点就可以解决的,必须如何串联起来一样。你们可能错误地认为,我把他们已经变成最高等的了,不是。最高等是,他一直在琢磨这样一件事情:思维的顺序。
假设有个大桶,我往桶里面装四样东西,大石头、小石头、沙子和水。假设你先往里头放水,是不是别的一装水就溢出来了?我如果先装大石头呢?我先装大的,是不是还可以装小的?装完小的还可以装沙子,装完沙子还可以装水。这是我想说的一句话,什么话?你们的重点应该放在顺序上,光想着做什么根本不是重点。以你现在水平,你一看这个题,大概能知道哪几个知识点是存在的,但是我第一步什么,第二步什么必须按照顺序来。就是最后的n天需要琢磨的是这事:这个题拿到之后,以我的水平而言我立马看题,从第一步到第二步你不许干这事:哎,好象答案是这么做的。错,这是错误的。该问的是:哎,从第一步往第二步是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如果只有这一条路,就这样做;但是如果有n条路的话,你必须要问自己,我怎么能知道必须要走这条路而不是那条路?
&&&&这就是数学和物理这两块回家干的事主要是琢磨第一步叫起点,第二步就是从第一步到终点的每一步记着必须是任何这一步到那一步,但凡有两条路,你立马停止,要问自己,凭什么是这条而不是那条?为什么呀?考场那天可没有人告诉你走这条不对,走那条。必须是你能够在第一次做能知道为什么是走这条?这能听懂吗?最后这两星期关键是理工科的数学和物理是琢磨这个思维的顺序而不是琢磨知识点是什么。为什么?因为据我所知,大多数到现在为止,知识点可以说都是会的。
对化学那科,我就只说一句话,你们老忘记这事,这是我和各省的状元聊天的时候聊的事:化学的全部重点主要在方程式上,在反应上,你们反应要忘记反向。什么意思?所谓出题者的信息不对称是这样出的,他是已知内反应,然后他把所有该怎么弄给抽掉。是让局部残留信息做题,可是他如果从反应物给我,我会做,他给我抠掉这些让我倒着想,因此导致你们今天犯了一个什么错,老想着从反应物到生成物,你忘记了生成物到反应物。而且还有一点,还要知道两个反应物的各部分他所给我的都是残缺性信息,我必须来回折腾,这能理解吧。而这一步是一个知识点问题,我不多说了。
今天我说的全部这些事里面我想给你个一个概念,你们现有本事比你所想象的高,只是你们根本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他是二月底上的我们的课,三月底考试,英语考了130分,没背过单词,而这个事在寝室的同学看来根本就是难以相信的事情。可是这是事实。
而我今天的全部概念只是我想教你一个什么呀,张无忌当时学过两大玄功记得吗?他学的第一个是九阳神功,我没有教九阳神功,我教的是乾坤大挪移。只要把真实情况完全发挥出来,这是第一个题要相信自己,别相信周围的人。
举个例子,当你看旁边人翻卷子时,你知道你该如何吗?嗨,他不会做呀,那当然的。我跟你说我的心得,而且你就坚持两个心态考试,一、周围的人不管,他怎么着他不会做;二、当你真遇到一题确实不会时,你要反着这么想:我都不会,没会的了。还有第三点:你的马虎错误。所有的马虎错误不是马虎全是没过脑子。3&7=28,因为你特急,老想赶快做完,能有时间检查,这一点就不该。要想什么呢,能做完就检查,但是我不要逼自己,不要老想着赶制最后的结果,应该是要争取第一次把准确率提高,心态要对,我要很客观,完全得用脑子。
最后我再简单说这么一点,今天到这儿来,我也给你们说两句题外的事情。老师我现在教的不是中学生,我主要教的是大学生、研究生还有博士生,我问他们,到了大三了,你们现在是不是明白大学是怎么回事了?他们说明白了。然后我问他们有没有什么来不及吗?他们说有,几乎所有人都是,连北大、清华的那帮都是一说欠缺良好的学习方法。
这样,我给你一个我的网站www
&.999edu.net,你们现在不要看,当你们考完之后,进入大学的时候,我建议咱们到时候在网站上聊一下,我让你们知道在大一刚入学的时候能知道真正该怎么读大学。不要象现在的99%大学生,他是两年之后终于明白了,这时候已经晚了。
大家得认可一件事情,我泼个冷水,你们得相信不是你们每个人都能考上,承认吧。记着一个概念,现在的年代可不是以文凭为第一位的年代。我举个例子:
现在的很多高中毕业生,他们毕业的时候都比大学生在找工作有竞争优势,为什么呀?他已经有工作经验了。象我们单位招人,我告诉你们什么态度,只要应届毕业生来我们一概不要。为什么呀?因为这帮人恰恰是这样一个档次,高中毕业生他们以为自己不行,会把心态放低踏踏实实,再往上的人确实既能吹也能干,偏偏本科生嘴上说是哇哇…但一做就说这事还用我吗,这还用我干,而这个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规律。
若你们以后去北京就知道的,北京现在很少有单位愿意招没有一点工作经验的人,但是有工作经验我们根本不在乎学历。但凡真的有人这次发挥不好没考上的话,要不你确实复读,要不你去找工作或者回家待业思考我差距的是什么。现在有很多单位缺人,中间形成反差,而你只需要知道我差的是什么,我补上,跟有没有文凭并不是一个必须的。
基本上我就说这些,也祝你们能考出一个好成绩,谢谢大家。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挥优势迎接挑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