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于小高分子物质质的跨膜运输描述有误的是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下列有关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分子物质和离子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B.分泌蛋白的分泌需要能量但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C.葡萄糖等较大的分子只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
试题分析:小分子或离子通过细胞膜大多数是跨膜运输,其中水、CO2、O2、尿素、酒精、甘油和脂肪酸等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而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在逆浓度运输时是主动运输,而顺浓度运输则是协助扩散,故AC错。分泌蛋白等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的方式是非跨膜运输,即胞吞与胞吐,不需要载体但消耗能量,C正解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将自由扩散、主动运输与非跨膜运输进行了对比,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回答:(1)我国土地资源类型
比重最大。(2)下列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最少的是(
D.难利用土地
(3)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
用地将会不断增加,耕地将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日,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476亿亩,这表明国家“十二五”期末18.18亿亩耕地保有量目标得到有效保障。 201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显示: 2011年度,全国耕地减少532.7万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485.0万亩,灾毁耕地33.5万亩,生态退耕14.2万亩;同期耕地增加483.7万亩,增减相抵,耕地面积净减少49.0万亩。2011年底,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476亿亩。材料二:“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耕地总数不足18.26亿亩,已经接近全国耕地保有量18亿亩的红线。“城市化提速”过程中,农田遭到破坏,优质耕地大量流失。2000年到2008年的八年时间里,城市化在提速,大多数传统农区、村庄被撂荒,城郊结合部的农田被大量的高楼替代。有数据显示,经济每增长1%,会占用农地30万亩左右。(1)材料一中指出了________、建设用地两种土地利用类型,此外还有林地、 _______等土地利用类型,宿迁土地利用主要属于________ 类型。(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主要是由于我国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我国保护耕地的红线保有量是_______ 亿亩。(3)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我国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现状、我国人口数量和以上
两条阅读材料,谈谈如何保护我国的耕地以及保护耕地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1)试比较我国耕地、水资源南北分布的差异。
。(2)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地区匹配是否合理
。北方在农业发展中会遇到
问题。(3)由上图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南、北方地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的是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相关推荐: |
你当前的位置: >>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课堂实录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 高中生物 & & & 人教2003课标版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理解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本节内容的具体内容是“监护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节内容无论在云南省学业水平测试还是在高考都是比较的重要,这要求要达到两项要求:一是简述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二是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教师组织和引导
回忆、复习并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细胞膜有组成和结构 ,请同学们回忆并回答:
问题1:细胞膜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
问题2:细胞膜的结构是怎样的,你能画出来吗?
学生回忆(可快速地翻阅笔记)后回答。
请2-3位同学到黑板上,其他同学在纸上完成画图。
(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达到复习、巩固并导 入新课之目的
指导学生观察书本标题图,并据图开展讨论:
问题3:葡萄糖为什么不能通过 合成的脂双层,而小肠上皮细胞却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呢?
学生根据图示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提醒:主要从细胞膜的成分上比较)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物质跨膜运输方 式
课件显示相关问题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第一节,了解运输方式的类型。
问题4: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哪些?
问题5:什么是被动运输?它有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观察书本表4-1和相关内容,回答:
问题6:丽藻细胞从环境中吸收K+
的方式是什么?它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有何不同?
根据课件显示的内容,完成课堂练习1、2。根据练习反馈的信息,教师加以点评和分析小结。
问题7:以上是一些离子和小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那么如果是一些生物大分子需要进出细胞,又是如何进行的呢?请同学 阅读书本相关内容,作出回答。
问题8:细胞的胞吞和胞吐现象反映了细胞膜结构的什么特点?
学生归纳回答:物质出入细胞主要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另外还有其他的方式,如胞吞和胞吐。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相关内容,特别提醒学 生注意概念的规模描述的相关例子。
指导学生观察书本图4-7,回答书本所列问题。
学生阅读书本,总结出相关知识,
学生观察书本图4-8,比较它与图4-7有什么不同。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是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 进行。
学生讨论回答:细胞膜的流动性的结构 特点。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
当堂练习反馈,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及新旧知识的联系
指导学生根据笔记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完成书本练习和课堂练习3
活动2【导入】练习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2个小题,每个小题4分,共48分)
1.(2013·上海高考)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率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 (  )
A.细胞内的氧浓度
B.&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数量
C.细胞膜上相应载体(蛋白)的数量
D.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
2.(2014·聊城模&拟)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与自由扩散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小分子物质全都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来源:学*科*网]
C.某物质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D.人体内红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都需要消耗ATP
3.(2014·上海模拟)某种植物细胞在浓度分别为200&mmol/L&和400&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mmol/min。对此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D.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4.(2014·天水模拟)人体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中高30倍,而Na+的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关于红细胞排出Na+的方向及所需条件,正确的是 &(  )
①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②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③载体蛋白&&&&&&&&&&&&&&&&&&&&&&&&&&④ATP供能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如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这种运输方式可逆浓度梯度进行
B.水分子是以这种方式进入细胞的
C.细胞产生的能&量增加会提高物质的运输速率
D.载体蛋白在物质运输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
6.下列物质运输方式中,符合如图两种曲&线的是 (  )
A.肾小管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
B.胃黏膜上皮细胞吸收食物中的乙醇
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的Na+内流
D.肝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氨基酸
7.(2014·乌鲁木齐模拟)关于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腌制蜜饯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直接关系
8.下图表示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膜中的载体蛋白也能运输氨基酸
B.该膜可能是红细胞膜
C.该方式发生在被运输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时
D.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核糖体
9.(2014·四平模拟)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
10.(2014·娄底联考)下图所示不能够表达下列哪项生理过程 (  )
A.唾液腺分泌唾液
B.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C.汗腺分泌汗液
D.肠腺细胞分泌肠液
11.(2014·泰州模拟)图示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图中横坐标条件最可能是 (  )
A.载体蛋白数量&&  &&&&&&&&&&&&&&&&B.氧气浓度
C.光照&&  &&&&&&&&&&&&&&&&&&&&&&&&D.温度变化
12.(能力挑战题)(2014·中原名校联考)下图表示动物肌肉细胞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  )
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
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相同
二、非选择题(包括2个小题,共52分)
13.(24分)如图甲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乙所示为运输方式与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A代表     &   分子,B代表           ,C代表        。
(2)在a~e&5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代表主动运输的是    ,它们可用图乙表示的是      。
(3)维生素D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应是图中编号&a~e中的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a~e中的       。
(4)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 。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          膜。
14.(28分)主动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跨膜运输方式可以按照生命所需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体现了生命活动的“主动性”。为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HgCl2是一种可以影响ATP水解的新陈代谢抑制剂。请分析回答:
(1)主动运输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      。
(4)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①根据实验结果,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             。
②乙组和甲组结果比较,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甲组相比,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解析】选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物质跨膜运输存在饱和值与膜上相应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
2.【解析】选C。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细胞需要的离子、小分子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某物质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消耗能量并需载体蛋白的协助;人体内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
3.【解析】选C。物质浓度增加,细胞吸收速率不再发生变化,说明细胞对此物质的吸收一定不是自由扩散;物质吸收速率已达到最大,说明载体蛋白数量有限,但题中没有信息说明为主动运输,所以B、D不合理。
4.【解析】选D。Na+排出时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因此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参与和ATP供能。
5.【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从图形中获得信息:
(1)膜两侧存在浓度差,不消耗能量。
(2)区别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解析】选D。A错误,从图示可以看出,此种运输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应属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B错误,水分子是小分子,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D正确,从图中可看出,载体蛋白在物质运输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
6.【解析】选C。由于图中曲线有饱和值,故需要载体蛋白,但其不受O2含量的影响,则图示物质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肾小管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和肝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氨基酸都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则是通过自由扩散吸收食物中的乙醇。
【误区警示】离子并不都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行运输
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K+外流和Na+内流都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且通过离子通道,其为协助扩散而非主动运输。
7.【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
(1)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概念图的准确理解,知道各序号的含义。
(2)果脯腌制的原理。
【解析】选B。从概念图上分析,①为主动运输,②为协助扩散,③为协助扩散的实例,④为主动运输的实例。A项错误:①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②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B项正确:主动运输可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被动运输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项错误:大分子物质可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D项错误:蔗糖进入细胞时细胞已死亡,也就不涉及跨膜运输了。
8.【解析】选B。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所以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不能运输氨基酸,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细胞膜运输葡萄糖需要载体蛋白但不需要消耗ATP,所以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该细胞膜可能是红细胞膜,B正确。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与线粒体无关,C、D错。
【方法规律】要确定某种物质的运输方&式,必须抓三个关键
关键一:分析被运输的物质是否通过细胞膜。
关键二:明确被运输物质微粒的性质(大分子、小分子、离子)。
关键三:分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是否需要消耗能量。
9.【解析】选B。由于该物质的运输需要蛋白质的协助,且顺浓度梯度运输,因此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协助扩散。
10.【解析】选C。题图表示胞吐过程,适合大分子物质的运输&,如唾液淀粉酶、胰岛素&和消化酶等都通过这种方式完成。而汗腺分泌的汗液中无大分子物质,故此图不能表达该过程。
11.【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正确识图,明确图示含义是随着自变量的改变吸收速率不变。
(2)植物体吸收K+是主动运输的过程,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包括载体蛋白和能量。
【解析】选C。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且需要消耗能量,因而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有载体蛋白的数量、氧气浓度和温度。但从图中可知,横坐标条件变化时,吸收速率不变,不影响离子的&运输,所以横坐标条件最可能是光照。
12.【解析】选D。肌细胞不能产生葡萄糖,原因是细胞内的肌糖原不能直接转化成葡萄糖,细胞要不断消耗葡萄糖,所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Na+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而运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且消耗能量;分析图可知,葡萄糖进入肌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由钠离子驱动,而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易错提醒】消耗ATP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13.【解析】(1)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细胞膜表面还有链状的多糖分子,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为糖蛋白,也可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糖脂。据图分析知,A代表蛋白质分子,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C代表多糖。
(2)a~e&5个过程中,b、c、d穿膜不需细胞供能,故是被动运输,它们的运输动力是膜内外该物质的浓度差,但协助扩散还受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故b是自由扩散,&c、d是协助扩散;a~e中的a、e两种方式需载体蛋白且需消耗能量,其运输方式应属主动运输。乙图中物质运输速率与细胞外浓度呈正相关,故表示自由扩散。
(3)维生素D为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所以为b;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所以为a。
(4)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厚度变小,说明磷脂双分子层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种现象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最重要的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答案:(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多糖
(2)b、c、d a、e b
(4)流动性 选择透过性
14.【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
(1)正确识图,注意甲、&乙、丙、丁四个装置的不同,装置中添加物质的不同体现了自变量的不同。
(2)关注实验结果中纵坐标的含义,一定注意“浓度差”。
【解析】主动运输的&特点是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参与和消耗能量。从图中可知,甲、乙的自变量是有无HgCl2,甲、丙的自变量是细胞的成熟程度,观察指标是溶液中磷酸盐浓度变化,即细胞吸收磷酸盐的量。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溶解氧、溶液的用量、胡萝卜片的数量等。甲、乙两组&都是成熟的胡萝卜片,乙中加入了HgCl2,影响ATP的水解,结果是乙组吸收磷酸盐量比甲少,说明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消耗能量(或能量供应不足会影响主动运输);丙组与甲组对比,甲是&成熟的胡萝卜片,丙是幼嫩的胡萝卜片,甲组吸收磷酸盐量比丙组多,说明幼嫩组织供能少或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少(或幼嫩组织新陈代谢不如成&熟组织旺盛,产能少)。
答案:(1)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2)探究HgCl2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响
(3)温度、pH、溶解氧、溶液的量、胡萝卜片的量等(任选两个)
(4)①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
②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能量(或能量供应不足,影响主动运输)
③幼嫩组织供能少(或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少)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教师组织和引导
回忆、复习并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细胞膜有组成和结构 ,请同学们回忆并回答:
问题1:细胞膜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
问题2:细胞膜的结构是怎样的,你能画出来吗?
学生回忆(可快速地翻阅笔记)后回答。
请2-3位同学到黑板上,其他同学在纸上完成画图。
(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达到复习、巩固并导 入新课之目的
指导学生观察书本标题图,并据图开展讨论:
问题3:葡萄糖为什么不能通过 合成的脂双层,而小肠上皮细胞却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呢?
学生根据图示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提醒:主要从细胞膜的成分上比较)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物质跨膜运输方 式
课件显示相关问题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第一节,了解运输方式的类型。
问题4: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哪些?
问题5:什么是被动运输?它有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观察书本表4-1和相关内容,回答:
问题6:丽藻细胞从环境中吸收K+
的方式是什么?它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有何不同?
根据课件显示的内容,完成课堂练习1、2。根据练习反馈的信息,教师加以点评和分析小结。
问题7:以上是一些离子和小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那么如果是一些生物大分子需要进出细胞,又是如何进行的呢?请同学 阅读书本相关内容,作出回答。
问题8:细胞的胞吞和胞吐现象反映了细胞膜结构的什么特点?
学生归纳回答:物质出入细胞主要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另外还有其他的方式,如胞吞和胞吐。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相关内容,特别提醒学 生注意概念的规模描述的相关例子。
指导学生观察书本图4-7,回答书本所列问题。
学生阅读书本,总结出相关知识,
学生观察书本图4-8,比较它与图4-7有什么不同。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是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 进行。
学生讨论回答:细胞膜的流动性的结构 特点。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
当堂练习反馈,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及新旧知识的联系
指导学生根据笔记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完成书本练习和课堂练习3
活动2【导入】练习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2个小题,每个小题4分,共48分)
1.(2013·上海高考)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率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 (  )
A.细胞内的氧浓度
B.&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数量
C.细胞膜上相应载体(蛋白)的数量
D.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
2.(2014·聊城模&拟)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与自由扩散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小分子物质全都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来源:学*科*网]
C.某物质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D.人体内红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都需要消耗ATP
3.(2014·上海模拟)某种植物细胞在浓度分别为200&mmol/L&和400&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mmol/min。对此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D.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4.(2014·天水模拟)人体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中高30倍,而Na+的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关于红细胞排出Na+的方向及所需条件,正确的是 &(  )
①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②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③载体蛋白&&&&&&&&&&&&&&&&&&&&&&&&&&④ATP供能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如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这种运输方式可逆浓度梯度进行
B.水分子是以这种方式进入细胞的
C.细胞产生的能&量增加会提高物质的运输速率
D.载体蛋白在物质运输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
6.下列物质运输方式中,符合如图两种曲&线的是 (  )
A.肾小管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
B.胃黏膜上皮细胞吸收食物中的乙醇
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的Na+内流
D.肝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氨基酸
7.(2014·乌鲁木齐模拟)关于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腌制蜜饯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直接关系
8.下图表示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膜中的载体蛋白也能运输氨基酸
B.该膜可能是红细胞膜
C.该方式发生在被运输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时
D.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核糖体
9.(2014·四平模拟)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
10.(2014·娄底联考)下图所示不能够表达下列哪项生理过程 (  )
A.唾液腺分泌唾液
B.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C.汗腺分泌汗液
D.肠腺细胞分泌肠液
11.(2014·泰州模拟)图示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图中横坐标条件最可能是 (  )
A.载体蛋白数量&&  &&&&&&&&&&&&&&&&B.氧气浓度
C.光照&&  &&&&&&&&&&&&&&&&&&&&&&&&D.温度变化
12.(能力挑战题)(2014·中原名校联考)下图表示动物肌肉细胞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  )
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
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相同
二、非选择题(包括2个小题,共52分)
13.(24分)如图甲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乙所示为运输方式与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A代表     &   分子,B代表           ,C代表        。
(2)在a~e&5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代表主动运输的是    ,它们可用图乙表示的是      。
(3)维生素D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应是图中编号&a~e中的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a~e中的       。
(4)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 。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          膜。
14.(28分)主动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跨膜运输方式可以按照生命所需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体现了生命活动的“主动性”。为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HgCl2是一种可以影响ATP水解的新陈代谢抑制剂。请分析回答:
(1)主动运输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      。
(4)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①根据实验结果,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             。
②乙组和甲组结果比较,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甲组相比,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解析】选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物质跨膜运输存在饱和值与膜上相应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
2.【解析】选C。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细胞需要的离子、小分子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某物质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消耗能量并需载体蛋白的协助;人体内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
3.【解析】选C。物质浓度增加,细胞吸收速率不再发生变化,说明细胞对此物质的吸收一定不是自由扩散;物质吸收速率已达到最大,说明载体蛋白数量有限,但题中没有信息说明为主动运输,所以B、D不合理。
4.【解析】选D。Na+排出时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因此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参与和ATP供能。
5.【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从图形中获得信息:
(1)膜两侧存在浓度差,不消耗能量。
(2)区别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解析】选D。A错误,从图示可以看出,此种运输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应属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B错误,水分子是小分子,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D正确,从图中可看出,载体蛋白在物质运输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
6.【解析】选C。由于图中曲线有饱和值,故需要载体蛋白,但其不受O2含量的影响,则图示物质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肾小管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和肝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氨基酸都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则是通过自由扩散吸收食物中的乙醇。
【误区警示】离子并不都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行运输
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K+外流和Na+内流都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且通过离子通道,其为协助扩散而非主动运输。
7.【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
(1)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概念图的准确理解,知道各序号的含义。
(2)果脯腌制的原理。
【解析】选B。从概念图上分析,①为主动运输,②为协助扩散,③为协助扩散的实例,④为主动运输的实例。A项错误:①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②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B项正确:主动运输可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被动运输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项错误:大分子物质可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D项错误:蔗糖进入细胞时细胞已死亡,也就不涉及跨膜运输了。
8.【解析】选B。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所以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不能运输氨基酸,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细胞膜运输葡萄糖需要载体蛋白但不需要消耗ATP,所以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该细胞膜可能是红细胞膜,B正确。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与线粒体无关,C、D错。
【方法规律】要确定某种物质的运输方&式,必须抓三个关键
关键一:分析被运输的物质是否通过细胞膜。
关键二:明确被运输物质微粒的性质(大分子、小分子、离子)。
关键三:分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是否需要消耗能量。
9.【解析】选B。由于该物质的运输需要蛋白质的协助,且顺浓度梯度运输,因此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协助扩散。
10.【解析】选C。题图表示胞吐过程,适合大分子物质的运输&,如唾液淀粉酶、胰岛素&和消化酶等都通过这种方式完成。而汗腺分泌的汗液中无大分子物质,故此图不能表达该过程。
11.【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正确识图,明确图示含义是随着自变量的改变吸收速率不变。
(2)植物体吸收K+是主动运输的过程,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包括载体蛋白和能量。
【解析】选C。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且需要消耗能量,因而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有载体蛋白的数量、氧气浓度和温度。但从图中可知,横坐标条件变化时,吸收速率不变,不影响离子的&运输,所以横坐标条件最可能是光照。
12.【解析】选D。肌细胞不能产生葡萄糖,原因是细胞内的肌糖原不能直接转化成葡萄糖,细胞要不断消耗葡萄糖,所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Na+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而运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且消耗能量;分析图可知,葡萄糖进入肌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由钠离子驱动,而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易错提醒】消耗ATP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13.【解析】(1)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细胞膜表面还有链状的多糖分子,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为糖蛋白,也可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糖脂。据图分析知,A代表蛋白质分子,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C代表多糖。
(2)a~e&5个过程中,b、c、d穿膜不需细胞供能,故是被动运输,它们的运输动力是膜内外该物质的浓度差,但协助扩散还受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故b是自由扩散,&c、d是协助扩散;a~e中的a、e两种方式需载体蛋白且需消耗能量,其运输方式应属主动运输。乙图中物质运输速率与细胞外浓度呈正相关,故表示自由扩散。
(3)维生素D为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所以为b;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所以为a。
(4)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厚度变小,说明磷脂双分子层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种现象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最重要的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答案:(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多糖
(2)b、c、d a、e b
(4)流动性 选择透过性
14.【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
(1)正确识图,注意甲、&乙、丙、丁四个装置的不同,装置中添加物质的不同体现了自变量的不同。
(2)关注实验结果中纵坐标的含义,一定注意“浓度差”。
【解析】主动运输的&特点是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参与和消耗能量。从图中可知,甲、乙的自变量是有无HgCl2,甲、丙的自变量是细胞的成熟程度,观察指标是溶液中磷酸盐浓度变化,即细胞吸收磷酸盐的量。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溶解氧、溶液的用量、胡萝卜片的数量等。甲、乙两组&都是成熟的胡萝卜片,乙中加入了HgCl2,影响ATP的水解,结果是乙组吸收磷酸盐量比甲少,说明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消耗能量(或能量供应不足会影响主动运输);丙组与甲组对比,甲是&成熟的胡萝卜片,丙是幼嫩的胡萝卜片,甲组吸收磷酸盐量比丙组多,说明幼嫩组织供能少或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少(或幼嫩组织新陈代谢不如成&熟组织旺盛,产能少)。
答案:(1)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2)探究HgCl2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响
(3)温度、pH、溶解氧、溶液的量、胡萝卜片的量等(任选两个)
(4)①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
②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能量(或能量供应不足,影响主动运输)
③幼嫩组织供能少(或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少)
精品导学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分子物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