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影视网网站谁知道看电影怎么样啊?又大家都在哪里看电影影吗的嘛?真的稳定?

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北京文青一般都去哪里看电影?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特供 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地址:北京 海淀区 积水潭地铁站北200米小西天牌楼内文艺青年简称它“资料馆”.中国电影资料馆隶...
特供 | 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地址:北京 海淀区 积水潭地铁站北200米小西天牌楼内文艺青年简称它“资料馆”。中国电影资料馆隶属于广电总局,是中国最大的电影“艺术影院”只是利用资料馆的荧幕和胶片拷贝定期举行艺术电影放映的活动,并非实体艺术影院或院线,但对外放映艺术电影的活动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发展到今天,通常两部电影连映,票价30元,会员卡可打折。每周六白天和晚上都有放映,非节假日的放映多为周四周五晚上。资料馆的排片员沙丹说:“上座率和影片、宣传、营销都有直接关系。总的说来,到资料馆电影院看电影的人不是很多,以学生、白领和中老年人为主,每场人数比较稳定,在80—120人居多。资料馆靠国家和纳税人供养,不以营利为目的,(其实上座率方面)没有任何压力。”资料馆的特殊魅力在于,因为拥有资料馆的丰富拷贝资源,几乎每期主题展映都准确击中文艺青年的文艺情怀:伯格曼电影展、侯麦专展、美国新好莱坞的主人、希区柯克。暂且不论一些难以找到DVD的冷僻电影,即使像《德州,巴黎》这样几乎人手一碟的电影,文艺青年仍愿意坐到大荧幕前,认真体会一场胶片放映。“文艺青年自个儿看了太多年影碟,憋得太久了。”官方背景还有更多好处。资料馆不定期有外国电影导演和演员的见面活动。2008年10月,波兰斯基来了;2009年4月,朱丽叶比诺什来了;2009年6月,法国女演员伊莎贝拉于佩尔来了。今年八月份改建完毕后的资料馆将拥有7块荧幕,4块荧幕对外放映,1块检验影片,1块进行研究生教学,VIP厅则是保留荧幕。特供 | 金鸡百花影城之“老电影沙龙”地址:朝阳区 和平街北口 金鸡百花影城 地铁5号线和平西桥站向东300米郑阳是“老电影沙龙”的策划者和组织者。2005年,他研究生毕业进入中国电影家协会工作。“影协”是中国文联下辖单位,主办金鸡奖百花奖,每年出版《中国电影年鉴》,郑阳的职务是编辑。“影协”有自己的电影院,就叫“金鸡百花影城”,电影拷贝来自新影联公司,共5个厅对外放映。2007年,刚进单位不久,郑阳就琢磨着给领导打报告,想利用影城的放映条件和新影联公司丰富的拷贝资源,举办些放映老电影的公益活动。“报告里的计划愿景写得很宏大,要做到全国,甚至要发展成艺术院线等等。还跟领导说主要是为了弘扬优秀国产电影。”报告经过一年多的审核、讨论、修改、互相理解、妥协,日,第一次“老电影沙龙”活动不为人知地开始。时间是上午九点半——因为影院不愿意下午和晚上放一线商业片的荧幕被挤占;来电电影的人只有二十几个,且多是郑阳的朋友;那天放的电影是《少林寺》,票价十元。接下来的事情比郑阳想的更简单,也更复杂。原计划每周六上午定期放电影,由于宣传、选片、时间等原因,上座率不稳定不理想,影院急了,不愿意浪费可以赚更多钱的放映厅,“老电影沙龙”活动被迫中断。郑阳也急了,跟影协领导沟通、跟影院经理沟通、跟新影联公司沟通、跟自己沟通,活动总算又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推迟到了上午十点开始放映——这无疑吸引了更多观众。郑阳说:“聊得多了,领导和经理都开始意识到这是个公益活动了,是有社会效益的。”郑阳在豆瓣同城开了“老电影沙龙”主办方,开了QQ群,活动上了轨道。某天,两个观众看完电影在影院门口“意犹未尽”,于是郑阳被拉着一起去马兰拉面吃了烤串,郑阳笑说:“从此就都给带沟里去了。”从此,“老电影沙龙”从文艺青年的观影活动逐渐变成一个聚会吃饭玩乐交流的系列活动。他们的周六通常这样度过:早起,在十点前赶到电影院,十二点看完电影,一起去附近的饭店聚餐,饭后集体参加游泳、足球等体育活动,晚饭聚餐,饭后进行k歌、杀人游戏等文娱活动,午夜时分,宵夜完毕后各自依依不舍回家。他们甚至有自己的足球队,统一的训练服和比赛服,定期组织训练。他们甚至带着《大话西游》的拷贝,包了大巴车,去河北农村给老乡们放露天电影。所有活动费用,都是大家AA制。这群看电影的文艺青年,很少有专业学电影、从事电影工作的,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从媒体人到工程师,“大家还不是周六一起看电影?”他们大多数都成了好朋友,有的甚至成了恋人。只是他们都不喜欢别人叫自己“文艺青年”。老电影沙龙是“官督民办”的最好标本。1,北京798的尤伦斯艺术中心:电影相当小众,根本网上找不到资源,甚至没有豆瓣条目;部分电影免费。(定期有放映,看官网)官网:地址:798艺术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是坐落于798艺术区内一家著名的非营利性艺术展览机构,依托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建立的“艺术影院”,是北京众多文艺青年心中的文化圣地。选一个周末,去UCCA,穿过长长的甬道,白立方和黑匣子,展厅的最深处是报告厅,也就是UCCA艺术影院的所在。139个黑色的座位,柔和的昏黄色光线,对文艺青年而言最要紧的是,这里是北京放映不能进入院线发行体系的众多纪录片、DV、HDV等非胶片独立影片的大本营之一。胶片放映并不是这里的主流。早在2007年建馆之初,UCCA就开始了艺术影片的放映,而当时放映的影片多是为了配合尤伦斯的艺术展览,并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固定的名称,而“艺术影院”项目创立于2009年8月,由专人负责,开始了正规的、形成体系的艺术电影放映。“艺术影院”的项目经理谢萌说:“尤伦斯艺术影院放映的影片一般有与展览相关的作品、艺术独立影片、国内外的纪录片、录像装置影片、先锋实验电影等等具有艺术性的影片,让喜欢艺术电影的人有地方欣赏。”尤伦斯艺术影院最大的特色在于他们将“艺术影院”当成一项文化教育项目来做,这使得这里播放的艺术电影少了很多商业电影的元素,一直坚持免费观影,直到前不久,尤伦斯调整运营策略,开始进行会员办卡制,进行观影收费,一场电影则花费在10至20元左右。而对于艺术影院存在的“较少人问津”的“硬伤”,谢萌坦言:“艺术影院本身就不是大众的,上座率跟播放的影片直接相关。”当播放艺术影像以及小众舞蹈等影片时,观众人数并不多;但当播放一些大型纪录片或是有导演与观众互动交流的活动时,这里不仅座无虚席甚至连走廊上都站满了人。“因为艺术影院运行的成本还是比较高,与版权、人员操作、放映等方面的费用相比,门票的价格实际上是没有盈利甚至收支不平衡的。”谢萌告诉记者,“但依然有很多支持艺术影片在中国发展的人们,因此这方面其实还是和人的心态有关。”依托着798的艺术资源和口碑优势,尤伦斯艺术影院即使不叫座也是北京大为叫好的文艺新地标之一,除了罕见的片源,各种导演见面交流活动也是它吸引力巨大的因素之一。比如5月9日,王小帅带来他的导演处女作《冬春的日子》,制片人耐安带来2009年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尤伦斯在网络上放出抢票噱头,北京的文艺青年为那十个赠票名额热血沸腾。2,北京当代MOMA的百老汇:艺术电影的放映,一直定期有;(可以网上买票)他们还有三亩地放映,免费,定期,一般都是艺术电影来宣传交流。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香河园路1号当代MOMA北区T4座“文艺青年去哪儿看电影”,虎视眈眈的资本从这句话里看到商机。百老汇电影中心(bc MOMA)是中国大陆目前唯一一家艺术影院,同时也是现时香港独一无二电影文化地标的百老汇电影中心在国内的第一家艺术中心,拥有三个放映厅、一个超过300平米的咖啡书店及会员区域的一个小型电影图书馆暨MINI放映室。这里绝对小资的氛围符合一部分文艺青年的口味,模仿法国、美国艺术院线的经营模式使得它的票价和商业院线的大片处于一个档次,来自香港的资方为它注入“时尚”的国际风格。你可以选择直接去影院买票观看,也可以办理会员卡和储值卡,百老汇的宣言是:有了会员卡保证优惠和享受“五好”服务。当很多人在感慨它会复制当年“A—G文化院线”的悲剧,很多人则期待它能挑战主流观点“中国观众还不需要艺术院线”,百老汇电影中心悄悄地进行着自己的生存策略: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轮番上阵,这个厅在放蒋雯丽的《我们天上见》,那个厅在放全球同步上映的《波斯王子》,间或夹杂着不在大陆商业院线引进之列的境外商业片,比如《志明与春娇》粤语版。而“百老汇”能否继续生存下去,能否由此发展成被呼吁了几十年的中国艺术院线,不仅要看北京的文艺青年是否买账,还要看,政策制定者和资本是否愿意埋单。3,豆瓣上有很多电影小组,例如WM电影小组,跟陆支羽有关,每周在南锣有电影放映,好像现在最近改名字了,叫鲸鱼放映室,反正我有两个朋友在那边组织;只需要饮料钱。他们有自己的选题。他们有新浪微博:鲸鱼放映室4,北京一些咖啡馆,每天都有主题电影,在芳草地对面有一家,名字是伟大航路咖啡馆,豆瓣很多,自己查;饮料钱。地址:芳草地对面5,像北京的一些青年讨论空间也有,不过都是小型,不定期,类似于706空间。饮料钱。我是因为有朋友在那边做过志愿者,听说是有电影的,也看到过他们有电影交流。地址:五道口附近6,北大有个电影协会,会定期或者不定期主办活动,可以关注,上次放了《黄金时代》纪录片;免费。可以在豆瓣找到他们的小组。7,清华大学的文津放映,每周定期,纪录片,超级棒,我老去,免费。最近办了中国民间女性影展,反正他们的片子都很有趣。超值的去!!!地址:清华大学(豆瓣可以搜到小组)8,来北京电影学院呀,也有很多定期的电影,还会办很多电影节的活动!!!全世界各地的电影展,以及每年一届的世界大学生影像展,还有圣丹斯电影节的中国展映,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展映,导演奖的展映,毕业作品展等等一系列学术性活动,还有非学术的电影首映。地址:西土城地铁站附近9,其实一些剧场也有,蓬蒿剧场不定期,还有一个剧场也是,忘记名字了,电影都很小众的。大多和戏剧有关。地址:南锣鼓巷,东棉花胡同,中央戏剧学院旁边他们有官网,每年还会办南锣鼓巷戏剧节,那边的戏也是很有趣的。10,三里屯的意大利大使馆,定期放映,每周都有,免费。可以找到豆瓣小组,有公布每周电影。11,法国文化中心,10块钱,很棒,胶片哦!!!刚来北京那会,老去泡法国大使馆的图书馆,然后去电影院看个电影,他们有官网。地址:北京 朝阳区 工体西路18号法国文化中心如果你以为大使馆只是冰冷的大门,招摇的国旗,门口军姿威严的哨兵,那么在京城,这些地方正悄悄走下神坛,文化交流的项目在这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吸引着对异国文化心驰向往的文艺青年。由于这些艺术影院的主办方均为各国使馆,少了很多商业气息,门票是象征性低价,更有免费的,最多的是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静谧的使馆大街、满眼的绿色植物、好闻的咖啡香气,耳边听不懂但却异常温柔的语言,这一切的体验只有在使馆区才能体验到。在工体沿路上,法国文化中心(CCF)有一个小小的并不起眼的门脸,但这里几乎每天都在放映着不同的影片。仅能容纳八九十人的小小放映厅,却有着黑色的舒适的座位,简洁怡人的观影环境,以及荧幕上滚动着的法兰西风情。悬疑片、纪录片、剧场舞蹈艺术片、文艺片……另一个被文艺影片迷视为圣地的大使馆放映厅是波兰使馆的电影院。自2008年底波兰大使馆启动了“波兰电影展”活动,波兰这个一向神秘低调的国度逐渐通过电影的形式将波兰文化和神秘的欧洲气息传向中国,正如波兰驻华文化参赞帕维尔·米莱夫斯基所言,“电影是波兰的名片。”这里的电影放映是不用门票的,提前发一封邮件,收到邮件回复后带上身份证或者护照直接前往,但是你要下手快,对于有些电影来说,130个座位可不是那么容易得手的,日坛路1号,这里的“波兰电影之夜”正在上演。目前为止,向普通民众开放电影参观的有法国文化中心(CCF),日本大使馆,波兰大使馆,意大利大使馆,塞万提斯学院,歌德学院等等大使馆或者文化机构,有些需要提前在网上进行登记预约,有些则是可以在前台买到低廉的观影门票。尽管是全胶片放映,尽管观影门槛是普适标准,文艺青年仍抱怨:大使馆的艺术电影放映,于艺术之间带上点“外交”气氛,不似文艺青年自行组织的民间放映,草根色彩自然淡了很多。12,还有等欧盟电影节,西班牙电影节,三里屯的西班牙大使馆,好多大使馆都会放映,每年定期。13,尤其推荐德国电影节和法国电影节,很棒,德国大使馆,歌德学院,关注他们的微博就知道了。每年定期。法国影展和德国影展,范围很大。他们有微博。14,日本大使馆,每周都有。日本电影。可以看看他们的官网。需要预约。15,中国电影博物馆,在环铁艺术区。每天有,很便宜,很多老片,也有电影活动。16,单向街地址:北京 朝阳区 朝阳公园路6号院蓝色港湾11号楼水岸街16号“单向街”其实是个书店,就像“雕刻时光”其实是个咖啡馆,它们都不是专门放电影的地方,他们放的都不是胶片电影,可它们都是最具典型意义的北京文艺青年扎堆看电影、聊电影的原始根据地,最具草根精神和先锋气质的文化发祥地。2009年,单向街从海淀搬到了朝阳区的蓝色港湾商业街区之内,不变的是全免费的电影、讲座、读书沙龙。林奕华、朱哲群、余华、梁文道都不止一次出现在这里。去年很多文艺青年在那里看到了轰动一时的纪录片《再见,乌托邦》和它的导演盛志民。虽然单向街的免费电影放映在某些方面替代了艺术影院的功能,但蓝色港湾新址二楼的活动场地对于广大如饥似渴的文艺青年来说实在空间有限。转自 SeagullsKaren特供 | 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地址:北京 海淀区 积水潭地铁站北200米小西天牌楼内文艺青年简称它“资料馆”。中国电影资料馆隶属于广电总局,是中国最大的电影“艺术影院”只是利用资料馆的荧幕和胶片拷贝定期举行艺术电影放映的活动,并非实体艺术影院或院线,但对外放映艺术电影的活动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发展到今天,通常两部电影连映,票价30元,会员卡可打折。每周六白天和晚上都有放映,非节假日的放映多为周四周五晚上。资料馆的排片员沙丹说:“上座率和影片、宣传、营销都有直接关系。总的说来,到资料馆电影院看电影的人不是很多,以学生、白领和中老年人为主,每场人数比较稳定,在80—120人居多。资料馆靠国家和纳税人供养,不以营利为目的,(其实上座率方面)没有任何压力。”资料馆的特殊魅力在于,因为拥有资料馆的丰富拷贝资源,几乎每期主题展映都准确击中文艺青年的文艺情怀:伯格曼电影展、侯麦专展、美国新好莱坞的主人、希区柯克。暂且不论一些难以找到DVD的冷僻电影,即使像《德州,巴黎》这样几乎人手一碟的电影,文艺青年仍愿意坐到大荧幕前,认真体会一场胶片放映。“文艺青年自个儿看了太多年影碟,憋得太久了。”官方背景还有更多好处。资料馆不定期有外国电影导演和演员的见面活动。2008年10月,波兰斯基来了;2009年4月,朱丽叶比诺什来了;2009年6月,法国女演员伊莎贝拉于佩尔来了。今年八月份改建完毕后的资料馆将拥有7块荧幕,4块荧幕对外放映,1块检验影片,1块进行研究生教学,VIP厅则是保留荧幕。 特供 | 金鸡百花影城之“老电影沙龙”地址:朝阳区 和平街北口 金鸡百花影城 地铁5号线和平西桥站向东300米郑阳是“老电影沙龙”的策划者和组织者。2005年,他研究生毕业进入中国电影家协会工作。“影协”是中国文联下辖单位,主办金鸡奖百花奖,每年出版《中国电影年鉴》,郑阳的职务是编辑。“影协”有自己的电影院,就叫“金鸡百花影城”,电影拷贝来自新影联公司,共5个厅对外放映。2007年,刚进单位不久,郑阳就琢磨着给领导打报告,想利用影城的放映条件和新影联公司丰富的拷贝资源,举办些放映老电影的公益活动。“报告里的计划愿景写得很宏大,要做到全国,甚至要发展成艺术院线等等。还跟领导说主要是为了弘扬优秀国产电影。”报告经过一年多的审核、讨论、修改、互相理解、妥协,日,第一次“老电影沙龙”活动不为人知地开始。时间是上午九点半——因为影院不愿意下午和晚上放一线商业片的荧幕被挤占;来看电影的人只有二十几个,且多是郑阳的朋友;那天放的电影是《少林寺》,票价十元。接下来的事情比郑阳想的更简单,也更复杂。原计划每周六上午定期放电影,由于宣传、选片、时间等原因,上座率不稳定不理想,影院急了,不愿意浪费可以赚更多钱的放映厅,“老电影沙龙”活动被迫中断。郑阳也急了,跟影协领导沟通、跟影院经理沟通、跟新影联公司沟通、跟自己沟通,活动总算又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推迟到了上午十点开始放映——这无疑吸引了更多观众。郑阳说:“聊得多了,领导和经理都开始意识到这是个公益活动了,是有社会效益的。”郑阳在豆瓣同城开了“老电影沙龙”主办方,开了QQ群,活动上了轨道。某天,两个观众看完电影在影院门口“意犹未尽”,于是郑阳被拉着一起去马兰拉面吃了烤串,郑阳笑说:“从此就都给带沟里去了。”从此,“老电影沙龙”从文艺青年的观影活动逐渐变成一个聚会吃饭玩乐交流的系列活动。他们的周六通常这样度过:早起,在十点前赶到电影院,十二点看完电影,一起去附近的饭店聚餐,饭后集体参加游泳、足球等体育活动,晚饭聚餐,饭后进行k歌、杀人游戏等文娱活动,午夜时分,宵夜完毕后各自依依不舍回家。他们甚至有自己的足球队,统一的训练服和比赛服,定期组织训练。他们甚至带着《大话西游》的拷贝,包了大巴车,去河北农村给老乡们放露天电影。所有活动费用,都是大家AA制。这群看电影的文艺青年,很少有专业学电影、从事电影工作的,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从媒体人到工程师,“大家还不是周六一起看电影?”他们大多数都成了好朋友,有的甚至成了恋人。只是他们都不喜欢别人叫自己“文艺青年”。老电影沙龙是“官督民办”的最好标本。1,北京798的尤伦斯艺术中心:电影相当小众,根本网上找不到资源,甚至没有豆瓣条目;部分电影免费。(定期有放映,看官网)官网:地址:798艺术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是坐落于798艺术区内一家著名的非营利性艺术展览机构,依托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建立的“艺术影院”,是北京众多文艺青年心中的文化圣地。选一个周末,去UCCA,穿过长长的甬道,白立方和黑匣子,展厅的最深处是报告厅,也就是UCCA艺术影院的所在。139个黑色的座位,柔和的昏黄色光线,对文艺青年而言最要紧的是,这里是北京放映不能进入院线发行体系的众多纪录片、DV、HDV等非胶片独立影片的大本营之一。胶片放映并不是这里的主流。早在2007年建馆之初,UCCA就开始了艺术影片的放映,而当时放映的影片多是为了配合尤伦斯的艺术展览,并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固定的名称,而“艺术影院”项目创立于2009年8月,由专人负责,开始了正规的、形成体系的艺术电影放映。“艺术影院”的项目经理谢萌说:“尤伦斯艺术影院放映的影片一般有与展览相关的作品、艺术独立影片、国内外的纪录片、录像装置影片、先锋实验电影等等具有艺术性的影片,让喜欢艺术电影的人有地方欣赏。”尤伦斯艺术影院最大的特色在于他们将“艺术影院”当成一项文化教育项目来做,这使得这里播放的艺术电影少了很多商业电影的元素,一直坚持免费观影,直到前不久,尤伦斯调整运营策略,开始进行会员办卡制,进行观影收费,一场电影则花费在10至20元左右。而对于艺术影院存在的“较少人问津”的“硬伤”,谢萌坦言:“艺术影院本身就不是大众的,上座率跟播放的影片直接相关。”当播放艺术影像以及小众舞蹈等影片时,观众人数并不多;但当播放一些大型纪录片或是有导演与观众互动交流的活动时,这里不仅座无虚席甚至连走廊上都站满了人。“因为艺术影院运行的成本还是比较高,与版权、人员操作、放映等方面的费用相比,门票的价格实际上是没有盈利甚至收支不平衡的。”谢萌告诉记者,“但依然有很多支持艺术影片在中国发展的人们,因此这方面其实还是和人的心态有关。”依托着798的艺术资源和口碑优势,尤伦斯艺术影院即使不叫座也是北京大为叫好的文艺新地标之一,除了罕见的片源,各种导演见面交流活动也是它吸引力巨大的因素之一。比如5月9日,王小帅带来他的导演处女作《冬春的日子》,制片人耐安带来2009年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尤伦斯在网络上放出抢票噱头,北京的文艺青年为那十个赠票名额热血沸腾。2,北京当代MOMA的百老汇:艺术电影的放映,一直定期有;(可以网上买票)他们还有三亩地放映,免费,定期,一般都是艺术电影来宣传交流。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香河园路1号当代MOMA北区T4座“文艺青年去哪儿看电影”,虎视眈眈的资本从这句话里看到商机。百老汇电影中心(bc MOMA)是中国大陆目前唯一一家艺术影院,同时也是现时香港独一无二电影文化地标的百老汇电影中心在国内的第一家艺术中心,拥有三个放映厅、一个超过300平米的咖啡书店及会员区域的一个小型电影图书馆暨MINI放映室。这里绝对小资的氛围符合一部分文艺青年的口味,模仿法国、美国艺术院线的经营模式使得它的票价和商业院线的大片处于一个档次,来自香港的资方为它注入“时尚”的国际风格。你可以选择直接去影院买票观看,也可以办理会员卡和储值卡,百老汇的宣言是:有了会员卡保证优惠和享受“五好”服务。当很多人在感慨它会复制当年“A—G文化院线”的悲剧,很多人则期待它能挑战主流观点“中国观众还不需要艺术院线”,百老汇电影中心悄悄地进行着自己的生存策略: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轮番上阵,这个厅在放蒋雯丽的《我们天上见》,那个厅在放全球同步上映的《波斯王子》,间或夹杂着不在大陆商业院线引进之列的境外商业片,比如《志明与春娇》粤语版。而“百老汇”能否继续生存下去,能否由此发展成被呼吁了几十年的中国艺术院线,不仅要看北京的文艺青年是否买账,还要看,政策制定者和资本是否愿意埋单。3,豆瓣上有很多电影小组,例如WM电影小组,跟陆支羽有关,每周在南锣有电影放映,好像现在最近改名字了,叫鲸鱼放映室,反正我有两个朋友在那边组织;只需要饮料钱。他们有自己的选题。他们有新浪微博:鲸鱼放映室4,北京一些咖啡馆,每天都有主题电影,在芳草地对面有一家,名字是伟大航路咖啡馆,豆瓣很多,自己查;饮料钱。地址:芳草地对面5,像北京的一些青年讨论空间也有,不过都是小型,不定期,类似于706空间。饮料钱。我是因为有朋友在那边做过志愿者,听说是有电影的,也看到过他们有电影交流。地址:五道口附近6,北大有个电影协会,会定期或者不定期主办活动,可以关注,上次放了《黄金时代》纪录片;免费。可以在豆瓣找到他们的小组。7,清华大学的文津放映,每周定期,纪录片,超级棒,我老去,免费。最近办了中国民间女性影展,反正他们的片子都很有趣。超值的去!!!地址:清华大学(豆瓣可以搜到小组)8,来北京电影学院呀,也有很多定期的电影,还会办很多电影节的活动!!!全世界各地的电影展,以及每年一届的世界大学生影像展,还有圣丹斯电影节的中国展映,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展映,导演奖的展映,毕业作品展等等一系列学术性活动,还有非学术的电影首映。地址:西土城地铁站附近9,其实一些剧场也有,蓬蒿剧场不定期,还有一个剧场也是,忘记名字了,电影都很小众的。大多和戏剧有关。地址:南锣鼓巷,东棉花胡同,中央戏剧学院旁边他们有官网,每年还会办南锣鼓巷戏剧节,那边的戏也是很有趣的。10,三里屯的意大利大使馆,定期放映,每周都有,免费。可以找到豆瓣小组,有公布每周电影。11,法国文化中心,10块钱,很棒,胶片哦!!!刚来北京那会,老去泡法国大使馆的图书馆,然后去电影院看个电影,他们有官网。地址:北京 朝阳区 工体西路18号法国文化中心如果你以为大使馆只是冰冷的大门,招摇的国旗,门口军姿威严的哨兵,那么在京城,这些地方正悄悄走下神坛,文化交流的项目在这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吸引着对异国文化心驰向往的文艺青年。由于这些艺术影院的主办方均为各国使馆,少了很多商业气息,门票是象征性低价,更有免费的,最多的是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静谧的使馆大街、满眼的绿色植物、好闻的咖啡香气,耳边听不懂但却异常温柔的语言,这一切的体验只有在使馆区才能体验到。在工体沿路上,法国文化中心(CCF)有一个小小的并不起眼的门脸,但这里几乎每天都在放映着不同的影片。仅能容纳八九十人的小小放映厅,却有着黑色的舒适的座位,简洁怡人的观影环境,以及荧幕上滚动着的法兰西风情。悬疑片、纪录片、剧场舞蹈艺术片、文艺片……另一个被文艺影片迷视为圣地的大使馆放映厅是波兰使馆的电影院。自2008年底波兰大使馆启动了“波兰电影展”活动,波兰这个一向神秘低调的国度逐渐通过电影的形式将波兰文化和神秘的欧洲气息传向中国,正如波兰驻华文化参赞帕维尔·米莱夫斯基所言,“电影是波兰的名片。”这里的电影放映是不用门票的,提前发一封邮件,收到邮件回复后带上身份证或者护照直接前往,但是你要下手快,对于有些电影来说,130个座位可不是那么容易得手的,日坛路1号,这里的“波兰电影之夜”正在上演。目前为止,向普通民众开放电影参观的有法国文化中心(CCF),日本大使馆,波兰大使馆,意大利大使馆,塞万提斯学院,歌德学院等等大使馆或者文化机构,有些需要提前在网上进行登记预约,有些则是可以在前台买到低廉的观影门票。尽管是全胶片放映,尽管观影门槛是普适标准,文艺青年仍抱怨:大使馆的艺术电影放映,于艺术之间带上点“外交”气氛,不似文艺青年自行组织的民间放映,草根色彩自然淡了很多。12,还有等欧盟电影节,西班牙电影节,三里屯的西班牙大使馆,好多大使馆都会放映,每年定期。13,尤其推荐德国电影节和法国电影节,很棒,德国大使馆,歌德学院,关注他们的微博就知道了。每年定期。法国影展和德国影展,范围很大。他们有微博。14,日本大使馆,每周都有。日本电影。可以看看他们的官网。需要预约。15,中国电影博物馆,在环铁艺术区。每天有,很便宜,很多老片,也有电影活动。16,单向街地址:北京 朝阳区 朝阳公园路6号院蓝色港湾11号楼水岸街16号“单向街”其实是个书店,就像“雕刻时光”其实是个咖啡馆,它们都不是专门放电影的地方,他们放的都不是胶片电影,可它们都是最具典型意义的北京文艺青年扎堆看电影、聊电影的原始根据地,最具草根精神和先锋气质的文化发祥地。2009年,单向街从海淀搬到了朝阳区的蓝色港湾商业街区之内,不变的是全免费的电影、讲座、读书沙龙。林奕华、朱哲群、余华、梁文道都不止一次出现在这里。去年很多文艺青年在那里看到了轰动一时的纪录片《再见,乌托邦》和它的导演盛志民。虽然单向街的免费电影放映在某些方面替代了艺术影院的功能,但蓝色港湾新址二楼的活动场地对于广大如饥似渴的文艺青年来说实在空间有限。转自 SeagullsKaren独家专访 前沿资讯回复“2”了解《文周》最新刊详情回复“三月”阅读三月精华文章乞力马扎罗的幻觉文周专访 | 陈粒《如也》巡演:你是我房间的月亮,无聊时候找你借光芒柏林电影节:二月才是柏林最好的旅行季如何用iPhone拍出大神级别的摄影作品十年,朴树去哪儿了?获取本期或往期杂志请移步官网:http://zhoukan.cc合作联系:m@zhoukan.cc/
微信阅读数:1205
微信点赞数:2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wzhoukan
《文艺生活周刊》是国内唯一一本专注于戏剧、音乐、摄影、读书、电影、当代艺术及跨界文化交流等领域的综合性独立文艺杂志。 1、第一时间获取最热门文艺资讯; 2、抢鲜分享独家文艺名人深度专访及珍贵影像; 3、优先获得演出福利票及优惠抢票资格。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影视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家都在哪里看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