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ost_最新windows7 ghost_SP1_Ultimate_X86_V2.0(OEM 通用版) 怎么安装

请使用支持脚本的浏览器!
你访问的博客设置了访问权限,你暂时不能查看。博主可在此
不如去逛逛吧。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音乐书上的重点知识 - 叫阿莫西中心 - 中国网络使得骄傲马戏中心!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音乐书上的重点知识
六年级毕业复习:六年级语文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_新东方网_第2页
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 文章正文
18:46&&作者:&&来源:网络资源&&字号:|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作者:周晔。
  2、重点问题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答:叙述了四件事: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热情救助黄包车夫、关心女佣。
  ①笑谈《水浒传》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 ②谈&碰壁&表现了他对旧社会的痛恨;
  ③救护车夫则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 ④关心女佣阿三则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
  (2)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句话的含义
  答: &四周黑洞洞的& ,比喻当时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3、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回忆,记述了伯父鲁迅先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伯父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4、人物评价: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六)第六单元重点:背默前4首古诗及书下注释。
  (七)第七单元重点课文:《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
  ★《老人与海鸥》
  1、中心思想:表达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以及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2、写作方法:描写人物方法主要有四种:外貌描写(肖像、衣着、神态)、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外貌描写-衣着);(2)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外貌描写-神态);(3)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语言描写);(4)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动作描写)
  3、文章情节:课文主要讲了(每年冬天,一位老人步行二十余里,为海鸥送餐,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老人去世后,海鸥们不约而同地为老人送行)的事。
  ★《最后一头战象》
  1、作者:沈石溪,我还知道他的作品《第七条猎狗》(课外书屋)
  2、重点问题:文章依次继续了嘎羧那几件事情?
  答:记叙了嘎羧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情节。
  (八)第八单元重点课文:《伯牙绝弦》《月光曲》
  ★《伯牙绝弦》
  1、资料袋: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故事,《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有&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标题含义:绝:斩断& 伯牙绝弦:俞伯牙斩断琴弦
  3、重点问题:背默课文、翻译诗句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翻译: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于是就弹奏音乐来表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翻译: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一定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月光曲》
  1、资料袋: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6 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跟人交谈。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英雄》《命运》《田园》《合唱》。
  2、标题含义:《月光曲》又叫《月光奏鸣曲》《月光》。贝多芬弹奏了两支钢琴曲,第二支是《月光曲》。
  3、重点问题
  (1)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人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答:弹第一曲因为贝多芬被女孩热爱音乐、善解人意所感动;弹第二曲因为失明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了知音,激发了他创作的欲望和灵感,所以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2).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
  答: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海面由平静&波涛汹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高亢激昂。
  4、人物评价:从本课看出贝多芬是一个(有音乐天赋和创作才华、善良、同情穷人)的人。
  补充说明:《山中访友》、《詹天佑》、《穷人》、《少年闰土》、《月光曲》、《伯牙绝弦》中需要背诵的部分,注意按课文填空、解释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重点复习一些句式变换,《日积月累》中的一些诗词、名句要会默写。同音字组词、形近字组词、写近、反义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这些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
  三、六年级下册课文重点内容
  (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
  ★《文言文两则》
  1、作者:《学弈》选自《孟子o告子》。《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o汤问》。
  2、重点问题: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翻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翻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③孰为汝多知乎?翻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4、中心思想:《学弈》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5、背诵并默写文言文两则
  ★《匆匆》
  1、作者:朱自清。
  2、重点问题:理解句子&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答: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日记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对时间飞逝十分无奈的愁绪。
  ★《桃花心木》
  1、作者:林清玄。
  2、中心思想: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3、重要问题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答:&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生活中的&不确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岗、遇到自然灾难等。
  (二)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
  1、作者:老舍先生
  2、中心思想:文章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3、写作方法: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4、文章重点介绍了四天:腊八、除夕、初一、十五
  5、文学常识:中国传统节日时间排列顺序
  ①初一(也叫春节,农历1月1)、②十五(农历1月15)、③端午节(农历5月5)、④乞巧节(也叫七夕节,农历7月7)、⑤中秋节(农历8月15)、⑥重阳节(农历9月9)、⑦腊八(农历12月8)、⑧除夕(农历12月30)
  (三)第三单元重点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
  ★《十六年前的回忆》
  1、作者:李星华(李大钊女儿)
  2、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3、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答: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它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人物评价:李大钊是一个(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人。
  ★《为人民服务》
  1、资料袋:这是毛泽东主席于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翻译:固:本来。或:有的人。于:比。人本来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3、人物评价:张思德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4、背诵课文第二段
  (四)第四单元重点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
  ★《卖火柴的小女孩》
  1、作者:丹麦作家安徒生。安徒生的作品还有:《丑小鸭》《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
  2、文章情节: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然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和奶奶一起飞走了),最后(在大年夜冻死街头)。
  3、重点问题:
  ①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象中死去了。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②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各指什么?
  答:前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
  4、中心思想: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凡卡》
  1、作者:俄国作家契诃夫
  2、中心思想: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3、主要情节: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过圣诞节的情景);最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邮筒里,最后以梦结束。
  (五)第五单元重点课文:《跨越百年的魅力》《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更多&&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导读
精彩是人生持续一辈子的过程,绝对不是高考和中考一锤子就可以定下来的,这一锤子只是你的精彩之一!
无敌豆豆001
崛起的兔巴哥
明教小魔女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梳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8页2下载券15页免费18页2下载券16页免费12页1下载券 25页1下载券58页免费13页免费52页2下载券13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页免费2页免费14页1下载券5页1下载券2页免费
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梳理|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六年级上学期音乐教案(1-12课时)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音乐第11册教学进度安排
任课教师:&&&&&&&&&&&&&&&&&&&&&&&&&&&&&&&&&&&&&&
9月3日——7日
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演唱《在老师身边》
9月10日——14日
聆听《亲爱的老师,您在想什么》
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9月17日——21日
聆听《校园里升起五星红旗》演唱《歌唱祖国》
9月24日——28日
聆听《星星、月亮、太阳》演唱《红领巾向着太阳走》
10月8日——12日
聆听《潜海姑娘》 演唱《海滨之歌》
10月15日——19日
聆听《海港之夜》
演唱《海鸥》
10月22日——26日
聆听《人民英雄纪念碑》
演唱《南泥湾》
10月29日——11月2日
聆听《过雪山草地》演唱《游击队歌》
11月5日——9日
聆听《那不勒斯舞曲》
演唱《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11月12日——16日
聆听《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演唱《牧童》
11月19日——23日
聆听《京调》
演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11月26日——30日
聆听《智斗》
演唱《谁说女子不如男》
12月3日——7日
聆听《哦,我的大东北》
演唱《小拜年》
12月10日——14日
聆听《家家门前贴对联》&
演唱《姐妹们上场院》
12月17日——21日
12月24日——28日
1、《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聆听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知道这首歌是歌唱家宋祖英的成名曲。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感受歌曲的风格,体会老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下一代新人的崇高责任感。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风格。
【教学难点】听辨歌曲的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课前预习歌曲的创作背景。
2、了解声乐的几种演唱形式。
二、谈话导入:
师:长大了你想做和谁一样的人?(生回答)当老师好不好?有人从小就有这样的愿望,让我们来听听!
三、歌曲欣赏:
1、演唱形式:
设问:这首歌曲是用怎样的演唱形式来表现的?
2、歌词讨论:
导:歌曲中表达了对老师怎样的感情?从哪些歌词中感受出来的?(配乐朗诵)
(1)“守巢的总是你”一句是什么意思?
师:“守巢”就是守着窝的意思时,老师守着窝干什么呀?这个窝就是指你们的教室。班主任老师送走了你们这个班,还要接下一个班,等你们长大了去了不同的地方,这时老师在哪儿呢?&&&
(2)“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怎么理解?
引导学生明白老师们在默默地教书无私地奉献着。
师:等你们六年级毕业后,知道那时候你们班主任的心情吗?她会难过很长的时间,因为她总想着你们。
3、歌曲风格:
导:我们将这首歌词作者的用心都加以深入的分析了,现在让我们用心来完整聆听。
设问:歌曲是什么风格的?民族?通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旋律,唱法……)
4、乐句分析:
(1)聆听第一段
导:从这首词我们体会到作词者对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下一代新人的崇高责任感的无比崇敬。那么曲作者又是怎样为这个词谱曲的呢?(出示曲谱)
设问:可以分成几个乐段?
(2)分析第一乐段(师弹奏)
师:有几个乐句?乐句与乐句之间有什么关联?(划旋律线:第一乐句从高音盘旋下行,第二乐句作平稳的进行,第三、四乐句各与第一、二句相似。)
(3)分析第二乐段(师弹奏)
A、有几个乐句?一、三两个乐句相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表现怎样的情感?
B、跟琴学唱一、三乐句。
C、与教师合作接唱完成第二乐段的演唱。
(4)分析尾声:
A、聆听第二段与尾声。
设问:我们刚才听的与刚才听的第一段在音乐上有什么区别?引出尾声。
B、聆听尾声。
师:尾声由个乐段的哪个乐句引申而来的?尾声重复出现“我就成了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再次完整聆听。
小结: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族风格,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旋律乡土气息浓郁。
5、关于宋祖英:
这首歌是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成名曲,观看两个版本视频,看第二个视频时跟着一起唱。
四、延伸:
导:宋祖英之所以在唱了这首歌后一举成名,是因为她美妙的歌声中蕴含着对老师深深的情谊,表达出成为老师的崇高理想得到实现后的强烈的自豪感。这样的歌声才是可以打动人的。此刻你们想唱一首什么歌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情呢?
五、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一首赞美人民教师的歌曲,深情的歌声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聆听的过程中充分激起了学生们对教师的敬爱之情。
2、《在老师身边》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饱含深情的歌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学生演唱,讨论并设计几种演唱形式。
3、情感目标:表达对老师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注意演唱姿势,用歌声表达出对老师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课前预习教师节的由来。
2、了解歌曲是几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二、基本练习:
1、发声训练:
5&&6&&&5&0&#&&&5&0&#&&5&&4&#&&1&‖
la&la&&la&&&la&la&la&&&la&la&la&la&la&la&la
1=C&&&4/4&&
i&&7&6&&5&-&&#&4&3&-&#&3&&2-&#&&1-‖
la&&&&&&&&&&&&&la&&&&&&&&&&la&&&&&&&&&&&&la
2、视唱练习:
1=F&&2/4&&&
0&&1&7&#&&#&&&5&6&#&#&7&&#&&#&&1&2&&#&6&∣5&&&2&&#∣
&1&7&&6&5&&#&2&#&&#&5&6&#&#&5&∣23&∣1-‖
(1)师:请学生们观察视唱曲的特点。
(2)老师弹琴,演奏曲谱。
(3)师:请同学们把自己不会唱的小节找出来。
(4)老师示范演唱或者请会的同学示范演唱要求同学跟琴演唱。
三、新授歌曲:
1、&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舒缓抒情的儿童歌曲,歌曲用孩子的口吻诉说在老师身边的成长过程,歌颂了教师为培养下一代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
2、初听音乐,谈谈你对歌曲的感受。
4、分几部分学习聆听音乐。
5、视唱旋律(跟琴),强调强弱规律。
6、用“LU”哼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7、念歌词,体会情感,
8、唱歌词,随琴一起。
9、有感情地演唱。
10、学生演唱,讨论并设计几种演唱形式.
四、总结。
五、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准确的演唱歌曲。但几种力度记号的运用和情感的把握还不到位,还需巩固练习。
3、《亲爱的老师,您在想什么》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歌曲《亲爱的老师,您在想什么》的欣赏,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2、能力目标:能够随着伴奏哼唱歌曲的旋律。
3、情感目标:使学生更加热爱老师、尊重老师。
【教学重点】演唱这首歌时,静静的、认真体会歌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随着范唱能基本上哼唱这首歌曲的旋律。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课前预习歌曲的创作背景。
2、了解齐唱和合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3、收集有关教师节歌颂老师的诗歌或歌曲。
二、导入:
由复习歌曲《在老师身边》导入新课。
三、欣赏教学:
1、先听范唱《亲爱的老师,您在想什么》。
2、说说歌词中描写了什么画面。
3、大声朗读歌词,认真体会歌词的含义。
4、复听歌曲,再次认真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意思。
5、随着范唱轻声哼唱歌曲,基本上了解歌曲的旋律。
6、说一说老师是怎样为了我们操劳的。
7、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四、反馈:请学生演唱歌颂教师的歌曲或朗诵诗歌。
五、小结:通过欣赏让学生从中认识到,应该更加热爱我们的老师,更加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
六、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音符时值的把握上还有待提高。本课的歌曲以前学生可能都听过、会唱基本旋律,就凭着自己的印象来演唱,必然会出现与歌谱有出入的错误。这就要求学生以后学习歌曲时尽量要按照歌谱学,建立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4、《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亲切、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能力目标:通过不同的形式表演歌曲,从而加深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光辉而崇高的形象。
3、情感目标:用歌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形式表演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课前预习歌曲的创作背景。
2、了解歌曲是几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二、激情导入:
1、《我爱米兰》,生会唱的跟着哼唱,边听边摇动身体。听后说说歌里说了什么。&
2、你还知道哪首歌是歌颂老师的,能唱几句吗?&3、老师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其中的几句。&
三、寓教于乐:&
1、仔细倾听旋律,边听边随旋律摇动身体。&
2、再仔细聆听旋律,一边敲击节奏,一边感受歌曲的韵律,注意节奏。&
3、再仔细聆听歌曲,注意歌曲内容。&
师:老师对同学们的爱真是无微不至,老师知道,同学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爱,那让我们再来仔细聆听一遍,注意歌曲中说了些什么。生听后说出自己听到的。&
4、读歌词。&
师:你们说得真好啊,看来每位同学都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来完整地读一下歌词,把对老师的爱释放出来。&
5、配乐读歌词。&
师:谁能尝试伴着音乐朗读第一段歌词。&
师:谁能有感情地伴着音乐读第二段歌词。(“啊”部分齐读)&
师:第当我们谈起老师,总是那样令人激动,是吗?那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其实在我们身边,就不乏那样优秀的好老师,让我们一起回忆,一起分享,你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
师:你们想对老师说什么?&
师:我们一齐说:老师,我爱你!&
师:就让我们把这份爱带到歌词中,朗读第三段歌词,一齐释放对老师的爱。&
6、师范唱,生无声跟唱。&
师:孩子们对老师的爱我能感受到,在座的第一位都能感受到。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感受对老师的爱。请同学们听音乐,跟着老师唱。老师有个要求,把你们的声音关掉,能做到吗?&
7、哼旋律。&
用“LU”。声音稍稍放出来。(师提示:听前奏,轻轻地,并跟着哼)&
提示正确发音,正确坐姿,再次用“LU”哼唱。&
用“LA”音来唱。&
微笑,闭上眼睛,用“LA”音来唱。&
8、唱词。&
伴着音乐,加上歌词唱。&
9、难点突破。&
师指出学生唱错的地方。范唱,学生边听边敲节奏,跟唱,反复唱。&
师:别小看这个“啊”,它饱含着多少深情啊,再来一遍,口形不变。&
10、完整唱,送给可敬可爱的老师。&
四、创造表现:&
师讲述汶川地震中的英雄老师,说感想,深情演唱。&
五、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收获了什么呢?这节课不仅收获了一首歌,更收获了爱。爱是人世间最重要的东西。同学们让我们拉起手来,牵着手,释放爱,爱老师,爱同学,爱家人,让我们再次演唱这首歌,把爱延续下去。
六、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歌曲,在歌曲的教学中,我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朗读入手,激发学生富有感情的歌唱。
5、《校园里升起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
2、能力目标:用动作、手势表示2/4、4/4拍的节奏变化。
3、情感目标:唤起和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的情绪、节拍。
【教学难点】感受2/4、4/4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课前预习了解五星红旗的含义。
2、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
二、欣赏教学:
1、出示课件,学生反馈五星红旗的含义。
2、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感受。
3、初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复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的节拍有什么变化?
5、分辨歌曲的演唱形式,体会歌词所表达的寓意是什么?
6、随着音乐哼唱歌曲。
7、学生创设情境,进行分组讨论。
8、学生分组展示表演。
三、教师总结。
四、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本节课注重学生的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而充满热情的演唱、表现歌曲。
6、&《歌唱祖国》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使学生初步能准确演唱歌曲《歌唱祖国》的节奏、节拍、音准等要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能较完整地表现出歌曲《歌唱祖国》的演唱风格。
【教学难点】注意弱起节奏的演唱与歌曲风格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课前预习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2、了解进行曲体裁的风格特点。
3、了解歌曲的词曲作者——王莘的生平。
二、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走进音乐课堂。大家都知道,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的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想用各种形式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那么老师这里就有一篇歌颂祖国的散文诗,哪个同学能有感情的朗读?
师:这个同学的朗读非常的好,那我们音乐课肯定是要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歌我们先来听一下范唱,但是我们要带着问题去听,这首歌曲适合在什么样的场合运用?你听后的感受如何?(放音乐)
师:听完歌曲我们来回答刚才所提出的问题。第一个问题————
生:运动会,军队,行进的时候——(场合)
师:第二个问题————
生:很激昂,很催人奋进(感受)
师:大家总结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总结的就是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歌唱祖国》的体裁,就是进行曲。
三、初学。
1、讨论歌曲风格特点。
师: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进行曲的风格特点,速度是不快不慢。那么进行曲的力度是怎么样的呢?讨论一下。有的同学说强,有的说弱,如果想表现部队行进的速度,就要强一点,所以这个应该是......对,强。就是这些固有的特点才给同学们带来了刚才那些感受。现在老师来示范演唱歌曲,请大家在听的时候能注意体会歌曲的这些演唱风格。
2、视唱旋律:
1)下面我们就跟琴一起来学习视唱一下第一部分。(每小节一句分句听唱一遍)在唱的时候,请同学关注一下,第一部分的旋律有什么特点?(用四二拍的强弱规律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答案)
2)这种旋律就叫做弱起,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弱起节奏歌曲的时候要注意将歌曲的强弱规律唱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把第一部分的风格特点唱出来。再唱一遍歌曲。(师指挥)
3)刚才同学们唱很好,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部分,先跟琴唱一下。
4)我们再来唱一下第三部分,注意结尾处的变化。
5)将重点句子单独进行演唱,师纠正。
6)最后整曲随琴视唱一遍(师弹琴视唱有前奏)
四、&扩展学习:
1、声音处理:
师:大家歌曲唱的很准确,但是总感觉缺少一种情绪,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歌唱祖国创作的历史吧!这是王莘同志于1950年9月创作的,作者怀着对心中国的深厚感情,向往者祖国光明幸福的未来用凝练集中的歌词,深情豪迈的旋律,畅想了中国人民的理想与事业!
2、找学生来评价一下应该用怎么样的情绪来唱?
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雄壮有力,而且平稳流畅,主题思想:歌唱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热情奔放、乐观自豪&第二乐段: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因而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
3、师:调整状态,保持状态,完整演唱。(师弹琴视唱有前奏)
五、巩固训练:
1、&分组比赛或个人比赛,看那一组唱的既有感情又准确,看哪一组能较多地、正确的指出其他组的优缺点。
2、&给学生找出缺点以后并且在练习过程中多注意。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歌曲《歌唱祖国》,还学会了进行曲、各种音乐要素在歌唱中的作用等新的知识。课后,同学可以自己练唱一下歌曲。
七、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学生演唱歌曲很有激情,符合进行曲的速度。但有个别学生有喊唱的现象,要注意提醒学生。
7、&《星星、月亮、太阳》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
2、能力目标:听赏歌曲,感受歌曲两个乐段在音乐情绪上的变化。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以及热爱中国共产党,长大报效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哼唱谱例。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课前预习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
2、思考:星星、月亮、太阳各代表了什么?
二、欣赏教学:
1、导言: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是关于星星、月亮、太阳的,你们听!
2、欣赏范唱,思考:歌曲中星星、月亮、太阳各代表了什么?
3、复听,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4、再听,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乐段?
5、分段欣赏,感受歌曲两个乐段在音乐情绪上的变化。
6、哼唱谱例:
2/4&&5&3&3&3|&3&4|&5&5&0&4|&3&0|1&5&5&5|&5&4|&3&3&0&1|&2&0|
7、情感教育。
三、教师总结。
四、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认真聆听,并能独立完成谱例的演唱,课堂气氛活跃。
8、&《红领巾向着太阳走》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2、能力目标:能够找出歌曲中完全相同或相近的部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能够表达歌曲每个乐段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歌曲节奏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课前预习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2、歌曲是几拍子的?
二、视唱练习:4/4&&3.&3&2&1&3&2&1|&2&6&6&6&6&6&-|
三、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积极向上的小朋友的心声!
四、歌曲教学:
1、学生反馈:歌曲简介。
2、初听歌曲范唱。
3、找出歌曲中与色块部分完全相同或相近的部分。
4/4&&3&4&5&6&5&0|&3&4&5&6&5&1&2|&3.&2&1&1&6&1|&5&-&-&-|
4、视唱歌谱。
5、填词演唱。
6、分组讨论,用动作表现歌曲。
7、学生展示。
五、教师总结。
六、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找出歌曲中出现的相同或相近的旋律,并且能够准确的演唱歌曲,最后用动作表现歌曲也比较有创意。
&&9、《潜海姑娘》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潜海姑娘》,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
2、能力目标: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
【教学难点】掌握乐曲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课前预习了解作者的生平。
2、了解乐曲的表现手法。
二、导入:你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看看这位小小朋友他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
三、欣赏教学:
1、了解作者简介。
2、第一遍欣赏乐曲,初步体会乐曲的情绪。
3、分段欣赏:
(1)让学生轻声视唱每一段的主旋律。
(2)边听边按声势图拍打节奏,并体会乐曲的表现手法。
4、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
5、完成反馈表格,掌握乐曲的表现手法。
6、总结出音乐特点:
①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
②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③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四、小组讨论:完成听听想想。
五、总结:
六、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通过反复聆听,学生能够总结出音乐的特点,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欣赏音乐的能力。
10、《海滨之歌》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6/8拍的含义、强弱规律及指挥图示。
2、能力目标:通过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3、情感目标:表现主人公徘徊在海边回忆往事的激动心情。
【教学重点】运用连音的唱法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6/8拍与3/4拍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了解6/8拍的含义、强弱规律及指挥图示。
二、新课教学:
1、初听乐曲,请学生从整体上熟悉一下歌曲。
2、介绍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3、复听,请学生说出歌曲是几拍子的?
4、介绍6/8拍的含义、强弱规律及指挥图示。
5、视唱歌谱。
6、有节奏的朗读歌曲。
7、听录音范唱,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8、跟琴演唱歌词。
9、歌曲处理:
(1)强弱:请学生按照6/8拍的强弱规律来演唱歌曲。
(2)速度:稍慢。
(3)情感:表现徘徊在海边回忆往事的激动心情。
10、完整演唱歌曲。
11、完成书上习题,分辨6/8拍与3/4拍的特点。
三、教师总结。
四、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分辨6/8拍与3/4拍的特点,并且能够按照6/8拍的强弱规律来演唱歌曲,教学效果较好。
11、《海港之夜》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听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意境并了解演奏乐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海洋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了解演奏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了解乐器萨克斯。
2、了解作品的长创作背景。
二、欣赏《海港之夜》
(1)带着问题聆听:
A、歌曲的风格。
B、旋律有什么特点?
C、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D、分为几个部分?
(解答问题:A、这首歌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B、旋律深情流畅,明朗有力,将进行曲与抒情歌曲的特点融合在一起。C、歌曲描绘了海风吹拂、歌声轻吟的宁静的海港之夜,表现了即将出征远航的水手热爱生活的情感。D、歌曲为小调式,主部和副部两部分组成。)
(2)作者简介。
(3)介绍演奏乐器——萨克斯。
(4)再次聆听,并读歌词。
(5)轻声跟音乐哼唱。
(6)用诗歌、绘画等形式感受大海。
三、教师总结:
四、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这首歌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学生较喜爱。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歌曲,并且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12、《海鸥》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以坚定、热烈的情绪,明亮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律动和打击乐伴奏感受歌曲情绪。
3、情感目标:赞美海鸥的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学唱、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的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2、了解二声部的演唱特点。
二、感受歌曲:
师:我们的海上航行又开始了!在苍茫的大海上,有一艘军舰,上面有一群活泼的少先队员,在军舰的周围有一群勇敢的海鸥,它们迎着惊涛骇浪,在风浪里和少先队员们一起遨游大海,去探索那美丽而神秘的海洋世界。现在请同学们登上军舰,和海鸥成为好朋友,一起去遨游大海!老师相信同学们也能像海鸥一样勇敢,不怕困难。
1、初听全曲,感受情绪。(学生回答)
2、二次听,提问:歌曲是几拍子的?
3、三次听,提问:如果让你为歌曲伴奏,你会怎样做?
4、选择两种伴奏型,集体来做。
5、听音乐,提问:歌曲的前后情绪一样吗?一种节奏合适吗?
6、师生讨论节奏型,并为歌曲伴奏。
7、学生选择练习。
8、为歌曲伴奏。
三、学唱歌曲。
1、随音乐轻轻哼唱。
2、学生提出难唱的句子,大家学习。
3、分别演唱二个声部,注意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的二声部。
4、纠正问题。
5、完整演唱全曲。
四、处理歌曲:
1、师:这首歌欢快活泼,表现了海鸥不怕风浪,坚强勇敢。你们觉得用什么声音演唱比较合适?连的还是断的?是否就用一种声音?
2、教师示范后,学生选择。
3、随音乐演唱。
4、师:用什么样的速度来唱才能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5、学生简单讨论并选择。
6、按照速度来演唱。
7、师:这首歌曲里出现了很多的休止符,现在老师唱两种唱法,一种是没有休止符的,另外一种是有休止符的,请同学们来分析一下哪一种唱法效果好。
生:第二种有休止符的效果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样才能表现歌曲欢快、快乐的情绪。
师:说得真好。假如是没有休止符就成了一种抒情的情绪,也不能更好的表现海鸥一种刚强的性格。那么,我们再来听听船上的少先队员是怎样来演唱这首歌曲的。注意听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声音来表现欢快的情绪。
8、放歌曲录音。
9、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教师小结:
经过这么长的海上旅行,我们知道大海是我们的朋友,海鸥是我们的朋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们呢?如果我们从小注意保护海,给海上的生物们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我想大海会变得更美丽,你们说对吗?最后让我们用发自内心的一句和大海道别好吗?
【教学反思】这首歌曲是一首两声部的儿童歌曲,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很容易把第二声部唱跑,所以要建立学生稳定的音高概念,把两个声部唱得和谐、统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484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新windows7 ghos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