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人懂得水战吗?他们是怎样夺得南海诸岛图的?

元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
元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
&&&&& 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最黑暗的时代。华夏文明破坏十分严重的时代,文化科技断层。崖山之后无中华。元朝的残酷统治是的汉民族失去了以前开放的心胸,日趋保守,以至于明朝建立后,开始实行对少数民族的强硬政策。纵观有明一朝,对北方的游牧民族从来没有妥协过,哪怕皇帝被俘,哪怕即将亡国。元朝对华夏文明传承造成了极大地破坏。
&&&&& 元朝留给我们的仅有的财富就是,统一了西藏,留下了“省”这个行政单位,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加强。因为色目人占据着第二级统治地位,色目顾名思义:有颜色的眼睛,也只有白种人的眼睛是有颜色的嘛。
其他回答 (4)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一说1271年建立,定国号为元),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1279年统一全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元朝自成吉思汗起历经十五帝163年,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98年。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国号大元,1279年灭南宋。统治地区《元史》记载‘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大致范围西到新疆东部,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缅甸北部,北至西伯利亚南部,越过贝加尔湖(一说直到北冰洋),东到鄂霍次克海。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北伐所推翻。其残余势力退居漠北,与明军对峙,史称北元,直至1402年才去国号。
13世纪初,统治中国北方的金国开始逐渐走向衰落。原臣服于金朝的蒙古势力开始壮大起来,其领袖铁木真(即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高原各部,建立了“大蒙古国”,成为大汗。其后金朝及其属国西夏在蒙古与南宋的屡次联合打击下分别于1234年和1227年灭亡。1235年,定都和林(今乌兰巴托西南)。1251年蒙哥即位后,下令攻打南宋。其弟忽必烈则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在此期间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蒙哥于1259年在进攻四川时去世后,身在中原汉地的忽必烈与留守蒙古本土的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
1260年三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于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县),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会自称大汗。四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五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并建元中统。
由于忽必烈在中原汉地自行集会称汗,并且推行汉法,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随即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内战,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取得了胜利。然而,忽必烈的自行即位与“行汉法”主张却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他,结果导致四大汗国纷纷脱离(唯一承认忽必烈汗位的是位于波斯的伊儿汗国,但实际上也处于半独立地位,在忽必烈去世后也完全独立了),忽必烈的政权遂只包括中国大部与蒙古高原。原大蒙古国不复存在。元朝建立
忽必烈胜利后被定为一尊,决定迁都中原的大都,将上都作为陪都。至元四年(1267年),在刘秉忠规划下,开始兴建大都城(今北京市)。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即帝位,并公布《建国号诏》,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公布其政府的国号为“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大”字加于正式国号之中的朝代,之前各朝的“大”字均为尊称。[1]征服南宋
1271年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继续伐宋。此时南宋由谢太后垂帘听政,但是实际军政大权长期掌握在右丞相贾似道之手。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军攻克南宋军事重镇襄阳。忽必烈任命中书丞相史天泽和枢密院使伯颜为元军统帅,顺江而下,兵分两路向东进攻。十二年(1275年),贾似道率领的3万大军在芜湖与元军对战大败,因战败贾似道被流放。十三年(1276年),元军攻陷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谢太后带领5岁的宋恭帝和南宋皇族向元军统帅伯颜投降。因与朝臣张世杰与陈宜中等意见不合而离开南宋行朝的左丞相文天祥以同都督的身份在江西、福建等地继续抗击元军,但被元军将领张弘范俘虏。元世祖曾召见文天祥并亲自劝降,并答应“原相位复职”,但为文天祥所拒绝。十六年(1279年),张弘范率领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了南宋最后的兵力,陆秀夫挟持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元朝遂控制全中国,结束了中国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近400年的分裂局面。改都大都(今北京)。
在此前后,元政府曾要求周边一些国家或地区(如日本、安南、占城、缅甸、爪哇)臣服,接受与元朝的朝贡关系,但遭到拒绝,故出兵攻打这些国家或地区,其中以入侵日本的战争最为著名,通常认为台风(日本人称之为“神风”)是造成失败的最大原因。统一以后
元朝统一中原后,元朝的统治阶层出现了以许衡为首的儒臣派与以阿合马为首的理财派官员之争。由于元朝廷需要赏赐大量财宝予各封王,加上开支繁重,所以财政日渐紧张。以汉人及汉化的蒙古人为主的儒臣派官员认为元朝应该节省经费、减免税收。反之以色目人为主的理财派官员认为,南人藏有大量财物,应没收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于是这个问题在元朝廷中没有停止。
元世祖信任色目官员阿合马,设立尚书省解决财政问题。而儒臣则以受汉化更深的太子真金为核心形成一派,与阿合马抗衡。结果阿合马被刺杀,而真金也于其后得病而死。元世祖仍然先后任用汉人卢世荣、西藏人桑哥等理财派官员以之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元朝中期 元朝中期形势图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元世祖驾崩。由于太子真金早死,帝位由各方争夺。最后,群臣在真金的长子晋王甘麻剌及三子铁穆尔之间选择,由于铁穆尔受元世祖下赐皇太子宝及镇守和林。故晋王甘麻剌退让,铁穆尔即位为元成宗[2]。
元成宗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并下令停止对外战争,罢征日本、安南,专力整顿国内军政,减免江南部分赋税。他执政末年还成功与长期敌对的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讲和,结束了西北的动乱局面。
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元成宗驾崩,由皇后和安西王阿难答监国。皇侄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发动政变,夺得控制权。迎镇守和林的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大哥海山回大都即位,是为元武宗。由于爱育黎拔力八达有发动政变迎立的大功,所以海山册封他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
元武宗即位后,随即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3]并对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种种称号。他为了摆脱财政危机,下令重新设立尚书省,并印发至大银钞,结果导致至元钞大为贬值。至大二年(1309年),他与察合台汗国瓜分了窝阔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从此灭亡。
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元武宗驾崩,由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是为元仁宗。这次乃元朝和平转移帝位的第一次。元仁宗即位后,生母兴圣皇太后的重臣铁木迭儿为右丞相。元仁宗取消了元武宗的经济措施,并将武宗长子周王和世琜徙居云南,但和世琜在途中起兵前往西北游牧。仁宗把和世琜之弟图帖睦尔放逐至南方,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破坏了与武宗相约先立和世琜继位,再传位硕德八剌等之约。
延祐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复科举制度,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元朝(以及其后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元仁宗驾崩后,硕德八剌即位为元英宗。元英宗继承了其父仁宗的以儒治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并于至治三年(1323年)下令编成并颁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他还下令清除朝廷中铁木迭儿的势力,但随着清理的扩大,再加上朝廷中的蒙古保守势力对元英宗以儒治国的施政不满,导致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在至治三年(1323年)夏天趁英宗去上都避暑之机,在上都以南15公里一个名叫南坡的地方,刺杀了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史称南坡之变。元朝后期
元英宗被行刺后,镇守和林的晋王甘麻剌的长子,真金的长孙,也孙铁木儿率兵南下,杀掉行刺元英宗的叛臣后即位,是为泰定帝。泰定帝即位后,封被仁宗放逐到海南岛的图帖睦尔为怀王,镇守建康。
泰定帝于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崩于上都。丞相倒剌沙拥立七岁的阿速吉八为帝,是为天顺帝。而镇守大都的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即与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颜拥立怀王图帖睦尔即位,是为元文宗。最后燕帖木儿攻入上都,天顺帝不知所踪。
针对兄长周王和世琜仍在漠北游牧,图帖睦尔采取燕帖木儿的建议,立兄长和世琜,是为元明宗,图帖睦尔自己被立为皇太子;后燕帖木儿又毒死和世琜重新立图帖睦尔为帝,改元天历,史称天历之变。
文宗重祚以后,大兴文治。天历二年(1329年)二月,文宗设立了奎章阁学士院,掌进讲经史之书,考察历代治乱。又令所有勋贵大臣的子孙都要到奎章阁学习。奎章阁下设艺文监,专门负责将儒家典籍译成蒙古文字,以及校勘。同年下令编纂《元经世大典》,两年后修成,为元代一部重要的记述典章制度的巨著。
但文宗在位期间,丞相燕帖木儿自恃有功,玩弄朝廷,导致元朝朝政更加腐败。文宗于至顺四年(1333年)去世后,为洗刷他毒死哥哥(元明宗)的罪行,遗诏立年仅七岁的明宗次子懿璘质班为帝,是为元宁宗。但元宁宗仅在位不到两个月即去世,不久后燕帖木儿也去世。元明宗的长子妥欢贴睦尔被文宗皇后卜答失里从静江(广西桂林)召回并立为帝,是为元惠宗,又称元顺帝。
元惠宗在位之初,右丞相伯颜的势力很大,把持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惠宗与伯颜的矛盾日益尖锐,后来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帮助下,元惠宗终于成功地废黜了伯颜,并控制了政局。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由右丞相脱脱(后改由阿鲁图)主持,于至正五年(1345年)修成。衰亡
元朝后期,特别是1340年代中后期至1350年代期间,自然灾害[4]频有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与此同时,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赋税,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苦。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过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武装起事。元惠宗至元四年(1338年),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彭和尚、周子旺白莲教起义。失败后,彭和尚逃至淮西,继续秘密传教。至正十年(1350年),元政府下令变更钞法,铸造“至正通宝”钱,并大量发行新“中统元宝交钞”,但导致物价迅速上涨。次年(1351年),元惠宗派贾鲁治黄河,欲归故道,动用民夫十五万,士兵二万。而官吏乘机敲诈勒索,造成不满。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决定在5月率教众发动起事,但事泄,韩山童被捕杀,于是刘福通带韩山童之子韩林儿杀出重围,指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打出“复宋”旗号,以红巾为标志,其后郭子兴等人也纷纷加入。彭和尚亦在湖北扶助徐寿辉起义。至此揭开了元朝灭亡的序幕。元政府则派兵镇压各地红巾军,由丞相脱脱亲自督战攻徐州起义军芝麻李部,一度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率军围攻高邮起义军张士诚部,被朝中弹劾,功亏一篑。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继承了病逝的郭子兴的地位,并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统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在北方察罕帖木儿(李察罕)和李思齐等元军将领则开始对北方红巾军展开反攻。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北方红巾军在安丰之役中败给新兴并降元的张士诚,刘福通战死,韩林儿南下投奔朱元璋,随后被杀。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它南方起义军和南方元朝势力后,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惠宗北遁,明政府认为他顺天明命,给他上谥号为“顺帝”。北迁
主条目:北元
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元惠宗在明军的追击下逃离大都来到上都,随后又逃到应昌。他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并组织反抗,失败后于1370年在应昌去世。元昭宗即位后继续北逃至漠北,并多次与明军交战。此时元军主力为汉人将领王保保率领的军队,他与明军将领徐达在漠北的交战中互有胜负,朱元璋曾多次写信诏降,但王保保从不理会,被朱元璋称为“当世奇男子”。位于云南的元朝梁王继续忠效于元政府,直到1381年方被明军消灭。北迁的元君臣一直沿用“大元”这个国号,史称北元,直到1402年鬼力赤即位后改国号为“鞑靼”(一说1388年天元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袭杀后即去国号)。元朝的统治 元·卢沟筏运图。描绘了元世祖至正三年(1266年)在卢沟桥附近漕运西山石木用于修造大都宫殿的情景。
早在元朝成立前的大蒙古国时期,成吉思汗攻占中原后有位大臣提出将当地汉人驱赶后把中原变成蒙古人的大牧场。但成吉思汗的谋士契丹人耶律楚材以可以向汉人征收大量税收为由强烈反对这个计划,因而该提案没有实施。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在消灭南宋前,统治者忽必烈为了方便管治中土,就已在中土开始行汉法,将中原的大都作为首都,建立了一套以传统中国中央集权作蓝本的政治体制,例如设立了三省六部和司农司等一系列专司机构,使用中原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并在朝中任用了大批儒臣,包括刘秉忠、姚枢、许衡等。元朝的首都大都就是在刘秉忠等人的规划下建成的。此外,元朝还建立了儒户这个户籍来保护和优待读书人。后来,又恢复了科举制度(不过名额很有限),尊崇孔子,并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元朝的官方思想。
然而,其“汉法”施行得并不彻底。而且,元朝存在等级歧视制度。一种常见的说法是元朝将国民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学术界迄今并没有发现元朝有把国民明确划分为四等的专门法令,但这种划分却反映在一系列不平等的政策和规定中[5]。比如元政府曾规定汉人不许结社、集会、集体拜神,禁止汉人私藏兵器(例如数家才可共用一把菜刀),蒙古人被汉人打死需要偿命,而蒙古人因争或乘醉打死汉人只需“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6]。汉人如当兵则不许充宿卫,如当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贰(虽然实际上存在很多例外情况)。这些法律规范对于汉族人均不平等。由于元朝的覆盖面积较广,除中原地区外还包括许多其它地方,不少中亚汗国君主以及蒙古王室成员都不满忽必烈行汉法的举动,忽必烈晚年也渐与儒臣疏远,因此汉法并未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元朝疆域 1294年的元朝疆域(绿色部分) 13世纪末元帝国和各汗国领土
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亚,越过贝加尔湖,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千米。
全国划分为由中书省所直接管辖的首都附近的腹里地区(即今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由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今西藏),以及10个行中书省(分别为陕西、辽阳、甘肃、河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中书省)。此外,元朝曾于朝鲜半岛设立地位十分特殊的征东行省(又称征日本行省):行省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自辟官属,且财赋不入都省,故与其他行省性质不同。
另外,元朝皇帝在名义上一度同时又是作为一切蒙古君主的君主的蒙古大汗,其汗国在名义上对各汗国拥有最高的宗主权,因而其领土在某些时候被泛指为整个蒙古帝国的领土,而蒙古帝国曾一度囊括了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域。不过,蒙古帝国实际上早在忽必烈时期已经分裂为大元帝国(元朝)和四大汗国,各个汗国都已形成独立的国家,各自为政,并不承认元朝皇帝的大汗地位也不受其统治,甚至有时互相交战,因此大元帝国的疆域并不包括各汗国领土。而元朝设立的行政机构(如行中书省和宣政院)也未包括这些领土。军政机构
中书省,领六部,主持全国政务。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尚书省,主要负责财政事务,不过时置时废。
宣政院(总制院),负责佛教及吐蕃军政事务。
枢密院,执掌军事。
御史台,负责督察。
地方行政机构
行省,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简称
怯薛,宿卫军队,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担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卫的军队是侍卫亲军。
三十余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隶属于枢密院。
镇戍军,负责镇守全国各地。军队有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 经济 元朝的制瓷业很发达,这是一只元代龙泉窑的梅子青瓶
元朝的经济仍以农业为主,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广泛种植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由于蒙古族在草原时期以畜牧为主,经济单一,对商品交换依赖较大,同时受儒家轻商思想较少,故元朝较少抑商,使得商品经济十分繁荣,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相当富庶的国家。而元朝的首都大都,也成为当时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为了适应商品交换,元朝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比欧洲早了400多年(元末时因滥发纸币而造成通货膨胀,也比欧洲早了400多年)。商品交流也促进了元代交通业的发展,改善了陆路、漕运,内河与海路交通。
由于元朝与中亚、西亚地区的蒙古势力保持着来往关系,东西方海运及陆路交通十分畅通,使得西方与元朝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技术交流更加迅速。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期随从他的父亲和叔叔来到中国,在其口述并由鲁斯蒂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出元朝中国的繁华景象。科学
元朝的科学技术有很高的成就。天文学居于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地位,数学引进了阿拉伯数字,与医学都在世界先进之列。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水利学家郭守敬于1276年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他还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其后被忽必烈命名为“通惠河”),再加上济州河、会通河等其它几项重大工程,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00多公里。文化 1330年建立于元朝的河北柏林禅寺宝塔
元朝的戏曲与小说创作繁荣,涌现出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一批优秀的剧作家。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中国优秀文学遗产。元朝后期,杂剧创作中心逐步南移,加强了与南戏的交流,提供了戏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例如昆剧和粤剧。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主要创作过程是在元朝末年。叙事性文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主导地位,详见元代文学。
入声字最早被认为在元朝官话消失。详情见入声。宗教
&1&蒙古以外族入主中国,在宗教事务上无强烈的蒙古本位主义的立场,无强求被征服的各民族随从蒙古的信仰,而是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对信仰宗教的问题采取兼容并包的看法,甚且还优容礼遇之,因此元朝这种对宗教的态度,自然有力于宗教的传播与发展了。
&2&其次蒙古以武力征服欧亚,使帝国境内的交通上畅通无阻,使各地人士 商旅 乃至教士皆可东来西去,无须顾虑到因交通受阻而不克东来。
元朝在很大程度上对不同的宗教持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各种宗教,包括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吉思汗十分敬重并曾亲自接见长春真人丘处机,让他掌管天下道教。在忽必烈时期,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获得了元朝朝廷相当的尊重,萨迦派法师八思巴被忽必烈奉为国师(后升为帝师),赐玉印,任中原法王,命统天下佛教,并兼任总制院(后改名为宣政院)使来管理吐蕃(今西藏)事务。与此同时,随着中西方的交流,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尤其是景教和天主教)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
不过,元世祖忽必烈曾在礼节上歧视伊斯兰教,例如不尊重其宰羊方法[7][8][9],伊斯兰教徒被逼吃死肉。此法令亦适用于基督教徒[10]。
元朝僧人有免税免役特权,致使一些不法之徒投机为僧,甚至干预诉讼,横行乡里,成为元代的一个社会问题[11]。
元朝对宗教管制较为宽松,因此民间抗元势力也利用白莲教传教的方式建立秘密组织,进行抗元起义。有关元朝的争议
有关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存在不同的看法。正面的观点认为,由于元朝从忽必烈即位后就开始“行汉法”,定国号大元,即位称帝,使用中原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并将首都定于中原(大都,即北京),同时管辖地也主要是现在的中国的疆域,因此元朝是中国的一个正统朝代。这种观点通常对元朝持正面的看法。忽必烈是改大蒙古国国号为大元,中国的元朝时期包括整个蒙古统治的地区,故元帝国及四大汗国当时均成为了中国的领土。例如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曾在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中提到:“我们继承清朝的领土,才有了今天的共和国。”不过,也有人不同意上面的看法,这种观点认为,元朝(或称蒙元)是将中国南方代表所谓中国正统的南宋地方政权灭亡,并在中国土地上建立起来的外国或外族政权,因此此时中国处于亡国时期。注意持这种观点的人所认为的“中国”仅是指原本在中国大地建立统治的汉族政权的中国,而“外族”是以原中国汉族本位称呼蒙古族。这种观点通常对元朝持非中国正统的看法。尤其因为他们认为元朝有民族歧视等级制度等政策。而对元朝的看法分歧也延伸出了外蒙古的独立是复国还是从中国分裂出去的看法分歧。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见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条目。
以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元朝主要社会矛盾依然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朝廷为防止人民反抗,不得不依赖一批权贵、官僚、土豪劣绅来加强统治,而对权贵官僚土豪劣绅的腐败行为,也不得不采取放任态度。故元朝末期社会极度腐败,贫富极端分化。对元朝末期的腐败,朱元璋有亲身感受,这也是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把治理腐败当作永保大明江山头等大事的一个原因。 帝王年表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孛儿只斤铁木真
1206年-1227年
孛儿只斤拖雷
摄政 1227年-1229年
孛儿只斤窝阔台
1229年-1241年
乃马真脱列哥那
摄政 1241年-1246年
孛儿只斤贵由
1246年-1248年
斡兀立海迷失
摄政 1248年-1251年
孛儿只斤蒙哥
1251年-1259年
元朝 1271年-1368年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孛儿只斤忽必烈
1260年-1294年
中统 1260年-1264年至元 1264年-1294年
钦明广孝皇帝
孛儿只斤铁穆耳
1295年-1307年
元贞 1295年-1297年大德 1297年-1307年
仁惠宣孝皇帝
孛儿只斤海山
1308年-1311年
至大 1308年-1311年
圣文钦孝皇帝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1312年-1320年
皇庆 1312年-1313年延祐 1314年-1320年
睿圣文孝皇帝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1321年-1323年
至治 1321年-1323年
叶顺铁木耳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1324年-1328年
泰定 1324年-1328年致和 1328年
孛儿只斤阿剌吉八
天顺 1328年
圣明元孝皇帝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1328年-1329年1329年-1332年
天历 1328年-1329年天历 1329年-1330年至顺 1330年-1332年
翼献景孝皇帝
和西拉古图土
孛儿只斤和世琜
天历 1329年
冲圣嗣孝皇帝
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至顺 1332年
顺帝(明朝上谥号)宣仁普孝皇帝(北元上谥号)
图干铁木耳
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
1333年-1368年
至顺 1333年元统 1333年-1335年至元 1335年-1340年至正 1341年-1370年
北元(1368年元朝退出中原后)1368年-14世纪末或15世纪初
顺帝(明朝上谥号)宣仁普孝皇帝(北元上谥号)
图干铁木耳
孛儿只斤妥欢铁木儿
1368年-1370年
至正 1341年-1370年
闭里可图汗
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1370年-1378年
宣光 1371年-1378年
孛儿只斤脱古思铁木儿
1378年-1388年
天元 1378年-1388年
卓里克图汗
孛儿只斤思克卓里图
1389年—1392年
(去年号)
尼古埒苏克齐汗
孛儿只斤额勒伯克
1393年—1399年
掍特穆尔汗
孛儿只斤坤帖木儿
1400年—1402年
(被杀后去国号)
可以说元朝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那个时候中国的疆土地跨欧亚大陆,是中国军事在世界上非常强盛的时期!
军事实力强悍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关于元朝的版图?_百度知道
关于元朝的版图?
钦察汗国。为什么课本上没把他们画上,属不属元朝,伊尔汗国察合台汗国
提问者采纳
虽然不在中国的版图里,却和中国的领土每什么两样,东到朝鲜。基本上整个亚洲都是元朝的(阿拉伯除外)!元朝,西至法国他们是元朝的附属国,北至北极,南至南海(越南),就像当年的朝鲜一样
其他类似问题
元朝的相关知识
其他5条回答
朝统一全国后,但已互不隶属,西南包括今西藏,强盛时期的疆域是;若到达北冰洋。请注意,对于蒙古各大汗国和部落享有宗主权,东北至外兴安岭,西北至今新疆东部。全国划分为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元朝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的大汗、西伯利亚(一说到达北冰洋)、云南,但处于相当的独立状态,元朝名义上是他们的中央政府,南到南海,蒙古帝国和元朝的区别。总的来说他们虽然承认元帝的最高权利、鄂霍次克海、各自为政。元朝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千米,在四大汗国上,以及总制院(1288年更名为宣政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则超过2200万平方千米:北到蒙古
他们属于蒙古族政权范围,却不属于元朝的政权。各汗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分封或用武力得到的领地。它们相当于元朝的附属国,却相对独立,与元朝中的各行省有区别。所以,严格的讲,元朝政权延伸到了欧洲是不准确的,应该说蒙古政权延伸到了欧洲。而蒙古政权是由元朝政权和各汗国政权组成的,元朝政权是蒙古政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属元朝的附属国
是独立的国家 是蒙古汗国分裂出来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海诸岛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