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探究式教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文化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始终拥有一个问题意识,大胆地向老师"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探究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6年10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文化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始终拥有一个问题意识,大胆地向老师提问,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寻求教师的帮助。只有怀揣着一颗提问的心的学生才能坚持不懈的学习下去,才能保持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本文结合现在的地理教学状况,对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解读,对问题意识培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中国论文网 /9/view-7279345.htm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意识;培养;措施   “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始终保持一个对事物存在疑问的状态,他们会很容易在学习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然后积极地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说,“问题意识”是一个学生必须的具备的意识,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判断一个学生优秀的标准,因为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会有着更好地学习自主性,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并且努力的学习来实现自我的突破。随着新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希望能够通过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   一、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讲述给学生听   “问题意识”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讲述给学生听,让学生发现“问题意识”的存在,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地理的内容,他们脑海中没有一点问题意识的概念,他们在课堂上的提问都是下意识地行为,因为他们确实不懂。但是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了解“问题意识”,让他们知道这样一个存在,那么他们在课堂上就可以主动地往这一个方向靠拢,主动地思考教师讲解的内容,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发挥问题意识的作用,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   二、教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学习氛围,创设一个适合培养问题意识的情境   研究表明,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因为他们的行为很容易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如果一个课堂的学习氛围太差,那么学生的注意力肯定不在学习上,注意力不在学习上面,那么学生肯定不会去学习相关的问题,这样问题意识也就不能被培养出来。如果学生的处在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中,那么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肯定会积极地学习,努力发现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问题意识自然也就容易被培养出来。学习环境很重要,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构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比如说在学习《行星地球》的时候,学生对地球外的世界非常感兴趣,笔者就让学生仔细阅读地理课本,在阅读完课文之后,笔者又播放了相关的视频文件,让学生观看地球在宇宙中的真实状况。笔者这样的教学手段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构建出一个非常积极地学习环境,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产生了许多的问题,为什么围绕太阳的行星中只有地球存在生命,宇宙中真的还有其他的生命存在吗?为什么太阳能够控制着地球的运行呢?正是因为笔者构建了一个很好地学习环境,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被充分激发出来,他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渴望能够得到答案。   (二)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学习,促进思维的激烈碰撞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这些思想有相似点也有区别点,当把一堆学生集中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就会发生碰撞,彼此产生激烈的摩擦,在摩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会逐渐融合、衍化最后产生新的思想。由此可见,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学习也是一个好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比如在学习《人口的变化》的时候,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他们对农民工造成的人口变化进行讨论,论述应该如何看待所谓的农民工现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确实产生了激烈的讨论,因为一些学生非常了解农民工,而一些学生不是非常的了解,两部分的学生看法不同就发生了思想的激烈碰撞,每一个人都认真地阐述着自己的看法,希望别人能够接受自己的想法。   三、“问题意识”培养措施的反思   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措施进行一定的反思,从反思中学会提升,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我们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教师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教师才可以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围绕这一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并不能够明确这一点,他们只是在进行习题教学的时候才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是在教学的时候却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对教学手段的反思   确立了教学目标之后,我们教师要反思自己所用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教学的需求,所以我们教师要积极地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只要是积极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教学手段,我们教师都可以运用到教学中去。另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让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结语   “问题意识”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意识,有了问题意识,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自身的积极性会有一定的提高。作为学生的教师,我们首先需要让学生认识“问题意识”,让他们知道问题意识的存在,然后再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与手段,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霞.徐承章“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   [2]邹燕.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J].神州,2014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 362305
摘 要:学生的问题意识伴随学生学习的始终,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前提条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基本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掌握,与此同时,应结合学科特点,提高教师提问的艺术水平,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力提倡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创造的起点,学生只有在不断试图提出问题和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品质。本文提出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希望对相关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未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理教学 问题意识 新标准
一、提问艺术的提升
&&&&&&&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老师在提问时应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所谓有价值的问题,在这个地方就主要是指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呢?
&&&&&&& 首先,它应该具有探索性。如在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地球公转时,假如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是垂直的,将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个问题就具有一定的探索性。 其次,它应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例如,讲述印度的水旱灾害时,先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再展示孟买年内各月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以及南亚风向图,在学生对印度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以及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印度为什么多水旱灾害?&这样能使学生从&因&中得出&果&来。这个问题就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与递进性。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首先,借助直观方法(如地图、图表、照片、模型等)设置问题情境。在《美国》一节的教学时,我利用自己制作的美国国旗图案引入,设计的问题有:&这是哪国的国旗?&&它有什么含义?&对于美国的国旗,学生非常熟悉,异口同声地进行回答,可是它的含义知道的不多。有的同学赶紧翻书,急于找到问题的答案,个别知道的同学就向其他同学介绍,上课刚开始,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当这个问题解决后,有的同学就产生了疑问:&美国用什么办法使它的领土由原来的十三个州变成现在的五十个州的?&我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一下美国领土的扩张史,并要求有条件的同学回去查资料,详细地了解美国的历史。
这节课,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兴趣很浓。其次,利用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或矛盾设置问题情境。如在学习我国《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时,我首先让学生看世界地图,找到亚洲南部的北回归线:&在被北回归线穿过的西亚,大部分地区是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而位于同一纬度地区的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什么却形成了著名的渔米之乡?&利用这一矛盾使学生对季风气候的形成产生了兴趣。
三、运用地图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 运用地图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空间地域概念,认识并掌握地理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比如在学习《世界的气候》的相关内容时,可出示《世界气候分布图》和《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幅图,提出问题:&不同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是什么?&&同一种气候类型相对应哪几种自然带?&&不同种气候类型对应哪一种自然带?&让学生从地图上对比归纳,得出结果。
四、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 针对问题的综合性和学生思维的局限性,要引导学生相互之间加强合作,集思考广议论,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共同探讨。在学生的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铺设若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子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动手实验,在合作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能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通过相互之间合作交流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这当中的问题情境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自己从所发现的现象总结出实际规律,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将新知识和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类比,分析其共性,突出起差异,寻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教师要适时对学生的总结给出相应的鼓励。
&&&&&&& 通过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高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而使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一种可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1]王英《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吉林教育》,2010,01。
[2]胡扬《地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新课程》,2009,03。
[3]单明祥《地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考试周刊》,2008,08。
[4]王元波《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地理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7。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构建开放的地理大课堂由于地理课研究的是真实的世界,我们的课堂不仅在教室里,还在大自然和社会中。所以在地理课中不应拘囿于课堂,我们的课堂资源应是大自然和社会。对着众多资源进行观察思考就会形成问题的来源,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就会变成有源之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何愁学生提不出问题来。比如:留意我们身边的人,他们都从事什么工作,这些工作与自然坏境有联系吗?我们周围人口的数量有没有变化,打工的都去哪儿了?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算不算一种人口迁移?对当地经济有没有影响?他们外出时都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为什么选择这种交通工具而不选择那种?.....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剥开,逐一解答,既能够扎实地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够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要放开手脚,拓宽视野。我们总是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地方,要了解更多的区域特点、因地制宜谋发展的实例,需要我们迈开双脚走出去,看看家乡是怎样在当地自然环境、资...&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是对教材中出现的结论进行验证,完全根据教材和大纲事先设计好实验目的,再按照固定的实验步骤去观察现象,证明结论。至于实验过程中因为某些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实验现象改变、实验结论偏差甚至错误却视而不见,他们认为只要最终回归到教材上所列的现象或结论,就是成功的实验,否则实验就是失败的。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成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回避或搪塞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保护和鼓励学生这种提出问题的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作用(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见,善于质疑是一个进步的关键。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来看,学生只有在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可以把一些零散的知识结构系统化,进而提升自...&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一切思维的开端、智慧的开始、发现的基石,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现代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质疑,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这样,学生的认知过程才能成为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当前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历史史实,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眼光与历史思维来进行剖析,以发现更多的问题,这样的历史教学才能成为有效的教学。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提问呢?对此,我有如下几点体会。一、营造民主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课堂上学生之所以提问少,不是因为没有问题,而是畏于教师的权威,有问题不敢提问。虽说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他们往往担心提问过于肤浅,而不敢提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总是习惯于用一种“判官式”...&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学生机械性的理解和记忆过程,在学习中学生要投入自己的情感、智慧以及感知,只有这样学习过程才是活跃的、真实的,学习效果才能够得到提升,学生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美术学习亦是如此,在美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感知、智慧和情感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获取知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关键。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也在深入人心。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获取新知识,并能够灵活的运用新知识。同时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丰富自己的情感,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拥有解决问题,排除疑问的精神,这样收获的学习方法会非常多,而且也会深刻地烙在学生的记忆里。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的尝试,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质疑,大胆地体验,从...&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一、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一个整体,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的突飞猛进,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亦日趋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日益困扰人们的、不容忽视的世界性问题,人类为保护和拯救自己的生存家园,迫切需要掌握环境保护知识。各种媒体,各种生产都开始关注环保问题。而现在的中学生是不久将来的接班人,是未来的建设者,更有必要接受环保方面的启蒙教育。只有从小学习有关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环保意识,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这样当他们参加社会建设时,才会自觉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从而避免由于缺乏环境觉悟,缺少环境科学知识而对环境造成人为的不可逆转的破坏。当前我国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求培养出具有良好人格、具备丰富知识和各方面能力的人才,从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由此看来,普及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应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这一学科,与环境问题有着特...&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始终保持一个对事物存在疑问的状态,他们会很容易在学习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然后积极地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说“,问题意识”是一个学生必须的具备的意识,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判断一个学生优秀的标准,因为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会有着更好地学习自主性,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并且努力的学习来实现自我的突破。随着新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希望能够通过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一、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讲述给学生听“问题意识”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讲述给学生听,让学生发现“问题意识”的存在,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地理的内容,他们脑海中没有一点问题意识的概念,他们在课堂上的提问都是下意识地行为,因为他们确实不懂。但是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了解“问题意识”,让他们知道这样一个...&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知识窗(教师版)》2013年11期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摘要】: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觉提问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只有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已经养成了"被提问"的习惯,本文就如何让学生自觉发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行了探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55【正文快照】: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钝化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了懒惰的习惯,而且还使学生缺乏主动提问的意识。然而,学生只有具备了提问能力,才能找到知识上的盲点、思维上的偏差,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地理知识。所以,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生大胆提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大路;[J];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4年Z2期
岳秀敏;[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年08期
李东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胡俊杰;;[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5期
季华;;[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11期
单悦欣;;[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02期
朱艳娟;汪琴;陈敦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0期
王秀芳;;[J];中国农村教育;2009年12期
郭计军;;[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02期
程联训;;[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蒲秋霞;;[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潘安定;;[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李拥军;;[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朱秀妹;王民;;[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张永华;;[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琚艳丽;;[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李万芳;;[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万启桂;;[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印朝华;;[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赵亮;;[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从江县第三民族中学 王芳芹;[N];贵州民族报;2013年
兴义五中教育集团七中校区
吴平;[N];贵州民族报;2014年
保定市北市区韩庄中学;[N];廊坊日报;2005年
嵩明县杨桥乡二中
晁荣祥;[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大同十二中
曹玉辉;[N];大同日报;2007年
宕昌县旧城中学教师;[N];陇南日报;2009年
贵州安顺市第九中学地理教师
王春霞;[N];学知报;2010年
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
张洋 石万凤;[N];学知报;2010年
江西上高二中
王润根;[N];学知报;2010年
河南省虞城县高级中学
陈宏斌;[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宪生;[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常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张磊;[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周桂梅;[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刘立勇;[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盛正发;[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焦翔翔;[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郭文飞;[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陈改芝;[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颜斌;[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李丽莉;[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探究式教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