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直播教育部全国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会议 新浪直播怎么看不了?

当前位置:&>&&>&&>&&>&
教育教学管理
  〔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日―7日,教育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1998年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以来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落实“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研讨了今后一段时间大力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和举措。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在开幕式上作了《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报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闭幕式上作了会议总结。
  会议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即由重视规模发展,向更加注重质量提高的方向转移,要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开创本科教学工作新局面。会议广泛听取了各地、各高校对会议主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并决定于2005年年初正式印发。
  会议采取网络视频会与座谈会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据不完全统计,12月2日的开幕式和12月7日的闭幕式各设分会场108个,两次会议的参会人员均超过5000人,是一次直接面向基层,提高会议效率的成功尝试。在北京参加座谈会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主管高教的领导同志,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教育(人事)司(局)主管高教的负责同志,有关高等学校的校领导等110多名代表。
  撰稿 江 河 宋 毅
  〔独立学院本科专业清理备案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教育部《关于规范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原则,为确保独立学院稳定、健康发展,教育部决定将独立学院作为单独的专业设置单位,并对已招生的本科专业进行清理和备案工作。
  清理和备案工作的范围是经教育部批准和确认的独立学院在2004年及以前举办的本科专业。工作程序是独立学院将已招生的本科专业,按照《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的有关要求,填报《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申请表》,经申请举办独立学院的普通高校(以下简称申请者)同意后,报独立学院所在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独立学院上报的本科专业进行审核后,报教育部备案。
  为做好独立学院本科专业的清理备案工作,教育部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1)独立学院要重视本科专业的清理备案工作,要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主动争取独立学院申请者的帮助、指导,认真做好专业备案工作。(2)独立学院的申请者要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负责,加强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采取切实措施解决独立学院在本科专业清理备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3)对已招生但办学条件尚需完备的专业,独立学院应提出专业建设规划,力争在短期内达到本科专业的开办条件。(4)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属地内所有独立学院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参照《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中的本科专业设置备案表的格式式样填写备案表,连同批准设置独立学院的文件(复印件)报教育部备案。
  教育部还明确规定,从2004年开始,独立学院增设、调整本科专业一律以独立学院为单位独立申报。独立学院凡新增、调整本科专业,需先报申请者审核,按《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中的有关要求,将申请者的审核意见,连同其他专业申报材料报送独立学院所在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请者应当组织校学术委员会对独立学院新设、调整本科专业的申请进行评议,并提出评审意见。
  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分期分批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是专家考察评估的重点之一。对经过评估教学工作未达合格的学院,将责令其限期整顿。
  撰稿 张庆国 宋 毅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是教育部正在实施的《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教育部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进展。
  一、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检查了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支持网站的联通情况,并在工作网页上公布了检查结果。在认真总结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评审工作的基础上,修订了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和申报表格,进一步完善国家精品课程网上申报评审系统和评审工作程序,评出2004年度国家精品课程300门。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分别开发了大学体验英语、新时代交互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新理念大学英语4种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从2004年2月起,全国有180所高校开始依据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采用上述教学软件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
  启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工作,提出了改革的初步方案;积极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目的立项和研究工作,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完成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的换届工作。
  三、全面开展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组建成立。公布了2003年42所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结论。完成了55所高校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完成本科教学评估方案的修订工作,发出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评估工作纪律的通知》,制定了《专家行为规范》。加快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课题的研究,组织了三个课题组分别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研究”、“大学毕业生信息追踪系统研究”、“国外高教评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已取得部分研究成果,为采集和公布数据,做好今后的评估工作打下了基础。开展了“独立学院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为进行独立学院教学工作专项检查奠定了基础。
  全面启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发出《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要求各省启动高职高专院校评估工作,着手制定指导各省开展评估工作的文件。举办了两次为期一个月的全国高职高专评估专家理论研修班,对270多位高职教育评估专家进行了系统培训,为顺利推动评估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同时,推进了“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指标体系的研制。
  加强医学教育医学类专业评估工作。与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合作,对青海省青海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申办医学类专业的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试点性评估。在有关高等学校进行了《会计学、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工作合格评估方案》、《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测试。
  撰稿 江 河 宋 毅
  〔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先期启动的四个项目之一。2004年是该项目执行的第二年,全国共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47个教学指导委员会及专家组织推荐了381所高校的848门课程参加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评审。
  评审阶段,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份的700余名专家参加了网上初评。有30个省份179所高校的390门课程通过初评参加终审。经过终审专家评议,产生年度国家精品课程300门。
  2004年度300门国家精品课程覆盖了29个省份的132所高等学校。其中,云南、广西、贵州、青海、新疆、甘肃、海南、江西均首次有课程入围。这300门课程中有73所地方高校的课程89门;有高职课程51门,占总数的17%,较2003年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中,本科249门课程分布于13个一级学科(含文化素质和“两课”)的52个二级学科之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修改原有教学大纲,制订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上来;二是改革现在的教学模式,将单纯依靠课本、粉笔、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改变为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教学三位一体、综合运用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模式上来;三是改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大学英语教学检测和评价系统,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为推动这项改革, 2003年2月教育部成立了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项目组。经过专家近一年的辛勤工作,完成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并于2004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与此同时,教育部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开发了四套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软件系统。2004年2月,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及与之相配合的四套教学软件,在180所高等学校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7月,为一线教师设立了200多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研究项目。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于2004年3月正式启动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项目,于2004年年底制定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从三个方面着手改革:一是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考试大纲,突出加强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测试;二是全面改革分数报道方式,逐步将考生范围限制在校内,突出考试为教学服务的功能;三是改革考试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考务管理。截至2004年底,教育部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投入经费2300多万元。
  撰稿 刘向虹 刘剑青
  〔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  2004年5月,教育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出《关于增加八年制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试办学校的通知》,批准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5所学校为八年制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试办学校,并自2004年起开始招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对医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等医学教育的国际化问题也愈显突出。对教育思想与观念、教育模式与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医学教育的改革,提升中国医学教育水平以及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成为医学教育学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中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学制改革研究”初步研究意见提出,医学教育应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行条件下建立多种学制的医学教育体系,培养适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类高素质医学卫生人才。研究提出设立八年制医学教育,是一种动态的调整思路、前瞻性思考。教育部要求试办八年制学校注意 “整体优化,强化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从各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办出特色。
  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是继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发《关于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若干意见》,停止自学考试、各类高等学校的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等)举办医学类专业学历教育;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发《中等医学教育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原则上停止中等教育医学类专业培养,对医学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办学层次进行规范调整后的又一项医学教育改革措施。研究认为,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突出如下要求,即: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有较强的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技能和社会适应性,有较高的临床医学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与他人(包括国际)交流、协作能力。八年制医学教育将我国为培养高水平的临床医生和医学科研人才进行有益的实践探索。
  撰稿 石鹏建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  教育部开展了对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备案)的验收评估工作。45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点全部通过了此次验收评估,其中29个基地点评估结论为“优秀”,16个基地点评估结论为“合格”;13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点(备案)中,12个评估结果为“合格”,纳入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进行管理,1个基地点暂缓通过,作为备案基地继续建设。
  经过八年的改革与建设,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构建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基础平台,创建了科学合理、内容新颖的基础课程教学新体系,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探索了方法手段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探索了基础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多元化新途径,建立和完善了教学基地建设与运行新模式,形成了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从基地的评估检查看:参与基地建设的教师总数达280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为650余人,副高职称的教师为100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为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基地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数千项,累计完成科研经费6.5亿元,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133篇,科学研究论文15000余篇,编辑出版了高质量教材964套,科研专著145本。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在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评选中,精品课程总数达到55门,占所有工科类精品课程的48%,占全部本科类精品课程总数451门的12.2%。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2004年,教育部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第一批15个基地点进行了检查评估,对第二、三、四批基地点及试办基地点进行了验收检查。评估、检查工作按照“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思想,聘请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对基地点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验收工作促进了基地的改革与建设,交流了基地建设的经验,进一步理清了基地建设的思路和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诊断、促进、交流、提高”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基地的建设进程。第一、二、三、四批基地共计83个基地点全部通过了此次检查评估,15个试办基地点中有8个基地点通过了评估,转为正式理科基地点,其余基地点作为试办基地继续建设。
  从基地的评估、检查看: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建设,基础科学的人才培养工作呈现出了勃勃生机。广大教师办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生源质量有所提高,各项建设和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批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方案得到高教界的认同,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其他学科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
  由1999年至2004年,国家理科基地设备总资产翻了一番,从7530万元增加到15000万元;基地点学校先后改建实验室741间,新建683间,实验室总数由1159间增加到1842间;培养本科毕业生17300人,其中2004年理科基地(班)毕业本科生4680人,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者3630人,基地(班)毕业生读研率高达78%,部分基地学校读研比例最高达90%以上;我国在《Nature》和《Science》上分别累计发表的120篇和122篇论文中,基地点单位发表49篇和47篇,占总数的41%和39%。
  撰稿 马 杰
  〔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规范管理和质量管理情况〕  自教育部批准68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以来,网络高等学历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至2004年初,试点高校开设了158种专业、覆盖10大学科门类,网络教育共注册学生230万人,其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招生150万人,其他普通试点高校招生80万人。
  为促进现代远程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确保现代远程教育质量,教育部在积极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改革与创新的同时,加大了对试点工作的规范管理和质量管理力度,引导试点高校规范办学,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2004年教育部对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采取如下管理措施。
  一、全面加强了对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简称校外学习中心)规范管理。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关于上报规范现有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管理工作情况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对现有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试点高校采取有效措施,对现有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进行规范管理,尤其是对已招生但未经审批的校外学习中心进行全面清理。截至2004年10月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港澳台外)的3308个校外学习中心进行全面审批和清理,其中,有2853个校外学习中心获得被审批合格,其他的校外学习中心被审批为暂停招生或停止招生或撤销。
  二、明确了网络教育学生的毕业文凭及就业工作政策。2004年发出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网络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了对普通试点学校日(含12月31日)之前录取的网络全日制高中起点普通本专科毕业生和日之前录取的网络教育全日制普通专科升本科毕业生签发就业报到证问题的实施意见,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教育部文件精神妥善地做好了2004年网络教育毕业生工作。
  三、加强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管理。2004年发出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4年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停止招收各类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学生,同时对2004年试点高校网络教育招生资格、招生对象、招生管理、招生宣传等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并公布了可以进行网络教育招生的63所试点高校名单。
  四、开展对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年报年检和抽查。结合网络教育学院年报年检工作,2004年8月,教育部组织4个专家组会同当地网络教育专家组重点对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四川省、重庆市的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进行抽查。在2003年度网络教育学院年报年检中,教育部对部分试点高校的违规办学行为进行了处理和通报。
  五、启动了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简称统考)的有关工作。为提高网络教育的社会声誉,确保网络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2004年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生部分公共课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通知》、《教育部关于成立第一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成立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研究考试大纲、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制度。网络教育统考试点工作将于2005年按照全国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标准在全国展开,日以后入学注册网络教育学生的统考合格成绩作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资格条件之一。
  六、研究并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工作评估。2004年8月发出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全面启动省级及以下电大系统的评估工作,同时也启动了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普通高校网络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普通高校试点工作评估将于年间开展。
  七、开始对网络教育进行信息化管理。教育部在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2003年度年报年检工作中启用了网络教育质量监管系统网络平台,并通过平台对试点高校网络教育的部分工作进行动态管理。
  撰稿 刘 英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04年9月,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为6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个百分点。
  发布《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
  全面启动五年一轮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全面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
  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发布《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以下简称《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为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和强化地方政府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的权利与责任提供了依据。《目录》按照“以职业岗位群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制定,包含19个专业大类,78个二级类和532种专业,实行“专业大类原则不变、专业类相对稳定、专业相对放开”的管理方式。《目录》提供了“专业简介”和“本专科专业对应表”等配套文件。这是我国第一次制定和发布全面系统的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目录。
  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先后确定了两批共32个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单位,中央财政投入近80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实习实训条件。继续推进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高职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和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作。
  旨在宣传职业教育,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的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成功举办。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数控技术专业领域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撰稿 李津石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十五”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China Academic Digital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DLIS)是“211工程”三大公共服务体系之一,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8月批复,正式启动建设。CADLIS“十五”建设项目由两个专题组成:(1)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二期工程(CALIS);(2)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
  综合上述两个专题项目,CADLIS在“十五”期间的建设目标是:以系统化数字化学术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先进的数字图书馆技术为手段,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为依托,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力争到2005年底,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开放式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的框架,使之成为国家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以此推进高校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深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高图书文献保障水平,为实现“211工程”总体建设目标,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CADLIS在“十五”期间主要进行4个方面的建设。
  1.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在数字资源加工与存储、数字对象分类与描述、元数据标准与互操作、系统模式与互操作、服务模式与规范等涉及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方面,建立符合国际主流、与未来的国家标准保持同步衔接的CADLIS标准规范体系,为建设开放性的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提供保障。
  2.数字资源建设。重点建设中外文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经典著作、教学参考用书和其他重要文献等全文数据库,联合书目、现刊目次、重点学科导航等二次文献数据库,中国工程技术史料、敦煌学等学科专题特色数据库,以及部分工具性数据库,形成以数字化图书期刊为主、覆盖所有重点学科的学术文献资源体系。数字资源总量达到120T字节。
  3.数字化技术支撑环境建设。加强数字对象加工、数字对象管理、应用系统与工具、数字图书馆门户、综合服务管理等应用软件系统建设,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资源制作、管理、组织、存储、访问、服务的分布式数字图书馆技术支持环境。
  4.服务体系建设。在CALIS原有的三级保障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服务支撑体系的软硬件建设,提高服务和协调能力,形成“集中资源、分工合作、均衡负载、用藏结合”的、高效的CADLIS服务体系。
  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二十多家大学图书馆承担了CADLIS的建设任务,一百多家大学图书馆参与了CADLIS的子项目建设。
  撰稿 李晓明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执行情况〕  2004年,“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取得了良好成绩和效果。7月底,在西南科技大学举办了第三次高等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管理人员培训班,交流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实施以来的经验和实效,使对口支援工作不断深入。各支援和受援学校均认真执行了双方签署的协议。教育部认真采纳了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张苹英等24位代表提出的第2749号建议,将吉首大学列入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确定中山大学对口支援吉首大学,使对口支援的高校增加到18对。“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在社会上取得良好反映,《中国教育报》分别于7月19日头版头条以《助力西部高校驶入快车道――从李建保事迹看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实施》,和8月27日的专版《对口支援:东西部高校心手相牵》两次作了相关报道。为支持西部地区高校的发展,在部领导的关心下,教育部高教司与甲骨文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甲骨文公司向西部50所大学赠送总价值约为1亿多美元的用于教学的软件产品、软件许可证和甲骨文公司相关技术书籍,同时为西部50所大学的50名教师进行了为期数月的专题培训。日,教育部在京召开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汇报会,吴启迪副部长到会讲话。
  撰稿 康 凯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情况〕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教育部于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该计划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依托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集成全国农业高校和相关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及实用技术课件,通过广播、电视、卫星、互联网等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全国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站(点),将高等教育输送到县和中心乡镇的学习点,在农村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高职教育为主,每年每村招收一名大学生,培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的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针对农村成人学习的特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招生计划单列,注册入学,不转户口,就地上学,自主学习,累计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可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招收对象主要面向具有高中(含职高、中专)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农村青年,鼓励复员退伍军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村干部,以及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参加学习。
  在课程设置上,按照课程开放的理念,以课程平台作为构建专业的基础,实行学分制管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在教学资源建设上,在已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突出教学内容的适用性,精心制作价格低廉、方便实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学习包(含课程学习指南、文字教材、课程辅导光盘、课程考核说明及形成性考核册);在教学组织及教学模式上,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集中辅导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可以利用学习包中提供的多种教学媒体教材进行自学,也可以在乡镇学习点开展学习小组活动,互帮互学、互教互助,县级电大定期送教下乡,指导学生学习,并利用农闲安排学生到县级电大教学点进行集中辅导。课程教学包按注册名册由中央电大直接配送试点县,直接发放到每个新生手中,新生入学要集中进行10―14天的入学教育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由于专业和课程设置符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课程学习包价廉,内容简练,方便实用,而且学前集中培训、农闲集中辅导、小组协作学习等教学方式特别适应农村实际,与开放教育试点收费标准相比,学生的负担平均降低了三分之一。
  2004年7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全国首次招生,参与试点的有24所省级电大及其所属的64所县级电大,共招生4963人,开设了10个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种植类、养殖类和管理类专业,教学工作进展顺利。
  撰稿 刘 英
  〔颁布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  为引导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尽快形成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管理的科学运行机制,教育部制定和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以下简称《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这是我国第一次在专科层次制定和颁布全面系统的专业目录。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数、招生数、毕业生数都已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而与此同时,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简单地套用本科甚至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不仅学科专业名称差异较大,而且学科专业代码大多数不一致,造成了专业设置的混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人才定位、教学管理、招生以及就业等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根据有关部门的初步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1 500??多个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名称。此次制定的《目录》分设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土建、水利、制造、电子信息、环保气象与安全、轻纺食品、财经、医药卫生、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公安、法律19个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共532种专业,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突出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的紧密结合。
  从2005年起,高职高专院校按照该《目录》开展招生、就业等相关工作。现高职高专教育在校生仍按原专业培养至毕业。对于卫生类、公安类等国家控制专业的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的程序办理。
  撰稿 边 际  &&&&审稿 张尧学 葛道凯杨志坚 鲍 朗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浪直播怎么看不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