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推荐一款蝴蝶乒乓球拍多少钱,直板的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秉持专业性为核心,为大家提供最富信息量的乒乓球技术、视频、器材等等相关方面的乒乓球运动网站。For&only&i&love&it.
详解国狂、省狂和普狂
一、基本知识:
普狂和省狂的区别是省狂海绵上有一个长方形的章子,里面有海绵的信息,红双喜&厂家,20#&运海20海绵,D39&硬度39,T2.2(mm)&厚度2.2毫米,05年1月以前的狂飙在8位数字的下后方还有5位或6位小数字,标志这张省狂是发往哪个地区的,比如10000表示是陕西西安,31850表示是四川成都,05年以后的都去掉了这个标志。所以大家可以判断了,***上有03年八角省狂,符合上述特征吗?省狂一般是10片软包装装在一个纸盒中,纸盒上有硬度和厚度。普狂有纸壳单包装,看着比较精美。省狂和普狂在不灌胶的情况下,区别比较细微,灌了胶以后,省狂的弹性明显大于普狂,而且是灌的胶越多越好用。国狂比省狂要上一个档次,拿在手里捏着比较软,粘在扳子上压着又比省狂硬,海绵弹性明显强于省狂,很吃球,打起来很透,底板的威力和作用发挥的很明显,球速很快。国狂海绵的颜色比较深&深橙色。国狂和省狂都是一个特性,越灌越好,尤其是新的,一定要让它吃饱,连续灌打上7、8次以后威力越来越明显。
省狂顾名思义是DHS保障各省队使用的,按道理世面上也是不应该买到的。不过因为生产的量比较大,在供给各省队剩余的情况下,剩下的给一些有关系的店里,估计买到的一般都是39度的,40度和41队的比较少见,因为这两种生产的比较少而且省队中用的比较多,所以世面上比较少见。目前各省队一般月供都是100片,省队中只有反胶选手而且用狂飙的才能买到(有影响力的运动员除外)。近年红双喜推出市场版的省狂用纸质软包装。直供省队的是无包装的。
国狂一般有两种,除了9位数字外,一种是在底部边缘写有使用者姓名,&国&字标志,以及D39,T2.2(硬度39,2.2毫米)字样,是专供国家队队员使用的,此版本世面上绝少流通,一般都是关系人员找国手用过的拿来用的。另外一种是没有使用者姓名以及&国&字标志的,边缘只有D39,T2.2字样的国狂,是国家队教练给一些非常熟的店的想办法提供的,很少有人相信这种胶皮,不过碰到了一定要出手,我当时只买了一片,现在后悔的不得了。国狂中蓝色海绵的据我了解应该是狂飙2,因为狂2用的是运海22#海绵,一般都是蓝颜色的,狂3用的是运海20#海绵,一般都是橙色的。国狂国家一队球员一个月8块,二队球员一个月4块。
大家知道,狂飙3套胶顶部有8位或9位数字(国狂中有8位也有9位数字如&05年生产,日生产,26&工号。)
二、鉴定方法:
1、章的颜色。章子颜色都是红中带些黑的,是那种紫红颜色的,粘扳子很多次都不掉,一般作假的章子颜色都是外面买的印泥那种鲜红和大红颜色,多次粘板后容易消失。而且字体也不一样。
2、胶皮正面&飚&字的第三个火与风要连起来,世面上假的一般都是分开的。
3、胶皮正面&双&字和&喜&字通过一斜线要连起来。
4、05年以前生产的没有5位小数字或05年以后生产的有5位小数字的都是假的。
5、真的省狂刚用时试着颠球,球弹几下后会粘到胶面上,将扳子立起来,球会在竖直方向滚动不掉落到地上(太粘了),假的虽然也很粘,可到不了这个地步。真的用过几次后虽然没有第一次那么粘不过变化不大,假的就会胶面发光,粘性急剧下。
6、还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识别方法,省狂的海绵纹理一般是斜向一边的,普狂则是大致垂直的,这一点也可以给您在购买省狂时提供参考。这里可提供给大家一个数据,是红双喜的销售总监告诉的,红双喜的普狂三套胶给过经销商的最低价格是60.5元。大家去想想吧。正宗普狂的售价应该是多少?&
学会看指标为自己挑选适合的底板
在武侠小说中,英雄侠客们总有相配的绝世神器。助其克敌制胜。对一名器材爱好者言,底板就是我们最亲密的武器。大家都希望找到最趁手的底板。好的底板不仅增长我们的技术实力,使我们在强强对决中添了几分自信。甚至会成就我们一些经典绝技。有些发烧友对它的要求严谨到每一个细枝末节,甚至是极为苛刻的地步。如大家帖子里常评价XX标的更好用。XX尾标才是经典啊等等。又有如X板XX克不如XX克的好打。X颜色比X颜色的面材性能更佳诸如此类也是屡见不鲜。一方面说明大家对器材的热情高涨,体会细致。另一方面也说明底板类的产品受木材自然条件影响或其他原因个体性能是存在一些小差异的。虽然也有些球友觉得大可不必。不过这世上没有两片一横一样的叶子,也自然没有两支品相相同的底板。同型号尚有个体差异,面对琳琅满目的满柜精品,哪一支是真正适合我的呢?我们既不盲目跟风,又不能忽视其国细节,需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买得放心。如何做到优中选优,那还真是要费一番心思的,如果大家挑选时都能对底板的个体差异之细节一一明辩。那在玩拍过程里就能少走很多弯路,自然也能少花不少银子。
★○★○★○★○★○★○★○★○★○★○★○★○★○★○★○★○★○
万丈高楼平地起,先从如何选择开始,再谈个体差异,且听我慢慢说来:一支底板,我们衡量它的指标不外乎:厚度,重量,材质,层数,拍形,以及一些个人喜好的细节。市面上能买到的各种设计的底板成百上千。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底板呢?相信能给你意见的朋友一定不少,可这是需要冒一定风险的。但反过来说,如果你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就好办多了。乒乓球有五大要素:速度、旋转、力量、落点、变化;前三项与底板关系相当紧密,后两项也有相对关系。首先确定自己适合发挥哪方面的优势,然后选择能够与之配合的底板。笔者觉得其实即使都是初学者,大家的条件也不一样,我们不是从童子功练起,只是作为业余一种爱好或特长,选择底板可以有个性。不必都从公认的练球板里选。但必须要适合自己。如果技术风格还没有定型,选择较硬度厚度均衡型底板即可。
★○★○★○★○★○★○★○★○★○★○★○★○★○★○★○★○★○
厚度对性能的影响:简单来说越厚的底板刚性越大,越薄的底板手感越通透。厚的脱板快,适合撞击,因此更多见于快攻选手,薄的吃球深,旋转好,受到广大弧快选手的追捧。推荐给朋友们选择的原则是:手腕灵活击球时手上调整的小动作较多的选6.3mm以内的(并不是说不常用手腕的就不能用,而是手腕调节多的对底板清晰度要求更高),摩擦少而喜欢借力追求高速度的选6.5以上的;底板面材越薄越脆出球速度越高,越厚则越扎实吃球。举例来说我们常见的经典弧快/快弧板,面材多在0.4-0.6mm,狂王是0.8mm,削球板一般1.0mm以上。它们不发力时的脱板速度就不用我比了,大家一定都明白。再说力材:力材越厚支撑力越强,越不容易打透,脱板一速就越快。越薄越容易形变吃球。制造旋转强。还要结合材质才有可比性。又有硬性力材或韧性力材,硬性的自然刚性足,一速快。韧性的虽软却往往有些较好的底劲。五层硬质薄板未必比七层软质厚板弹性小;以弧圈为例,喜欢主动发力型弧圈打法的,会觉得狂王和CL谁更有底劲呢?答案不言自明。芯材的厚度是决定整体硬度的关键,芯层越厚脱板更快,反之则越来越吃球。不同在于五夹是&单芯&。七夹是&三层芯&。当同样厚度时七夹更硬,出球更快。因为阿尤斯芯材有形变大的特点,所以薄些的阿芯吃球更深旋转强烈,拉球的二跳很下窜,大芯加厚的结果是一速上去了,二跳的威胁也小了,不得不说是无机后底板普遍加厚的一种遗憾。
★○★○★○★○★○★○★○★○★○★○★○★○★○★○★○★○★○
重量对性能的影响:重量越重的木质密度越大(相对而言,除了材质,脱脂工艺也会影响重量),密度大的木材强度就高,形变小,脱板就会快。击打发力效果也越好(大板面的削球板,工艺差木材脱脂不好的的除外,相信我们已知的并熟悉的品牌吧);而越轻的挥拍速度就快,越吃球,制旋转的效果也就更好;两者比较重的旋转降低,轻的力量降低。选择时要能配合发挥自身打法特点,不要盲目追轻或追重。不要相信78克的CL依然比94克的EG弹性好;除了重量,还有重心问题,重心靠前的90克底板拿在手里的感觉往往重于95克重心靠后。测试时可以用一指托住底板板面稍偏手柄方向,不断调整使其达到平衡,你指头的位置就是其重心所在了,这个点越靠拍头方向越头重,越靠拍柄方向挥拍越快。也试过同型号但重心不同的,自己试的结论是:头重的击打效率高,而且震手感小。头轻的容易发出转球。也容易控制落点。
★○★○★○★○★○★○★○★○★○★○★○★○★○★○★○★○★○
材质对性能的影响:此项要和厚度结合着看,软而薄(5.3-5.6)的多为弧圈型/全面型底板,硬而厚的(6.5以上)多为快攻型底板,5.7-6.5之间的厚度是快攻结合弧圈打法比较常使用的厚度,越薄越偏弧快,越厚越偏快弧;假如你是弧快打法,力量又比较小,那么选择时想突出旋转的就选薄但稍硬些的,想突出速度就软而厚些的。软硬与速度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关系,CL不如蝴蝶的科贝尔SK7硬,但速度要快一些。桧木面的击球手感软,但普遍出球快。常用面材硬度如:胡桃(奥恰、YEO)、安格力(YE)、KOTO(狂王,波尔)、林巴(CL、红黑、INNERFOCE系列)、阿尤丝(TAKSIM、库帕尔)、桧木(普碳、大力神)等依次变软。有些技术是加硬了面材硬度的,如CR涂层,水晶涂层等。增加一些出球速度和发力时的形变回弹速度。力材通常有:柳桉(蝴蝶SHAMADA)、KOTO(吴尚垠,朱世赫)、林巴(科贝尔)、云杉(这个就不用举了,大家太熟悉了)、阿尤丝(TUBE系列、水晶系列)依次渐软。其中云杉和阿尤斯是韧性强的,很多以底劲见长的底板最喜欢使用这两种木材。而纤维夹层的硬度如:纺织碳素纤维、芳碳纤维、ZL碳编纤维、芳基纤维、ZL纤维、单向碳布等依次变软;芯材多是纯木用阿尤丝,纤维多用桐木。阿尤丝形变大,韧劲强,力量不容易发散。较易突出底劲。桐木较轻软,韧性低,形变小,有较好的吸震性。可以调节纤维的手感。如今也出现了阿尤丝与之搭配的纤维(INNERFORCE),主要是为了适应无机球速变慢,力量变小,对大芯做了&外加强层&。关于这类底板我会再专门开帖子介绍。
★○★○★○★○★○★○★○★○★○★○★○★○★○★○★○★○★○
拍形对性能的影响:此项对直拍选手影响明显些,如蝴蝶王的拍型就是明显的圆拍型,击球的甜区比较集中,适合撞击多的打法。发力回球比较隐狠。斯帝卡和蝴蝶的大多数直板产品都是偏方的形状,使得甜区较靠拍头,能提高弧圈球的出球速度,也不失击打推挡威力,是当前比较流行的设计。国产也较多使用此形状。还有一些如水滴形状的,这样拍头部分击球(如拉前冲弧圈)会很贼,虽绝对旋转未必突出,但二跳诡异,令人着实头痛。如多尼克的PPP。如YE,YEO.马碳等则是明显的加长拍型。甜区被适当拉长,更适合制造旋转(上旋拉球),而且横打时的成功率也提高不少。只是这样的设计推挡时的球不贼。一些直板生胶正胶选手不太喜欢。适合弧圈为主的打法。拍面越小,甜区越集中,反弹力越强,拍面越大。甜区也被放大,容错(主指击球点而不是动作)性提升,但刚性降低,回球速度变弱。如斯帝卡的一些加大拍面的产品,为了平衡球速硬度厚度也增加,严格来说算是一个全新的型号了。
★○★○★○★○★○★○★○★○★○★○★○★○★○★○★○★○★○
层数对性能的影响:一支底板,他的层数越多,他的被打透的机率就越低。举例:同样用材和同样厚度的底板,7层的比5层的要硬。因乒乓球板的各层木材是按&纵横交替&的排列方式制造的。如五夹是3纵2横:面纵+力横+芯纵+力横+面纵。面板才和芯材纵置,力材横置。七夹往往4纵3横,面材力材与5夹一致,大芯被分为两纵一横(有个别例外)的&芯层&,球拍受力后的震感是延着木质纤维传递的,传递时间越长手感越软。越短越硬。球拍的形状都是纵向长,横向短。所以纵向越多越柔合,横向越多越刚硬。判断一支五夹是否够硬,只要看其力材厚度便知。球拍越容易打透速度越快,上面说过面材越薄越脆出球越快,所以夹板力材往往也很薄(七夹比五夹更薄)。用厚厚的大芯层保证支撑力。早期的小球时代五夹往往是均置的(等厚或各层厚度差异小,无大芯的概念)。改大球后因速度变慢了,均置结构没有易透的特点,击球感太沉重。现在基本绝迹了,偶见于削球板。如果你力量小,且不是借力多的打法。挑板时不要挑力材太厚的,容易打不透,发挥不出底板的后劲;
★○★○★○★○★○★○★○★○★○★○★○★○★○★○★○★○★○
由于工艺也会对性能有影响,不同厂商做出来的拍子也不同手感。如斯帝卡和蝴蝶都有经典五夹结构:林巴+云杉+阿尤丝(OC 和郭跃)的产品。相比之下斯帝卡的酥脆感明显更强。震感明显,需要发力才能使之相对安定。而蝴蝶的手感明显扎实内敛,习惯了斯帝卡手感的可能会觉得不过瘾,但好处是防守时非常有数。落点准确。这也是玩家们曾流传过:专业只爱斯帝卡,球迷更喜欢蝴蝶 这种说法的原因之一。多尼克工艺偏向蝴蝶,YASAKA稍偏斯帝卡,尼塔库介于二者之间,国产的都偏尼塔库。了解即可,不必过于迷信。还是要相信自己的手感
★○★○★○★○★○★○★○★○★○★○★○★○★○★○★○★○★○
当大家选好一支型号后,关心的就是个体差异的问题了,大家都喜欢通过声音来判断,音调越高的往往越硬,越低的越软,仔细听的话会有&内硬&和&外硬&的差别,敲时能感觉声音从芯层发出是为通透,内硬。如果听起来就是面层的声音就说明外硬。这个可以多拿几只不同型号的敲下对比,应该很快能找到并掌握如何辩别声音的方法。对发力有信心的选内硬,力量小希望提高一速的就选外硬啦。用手夹着拍侧用拍柄在头部轻敲听拍柄的声音,越清脆,脱板越快,越低沉吃球越好,尾音长就是韧而不散的标志了,往往底劲突出。不过一些底劲好的纤维需要贴上套胶才能听得出来。选择时尽量面材选纹路细密而深长的,在实体的话可以把拍柄贴着多对比几支,厚度是有些小差异的,整体厚些的硬,薄些的软。芯层厚的好发力,外层厚的借力效果好。
谈了这么多,不敢说绝对准确。但相信还是有些指导意义。有不同意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很多资料也是以前从网站或书籍上看到的,但都是在自己脑子里消化并吸收,有自己的理解的,所有的文字全是自己一点点构思组织一个个打出来的。因时间关系,写了好几次才完成,可能有点乱,我会继续编辑整理,关于套胶的搭配,我会再开帖专门介绍。
关于底板的讨论
& & &我们刚开始打球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语&&&这支拍子弹性大些,好打一些&,或是&这拍子弹性好大,有点不适应啊&。&  当我们的水平已经入门之后,随着周围球友的增多和水平的提高,也许又会有人对着你那支相伴多时的球拍说,&这拍子底劲不行,换一支吧&。   于是我们跑到球具店里,想换一支兵器,但面对眼花缭乱的东东却又一时不知所措,这时也许你会在商家的柜台里找到一本某厂商的器材目录,翻开里面,花花绿绿的图片下面,往往又标着这样两个指标:&速度&和&控制&。   速度、控制、底劲、弹性&&四个名词纷至沓来,你是不是会有点糊涂了呢?不妨让我们共同来一次讨论,好好的&打破沙锅问到底&。   要清楚理解这四个名词的含义,先要从乒乓球的击球原理说起。   乒乓球运动的核心在于碰撞运动,即通过运动员作出技术动作,使球拍与球体发生碰撞,碰撞瞬间球体获得一定的动量(P=MV)。这里的V,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球体沿弧线向前飞行的线速度,二是指球体自身旋转的角速度,相应的,乒乓球运动中就存在了速度与旋转这一对立统一的矛盾。   在乒乓球运动的早期,限于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器材的制造水平,球拍相当于一个刚性物体,即球拍触球瞬间其形变极其微小,以至于无论在我们的手感上还是在出球的性质上都表现不出来。此时球与球体的碰撞,在击球性质上的外在表现往往是声音清脆、停球时间短、球飞行弧线曲度小、球的飞行速度随飞行距离的增加而呈直线下降的趋势&&然而,奥地利那位法律大学生将海绵首次应用于乒乓球拍的灵光一现,为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新纪元微启了一道门缝&&不久,日本人弧圈球的发明终于令沉重的闸门徐徐打开,迎来了一片灿烂的新天地&&时至今天,乒乓球器材的花样已经多到了有的人恨不能要强制统一的地步,处于这项运动核心地位的球体与球拍之间的碰撞也发生了质的改变&&整体而言,球拍已经具有了相当大的形变能力&&购买海绵时要捏上一捏看其恢复的快不快,底板厚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打球中会觉得&震手&;击球瞬间停球时间显著增加,高水平运动员的球拍更尤如有粘性一般能配合其灵巧的手腕细腻的手感加以千般变化万般微调;击球时只听&哧&的一声闷响球也可以如箭离弦猛串出去,落在台面上还能如脚底抹油一般愣从你眼皮底下滑过;球在空中的轨迹,既可如被盖庭讥讽为&两面放高球&的阿佩依伦们的高吊弧圈,也可似盖庭塞弗一般咄咄逼人;更不用说有时看起来温柔如水的小小银球,晃悠悠来到你的面前,跳起后却突然现出顾大嫂的本性&&这一切的一切,就源于你我手中的球拍,已不再似过去的钢板一块,而更像是弹簧。   从纯理论上来看,过去的碰撞,鉴于球拍形变很小,其动量和能量的传递过程可以近似的用 [MV的改变量]=FT来表示(这里我们仅讨论线速度V),其中MV即球体所具有的动量,FT表示击球过程中运动员赋予球体的冲量,其中F即球体的受力,T即球与球拍的接触时间即&停球时间(dwell time)&,来球本身具有一定的线速度因而具有一定的动量,而在冲量作用下其回球的动量发生改变,线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发生改变。过去的技术动作尤其攻球技术以撞击为主,出球的初速度快,底板质硬(国产老底板可都是号称从楼上摔下去都不会摔烂的)而厚(彼时底板多为七层甚至九层)、重(大都在90-100g以上),形变能力小,停球时间短,硬、厚取其容易借来球之力,厚、重因可增大球拍挥动中本身具有的动量。   而今天的碰撞过程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球拍更接近于一个弹性体,其形变能力无论在我们自己的手感上还是出球性质上都体现的愈加明显,与来球接触后,柔韧的木质可以保证球体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与球拍的相对速度趋近于零&&即停球时间大大延长&&虽然球拍目前&&包括在可以预想的未来中&&其性质都还不会完全等同于弹簧,但看看弹簧与物体碰撞时的物理公式无疑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今条件下球与球拍碰撞的这一过程:F=KX&&即运动物体与弹簧接触并致其形变的过程中,物体所受到的弹簧施加的反作用力的大小,在数值上与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弹簧的形变程度之积相等。换言之,对于同样一个弹簧,其形变越大,对向之施压的物体的反作用越大;面对具有同样动量的物体,弹簧弹性系数越大则反作用越大。这就好比拉弓,只要弦还绷的住,你拉的越满,蕴含的力道就越大,射出的箭也就更具威胁。   那么,今天的球拍,怎样才能算速度快、控制好、底劲足、弹性佳呢? 乒乓球的击球速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来球着台后弹起的第二弧线的飞行时间,二是指球被击出后回球到落到对方台面前的第一弧线的飞行时间。当然,最后的击球效果还与回球在对方台面弹起后的飞行状态密切相关。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速度,并非以我们平时所说的多少米/秒的标准来衡量的,而是指球体在一定距离中通过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则速度越快。传统的快攻打法,站位近而动作小以缩短来球的第二弧线飞行时间,力争在上升期击球并尽量压低弧线以缩短回球的第一弧线飞行时间,往往使对手感觉自身动作慢了一拍而反应不及;与此相应的,传统底板与球接触的停球时间短(脱板快),从而减少了球在接触瞬间的延搁,有助于提高出球的初速度,通俗的说&一碰即飞&。我们通常说某块老底板,比如老红双喜、老盾牌、老双鱼、老流星、老友谊、金友等等的速度快,主要就是指其出球的初速度快,同时便于借对方来球之力回击。但必须看到的是,一来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球在飞行过程中速度直线下降,结果造成看似来势汹汹的快攻只需适当退台即可从容应付;二来停球时间过短,使得选手来不及作出微调&&因为击球过程实质上是手上神经系统本体感受器感受来自球拍的外界刺激再将刺激传导给神经中枢由中枢作出适当的条件反射以指导效应器(如肌肉、骨骼)作出反应的过程,而刺激没有一定的持续时间是难于引起神经系统足够的兴奋的&&其结果必然是技术发挥的灵活性受到限制、击球质量和战术效果打了折扣。   随着乒乓球技战术水平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旋转因素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使得传统的建立在单纯碰撞反射模型上的速度概念受到了挑战&&要制造强烈的旋转尤其是击出高质量的弧圈球,就必须有足够的停球时间,且球拍对球体的作用力线要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偏离球心;击球时更注重全身肌肉的协调发力,注重身体重心的运用,动作幅度增大,站位逐渐靠后,相持球日益增多,击球时间趋晚,过去的快攻模式更多的只能用以加快衔接、争取主动而缺乏一板毙命的威力;发接发水涨船高,相持球变化莫测,要求选手处理球的细腻程度更高&&凡此种种,使曾经是一代球迷梦寐以求的老红双喜们成为了历史,而继承传统并有所创新的国产底板新生代和伴随改革开放涌入的进口底板则在专业市场取而代之、二分天下。   现在的底板,相对较软而薄,多为五层,木质较柔韧,借助于这些特性,其触球后能适当延长停球时间并由于来球的冲击力和选手的迎球挥拍而产生一定的形变,从而将球&吃&住使选手有充分的时间摩擦球和进行各种微调,当形变达到最大程度时,形变开始回复并在瞬间将球加速弹出。这种过程在一些进口的ALL+~OFF-底板上体现的尤其明显,甚至有的型号由于板身太薄形变太明显传递到手柄上的震动感太强而产生了所谓&震手&的感觉,比如DONIC WALDNER DICON、YASAKA EXTRA、BTY KORBEL等。由于停球时间的延长,此时球的出手速度看上去并不算很快,显得击球节奏稍慢,但由于球拍回复的过程中将形变所蕴含的一定能量释放出来并传递给球体,故球脱离球拍瞬间的实际速度未必慢于传统&一碰即飞&的硬质底板的脱板速度,而且由于大大增强了旋转的原因,球在飞行过程中受空气阻力而引起的速度衰减并不十分明显,甚至往往在对方台面着台弹起后由于受台面所给磨擦力与反弹力的合力作用而呈加速状态。鉴于此,我们对底板的速度性能的理解似也需要更广义一些。当然,通常来说,我们所谈的底板速度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指的是传统概念。  对于主要建立在形变基础上的底板而言,其速度性能的表现大致受到以下几方面影响:   1、来球速度:来球速度越快、动能越大、冲劲越强,则造成底板形变越厉害,相应的反弹也会越强劲。   2、底板形变后的回复能力:任何碰撞过程都必然伴随着能量的衰减,就好像一个标准的乒乓球从30cm高处落到一张标准的台面上弹起的高度只会是23cm而不是更多,底板形变中所蓄积的能量也绝非能够百分之百的传递给球体,其回复能力越好则球体回弹时获得的动能也越大。或者说,既要吃的住,又要弹的出。这里就包含了一个矛盾,即底板材质越软,停球时间就会越长形变也可以越大,F=KX中的X也就越大,但此时K也相应下降,极端推论如乒乓球落在一块柔软的浴用海绵上,球会深陷海绵之中,形变是最大了,停球时间更是无限长了,但球也弹不起来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尽量在材质选用和搭配上想办法,尽可能寻找韧性好的材质,以获得最佳的形变和回复能力。于是,当制板专家视线范围内合适的天然材质都被用上之后,合成纤维的引入自然水到渠成&&碳纤、芳纤、玻纤等在这方面的能力显然远非天然木质纤维可比。   3、选手挥拍的速度:选手挥拍动作越快,球拍触球瞬间球与球拍的相对速度越大,给予球拍拍身的冲击力也越强,相应的形变也越厉害。   4、触球瞬间来球与球拍所成夹角:夹角越大或说越接近九十度,则来球线速度在垂直于拍面方向上的法向分速度越大,给予底板的撞击力越大,形变亦相应增大。   由此看来,一块底板在实际击球过程中在速度方面到底能发挥多大威力,并不像厂商们器材目录上标个&速度:X&那么简单。厂商们所标称的数值,大都是以自身系列产品中的某一个型号为参照标准,在相对单纯的条件下测算得出的,既与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又含有相当成分的主观因素,不同厂商的标称值之间更缺乏可比性,因此只能作为大概的参考而不宜盲目地&唯数字论&。   在厂商的目录上,还有一个指标与速度相伴相生,这就是&控制&&&一个更模糊的概念。   什么是控制?不同风格的选手、不同技术的运用有各自不同的要求:直拍选手希望反手吸弧圈吸的住、加力推的落点能到位;注重台内球控制的选手希望摆短摆的住而不至出台出高球;弧圈选手希望能挂起球来还能冲得出去;防守选手希望削的住那飘忽不定的高吊弧圈和如狼似虎的突击还能时不时来个逼角、转不转&&而根据前面已经提过的击球过程的生理学原理,要使我们对来球作出适当的反应或说运动系统表现出适宜的兴奋,外加刺激就必须达到一定的作用时间和强度&&一定的作用时间为兴奋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而一定的刺激强度(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也是兴奋产生的必要前提&&或者说,一定的停球时间才使我们来得及通过球拍对球作出感知并作出相应动作,一定程度的球感才使我们手上的感觉神经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供运动神经中枢作出准确的判断并进而向运动系统发出正确的指令。   在一定范围内,球拍材质越软,形变程度越大,停球时间越长,则我们对球的控制就更从容,进行各种微调的机会也越大;同样地,底板材质和结构越好,就越能真实、细腻的反映来球的性质并将这些信息准确、及时地通过木纤维(或合成纤维)传递给我们。一块底板,也许其木质较软而停球时间较长,但由于木纤维质量、底板构造、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原因,其球感并不清晰更谈不上敏锐,仅能告诉你来球大致向哪个方向、有多快、大致什么旋转,而对于来球角度、力量、旋转的细微差别则反映不够,控制性能自然不高&&整体而言国产底板在这方面恐怕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另一块底板,也许其木质坚硬、拍身较厚,因而停球时间短,但其球感却很清晰敏锐,在相当短的瞬间仍然能为使用者提供足够多的来球信息,而回球是否控制的住就要看选手自身的技术熟练程度了&&STIGA Clipper Wood便是这种类型的代表;而有的底板,如AVALOX 500、STIGA Allround Classic (AC),则两者兼具,木质柔韧停球时间相对较长且球感细腻毫发毕现,自然成为经典之作。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厂商如Butterfly还在其底板性能指标中加了一项&feeling&,即手感的软硬,往往容易与控制相混淆。通常人们可能会觉得手感较软的底板较易控制,手感较硬者则相反,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将手感软硬程度与控制性能划上等号。典型的例子如Butterfly的Primorac Carbon,加入了碳素纤维,速度快力量足,停球时间较短,更兼由于合成纤维的通病&&对球感的反映和传递不如天然木纤维那么自然真实,其控制性能平平,BTY就以桧木作其表层材质,由于桧木的天然特性,使其手感有所改善,但于其控制却无实质性的帮助&&类似做法在碳素底板中是很常见的;又如加入了芳基纤维的底板,由于芳基自身的特性,其手感相对较柔和,但由于芳基纤维的韧性很强,其速度很快,停球时间不长,对其控制性能也有所影响。   再者,对球的控制是以人为主体的,因此球拍的作用毕竟只是处于辅助地位的,随着使用者球龄的增加、技术的熟练、实战经验的丰富,其大脑皮质下的运动条件反射日趋巩固,神经联系更加稳定,神经过程灵活性更高,对球的控制能力自然也日益增强,而对器材的依赖也随之减少,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拿着一支很破的拍子照样可以把一群蝴蝶打的气急败坏的原因。   最后,还有几点也不妨看看:   1、触球的是拍身,但&沟通,从拍柄开始&。精明的商家自然也不会忽略这一出彩之处,于是乎,WRB、DICON、SENSO、REFLEX System&&虚虚实实层出不穷&&炒作成分自然是有的,但对控制性能的影响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到底效果如何,就全看个人喜好了。   2、拍身厚度和硬度降低到一定限度时,击球过程中震动感明显,这显然不适应传统快攻技术的需要,对在近台打颗粒胶(主要是正胶和生胶)的选手更是致命的,这就是王涛、刘国梁、孙晋、杨影、黄文冠等选手均使用相对较厚而硬的七层板的原因。   3、若是球拍过重且其重心相对靠前,则挥拍过程中偶尔会有似将脱手之感,虽然严格来讲这并不属于控制性能的范畴,但当你大汗淋漓时确有可能给你带来不大不小的麻烦。   4、国际赛场上刘国梁纵横驰骋,业余乒坛里反面贴块胶的直拍也忽然多了起来,而多出的这面于控球却是有利有弊&&利者,增加了整支球拍的厚度,对推挡的稳定性有所裨益;弊者,原先直接贴着木板的手指现在贴在厚厚的胶皮海绵上了,&透板&感也少了些许。利大还是弊大?这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在前面谈到&控制&时,我曾说过&在一定范围内,球拍材质越软,形变程度越大,停球时间越长,则我们对球的控制就更从容& 。请注意这句话的开头有一个&在一定范围内&,为何要作出这种限定呢?   有经验的球友都知道,市面上许多成品拍尤其是那些极廉价的成品拍,在击球时会觉得球似乎出不去一般,明显感到球如同&塌&在球拍上不走了,很容易下网&&这时我们会说,这拍子底劲太差。何以如此呢?原因就在于这些拍子所用木质奇差无比,根本不适宜做乒乓球拍,甚至有的还是木渣压制的夹板,球与球拍发生碰撞后,球体原先所具有的动能相当部分都为球拍所吸收而损耗掉,并且对于习惯于使用正规球拍的人而言,很难把握来球的动能和自己所爆发出的力量将在多大程度上为球拍所吸收,自然更谈不上对球的控制了&&这就超出了一定的范围。   然而,上述情形只不过是一种最单纯最明显的表现而已,通常我们可以称之为底劲不足的还有两种可能。   比较简单的一种,如果你使用的是一块相当硬的底板,比如国产老底板,在近台打起快攻来你可能会觉得顺风顺水,急风骤雨一般打得对手只有招架之力而无还手之功,但若你退到中台甚至远台想赶趟时髦冲上几个漂亮的弧圈时,就有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你冲出的球出手时兴许有如离弦之箭,但眼见着越飞就越慢,落到人家台面上再弹起时已成强驽之末。你也许会叹曰:底劲差了点&&关键何在?就在于你的底板形变能力不强或者说&动态能量贮藏&不足(另文中将有解释)。不过,个人以为,此种情形称之为&后劲不足&或&尾劲不足&也许更贴切一些。   而后一种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比如有的球友比较注重击球力量,觉得Stiga Allround Classic之类&底劲不足& ,而认为只有像Butterfly Primorac Carbon之类的才够力;而注重控制的球友也许会持不同意见,觉得AC就很好打了,碳板太过暴力了&&分歧源何而起呢?这就需要我们用相对的观点来看待&底劲&这一概念。   大家都见过蹦床吧?节日里,小朋友们一个个在上面蹦上蹦下的别提多开心了,那蹦床也仿佛不知疲惫似的任劳任怨由着小家伙们在上面蹦哒。但不知你又是否想过,若是一个大人跳上去,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把大人再换成一只&&比如大象,又将如何呢?大人跳上去肯定是无法像小朋友蹦的那么开心的;大象就更不用提了,只怕一只脚刚踏进去就只听&轰&的一声&&蹦床的承载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一定限度时,承载的负荷与所表现出的反弹能力将不再成正相关,反弹能力的增加将滞后于负荷的增加,负荷继续增大到超过蹦床强度所能承受的程度时,便连蹦床自身都成了过江的泥菩萨。同样,当我们用较轻或中等的力量击球时,底板形变所产生的回复力或许能恰到好处;当我们用大力量击球时,球体对底板的冲击可能已经超过了一定的承受限度,此时底板的发力就会不尽人意了;极限推论,假使一粒子弹迎面射来,你能指望用你的球拍&&即使是Primorac Carbon&&将其像乒乓球一样打回去吗?   球体对底板产生的冲击力与底板产生的回复力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导致质变的&度&,则是不确定的&&视使用者的技术风格、具体击球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来球的性质、离台的远近等种种因素而定。在&度&之内,则&底劲&尚足;超过了&度&,则&底劲&不足。正是构成&度&的多种因素复合叠加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底劲&的相对性。   &底劲&概念相对性的理解,更明显的体现在40mm大球的使用所带来的变革中。球体直径增大,在给予同等作用力的前提下,其旋转和速度较以前有所下降;要使其仍保持相当的旋转和速度,则必须施以更大的作用力,球体对底板的冲击力相应增大,&度&亦随之而变,使得原有底板的底劲相对减小,也给Oversize们的粉墨登场让出了空间。
乒乓球底板常用材料一览
球拍一般使用的添加纤维:
(一) 芳基纤维(acylate)的特点是柔韧性极强且比重极轻,与其他材料相比在它受到冲击时产生的初始变形最大,然而其恢复原状所需时间最短----被称之为高粘弹性。加入了芳基纤维的底板不单底劲充足弹性大,而且具有特别突出的击球柔和感,用于击球速度快、弧线好,容易制造旋转。
(二) 碳素纤维(carbon)的特点是强度高且比重较轻,与其他材料相比在它受到冲击时产生的变形较小,恢复的速度较快。与软质木材搭配的碳素纤维底板不仅能保持良好的控制力,而且击球时有明显的坚挺&爽&感,脱板速度特快,用于击球速度快、弧线低平,杀伤力强。
(三) 芳基/碳素混纤维(acylate/carbon)是综合了芳基与碳素纤维的不同特点,既有芳基纤维的高粘弹性特点,击球感柔和,手感好,又具备碳素纤维的坚挺、稳定,击球脱板较快的特点,击球时有明显的柔和&底劲&,非常适合中、近台的快攻与弧圈结合技术使用。
(四) 高强玻璃纤维柔和且弹性好。与硬质木材匹配制成的底板,既有柔和通透的球感,又有突出的弹性速度,适合现代弧圈球的鞭打式击球的技术。
(五) 加入了碳素纤维与高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底板,综合了碳素纤维与玻璃纤维的不同性能,使底板既有碳素板击球的&脆&感,又有玻璃纤维板的&通透&球感,适合中、近台快速攻击技术的需要
乒乓一般使用板材一览:
Ayous(音译:阿尤斯或雅尤斯)
亦被成为abachi和obechel,产地在非洲的加蓬地带。这种木材木质轻而韧,普遍被底板制造商用作底板的面板和芯板。如银河992#,全部木材为Ayous加碳纤维制成。 桧(音gui)
桧木具有轻、弹、韧等特点,被日本底板商广泛地用在球板的面板,芯板以及单板的制造,用桧木制成的底板适合快弧、弧快打法,这种木材已经日益稀有。 Limba(林巴)
欧洲底板厂商经常谈起北欧硬木(林巴),实际产地在南美洲,有软、硬材之分,其材质脆性大、纤维长、耐潮湿,很多欧洲底板厂商普遍采用此木做球板的面板。 Koto(音译:寇头)
产于非洲、亚洲等地,其材质脆性大、纤维长、耐潮湿,很多亚洲和欧洲底板厂商普遍采用此木板做球板的面板,性能接近于林巴。 Walnut胡桃
产地在中国的西南、缅甸等地,在北美有山胡桃木(hickory),胡桃木质偏硬,黑棕色,韧性大,常用做高档底板的面板。 Basswood椴木
中国早期的底板所用的木材都是椴木,椴木底板在一段时间(近40年)占有比例较大,至今仍在使用,其缺点是重量大,一般都在100克以上,主要适用于直板快攻打法。 Candlenut桐木
主产于亚洲,木材生长快、材质轻、软、强度低,一般用作底板的芯板材料,其音质清脆,是做共鸣较好的材料,适用于高、中、低档底板的制造。 Spruce云杉
云杉为轻软中等强度的木材,最好的木材非常平直、密实、年轮均匀,常被横向用于底板的次表层,称为力材;用这种木材制造的底板适合快弧、弧快打法,这种木材的成材日益稀少,国内已经禁止砍伐。 Lauan柳桉
真正的柳桉木产自菲律宾,这是与东南亚杂木的真正区别,马来西亚、印尼的&梅兰蒂尖&也可称为柳桉木。柳桉木质偏硬、纤维长、弹性大,木材接近于云杉,在干燥过程中稍有翘曲和开裂现象。
乒乓球底板的选材和结构厚度
在乒乓底板的制造中,五层结构的居多。
其组成形式为:面材+力材+芯材。底板中各层材料的厚度分别为:面材最薄,一般为0.2-0.5mm;力材次之,一般为0.5-1mm;芯材(常称为厚芯材或 )最厚,一般为2.5-5mm。五层乒乓底板的每一层分别在其底板总体性能中期到一定的重要的作用,分述如下:
一.面材为底板最外面的一层。该层材料当选采及厚度对底板的软硬(应出球快,较易吃球)起关键作用。国外常用材料为非洲产木材。LIMBA(林巴)和KOTO(克脱)。例瑞典生产的STIGA底板,日本生产的betterfly底板等。从物理学性能来看,这两种木材基本相似,其密度通常在0.5g/ cm3 &0.65g/ cm3 之间。在乒乓运动中,乒乓球首次接触到底板的面材(无论是接对方来球或自身拉球)。若面材的材料密度高(木材硬),则击球时球在底板的停留时间常(吃球),较有利于拉弧圈球等技术的发挥并易于控制。底板若太硬或太软均不利于技术的发挥,如何使制作的底板达到即出球快又有一定的吃球性能是底板设计者所追求的。需要指出的是:面材的硬软对底板的硬软起重要的作用,但并非唯一的因素,面材与力材之间所用胶粘剂的不同并直接影响到底板的硬软,底板设计者可用不同的材料与不同的胶粘剂相搭配,制造出符合不同运动员需要的底板。如硬的面材为了获得吃球性能配之以较软的胶粘剂;软的面材为了获得出球速度快之外较硬度的胶粘剂。还需注意的是:面材的木材纹理尽量选择经线纹理。其原因是:用径向纹理木材作为面材,由于树木生长中,春天生长的为早材,秋天生长的为晚材,早材密度小,材质软;晚材密度大,材质硬,选径向纹理木材作为面材早晚材面积基本相等,木材软硬基本平衡,可最大限度消除早晚材材性差别所导致击球性能差异。在弦向纹理木材中,由于在刨切时,单板纹理在年轮割断处出现&V&字形(也称山形)花纹,这种纹理的木材,早材面积远远大于晚材面积,从而导致木材的力学性能大大下降,从而影响击球性能。此外,面材的厚度也是制造者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面材厚度薄,则击球时面材起的作用减弱胶粘与力材的作用相对增加,这样削弱了面材在整个底板性能中所起的作用,导致底板太硬或太软。面材厚度厚,则对底板整体性能影响大,可充分发挥不同木材的软硬与弹性作用。因此,在五层乒乓底板的面材设计中,要将辅导厚度,密度以及与力材间所用的胶粘剂等因素,权衡利弊,在五层乒乓板的面材中,应注重除林巴和克托之外的面材材料的应用。
二、力材为底板的次外层。该层材料的选材、厚度以及木材处理、排列方向、厚度占整个底板的厚度,直接影响到底板对来球的反弹作用。一般来讲,力材厚度增加,则底板的硬度增加,球的反弹作用随之增加。从五层胶合板的制造原则来讲,力材的纹理方向应为横向纤维,与面材和芯材的纹理方向相互垂直,以最大限度的消除木材固有的各向异性的缺点,另外可使胶合板在大气中受水分影响其含水率发生变化所导致的翘曲变形。五层乒乓底板即五层胶合板,它的制造原则也因如此。所不同的是,为了获得或增强底板的某种性能,在保证底板平整度的前提下,乒乓底板的制造可违背这一原则,倒在用碳素纤维代替力材制造五层乒乓底板中,面芯与芯材可全部为纵向纤维,整块底板无横向纤维。在乒乓底板制造的实践中发现,横向纤维占整个底板的比例大小与底板的性能有关。在同一块五层底板中,横向纤维木材厚度增加,则纵向纤维木材厚度下降,底板的硬度增加,底板的反弹作用增强,但底板的通透性下降,手感变差;横向纤维木材厚度降低,则纵向纤维木材厚度增加,底板的通透性增加,手感舒服,瑞典产STIGA与YASAKA底板、日本产BUTTERFLY底板均为此结构。因此,在设计底板时,应兼顾到底板的硬度与手感,求得它们之间的最佳组合。欧洲产的底板力材,大多采用云杉、欧洲赤桧等针叶材,其力学性能相对于面材的阔叶林而言,各项力学指标稍低,其材料密度一般为0.3g/cm3~0.8g/cm3之间,较硬的面材与胶软的力材相组合可使得底板在击球时控制性能增加,有利于各种击球技术的发挥。力材选择稍软一些有利于击球后力容易传递到芯材,能充分发挥芯材的底劲作用。与面材一样,力材的一样,力材的材料选择也尽可能为纵向纹理,可使早晚材料性差异对底板的性能影响降低到最小。
三、芯材为底板最中间一层。是直接影响底板底劲的一层木材。所谓底劲即当芯材受到球的作用力发生弹性变形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快慢,即弹性变形恢复得快,底劲大,弹性变形恢复得慢,则底劲小,运动员往往喜欢底劲大的底板,这样即使在远台击球时,求过网后仍可获得较快的速度。从国外底板来看,例STIGA、YASAKA、BUTTERFLY等,芯材厚度在五层底板中为最厚,以此来获得纵向纤维厚度占整个底板厚度的较大比例,从而使底板的通透性和手感大大增加,并获得强大的底劲。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芯材料为非洲产AYOUS(中文译音阿柚斯),该木材密度为0.33 g/cm3~0.48 g/cm3,由于该木材轻但底劲足,故受到国内外乒乓制造商的青睐。该木材在五层乒乓底板的制造中,尤其在面材薄、力材稍厚、芯材最厚的结构中,常用来调节整个底板的厚度和重量,根据需要,设计出不同重量和厚度的底板。随着底板器材的不断创新,制造商们也使用其它芯材材料,如泡桐、桧木等以打破芯材使用阿柚斯的单一局面,寻求新型的重量适中、底劲大的新的芯材材料也是制造商们所追求的。为了获得底板的最佳性能,芯材的纹理也应为径向纹理。五层乒乓底板除本文介绍的面材薄、力材稍厚、芯材最厚的经典结构外,还可设计成其它结构,例:面材、力材、芯材厚度均相等;面材薄,力材和芯材厚且等厚;面材和性材薄且等厚,芯材厚,如DHS&032&底板,以满足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对底板的多方位需要。
综上所述,一块理想的五层乒乓底板(即出求速度快、控制好、底劲大),就底板在面材、力材和芯材的材质、厚度、木材纤维方向比例等诸多因素上进行优化设计,并选择合适的胶粘剂,取得它们之间的最佳搭配,从而获得底板的最佳性能。
一些知名球拍的的结构
银河(Galaxy)
2006#=金影+云杉+AYOUS大芯+云杉+金影;
T1&&厚度7.4&0.2mm,重量86&3克,快攻弧圈型。仿蝴蝶施碳结构。
T2&&厚度6.4&0.2mm,重量76&3克,快攻弧圈型。仿蝴蝶普碳结构。
K1&&厚度5.8mm,重量88&92克,快攻弧圈型。仿蝴蝶COFFERLAIT(大力神)结构。
K2&&厚度6.0mm,重量86&90克,弧圈快攻型。仿蝴蝶孔令辉芳碳结构。
K3&&厚度6.0mm,重量86&92克,弧圈快攻型。=AYOUS+芳碳+AYOUS+芳碳+AYOUS (3+2层)。
K4&&厚度5.4mm,重量84&90克,快攻弧圈型。仿蝴蝶波尔芳碳结构。
K5&&厚度7.0mm,重量84&90克,快攻弧圈型。仿蝴蝶Taksim(蝴蝶王)结构。
红双喜(DHS)
老08=椴木七层(血胶压合);
老16=六层AYOUS木压合
老032=椴木+红柳桉+椴木+红柳桉+椴木
老顺风&&传说使用东南亚进口的水果包装箱制作,一般为6层。
BUTTERFLY(蝴蝶)
波尔()=koto+芳碳+ayous+桐大芯+ayous+芳碳+koto (5+2层)
孔令辉()=koto+云杉+ayous大芯+云杉+koto(5层);
孔芳碳=桧木+芳碳+桐木大芯+芳碳+桧木 (3+2层)
陈静()= koto+黄柳桉+三层ayous+黄柳桉+koto (7层)
Kobel()=limba+云杉+ayous大芯+云杉+limba (5层)
COFFERLAIT()=前部:桧木+芳碳+桧木+芳碳+桧木 (3+2层)
柄部:桧木+芳碳+3层桧木+芳碳+桧木 (5+2层)
TAKSIM(20060)=ayous+芳碳+ayous+桐大芯+ayous+芳碳+ayous (5+2层);
Shamada(20200)=椴木+花梨+桐大芯+花梨+椴木 (5层)
2#= koto+胡桃+桐大芯+胡桃+koto(5层)
普碳()=桧木+碳素+桐木大芯+碳素+桧木 (3+2层)(施碳为普碳加强版,厚度普碳7.1mm,施碳7.4mm)
勒古(30994)=koto染色+云杉+ayous大芯+云杉+koto染色 (5层)
Nittaku(尼它古)
王励勤=limba染色+柳桉+ayous大芯+柳桉+ limba染色(5层)
王楠=koto+云杉+ayous大芯+云杉+ koto(5层)
瓦尔德内尔=limba+云杉+ayous大芯+云杉+limba(5层)
AVALOX(阿瓦拉)
BT555=limba+云杉+ayous大芯+云杉+limba(5层)
P500=koto+云杉+ayous大芯+云杉+koto(5层)
P700=limba+黄柳桉+ayous+ayous+ayous+黄柳桉+limba (7层)
YASAKA(亚萨卡)
YE=安哥利+limba+ayous大芯+limba+安哥利 (5层)
YE2=胡桃+云杉+ayous大芯+云杉+胡桃 (5层)
YE-3D=等同于YE,但有3道刻痕
STIGA(斯迪卡)
OC=koto染色+云杉+ayous大芯+云杉+koto染色(5层)
CLipper Wood=limba+5层ayous+limba (7层)
AC= limba+ayous+ayous大芯+ayous+limba
AE= limba+ayous染色+ayous大芯+ayous染色+limba
JOOLA(优拉)
K1= koto染红+ ayous+ayous大芯+ayous+koto染红 (5层)
PANTHER(黑豹)=limba染黑+玻纤+ayous大芯+玻纤+limba染黑 (5层)
K3=ayous黑复合木+碳素+ayous染灰+ayous大芯+ ayous染灰+碳素+ayous黑复合木(5+2层)
K4=ayous染灰+limba(黄柳桉)+ayous大芯+limba(黄柳桉)+ayous染灰(5层)
K5=ayous染黄+limba(黄柳桉)+ayous大芯+limba(黄柳桉)+ayous染黄(5层)
一. 灌胶原理的探讨.
关于为什么快速胶水能在速度, 旋转, 控制各方面全方位地提高胶皮的性能, 各个乒乓网站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 都曾经有热烈的讨论, 有共同的地方, 也有不同的观点. 我从自己灌胶的体验, 对这些观点有的认同, 有的有异议, 也有些个人的理解.
当年在Butterfly的说明书中是说快速胶水干后形成的胶层使得海绵和底板之间能有轻微的相对 "滑动", 才使得在增加停球时间的同时也能增强弹性. 效果是没错, 可对这种 "滑动" 说法, 我当时就有点持怀疑态度. 仅仅因为粘结不是那么牢? 胶层够厚时还勉强能说得过去, 因为胶层可在海绵和底板之间起潤滑作用. 而在第一, 二次使用时, 胶层会很薄, 这种 "滑动" 有没有值得质疑, 即使有,也等于没有潤滑, 必然引起海绵张力的不规则取向, 难以有我们体会到的那种效果.
Tibhar网站上的介绍除了继续保留这种 "滑动"说法之外, 还提到 "horizontal tension" (平面张力)的概念. 就是在平行于胶面的轴的方向上拉扯胶皮而产生的张力, 这个张力的方向也是与胶面平行的. Tibhar说这种张力就是用前倾角度挥拍击球时赋予球旋转的一个主要因素. 这点我倒是非常认同, 因为前倾时这种张力正是以近乎切线的方向作用在球体上, 而任何对球体的切线作用力都会产生旋转, 包括由胶皮表面粘性对球的磨擦力也是属于切线作用力, 所不同的是前者只是 "近乎切线", 还有一部分力穿过球心, 所以也能增加球速, 而后者几乎是纯切线方向, 所以对速度(一速)贡献不大.
根据Tibhar的说法, 快速胶水中的大量易挥发溶剂分子填充了海绵的气室后, 让气室膨胀, 海绵也随之膨胀, 等于是在平行胶面的方向上拉扯胶皮, 也就增大了上面所说的 "平面张力", 所以与来球切线作用时能赋予 球更多的旋转. 值得注意的是, Tibhar测出旋转比速度增加得更多, 这说明快速胶水引起的面胶和海绵的 "vertical tension"(产生球的一速)的增加, 并没有我们想像得多(它叫speed- glue, 而没叫 spin-glue, 所以我们自然都是以为主要增加速度). 这也是为什么快速胶水不仅不会降低控制, 而且往往会让控球更好的原因. 但这并不是说speed-glue对"速度"没有太大的贡献, 只是没有太多增加脱板速度而已;其对能量转换效率的提高, 主要都体现在二速的显著提升上.
如果 "平面张力" 就是让胶皮制造旋转的主因, 那么为什么一块灌了胶打完没撕下的胶皮, 第二天打却旋转很差, 胶皮发 "死", 只有速度而没有控制呢? 照理胶皮还被扯着, "平面张力"还在啊. 这就要考虑胶水溶剂分子除了对海绵, 还有对胶皮本身的直接作用了. 美国乒乓网站上曾有一位来自瑞典的学橡胶化学的网友从橡胶多链聚合物(rubber polymer) 的角度发表的见解, 我觉得很有道理. 虽然其中用了不少我不懂的化学专用名词,他的基本意思我还是明白了. 大体上就是说在胶皮这种多链聚合物(polymer)的各条链(strand)之间通常互相牵制, 相对 "移位"(slide) 程度小. 球与胶皮撞击的能量不能轻易转化成链之间滑动而形成的势能, 结果都变成热能消散掉了. 而快速胶水中的溶剂分子就在这些链之间起到 "润滑" 作用, 使得来球的能量更多的转化成链之间相互滑动 的势能, 这种势能在挥拍过程中再由多链的 "滑动复原" 而释放出来, 转化成球的速度和旋转. 这也是灌胶后面胶变软的原因. 当溶剂完全挥发掉之后, 没有了 "润滑", 多链之间扯着动不了, 整个胶皮就会觉得"死", 既无旋转,也无底劲. 这种分子水平上的 "滑动"理论, 似乎比前面提到的海绵在底板上 "滑动"之说更加令人信服.
我觉得把Tibhar的 "horizontal tension" 之说和 上面的 " polymer strands slide" 观点结合起来, 比较能解释我们灌胶后的真实体会.
了解这些对于我们打球有实际意义吗? 当然有! 因为知道了这些道理, 我们就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灌胶法, 也会控制灌胶的程度, 也不至于去相信所谓有效期一星期的快速胶水.
二. 灌胶的心得体会.
各种胶皮对灌胶的需要和反应都有所不同. 象那些专为灌胶而设计的软海绵套胶, 如SriverFx, MarkV GPS, Mendo Energy, JO SC, 以及各种胶皮的SV版本, 不灌的话海绵的弹性是很差的, 除非底板弹性较强, 不然是没法打的. 而这些软海绵因为密度小, 其气室被溶剂分子充大后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膨胀, 所以旋转和速度在灌胶前后差别很大. 海绵密度较大弹性不错的, 如 Sriver, MarkV等等, 灌胶的主要目的不在海绵, 而是面胶, 为的是让胶皮变得更软, 也有更大的 "平面张力", 这样吃球和旋转都有更多提高. 胶皮表面胶脆的, 也就是 "polymer strand" 之间比较 "紧"的, 更需要灌胶让它们 "滑动" 更容易,从而变得更 "软",才会有较好的吃球和底劲; 而这类胶厂家有意配以不是太硬的海绵, 就是为了配合灌胶, 如Bryce, MP, 甚至MoristoFG. 而对狂2,狂3等海绵面胶都较硬的中国套胶来说,灌胶则对两者都很重要, 一方面软化表皮, 使吃球更好; 另一方面使海绵更 "活", 更有弹性和底劲. 虽说Tensor是不用灌的, 但我还是觉得灌了更好打, 对我来说主要是为了增强海绵的力量, 让其和面胶更平衡一点, 更好传递底板的底劲, 减少 "浮弹" 和 "发飘" 现象.
灌胶有在露天的, 也有在盖紧的容器里的, 更有现在的使用玻璃板的 "俄罗斯法". 这三种我都用过, 用得最久的是第二种. 最近开始用第三种. 后两种在减少对人体伤害方面有一定效果, 尤其是 "俄罗斯法", 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胶水, 减少挥发造成的浪费. 对于上胶很需软化的, 建议用"俄式". 一般软海绵露天即可, 因为软海绵吸收快. 软海绵若用后两种办法, 经常会太"拱"而贴不牢.
现在有三类胶水, 一种是象FairChack, Stiga Energy这样有效1,2个小时的, 还有就是 Long Lasting (4-5小时)的 MasterChack, Yasaka Superspeed, Juic ultra effect等等. 前者干得极快, 味道少些. 后者慢多了, 有时要等四, 五十分钟, 且味道巨重, 但对旋转和速度的增加确实了得. 第三种是 Tibhar 最近出的有效一星期的, 我不太信, 也不想试.
多次灌胶后海绵上的胶水层会变得很厚,影响手感. 为了减少这种影响, 我一般在灌过5, 6次后就不再往海绵上刷胶水, 而只是"刷"一种叫"speed-glue booster"的东西. 其实它就是光含 speed-glue中的溶剂部分,没有了其中的固体glue solid, 所以是纯液体的. 而我们知道溶剂部分才是快速胶水中真正对胶皮起作用的有效成份. 使用时用一根带铁丝把的棉球在这种溶剂里浸透,再尽量均匀地涂在海棉上, 海绵上已有的胶层会被重新溶解, 就跟再次刷过胶水一样, 而底板还是刷原来带solid的胶水. 在底板也有多次的胶层积留之后, 甚至可以连底板都什么都不刷, 只要用溶剂在海绵上就行了, 也能粘得牢.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搓胶". 但并不是所有的海绵都能忍受这种"折磨", 很多都特容易出现小坑. 在我用这方法试过的海绵中,特别容易搓而几乎完全不出"坑"的,有Moristo2000, Coppa Tagora, HurricaneIII#20. 而特会起坑的则有Sriver系列, MarkV, Bryce,MP要好些,但也要特别小心.
除了那些德国制的Tensor, 是不是别的胶皮不刷胶就都不能打呢? 有一段时间人很懒, 在正手都不想灌, 结果发现有不少胶皮不刷也能打, 效果也不错,尤其是在配不太软的板时. 这包括那些面胶较软而海绵不太软有一定弹性的, 如Ekrips,MarkV, MarkV AD, Rapid, 也包括那些面胶虽脆, 但海绵"中软"有一定伸缩强度的, 比如 SriverEL, BryceFX,Cermet, 还有配22号海绵的狂3. 而Sriver, MarkV M2, Bryce, MP以及狂3配20号海绵, 则是觉得不灌就让我不能忍受其手感的.
俄羅斯刷膠法
俄羅斯球員有一種刷膠水方法, 可以使快速膠水的效果盡量發揮。
首先在膠皮上刷上厚厚的一遍(不必等干), 馬上貼到結淨的玻璃上
十分鍾之後把膠皮起出來, 再刷一次薄的, 干透之後就可以貼到拍上了。
這種方法可以使膠水中的有效成分只是揮發在海綿上而不怕擴散在空氣中, 既省時間、金錢(不必上三、四次), 又減少空氣污染。鉴于国内的惯例,这儿只涉及胶皮、海绵、底板三者分开选购的情况,使用套胶的朋友只需参考海绵与底板的粘贴方法即可。
通常来说,建议先给海绵刷胶,因为海绵吸胶最多且干得最慢。将刷子蘸满胶水后,在海绵上纵、横两个方向上各刷一至两遍即可(每遍之间最好稍有间隔时间),注意每次落刷后要从一端连续刷到另一端,以使胶水分布均匀,若是习惯用较大的胶水量,可直接从罐中倾倒出胶水至海绵中央,每次形成的胶水层直径约35mm,然后用刷子迅速涂开。涂抹时动作要快一点,以免来不及将胶水涂匀,对于较黏稠的胶水尤其如此,海绵吸胶后的拱起也会给刷胶带来一点麻烦。若海绵上的胶水已开始显干,则宁可这一遍没刷匀也不要继续涂抹,否则越刷反而越凸凹不平,干脆待下一遍刷胶时弥补。对于底板,刷胶前应注意是否需要预处理。传统的国产底板所用木材纹理致密不易损坏,但随着弧圈板的兴起,新的问题产生了&&不少底板所用的面材(即最外一层木材)在换海绵时很容易带下一条条的木屑,反复几次以后,加上击球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碰撞等因素,好好的底板很快就被破坏得&惨不忍睹&了。曾经就接到过一位朋友来信,很伤心地诉说了他咬牙花几百元购买进口板后的如此遭遇,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买到了假货,相信有过类似疑惑的球友不在少数。实际上,这一情况在进口弧圈板中很常见,典型如Avalox 500/Stiga OC/ButterflyKonglinghui 等,大家只需在粘贴前将板面均匀地涂上一薄层清漆之类的物质、再用细砂纸稍事打磨即可,据称马文革涂的是透明指甲油,木工用的自喷光油也是不错的选择。总之,以既能保护底板、对其击球性能的影响又尽可能小为宜。也有的底板在出厂前已经过了预处理,为球迷省去不少麻烦,如银河推出的UV系列产品。偶有个别进口底板的保护层过于光滑导致粘贴不牢固,同样可用细砂纸略为处理使其表面粗糙一点。若是想在涂有油漆的成品拍背面粘贴,可先以&硝基稀料&溶去漆层,比砂纸打磨快得多,但是毒性较大。
给底板涂胶的方法与海绵类似。注意底板上的胶水层要薄一些,木头的吸胶能力可远不及海绵,新底板或是面材较软的底板其胶水用量需略多一点。胶水刷过后,晾干至表面几乎不粘手,且海绵的变形完全恢复,将海绵由拍柄向拍头方向轻轻平放上去,然后用滚子同向滚压,注意第一遍不应太用力,避免将海绵扯至变形,刚刚能令海绵与板面合上固定即可,随后可略用力多滚两遍,滚速宜均匀且不可过快,如发现海绵与底板间有气泡未赶出则最好立即撕下重来。若胶水尚未晾干即粘合,会降低击球时的旋转性能,且这一影响会持续一小时左右。如发生这种情况,你可以继续使用40分钟左右;如仍无好转,撕下重粘。若嫌胶水干得太慢,可用电吹风吹一吹,但风的温度不宜调高。但也有球迷认为最好不要用电吹风吹底板,因为底板中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水分,热风可能导致其变形。粘合之后,当然是剪裁了。如果你不是经常更换海绵而希望一次粘贴维持的时间尽可能长些,也可将这一步稍缓进行,或是将拍子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用手掌均匀地压一压(贴有海绵的一面朝下,注意搁置时将拍柄悬空),因为下剪时偶尔会将刚刚粘上的海绵边缘绊松。但施压时最好不要过于用力,否则对于中等以上水平的球友来说,可能会感到海绵被压&死&了。用剪刀沿底板边缘将海绵的多余部分裁下,技术熟练者最好是一气呵成,初学者也可先剪个大概再逐步修齐。不过,剪完之后,看看粘拍师傅的成果,再看看自己的成果,大多数球友恐怕都不会对自己太满意,也难怪,若是让你也一天剪上十几遍,想不整齐都难。但是先别叹气,看看电视里国外球星们的拍子,没有几个不是多出一圈&狗啃&般边缘的,其实这多余的部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底板边缘的作用哦。如想追求完美,也可在剪裁后以细砂纸将不平滑的边缘细细打磨一番,或是干脆不用剪刀,把粘有海绵的底板平放在玻璃板上(海绵朝下),以锋利的刀片、美工刀之类沿边缘将多余海绵划下。但是,切记边缘有磕伤的旧底板最好勿用此法,不然一个不小心,有可能刀口就划拉下一片木条。
接下来进入粘拍过程中最具难度的部分&& 给胶皮涂胶水,难在哪里?关键在于不能让胶水流进颗粒之间的底皮上(对反胶而言),否则胶水一干就把相邻颗粒之间牵牵扯扯,令得胶皮表面坑坑洼洼。建议缺乏经验的朋友先找两张废胶皮练练手。当初还在读高中时,从《乒乓世界》上学了一招,&用玻璃板&,如获至宝,连忙如法炮制,在洁净的玻璃板上均匀地涂一薄层胶水(面积稍大于胶皮即可),将(反胶)胶皮颗粒朝下轻轻平放上去,略用力均匀压实,稍等片刻,慢慢揭起胶皮就会看到颗粒顶部上附着了一层胶膜。但这种方式的弊端也很明显:玻璃板上的胶水经常干得过快;揭起的胶膜往往不完整而导致胶皮颗粒上胶水分布不均(可用手指再沾上胶水补匀)。曾见有人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玻璃板上涂过胶水后,双手平拈起胶皮往胶水层上蘸下去,迅速提起,再蘸,再提起,如此七上八下一番,颗粒上的胶水就均匀了,直把人看得&& 此等倒练《九阴真经》的本事还是留待有兴趣成就高手风范的DIY爱好者尝试吧,小编更愿意老老实实学习用刷子:将刷子蘸过胶水后,在胶水罐的内壁口用力快刷几下,令刷毛上只留尽可能薄的一层胶水,然后轻扫颗粒表面,注意刷子角度平一点,感觉刷毛上没什么胶水了就再蘸一次、再挤出多余胶水、再刷,通常纵、横向各刷完一遍即可。网友maak2000提供了一种改进方法,将胶皮卷起来涂抹,用刷不甚熟练的朋友不妨一试。netatom网友则是将一块洗碗用的海绵浸润胶水之后来涂抹胶粒,涂抹中注意不可用力以免将海绵中的胶水挤出。万一胶水不小心流到颗粒之间了,可待其稍干后用尖细的物体(如针尖)将其挑出;若是粘贴完毕才发现问题,可用打火机在凹进去的胶皮附近烘一下(注意不是烤)。正贴胶也有自己的性格:其底皮往往较反胶显得薄而软,涂上胶水后很容易变形打卷(长胶、生胶尤甚),从而给粘贴带来了小小的麻烦。你可以事先用小图钉将胶皮的四角固定住,再用刷子均匀涂两遍胶水,晾一会之后胶皮会自行复原。若你每遍用的胶水很少且很快将其刷匀,也可能不会产生变形。给海绵也刷上胶水,待海绵、胶皮上的胶水均干至不怎么粘手时,将一张比较结实、表面光滑的白纸轻轻置于海绵上,只留出靠拍柄的一窄条,把胶皮轻放上去,然后边抽白纸边用滚子跟着碾,一定要轻,否则会把胶皮压变形,一遍滚完之后可再稍用力多滚两道以使粘贴牢固。若是临时没有滚子可用,以手代替也可,由中间向两边轻按,注意按压的点密一些以将气泡赶出,千万别东一下西一下地乱按,且不要用力拉撑胶皮。熟练之后,也可不用白纸&做媒&。
如果想走&专业路线&,则略有不同。给海绵刷胶水的遍数要多一些,每次不等膨胀的海绵复原即行粘合,为迅速让海绵尽可能多地膨胀,可在刷完一遍胶水后,待其变形到最厉害时,即贴到底板上闷一会儿,撕下来再刷,再闷,再刷,如此反复。你还可以先将胶皮与海绵粘合,再给海绵灌胶,这样在海绵膨胀的同时胶皮也被拉伸。灌胶后,每次打球结束时最好把覆盖物撕下来,让身体紧绷的伙计喘口气,不然他很快就会老化掉。甚至,有一种不需大量胶水而能自制&TENSOR&的方法,即粘贴时尽可能用滚子加力把海绵拉伸撑开,使其硬生生地绷在底板上,击球时同样能听到金属声,速度也增加许多,但由于胶水的缺位手感就不是那么柔和了,旋转也差很多,若是让胶皮同海绵一起 &受刑&,则胶皮还有可能在使用几次之后裂开,就像真正的TENSOR套胶的脆性胶面那样。
如果胶皮与海绵之间脱胶,直接从脱胶的缝隙里补胶并非明智之举,最好是小心地将其整个揭下重贴,或者干脆换新的。
对于直板,多数人DIY时都会在覆盖物与拍柄之间留出一定空隙,但也有人喜欢全部贴满,这就因人而异了。不过,对于贴两面的直板,小编建议将背面贴满,一方面利于手指握拍,另一方面若是两面都留空隙则球拍的重心会过于靠拍头而显挥动不便。
对于经常DIY球拍的人来说,将海绵从底板上撕下并非难事&&他们的粘贴习惯往往保证了覆盖物的易于分离,即使偶有粘得过紧的,只需慢慢沿垂直于底板表面木纹的方向用力即可。但海绵的使用寿命一般长于胶皮,此时若想把胶皮剥下并保留海绵就有一定难度了。
进口套胶通常是最难处理的,主要问题在于海绵质地相对柔软,而早期的国产套胶则好办得多,在准备此文的过程中就曾找来一片搭配普通天津橙海绵的套胶,未借助任何辅助手段,很轻松就直接撕开了。这一方面与其制造中的粘合不及进口套胶紧密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传统国产海绵大多质地较硬不易损坏。然而,自 G888开始,国产套胶尤其DHS的套胶越来越难对付了,其胶皮与海绵简直浑然一体密不可分,颇有与国际接轨之势。若是自己将海绵与胶皮粘合的,则相对较易分离。不过,任它何种情况,相信你在看完我们的攻略,再稍加实践摸索之后,都可成功地完成&剥皮&手术。目前任何海绵与胶皮之间的粘合剂,全逃不出有机化学物质的范畴,针对这一本质,剥皮便有两种思路&&溶解和加热。前者是&以胶攻胶&,用新的有机化学物质来溶解原有的粘合剂,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所用溶剂是否&适销对路&;后者是&凤凰涅磐&,让粘合剂受热后逐渐融解,讲究的是火候、技巧和耐心。哪种方式更好?不能一概而论,而需视具体条件判断,不同的情况有五花八门的应对方法。
先说加热。最常见的加热方法是电吹风,先以最高温度最强风力对准胶皮边缘的一角猛吹,待此处的粘合有所松动时,用手掀开一角,对着胶皮与海绵之间吹,边吹边适度用力扯住胶皮,就会看到胶粒一个个与海绵分开了。此法的关键在于,&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一定要将局部加热到足够温度时再进行用力分离,若是东晃晃西晃晃的吹法,不知要吹到何年何月了。如果觉得电吹风太慢,或者怕热风吹得手烫,不妨换用更高级的装备&&蒸气熨斗(或普通电熨斗):直接在胶皮上高温熨烫,适当时间后以手慢慢撕开。网友Zamq干脆把待分离的覆盖物(胶皮朝下)放到拿掉锅体的电饭煲上加热然后剥离,烹了一道&铁板烧&的菜,与此类似的是用电炉烤。Kwong网友则匠心独具,将烧开水时炊壶嘴冒出的蒸气喷向海绵与胶皮之间以达到加热的目的,但需小心勿烫伤自己。顺便说一句,竟然有人直接将覆盖物放到开水中煮,即使海绵能抵御100摄氏度的连续高温,钻进海绵气孔中的水也会令其难以继续使用了。涂抹难度较大的,不妨事先戴上手套进行。
再来说溶解。单纯从性能上看,进口的专用溶剂如TSP Rubber Remover之类是最好的选择,见效快、毒性小,但我们&剥皮&的目的就是保留海绵,以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为宗旨,若借助此等价格昂贵的易耗品,似乎有违DIY精神。可供选择的替代品有灌打火机的火油(网友推荐Zippo牌,地摊货更便宜)、橡胶水、高标号汽油(90# 以上、杂质少)和醇酸稀料等等,但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以钢尺一端蘸上准备好的溶剂,向胶皮与海绵之间捅去,或是以刷子蘸溶剂刷进去,同时用手逐渐将胶皮扯离。不论你施用何种&酷刑&,切记的是要耐心和把握时机,加热时间少则几分钟多则一二十分钟,溶解也需有一个过程,加热不够或是溶解不完全时强行剥离只会令胶皮海绵玉石俱焚,加热过多则可能伤及海绵。小编在试验中就曾以电吹风剥离了Triple Power套胶,网上也有不少球友成功地为数种进口、国产套胶动过&手术&,而有的人却说无效,恐怕是缺乏耐心所致。
剥皮后得到的海绵通常是难以直接使用的,与多次灌胶后的海绵类似,其表面附有顽固的胶水残渍,甚至带有胶皮颗粒的残余,这就进入我们攻略的最后一步&去渍&了。对于DHS 22#之类的硬质海绵,只要灌胶的残留物足够厚,可以直接用手将胶膜搓下来,小编在演示中的**作对象是Triple Power,虽然它属于进口套胶,但海绵仍算相对致密的,故可运用此法。若是柔软的海绵,或是剥离胶皮后的残留物,就必须再次借助于溶剂了&&可以用剥皮时提到的各种溶剂,也可直接用粘拍的胶水,但后者的效果通常较差。将溶剂刷(或直接倒)在残渍上,然后蒙上一层玻璃纸,以免溶剂过快挥发掉,一两分钟之后,揭开玻璃纸,如残渍已显软化溶解,即可开始&搓攻&。对于质地较硬的海绵,就地取材,将废胶皮攒起,用颗粒面搓之;否则,可选用一块不掉毛的柔软粗糙棉质白布逐渐擦之。废胶皮的颗粒坚韧有力,对付顽渍效率较高,但若力度掌握不好就会&抓破美人脸&了。不管选择哪种方式,都应注意从一点开始单方向往四周擦、搓,切忌来回使力。类似于剥皮时加热的技巧,去渍时最好也打&局部战争&,溶解一块搓一块,若是先把溶剂遍涂,只怕没来得及搓到有的地方就干了,反而令残渍更多。也可用钢尺,一端压在加了溶剂的海绵上,均匀用力向前平推,所过之处残渍纷纷投降。也有人用砂纸来打磨残渍的,小编试验的效果不佳,有兴趣的朋友可自己尝试一下。值得一提的是,过厚的残渍其清除难度会成倍增加,因而最好每隔一段时间就清理一次。同时,上面用到的各种溶剂是否会给海绵性能带来一定程度的负作用,尚未可知,但确实在球迷中被广泛使用。
关于狂飙三
& & & 既然说到了套胶,就不得不说现今最火爆,使用率最高的狂飙套胶了,无论水平高低,甚至于打法的异同,似乎所有的球拍配置狂飙套胶成了一种潮流与时尚,而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的。 然而太过畅销的商品,反映在市场上的情形,就不仅仅是销量的攀升,受利益的驱使,更多的是仿冒、次品的大量充斥,加上狂飙厂家红双喜一贯严格的 &等级制&,使得我们在市场上能见到的狂飙就有诸多的版本了。在这里,暂且抛开极特殊的个别版本不议,仅就球迷通常所能碰到的几种版本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那么归纳起来我们平常到底能见到的到底有哪几种版本的狂飙呢?大致应该是:由天津或其它地方生产的仿冒版、红双喜的正规商业包装版、红双喜个别员工(一说为其大集体)生产的商业包装版、为省级专业队制作的无包装版、用普通商业版加盖印记冒充的省级专业队版、为国家队队员特制的橙色海绵版、为国家队主力队员特制的蓝色海绵版、专销日本市场的尼塔古商业版以及其专业版&&粗略算来,这里就应该有九种版本了,够吓人的吧,那么接下来我就挨个谈谈对它们的认识,水平有限,若有不妥或错误之处,望赐教。
  一、由天津或其它地方生产的仿冒版。  危险指数:★★★★★  这个版本主要是由天津一些小厂家生产,如果说其它版本也就顶多算是正品与次品之分的话,那么这个版本就是十足的假货了。最可怕的是,这个版本目前在各地市场上大量的存在,被不法商家冠以正规商业包装版出售。  此版本的模仿程度极高,特别是胶皮本身以无法从外观上找到什么破绽,而仅仅是在与真品的对照下,其海绵的差异才略微显露出来。毕竟红双喜的海绵技术是极其独特的,是难以真正百分之百模仿得出来的,此外,狂飙有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击球后,特别是拉前冲球后,其运行弧线是落台后极具往下走的,而不是如729 那样很平常均匀的弧线,这也是得益于其胶粒的形状是非规则的圆柱形所赐,这个工艺也是这个版本所仿冒不出来的吧。  若非经常接触各种版本狂飙,以及没有足够的器材经历的球迷,在这个版本面前是非常容易上当受骗的。作为普通多数球迷来讲,似乎也可以从售价上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防范,比如过低的价格肯定就是东西有问题,这是不会变的硬道理,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当然了,也不排除某些追求极端利润的黑心商家将此版本按非常正常的价格出售来谋取暴利。
  二、红双喜的正规商业包装版  危险指数:★★★★★  这个就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正品了,而实际上本该占据市场最大份额的这个版本,却被上面的仿冒版所包围,因为这个版本正是仿冒版的仿冒对象,所以它的危险指数是同样的高。而这个版本又会到哪去了呢?稍后提到的省队级专业版,也就是有许多由此版本加盖印记演变而来,正所谓一层一层往上冒啊。  正规商业版,至少它的做工是非常精细的,无论是胶皮上的字样,还是包装、说明书的印刷质量,都是非常清晰的;而胶皮与海绵之间的粘接也是十分牢固的,是极难将两者分离开来的。球感方面,柔和且又不失杀伤力,手感极佳,非常利于大多数人掌握和使用。这些特性,也许可以作为与上面仿冒版的部分对照和辨别方法之一。  最痛心还是这个本应针对大众的版本,却被仿冒品占据相当市场份额,而它自己,也在不法商家的手上,成了冒充省队级专业版的&原材料&。
  三、红双喜个别员工(一说为其大集体)生产的商业包装版  危险指数:★★★  这种版本的说法不一,但肯定的是,确实存在这个版本的东西,除了海绵与胶皮之间的粘接方面不是很牢固外,似乎没有其它的下文了,因为毕竟出自同一个厂,胶皮、海绵都不会有假,只是没有通过其生产线,属于自己私自制作的,无法将所有的工序都在线上完成,所以也才造成诸如粘接等某些环节的质量不是很过硬。但它与正规商业包装版之间的区别是极细微的,较之仿冒版来说,这个版本是最难加以区分的  我判断这个版本的存世量不会太多,虽然肯定一直都会存在。
  四、为省级专业队制作的无包装版  危险指数:★★★★★  中国人传统的等级观念延续到了今天依然是那么浓厚和鲜明,这一点充分体现在红双喜上面。为专业队制作的东西在生产的各个环节是要严格一些,受整体工艺的限制,既然对品质要求高了,那么生产过程中的废品率自然也就要高一些,产量也就是很有限的了,所以这个版本的数量绝对没有像现在市场上的繁荣景象一样,似乎遍地都是,多得让人吃惊。  很多球迷总认为,越专业的东西就越好,而事实上这是要分两个方面来看的,好,是有前提的。也正因为球迷盲目的追求什么专业狂飙,使得需求量猛增,而上面也说到,这个版本的产量是有限的,那么这个巨大的缺口就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用正规商业包装版加盖印记&变身&而成专业狂飙的,就占据了市场极大的份额,而水平一般的球迷,是非常难辨其真伪的。  现在的正规商业包装版的海绵上只有一排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八位数编号,而该张套胶的厚度和硬度都体现在外包装上的,并没有加盖在海绵上,只有很早期的正规商业包装版才是加盖在海绵上的。而现在的专业版恰恰就跟早期的商业版相同,海绵上的方形章内盖有其厚度和硬度。从这里看,也就是一个章的区别,要作假是何其的简单啊。  这里附带说说专业版海绵上多出来的一排小数字编号,实际上这仅仅是产品批次、流向的不同,有有的专业版有小编号,而有的则没有,所以有无小编号对辨别真伪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因为一个章确实太容易作假了。可笑的是,许多愚蠢的不法商家为了表示自己是真的,自己刻了小数字章给所有&原材料&都盖上了,这真是弄巧成拙啊。  说到这里,小结一下,从外观上看,商业版加盖印记冒充的专业版,也就是印章上的一点差异,而这点差异却是最容易作假的,所以从外观上是难以真正去辨别的。  那接下来就说说真正专业版的核心特性吧。首先,我们用手捏,相同硬度的普通版与专业版,我们会感到专业版的手感会明显硬许多,而这一点,在实际使用时的体会就更明显了。实际使用中,真正专业版的球感是非常脆和硬的,对自身发力要求更高,对技术的规范性也有较高的要求,击球弧线也更为低平,如果自身能力不够的话,在制造弧线方面可能会遇到麻烦。39度专业版掌握起来甚至比42度商业版都还要困难一些,当然,这也与搭配什么球板有很大关系。  越专业的东西也就越需要专业的技术,的确如此,要想掌握真正专业版,用好它,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但一旦掌握,那么它的杀伤力是普通版完全无法比拟的。而由普通版冒充的货色,根本没有以上感觉,相反,你会感觉非常好上手,非常好掌握,不要窃喜哟,如果你买的是专业版,那么告诉你,你很可能遇到李鬼啦。
  五、用普通商业版加盖印记冒充的省级专业队版  危险指数:★★★★★  其实这个版本与真正省级专业版之间的一些特性差异,在上面也说得差不多了。不过这个冒充版本的确害人不浅,这个版本与前面提到的由天津或其它地方生产的仿冒版,这两者构成了狂飙市场的主流,也不知已经坑害了多少的球迷了。
  六、为国家队队员特制的橙色海绵版  危险指数:★★★★  记得某商家对我说过,反正他们(指消费者)都不懂,说是省队狂飙还是国家队狂飙,他们也不知道&&这真是,我估计这位不法商家自己都没有见过国家队狂飙;还有位商家,打着某著名前国家队总教练的名号,声称自己的东西这也是国家队来的,那也是国家队来的,呵呵,恐怕这位商家连国家队狂飙什么样,国家队什么样都没见过呢,不容置疑,这就是典型的坑害欺骗消费者的伎俩。  国家队狂飙还是比较特别的,从印记上看,其海绵小角上标有&国&字,以及厚度与硬度,其它特征与普通商业版类似。当然,某些国家队版的数字编号是九位数,有一些甚至手写有特供球员的名字。在正面,国家队版多了一个胶皮反光度的标识,这是应付外出参加国际比赛时严格的胶皮反光度检测,这也是国家队版独有和必须有的。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与省队狂飙的比较,可以发现国家队版的海绵看起来没有那么粗硬,不规则程度没有那么大,国家队版要更柔和细腻,而这在实际使用中也有对应的体会,在保持专业版强大杀伤力的同时,掌握起来手感会好了不少,这种细微的体会让人感到惊喜。  还有一点,似乎越是高级的选手就越爱2.15的厚度,国家队版的厚度通常为2.15,为什么呢,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手感和速度俱佳的厚度,手感较2.2要更为透板和鲜明,而速度上的损失不大,但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会感觉稍微吃力一些,而对于他们来讲,自身发力是最拿手的,就不存在问题了,可以说鱼和熊掌兼得之。  但,这些个国家队版的特征被不法商家知晓掌握的话,要冒充起来的难度并不大,真叫人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啊!
  七、为国家队主力队员特制的蓝色海绵版  危险指数:★★  这应该是那几位顶尖绝对主力男选手才用得上的极品了,市场上是几乎没有的,也没有撞见假的,毕竟绝大多数商家自身水平有限,自己都没有见过又怎么去作假呢。我自己也就一块供展示用,都舍不得用掉呢。这个版本才是真正的可遇不可求的极品,有机会的话,大家可到我店里来看看。
  八、专销日本市场的尼塔古商业版以及其专业版  危险指数:★★  给小日本做的东西,做工的确一流,海绵上的硬度还标明了正负差异值,显得很严谨,由于其胶皮上多出了&Nittaku&以及&PRO&字样,所以造假难度极高,除非做假的模具来生产,就像天津等地的仿冒版一样。此版本球感较柔和,海绵外观也非常细腻,另外就是此版的售价非常高,超出了多数人的承受范围,所以我们见到的使用者寥寥,也就并非市场主流了。
  简单就说了这些,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广大球迷能从不断的换器材装备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对器材的辨别能力,让不法商家没有可乘之机,净化我们的乒乓世界!
13756人关注
13756人关注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蝴蝶乒乓球拍多少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