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之地球无限的水是无限的吗

既然大气中有水循环,为什么又要节约用水呢,我们使用后流失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是永远都存在的么?
按投票排序
在水循环中,水确实是无限的,但无论工业用水还是生活用水,对水质都是有要求的,而满足这个要求的水资源,不是无限的。至少,在水的循环中,形成满足水质要求的水,是需要时间或其它成本的(比如降雨到水库、在河流中自然净化、污水站的人工净化等),而且取水用水也要付出代价的(如供水管网投资、水泵的运行费用等),因此,节约用水从哪个角度讲,都是有实质意义的。
蟹妖。水作为一种物质当然一直存在。用不着大气,如果只是水的话海水就已经足够全世界翻着花的用了。污水、尿液都可以净化成纯水。他们也都存在。但不能便捷有效的利用起来。 海水占地球水量的97%,而且人类也不是无法利用(海水净化技术仍在不断进步),只是利用成本的区别。世界上珍贵的是简单净化后就可饮用的淡水资源。这部分资源的稀缺,导致现在世界上超过一半的地区都处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阶段。这个“缺”,指的是无法便捷有效的利用身边的水。如果人类最新的净化技术不能低廉化,那么淡水资源的珍贵性就无法衡量。
既然社会上有钱流动,为什么又要节约用钱呢?我们买东西花完的钱,通过买卖行为不都是永远存在的吗?花出去的钱就不是你的钱了,想要再拿到钱是要花劳动挣回来的!同样道理,污染了的水就不是人类能用的水了,再变成我们能用的水需要自然界和人类都花昂贵的代价的!
这就像节约用电,节约粮食一样,资源再生的速度赶不上消耗的速度,就会有人用不上吃不饱,自我净化的速度赶不上污染的速度,环境就会恶化。
地表水富余型城市节水没有意义,我们通过节水节约的是电,也就是能源。水是一种物质 在一般情况(不发生化学反应)是保持恒定的,你洗一个一个杯子用一杯水和用一盆水
水还在那,只是溶解了杂质,要提纯到可以饮用的程度,那就需要消耗能源。
(最基本的热力学定理 要减熵,必须加能量)
从生活用水上,光谈水资源,一个富裕水的地方并不需要节水。比如南京、武汉,自来水取自长江,
用过后生活污水也排到长江。
还是拿洗杯子做例子,杯子上有污垢,用一杯水洗了污垢,和拿一盆水洗了污垢,排出的污垢总量一
样,而最后这些水到达长江里面,江水也没变,江水浑浊度也不变。(溶剂、溶质都未变)
举个最极端的例子,所以人把自来水龙头开着一天,就纯粹“浪费”,这些水通过排污管道还是到长江里
面,看似很浪费,但这些浪费的水不带有杂质,水是清水,最后长江水一样多,水质一样,淡水资源也
没有变化,相当于在长江上建个净水设施,水资源并没有浪费。(但浪费电)
(如果还不明白 用数字说
假设南京每天用水一万吨,这些水从长江来,也就是长江先少掉一万吨水,然后那就每天要洗去的生活
污物是一百吨,那最后一万吨水和一百吨污物流回长江,然后长江水的量没变,但是变脏了。
如果大家都浪费水,洗同样的菜、碗、脸、车,洗澡,用2倍的水,那长江先少少掉2万吨的水,然后还
是带走一百吨污物,最后200吨水也回到长江,水、污物总量都没变,所以没有浪费水)
但如上文所说,这个过程没考虑电,而净水要电,特别现在火电为主,会带来污染。
还有,这些前提是南京、武汉等用河流水的富水城市,但对用地下水的贫水城市就不一样,因为地下
水越用越少,污水不会排到地下,而一般随着地表河流拍到海里或者蒸发掉。
所以贫水城市要节水,同样如果贫水城市用南水北调的水,过程中也要有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能源,
也是浪费。
还有个但是,我上面说的是生活用水,用水一个大的量不是生活用水,而是农业用水、工业用水。
农业用水上,灌溉的水大多进入泥土带到河流如果是富水城市无所谓,但对贫水城市是一种浪费。
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蒸发到空气里,这部分水就基本纯粹浪费,因为蒸发上去的水会下到其他地方,
而往往下到的地方是不需要这么多水的地方,增加水资源的不均匀分布,一些贫水城市河流断流,
并非因为生活用水,而更多是因为农业灌溉用水。所以现在要节水型农业其实比生活节水更加迫切,
(当然生活中也会有损害,如洗衣服后晒干蒸发掉的水、浇花等等,但占总体比率是很少的,
同时这部分水往往没法用传统方式节省。)
工业上,其实和生活用水类似,关键还是看污染物多少,而不是用水量多少(对于富水型地区)。
如一个工厂,一年用水只有一吨,但是排泄出一百吨的污染物,另一个工厂,一年用水一千吨,
但是水泽水排出的污染物也是一百吨。那这两家工厂,仅仅从水资源角度,并没啥区别。
所以节约的是『用水资源』。脏水随便用,不客气~~囧~~
撇开局部利益谈整体,要不得。
某种程度上,只有净水才叫水资源,你用之前是资源,用之后就是废物了。
我们初中物理就学过:能量守恒。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为什么还要节约能源,为什么还会有能源短缺呢?关键在于总量和可以使用的量不是一回事。从总量上来说,水作为物质是不会湮灭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水我们都能使用,大部分的水我们无法使用或者无法直接使用。比如大海,海洋占了地球上70%以上的面积,海洋蓄积的水分很多,但是人却无法直接使用。在海水淡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我们只能望洋兴叹。另外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水太多整天都担心洪涝灾害,而有的地方一滴雨都不下,地都干裂了。如果你在江南,就很难体会到大西北的艰苦。虽然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但是为了后人能够有水可用,还是节约点吧~
大自然中水循环的速度太过缓慢,而且并不受人类控制,那些被土壤吸收了的雨水,进入到花花草草生命系统里的水分子,天知道过多久才回到我们的饮用水当中,况且人们把水源处理成饮用水也并不是没有成本的,时间成本加人力物力成本,这就是节约的动机。所以应该说,节约用水很多时候对人类本身的意义更大一些。我们应当在水资源进入下一个循环中将其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
还有就是保护,保护水资源才是最大的节约,如楼主所言,水源源不断地循环,但一旦受到了污染,后果将是很严重。大自然的净化能力,净化速度十分有限,如同填埋垃圾需要几十年的“消化”时间一样,被污染的水源靠大自然的力量“完好”地回到循环中,这个过程还是比较漫长的。so~我们应当节约,更应当保护水资源~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地球上的水到底哪来的?
地球上的水到底哪来的?
据统计,地球上的水总体积约有 13 亿 8600 万立方千米,全球约有 3/4 的面积覆盖着水。那么,地球上的水是从何而来呢?几十年来,地球水的来源问题一直是个难解之谜。传统观点认为,地球上的水是从 " 天 " 上来的,陨石和彗星等地外天体撞击地球时,将冰封的水资源带入了地球环境中。然而通过研究后,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慧星水的化学成分与地球水并不匹配。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近日,科学家们通过对地幔(地壳下面地球的中间层 ) 中的熔岩流成分进行研究,指出在太阳系原始行星盘(protoplanetary disk)的宇宙尘埃(对于恒星和岩石行星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包裹着微型水囊,在地球诞生之时,水就已经形成了。对火山岩的相关研究也表明,至少地球上的一部分水是在地球诞生之时就已经存在了。在行星形成的过程中,当太阳系的其他岩石行星与地球相撞时,地质构造作用会使地壳与上地幔融合在一起,并产生出一种新的物质。但是这种新的物质并没有到达地幔深处(下地幔、外核和内核),而且当这种物质随着火山熔岩流喷涌而出到达地球表面之后便迅速凝固、变硬,随即便将地幔深处的水及其它化合物包裹起来形成熔融包裹体(melt inclusions)。因此,对随着火山熔岩流从地幔深处到达地幔表面的物质进行研究,为科学家们探索行星以及液态水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线索。为了研究地球早期液态水的化学特性,夏威夷大学的行星科学家们对冰岛和巴芬岛(Baffin Island)上的火山岩样本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质谱仪对从地幔深处涌出的地幔熔岩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仔细分析。研究人员在地幔熔岩流样本中发现了两种氢同位素的比率,分别为普通氢和氘(d ā o,氢的同位素,其原子量为普通氢的二倍,也被称为重氢)的比率,这两种同位素都可与氢气和氧气相结合形成水。这一发现为探索地球上水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然而,与地球海洋水相比,这些熔融包裹体中的氘含量相对较低,但是与一些陨石中的氘含量非常接近。于是科学家们推测,地球与陨石的 " 母行星 " 也许有着相似的形成过程。研究人员推测,就他们采集的样本而言,当地球形成的时候,其中约有 20% 的水已经形成了。研究人员指出,在太阳系原始行星盘的宇宙尘埃之中包裹着微型的水囊。尽管在原始行星盘中地球上的温度比较高,但是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如果宇宙尘埃表面是不规则的断裂面,那么它们包裹的水囊就不会被蒸发,这样就可以聚集足够的水源。加州大学行星科学家 David Jewitt 说:" 尽管关于地球水的来源仍有很多未解之谜,但是这项研究仍具有重大的意义。也许地球上的水并非都来自 " 天上 " 或者都来自 " 地下 ",人类目前拥有的水资源也许是由多种渠道共同汇集而成。"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海南用户*0338
岩浆里的水?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Mr.abi:想破头的一个问题:流行观点认为,宇宙形成于一个无限小,无限致密的奇点大爆炸,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奇点又是如何来的?奇点之外是什么?
想破头的一个问题:流行观点认为,宇宙形成于一个无限小,无限致密的奇点大爆炸,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奇点又是如何来的?奇点之外是什么?
大家都在看地球上的水资源会用光吗?_百度知道
地球上的水资源会用光吗?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从狭义上来说是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水是不断循环的,但是人类在某段时间某一个区域的用水量不能超过这一地区的补给量,否则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从整个全球来看,水资源永远也不会用光。但是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分布也不均匀,很多地方都缺淡水,所以要节约用水;另外人类已经掌握了海水淡化的技术,正在把海水淡化,但代价太高还不能大面积的使用,所以我们必须节约使用资源。地球经过几十亿年发育,淡水资源基本满足地球上动植物繁衍生息。但是由于近代人类社会无序开发和地球本身发育缺欠,使湖泊河流干涸、荒漠化严重、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陆地、植物枯死动物逃离世代生活家园、海面上升含盐量下降、赤潮频发、海洋生物死亡…自古以来人类社会为寻找淡水使出各种手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全球性日趋严重淡水缺乏难题。“再生地球淡水资源”就是在“海水淡水”技术基础上,利用输水泵站通过管道明渠或隧道,输送到海岛或内陆高原荒漠江河湖泊湿地山岳沙漠草地农田喷灌,经过大地浸润、渗透、过滤形成的地下水和地表径流,完全可以达到当地天然水理化数据及矿物质微量元素指标,实现“再生地球淡水资源”目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一)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0000亿m3,占全球陆地降水总量的4.7%,折合降水深为629mm,小于全球陆面降水平均值(834mm)。其中消耗于蒸发的散发的降水占56%,约有44%的降水形成径流,据统计,全国大小河流有6000多条,河流总长度为43万多km,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6 500亿m3,占世界河川径流总量的5%以上,在世界各国中居第六位(包括原苏联)。全国地下水总补给量为7700亿m3,其中有6200亿m3补给河流,长江流域及其南方地区地下水约4 800亿m3,北方地区约2900亿m3。 (二)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 1.总量多,人均少 按人均计算,我国平均每人每年占有水资源量不足2600m3,只相当于全世界人均占有量/4,是水资源量低的国家之一。居世界各国中的第87位。按耕地每亩平均占有水资源量计算只有1 750m3,相当于世界平均数/3左右。 2.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 我国陆地水资源的总的分布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全国淡水资源中,黑龙江、辽河、海滦河、黄河、淮河及内陆诸河等北方七片总计5493亿m3,长江流域为9600亿m3,珠江流域为4739亿m3,浙闽台诸河为2714亿m3,西南诸河为4648亿m3。南方四片合计为4701亿m3。南方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北方及西北地区中大多数地方降水量少于400mm,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中部,年降水量不足25mm。 水土资源配置很不平衡。全国平均每公顷耕地径流量为2.8万m3。长江流域为全国平均1.4倍,珠江流域为全国平均值的2.42倍,黄淮流域为全国平均的20%,辽河流域为全国平均值的29.8%,海滦河流域为全国平均值的13.4%。黄、淮、海滦河流域的耕地占全国的36.5%,径流量仅为全国的7.5%: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只占全国的36%,而水资源总量却占全国的81%,占全国国土50%的北方,地下水只占全国的31%。 3.年内、年际变化大 我国降水受季风气候影响,年内变化很大,一般长江以南(3~6月份或4~7月份)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长江以北地区6~9月的降水量常常占全年的80%,冬春缺少雨雪。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量往往集中在一二次历时很短的暴雨中降落。由于降水量过于集中,大量降水得不到利用,使可用水资源量大大减少。 我国年际降水变化也很大,仅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发生数次全国范围的特大洪水灾害。有些地方还出现连续的枯水年。这给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利用带来很大困难,加重了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危机。 4.水污染问题严重 以1996年为例,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05.9亿t,预计生活污水的排放量150亿t左右,由于污水处理进展缓慢,达标排放率不高,我国的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少数水系支流和部分内陆河流外,水污染总体上呈加重趋势,城市河段中78%不适宜作饮用水源,五类水质以下的占58%;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湖泊普遍受到总磷、总 图3-12-3 河水污染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氮和有机污染,富营养化、耗氧有机物污染问题严重。南方城市中有60%是因为水源污染造成缺水。最令人难忘的是年淮河流域由于水污染造成的数百万人饮水困难的事件。水污染进一步减少了可用水资源量。 5.河流含沙量大 我国平均每年被河流带走的泥沙约35亿t,年平均输沙量大于1000万t的河流有115 条,其中以黄河为最。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t,黄河水平均含沙量为37.6kg/m3,居世界之冠,长江水含沙量也有增无减,以至有人警告要保护长江流域植被,否则长江有成为第二条黄河的危险,河流含沙量大会造成湖库淤积,河道淤塞,使水利设施寿命降低,洪灾频繁,泥沙也加重水污染。1998年长江洪灾原因中就有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中游河道、湖泊泥沙淤积等因素。 6.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目前全国水的利用系数仅0.3左右,水的重复利用率约50%,农业用水由于灌溉工程的老化以及灌溉技术落后等原因,利用率不到40%,与发达国家的80%相比差距太大,研究表明,黄河近年来的严重断流问题除了流域降水量偏少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沿黄河地区春灌用量大幅度增加,用水浪费所致。 7.地下水开采过量 由于地下水具有水质好、温差小、提取易、费用低等特点,以及用水增加等原因,人们常会超量抽取地下水,以致抽取的水量远远大于它的自然补给量,造成地下含水层衰竭、地面沉降以及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等恶果。如我国苏州市区近30年内最大沉降量达到1.02m,上海、天津等城市也都发生了地面下沉问题。有些地方还造成了建筑物的严重损毁问题。 地下水过量开采往往形成恶性循环,过度开采破坏地下水层,使地下水层供水能力下降,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还要进一步加大开采量,从而使开采量与可供水量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破坏进一步加剧,最终引起严重的生态退化,如美国得克萨斯州西部一些地区因抽水过量含水层衰竭,成为了经常遭受干旱和沙尘暴袭击的地区。如何保护水资源 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保护水资源首当其冲。下面笔者就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如何保护水资源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被屏蔽广告]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 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哗梗糕妓蕹幻革潍宫璃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评价。我国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表。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5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又如,无限度的乱砍乱伐,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对水土保湿及水资源的地表埋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行,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能令社会形成一种珍惜水资源的良好风气。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发利用中水,如霍州煤电集团各个矿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洒水和地面冲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长流水现象发生,而有些地方会“捧碗祈天”,因此,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城市用水定额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它是在科学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坚持分类对待的原则,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业用水、机关事业团体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定额内平价,超额部分适当加价,以培养公民节约用水的习惯。 在节约用水资源的同时应避免无效浪费。北方的冬季,水管很容易冻裂,造成严重的漏水,应特别注意预防和检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情况,除了大力抓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工作外,跨流域调水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城市的必然选择,跨流域调水必然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变化,所以水权交易必在实行;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水”制度,水没有被当作一种经济商品对待,所以,在水资源的配制上,市场机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当前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确实把水作为一种商品,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部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垃圾、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过不同渗透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污染,长期以来,
其他2条回答
地球上水的分布
水体类别 体积(万立方公里) 占总量%
河流 0.125 0.0001
淡水河泊 12.5 0.009
咸湖与内海 10.4 0.008
土壤水 6.7 0.005
浅层地下水 4.17 0.31
深层地下水 4.17 0.31
冰冠与冰川
大气水 1.3 0.001
生物体内水 0.6 0.0005
水资源情况
地球上水的总量约为14亿立方公里,其中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且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的冰雪中。目前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地下淡水平线、湖泊淡水和河床水,三者总和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77%,除去不能开采的深层地下水,人类实际能够利用的水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0.2%左右。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约8700亿立方米。水资源人约27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占有量...
淡水资源会的
节约用水宣传的对象往往是普通公民,似乎缺水是由于生活用水造成的。这一点虽然也是缺水的原因之一——因为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人均用水量也在急剧增加,然而,“家庭用水和社区用水只占人类总用水量的10%”。按照《蓝金》的观点,淡水资源大幅度减少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工业用水。不但传统工业,石油生产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水,作者还特别强调了高技术企业如硅谷地区对水的大量耗费和污染。
2、大农业用水。建立在过度灌溉之上的大农业其实是工业化农业,它使得很多江河水量减少,地下蓄水层抽空。干旱地区靠大量抽水强行绿化,从长远看将导致土壤沙化、盐碱化,得不偿失。
3、地下蓄水层中的水被大量抽取,而得不到新鲜水的补充,地层塌陷,使全球蓄水能力不可逆转地降低。作者特别用...
地球上的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所以地球..
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所以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无限的B.我国水资源分布比较均匀C.目前,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水D.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江苏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所以地球..”主要考查你对&&中国的水资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国的水资源
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中国的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径流资源总量的6%;又是用水量最多的国家,1993年全国取水量(淡水)为5255亿立方米,占世界年取水量12%,比美国1995年淡水取水量4700亿立方米还高。由于人口众多,当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名百位之后,被列为世界几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水能资源特点: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1.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2.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3.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我国水资源分布图:中国水资源状况: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据监测,当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利部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虑节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当前增长1300亿至2300亿立方米,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中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这一指标来衡量,则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一百一十名之后。缺水状况在中国普遍存在,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全国约有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的有一百一十多个。中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量并不丰富。水资源的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积严重。这些特点造成了中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的供需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中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所以地球..”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4753131267242331431271617921858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bc之地球无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