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培养小学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能力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反思
下载积分:
内容提示:笔算除法 三年级笔算除法 教案反思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 商的位数 商的位数是什么意思 七位数 中位数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1:13:5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精品]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反思.DOC求助:人教版三年级数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训练课 教案 急!! 一定要是 训练课 不是普通的练习课_百度知道
求助:人教版三年级数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训练课 教案 急!! 一定要是 训练课 不是普通的练习课
如果有现成教案,请发到邮箱多谢
提问者采纳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内容
1.本套教材整数除法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个年段进行,具体编排如下表:
二年级下学期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三年级下学期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四年级上学期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2.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编排结构如下表:
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基本的笔算除法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除法的验算
用乘法验算除法
有关0的除法
有关0的除法
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1)(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三位数)
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2)(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三位数)3.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五册第二单元。
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
一位数除几百几十(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
一位数除几百几十(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
用一位数除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能整除)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用一位数除
商三、四位数
用一位数除商三、四位数
除法的验算
用乘法验算除法(无余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有余数)
有关0的除法
有关0的除法
商中间有0(被除数中间有0)
商中间有0(被除数中间无0)
商末尾有0(被除数末尾有0)
商末尾有0(被除数末尾无0,且有余数)
⑴根据课标的要求删去了用一位数除商四位数。
⑵口算除法缩减为1个例题下的三个小题,并且都是可以归结为表内除法进行计算的,将“24÷2”这种类型后称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并且增加了探索性。
⑶增加了估算的内容。如例3。
⑷除法的验算减化为一个例题。
⑸有关0的除法。
①“0”的除法增加了情境。
②将义务教材的例9和例11合并为现在的例6,将义务教材的例10和例12合并为现在的例7。这样按被除数的特点来进行分类,层次更加清楚。(例6,被除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商的中间和末尾也有0;例7是被除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
三、编排特点
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本套教材涉及的计算内容,不论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一般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这是因为:(1)口算最常用、最方便的计算方法,它是诸多运算方式(估算、笔算)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运算。因此,先学口算就成为十分自然的顺序了。(2)估算和笔算的过程,是多次应用口算的过程。因此,把估算和笔算放在口算之后学习,是顺理成章的顺序,它体现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思维规律。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这样一个规律进行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真实、自然地体现了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之中。例如,教科书第13页中的主题图,是一幅丰收的、喜气洋洋的苹果运输图。要知道不同型号的车辆每次运的苹果箱数,就必须用除法来计算。又如,第22页例3是整理相片的情境,第31页例7是乘车参观的情境,两个情境虽然迥异,但有一个共同点,要解决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样,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了。通过解决这些具体问题,使学生认识除法计算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本单元从例题到习题都十分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1)在口算和笔算的编排中,融入估算。如教科书第16页的例2、第22页的例3,通过口算和估算、笔算和估算的同步显示,使不同的算法、算理和谐地统一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看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到估算在解题中的优势和不足。(2)加大练习的份量,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本单元的七个练习中,有五个练习安排了估算。,这些内容从生活的不同角度,提供丰富的估算素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技能和估算习惯,进而形成估算意识。
4.体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本单元创设的多维度的问题情境,除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外,还体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如,教科书第28页例5,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四徒展开情节,以“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为素材,教学“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这样既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又感受数学与文化的密切联系。又如,教科书第15页的“你知道吗?”,介绍了“除号”的产生。文字虽然不多,但它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数学符号都是随着生产、生活、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它能帮助学生形成符号化的思想,同时认识今天的数学是无数先人用数学智慧创造出来的。
四、具体编排
1.口算除法。
⑴主题图。
以运输水果、蔬菜为素材,为口算除法提供现实背景。图中显示了四个小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由主题图引出的三个除法式题(60÷3、600÷3、120÷3)的计算方法。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②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重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有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③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④第15页下面的“你知道吗?”,应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感受数学符号的产生过程和数学家的智慧。同时,鼓励学生查阅课外资料,或利用网上资源,查找一些有关除法的史料,并在班上学习交流,不断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①例2教学估算,由主题图中运送茄子的情境引出。教材给出了两个学生的不同解答策略,使学生明确: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②“做一做”第1题,提供现实情境,让学生练习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2.笔算除法。
①选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作为笔算除法的开篇情境,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②让学生在分小棒的过程中理解42÷2的算理,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写法。
①以解答主题图中涉及的另一个数学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为背景,教学“52÷2”的笔算除法。解决的问题是: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应该怎么办?
②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当余下1个十后应该怎么办。
③学会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①主要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从整理照片为素材引出除法算式238÷6,然后呈现了两个学生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一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另一方面体现估算、笔算各自不同的特点。
②笔算中重点解决,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的问题。笔算过程没全写出,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出: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应将百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合并,看成几十个十来计算,因此商的首位应在十位上。
①以计算100可购多少本练习本为背景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的作用。
②利用乘除法关系,教学用乘法验算除法,帮助学生了解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四徒展开情节,以生动有趣的“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为背景,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①以两位学生的家庭用电量为素材,采用表格的方式呈现信息和要求的问题,以此引出“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②第(1)题教学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说明在除的过程中,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是0,要在这一位上写0。这个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不写。第(2)题教学没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①以学生参观天文馆、克隆鼠展览为背景,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
②第(1)题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说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在这一位上商0。第(2)题,教学有余数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
3.整理和复习。
⑴通过解答三个具体问题,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⑵能根据问题的实际,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为的是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⑴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
⑵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的程序思考方法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的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地思考和操作的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⑶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运算程序、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的提炼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空间。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地、轻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其次,让学生在小组(或与同桌)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提供说的范例。让说得较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师根据多个学生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通过有层次地说过程、说算理,使学生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境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若干问题。但是,这些素材远不能满足广大城乡师生的需要。因此,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人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科普知识等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植根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有如下变化:(1)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的重要意义。(2)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笔算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3)适当补充一些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4.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如教学60÷3=()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60。又如,教学除法的验算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这样,通过从矛盾着的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提问者评价
虽然和我问的不一样,但是辛苦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三年级数学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笔算_经典辅导 世纪e校通
&| | | | | | | | | &&&&丨&电话答疑热线:
&| &丨| | | | | 丨&&丨&&&
&&&&&&&&&&&&&&&&&&&&&&&&&&&&&&&&&&&&&&&&&&&&&&&&&&&&&&&&&&&&&&&&&&&&&&&&&&&&&&&&&&&&&&&&&&&&&&&&&&&&&&&&&&&&&&&&&&&&&&&&&&&&&&&
14:31:00 来源: 人气:9418 讨论:0条 课程解读
一、学习目标:
3.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被除数=商被除数=商+
二、重点、难点:
三、考点分析:
2. 用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加余数的方法检验有余数的除法。
1. 正方形周长÷4=边长
3.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被除数=商×
7. 被除数=商×+
方法应用题: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解题思路:2163
解答过程:
600)this.width=600" border=undefined>
解题后的思考:解答本题学生要回顾公式:总价÷单价=数量。
2. 384李叔叔、张叔叔、王叔叔等6人平均每人运多少箱?
思路分析:
2解题思路:3846÷工作单位=工作效率这个公式来解决。
解答过程:
解题后的思考:同学们,对于我们以往所学的公式,比如:“÷工作单位=工作效率”等,我们要活学活用,在题目中审查相对应的数量关系。再将各数量带入公式就能够求得正确解答了。
231441441443
600)this.width=600" border=undefined>
4. 185“”4
185÷4=46……1
600)this.width=600" border=undefined>
综合运用题:
+×2=÷2-=
思维突破题:
7. 984764112
2984764112
984-76=908
908÷4=227
600)this.width=600" border=undefined>
227-112=115
÷=4÷2-=÷=÷=÷==×=×+
一、预习新知:
同学们,下一讲我们继续学习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我们将重点学习不够商1时怎样计算。
二、预习点拨:
同学们课下可以先搜集相关习题,提出问题,我们下一讲集中解决。
1. 3005&& 2004&&&
2. 6852÷6&&& &&&
3. 4800÷8&&& &&&
4. 600)this.width=600" border=undefined>216÷6&&&
7. 6408&&&&
32×&&& 130&&&&&& 17×&&& 87
1. 7826&&&
5782&&&&& 118&&&&&& 833
*4. 6218÷&&& &&&
189÷9=&&&&&& &&&&&&&&&& 2107÷7=&&&&&&&
540÷5=&&&&& &&&&&&&&&&& **476÷3=&&&&&&
1. 60& 800
189÷9=21&&&&&&&&&&&&&9×21=189
&&&&&&&&&&&301×7=2107
540÷5=108&&&&&&&&&&&&108×5=540
**476÷3=158……2&&&&&158×3+2=476
1. 210÷5=42
3. 660÷5=132
101÷8=12……5 &
&上一篇:下一篇:
??????& ??????&
??????& ??????&
??????& ??????&热门杯赛:
推荐城市: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一)》1
21:42:04&&&&&&&&标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上面的内容,练习十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运用&四舍&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四舍&法试商及调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关键: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板演与笔算练习。
  70&969&&
  让学生讲述用整十数除多位数的计算方法。
  2、在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9270&()<42530&()<6825&()<98
  3、在下面○里填上>或<。
  32&4○0
  二、新授。
  1、引言。我们已经学会计算用整十数除多位数,例如67&20很快知道在个位上商3。如果除数不是整十数,是任意的两位数,例如67&22,想一想:怎么办?能不能把它看成整十数来求商。今天我们学习的除数不是整十数而个位数是1、2、3、4的两位数除法。
  2、教学例3。69&23
  (1)把复习题中的69&20改为69&23,让学生试算,然后提问试商的方法。
  (2)教师小结:要想求69里面有几个23,既要看十位,又要看个位。如果被除数、除数数目较大,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比较方便。提问:
  ①除数23接近哪一个整十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23的上面用虚线写出20。)
  ②用20试商,商几?为什么?(用虚线写出商&3&)
  ③怎样验证试商的&3&是不是正确?(学生回答后,教师把&3&描清晰。)
  (3)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两题:96&32、85&41。
  试算之前指名提问把除数看作几十试商,算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4)引导学生讨论。
  ①例3和&做一做&中的两道题,除数个位分别是几?
  ②都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
  小结:当除数个位上的数是1、2、2、4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四舍&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试得的商要和原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3、教学例4、430&62
  (1)除数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两位比除数小怎么办?
  (2)除数是几?把除数看作几十试商?商几?
  教师指出:除数是整十数,对于商的每一位上的数,只要利用乘法口诀,一次就能确定,而现在除数不是整十数,对于商的每一位上的数,有时不能一下就确定,需要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
  (3)怎样检查商7是不是正确?
  (4)用7乘62得434,比被除数430大,说明什么?怎么办?
  (5)改商多少合适?
  结合讨论教师板书:
  小结:用&四舍&的方法试商时,除数被看小了,商可能偏大,因此试得的商不合适时要把商改小。调商的过程不用写出来。
  三、巩固。完成教科书第45页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四、总结。组织学生讨论:
  ①今天学习的笔算除法,除数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试商?
  ②试商为什么可能偏大?怎样调商?
  教师小结:今天学习的除数不是整十数,个位上是1、2、3、4的用&四舍法&看成整十数来试商。如例4除数62接近于60,试商时把除数看作60来除,初商后,必须用原来的除数(62)与商相乘,而不能用60与商相乘,如果乘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初商偏大,应该调小,调到初商的余数比除数小为止,说明初商的大小合适。
  五、作业。做练习十的第1-5题。
  (4)初商偏大调商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巩固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初商过大必须改商的多位数除法。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初商过大必须改商的多位数除法。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初商过大必须改商的多位数除法。
  教学关键:除数是两位数,初商过大必须改商,怎样改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35&826&39&1366&22
  2、在方框里填>或<。
  32&563&7427
  41&424&7180
  3、板演:504&63294&42
  二、指导练习。
  1、边板书边分析。
  (1)出示题目:272&34
  (2)提问:
  ①把除数34看作几十来试商?
  ②可以商几?
  ③商9可以吗?为什么?
  (34&9得306,比272大,说明商9过大,不可以。)
  教师指出:这种情况叫做初商过大,272&34商9太大,大家想一想,怎么办?(改商8)
  (34&8得272,刚好与被除数272相同,正好除尽,因而商8是合适的。)
  此时,教师指着黑板上完整的算式问:大家想一想,刚才我们第一次试商找到了9,为什么商不能是9,还要改商为8呢?(让学生复述两次定商的过程)
  学生回答后,归纳:
  (1)两位数(个位是1、2、3、4)除多位数,把几十几&四舍&看作几十去试商,有时会碰到初商过大,就要改商。
  (2)改商的方法,因为是商过大,所以把第一次找到的初商减少1再去试商,这样经过两次试商,才找到适当的商。
  2、指定检演,全班练习。
  (1)184&23=8
  23&9>184,改商8。
  注意:初商9过大,改商8。
  (2)144&24=6
  24&7>144,改商6。
  注意:初商7过大,改商6。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当除数个位上的数是1、2、3、4时,运用&四舍&试商,初高过大,就要改商。
  3、判断。要不要调商?定商是几?
  (1)(2)
  小结:上面计算的几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都是运用&四舍&方法试商的,当除数的个位数是4或3时初商往往过大。有时我们可以在找出初商后,把初商先减1,这样就有可能减少了改商的次数。
  三、作业。做练习十的第6-11题。
来源:网络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奥数关键词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关注  粉丝
总访问量:718
今日访问:0
最后登录: 10:07:13
广西田阳县
山西繁峙县
河南汝南县
黑龙江富锦市
辽宁庄河市
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安徽无为县
宁夏青铜峡市
安徽无为县
黑龙江北林区
安徽定远县
(最近更新:2350)
(最近更新:15)
(最近更新:256)
(最近更新:116)
(最近提问:56)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课程纲要,本单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此部分知识主要是对除法计算技能的讲解,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这单元的知识属于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下面我依次从单元内容,单元目标,单元实施,单元评价四个方面来介绍这一单元的课程纲要。一、说单元内容(一)主要内容以及重难点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估算除法,笔算除法,除法的验算,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以及运用除法解决问题。本单元的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和书写格式,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本单元的难点:熟练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明白除法计算算理的同时,能够独自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二)教材说明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过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而学生在四年级时将要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因此本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讲授有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既要使学生懂得算理,又要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除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单元的计算内容,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授课。这是因为:(1)口算是最常用、最方便的计算方法,它是诸多运算方式(估算、笔算)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运算。因此,先学口算就成为十分自然的顺序了。(2)估算和笔算的过程,是多次应用口算的过程。因此,把估算和笔算放在口算之后学习,是顺理成章的,它体现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思维规律。(三)教材价值本单元要求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例如教材中介绍了“除号”的产生。文字虽然不多,但它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数学符号都是随着生产、生活、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不但帮助学生形成符号化的思想,还能认识到今天的数学是无数先人用数学智慧创造出来的。本单元创设了多维度的问题情境,既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体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本单元在例题及练习题的设计上都十分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1)通过口算和估算、笔算和估算的同步教学,使不同的算法、算理和谐地统一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看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到估算在解题中的优势和不足。(2)加大练习的分量,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本单元涉及的内容从生活的不同角度,提供丰富的估算素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技能和估算习惯,进而形成估算意识。二、说单元目标(一)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除法奠定基础。因此学习本单元,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三、说单元实施(一)知识能力结构分析教师在教授本单元知识时应注意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索,要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推理能力,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课时安排(13课时)(三)教学策略本单元共安排了7个例题&&& 1、主题图(教科书第13页)图中显示了四个小情境,利用多媒体出示动态主题图,先让学生看看都有什么,然后显示各组的箱数,接着分别显示各情境中的车辆、车主以及他们的对话。再引导学生根据各小情境,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由此引出本小节中的口算除法。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按图提问的锻炼机会,我采用小组分组形式,先让学生自己轻声说,再对同桌说,最后进行全班交流讨论。2、口算除法例1(教科书第14页)为了帮助抽象思维水平略低的学生理解算理,我会为课堂准备一些可实际操作的材料,使他们在活动中自己动手弄清算理,掌握计算的方法。在教学时,为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果,我采取小组交流的授课模式,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算出结果以后,展开交流讨论,以便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这样做也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使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这一教学目标能落在实处。3、口算除法例2(教科书第16页)本例题先让学生自己估算,再进行交流,使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策略,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不同。在此基础上,还可为学生补充一些用估算解决的具体问题。如“三年级学生去春游,4个班共需饮料196瓶,平均每班大约需饮料多少瓶?”以便使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作用,形成估算意识。4、笔算除法例1、例2、例3(教科书第19页、第20页、第22页)例1、例2的教学是学好例3的基础,因此要作为重点教授。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尽管教材没有概括出计算法则,但学生应形成一个基本的笔算除法的学习策略,知道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应有一个合理的演算顺序。因此我采用操作与笔算过程相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同时学会竖式的简便写法。尽管此部分例题的重点是笔算除法,但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我会在笔算除法的讲解过程中嵌入估算。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确定商的大致范围,验证笔算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因此在做每道练习题时都可以先让学生估一估它的大致结果,然后再进行笔算,5、笔算除法例4(教科书第25页)例4主要让学生学会有余数除法的验算。为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验算的作用,我打算创设师生合作购买红、蓝笔记本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会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同时将题目中的数据100元换成120元或150元,让学生根据自选数据进行计算和验算。对于有余数除法验算的讲解,首先,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得出不同的验算方法;其次,组织好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可通过先复习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使学生在验算的过程中不会忘记加上余数。6、笔算除法例5、例6(教科书第28页、第29页)这两部分是笔算除法中的难点,我在讲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知识点时,将四幅图制成课件,逐一显示,配上解说,在故事中嵌入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3,并能深刻领会其中的含义,在讲述故事时也能适时对学生进行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对于笔算309÷3和420÷3的题,先放手让学生自主计算,再根据学生笔算情况,把正确的与错误的、竖式简便的和不简便的进行对照,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①当商的十位或个位上为0时,这个0一定要写,0起占位的作用;②由于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因此,写竖式时,可省略用0做被除数的这一过程,得出竖式的简便写法。7、笔算除法例7(教科书第31页)这部分内容我打算采用尝试、探究、讨论的学习方式。先让每个学生自己试算,然后再让学生解说试算的过程。使多数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白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应在这一位写0。同时在用竖式书写时,这一过程可以省略。四、说单元评价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本单元由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出教学的内容,精心组织学生根据问题情境,通过想一想、辨一辨、动手分一分、试一试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同时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掌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数学、用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本单元可在多方面进行单元评价,可从计算的方法、计算的速度、学习态度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教师在新课讲授的同时应当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小学教育重点是培养习惯,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这种培养良好习惯的教学目标理念,而且在教学设计中能够让其内化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方法。针对本单元教学,无论是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还是验算习惯,都使之成为学生的辅助工具,而不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
暂时无人访问,速抢沙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