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的相对原子质量量大,生成沉淀多还是少?

[相对原子质量初中化学]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等于__
· · · ·
您当前的位置: → [相对原子质量初中化学]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等于__
[相对原子质量初中化学]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等于__
篇一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等于__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等于______.题型:填空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约是质子质量的1/1836,可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则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答案为:原子核;质子数+中子数.考点:考点名称:原子结构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说,体积很小,但质量却很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质子的质量为:1.6726×10-27kg 中子的质量为:1.6749×10-27kg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对原子构成的正确理解: (1)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绝大多数由质子和中构成 (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含有1个质子,无中子),体积极小,密度极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2)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了的种类。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二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 (4)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干中子数,如钠原子中,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5)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6)在原子中,由于质子(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且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中虽然存在带电的粒子,但原子在整体上不显电性。核外电子的排布:①电子层核外电子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②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通常用电子层来形象地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离核越近,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电子层数、离核远近、能量高低的关系如下所示: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离核远近 近→ 远能量高低 低→ 高 ③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了解一些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规律对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有很重要的作川,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规律主要有: a.每层上的电子数最多不超过2n2(n为电子层数),如第一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可能为1,也可能为2,但最多为2。 b.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第一层,排满第一层后,再排第二层,依次类推。 c.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不超过8;当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不超过2。原子的不可再分与原子的结构: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由一种原子变成另外一种原子,即化学变化中原了的种类不变,其原因是化学变化中原子核没有发生变化。如硫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硫和氧气中分别含有硫原子和氧原子,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硫中仍然含硫原子和氧原子。原子不是最小粒子,只是在化学变化的范围内为“最小粒子”,它还可再分,如原子弹爆炸时的核裂变,就是原子发生了变化。原子尽管很小,但具有一定的构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考点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以一种碳一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区别测定出来的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数值非常小,有单位(kg)相比得出的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数值大于或等于1,有单位(1)联系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对概念的理解:①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最有单位,国际单位为“1”,一般不写也不读。 ③相对原子质≈质子数+中子数,只是约等于,可以用于计算。 ④碳原子有多种,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是原子核中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⑤只是用这种碳原子实际质量的1/12,而不是这种碳原子的质量。考点名称:原子的定义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绝大多数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均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碳、硫、磷等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例如,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未发生变化。对原子的概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①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 ②原了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就由原子保持。 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脱离化学变化这一条件,原子仍可再分。 原子的性质:①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②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③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④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如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稀有气体、铁、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⑤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原子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原子可用元索符号表示:如O既可表示氧元素,也可表示1个氧原子。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项目分子原子不同点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分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构成物质情况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都在不停地运动 ③粒子间有间隔 ④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⑤同种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性质不同注意事项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④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它们的关系是道尔顿的原子模型:英国自然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将古希腊思辨的原子论改造成定量的化学理论,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的理论模型。他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四点: ①所有物质都是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即原子组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主要表现为质量的不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④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单位,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仅仅是重新排列,而不会被创造或者消失。 虽然,经过后人证实,这是一个失败的理论模型,但道尔顿第一次将原子从哲学带入化学研究中,明确了今后化学家们努力的方向,化学真正从古老的炼金术中摆脱出来,道尔顿也因此被后人誉为“近代化学之父”。篇二 : 摩尔电子质量~是不是用相对原子质量除以反应中所呈的化合价呀~比如摩尔电子质量~是不是用相对质量除以反应中所呈的化合价呀~比如Mg=24/2=12~是不是用相对原子质量除以反应中所呈的化合价呀~比如Mg=24/2=12~准确的讲,上面的说法正确!===请先看摩尔的含义,作以理解。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根据科学实验的精确测定,知道12g相对原子质量为12的碳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6.02×1023。科学上把含有6.02×1023个微粒的集体作为一个单位,叫摩。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符号是n)的单位,简称为摩,单位符号是mol。1mol的碳原子含6.02×1023个碳原子,质量为12g。1mol的硫原子含6.02×1023个硫原子,质量为32g,同理,1摩任何原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式量)。同样我们可以推算出,1摩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种物质的式量。水的式量是18,1mol的质量为18g,含6.02×1023个水分子。通常把1mol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符号是M),摩尔质量的单位是克/摩(符号是“g/mol”)例如,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写成M(H2O)=18g/mol。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量(n)与物质的摩尔质量(M)相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和质量之比。例如:系数之比2∶1∶2微粒数之比2∶1∶2物质的量之比2∶1∶2质量之比4∶32∶36从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就是它们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运用这个原理就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各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再看平均摩尔电子质量的含义:摩尔电子质量(下文用Me-表示),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每转移1mol电子时对应的某种反应物(或产物)的质量.根据定义可以推知:摩尔电子质量(g/mol e-) == 物质的质量(g) / 转移电子物质的量(mol e-)对于金属来说,其摩尔电子质量在数值上也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除以化合价.如:金属镁,铁,锌,钠,铝等跟稀酸反应生成氢气时,摩尔电子质量分别为12,28,32.5,23,9g/mol e-;铜,铁,铝等在跟Cl2,HNO3等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时,摩尔电子质量分别为32,56/3,9g/mol e-.显然,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每一种含变价元素的物质都有一个Me-值.如果是同类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物,则有一个平均摩尔电子质量(Me-).利用平均摩尔电子质量法,根据平均值原理可以快速判断某些混合物的组成;若是双组分体系,还可利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出两组分的比例.二,平均摩尔电子质量法的应用1,直接判定单一物质的成份例1:(2001全国理综试题)用足量的CO还原32.0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A) FeO (B) Fe2O3 (C) CuO (D) Cu2O解析:由CO----CO2----CaCO3可以推知,32 g 氧化物被还原时共得电子2 e-×60g/100g/mol=1.2mol.题中氧化物的 Me- = 32g /1.2mol e- = 80/3 g/mol e-.而四个选项物质的Me-分别为36,80/3,40 g/mol e-,72 g/mol e-.故此氧化物为Fe2O3.选(B).练习1:某金属0.100g与足量的水反应时生成0.005gH2,这种金属是( ).(A) Na (B) K (C) Ca (D) Rb2,判断同类混合物的组成例2:(1998年全国高考)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和物10克,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升,则混和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 锌 (B) 铁 (C) 铝 (D) 镁解析:锌铁铝镁的Me-分别为32.5,28,9,12g/mol e-.而题中混合金属的Me-=10g/(2× 11.2L/22.4L/mol)=10g/mol e-.根据平均值原理,混合金属一定含有铝.选(C).例3:两种金属的混合物3.4g,与足量盐酸反应时放出H2 2.24 L(标准状况),这两种金属可能是( ).(A) Zn和Fe (B) Mg和Al (C) Al和Fe (D) Zn和Cu解析:锌铁镁铝的Me分别为32.5,28,12,9g/mol e-,铜与盐酸不反应,可认为其Me-无穷大.混合金属的Me-=3.4g/(2× 2.24L/22.4L/mol)=17g/mol e-.根据平均值原理,混合金属只可能是铝和铁.选(C).例4:用足量的CO还原0.6g铁的氧化物,将生成的CO2通如过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1g沉淀,则此氧化物的组成不可能为( ).(A) FeO,Fe2O3和Fe3O4 (B) FeO和Fe2O3(C) FeO和Fe3O4 (D) Fe2O3和Fe3O4解析:在FeO,Fe2O3和Fe3O4被CO还原为单质Fe的反应中,三者的Me-分别为36,80/3,29 g/mol e-.而题中铁的氧化物的 Me- = 0.6g / (2×1g/100g/mol) = 30 g/mol e-(由CO----CO2----CaCO3可以推知,0.6 g 混合物被还原时共得电子2×1g/100g/mol=0.02mol).根据平均值原理,此氧化物不可能由Fe2O3和Fe3O4组成.选(D).练习2: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5.0 g与Cl2完全反应,消耗Cl2 2.24 L(标准状况),则混合物可能的组成为( ).(A) Cu和Zn (B) Mg和Al (C) Fe和Mg (D) Ca和Cu看了这些应该明白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本文标题:[相对原子质量初中化学]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等于__&版权说明
文章标题: 文章地址:
1、《[相对原子质量初中化学]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等于__》一文由262阅读网()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知识点梳理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知识点的认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的公式有如下3种:1.溶质质量分数的一般计算公式是:2.特殊计算公式(使用于饱和溶液)是:3.变形公式有:值得注意的是:(1) 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2)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一般用表示.(3)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4) 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5) 当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该下该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时,才可以使用特殊计算公式来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的题型包括以下几种:1.已知溶质和溶液(或溶剂)的质量,求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此时,只要将已知的质量代入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2.已知(暗知)某温度下的某物质的溶解度,求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此时,首先要确认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并制定该物质的溶解度(有时从溶解的曲线上或括号内的补充说明中寻找),如果将溶解度代入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特殊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3.已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或溶质)的质量,求算溶质(或溶液或溶剂)的质量.此时,可将已知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代入相应的变形公式中,进行计算即可(注意:溶剂的质量是溶液的质量与溶质的质量之差).4.已知某温度时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求算该溶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可以将已知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代入相应的变形公式中,进行计算即可.5.溶液稀释前后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此时,由于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若设浓溶液质量为m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n g,则m g×a%=ng×b%成立,加入水的质量为ng-mg.6.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综合性计算.特别是,在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需要注意的是:(1) 如果某溶质反应前有,反应生成物中也有,并且反应后的溶液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那么该溶质的质量应该是原来的质量与反应生成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之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即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组份的质量之和-气体的质量-沉淀(或杂质)的质量;然后将所求的两个质量相除,再乘以100%,就可求得反应后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2) 如果反应后的溶液已是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此时,会给其溶解度或有关信息),那么判定饱和后,就可根据所给的溶解度来计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解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爱心提示:在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综合性计算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下面所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成溶液质量,一定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实际质量.2.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ρ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3.计算过程中,单位一定要统一.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知识点的认识】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是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符号Mr).相对分子质量怎么求: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利用公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和”来进行计算.
根据反应式的计算【知识点的认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1.设未知量,即---的质量为x.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的.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6.写出简明的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格式,以“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为例,介绍如图所示:.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相似的试题还有:
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Cu(OH)2沉淀,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1)Cu(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2)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3)计算C点时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25.(2010o梧州)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 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Cu(OH)2沉淀,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1)Cu(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2)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
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 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Cu(OH)2沉淀,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1)Cu(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2)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钾的相对原子质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