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教程 胡壮麟麟 语篇是什么

胡壮麟的_语篇的衔接与连贯_评介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胡壮麟的_语篇的衔接与连贯_评介
上传于||文档简介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一​本​十​分​难​得​的​书​籍​,​对​于​翻​译​专​业​或​是​英​语​学​习​者​来​说​都​是​很​珍​贵​的​书​籍​,​它​教​会​你​如​何​让​你​的​句​子​、​文​章​更​地​道​。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浅谈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3-01-10 09:44:14 ] 作者:张碗华 编辑:studa1211 论文关键词:阅读教学 大学英语 语篇 视角...
(这个语篇的是按空间顺序关系组织的。 ) 2.层次关系结构 是指句子不是横向直线发展, 而是分几个意义层次纵向展开, 但都属于一个主题或主题句。 如: There is...
语篇是由完整的话语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语篇是由完整的话语(即文本)组成的,从一个鼓励的感叹词到一首诗、一篇散文、 一段对话、一篇演讲或一本书都可...
语篇的衔接手段 关于语篇的衔接手段 , 韩礼德 (Halliday) 和哈桑 (Hasan) 有系统的论 述 , ( ) 他们将其划分为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两大类。胡壮麟...
语篇结构由于各种语篇的交际功能不同,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有异,文章的体裁有别,语篇的结 构多种多样。但是,这并不是说语篇的结构是随意的组合,语篇的结构是有...
我们不妨借用 李运兴 教授的话来下一 个简短而明确的定义:“所谓语篇,即在交际功能上相对完整和独立的一个语言 片段。内容相对完整的文章或著作节选可称为语篇...
语篇教学在进行语篇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巧妙整合。 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以发展学生的 能力为目的,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把单词融入句子中教学,从整体...
2) 词的同现关系(collocation) 指词汇共同出现的倾向性(co-occurance tendency),在语篇中,围绕着一 定的话题,一定的词就往往会出现,而其他一些词就不大可能...
语篇翻译_其它语言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英语专八考试英译汉语篇翻译 专八考试关于英译汉中,语篇(discourse 或 text)是一系列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它合乎 语法...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语篇分析意识 要提高精读课教学效果,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逐句分析、 讲解的阅读教学模 式,立足于语篇,树立语篇分析意识。教师...语篇功能在翻译中的作用探析
> 语篇功能在翻译中的作用探析
语篇功能在翻译中的作用探析
来源:毕业论文网
  Abstract: Textual function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ranslation is one of the three language metafunctions proposed by Halliday. Therefore,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Uncle Tom’s Cabin, which shows the effects of textual function on translation.  Key words: textual function, cohesion and coherence, theme and rheme, textual structure  摘 要:语篇功能是韩礼德提出的3种语言功能之1,它与翻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本文以语篇功能理论为基础,对《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两种译本进行了比较评析,从而发现两译本在语篇功能上的不同,并证实语篇功能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  关键词:语篇功能;衔接与连贯;主位―述位与信息系统;语篇结构      好的译文应尽可能传达源语的所有功能。按照以Halliday(1985)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派的观点,语言有3种基本功能:1是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它包括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和逻辑功能(logical function);2是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3是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这3种功能在翻译中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于从语篇功能的角度对《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两种译文进行评析,从中看出语篇功能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    1.《汤姆叔叔的小屋》及其两种译文    美国著名女作家斯陀夫人所写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真实、详细地描绘了黑奴所遭受的深重苦难,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以主人公汤姆为代表的黑奴形象并把以雷格里为代表的奴隶主的残暴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小说植根生活,情节感人,被认为是“世界小说中最令人感动的事件”,对美国废奴运动起到1定的推动作用。  许多中国学者都对这本小说进行了翻译,因而小说的中文译本有很多。本文主要选取了张培均的白话文译本《黑奴呼天录》(漓江出版社,1982)和黄继忠的译本《汤姆大伯的小屋或贱民生涯》(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以下简称“张译”和“黄译”),通过对小说第3十8章《胜利》的两种译文的比较评析,探讨语篇功能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  小说的第3十8章《胜利》讲述了主人公汤姆经常惨遭奴隶主雷格里的毒打并每天辛苦劳作,在经历了肉体上的创痛以及精神上的屈辱之后,每日苦读《圣经》,似乎感到了与上帝心灵上的沟通,从而逐渐产生了1种超脱的感觉,似乎从自己恐怖的厄运中找到了莫大的鼓舞和安慰,感觉自己经历了生死关头的考验,正1步步迈向天堂,见到上帝,因此汤姆获得了精神上的“胜利”。    2. 从语篇功能的角度分析比较两种译文    语篇通常指1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它应有1个论题结构或逻辑结构,句子之间有1定的逻辑关系。(黄国文,1988)因而,语篇功能包含衔接系统、主位―述位系统和信息系统这3个系统。(胡壮麟,1994)现将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主位―述位与信息系统以及语篇结构3方面来比较评析《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两种译文。    2.1 衔接与连贯  语篇不只是1连串句子和段落的无序的结合,而是1个结构完整、功能明确的语义统1体。因此,语篇要求词句之间在语言形式上具有衔接性,在语义上具备连贯性。  衔接关系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或者说是语篇中的1个成分与另1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胡壮麟,1994)Halliday和 Hasan (1976)总结出4种衔接手段,即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包括替代(substitution)]、连接(conjunction)、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这些都明显地说明衔接理论在翻译中起重要的作用。  Example 1  “You see the Lord ain’ if he had been, he wouldn’t have let me get you! This yer religion is all a mess of lying trumpery, Tom. I know all about it. Ye’ I’m somebody, and can do something!”  黄译:“你明明知道上帝不会保佑你。要是他会的话,那他就不会让你落到我手里来!宗教这玩意儿全是骗人的鬼话,汤姆。我全知道。你还是依仗我的好;我有势力,又有办法!”  张译:“你看,这个主不来援助你呀;要是来援助你的话,你早就不会落到我手里来了!你这个宗教,全是乱78糟的骗人的胡说,托姆。这东西我全知道,你还是跟着我吧。我是个重要人物,能做出了不起的事业来的!”  照应指的是语篇中1个成分作为另1个成分的参照点。(胡壮麟,1989)在这两种译文中,黄译中的两个“他”均指前面的“上帝”,因而它们之间形成照应关系,与原文中的两个he和the Lord的照应关系相符,使译文更能体现出原文的特点,衔接得更紧,连贯得更为自然易懂;而张译则没有体现出原文的照应关系,译文衔接得不紧。  Example 2  “Like to see him try that,”said Legree, with a savage grin, “wouldn’t we, Sambo?”  “Guess we would! Haw! haw! ho!”said the sooty gnome, laughing obsequiously.  黄译:雷格里狞笑道:“那就让他试试看吧,对不对,山宝?”“可不是吗!哈!哈哈!”那黑小子谄媚地笑道。  张译:“倒喜欢看他去尝试1下,”雷格里说道,来1个凶悍的狞笑,“我们就这样好吗,桑泼?”“我想让他试试也好!哈哈!哈哈!嗬嗬!”这个黑矮子胁肩谄笑。  按Halliday和 Hasan (1976)的观点,替代是指英语语篇中少量的语言形式。使用替代这1衔接手段,既可避免与前面相同成分的重复,也可使语篇中的语言在1定的语境中显得简洁明了,就这点而言,汉语语篇也同样如此。因此,黄译中用“可不是吗!”来替代上句中的“让他试试吧!”比起张译中“我想让他试试也好!”更简洁明了,并且也避免了与上句的重复,使译文衔接得更紧密。  Example 3  When Tom stood face to face with his persecutor, and heard his threats, and thought in his very soul that his hour was come, his heart swelled bravely in him, and he thought he would bear torture and fire, bear anything, with the version of Jesus and heaven but just a step beyond.
黄译:汤姆站在他的迫害者对面,听着他威吓的话,心想自己的时候已经到来。这时,他反而觉得勇气百倍,觉得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了。因为只要再跨1步,就可以见到耶稣和天堂了。  张译:托姆和他的迫害者面对面站着,听着迫害者的威吓,自己心灵在思索,时候快要到了。他的心勇敢地在里面胀大,他以为能够忍受拷打与火烧,怀着憧憬,耶稣和天堂只有硅步之远,任何痛苦都能忍受。  从两种译文的比较来看,黄译很好地运用了连接这1手段。连接是指语篇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黄译中的“这时”和“因为”把这1语篇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也与原文的when和with相符,这样就使得译文衔接紧密,连贯而自然,清楚明了地体现了原文的意思;而在张译中却没有运用逻辑词语来连接语篇,信息显得0乱,使读者不易明白,没有很好地译出原文的意思。  除了上述利用逻辑联系词来实现的语义连接外,词汇连接也是很好的1种衔接手段,它可以通过原词重复、同义词复现和词汇同现等手段来实现。  Example 4  “Come!”said she, in a whisper, fixing her black eyes on him.“Come along! He’s asleep―sound. I put enough into his brandy to keep him so. I wish I’d had more, ―I shouldn’t have wanted you...”  黄译:“走啊,”她那双眼睛盯着汤姆,1面低声说。“走吧!他睡着了,睡得死极了。我在他的白兰地酒里放了麻醉药,所以他才睡得这么死。麻醉药再多1点就好了,那就用不着你啦。……”  张译:“来嘛!”她以悄悄的声音说,1对黑眼睛直盯着托姆。“跟着来!他在睡觉呢――睡得很死。我在他的白兰地里放足了东西,叫他这么睡的。我倒该多放些进去,――我本来没打算找你。……”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黄译利用两个“麻醉药”的重复这1词汇衔接手段,使译文衔接紧密,语义连贯自然,清晰易懂;而张译中则没利用这1手段,只按原文的1句1句翻译,衔接不紧密,使读者不易读懂。  除了运用上述4种手段来实现语篇衔接功能以外,作为文字语言的辅助工具――标点符号也具有重要的语篇衔接功能,它对在英汉翻译过程中重构原文信息、处理信息时起有效作用。如:分号将前后两并列的分句连接起来,体现了两分句的并列或对比的逻辑关系;冒号标志前后文提示性逻辑关系;括号标明符号内外注释性逻辑关系;破折号标明前后之间解释说明、补充说明或语义突然转变的逻辑关系。(苏培成,1994)
 Example 5  To him it seemed as if his life-sorrows were now over, and as if, out of that strange treasury of peace and joy, with which he had been endowed from above, he longed to pour out something for the relief of their woes.  黄译:他觉得他这1辈子已经结束,如今渴望把自己灵魂中的平安和喜悦(这是上帝赏赐给他的奇异的宝藏)倾注1些给他们,以便减轻1点他们的痛苦。  张译:以他自己来说,他生命的悲痛像是已经过去了,而且,似乎希望在上帝所赐给他的宁静与欢快的奇异宝库中拿些出来救助那些可怜人的灾难。  我们1眼就可以看出,黄译中使用了括号,不但起到了解释的作用,而且使译文衔接紧密、通顺地道,信息主次分明,有效地传达了信息,而张译中没有使用括号,而是把它译为“在上帝所赐给他的宁静与欢乐的奇异宝库中”,句子结构冗长,主次信息不分明,语句表达不通顺。可见,标点符号是不可忽视的1种手段。  从上面5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语篇的衔接功能在翻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好地运用衔接手段,可以使译文衔接紧密、语义连贯,信息清楚明了。    2.2 主位―述位和信息系统  Halliday(1970)指出任何句子均可切分为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主位往往是第1个成分,是叙述的出发点、对象和基础,它常为已知信息,而述位则是叙述的核心内容,1般含有新信息。Halliday这1主位―述位和信息系统理论在语篇分析时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翻译时要很好地分析原文语篇,因此主位―述位和信息系统理论在翻译实践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Example 1  What has he made me suffer? What has he made hundreds of poor creatures suffer? Isn’t he wringing the lifeblood out of you?  黄译:我受的是什么罪啊!这几百个苦命人受的又是什么罪啊?他不是把你都快折磨死了吗?  张译:他给我吃了什么苦头?他叫几百个穷苦可怜的人吃了什么苦头?他不是正在把你的生命的血绞出来吗?  在这个语篇中,1共由3个句子组成,所以这个语篇1共包含了3个主位。从黄译可看出,这3个主位是“我”、“这几百个苦命人”以及“他”,这3个主位都为不同的对象,都是不断出现的新信息,不符合主位为已知信息这1理论。而张译则很好地体现了这1理论,它的3个主位都为“他”,把3个不同的对象即新信息放在述位上,这样不但反映出了卡舍对雷格里的痛恨的主题,也使译文结构整齐、通顺易懂。  Example 2  The martyr, when faced even by a death of bodily anguish and horror, finds in the very terror of his doom a strong stimulant and tonic. There is a vivid excitement, a thrill and fervor, which may carry through any crisis of suffering that is the birth-hour of eternal glory and rest.  黄译:1个殉道者即使在面临死亡这种可怕的肉体痛苦时也能从他恐怖的厄运中找到莫大的鼓舞与安慰。他内心会感到激情昂扬、热血沸腾,经得起生死关头的痛苦,因为那就是天国的荣耀和永恒的安息诞生时刻。  张译:1个殉道者面对死亡甚至肉体上的痛苦与恐怖,可他就在死亡的恐怖中找到强有力的刺激品和滋补剂。激动、热情、生气横溢的振奋会使他在苦难的最后关头慷慨就义,而不朽的光荣与永久的安息就在此刻诞生。  在黄译和张译中的第1个主位都是“1个殉道者”,而转入第2、3个主位时,黄译为“他”和“那”(“那”1般指代前面的内容)均为已知信息,张译为“激动、热情、生气横溢的振奋”和“不朽的光荣与永久的安息”都是首次出现,为未知信息。因此黄译的主位都是已知信息,使人思维连贯,而张译后两个主位是未知信息,使人感到思维跳跃不连贯。  从上面两例显示,主位―述位和信息系统理论在翻译时的重要作用。在翻译时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保持在主位上,这样译文就能突出主题、结构整齐、通顺易懂,读者也会感到思维连贯、1目了然
下页更精彩:1
语篇功能在翻译中的作用探析相关推荐【语言学入门】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_语言学午餐Ling-Lunch_传送门
【语言学入门】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
语言学午餐Ling-Lunch
文/黄国文从文献上看,学者们对text,discourse和discourse analysis或对“语篇分析”和“话语分析”的使用没有一致的看法,这是因为大家对这些术语的内涵和外延没有一致的或比较一致的观点。因此,有些学者在使用这些术语时做了界定,有些则不做区分、互换使用。在中国的英语界,语篇分析和话语分析这两个术语都是译自discourse analysis。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下面简单区分三种不同的discourse analysis。三种discourse analysis根据Guy Cook的观点,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研究方法、理论来源、研究重点等把discourse analysis分为三种:英美学派(the British-Americanschool), 以法国哲学家福柯(Michel Foucault)的理论为基础的学派,批评话语学派(critical discourseanalysis)。⑴英美学派①研究重点:语言和语言的使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研究重点从语言结构的使用(如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逐渐向图式、体裁(如文化语境)转移,但语言使用始终是研究的重点。②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 从功能语言学(如Halliday,1994)角度看,英美学派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不是一种“说明性活动”(interpretive activity),而是一种“解释性活动”(explanatory activity)。⑵福柯学派①研究重点:话语秩序(order of discourse)、意识形态(ideology)、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hips)、社会联盟(social practices)等有关社会实践和社会变革问题。②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 相对于英美学派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在我国,属于福柯学派的研究比较少,尤其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界。⑶批评话语学派批评话语学派一方面从英美学派和福柯学派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得到启发,另一方面从批评语言学找到理论支持,并采用了韩礼德关于语言是社会符号的观点,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受受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影响,有些方法和分析思路直接来自系统功能语言学。①研究重点:语篇和话语中语言的选择是怎样反映发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权势关系”(power relation),人们怎样通过使用语言、语篇和话语操纵社会活动,怎样使用语言、语篇来保持、创造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合理结构,语言、语篇是如何在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环境中生成,再创造、再现并产生了权利和权势,以及社会中权利、权势支配和不平等的结构和关系是怎样被合法化和合理化。②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 与英美学派的discourse analysis一样,批评话语学派对话语结构不仅仅是说明性和描述性的,它更是解释性的。2.关于text和discourse的区别很多学者没有严格区分text和discourse,有的虽然做了区分,但看不出关键的差别。①Richards et al的定义:Discourse:a general term for examples oflanguage use, i.e. language which has been produced as the result of an act ofcommunication. Whereas grammar refers to the rules a language uses to formgrammatical units such as clause, phrase and sentence, discourse refers tolarger units of language such as paragraphs, conversations and interviews.(Richards et al, : 138-139)Text: a piece of spoken or written language. A textmay be consider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ts structure and its functions,e.g. warning, instructing, carrying out a transaction. A full understanding ofa text is often impossible without reference to the context in which it occurs.A text may consist of just one word, e.g. danger on a warning sign, or it maybe of considerable length, e.g. a sermon, a novel or a debate. (Richards et al,: 474-475)②在(应用)语言学界,有人把text看作是“成品”(product),把discourse看作是“过程”(process)。例如,Halliday(; )指出, “Discourse is a mul a ‘text’ …is the product of that process”.③胡壮麟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1994)一书中对语篇的定义是:“本书中所谈的语篇是广义的,既包括‘话语’(discourse),也包括‘篇章’(text)。”3.关于text和discourse的翻译这两个词,汉语对应的译法一般是话语和篇章。然而,由于众多的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考察,因而对他们的含义也就有不同的理解。①有些学者用text指书面语言,用discourse指口头语言;有些学者用text指句子的联接,用discourse指句子的使用;有些学者把text看成是静态的,是脱离语境的文字记录,而把discourse看成是动态的。②王宗炎(1988)在他主编的《英汉应用语言学辞典》中将discourse和text都称为是“语篇”③“discourse analysis”被翻译为“语篇分析”,如丁言仁(2000),黄国文(2001)等人的书中,
“discourse analysis”被翻译为“话语分析”,如在王得杏(1998),李悦娥、范宏雅(2000)的书名中。就不同学派的研究重点而言,可以对他们所做discourse analysis的译名进行区分。把英美学派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译为“语篇分析”,因为他们的研究中心和重心是语言和语言的使用;把福柯学派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译为“话语分析”,因为他们的研究中心和重心是社会,语言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对于批评话语学派所做的研究,可根据实际研究内容译为“语篇分析”或“话语分析”,如果要做出选择的话,则建议把批评话语学派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译为“语篇分析”,这是因为,虽然critical discourseanalysis的目标接近福柯学派,但在分析方法上更接近语言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所做的语篇分析,因此称critical discourseanalysis为“批评话语分析”更合适。(黄国文, 2006) 参考文献:1.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Arnold, 1985.2.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2nd ed.) London: Arnold,1994.3. Richards, J.C., Platt, J. & Platt, H.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Applied Linguguistics[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5.黄国文、徐珺. 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10).6.黄国文. 中国的语篇分析研究[J]. 外语教学,2007(9).7.王宗炎. 英汉应用语言学辞典[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8.陈南苏. 话语分析与语篇分析[J]. 学术探索·理论研究,2011(11).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语言学午餐Ling-Lunch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语言学午餐Ling-Lunch 最新文章
语言学午餐Ling-Lunch 热门文章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英语语篇教学随笔
首先,我们得清楚什么是语篇,什么是语篇教学。语篇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由一个以上的语段或句子组成,其中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上是连贯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篇可以是一则小故事、一篇小短文或一首小歌谣。这些语篇的共同特点是有一定的语境,富有趣味性,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而且通常是围绕某个语言点而编写的。而语篇教学是相对于以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中心的教学而言的,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主张把单词融入句子中教学,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这种语言使用的环境既包括语言方面的知识,也包括文化背景、语用、认知等方面的知识。语言学家胡壮麟先生认为语篇分析吸收了包括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慢慢形成了一个专门研究交际语言使用情况的涉及多个学科的一门学问。只有通过实际参与语篇交际,才能真正理解语篇。因此,只有语篇教学,才有利于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言语能力。语篇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学生理解语篇,还在于学生各方面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即让学生在学习语篇过程中,获得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提升。我们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必须非常重视语篇整体性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使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不到位、不全面、不透彻,直接影响语篇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淡化甚至缺失主题的语篇教学也容易使整个语篇教学活动变得松散,进而影响教学的质量。要想切实提高语篇教学的实效,就需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围绕主题开展系列化、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从而体现语篇教学多层次的特质,达成语篇教学的目标。我们要走出“重句型讲授,轻能力培养;重词句讲解,轻语篇理解;重情境讲述,轻学生体验”的这种误区。&教材不是“圣经”,只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我们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调和,补充,因为没有一本教材是专门为某一学生设计的。语言的运用能力是练出来的,而非我们教师讲出来的,要让知识转化为能力,靠得是反复的操练和语用活动。英语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会做,更关键的是要会用。知识只有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言学教程 胡壮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