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二本厦门大学预科班班

请问长三角一带(最好是浙江省)的二本大学,哪个学校的中文或对外汉语专业比较好,麻烦推荐几所这样的大学,谢谢.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温州大学\湖州师范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嘉兴学院
如果说是不好找,那么在我周围就有不少是外地的(学历与你相同),只要你的心理有所准备,那么是难不倒你的,来吧,长三角欢迎你.
说排外是有点偏颇,以前的长三角是有点排外,那是基于外来工作打工的抢了本地人的工作,现在市场经济很开放,大家都找到了制富之富,特别是本地人靠外地人发才的多了,不说...
如果想读电子信息类、机械类专业,而且你的分数又不成问题,那么强烈推荐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我在广州,广东工业大学在二本中非常好的,分...
这个概率,现在说不准,我是中国传媒毕业的,对浙江传媒也听说一些,目前近几年大学扩招得很乱,所以也不要跟着风赶着潮去挤了.很多孩子上浙广是因为没有考上北广,所以去...
张飞庙,大足石刻,亚洲第一瀑布,天下第一缸,仙女山,金佛山,特产有梁平张鸭子,冉师傅牛肉干,鱼全榨菜,合川桃片糕等等
答: 不管是警官学院还是士官学院的学生,都是现役军人,这个是前提也是必须,那个叫武警成都指挥(军官)学院。谢谢,希望能帮助你,望采纳
答: 如果学校名称没问题的话,黑龙江没有,武汉有个腾飞教育培训学校。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击页面上的好评给俺个支持哈。
答: 南华大学的前生是核工业部所属的中南工学院,开展核工业教育有近50年历史了,是我国核类本科专业齐全、本科生培养规模大、核类人才培养层次较完整的高校之一,目前核工程...
答: 招办是考试院的一个部门。。。考试院管的方面很多。。。下设办公室、普通高校招生处、成人高校招生处、自学考试处、社会考试处、信息处、监察与督查处、命题处、省教育招生...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浙江考生多在省内读二本 其实省外还有很多学校可以选
江苏招生考试网
一所学校去年考入二本院校的学生共289人,其中239人(约82.6%)留在省内,剩下50人就读省外高校,去上海的13人,去北京的6人,其他分布比较散,南部沿海、东北三省都有一些,西部较少。
另一所学校,去年考入二本院校的学生共243人,其中205人(约84%)留在省内。剩下38人去了省外,去上海的10人、去北京的4人,去南京的3人,去天津的2人。其余集中在南部沿海城市和东北地区。
选择省内院校的,以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居多。
其实,省外还有很多优秀的二批学校,家长了解不多。这几天,快报根据几位资深高中老师的推荐,访问了其中一些学校,在系列报道中陆续刊发。大家在了解其他学校的时候也可以按同样的思路:了解学校的历史、专业优势,以及学校在当地的地位,同时访问几位校友,这样信息就比较全了。
这些年,中国城市发展快,建筑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很旺。
除了建筑行业里的新老八校(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外,其他建筑类高校发展也不错,每年向社会输送不少建筑师、城市规划者、施工项目经理等。
这里向大家介绍两所:吉林建筑大学和山东建筑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原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今年3月更名。
联系上学校的招办老师,他说今年学校在浙江招收理科生83人。今年学校更名,可能会对招生录取有些影响,但影响不大,欢迎大家报考。学校去年在浙江录取的最低分数线是496分,超过二批线60分左右。
学校网站有往年录取专业的详细信息,去年浙江学生选得最多的五个专业,分别是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优势专业就业都不错
男生张流禄,福建人,吉林建筑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开学读大三。对于学校各方面状况,张同学侃侃而谈。
吉林建筑大学的前身是1956年国家城市建设部创建的长春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是新中国首批建立的十所建筑类专门学校之一。发展至今,在东三省比较有名气。
小张说,吉林建大不是211,不是985,所以进校得选个好专业。学校分最高、最热门的是建筑学专业,一般比一本线高出10-20分;土木工程专业,一本线左右。还有给排水专业,国家重点专业,教育部试点,分数稍低,值得推荐。他读的“建筑环境”专业,当时比一本线低了20-30分。
其他专业,也多少都能和建筑搭上边。比如法律,课程有关建筑法。张同学说,学校就业情况不错,每年毕业季,中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单位来招人,都是几百几百的要,需求很大。
师生关系非常好
吉林建筑大学在长春,位于净月区,离闹市区十几公里,2007年建的新校区,硬件设施不错,校园也幽静。大一新生先住六人寝室,到了大二住四人寝室,条件不错。长春气候凉爽,前几天还可以穿长袖;不过冬天比较冷,雪从11月可以下到来年4月。
在供学生交流的学校BBS上,一则新生交流帖有几十页的回复,十几万点击量。帖子中一位老生说:“和别的学校比,我们的校园可能不是最美,也不在繁华的市中
心。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好到成为‘哥们’一样,还成了传统。”
小张说,这是真的。具体到什么程度,小张举了个例子:前两天大四毕业,他亲眼所见,十几位老师开着私家车,帮学生大包小包塞行李,四人一车,把他们送到车站、机场。送完一拨,红着眼睛,再回头送下一拨。
勤快的校长
小张同学很能聊,一聊聊到了校长——戴昕。小张说他不是威严型的,人很和蔼,又勤快。
用勤快形容一个校长,让人有些意外。小张解释,每到饭点,食堂里就出现校长身影,戴着塑胶手套,检查饭菜是否够量。今年4月的一天中午,小张点了4两饭,一份炒茄子,一份炒肉片。校长走过来,说要检查一下。4两饭上秤一称,只有2两5,校长很生气,对食堂负责人说要立即整改,不能这么欺负学生。之后,校长帮忙重新打了一份足量的饭,因为实在太多,小张第一次没吃完。
去图书馆也能碰上校长,常看见他在问学生的学习情况,或为充实书籍做调查。
听小张这么一介绍,感觉这所东北学校还是蛮实在的。
◆山东建筑大学
热门建筑专业
高出二本线八九十分
山东建筑大学创办于1956年,是一所以工科类专业为主、以建筑类专业为特色的学校;原是山东建筑工程学院,2005年学校50年校庆时更名。
学校的招办老师说,今年在浙江招理科生34人,热门专业的分数线接近一本线,甚至超过一本线。校园网上有近三年的录取数据,录取分数基本都在二批线上80-90分。
招办老师介绍了几个专业——
土木工程、建筑学,专业排名全国前15,是学校最强的专业,分数也最高。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今年第一年招生,是土木工程的一个方向。和工程管理专业一样,预计录取分数线接近一本线。
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差不多都是一批线下10-20分录取。
校园的招生网站上,一位浙江考生考了566分,询问可报什么专业。老师建议,可选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录取几率较大。
进校就开始规划职业生涯
许震雨,2006年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学的是工程管理,毕业后去了西藏,现在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工作,教工程管理,也算专业对口。
他说,山东建筑大学环境还是不错的。一进校门,正对半弧形的图书馆,图书馆后是一座苍翠的山,视线逐次而上,很有设计感。学校被称为“花园式大学”,有山有湖,山叫雪山,湖叫映雪湖,据说校园的每个角度,都能看见山倒映在湖里的美景。
宿舍分为四大区,条件都可随意选。2-8人一间,有电视,每间宿舍都有阳台和卫生间。空调、热水器等,可以根据个人选择来安装。
学校三个王牌专业是建筑学、土木工程和城市规划,其他的建筑环境、给水排水、机械、电信、工程造价等专业,也都不错。作为一所工科学校,男女生比例在2∶1,还算可以。
小许说,学生一进校,学校就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举办简历大赛、模拟面试、就业讲座等,教大家为就业早作规划。小许说,他很多同学进了设计院。毕业那年,中铁、中建等大公司,一招都是上百人。
信息技术类
信息技术类专业,在之前快报做过的调查中,属就业前几位专业。全国有上千所院校开设信息类专业。根据几位老师的推荐,我们采访了两所学校:重庆邮电大学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1950年创办,原名重庆邮电学院,2006年更名。曾经是工信部下属的四所邮电(西安邮电大学、北邮、南邮)高校之一,现在属于省部共建,是一所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的专业型高校。
招办老师说,重
庆邮电大学在全国20多个省都是一本招生,专业实力强,在浙江是二批招生,今年在浙计划招理科生55人。录取分数,可以参考前两年。2012年,浙江考生平均录取分数线532,超过二批线101分。2011年,平均录取分数线486,超过二批线104分。
大一大二不分专业
学习公共基础知识
重庆邮电大学是大类招生,大一大二不分专业,学习公共基础知识。大三之后再分具体专业,学习专业知识。
学校最热的专业,自然是通信类,包括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和广播电视工程四个专业,名声大,就业好。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类的物联网专业,是国家重点扶持专业。学校还是国家物联网应用基地,在全国是数得着的。
早晨常被鸟叫醒
饮食麻辣为主
男生熊浩,重庆人,开学大四,学的是通信学院下属的广播电视工程专业。他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一些情况。
学校位于国家4A级风景区内,背靠南山万亩森林,空气非常好。早上6点多鸟就开始叫了,所以每天早上都是被鸟叫醒的。到了晚上,虫鸣也很有趣。上课时,麻雀常会飞进教室。学校东面还有个凉风垭森林公园,因一年四季凉风不断而得名。
由于地处两座山的山坳中,学校幽静、自然,夏天校园气温比市区能低好几摄氏度,到了冬季,气温没低过零摄氏度,又很温暖,是个读书、生活的好地方。
这么好的环境,学风怎么样?
熊同学说还可以,自习室天天满座。他举了个特别的例子:2009年的一天,上自习的学生太多,挤坏了玻璃门,还上了新闻。学校的考研比例很大,他寝室里6个人,有3人在考研。全班也有近一半学生,考虑继续深造。
饮食会不会太辣?
熊同学说,口味确实偏重,以麻辣为主。
学校曾调查
超2成毕业生进入全国500强企业
关于就业,学校曾专门做过调查,并在校园网登出结果:
学生就业领域广泛,主要集中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邮政、华为、中兴、腾讯、惠普、思科、甲骨文、爱立信、诺基亚、长安、四联等企事业单位,和公安、政法、银行系统等领域。这些单位每到毕业季,就到学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学生的机会可以说很多。
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就职的超过20%,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就职的达3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以山清水秀闻名于世。背靠尧山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清澈的花江从校园穿流而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全国四所电子科技大学之一,是工信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
学校素有“广西小清华”之称,公认的好专业有通信工程、计算机、机械等。今年在浙江招理科生62人,招办收集了近三年浙江考生的录取分数线:2012年,浙江省理科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7分,高于二批线64分;2011年,
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5分,高于二批线63分;201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65分,高于二批线63分。
就业多在长三角、京津唐
湖南人欧阳,机械类专业,开学读大四,最近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做助理。对于学校就业情况,欧阳同学很熟悉。
他说每年毕业季,学校招聘会来的都是沿海企业、部分国企和广西本地的大企业。学校的就业网上,3-5月密集安排了不少招聘专场,不少是北京、广州、深圳的科技公司。华为、中兴、富士康等公司,都是成批招人。
欧阳说,虽说学校不算一流的大学,但就业多在长三角、京津唐等地区。像通信工程、计算机、机械等招牌专业,很多毕业生在广东、上海就业,在华南地区,桂电还是有些名气的。
一位桂电的毕业生曾在校园论坛里发帖,为学弟学妹介绍就业经验,其中提到:在校不要只顾着玩,多在实验室里待待,多参加比赛,多拿几个奖,就业就容易了。
学校里有条购物街
欧阳介绍,学校靠山面水,自然环境没得说。傍晚常有凉风吹过,在宿舍里吹吹风扇也很凉快。学校宿舍分为四六八人间,都有独立卫生间。
校长会和学生定期开面对面交流会,互相沟通。同学提什么问题,校长都能回答。
吃的方面,桂林米粉非常正宗。也有针对不同省份学生的风味餐厅,无论你是重口味,还是喜欢清淡的,都有去处。值得一提的是,校园很大,有条商业街,吃的穿的用的,逛一遍街,都能买到了,很方便。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账号(jszkwx)
加入江苏高考QQ群,为您高考答疑
2018高考文科家长QQ群&&&&&&&
2018高考理科家长4群&&&&&&&&&&
2018自主招生QQ群&&&&&&&&&&&&&
热门推荐:讲真!考不上985/211,就没必要上大学?过来人告诉你最真实答案
我的图书馆
讲真!考不上985/211,就没必要上大学?过来人告诉你最真实答案
曾看到这样一段话:渣学校意味着渣教学,渣教学意味着渣学历,渣学历意味着渣就业,就算以后考了研究生,也有可能因为你的第一学历不过关而被拒之门外。真是这样吗?很多同学都曾问学习哥这样的问题——有蛮多人说考上二本没前途,没上985、211没前途,我想知道除了一本院校,其他学校真的一团糟吗?哪怕认真学也没前途吗?现在成绩勉强充二本,一本线差得太远。可是二本院校,哪怕二A的也很差吗?到底本质上的差距在哪里?作为过来人,学习哥今天请学长学姐在这里为你们讲讲他们的切身体会!并用事实数据告诉你,中国顶尖大学毕业的学生的前途(就业前景)如何,以及这些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可以找到你和它们的差距)。一所不是那么优秀的高校,最可怕的就是给你带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安逸感。在这类学校里你能找到聪明的同学,能找到用功读书的同学,但是就是很难找到比你聪明五倍但比你努力十倍的人。迟早有一天,等你真正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那些能吸引风投的创业机会、那些留给下一辈配置社会财富的渠道,已经被这类人牢牢占据了。当然,慢慢你还会发现,这类人往往情商高,涵养好,家里也有背景。噢对了,恰好还比你帅。然而这些人,你在你的大学里,一个都没见过。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被大学耍了。但是你已经很难去弥补了。就算你还能重新鼓起勇气上路,但还能够给你留下的路,已经很窄很窄了。层次相对较低的环境,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资源匮乏,而在于在最该开阔眼界的年龄限制了人的眼界,在最该严格要求自己的阶段降低了要求的标准,而且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最终“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在一些二本/三本学校里,那些实际上能力绝不算出众的人,因为矮子里面拔将军的缘故,也会被树立为榜样。同时学校又热衷一轮又一轮地宣传和神话这些人来鼓吹自己的办学成绩,而且越是层次低,学校的举动越夸张,从挂红榜到开专场报告会。于是初入大学的你,缺乏对大学生活的基本了解和判断能力,你会不由自主地认为:哇,过六级好厉害——于是你大学四年连四级也没过;哇,课程好难我一定会挂 ——于是你大学四年确实挂了一片;哇,过会计从业好厉害哦——于是大学四年你连个从业也没考出来;哇,考上211研究生好厉害——于是...可你不知道在另一所大学中(或许就是你的隔壁),你的同龄人(或许曾经是你的同桌),在他们的生活里:其实,不过六级是难以启齿的事情,大多数人的目标是550乃至600;其实,“要挂科了”是用来自黑的,期末考试绝大多数的人是奔着4.0的绩点去考的,结果你们都信了;其实,“什么都没学会”也是用来自黑的,于是被很多人拿来作为名牌大学无用的主要论据;其实,各种从业考试是有人能考满分的,大家关注的是司考、cpa、cfa;其实,研究生学校的目标是海外名校,要么也是清北复交,再不济也得是C9其他...也许你们高考前的水平和能力并没有本质性的差别,普通985高校和正经二本能差多少分?根本不是什么天才和常人的差别!考上985的人,若是高考手抖两下真可能连一本线也过不了。可是四年的耳濡目染,让你给自己的人生加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透明天花板,差距就不是高考那些分数了。是因为这四年你啥都没学会,就学会了瞻前顾后,很多事情还没了解和尝试就已经预判,因为你扒拉扒拉周围的人,好像做到这些事情就是大神了,而我不是大神,所以我一准做不到。周围的环境限制了你的眼界、降低了你的标准。于是久而久之,你们的差别已经变成了质的差别。我一直没法清楚地描述这种差距,直到我最近看了《精进》这本书中的一段话,描述得非常贴切: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因为高考本身带来的挫败感,二三流高校学生的身份设定及环境暗示,不称职的老师所引发的失望以及同学间放任自流气氛的带动作用,都容易让他们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地度过每一天。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想到大三大四在北大交流学习时的感受。在北大,最让我震撼的不是老师多牛、同学多聪明,而是一种大家都积极努力的氛围。比如期末考试过后自习室依然灯火通明,上课永远都人满为患,课间20分钟换教室时,学校里到处都是叼着面包奔跑的人。每个人都毫无时间观念地疯狂学习,参加各种活动。在我眼里,他们永远充满了斗志,谈起各种竞赛和活动都特别兴奋,每天从睁眼就忙得不可开交,到晚上一两点睡觉都是常事。没人抱怨自己辛苦,也没人抱怨生活艰难,大家每天都忙得鸡飞狗跳,但又特别开心的样子。我一直记得的,是这种从每个人身上散发出的生活学习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不由得带动着我,虽然我跟他们差距很大,但也不断激发我向他们看齐的标准。直到现在,我一直用我能见到的周围最牛的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虽然也经常做不到,但这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在自律和自省中生活,辛苦但总有很大进步。其实每一个同学进入大学的时候都怀着努力学习的心态,一二三本都有好学生,也都有特别努力勤奋的人,但为什么走着走着就会消失一大半呢?其实就是《精进》里的这几句话:“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的度过每一天。”网友 @西柚西柚学习环境和氛围上985名校真的比我们学校学霸太多!!!他们每学期开始的时候去图书馆都找不到位置,我们学校期末考试临近图书馆也都还是轻松有位置的。男朋友周末的时候就是各种去实验室,去上自习,各种努力学习,我这种就是大一大二的时候有空就宅宿舍,更不用说上自习了。他们学校的好多人从大二的时候都开始想着保研好好学,我大二的时候还在各种混社团,混着玩。当然985/211也有学渣,二本也有学霸。可是,再怎样985还是一个985。拿某银行招聘来说,要求的条件直接985院校和指定的几所财经院校,所以说,不管再怎样强调能力的问题,进入壁垒这么高,没学历进去哪里能发挥你的能力。生活条件上他们学校4800多亩地,各种小商业街,生活条件各种便利。我们学校比较小,离他们学校差3公里左右远,只有学校里边的小商店周围基本什么都没有了,对了,大一的时候学校南门还是玉米地。没有体育馆,没有游泳池。他们学校四个体育馆,各种体育场,游泳池,大大的校医院,我们的校医院只有两三间小房间的那种。交通,他们的公交地铁是直接通到市中心的不用换乘的那种,我们学校前些年不通公交车,都是坐小黑车去他们学校门口坐车,也是心酸。眼界不一样 感觉自己眼界好肤浅…他们的实习真的是走出去!我们的见习,两周停课,没有任何活动,自己写个报告交了就好。他们的实习去的某油田待了一个月,学校报销住宿,都是标准间那种。我们学校工科的实习,搬去老区住,然后去造锤子,对,就是自己做锤子。我们这种专业的都是直接参观工厂,走马观花的看一看,然后听各种报告。社交圈子等到毕业的时候就会体现出来差别了。男朋友宿舍一个保研的,两个考研考上的,班里好多出国和名牌研究生,还有各种好企业。再来说一个男朋友班里的学霸,96年的妹子,11级的刚毕业,第一次考雅思就直接7分,六级都是600多的那种学霸。我还没毕业,只是觉得首先研究生这个话题我们学校的那个比率简直太低…我们学校有两个学长学姐去年考研报的跟男朋友同一所学校,他俩今年都二战。今年4月份男朋友和七八个他的同校同学去复试的那个学校都考上了,这也是差别。but,男朋友考研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早知道当时高考好好考,上个好些的985就不用辛苦考研了。再来说985和211,也是男朋友说的。首先,他现在学校和原来本科学校的实验室的设备简直是天壤之别!!他们本科的实验室设备一台都几百万了,现在这个更牛…各种秒杀我们小二本学校…真心建议,好好努力,能考多少分考多少分,如果是普通家庭的话,高考真的好重要。网友@林途里主要差别表现在五个方面:1.教学资源毫无疑问,985院校是在所有层次学校是最好的,其他按上述顺序,无论是教研实力还是校园环境,最直观的表现可以查询各学校简介里拥有多少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等等,还有博硕士点的数量以及图书馆的藏书量。2.平台不一样,眼界不一样学校越好,举办顶级学术活动越多,学校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的越多,提供深造的机会同样也越多。3.学校不一样,氛围不一样能考进越好学校的等于高考分数越高,这说明要不就是智商相对较高,要不就更勤奋和自主学习能力越强,总得来说综合能力更强。你大学四年周围的人以及学习氛围会对你的影响很大。可能很多人说大学里逃课打机颓废每间学校都会有,但可以肯定的是学校越好这部分人的比例越小。4.学校不一样,你结识的人脉不一样对你未来的帮助也不一样,这点在你将来步入社会可能体会更深,更好的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普遍平台更高,所以可以获得的校友资源也更多。5.社会对学校的认同度不一样到你毕业出来找工作你会发现,很多企业就是认定非985、211的不要,很多企业就觉得非本科不要,如果你达不到就变成跨不过的门槛了。毕竟随着近年来的不断扩招现在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机会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毕业生增长速度,供远远大于求,企业的选择太多了。举个栗子:企业招聘一个人,有十位毕业生面试,五位211和五位非211,在第一轮大部分HR想都不会多想直接就筛掉后五位了。虽然都说现在人人平等,但记住:平等不是完全对等,其实这个社会很容易潜移默化地给人划分阶级的,或以权力,或以金钱,或以学历……网友@薪程真人真事。1.今年找工作投简历,我前面有三个同学,好像是哈理工的,hr看了一下简历,说了一句:同学对不起,我们不收你们学校的,简历都没让留。。。2.也是找工作,在招聘现场遇到了一位本科同学(211研究生),我问他找的怎么样了。他说这些单位只收工大的学生。。。3.我个人也是深有体会的,我是从普通211考到工大的,即使研究生是985了,但是找工作的时候依然被本科学校扯后腿。面试一汽的时候,面试官直接和我说了,你本科学校不好,被调剂了,如果你也是工大的本科,你就能去汽研了。。。人总是往上走的,想要吃到更好的羊,你得有身皮才行。这就好比去电影院看电影,你有了票你进去之后想看就看,不看还可以睡觉。但是你没有票,工作人员都不让你进去。其实我个人认为能力应该是被看重的,但是你能证明你有能力吗?而且你去了好学校会发现,你周围的人的能力真的很强,来到工大之后,一直处于被吊打的状态。。。但是人家比我还要努力。。。如果你要问本质区别,我认为是,当你没法在有限时间证明你的能力(比如找工作)的时候,你的学校毕业证最能证明你。网友@匿名用户我今年参加高考,现在大一在一个三本院校。没错是三本,我匿了你看我自己都自卑(?_?)我觉得除了前面回答的那些之外综合起来就是:你在后青春的培养。你接触的人,见过的事,身边的一切直接影响你的气息。气息没错,和你的同龄人我相信4年后,清北和3本的是不一样的。导致后面40年也是不一样的。当你们颜值相当时 年轻的妹子们可能觉得:哇,清北学霸,3本好像都是本科也没差,但是当你们开始交谈后差距应该能显现。况且生活中不只有妹子还有更现实的就像之前某答的HR论:我要是HR节约成本直接选学历高的。当然个人与个人不一样,不是说除了985/211其他学校的学生就都是平庸的或者他们就一定优秀,只是概率更大。作为一个依托一本大学的三本学院,我来说说直观感受。身边的同学除了看剧打游戏谈恋爱没见到有想法的。各种社团活动,他们本部的楼道很清爽,我们各种宣传海报。我们的老师是本部的,但是然并卵。985/211的师资,设施就不用说了吧。我们没有设施,不过是财经类院校确实也用不到吧(?_?)因为本人不在985/211所以用户体验我就不说啦。最后上两张图说明:清华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规模:2016届毕业生共有7184人,其中本科生3181人(44.3%),硕士生2657人(37%),博士生1346人(18.7%);毕业生中,男生4724人(65.8%),女生2460人(34.2%),男女生比例为1.9:1。毕业生去向:重点就业单位:根据三方协议,接受清华大学2016届毕业生15人以上的单位如下:就业地域分布:清华大学2016届毕业生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就业比例分别为87.1%、5.2%和7.7%。清华大学2017年各省份最低录取分数线:北京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规模:2016年北京大学全校毕业生(含医学部)共计9534人。其中校本部毕业生合计7590人,本科生2677人(35.27%),硕士生3776人(49.75%),博士生1137人(14.98%)。校本部男生共有4062人,女生3528人,男女比为1.15:1。毕业生去向:2016年北大校本部毕业生去向如下:重点就业单位:根据毕业生签约单位,录用较多的用人单位如下:就业地域分布:从签约单位来看,选择留京的比例为46.22%。除北京外,广东 上海以及华东地区也吸收了35%毕业生。北京大学2017年各省份最低录取分数线:浙江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规模: 2016届毕业生共有 11472 人,其中本科生 5617 人,硕士生 4411 人,博士生 1444 人。毕业生中,男生为 6692人(58.33%),女生 4780 人( 41.67%),男女比例为1.4:1。毕业生去向:截至日,有2653 人在国内升学,1635 人出国(境),6729人实际就业,毕业生去向如下:国内升学:2016届共有1861名本科生升学至国内985高校,占本科毕业生录研人数的 92.86%,升学较多的单位有浙江大学(1591人)、上海交通大学 (42人)、复旦大学 (37人)、北京大学(35人)和清华大学(34人) 。重点就业单位:共有87家单位吸纳2016届毕业生10人及以上,这些单位共吸纳 2290 名,占总就业人数的 34%,具体如下:就业地域:2016 届毕业生实际参加就业的 6729 人中,主要地区流向依然为浙江、上海、广东、江 苏、北京等一线城市和长三角地区。其中,留在浙江省内就业的毕业生接近六成;在上海、 广东、江苏、北京就业的毕业生接近三成。浙江大学2017年各省份最低录取分数线:上海交通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规模: 2016年毕业生共 8336 人(不含港澳台及留学生),其中博士生1313 人,占 毕业生总人数的15.75% ;硕士生3624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43.47% ;本科生 339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40.77% 。毕业生中,男生5123人,女生 3213 人,毕业生男女性别比例为1.59:1。毕业生去向:国内升学:2016 年毕业生中选择国内升学的学生共有 1810 人。绝大多数留在本校共有1607 人,比例为 88.79%;其次 C9 高校(除本校外)有92人,比例为 5.08%;第 三位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有46人,比例为 2.54%。除本校外,录取毕业生人数排前三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分别是复旦大学 (40 人)、北京大学(19人)、清华大学(18人)。重点就业单位: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毕业生就业人数超过10人的就业单位达 59 家,具体如下:就业地域分布:从就业地域来看,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主要就业省市为上海市。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分别为 590 人、2156 人和 678 人。除上海市外,就业人数较多的省市有: 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和北京市。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各省份最低录取分数线:复旦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规模:复旦大学2016届毕业生共 7590 人(不含高职生、港澳台学生及留学生)。按照学历分布,本科毕业生2705 人,硕士毕业生3543 人,博士毕业生1342 人。男生共有%),女生 3822 人(50.36%), 男女比例为0.986:1,接近 1:1,性别比例较均衡。毕业生去向:国内升学:2016 届毕业生国内升学的人数为 1102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14.52%。按照学历层次 区分,本科生升学 869 人,占本科毕业生的 32.13%;硕士生升学 122 人,占硕士毕业生的3.44%;博士生升学(博士后)111 人,占博士毕业生的 8.27%。超过 90%的毕业 生进入国内一流高校继续深造。除复旦大学外,毕业生多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85高校和 211 高校录取。重点就业单位:复旦大学2016届毕业生招录人数最多的单位涵盖电子信息、银行、会计等行业,招录人数前20位的非医疗机构单位如表 7 所列,其中世界500强1企业 9 家。就业地域:2016届毕业生在上海市就业人数共 2965 人,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 78.50%, 其次是广东省和浙江省,分别有153 人和132 人,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 4.05%和 3.49%。复旦大学2017年各省份最低录取分数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规模:2016届毕业生共5101人。其中本科生173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33.9%;研究生 3370 人(硕士生 2597 人,博士生 773 人), 占毕业生总数的 66.1%。毕业生中,男生3828人,女生1273人,男女比例为3:1。毕业生去向:按学历层次统计,本科、硕士、博士的就业去向分类统计情况如下:国内升学:2016届毕业生中,国内升学人数为 1826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35.8%。其中本科读研 779 人,硕士读博 843 人,博士从事 博士后研究 204 人。毕业生国内升学主要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其他“985”高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重点就业单位:2016年招聘录用毕业生在 10 人以上的单位为 34 家,录用毕业生数为 926 人,占直接就业毕业生总数的 39.4%。招聘录用毕业生在 20 人以上的单位为 17 家。就业地域:2016届毕业生到东部地区就业的比例最高,为 67.2%,中部地区的比例为 29.2%。从毕业生就业地域的省市看,在安徽省就业的人 数最多,为 545 人,占 23.2%。其次是去上海、浙江、北京、广东、 江苏等一线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各省份最低录取分数线:南京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规模:南京大学2016届应毕业学生实际共有8065名毕业生参加就业。 其中本科毕业生 3329 人(占 41.28%),硕士研究生 3696 人(占 45.83%),博士研究生 1040 人(占 12.89%)。毕业生中,男生数为 4252 人(占 52.72%),女生数为 3813 人(占 47.28%),男女性别比为 1.12:1。毕业生去向:重点就业单位:《财富》 世界 500 强排行榜(2016)上榜企业中就业人数为 534 人;以 BAT 为代表的知 名 IT、互联网企业就业人数为 403 人。部分就业单位如下:就业地域;南京大学 2016 届毕业生在东部地区就业 4441 人,占 87.40%;在中部地区 就业 379 人,占 7.46%;在西部地区就业 261 人,占 5.14%。西安交通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规模:2016年毕业生共计7335 人,其中本科生3600 人,硕士研究生2924 人,博士研究生811 人。毕业生去向:国内升学:2016年毕业生中,本科生升学比例为50.69%,硕士生为3.80%,博士生为17.02%。重点就业单位:2016年到大型骨干央企就业的人数为 798 人,其中本科生 175 人、硕士生 556 人、博士生 67 人。毕业生到大型骨干央企就业情况统计:2016 年到世界500强企业就业情况统计2016 到行业领先企业就业情况统计就业地域:西安交通大学2017年各省份最低录取分数线: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规模:2016届毕业生共计 8180 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111 人、硕士毕业生 3408 人、博士毕业生661人毕业生中男生共 5722 人、女生共 2458 人,男女比例为 2.33:1。毕业去向:国内升学:2016 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共有 1952 人,占毕业生总数 47.48%,其中 1449 人到本校、190 人到其他“C9”高校、126 人到其他“985 工程”高校、108 人到其他高校、79 人到科研院所;2016 届硕士毕业生国内升学共有 349 人,占硕士毕业生总数 10.24%;重点就业单位:2016 届毕业生签约国防系统就 业共计 1587 人,占毕业生签约总人数的 32.74%,其中签约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就业毕业 生为 1448 人,签约部队就业毕业生 139 人。2016 届毕业生到重点单位就业情况如下:就业地域:2016 届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华东地 区,共计 3620 人,占签约就业毕业总数的 74.69%。(数据来源:C9高校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各省份最低录取分数线:
馆藏&69189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厦门大学预科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