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有多少亿亩亩产量是多少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其中1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良田。回答各题:小题1:下列现象的发生可能对耕地造成危害的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水土流失   ③赤潮   ④沙尘暴
A.①②   
C.①③   
小题2:下列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是
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以增加农民收入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③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小题1:D小题2:C
试题“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母 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小题1: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3分)小题2: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小题3:第③段中,划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4分) 小题4:根据文意,请补写出第④段中父亲严厉批评我的话。(不超过40字)(3分) 小题5: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可选两个角度回答)(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没有什么比拥有青春更令人献慕,因为青春盛满了自信,洋溢着激情。你可以对狂妄的成功者宣战:我一定能超越你;可以对暂时的失败理直气状地说:我一定能成功。这就是我们的青春。①给文段中加粗字注音。盛:_________ 暂:_________ ②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糊涂一世(俄)阿纳托利·特鲁什金一个星期天。我岳父岳母来了,我们吃过午饭后就坐在一起聊天,像其他人一样,谈论着社会上的贫困、犯罪、盗窃、政府不作为等等问题,我们都认为,生活中的丑恶比比皆是。我说:“我们的生活之所以有这么多丑恶的东西,就是因为我们不敢站出来大声地说真话,只是在角落里小声地嘀咕。要是我们每个人都敢实话实说,生活就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了。”突然,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黑人,西装革履,后面还跟着6个人,其中一个人手里还拿着摄像机。那个黑人走上前来叽里咕噜地朝我说了一堆话,我一句也没听懂。这时钻出一个翻译来:“这是糊涂国国王糊涂二世。他说祝您家里永远阳光灿烂,好运连连,财源滚滚。”我赶紧道谢,然后又问他们有什么事。翻译回答说:“国王想拜访一下普通的俄罗斯家庭,看一下俄罗斯的普通家庭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是什么样子。”翻译说完,又递上了一份国王的礼物,一个小首饰盒。我当然不是因为这件小礼物,而完全是出于礼貌才没有把他们拒之门外。我说:“那快请进吧。欢迎您的到来。”国王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都巡视了一遍,我们家这几口人傻乎乎地对着人家频频点头。最后大家终于落座了。国王左右环顾了一下说:“您的家不太富裕啊。”你看,他来之前我们正抱怨着呢。他这话说得多是时候啊。但我总不能让我们的国家丢面子吧?于是我说:“怎么不富裕?对一个一口之家来说足够了。”国王马上就问其他那些人都是谁。我灵机一动,指着岳母说是我的仆人,指着岳父说是我的司机。我老婆一听就撅起了嘴,但为了国家的尊严没有出声。“这几个人嘛,是我的按摩师和她的孩子们,他们来看看我。”我最后指的是我的老婆和孩子。国王一听大吃一惊,差点跳了起来。他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大小房间又都查看了一番。“您就一个人住?那您不在家时,不怕家里的东西被偷吗?你们这儿没有小偷吗?”国王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我们大家都笑了起来,摇着头说,根本就没听说过丢东西这样的事。我说:“我们俄罗斯家家户户从来都不关门,白天黑夜门都开着,谁爱进谁进。从来没发生过盗窃的事。”“噢,”国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睁得大大地说,“可在我们国家到处都是小偷。甚至你走在街上,裤子都有可能被人扒去。”这次换我们故作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我说:“怎么这样呢?这也太野蛮了!这是什么传统啊?在我们这儿,你出门前在地上放100卢布,逛一圈回来后,钱还在地上呢。”我的话让国王大惊失“色”,差点没变成白人。随后他又小心翼翼地问:“那你们偷国家的东西吗?”我回答说:“在我们俄罗斯,偷国家的东西还不如上吊呢!谁要是偷了国家的东西,谁就再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说不定还会被杀了呢。”我刚说到这儿,国王起身就往外跑,他的保镖们最后把我们家又检查了一圈。国王要告辞了,我对他说:“您用不着为那些小偷小摸的事烦心。您的国家跟我们国家没法比。我们国家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但我相信您的国家盗窃抢劫的事也会越来越少。”他们终于走了。他们走后,我们全家对刚刚发生的这件事又感慨了一番。半个小时后,我们才想起来去别的房间看看,这时大家才发现,家里凡是值点钱的东西都没了。我拿过那个小首饰盒一看,首饰盒的底部用俄语写着一行字:“我是糊涂二世,你是糊涂一世……”小题1:面对“糊涂二世”的发问,“我”连连说谎。试分三点概括“我”说了哪些谎话。小题2:“国王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都巡视了一遍”,表达这一意思的语句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哪些作用?小题3:小说以“糊涂一世”为题,“糊涂一世”在文中有何含义?你认为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我国耕地面积究竟每年减少多少亩?
读了《中国经济问题》1983年第1期发表的夏窗、胡月二同志的({对我国耕地问题的经济分析》一文后,感到文中对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计算有些矛盾之处。例如,该文在第三部分“我国耕地减少的危险性”一节中,提出“我国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净减少零点零九亿亩即九百万亩”,但写在文章中的数字合计起来却在一千八百万亩以上。第四部分‘‘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一节中,分析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三个方面的原因时说,第一,由于基本建设占地,我国城市建设……平均每年损失耕地七百多万亩。农村建设包括·…··平均每年五百多万亩。第二,由于自然的特别是生态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使每年至少减少耕地六百多万亩。单就这两项相加,每年平均减少耕地已经是一千八百万亩。属于第三方面原因所造成的减少数字还未计算在内。 有的文章曾经谈到:三十年来,由于改林、改牧或因灾弃耕、撂荒约减少耕地五千万亩,平均每年约一百七十万亩。(参见《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82年第47期所载朱正直同志的文章)如...&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题目后面括弧里前一数字是期数,后一数字是百数)学习毛主席著作理渝工作者必须敲真学习 毛裸东思想·…”·..·”、“·…“二蒋貂进等(2·1)高速度发展国民耙济必须坚持_ 牙:洋井举方断 -学习毛深东同志关于“两条腿 走路”方针的体会二“··…郑沛伦(2·7)欲佩学习毛主席的著作········“.·…王亚南(3·1)毛浑东同志“发屡释济』保障 供抬”思想对企业材务工作的 指导意义二”一”…”·..·”··…李百龄等(4·11)毛泽东同志关于典型刹杏的理渝 ··….水校握济系舒就教研粗杭;f.学小粗(6·8)不断洞枯生产关系和_七层建筑,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一、··”…f.’·黄志登(7·1) ’耙念列宁涎生九十周年蹬列宁的“焉克思主义与 修正主义”.……“..···.·..…….黄志肾(4·1) 翘济理希 基本理拚我们应当怎样研究“查本渝” —关于“查本渝”及其研究 的目的与方法之三..….。….王亚南(l·48)查本渝总精构的...&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题目后面括弧里前一数字是期数,后一数字是页软)超济理翁基本理汤列宁对查本谕休系的阴摄应用与发展(上) 一关于“查本输的总桔构,辩征法 及其体系对于政治握济学研究的 影响”之六··················……王亚南(1 031)列宁对于资本渝体系的阴锡应用与发展(下) 一关干“资本渝的总桔构、拼扯法 及其休系对于政治极济学研究的 影响”之七··················……王亚南(2 .32)《查本渝》的学与用············……王亚南(3·1)《资本输冷的学与用······.······,·…王亚南(4·1)衣资本渝》通俗讲座: 写在“资本编通俗耕座”前面…王亚南(8·34)q查本渝》通俗拼座: 第一篇商品与宣币·········,··…袁亦山(9·31)对工农业产品等价交换的 几点看法························……榭佑权(7。幼)输产品交换与商品交换·········……草英(3·...&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题目后面括弧里前一数字是期数,后一数字是夏数)《寮本输》研究衣资本渝》通俗耕座: 第一章商品(俄),··……亦山(1。2〕)衣查木输》通俗耕座: 第一章商品(植完)……亦山(2一3.45)《资本渝》迈俗耕座: 第二章交换过程······……草英(4。31)《资本渝》通俗耕座: 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养我(5.31)《查木输》通俗耕座: 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概) ·””‘”‘二’二’············……养我(6.26)《资木输》通俗耕座: 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被完) ‘””””’‘’·‘’二’·········……草英(7一8.40) 第一飞揣山货币到查术的卿化 第四章山货币到查木的种化 ···························……陈可烷(’了一8.4助《查木;俞冲通俗洪座: 第三篇艳对剩余价植灼生产 第五章劳动过程与价植 J曹夕值过程······……陈可恢(9。30)《青木.;俞冲通俗拼座: 第六章不...&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题目后面括弧里面前一数字是期数,后一数字是页数)《资本希》研究郊七篇食本的积祟过程(导渝)《查本渝”的桔构与体系······……五亚南(1。1)《查本渝》第一卷学习提要及 其筒题·····················……王亚南(Zee3。50)《查本渝冷第二卷学习提要及 其咫题···························……王亚南(6。1)衣查本渝》第二卷学习提要及 其简题(被卜··············……王亚南(7一8。1)学习《资本渝》第三卷 值得注意的若二日街题······……王亚南(10。27)((查本渝》通俗耕座第十五章劳动力价格和剩余 价值的量的变化··········,·……亦山(1。豁)第于·六章剩余价杭率的 各种公式二“·”············……亦山(2一3。60) 第六篇工查第十七章由劳动力价值或价格 到工食的娜化·.i.”···………玄黄(2一3.62)第十八章言t时工查·····...&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题目后面括弧里面前一数字是期数,后一数字是页数)财趣部阴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一般忽济理希不断革命不断前进……邵武县沿山粮站(3。1) r,我们是怎样学习沿山粮站扎主肥三产 的握酸积极帮助茂田大队发展生 猪生产的···……阴侯县南屿盒品购销站(3。6)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促进储蓄工作革命化 ·········……中国人民银行福廷漳州市 支行新华西路储蓄所〔3。11)运用《矛盾渝》把先进握暇真正学到手 —学习扎就···············……黄文麟(3。16)以毛泽东思想为指斜到生产活动中 去支援生产···……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 东山县杏陈营业所(4。23)带着周题学“毛选”立竿晃影效果大 ....................·.··.·····……福安茶厂(4.盯)以毛泽东思想为桐,全心全意为 山区人民服务·········……圃侯江洋商店(4。32)舰济理谕工作者要面向农村 为五亿农民服务不能把国民握济平衡挂立在 生产价格...&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热门城市:
客服热线:400-
土地相关:
全国最大土地流转平台
重磅:《2016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全文发布 全国耕地面积为20.24亿亩
全国土地利用数据预报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13495.66万公顷(20.24亿亩),2015年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33.65万公顷。
2016年,国土资源系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科技创新,强化法治国土建设,推动国土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全国数据预报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国面积为13495.66万公顷(20.24亿亩),2015年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33.65万公顷。
全文文档下载: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分享给朋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土地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更多
的相关文章:
土地热门话题
CopyRight &
广东地合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会员账号:
←点击获取验证码&&&&
您所在的位置:
我国古代各种粮食亩产量
16:12:20   来源:本网论坛   【
  1、战国前期的粮食亩产
  有关战国前期粮食亩产的典型资料,主要有以下几条:(1)《汉书&食货志》载李悝这言:&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一石半。&这是指亩产粟1.5石。(2)《管子&轻重甲》说:&一农之事,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锺。&这是说亩产粟0.2 锺,1锺等于10釜,1釜也就是1石。因此,0.2锺也就是亩产粟2石。(3)《管子&轻重乙》河:&河淤诸侯,亩锺之国也&。这就是说,经过淤灌的肥沃土壤,产量较高,亩产1锺,即亩产10石。五倍于《管子&轻重甲》之数。(4)《史记&河渠书》说:&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西。&漳水溉邺后,亩产多少?《论衡&率性篇》说:&魏之行田百亩,邺独二百,西门豹灌以漳水,则亩收一锺。&亩产1锺,也是10石。 (5)《史记&河渠书》说:秦开郑国渠,&灌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锺&。也是亩产10石。上述五条材料中的前两条,说的是一般情况,所谓&百亩&,是方百步为亩的周亩。战国时1周亩折合今市亩为0.328市亩。班固所说的&石&,应当是汉大石,1石合0.333市石,折成今量,1市亩产粟1.524市石,1市石粟重135市斤,即当时亩产粟205.8市斤。一家&百亩&,合今市亩32.8 亩,则一家总收获的原粮相当于今750斤。五条材料中的后三条,指的都是灌溉或淤灌之田,其产量相当于一般田的五倍,这是特例,不能把它们视为常规产量。但是,它说明战 国时期已经有了亩产10石的高产田。
  2、战国后期的粮食亩产
  战国后期,随着小农经济的巩固和发展、铁犁牛耕的推广、耕作技术的提高和水利 事业的发展,粮食亩产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其主要依据是:(1)《孟子&万章下》说:&一夫百亩,百为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 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礼记&王制》说:&上农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农夫食五人。&两者的廉洁一致。吴慧认为,如果按&中食七人&,除了两上劳动力食60石以外,还有210小石可供7人食用。也就是说,一个农户有两个劳动力,种田 100亩,共产粟270小石,平均亩产2.7小石,高于李悝的亩产2.5小石。(2)《管子&揆度》说:&上农挟五,中农挟四,下农挟三。&也就是说,一个农夫生产的粮食,除了自己食用外,还可供应5人、4人或3人食用。吴慧认为,取其中数,按&中农挟四&计算,每人年食粟30石(《管子&禁藏》中有&食民有率,率三十为而足于卒岁&之说),5人年食粟150石,一个劳动力耕田50 亩,亩产粟3石。从亩产2.5石至2.7石再到3石,显然亩产逐步提高了。(3)《管子&山至数》中有&人家受食十亩&之说,也就是说,每人每年要吃10亩地产的粮食,每人年食粟30石, 仍然是亩产3石。(4)《吕氏春秋&上农》中有&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的说法。&一人& 指一家农户的家长,&治之&指家长率领全家经营100亩田,&十人食之&指可供10人食用。100亩田提供300石粮食,才够10人食用,由此可知 其亩产仍然是3石。战国后期亩产粟3小石,合今量亩产247市斤。一家100亩,合今市亩32.8市亩,共收粟8 100市斤。吴慧还指出:战国时代是&菽粟&并提的时代,因此,在计算产量时,还必须注意到战国时代&菽&的比例。据《汜胜之书》说:古时(应指战国时期)&种,率人五亩&,五口之家种大豆25亩,占25%。假定大豆亩产为粟亩产的一半,即一石半,折合今市制为亩产123.5斤。与粟加权平均(75%&3小石+25% 小石=2.625小石),折合今市制为亩产216斤。
  3、汉代的粮食亩产
  汉代的粮食亩产,有两类典型材料:一是一般亩产,一是特殊高产。1、一般亩产 汉代有关一般亩产的典型材料,主要有以下几条:(1)荀悦 《前汉纪&文帝二年》载有晁错复说上之言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过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三百石。&100亩产粟 300石,亩产粟3石。汉代的小亩比战国时期的周亩略小,合今市亩0.228亩,折合今量就是亩产粟281市斤,高于战国后期的247市斤,比战国前期的亩产205.8市斤就更高了。(2)《汉书&食货志》载晁错的话:&今夫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吴慧认为,晁错所说的石乃是大石,并且认为这个石指的是&米&,而不是原粮。荀悦所说的3小石粟,合大石粟为1.8石,折米打六折为1.08大石,也就是为米约一石。有的研究者认为,晁错所说&百亩之收,不过百石&,乃是&不过三百石&之误。这样也可和荀悦&三百石&之说相契合。我们也把此说列在这里,备考。(3)《管子&治国》说:&常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熟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常山&,即&恒山&,系避汉文帝刘恒之讳而改用的。因此,可视此材料为汉代的亩产资料。吴慧认为,这里所说的&石&指的是汉代的大石,&二石&粟合小石3.333石,比荀悦所说的3 石,又有提高。这里所说的亩产,是&四种而五获&,即复种的产量。(4)《淮南子&主术训》说:&一人跖耒而耕,不过十亩。中田之获,卒岁之收,不过四十石。&战国前期一家两个劳动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能耕100亩,一个劳动力平均耕50 亩,合今市亩15亩左右。其中可能包括部分田是用牛犁耕作的,用人力耕作,可能达不到15亩。所以这里说&不过十亩&。吴慧认为,这里所说的亩和石,指的是大亩和大石。大亩10亩,中等条件下年产40石,亩产4石。一大石谷合小石谷为2.77石。这是南方的亩产。(5)仲长统在《昌言&损益》中说:&今通肥硗之率,十稼穑之人,令亩收三斛,斛取一斗,未为甚多。&东汉时期,也是亩产3石粟,同西汉的产量水平相近。这个产量水平是&通肥硗之率&,也就是肥瘠平均计算的结果。上面所列五条材料说明:(1)亩产3石粟,是汉代文献公认的;(2)考虑到复种的因素,亩产 3.33石的产量也是有的;(3)南方耕作粗放,水稻亩产在2.77石,也是合理的。2、特殊高产汉代,除了一般亩产以外,还有水利灌溉田和&代田&,特别是&区田&的特殊高产,现将有关材料述之如下:(1)《史记&河渠书》载河东守潘系之言:&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顷。五千顷故尽河需弃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这就是说,灌溉田的平均亩产是4石。吴慧认为,这里所说的亩是小亩,石是大石。折合小石亩产为6.666石,其亩产为一般田亩产3石的一倍以上。(2)《史记&河渠书》中还载有庄熊罴之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卤地,可令亩十石。&吴慧 认为,这里的亩也是小亩,石是大石,折小石亩产16.6石。(3)《史记&沟洫志》中载贾让之言:&若有渠溉,则盐卤下湿,填淤加肥,故种禾麦,更为秔稻。高田五倍,下田十倍。&吴慧认为,从2大石增至10大石,就是所谓&高田五倍&;下田从原来的1大石增至10大石,就是&下田十倍&。(4)《史记&货殖列传》有&带郭千亩亩锺之田&的说法,这是指在城市近郊区的肥沃田,亩产可达10石。吴慧认为,这里所说的亩是小亩,一锺是10小石,是一般田亩产3石的三倍多。(5)去汉未远的稽康在《养生论》中说:&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上好的&良田&亩产10石,是天下公认的高产水平。吴慧认为,小亩产粟10小石,折合今市制亩产937斤,已经接近亩产1 000斤了。 (6)《汉书&食货志》中载有武帝末年任赵过为搜粟都尉在西北地区推广&代田法&之事。说代田法&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善者倍之 &。吴慧认为,这里所说的&亩&是大亩,&斛&指大石。折合小亩小石为1小亩比缦田增加7斗乃至1.4小石,即每小亩产量为3.7~4.4小石。 (7)《汜胜之书》载有所谓&区田法&。它是采用深耕作区、增肥灌水、合理密植、加强管理等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夺取高产的有效措施。该书说&区种,天旱常溉之,一亩常收百斛&,&秋收区别三升粟,亩收百斛&,&如此,即山区种之,大旱浇之,其收至亩百石以上&,&十亩收千石,岁食三十六石,支二十六年。&吴慧认为,这里所说的&石&指的是小石,折合亩产粟(麦)28.92石,折合今市制亩产3 904斤。有人怀 疑区田法是否能达到如此高产,这是个有待研究和控制的问题。总之,汉代亩产粟3石,折合今市制亩产281斤,比战国时亩产粟3石,折合今市制亩产247斤,是增产了;汉代粟豆平均亩产2.82石,折合今市制亩产 264斤,比战国时粟菽平均亩产合今市制亩产232斤,也是增产的。 汉代的高产田则一般可到&亩产十石&或说&亩锺之田&。至于区田则有更高的产量。
  魏晋南北朝的粮食亩产
  1、南方水稻的亩产 魏晋时期,南方水稻耕作尚较粗放,亩产水平不高。其主要依据是:(1)《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记载钟离牧少时(在东汉末三国初)躬耕&种稻二十余亩&,&臼所取稻得六十斛米&。平均亩产米不到3石(斛)。稻的出米率大约为46.7%,折合稻每亩6.4石。吴慧认为,这里所说的&亩&是240步的大亩,因此,折合小亩亩产只有2.68石。(2)《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成帝&咸和五年,&&始度百姓田,取十分之一,率亩税米三升&。吴慧同意贺昌群在《升斗辨》中所说的&三升&乃&三斗& 之误,也就是说,按十分取一计算,也 就是亩产3石。折合小亩每亩产米1.361石,再按46.7%折合成稻为2.91石。比《淮南子》中所说的2.77 石,增产4.9%。魏晋也有特殊高产记录。如傅玄就说魏初屯田&白田(旱地)收至十余斛,水田收数十斛&。杜预说兖豫&填淤之田,亩收数锺&。这些都是良田、水利田,而且亩是大亩。合小亩还是亩产几斛和十几斛,平均还是十斛,与稽康所说的&一亩十斛,谓之良田,天下之通称&相合。《华阳国志》说:&绵与雒谷出稻稼,亩收三十斛,有至十五斛&。这里西蜀的高产田。东晋以后南朝各代,好的水田也是亩产10石。《梁书&夏侯夔传》中有&溉田千余顷,收谷百万余斛&的记载,也相当汉代的&亩锺之田&。2、北方旱地的亩产 北方旱地亩产资料,主要有以下几条: (1)《魏书&李彪传》中载有李彪的建议:& 取州郡户十分之一,以为屯民,一夫之田,岁责六十斛&。屯田的租率是十分之五,一夫的屯田产量应是120斛。一夫耕种田合北魏亩为50亩,合汉石 2.926石。还是维持亩产3石的水平。(2)《魏书&食货志》记载,北魏实行均田制,&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一夫一妇出租粟二石&。吴慧折合亩产为2.92石,也维持着亩产3石的水平。因此,吴慧同意&北魏、北齐、北周平均亩产量相当&之说。
  唐代的粮食亩产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与汉代并称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粮食亩产比汉代有较在幅度的增长。反映唐代粮食亩产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条:(1 )《通鉴》说:&元和中,振武垦田四千八百顷,收谷四十余万斛。&亩产约1石。(2)《新唐书&食货志》载:&以韩重华为振武、京西营田 、和籴、水运使,&&募人为十五屯,每屯百三十人,人耕百亩,&&垦田三千八百五十余顷,岁收粟二十万石。&由此材料计算,屯田者共耕田1 950顷,合亩产为1.025石。(3)《新唐书&崔弘礼传》说,崔弘礼&迁河阳节度使,使治河内秦渠,溉田千顷,岁收八万斛&,&于秦渠下辟荒田二百顷,岁收粟二万斛&。平均亩产也是1 石。吴慧说,唐1石相当于汉3石。唐亩产1石折合汉古3.818石。(4)《新唐书&食货志》说:&京畿之内,每田一亩,官税五升,而私家收租,殆有亩至一石者,是二十倍于官税也。降及中等,租犹半之,是十倍于官税也&。地主租率十分之五,租1石,亩产当为2石。这是京畿良田。(5)李翱《平赋书》说:&一亩之田,以强半弱,水旱之不时,虽不能尽地力者,岁不下粟一石&。吴慧说,唐量亩产1石合汉量3.81石,再考虑到种豆等因素,与汉一样,打九四折,折合汉量为亩产3.75石,折合今市制为亩产334 斤。吴慧认为,唐代的亩产比汉代增长了1/4还多。
  宋代的粮食亩产
  宋代已进入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业经济和商品经济都有新发展,加上新耕具的推广、优良品种的采用、肥料的增施等,粮食亩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宋1亩合今市制0.9市亩,合汉时的小亩3.125亩。这是在计算宋代粮食亩产时必须注意的。
  1、南方水稻的亩产(1)宋仁宗时,范仲淹在奏议《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臣知苏州,田出税者三万四千顷,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 (2)朱熹在《奏救荒事宜状》中说:淳熙时浙东路绍兴府六县&每亩出米二石&。(3)方回《续古今考》说:&余在秀&&望吴侬之野&&皆佃户。&&假如亩产二石或三石。姑以二石为中。&这&二石&或&三石&也是指米。2石米,是4石稻谷,3石米,是6石稻谷。亩产4石稻谷合汉量为亩产谷4.288石,折合今市制亩产381斤;比汉时为增2.777石,合今市制亩产250.1斤,增长了54.4%;比唐代的3.81石,增长了12.5%。2、北方旱地的粮食亩产(1)北宋的粮食亩产:北宋初,陈尧叟说:&汉魏晋唐,于陈许邓颖暨蔡宿亳,至于寿春,用水利垦田,陈迹具在&,建议&大开屯田&,&亩收约三斛,七州之间,可得三百万斛&(《宋史&食货志》)。神宗熙宁时王韶说:&渭原城而下,至秦州、成纪,旁河五六百里,良田不耕者,无虑万顷,治千顷岁可得三十万斛 &。(《宋史&食货志》)也是亩产3斛,即亩产3石。吴慧认为这3斛之数是谷而非米,折合汉量为增3.215石。(2)金代的粮食亩产:章宗泰和元年,更定瞻学养士法,生员给民佃官田人六十亩,岁支粟三十石。兴定三年(1219)正月侯挚说:&河南军民田,见耕者九十六万余顷,上田可收一石二斗,中田一石,下田八斗&。(《金史&食货志》)麦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还是亩产2石。总之,宋金时期,北方粮食亩产比以前有所下降。原因有三:其一是战争的破坏。唐末五代的战争、宋辽西夏的战争、金与辽宋的战争,使北方的农业遭到严重破坏。其二是气候的变化。11世纪时,北方气候异常干冷,导致北方亩产下降。其三是土地的荒瘠。中唐以后北方生态环境遭破坏,造成北方粮食亩产下降。吴慧认为,宋代南北方粮食平均亩产3.3石,合今市制亩产309斤,比唐代降低7.5%,比汉代增产17%以上。
  元代的粮食亩产
  1、北方旱地的亩产反映元代北方旱地粮食亩产的材料,主要有:元人姚隧《牧庵集&储宫赐龙兴寺永业田记》中的记载:&今有田一亩,率以夏秋入止一石&。这是说,每亩田夏收麦一石,秋收粟一石,故曰&夏秋入止一石。&亩产按一熟计为一石,两熟合计为两石。元石大于宋金,一元石合宋金石1.429石,合宋量亩产2.585石,合汉量(小亩/小石)为3.036石。考虑到种豆等因素,打九四折,合汉石2.85石。这就是说,元 代北方旱地的粮食亩产,已经恢复到汉代的水平。这是唐末以后北方粮食亩产颓势之后的复苏,也是元代后期重视农业和北方气候又转暖的结果 。
  2、南方水田的亩产 据《黄金华先生文集》卷十&义田&条中说:&为田一亩,岁可得米二石&。这&二石&是宋制&&南斗,亩产与宋相当 。又据《两浙金石志》记载,湖州报恩寺兴孝禅师碑说:&其田每亩租米一石。&按对半租率,亩产仍然是2石米。亩产2石米,折合稻谷4石,合汉量仍是4.288石,合元量则是2.825石,打九四折,合汉石4.03石。南北平均,粗略计之,仍按南宋与金时的权数加权,折合亩产3.61石。这个数字比唐代的3.75石略低。元代亩产折合今市制为亩产2.5石或338斤。 本文来自织梦明代的粮食亩产
  明代的耕作水平又有提高,生产经验更为丰富,粮食亩产比宋元有所提高。1、北方的粮食亩产据《河间志》卷三记载:&一夫耕田三五十亩, 亩收麦一石以上。&夏麦秋粟合起来还是2石。亩产2石汉量(小亩/小石)3.2石,比元代的3.036石增产 5.4%,合今市制亩产300斤。2、南方的 粮食亩产明代南方稻麦两熟田的稻谷亩产,据顾炎武《日知录》中引洪熙已年周干说:&如吴江昆山等田,亩旧税五升,小民佃租富室田,亩出私租一石。&什伍之租,亩收应是2石。亩产稻谷2石,折合今市制为亩产288斤。稻麦两熟田,麦的产量据明末清初桐乡的经营地主张履祥在《补农书》中所说:&田极熟,米三石,春花一石半,然间有之。大允共三石为常耳。&张氏所说上熟之田,是稻谷&3石&,&春花一石半&。那么,常田的稻谷产量就应当是亩产2石,春花亩产1石,合起来是亩产3石。亩产稻谷4石,折合今市制亩产577斤。 吴慧认为,明代南方一季晚稻的亩产是2.72石,稻麦或稻豆复种是稻2石、麦(豆)1石。
  清代的粮食亩产
  1、清代前期的粮食亩产 (1)南方水稻平均亩产清四川《彭县县志》说:&亩产米一石二斗为上,一石为中,八九斗为下。&即中等水平田亩产稻谷2石。骆秉章说:&湖南有田百亩,可收租谷百石。&按对半租,亩产稻谷也是2石。陈瑚说:&百亩之产,入租百石,千亩之产,入租千石。&也是指亩产稻谷2石。总的看,清代前期南方各地稻谷平均亩产2石。当然,这里所说的大都是稻麦两熟田的稻谷产量。单季晚稻的亩产应高于复种田。顾炎武《日知录》中所说的吴中秋禾1亩之收也不过3石。方苞说:&金陵上田十亩,一夫率家众力耕,丰产获稻不过三十余石。& 这个稻也当是一季晚稻,平均亩产也是3石多一点。总之,复种稻平均亩产2石,一季晚稻平均亩产3石。清代之石稍大,折合今市制亩产292斤(复种稻),一季晚稻折合今市制亩产397斤(2.72石)或 438斤(3石)。 (2)北方旱地的粮食亩产清安徽《凤台县志》说:&亩所收者,当其穰时,黍麦可二石。&清康熙《江阴县志》说:&麦、菽、黍、稷亩二石。&清乾隆盛黼辰在《江淮均丁说》一文中说:江淮以北&农夫一亩之所获,通丰耗而权之,富民之人,恒不下一石&,给富民交租1石,对半租,还是亩产2石。北方麦、粟、豆等亩产2石,折合今市制约为亩产303 斤。
  2、清代后期的粮食亩产清代后期的粮食亩产,由于推广双季稻以及、甘薯等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有了一定的提高。据吴慧研究,清代由于推广双季稻、玉米和甘薯,平均亩产比明代增产16.8斤。再加上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的产量(平均亩壮志凌云加4.2斤),清代的平均亩产比 明代(亩产346斤)共增加21斤,为367斤。
  (雨旋)
· ( 16:12:20)· ( 16:11:21)· ( 16:09:03)· ( 16:08:10)· ( 16:06:56)· ( 10:10:29)· ( 9:55:39)· ( 8:31:47)· ( 16:25:35)· ( 16:23:20)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粮油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8 电子信箱:(请把#换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耕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