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赋存状态情况对沉积环境有什么影响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浅谈山西省朔州市梵王寺井田9号煤层赋存特征及含煤岩系沉积环境
本文利用已有资料,对山西省朔州市梵王寺井田含煤岩系太原组中9号煤层的赋存特征进行了研究,对9号煤层分岔的范围和规律以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作者单位: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七三勘探队,河北涿州,072750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晋城矿区西区9~#煤层赋存规律及沉积环境--《中国煤田地质》2005年05期
晋城矿区西区9~#煤层赋存规律及沉积环境
【摘要】:以大量勘探钻孔资料为基础,对晋城矿区西区9#煤层赋存规律、成煤古地理环境及其演化史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阐述了不同的沉积类型对煤层厚度的控制作用。为该区今后的地质勘探和煤矿开采提供了依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P618.11【正文快照】:
晋城矿区位于沁水煤田东南部,地理位置处于晋城市阳城县、沁水县境内。研究区位于矿区西部,含煤面积约400km 2。该区中石炭世晚期结束了长期抬升,遭受风化剥蚀的历史,开始下降并连续接受海侵,沉积了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9#煤层就是在晚石炭世中期海退后,在滨海三角州平原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立祥,冯学苏;[J];中国煤田地质;199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姜松;[J];安徽地质;1994年04期
厚刚福;董清水;于文斌;闫丽萍;朱建峰;苗长盛;;[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刘朝林,姚志温,吴德云;[J];沉积学报;1983年02期
程绍宝;[J];沉积学报;1987年01期
张士;李国胜;;[J];地质论评;1989年04期
胡世忠;;[J];古生物学报;1989年04期
吴俊;[J];贵州地质;1988年02期
姚多喜,陈资平;[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牛百礼,焦清典,张士;[J];河南地质;1995年01期
周荣福,王晓珍;[J];江苏煤炭;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存宝;[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张玉贵;[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马寅生;[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昌一;[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冯展管;[D];浙江大学;2006年
焦叶红;[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闫蓓;[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张向鹏;[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刘小琼;[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屠世浩,陈宜先;[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3年04期
李俊;[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5年02期
罗陨飞,李文华,姜英,白向飞;[J];煤炭转化;2005年03期
周尊英,姜涛,孙艳辉;[J];煤质技术;2001年05期
吴玉生,赵亚平,杨亚静;[J];能源环境保护;2004年06期
韩美莲,李增学,郭建斌;[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刘少忱;[J];陕西煤炭;2002年02期
刘吉余,杨玉华,于润涛;[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5年02期
史江峰,雒昆利;[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文虎,许满贵,王振平,代爱萍;[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文华;[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月红;[D];河北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善桢,赵修祜,吴秀元;[J];古生物学报;1980年03期
吴秀元,陆天德,杨立祥;[J];古生物学报;1986年04期
张五侪;[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月江;;[J];中国产业;2011年04期
杨长德;王得权;杨文化;丛森;;[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0期
李桥贵;付登文;高超;;[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9期
贾强;吕大伟;;[J];地质科技情报;2011年04期
李英娇;梁万林;邵龙义;徐锡惠;佟鑫;;[J];中国煤炭地质;2011年08期
胡军;;[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8期
周媛;;[J];中国煤炭地质;2011年06期
钟能文;;[J];广东科技;2011年14期
刘欣;;[J];煤炭技术;2011年07期
何深伟;李赛歌;王俊民;阿布里提甫·肉孜;田继军;;[J];中国煤炭地质;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国胜;;[A];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李文前;;[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何仲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张春晓;龚绍礼;金高峰;;[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申小龙;杨宏科;韦文奎;;[A];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张三科;范立民;;[A];高产高效煤矿建设的地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C];2009年
姜剑虹;尹德顺;阎伟;;[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李国栋;申少宁;范子文;;[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1)[C];1991年
周敏;龚绍礼;;[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二○○四年工作暨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雷振民;费淑英;刘春凤;;[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7、8)[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龚砚庆 郝拴元;[N];中国矿业报;2009年
山西煤田地质勘探114队
石彦强;[N];山西科技报;2003年
韩玉柱;[N];中煤地质报;2010年
王孝祥;[N];中国石化报;2008年
王成福;[N];中煤地质报;2006年
苏时才;[N];中煤地质报;2007年
邢云鹏?记者
薄云山;[N];中国矿业报;2008年
本报记者;[N];中煤地质报;2011年
苏辉;[N];陕西日报;2006年
邢云鹏 记者
薄云山;[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仇建东;[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张关龙;[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陈静;[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杨敏芳;[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白生海;[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赵玉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邓娅敏;[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陈永胜;[D];吉林大学;2012年
张路锁;[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蔡超;[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宝川;[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巨绮金;[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李鑫;[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庞起发;[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易菲霆;[D];中南大学;2011年
杨汉元;[D];中南大学;2012年
王婷茹;[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刘娟;[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沈大兴;[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李新富;[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字体大小:14
煤层赋存与控煤构造的关系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年第1期供稿文/莫 词
[导读]为总结该区勘探所取得的地质成果,有必要对本区的控煤构造以及煤层的赋存特点加以分析探讨。
摘要:本文从井田的地质构造特征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该井田煤层赋存与其控煤构造的关系,对本区的煤炭资源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煤层&& 控煤构造&& 赋存关系
新田井田为&隐伏&煤矿,为黔北煤田黔西矿区之一部分,位于贵州省黔西县。本井田范围内无煤层露头,于2005年勘查成功,总储量达3亿吨左右。为总结该区勘探所取得的地质成果,有必要对本区的控煤构造以及煤层的赋存特点加以分析探讨。
1 区域地层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沉积岩,仅在区域西部及南部有零星基性火山喷发岩(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出露地层除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缺失外,从震旦纪至侏罗纪地层均有分布。其中,三叠系分布最为广泛,其次为二叠系、寒武系和侏罗系,石炭系发育不全仅零星分布。 
2 含煤岩系特征
&井田内仅发育沉积岩,无岩浆岩分布。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上部、九级滩段、茅草铺组及第四系。下三叠统夜郎组玉龙山段下部及其下伏地层均未出露。根据地表和钻探资料,区内含煤地层主要为龙潭组,厚116-141m,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含煤岩系,主要由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及少量细砂岩组成,中夹7~9层石灰岩及泥灰岩,底部为0~9.50m为浅灰色铝土质泥岩。含煤14-20层,其中主要的可采煤层位于龙潭组上段,可采煤层4层。
3 区域地质构造
本井田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于扬子陆块(Ⅰ级)、黔北隆起(Ⅱ级)、遵义断拱(Ⅲ级)。区域内构造形迹以一系列北东或北北东向的褶皱及与之斜交的北东、北西两个方向的断裂为主。伴有东西向排列的穹隆和盆地,凹陷幅度不一致的短轴向斜常连成一片。
4 井田控煤构造
4.1 褶曲。贵州省内主要控煤构造是褶曲,含煤地层和煤层的赋存,都与褶皱有关,它们可赋存于褶皱的任何部位。区内的主要控煤构造是黔西向斜,本井田位于黔西向斜北西翼中段近轴部地带,黔西向斜的轴线走向为北北东向,稍呈S形延伸,轴部出露最新地层为侏罗系,两翼均有煤层出露。区内地层倾角平缓,受黔西向斜的影响,发育有次级褶曲,轴线走向亦以北北东向为主,主要有白岩坡背斜、岩头上向斜(图1)。
①白岩坡背斜:位于井田中部,轴线走向NNE25-30&,略呈&S&型伸展。走向长约5.5km,核部出露最老地层为三叠系夜郎组九级滩段第一亚段(T1y3-1),两翼地层均为T1y3~T1m。北西翼地层倾角4~10&;南东翼3~10&,为一基本对称的宽缓背斜。
②岩头上向斜:位于井田东南部边缘,轴向NNE30~60&,北东段大致与白岩坡背斜平行展布,南段有向西逐渐偏移之势。区内长约5km,轴部及两翼出露地层均为三叠系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和茅草铺组(T1m),两翼地层倾角一般4~10&。
读者喜爱度:
"论文库"栏目其它文章
书库点击榜
这里是美国第一所具有授予博士学位资格的大学;这里拥有全美大学中最早的博物馆、最古老的艺术馆和全世界规模第二大的大学图书馆;这里,走出了普林斯顿、康奈尔等著名大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美国学院之母”;这里,孕育了5位美国总以及德国、墨西哥总统,被誉为“总统的摇篮”;这里,培养了16为诺贝尔奖得主、20多位普利策文学奖得主和50多枚奥运金牌得主――耶鲁大学,让我们一起走进耶鲁,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人文读本精选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要发送的文章:
意大利民歌故乡苏连多
1.填上手机号码,然后点击获取验证码按扭,系统将会把验证码发到手机上.
2.留意手机短信,把收到的验证码填在下框中,点击发文章到手机即可
填写验证码:
读后感主题:
读后感内容:
您的邮件地址:
给这篇文章投票
煤层赋存与控煤构造的关系
本文目前喜爱度:
&【喜爱度】有0个人觉得这篇文章很好,0个人觉得还可以,0个人觉得很一般
你觉得这篇文章:
期刊网通行证登录
您要使用的功能只对会员开放,您已是会员的话请先登录,不是会员请先
正在抽奖中,请稍后...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
All Right Reserved 中国期刊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赋存状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