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无一点云,星斗张明[45],错落水中,如珠走镜[46],一发不可收拾的意思。 翻译

山水类文言文阅读
袁家渴记柳宗元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母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黑,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
水石。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飏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阅读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行若穷 穷:全、都
  B.类合欢而蔓生 类:类似
  C.余得之不敢专也 专: 独
  D.故以名焉 名:取名、命名
  2.下面直接表现袁家渴景色优美的一组是
  ①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 ②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 ③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
④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水石 ⑤山皆美石,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 ⑥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一项是
  A.第一段以钴母潭、西山为陪衬,突出袁家渴是永中幽丽奇丽的地方之一。
  B.第二段写“渴”,既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渴”的基本概况,又为下文精彩的描写作了准备。
  C.第三段先记叙山石、岩洞,各种树木花草,然后借助“风”突出了景物的动感,给人以奇光异彩之感。
  D.本文主要写了袁家渴的高洁、奇伟、清丽幽雅,表达了对袁家渴无 人了解,长久地被遗弃,连当地人都“未尝游”的遗憾。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母潭
  (2)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
  (3)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知识链接】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改革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永州,今湖南零陵,在唐时还是一个未经多少开发的地区,僻远荒凉。州司马只是安置流放官员的一种名义上的职务。柳宗元作为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革新家,在这样的处境里,还要时刻担心受更重的迫害,其心情之抑郁苦闷可以想见。可以说,在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但正所谓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倚,这穷蹙的十年,居然真正造就了一个古文大家的绝世风范。就在这种环境下,就在这种心情下,柳宗元的郁郁才思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发
言为文,莫不悲恻动人,他的寓言、山水游记以及记叙文都取得了整个一生中最光辉最杰出的成就。《永州八记》《捕蛇者说》《三戒》《段太尉逸事状》……这些都代表着柳
宗元的最高成就。
游东林山水记王 质
  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圜贵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溪末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濛中以意命之。水数百脉,支离,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山有浮图宫,长松数十挺,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翌日,又转北出小桥,并溪东行,又西三四曲折,及姚君贵聪门。俯门而航,自柳竹翳密间,循渠而出。又三四曲
折,乃得大溪,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小驻古柳根,得酒两罂,菱芡数种。复引舟入荷花中,歌豪笑剧,响震溪谷。风起水面,细生鳞甲,流荧班班,若骇若惊,奄忽去来。夜既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天无一点云,星斗张明,错落水中,如珠走镜,不可收拾。隶而从者:曰学童,能嘲哳为百鸟音,如行空山深树间,春禽一两声,肃然使人怅而惊也。曰沈庆,能为歌声,回曲宛转,嘹亮激越,风露助之,其声愈清,凄然使人感而悲也。
  追游不两朝昏,而东林之胜殆尽。同行姚贵聪、沈虞卿、周辅及余四人。三君虽纨绮世家,皆积岁忧患,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今而遇此,开口一笑,不偶然矣。皆应曰:“嘻!子为之记。”
  【阅读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俨立门左右 俨:严肃的样子
  B.循渠而出 循:沿着
  C.复引舟入荷花 引:率领
  D.隶而从者 从:跟随
  2.下列全是描写东林水景的一项是
  ①锐者如簪,缺者如
②支离,经纬参错③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地也④红披绿偃,摇荡葳蕤⑤风起水面,细生鳞甲⑥其声愈清,凄然使人感而悲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傍晚步行观赏到的东林山水的景象,既写了群山各异的山势山形,又多层次写了水的景象。
  B.第二段写舟游中的水景,重点写了荷花的静态美,突出荷花的色、味、形,同时兼写“风”使荷花变化之美。
  C.文中有全景的鸟瞰,也有细景的勾描。重点是细景的描写,反复濡染,详尽描述,掩映多姿。
  D.文章描写景物的词句多用四字,显得灵动而不板滞,堪称是景中有情、秀丽多彩的山水画卷。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
  (2)三君虽纨绮世家,皆积岁忧患,余亦羁旅异乡
  【知识链接】  东林,山名,在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郊区)西南五十里,又叫贝锦山。它突兀在溪泊之中,山峰十分秀丽,上面还有佛寺,宋代沈东老曾在这里隐居过。王质:南宋诗人,字景文,号雪山。他博通经史,文思敏捷,曾与九江王阮齐名,并受到著名词人张孝祥的赏识。著有《雪山集》《林泉结契》等。
松风阁记(二)刘 基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 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临头上。当日正中时,有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离
蜿蜒,徘徊;影落檐瓦间,金碧相组
绣。观之者,目为之明。有声,如吹埙篪,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
  予以问上人。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阁上又三日,乃归。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阅读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得备悉其变态 悉:全部
  B.莫可名状 名:说出
  C.但闻波涛声彻昼夜 但:只
  D.予以问上人 以:认为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简要交待松风阁的位置和再次游览的情景。缓缓写来,文字省净而亲切。
  B.第二段集中笔墨写松树,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松树的姿态之美和松树中风的声音变化。
  C.最后一段,通过与方舟上人的对话,探求所见所闻的美感缘由和松风阁命名的由来。
  D.这篇文章虽题为松风阁,但作者刻意摹写的是松而不是阁,写出的松风快人耳目,也就自然地揭示出建阁的用意和阁名的由来。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
  (2)影落檐瓦间,金碧相组绣,观之者,目为之明
  (3)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
  【知识链接】  刘基:明初大臣,字伯温,浙江青田人通经世之学,尤精于天文及兵法,诗文俱有名。松风阁,今浙江绍兴稽山金鸡峰下。活水源,今浙江绍兴稽山灵峰下。六尘:佛经以声、色、香、味、触、法为六尘。六尘与六根耳、目、鼻、舌、身、意相接而产生的种种欲望,导致种种烦恼,谓之六根不净。故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耳目之入,皆虚妄耳:佛教以为一切色法(现象)皆空幻不实,故所见闻皆为虚妄。
参考答案:
  《袁家渴记》:1.A(穷:走到尽头。)2.D(①是间接描写。②只是交待其地理状况,不是描写美景。)3.D(本文主要是借袁家渴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摧残的同情,也寄托了自己悲痛的身世之感。)4.(1)从冉溪向西南,走水路十里远,山水风景较好的有五处,风景最好的是钴母潭(2)常常有风从四周山上吹下,吹动大树,轻柔着小草,红花绿草五彩缤纷,令人惊骇(3)风景大多都是这样的,我没办法全部描述出来
  《游东林山水
记》:1.C(引:拉、牵,这里是乘船的意思。)2.D(①是写山。③写松树。⑥写歌声。)3.B(重点写了荷花的动态美,兼及荷花的色、味、形,通过写“风”突出荷花的变化之美。)4.(1)风从两岸吹来,红花随风散开,绿叶
随风倒下,它们随风摇摆,美丽极了(2)三个人虽然是世代富有的家族,都长年忧虑担心,我也在他乡停留
  《松风阁记(二)》:1.D(以:用、把。)2.B(主要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3.(1)我今年春天刚到那里,留下来住了两宿,都恰好碰到雨天(2)
树影落在檐角瓦棱之间,(金黄的瓦、翠绿的松)编织成美丽的花纹,金壁辉煌,观看的人眼睛为之一亮(3)既然这样,那么和尚却用这而给这个阁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游东林水记全文翻译_百度知道
游东林水记全文翻译
王质《游东林山水记》王质(1127年-1189年),字景文,号雪山,兴国(今江西兴国县)人。绍兴三十年进士。任太子正。因上书反对频换宰相,被免职。后为张浚、虞允文幕僚。博通经史,文思敏捷。有《雪山集》、《林泉结契》等。 《游东林山水记》是其游记名作。东林山,在浙江吴兴县西南五十里,又叫贝锦山,它突兀在溪泊之中,山峰十分秀丽,上有佛寺。此记作于绍兴二十八年。作者记述了两天游历东林山水的见闻,并抒发了自己&羁旅异乡&和同伴&积岁忧患&的感慨,从而使这幅秀丽迷人的自然图画,又连缀着几笔乱离社会的悲惨景象。文章前两段,都是着力于对客观景物的生动描摹,虽然它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作者却始终把他所要描绘的山和水交错地编织在一个和谐统一的画面中。先是步行游览,侧重刻画山,而山中又有水: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清深,意若不欲流。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在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中以意命之。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曷蒙络。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着。 接下写乘船游览的情况,侧重刻画水,而水中又有山;又三四曲折,乃得大溪,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小驻古柳根,得酒两,菱芡数种。复引舟入荷花中,歌豪笑剧,响震溪谷。风起水面,细生鳞甲,流萤班班,若骇若惊,奄忽去来。夜既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天无一点云,星斗张明,错落水中,如珠走镜,不可收拾。隶而从者:曰学童,能嘲哳为百鸟音,如行空山深树间,春禽一两声,然使人怅而惊也;曰沈庆,能为歌声,回曲宛转,嘹亮激越,风露助之,其声愈清,凄然使人感而悲也。 由于作者善于运用铺陈手法,并注意从对客体的感觉上着力,因此笔下的景物,显得色彩班驳,栩栩如生,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 【注释】 [1]东林:山名,在今浙江吴兴东南。 [2]绍兴:南宋高宗年号。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 [3]欲夕:傍晚。 [4]阛阓(huán huì):市区。 [5]并溪:沿溪。 [6]重碧:深绿色。 [7]幽邃(suì)靖深:幽静深远。 [8]意若不欲流:溪水好像不愿流动似的;形容水流徐缓。 [9]支径:斜出的小路。 [10]既竟:指走到尽头。 [11]顶:顶峰。隐:隐约。 [12]一舍:三十里。 [13]“锐者”四句:形容顶峰一带的山形,有的像顶端尖尖的簪子,有的像环形缺口的玉玦(jué),有的像高耸的发髻,有的像平圆而中心有孔的璧玉。“锐”,上小下大。“隆”,高起。 [14]出没烟霏(fēi):在烟云中时隐时现。“霏”,云飞动的样子。 [15]“聚者”四句:形容远处树林的形态,长在一起的如同欢聚,分开生长的如同别离,排列整齐的好像枝枝长戟,杂乱的好像一堆散发。“戟(jǐ)”,古代的一种兵器。 [16]“于冥蒙(míng méng)”句:谓在迷迷茫茫中根据自己的想像、揣度给它命名。 [17]脉:山脉,这里是指“支流”。 [18]支离胶葛:分散错杂。 [19]经纬参(cēn)错:纵横参差交错。 [20]“迤者”四句:谓水绵延的形成溪流,溢出的形成水泽,断开的成为池塘,干枯的成为洼地。“汇”,水流汇聚之处。“涸(hé)”,水干枯。 [21]“洲汀”二句:谓沙洲水滩以及岛屿,有的相向相合,有的相背相离。 [22]“青树”二句:谓树藤互相覆盖缠绕。“交”、“络”,纠结、缠绕。“罗”、“蒙”,网罗、覆盖。 [23]挽:拉,牵引,这里指采。 [24]“或夷犹”句:谓有的安逸徘徊,好像无所作为似的。“夷犹”,同“夷由”,徘徊不前。“容与”,安逸自得的样子。 [25]浮图宫:佛寺。 [26]挺:量词,这里是“株”、“棵”的意思。 [27]月一眉:指新月。修:长,高。 [28]俱:同,在一起。 [29]尽山足:走到山脚。 [30]更(gēng):更漏。 [31]翌(yì)日:第二天。 [32]“俯门”二句:俯门而航:到门下乘船。“航”,船,这里作乘船讲。“翳(yì)”,掩蔽。 [33]红披绿偃(yǎn):“红”指荷花,“绿”指荷叶;“披”、“偃”,形容荷花荷叶被风吹开吹斜的样子。 [34]葳蕤(wēi ruí):枝叶繁盛下垂的样子。 [35]勃郁:形容气味浓盛。 [36]罥(juàn):挂。 [37]掩苒(rǎn)不脱:指香味经久不去。“掩苒”,滞留、延搁的意思。 [38]小驻:暂时停息。 [39]罂(yīng):酒器,口小肚大。 [40]芡(qiàn):一种浮生水草,实可食用,俗名鸡头。 [41]剧:极,甚。 [42]班班:同“斑斑”,即点点。 [43]奄忽:迅疾、倏忽。 [44]“森森”句:阴森森地像要下来抓人。搏:攫取。 [45]张明:大明,很亮。 [46]如珠走镜:像珠子在镜一般的水面上滚来滚去。“走”,跑。 [47]“隶而”二句:谓跟随的仆人有叫学童的,会学百鸟鸣叫的声音。嘲哳(zhá):鸟鸣声。 [48]翛(xiāo)然:忽然而起的样子。 [49]“追游”二句:意谓抓紧时间游赏了不到两昼夜。 [50]殆(dài):差不多。 [51]纨绮(wán qǐ)世家:世代相传的富贵人家。 [52]积岁:连年。 [53]羁(jī)旅异乡:寄居他乡。 [54]隅(yú):角,方。 [55]引领:伸长脖子。 [56]此:指东林山水。 [57]开口一笑:唐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有“尘世难逢开口笑”句。
其他类似问题
全文翻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阅读鉴赏训练题。高考文言文分类阅读专题。寓言类文言。毛 颖
韩 愈。毛颖者..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阅读鉴赏训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寻找《游东林山水记》原文与翻译
寻找《游东林山水记》原文与翻译 5
游东林山水记[1]
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2],欲夕[3],步自阛阓中出[4],并溪南行百步[5],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溪上下色皆重碧[6],幽邃靖深[7],意若不欲流[8]。溪未穷,得支径[9],西升上数百尺。既竟[10],其顶隐而青者[11],或远在一舍外[12],锐者如簪[13],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14],聚者如悦[15],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16]。水数百脉[17],支离胶葛[18],经纬参错[19],迤者为溪[20],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洲汀岛屿[21],向背离合;青树碧蔓[22],交罗蒙络。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23],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24]。山有浮图宫[25],长松数十挺[26],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27],迟速若与客俱[28]。尽山足[29],更换二鼓矣[30]。
翌日[31],又转北出小桥,并溪东行,又西三四折,及姚君贵聪门。俯门而航[32],自柳、竹翳密间,循渠而出,又三四曲折,乃得大溪。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33],摇荡葳蕤[34],香气勃郁[35],冲怀罥袖[36],掩苒不脱[37]。小驻古柳根[38],得酒两罂[39],菱芡数种[40]。复引舟入荷花中,歌豪笑剧[41],响震溪谷。风起水面,细生鳞甲;流萤班班[42],奄忽去来[43]。夜既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44]。天无一点云,星斗张明[45],错落水中,如珠走镜[46],不可收拾。隶而从者曰学童[47],能嘲哳为百鸟音,如行空山深树间,春禽一两声,翛然使人怅而惊也[48];曰沈庆,能为歌声,回曲宛转,了亮激越,风露助之,其声愈清,凄然使人感而悲也。
追游不两朝昏[49],而东林之胜殆尽[50]。同行姚贵聪、沈虞卿、周辅及余四人。三君虽纨绮世家[51],皆积岁忧患[52];余亦羁旅异乡[53],家在天西南隅[54],引领长望而不可归[55]。今而遇此[56],开口一笑[57],不偶然矣。皆应曰:“嘻!子为之记。”
【作者及题解】
王质(),字景文,号雪山,兴国(今属江西)人。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他做过当时抗金将领张浚、虞允文的幕僚,与陆游、张孝祥是朋友。任太学正时,因言事罢官。有《雪山集》。
这篇游记写秋游东林,第一天登山揽胜,第二天泛舟观荷,虽各有侧重,却又是登山见水,泛舟山下,山山水水,贯穿全篇,描绘出这一地区的风光特点。文中刻画山容水态,运笔颇下功夫。至于,写小舟摘菱、采荷、捕鱼,而菱青、荷红、鱼白,色彩相间如画;写荷花满溪,迎风摇曳,香气冲怀,则诗意盎然;写群星映水,如镜面滚珠,又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松涛、山月、流萤,也各得其趣。记叙第二天游程,以闻口技与歌声“怅而惊”,“感而悲”作结,为从诗情画意的描写中,转入篇末点出的同行者“积岁忧患”、“羁旅异乡”的感慨,巧妙而自然地作了铺垫。当然,这种处理与安排,首先又因为作者王质生活在南宋初年的动乱时代,是一个关怀国事的人。他在文学上把自己看做是苏轼的继承人,诗写得有点儿苏轼的气派。这篇游记描写深夜山势“森森欲下搏人”,也很容易使人想起苏轼《石钟山记》中那句十分相似的话。
的感言:谢谢
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发不可收拾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