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的测定b1在PH多少可以消除

特性/黄曲霉毒素B1
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能溶于多种极性有机溶剂,如氯仿、甲醇、乙醇、丙醇、乙二甲基酰胺,难溶于水,不溶于石油醚、乙醚和己烷。黄曲霉毒素对光、热、酸较稳定,只有加热到280—300℃才裂解,高压灭菌2小时,毒力降低25%—33%,4小时降低50%。
存在物质/黄曲霉毒素B1
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食物主要是花生、玉米、稻谷、小麦、花生油等粮油食品,且以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受污染最为严重。黄曲霉毒素耐热,280℃才可裂解,故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下难以破坏。
代谢/黄曲霉毒素B1
黄曲霉毒素B1的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它在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作用下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 、黄曲霉毒素M2 、黄曲霉毒素P1 、黄曲霉毒素Q1 、黄曲霉毒素B2α、黄曲霉毒素醇等物质。黄曲霉毒素B1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AFM1)。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代谢产物,不同动物以牛奶中的AFM1代谢物含量最高。
毒性/黄曲霉毒素B1
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要比呕吐毒素的毒性强30倍,比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强20倍。黄曲霉毒素B1的极性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慢性毒性可诱发癌变,致癌能力为二甲基亚硝胺的75倍,比二甲基偶氨苯高900倍,人的原发性肝癌也很可能与黄曲霉毒素有关。人类(1)人类肝癌和食道癌(黄曲霉毒素),(2)疫病易感性增加。动物家禽:(1)采食量,体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2)不孕,流产;(3)肺水肿,(4)疫病易感性增加。猪:(1)采食量,体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2)不孕流产,(3)肺水肿,(4)疫病易感性增加。奶牛:(1)采食量,产奶量,体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2)繁殖性能紊乱,胚胎死亡和流产;(3)神经系统紊乱,痉挛和缺乏协调性;(4)疫病易感性增加。
防范措施/黄曲霉毒素B1
1、工业饲料要控制好原料,把好饲料关。进厂前要检测B1和水份。饲料原料含水量不超过13%的原则进行控制,对含水量超过标准的应及时干燥后贮存,或者使用防霉剂。饲料的仓库,除了应保持通风、阴凉、干燥外,地面要有木板架撑隔。环境温度高于10℃时,堆放高度不应超过4米。2、不能使用发霉饲料。四川高温潮湿,本地粮食容易发霉变质,发霉后不能用作饲料。一些养殖户喜欢使用沼渣直接作饲料,而且堆放时间长,容易发霉。饲喂奶牛的特别应当慎重。如果要用,应当当天用完。青贮饲料,特别是玉米青贮饲料开窖后容易产生“二次发酵”产生霉菌毒素,应当特别关注。3、吸附法吸附霉菌毒素:某些矿物质如活性炭、蒙脱石、硼润土、沸石等都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而且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不易被动物吸收,添加到饲料中可减少畜禽对黄曲霉毒素的摄入。4、酶解法分解霉菌毒素:饲料级酶制剂,具有专一,高效分解霉菌毒素的一类生物酶,包括:饲用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等酶。
检测方法/黄曲霉毒素B1
薄层色谱法(TLC)TLC法是测定黄曲霉毒素的经典方法,是中国测定食品及饲料中AFT黄曲霉素B1(AFB1)的标准方法之一(GB/T6)。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曲霉毒素B1、B2、G1、G2分别进行定量分析。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HPLC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技术,可以特效地将黄曲霉毒素与其他真菌素分离出来,分离效率和回收率高。此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并被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确认为官方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检测限可达0.02~5ppb。酶联免疫法(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AFB1的理论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其采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技术,具有特异性强、分析时间短等优点,但稳定性较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不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一般来说,组织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很低,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具有比高效色谱法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如今这种方法还极少使用在测定组织霉菌毒素含量中。该方法检测限可达0.02~0.025 ppb。
相关规定/黄曲霉毒素B1
中国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了几种主要易受污染的食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允许量标准,玉米、花生、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为≤12μg/kg。
相关报道/黄曲霉毒素B1
食用油国家质检总局日在官网通报了食用油、肉制品、炒货坚果食品等28类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情况,其中部分产品检出了超标的苯并(a)芘、黄曲霉毒素B1,均是强致癌性物质。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8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20:16:53
贡献光荣榜黄曲霉毒素B1哪里有?
kshuzwgt092
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的污染农产品毒性最强的一类生物毒素.其中,毒性最强、危害最大的为黄曲霉毒素B1,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被列入严管的特剧毒物质.0.294毫克/公斤剂量的黄曲霉毒素B1,就能引起敏感动物的急性中毒死亡.黄曲霉毒素也是一种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能力,是二甲基硝胺的70倍.据在我国肝癌高发区的调查发现,肝癌的高发与吃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粮食有关.农产品黄曲霉毒素污染,成为影响食品安全,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巨型杀手!但长期以来,由于检测技术落后,制约着对农产品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控制,也限制着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预防黄曲霉毒素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对食品的防霉,其次是设 法去除毒素,以尽量减少随同食品摄入的黄曲霉毒素.(1)食品防霉 食品水分含量和环境温湿度影响霉菌生长与产毒的主要条 件,所以粮食收获后应迅速降低水分,如晒干,烘干,并贮存在干燥低温处.一般粮粒含水量在13%以下,玉米在12.5%以下,花生在8%以下,霉 菌即不易繁殖,故称之为安全水分.(2)去除毒素 若粮食、花生等已被黄曲霉污染并产毒,应设法将毒素破 坏或去除.但黄曲霉毒素很耐热,在280℃时才能被破坏,故一般烹调加工 温度难以去毒.通常可采用①挑选霉粒法.因黄曲霉毒素主要集中在霉坏、破 损、 皱皮、变色和虫蛀等的粮粒中,如将这些粮粒去除可使含量大为降低.这 种方法对花生仁及玉米粒去毒效果较好,可在家庭和小规模生产中应用.②碾 轧加工法.一般适用于受污染的大米.因毒素在大米表层含量高,碾轧加工成 精米可减低毒素含量.③植物油加碱去毒法.油料种子受黄曲霉毒素污染后,榨出的油中含毒素,可用碱炼法去毒.因为不溶于水的黄曲霉毒素在碱性条件 下,可形成香豆素钠盐而溶于水,故加碱后再用水洗可将毒素去除.但要注意,水洗液和沉下油泥中含有大量毒素,须妥善处理.④加水搓洗法.在淘洗大米 时,用手搓洗,随水倾去悬浮物,如此反复5~6次,煮熟后可去除大部分毒 素,但维生素B1损失亦较多.你知道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卫生标准吗?限制各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是防止毒素对人体危害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我国分吕中黄曲霉毒素允许量标准(GB2761---81)的规定,各种主要食品 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含量如下:玉米、花生仁、花生油,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玉米及花生制品(按原料折算),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大米、其他食用油,不得超过10微克/公斤.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有害物质不要轻易买.不过农药店可能会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