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卡黑水晶s-1000配胶问题。。

[分享]关于stiga底板的一些常见疑难解答
作为一个乒乓球器材爱好者,本人对于进口乒乓球器材有着一定的研究。同样的,本人理解许多球友或许因为不太懂器材,容易在器材上走些弯路以至于影响技术,因而失去对这项运动的兴趣。本人觉得作为一名有研究的爱好者,自己需要站出来帮助他们,让他们产生兴趣(不是烧板,而是用好拍子提高技术的兴趣)。
作为乒乓球王国境内底板销量最大的进口品牌,很多球友换球拍的时候都会选择斯蒂卡(stiga)系列的底板,而他们在技术上的优势也能帮助他们驾驭stiga的许多经典底板,例如Offensive
Classic (OC),Clipper Wood(CL),Energy Wood(EG),Carbo
7.6(红黑)等等。
而stiga系列种类繁多,各种底板科技也层出不穷。因此,总会有一些球友在买板之前发帖询问不同板子之间的区别,例如WRB,CR,Master和Peter手柄的区别等等等等,所以本人目的就是为大家解答这些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Stiga底板的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常见问题解答)吧。
1. OC,CL和EG的主要区别和适合打法以及配胶
OC绰号"弧圈机器“,顾名思义,OC最适合的打法就是正手突出的两面弧圈,专业运动员请参见王励勤,而其反手相对弱一些,因而弹击为主。所以用OC一定要进攻,而且正手要凶狠,推荐配置:正手狂飙系列,海夫蓝鲸2,反手CJ8000,Sriver-EL(以下简称EL),Nittaku
JO,Donic JO,Donic
F1等等,因反手主要弹击所以大多数人都会选用外套,而正手发力好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国套来发力。
CL是一支经典底板,stiga官网说适合快弧打法例如刘国梁,但是近些年来出的CL因为硬度较软也有人用来打弧快。CL也比较适合直板横打与颗粒胶打法,因而我个人认为它可以称之为万能底板。其正手不是很突出,但是反手比OC要强一些,所以推荐配置与OC基本相似。也可用来打横打与颗粒胶,但是需要注意重量。CL我个人认为不适合初学者,因为其球拍容错性差,甜区小,动作必须非常准确才能驾驭,不然还是考虑EG练基本功好。
EG,是一支需要主动发力的底板,因而对初学者非常有帮助。五木底板可以帮助爱好者练习基本功,但还是因为其硬度,所以主要适合弧圈打法,是一支
换其他底板之前的练习型底板,但同样适合比赛。具体打法参照陈玘,推荐配置同上,但反手在控制好而且有预算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蝴蝶Bryce。
2.WRB和CR代表什么意思?
WRB的意思分别为”W-weight-重量“,R-Rate of
recovery回球成功率,B-Balance-平衡,总的意思就是说球拍的手柄镂空,其好处是球拍重量减轻,而且球拍重心前移,威力更大。但是他同样带来稍许难控制而且手感麻木的问题。
CR的意思就是用紫外线照射球板面材三分之二的表面,带来的结果是球拍表面变硬,速度会更快。其缺点是脱板速度较快,对于喜欢持球时间长的球友不适合。对于喜欢灌胶的球友来说,CR比普通表面难粘上套胶,往往需要稍许打磨。
有些球拍有WRB-CR的标志,就意味着这种球拍同时具备两种科技。需要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球拍都有普通,CR,WRB和CR-WRB四种可以选择,球友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而有些球板就没有,例如EG和尼斯碳王都只有WRB系列的
3.水货和行货的区别
很多球友都会问到这个问题,因为星胜行货(以下简称行货)和欧洲进口(以下简称水货)在网上的价格往往会差很多,最多的甚至达到40%。这是因为行货是上海星胜公司从正规海关进口的,海关税自然需要球友负担,但是质量稳定。而水货往往是走私进口的,球友无需负担海关税,质量也会参差不齐,可以说是差距较大。
两种底板实际上来说使用感觉差别不大,如果球友经济宽裕的话,可以选择行货,质量值得信赖,没有米也可以买水货,但是需要当心假货。
4.各种手柄的区别&
总的来说,Stiga的手柄一共只有Legend,Master,Peter,Pen和Winner五种柄型,对应的分别是欧洲式收腰柄,细收腰柄,长直柄,直拍和葫芦柄。但是近来,stiga公司为了迎合中国大陆球迷的口味,出了中国式直拍(Penace)。
5.黄标,金字和蓝牌的Stiga的区别
之所以有这么多种不同标牌颜色的Stiga底板,主要是因为不同颜色底板的制造年份不同。毕竟年代不同,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不同。此外,不同年代制造底板的木材也会有所不同,比如OC就有Limba和Koto两种面材。
总的来说,年代越老的stiga底板质量会略好。以OC为例,老黄标OC的硬度会稍硬于新款OC,但又稍软于金字OC。因为OC需要发力,所以老的OC总能卖出好价钱,一般二手价格都比新OC要高出不少。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拿到AE,AC,CL和红黑上去,至于其他的底板因为基本都是Stiga近年的新品,所以不会有黄
标这么一说了。但是金字和蓝牌的stiga底板都不会有WRB和CR科技了,黄标的一般不会有CR,因为这两项科技是Stiga近年来才推出的。
6.白字和日版Stiga
白字Stiga一般是针对OC来说的,白字的OC一般质量较好,所以价格也会很高,甚至高于黄标一截,所以建议技术比较好的球友可以使用。
日版Stiga,一般叫做Yasaka-Stiga,是由日本Yasaka公司帮助Stiga公司挑选质量比较好的板子,在日本出售,价格也不菲,辨认标志是手柄底板的Yasaka铁牌,中国大陆一般没有销售,除非是有球友二手出售。
这两种stiga来说价格不菲,所以建议球友慎重选购,尤其是经济不宽裕的球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求教斯蒂卡cl-cr横拍重量的选择及配胶问题_百度知道关于斯蒂卡 CL CR WRB配胶的问题。_百度知道【原创】怀旧感慨——关于To(斯蒂卡进攻管王)的配胶问题
来源网站: &
发表时间: 01:53
【您可能关心这些器材】
很想针对曾经带来绝佳手感的一个绝配写点什么,今夜无眠,终于得偿如愿。写得有点简单,有点凝练,希望抒发情怀的时候,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和参考:
关于To (斯蒂卡进攻管王)的配胶问题
关于 To (斯蒂卡进攻管王)的配胶问题 ,我建议正手选用新型长效 HK1997 、 42-44 (淡蓝色的 GP 海绵,看上去很惹人爱)的套胶。配 TO 击打有爆炸般的声响,拉打皆宜!
具体分析:
A: HK1997 长效型这款套胶海绵属于日系中较硬的了(硬而透),对比国套来说它需要一个动力澎湃的底板作为支撑,因为硬,又需要一个动力澎拜且手感好的底板,这就决定了 hk1997 适合厚底板。 Hk1997 配在薄五夹上来说真的像坨屎一样蔫蔫乎乎不伦不类,陪在纤维板上没有 729- 系列的通透,所以对于 hk1997 很多球友都喜欢把它放到反手玩玩了事。其实 hk1997 研发的时候主要是为国人正手设计的一款套胶,一直以来 hk1997 在正手配置上扮演的角色都很尴尬。
B: 再说 TO 这款底板,属于经典了,也是五夹板之中最后的一款, 7MM 的厚度。芯材和力材都选用阿尤斯,其手感是公认的,小力量力材持球,大力量整体性变也较好,拉打完美,退台力道也不比 OC 差,而且手感上来说不比 CL 逊色。当然缺点嘛很明显大家都知道,那就是:重!还有小球手感模糊,一直以来都被冠以 “ 三明治 ” 的称号。
C: 当 HK1997 遇到 TO ,情况发生了变化, 1+1&2 这个公式成立了!
为什么呢,首先 HK1997 所需要的 TO 都具备 , 并且完全改善了 TO 小球模糊的手感, HK1997 最大的特点就是硬且透,到什么程度了呢?击打时的爆炸声就是证据!
因为硬,所以手感扎实,兼顾 TO 的形变,手感更好;因为轻量,改善了 TO 的重量。
小球完美了, TO 更完美了!
当然记得是长效型, GP 海绵的 HK 的!
对于中远台拉球,弧线很另类,拐的也很另类,和狂飙太不一样。用 “ 邪 ” 字形容不错,当然有你想象不到的转,转的离谱,德蛋和它比也不占上风。 TO 的浑厚加上 HK1997 的细腻。有如水般的控制和烈火般的劲道!
一点感慨:
最近拍子换多了
换下来的套胶有那么厚一摞了
算了算有一千多块钱了
年前的时候买了一块斯蒂卡的进攻管王(底板)
貌似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当然也是配的 HK1997 的套胶好用
但是一段时间后 HK1997 停产了
无论我怎么换别的套胶
进口的也好,国产的也好
就是无法配出 HK1997 的效果
看来找替代品是不可能的
至于以后是怎么用
很难说清楚
想这个底板配上这个套胶完全是一种偶遇
是一种缘分
原来缘分也是会终止的
我喜欢这个底板
但是没有了 HK1997
我最终也还是和它无缘了
过去那清澈通透的手感
还有击球时暴响的声音
都将成为一种回忆
然后是无休止的买底板
寻找那一种感觉
寻找那一种声音
那究竟成为了一种回忆
最终找到的还将是另一种手感
也许世间独一无二的感觉
本就是一种奇迹
可遇而不可求吧!
上面自己兴奋了大半夜写的文章也成为一种记忆
没了就没了
正手倒无所谓,关键是反手配点啥好
to 正要弄一把
原先想摆弄TO,但直板太厚了,就没有机缘接触了。
早就写出来一两个月了,却一直没有勇气发布出来,因为自我感觉简陋,因为那只是曾经的心情怀旧。今天,终于在球友的鼓励之下,算是做第一次的主题帖!还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
写的很好,看来我的闲置很久的TO也要找个硬而透的套胶试试了
【您可能还喜欢这些帖子】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入手一款斯蒂卡黑檀7,如何配胶皮,救急?!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斯蒂卡黑水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