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组织小学生个人才艺展示在班上交流展示

? ? ? ? ? ? ? ? ? ?【上一篇】
【下一篇】如何在班集体活动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_学习资料_感恩珍惜_课题研究_苏州高新区敬恩实验小学
发表日期:日
出处:转载
作者:德育处
编辑:liuweihong
有2702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如何在班集体活动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
南京市2007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
高淳县固城中心小学 傅兵华
课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绝大部分孩子,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已成社会的主导。在家里,父母、亲人对他们的呵护与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在班级,教师也总是以学生为本,注重鼓励与表扬,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张扬。按理说,在这种关爱和呵护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应当懂得父母和老师为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和劳动。但是恰恰相反,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太阳”。在班级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很多学生都缺乏感恩意识。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素质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这种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的不良倾向,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危险的。现在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67亿,约占总人口的28%。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我国一向重视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然而德育的缺陷也不容忽视,一些“以怨报德”的悲剧,看了让人心痛。在心痛之余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啦?同时,这些悲剧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班级必须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生活在感恩心态中的人,总是会珍惜生命的,是不会任意地糟蹋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的。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为了我们的教育,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懂得珍惜,尊重他人。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课题的界定:
(1)关键词:“班集体活动”指学校或班级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开展的集体活动。
(2)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指小学(5~6)年级学生。
(3)关键词:“感恩教育”什么是感恩呢?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是知恩、报恩。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4)“如何在班集体活动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指怎样在班集体中通过开展活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2)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3)主体教育理论。
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4)人本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
课题研究的过程:
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组织各种班集体活动,积极开发适合对当代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资源,研究在班集体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我所带班主任的班级为实验班,选择高年段不同年级若干班为参照班。
主要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0月)
制定研究方案,进行文献研究、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收集整理感恩教育的有关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10月)
& 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理论,借鉴先进经验,保证课题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切实开展课题主题活动,对课题方案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完善。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年10-11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申请成果鉴定。
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
㈠理论先行
自申报本课题始,我就着手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何芳)、《要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栾传大)、《》(惠进志)《如何在少先队活动中加强感恩教育》 (潘伟英)等著作和国内关于同类课题的相关综述,为更好地实施本课题的研究。
㈡调查现状
重点做好三项工作:首先,选定调查的具体对象,并对所选对象进行前测;其次,作不同的调查方法组织具体的实践操作,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控,确保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和时效性;再次,分析、总结调查材料,采取措施。
㈢落实措施
围绕学生生活育德,初步构建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系列,主要确立了“感激父母的养育,感激老师的教诲,感激同学(他人)的帮助,感激自然(环境)的给予,感激祖国(社会)的关爱”五个系列活动,辅之以“感恩生命,学会珍爱;感恩未来,学会憧憬;感恩挫折,学会坚强;感恩机遇,学会把握。”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
1、采编感恩教育故事。
班级文化营造浓郁的德育环境,我以 “前人的故事”和“身边的故事”两大板块为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祖国,感恩环境”等以感恩为主题的采编感恩教育故事活动,以此创设学生抒发情感的舞台,让学生在采编实践活动中接受感恩文化的教育,体悟感恩文化的精髓。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们用善感的双眼去发现身边的拥有,并勇敢地用语言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本人认为,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光凭单纯、空洞的说教,是难以引发他们对“感恩”形成比较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与理解的。而对于我们班级来说,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下,千百年来,在我们身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感恩故事。勤劳勇敢的高淳人民,代代相传,奋斗不止,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邻里相亲,长幼相爱,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邻里互助、扶困济贫、尊师重教等,这些传统美德流传在人民中间,汇编成一支支可歌可泣的故事。
采编感恩故事,其实质就是一项小学生主体探究实践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是千年历史文化遗产,面对的是广袤繁复的社区人文资源,要让我们这些小学生来完成这项工作,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实施感恩故事采编活动过程中,我们对整个采编活动进行了周密的设计安排,以求将完成任务的困难降到最低点。实践证明,由于我们实现了班级、家庭、社区的活动互补和环境优势整合,我们的这一项主题探究实践活动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教师学生热情高涨、家庭社会配合密切的氛围之中,因此,活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在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班学生通过采访活动,共收集孝敬感恩资料近三万字,编写孝敬故事资料40多份。感恩故事采编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了以“孝敬”为核心的感恩文化的魅力,也为我们进一步开展班级感恩教育积累了丰富翔实的素材。
2、读感恩故事,造感恩教育之势。
本人认为,通过前面的探源活动,我们学生的手中虽然积累了大量的感恩资料,但这只是个人的探索成果,只是个人有限的体悟。我们要实施感恩教育,就必须将学生手中已有的分散的感恩教育资源汇聚在一起,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从而有效营造一种有利于班级感恩教育开展的氛围,提升感恩教育的效益。为此。我提出了“读在校园、读在家庭、读在社区”的口号,充分组织学生交流已经收集到的感恩素材。
⑴读在校园
班级是学生集中的场所、日常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利用班级这一阵地,组织学生阅读交流宣传感恩故事,应该成为我们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强化学生感恩意识的主要手段。为此,我采取强化环境布置和组织交流活动这两项措施来做好这项工作。
①强化班级感恩环境布置。
我认为,人的情感与人所处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环境是一种教育资源,环境布置则是一种极佳的教育手段,是引发深化学生感恩情感的催化剂。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以氛围渲染造班级感恩教育之声势和榜样引路夯班级感恩教育之基础的思路,对班级环境布置进行了精心设计,以适应我所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的需要。
为此我在班上开辟了“感恩教育园地”专栏,内容有班级感恩活动动态、学生收集的感恩故事、感恩格言、感恩心语,班级“孝敬之星”的大幅照片和他们的感人事迹等。班级感恩环境的布置,让全体同学置身于感恩文化氛围之中,很好地起到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感恩教育活动的热情和强化学生感恩意识的作用。
②组织感恩故事交流活动。
在采编感恩故事活动中,学生们收集了大量的感恩故事资料,通过有效的交流活动的开展,可以让这些分散的资料成为班级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为此,我充分利用晨会和班队活动课等,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感恩小故事拿出来交流,或口头演讲,或传递阅读,和大家一起共享感恩教育资源。在“读”的交流中,全体学生为故事中人物所感动,为故事中的情节所牵挂,学生的感恩认识得到升华,感恩意识得到增强,感恩准则得到规范,感恩行为获得动力。
⑵读在家庭
我认为,家庭是学生又一个主要生活场所,也是班级教育得以获取收效的主要支柱。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推进班级感恩教育,扩大班级感恩教育的影响场,应该成为我们实施感恩教育,强化学生感恩意识的又一手段。为此,我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在家里开展“每周一故事”的活动,让队员把在班级里获得的孝敬感恩故事带回家讲给父母听,并让父母也每周讲一个孝敬感恩故事给孩子听。这样,我们在把班级感恩教育向家庭渗透的同时,又利用家庭这一阵地不断地获取感恩教育的资源,使得我们的班级感恩教育更为充实,更富实效。
⑶读在社区
我认为,我们的学生生活在社区,我们的学校坐落在社区,假如能让社区成为我们实施感恩教育的坚强后盾,这对于我们最终收获感恩教育的硕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结合社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创建活动,通过“感恩故事漫画展”、“感恩故事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感恩故事向社会展示交流,并从叔叔阿姨婶婶伯伯的口中获取更多的感恩故事。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活动的实践,班级感恩教育的意识不仅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更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家庭和社区的每个角落,这就为我们深入开展班级感恩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3、重在行动,提感恩教育之效。
我认为,实施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知人之恩,而是为了报人之恩,即在引导学生明白家长、教师、社会、自然等有恩于我的道理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感恩”意识,养成感恩的习惯,具备感恩之心,自觉学会“感恩”方式,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动,使学生在感恩实践中养成感恩习惯,学会感恩方式。
鉴于这种认识,这一主题的统领下,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1)利用学校“国旗下讲话”渲染感恩教育之势。
结合特定的节日(如国庆节、母亲节、3.8妇女节等),学校都会安排相关的主题演讲。通过每周一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聆听着国旗下讲话,让学生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感恩教育,使同学们感受到感恩教育不是一个人、一个班,也不是一个学校,而是全社会的事,营造感恩教育之势。
(2)结合传统节假日组织开展报恩实践活动。
国庆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母亲节等传统节日积淀了丰厚的中国传统美德,如尊老敬老、亲情友情、勤劳节俭等。我们利用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节日活动,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小学生实际需要及发展水平,进一步开发节日教育资源,组织开展报恩实践体验活动,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强化感恩意识,学会报恩方式,养成感恩习惯。
主要开展的活动有:
①感激祖国之恩:有“祖国在我心中”庆国庆中队活动、“歌唱祖国”小合唱比赛、“我爱我的祖国”手抄报、“我爱祖国”主题演讲比赛、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家校共庆“六一”、参观感受家乡变化、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扫墓活动等。
②感激父母养育之恩:有“感恩父母”主题队会、“亲情主题”征文活动、布置爱心家庭作业、为父母过节、“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主题家书活动等。
③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有“感恩老师”主题队会、《我难忘的一位老师》作文比赛、“感谢师恩”感恩贺卡制作比赛、“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
④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有“今天我值日”活动、三月份“我们都是小雷锋”活动、“同学如手足”为主题的作文比赛等。
⑤感恩自然的赐予:有白色垃圾清除行动、“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队会、“快乐植树节”活动、保护母亲湖主题活动等。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有着进行感恩教育的先天优势。因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主要做法有:
①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让学生知恩,学会感恩。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社会之恩、祖国之恩、自然之恩等。如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我不是最弱小的》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新风尚;《特殊的葬礼》使我们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等。
②常说感恩的话。爱需要表达,就让学生从说做起。当长辈下班回家或干完家务要说“您辛苦了”,当长辈为自己辅导功课,做饭或做其他的事要说“谢谢”。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子女向父母长辈常问好,讲礼貌,做父母长辈的看在眼里,就会喜在心里。
③指导孩子做孝敬的事。利用有特定意义的节日,如感恩节、教师节、母亲节等,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学生完成孝心作业,如给父母端一杯热茶、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老师亲手制作一份贺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地捡起一片纸屑。让孩子在施恩、报恩中体会给予的快乐,让学生从孝心作业中学会关心父母、老师,体验生活,学会感恩,懂得报恩。
④师生同读孝敬美德故事。学生通过读这类文章,从一个个主人公的事迹里得到了心灵的震撼,他们开始反思,他们开始学习,他们开始行动。
⑤鼓励孩子做推广孝敬美德的小使者。每位学生在家中实践孝敬美德的同时,要积极广泛的宣传美德。从孝敬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孝敬其他老人。每人在每学期至少走访慰问一次村中老人,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干些家务聊聊天等,并能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⑥孝敬作文人人写。围绕“感恩“主题,我要求学生常写感恩作文。经常收集传统美德故事,再结合自己所做的事写下心得体会或记事的作文。从这些作文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内心多彩的世界,感受到了一片片感恩之心。
在《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有很多有关感恩的教育内容。如《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关心老人》、《别把花草弄脏了》……课堂上,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出其中的“感恩”因素,让学生体会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么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迷人的光彩!
(4)设“感恩日”倡导报恩实践活动。
一项教育活动,只有将它融入到参与者的日常生活之中,才能真正发挥其强化意识塑造人格的功能。因此,我们在实施班级感恩教育活动过程中,创设了“感恩日”,即把每周的周日定为“感恩日”,以此来实现感恩教育的经常化、生活化和制度化。“感恩日”活动的内容,我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在家、在社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以是感恩家庭的事,也可以是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事。“感恩日”活动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填写感恩活动登记卡,并请家长、受助对象等相关人员签上名字。
“感恩日”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懂得了感恩的美德内涵,更促使他们将感恩意识付诸了行动。
(5)家校联同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我认为,家庭是孩子生命的孕育之地,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社会是孩子发展的自由空间,是孩子道德品质的熏陶之地;而家庭和社会,则都是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基地。因此我们的感恩教育要从家庭社会入手,孩子的感恩行动要从家庭社会做起,建联动制度促家庭感恩教育。
我们知道,相对班级教育来说,家庭教育较多地呈现出松散无序、易走极端等特征,因此,为了将家庭教育引入到班级感恩教育活动中来,我的主要做法是设置家校感恩活动联系本,建立了家校联动制度,以此来促进感恩教育在学生家庭的开展。
我们当前处于一个信息社会之中,对于家校联动实施“感恩教育”来说,信息互通是正常有效实现家校联动推进“感恩教育”的前提,为此,我设置了《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记载册》,以此作为家校沟通交流信息的一条途径。记载册分班级和家庭两个板块,班级板块由班主任进行评定;家庭板块由家长进行评定。每周五学生回家时将班级评议带回家交给父母,每周一则把家庭评议带回班级交给班主任。每月结束,我们还根据记载册所作的纪录,组织各班开展了“感恩小标兵”评比活动,运用评奖动力来推进活动的发展。
家校感恩教育活动联系本的设置与使用,将班级和家庭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使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成为一个有机体,这对于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
4、积极开展感恩教育评价。
⑴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为孩子们构筑了各种形式的情感交流的形式,又潜移默化地通过“情感渲染”和“情景管理”的理念,加强了感恩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⑵每学期,班级都开展“班级十大感动”或“班级十大感恩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表彰一批以德报善、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同学,并以喜报的形式通知家长,以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发挥辐射效应。
⑶结合“我的成长脚印”,建立了学生感恩教育的档案袋。每学期选择两到三名行为偏差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个案研究,填写跟踪研究记录,包括学生在家、在校,乃至在社会上的表现。这可以通过家校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研究,可以是书面的问卷调查,也可以通过与家长、伙伴、教师及其本人的对话、沟通,获取相关信息。
⒌做好了感恩教育的延伸和拓展。
创造性地开展感恩活动,使感恩教育向课程深入,在课程中渗透,让感恩教育有植根的土壤,有依托的载体,进而形成感恩教育文化。让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身边情中认识和发现身边的真善美,敬重美、升华美、创造美,进而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德。将感恩教育层层深入,不断扩大其外延和内涵。由感恩父母、长辈――感恩老师、朋友――感恩同学、英雄――感恩陌生人――感恩动植物――感恩挫折、伤害、批评――感恩大自然的万物等。感恩父母给了我们身躯和灵魂,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日夜操劳,对我们的成长给予无微不至地关心;感恩老师,给了我们智慧和力量;感恩朋友,给了我们欢快和坦诚;感恩英雄,给了我们敬畏和勇气;感恩医生,给了我们关爱与健康;感恩动物,给了我们快乐和团结;感恩挫折,给了我们勇气;感恩伤害,磨练了我们心志;感恩批评,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映入眼帘的一切,哪怕是一棵树、一朵花、一汪清水、一片绿地,都值得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对它们微笑!情感激发情感,行为孕育行为,你对我感恩,我对你也感恩;你对我友善,我对你也友善。有一颗感恩的心,会使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多一些真情与团结……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课题研究的结果
一年多来,本人对照计划进行感恩教育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和研究,不断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在实际操作中,我注重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认识,有效促进了班级管理质量的提高,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1、在社会上产生了“辐射”作用。
我班开展“感恩教育”以后,广大家长和群众对开展“感恩教育”是倍加赞赏、热情支持。许多家长都说:“你们班的的感恩教育开展得好,早就该这样抓了。”学生杨家乐的父亲杨连升说:“这个感恩教育活动抓得非常及时,抓到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点子上,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能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就大有希望。”在“母亲节”时,学生邱崎的母亲从外地写信给班级,她殷切的希望班级将感恩教育深入的开展下去,让中国的新一代传承和发扬这一中华传统美德。
2、班级管理有了可喜的进步。
学生是班级开展感恩教育的主要对象,也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实践者。一学年来,我班以开展的“感恩教育”为突破口,在实践道德教育的同时,各方面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学生的学习、精神面貌有了很大转变。在实践感恩教育的过程中,他们逐步形成了感恩意识,养成了感恩习惯,把感恩思想有机地融入生活、学习中,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班连续两学期被评为镇“文明班级”,1人被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员”,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评比中,均取得较好成绩,特别是学期考试成绩名列全镇前矛。
3、本人教学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教师是班级开展感恩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同时也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受惠者。通过对感恩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我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一学年来,本人先后执教县级、市级公开课3次,县赛课2次,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心得在省市县级评比中多次获奖。
课题研究的反思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究,我的课题研究取得较为令人满意的成果,但反思课题研究的进程,还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作进一步的思索。
1、感恩教育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拓展与更新。
我们在开展感恩教育中,更多的倾向于孝老爱亲,感恩自然、感恩父母、长辈,感恩老师、朋友,感恩同学。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开展感恩他人、社会的实践与研究。
2、班级感恩教育的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虽然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了一些评比活动,并建立了一定的评价标准,但作为对整个班级感恩教育活动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应更重视感恩教育的评价标准与体系建设,并不断地加以完善。
3、开拓创新,把感恩教育推向全社会。
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要让感恩教育走出校门,并推向全社会,大力提倡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让全社会的百姓感受中国历来的尊老爱幼、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惠进志)首都师范大学,2006
2、《》(朱启涛)云南师范大学, 2004
3、《如何在少先队活动中加强感恩教育》(潘伟英)
4、栾传大?《要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9月,总第149期,第27页。
5、何芳?《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7月,总第147期,第32页。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没有相关信息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版权所有:苏州高新区敬恩实验小学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号 维护:信息中心商学院成功举办2012年度班级暑期社会实践汇报交流会
为进一步巩固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帮助12级新任团支书深入了解团学工作。10月18日下午3:00,商学院团总支在逸夫楼322教室举办了2012年度暑期社会实践汇报交流活动,团总支、学工办的相关老师以及部分班级的班主任出席了本次交流会。
交流会在主持人魏冬冬同学简短的介绍之后拉开了序幕。10、11级共27个团支部参加汇报交流,团支书们以演讲和ppt展示的形式,展示了各自支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大部分团支部紧扣“策应转型发展,构建创新实践育人体系”的活动主题,广泛宣传、精心组织,通过社会观察、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形式,开展了社会调查、教育帮扶、卫生服务、就业见习、创业体验等活动,得到学生的广泛参与。共形成调研报告39篇,申报大学生创新基金21项,在学生中营造了学术氛围,提高了科研能力;实践活动被地方媒体和省级以上网络媒体报道共18次,扩大了我院的社会影响力。
最后,团总支吴国君老师做了总结发言。他对出席此次汇报交流活动的班主任和暑期社会实践指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团支部的暑期社会实践成果给予了肯定,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他认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丰富社会经历,培养志愿意识,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要结合青年团员特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深化实践内涵,扩大实践影响。同时,他也勉励各位团支书要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思想引领和组织带动作用,使广大青年团员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本次交流会的成功开展不仅加强了各团支部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推广了学院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与优秀做法。相信我院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定会在明年取得新的突破,再上新的台阶。
说明:商学院成功举办2012年度班级暑期社会实践汇报交流会
为进一步巩固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帮助12级新任团支书深入了解团学工作。10月18日下午3:00,商学院团总支在逸夫楼322教室举办了2012年度暑期社会实践汇报交流活动,团总支、学工办的相关老师以及部分班级的班主任出席了本次交流会。
交流会在主持人魏冬冬同学简短的介绍之后拉开了序幕。10、11级共27个团支部参加汇报交流,团支书们以演讲和ppt展示的形式,展示了各自支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大部分团支部紧扣“策应转型发展,构建创新实践育人体系”的活动主题,广泛宣传、精心组织,通过社会观察、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形式,开展了社会调查、教育帮扶、卫生服务、就业见习、创业体验等活动,得到学生的广泛参与。共形成调研报告39篇,申报大学生创新基金21项,在学生中营造了学术氛围,提高了科研能力;实践活动被地方媒体和省级以上网络媒体报道共18次,扩大了我院的社会影响力。
最后,团总支吴国君老师做了总结发言。他对出席此次汇报交流活动的班主任和暑期社会实践指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团支部的暑期社会实践成果给予了肯定,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他认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丰富社会经历,培养志愿意识,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要结合青年团员特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深化实践内涵,扩大实践影响。同时,他也勉励各位团支书要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思想引领和组织带动作用,使广大青年团员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本次交流会的成功开展不仅加强了各团支部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推广了学院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与优秀做法。相信我院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定会在明年取得新的突破,再上新的台阶。
发布部门:商学院
发布人:商学院
以下人员阅读过该上报文件:
| 21:37:03
Copyright 20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个人才艺展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