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mba怎么样土木工程学院姜邵飞怎么样

您现在正在浏览:
学院动态:
土木工程学院成功举办第一期“梁筑论坛”
新闻中心讯/土木工程学院&梁柱&讲座第一讲于10月17日晚在土木多功能厅成功举行。此次讲座的主讲老师为&闽江学者&,福州大学的特聘教授姜邵飞老师。本次讲座围绕着土木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玫瑰土木工程研究概念,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与土木工程的前景技术的状况展开,点出了当前土木工程存在的几个技术难点。&&讲座之初,土木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许长宾老师对姜邵飞的背景和开办此次讲座的目的经行了简要介绍。&&接下来,姜邵飞在讲座中向同学展示自然灾害后受损建筑的图片,引出新的智能结构健康监测这一技术,并为其做详细说明,强调监测系统在防灾减灾方面的重要作用。之后,他为在座学生列举美国土木专业的名校,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国际化的视野,除此之外,他还结合自身的经历分析了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进展中存在的问题、优劣状况以及信息技术在其中的用情况,并展示他所在的智能结构与防灾减灾团队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与大家共勉。姜绍飞提醒大学生:不要局限在本科、研究生的学业范围内,要做学科交叉,对信息、互联网技术深入研究,才能有所成就。在讲座的最后,姜邵飞老师展示了他所在的科研团队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其所获得的各种奖项和荣誉。&&据悉,&梁柱&讲座是土木工程学院模仿福州大学嘉锡讲堂而开办的大规模学术型活动,着力于增强在校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对专业最新进展以及专业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的了解,为在校学生搭建起了学校与工作,学习与研究的桥梁。&(文/土木学院)&&&&&
外国语学院:举办心理电影展播活动
Copyright 2014 福州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地区大学新区学园路2号山北行政楼四楼
邮编:350108姜绍飞――土木建筑专家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姜绍飞,男,1969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市。现任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学科带头人,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海峡两岸土木工程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中心总工。
教育及工作经历:
1.7 东北大学土木与资源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
4.3 东北大学土木与资源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
7.3 东北大学土木与资源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
9.4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副研究员。
6.12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2003.8破格);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2004.3);学校学科带头人(2004.3)。
1.7 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RA)。
6.5 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访问教授。
6.12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
2007.1-至 今 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1、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公路学会委员。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
3、中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理事。
4、福建省工程建设科学技术标准化协会常务理事。
5、福建省青年科学家协会理事。
6、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委员。
7、中国建筑学会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8、《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和《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编委。
9、国家与省部基金与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10、《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NDT&E International》、《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中国科学》、《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等30余种国内外核心期刊审稿人等学术职务。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本科生:钢结构设计原理,建筑钢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土木工程概论;
硕士生: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诊断,高等结构实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理论,专业英语;
博士生:结构健康监测理论,高等组合结构,结构健康监测与智能信息处理。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 结构健康监测、安全性评定与加固;
2. 钢/组合结构;
3. 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
4. 结构抗震、抗火与防灾减灾;
5. 4S(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系统)技术及应用。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基金委、教育部及辽宁省科学基金等14项,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优秀人才基金等省部级项目5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盲源分离与信息不完备的结构响应分析与安全性评定,项目负责人,1.12。
2、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大型结构健康监测与可靠性评定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9.12。
3、2007年“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导管架平台的智能信息处理与可靠性评定,项目负责人,0.12。
4、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结构易损性分析及其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传感器布设中的应用,项目负责人,9.12。
5、福建省教育厅A类重点项目:大型结构健康监测与可靠性评定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9.12。
6、福州大学人才计划:基于不确定性推理的海洋平台损伤检测与可靠性评定研究,项目负责人,2.12。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结构损伤检测新方法,项目负责人,7.12。
8、“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于可靠度的钢结构疲劳损伤信息融合检测研究,项目负责人,8.12。
9、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钢结构疲劳损伤信息融合检测理论与可靠性研究,项目负责人,8.5。
10、沈阳市科技局科学计划:基于Web-GIS的新建桥梁施工质量监督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项目负责人,8.12。
11、建设部科技攻关:混凝土结构的细观损伤机理研究,项目负责人,7.12。
12、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混凝土结构健康监测理论和技术,项目负责人,5.12。
13、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住宅建筑体系与工程质量保障关键技术子题,第2,。
14、建设部科技攻关:基于振动的复杂结构的损伤检测,项目负责人,4.5。
15、教育部项目:钢结构住宅建筑的无损检测新技术,项目负责人,4.6。
16、沈阳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火灾后钢管混凝土受压构件的力学性能,项目负责人,3.12。
17、香港RGC研究项目:基于振动测量的斜拉索大桥的损伤检测,项目子课题负责人,1.7。
科研成果:
获辽宁省、沈阳市科技奖励7次,其中辽宁省二等奖1次、三等奖3次,沈阳市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
1、“砌体住宅建筑结构工程质量检测与质量诊断技术研究”获2007年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
2、“结构响应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与可靠性评定”获2009年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3、“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结构损伤识别新技术研究”获2008年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4、“基于振动测量的复杂结构损伤检测技术”获2006年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
5、“基于改进HHT和ICA的结构信号分析与损伤检测研究”获2006年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6、“高温后钢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评估及修复措施”获2004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获2005年辽宁省高校教育研究奖励二等奖。
8、“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by Integrating Data Fusion and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获2008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
发明专利:
1 基于NExT/ARMA的结构响应分析方法 姜绍飞; 吴兆旗; 付春; 杜权 福州大学 【中国专利】福州大学
2 混凝土新型组合柱 姜绍飞; 吴兆旗 福州大学 【中国专利】福州大学
3 易修复钢结构梁柱节点 吴兆旗; 姜绍飞; 曾建仙; 付春; 刘景良 福州大学 【中国专利】福州大学
4 基于小波包估计噪声方差的ICA收缩去噪方法 姜绍飞; 林志波; 吴兆旗; 曾建仙; 付春 福州大学 【中国专利】福州大学
5 基于改进EMD和ARMA模型的结构响应分析方法 姜绍飞; 付春; 吴兆旗 福州大学 【中国专利】福州大学
6 新型钢梁柱连接结构 吴兆旗; 姜绍飞; 杨海; 苏建强 福州大学 【中国专利】福州大学
7 改进希-黄变换的结构响应分析方法 姜绍飞 沈阳建筑大学 【中国专利】沈阳建筑大学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120余篇。
出版专著:
1、《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优化设计与损伤检测》 科学出版社 2002
2、《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与施工: 仁川国际机场》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3、《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世界银行》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4、《结构健康监测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及应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发表论文:
1. Shao-Fei Jiang, Chun-Ming Zhang, Shuai Zhang. Two-stage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using fuzzy neural networks and data fusion techniques[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doi:10.1016/ j.eswa., ):511-519 (SCI、EI收录)
2. Shao-Fei Jiang, Chun Fu, Chunming Zhang. A hybrid data-fusion system using modal data and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for damage detection[J].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6/j.advengsoft. (in press, SCI、EI收录)
3. Shao-Fei Jiang, Chun-Ming Zhang, Juan Yao. Eigen-level data fusion model by integrating rough set and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for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J].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343-359(SCI、EI收录)
4. Jianxian Zeng, Shao-Fei Jiang, Yanhai Wu. Stress-strain relation Model of core RPC and its application to RPC-filled steel tubes[J]. Advanced Science Letters, doi:10.1166/asl., -6 (SCI、EI收录)
5. Shao-Fei Jiang, Zhao-qi WU, De-Sheng NIU. Experimental study on fire-exposed rectangular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FST) columns subjected to bi-axial force and bending[J].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551-560 (SCI、EI收录)
6. Shao-Fei Jiang, Zhao-Qi Wu. Effect of attribute reduction on rough-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for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Journal, 2011, Vols.163-167:
7. Shao-Fei Jiang, Chun Fu and Zhaoqi Wu. Intelligent data-fusion model using correlation fractal dimension for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Journal, :
8. Shao-Fei Jiang, Feng Xu, Chun Fu. Intelligent damage identification model of an arch bridge based on box-counting dimension and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J].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
9. Shao-Fei Jiang, Chun-Ming Zhang, CG Koh.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by integrating data fusion and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J].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445-458(SCI、EI 收录)
10. Shao-Fei Jiang, Zhaoqi Wu, Yun-Fei Qiu. Meso-mechanics analysis of concrete: generation of random aggregate structure[J].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9, Vols. 400-402: 363-370 (EI收录)
1 基于易损性分析的桁架桥传感器布设方法 姜绍飞; 杨博; 吴兆旗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会议】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
2 半刚性连接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吴兆旗; 姜绍飞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会议】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
3 结构健康监测-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 姜绍飞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会议】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
4 基于Web-GIS的桥梁施工质量验收与决策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优化 姜绍飞; 齐璐; 张春明 福州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东北大学 【会议】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
5 基于Web-GIS的桥梁施工质量验收与决策系统设计 姜绍飞; 王宇; 张春明 福州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东北大学 【会议】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
6 智能信息处理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姜绍飞; 牟海东; 孙伟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北京泰克华诚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会议】第二届结构工程新进展国际论坛论文集
7 子结构法在海洋平台疲劳可靠性研究中的应用 姜绍飞; 吕啸斐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学院 【会议】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
8 基于粗集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姜绍飞; 姚娟 福州大学土木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学院 【会议】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
9 组合结构(桥面板)疲劳损伤及研究现状 王鹏; 姜绍飞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会议】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
10 高温后矩形钢管混凝土双向压弯构件残余承载力 姜绍飞; 牛德生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会议】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
11 高温后方钢管混凝土双向压弯构件残余承载力 于清海; 姜绍飞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会议】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
12 分形理论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姜绍飞; 苏莹 福州大学土木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学院 【会议】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
13 基于P-S-N与ANN的海洋平台疲劳寿命预测 姜绍飞; 吕啸斐; 牟海东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省建筑设计院; 北京泰克华诚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会议】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新进展――第六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14 基于改进HHT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付春; 姜绍飞; 牟海东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北京泰克华诚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期刊】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15 基于易损性分析的桁架桥传感器布设方法 姜绍飞; 杨博; 吴兆旗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期刊】工程力学
16 基于小波/包与ICA结合的结构损伤识别 姜绍飞; 林志波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期刊】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7 梁柱外伸端板连接弯矩――转角性能有限元分析 吴兆旗; 张素梅; 姜绍飞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期刊】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18 基于粗集的改进对向传播网络结构损伤识别 姜绍飞; 林杰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期刊】振动与冲击
19 基于构件重要性系数的结构易损性分析 李宁; 杨博; 姜绍飞 沈阳市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学院;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期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 考虑SSI的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 姜绍飞; 陈强; 吴兆旗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期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1 基于改进EMD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付春; 姜绍飞; 杜权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期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2 基于子结构法的海洋平台疲劳可靠性研究 付春; 姜绍飞; 吕啸斐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期刊】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3 聚丙烯腈纤维高强混凝土弯曲疲劳寿命 杨启斌; 姜绍飞; 罗素蓉 福建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期刊】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 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吴兆旗; 姜绍飞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期刊】建筑
25 钢-混凝土组合梁疲劳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姜绍飞; 王鹏; 吴兆旗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期刊】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6 基于粗集与数据融合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姜绍飞; 姚娟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期刊】工程力学
27 高温后方钢管混凝土双向压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姜绍飞; 于清海; 李跃武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铁十九局集团公司第三公程有限公司 【期刊】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 减小高速列车荷载对地面结构损害的数值分析 孙伟; 王建国; 姜绍飞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新加坡国立大学防护技术中心; 重庆大学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期刊】爆炸与冲击
29 分形理论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姜绍飞; 苏莹 福州大学土木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学院 【期刊】工程力学
30 梁柱端板连接节点初始转动刚度计算模型 吴兆旗; 张素梅; 姜绍飞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期刊】工程力学
31 基于决策树的导管架海洋平台损伤定位 姜绍飞; 张永强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期刊】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 基于模态指标与数据融合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损伤识别 姜绍飞; 胡春明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期刊】振动与冲击
33 结构健康监测-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 姜绍飞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期刊】工程力学
34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数据融合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姜绍飞; 张帅 福州大学土木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学院 福建 【期刊】工程力学
35 基于粗集的PNN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姜绍飞; 姚娟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福建福州;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期刊】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 易损性分析在结构抗震及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姜绍飞; 杨博; 党永勤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辽宁沈阳 【期刊】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37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和证据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新方法 姜绍飞; 张帅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学院 【期刊】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38 高温后矩形钢管混凝土双向压弯构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姜绍飞; 牛德生; 于清海 福州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大连大达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期刊】建筑结构学报
39 考虑SSI影响的钢管混凝土框架模态分析 姜绍飞; 杜权; 吴兆旗 福州大学土木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学院 【期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40 基于一阶振型的海洋平台二阶段损伤定位方法 姜绍飞; 张永强; 吴兆旗 福州大学土木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学院 【期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41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分类器的数据融合损伤检测方法 姜绍飞; 张帅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学院 【期刊】计算力学学报
42 大长细比钢管混凝土轴压柱的力学性能 姜绍飞; 廖云; 张昕宇; 韩林海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 沈阳市南湖科技开发区人事局; 北京兴涛房地产公司;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辽宁沈阳; 福建福州 【期刊】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43 组合楼板抗冲切承载力研究 秦桂娟; 刘之洋; 姜绍飞; 魏炜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会议】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
44 恒高温后方钢管混凝土双向偏压构件性能分析 姜绍飞; 李明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学院 【会议】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
45 组合楼板抗火分析计算方法 秦桂娟; 刘之洋; 姜绍飞; 魏炜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会议】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
46 基于WPNN的钢结构损伤识别 姜绍飞; 杨晓楠; 张立柱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会议】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
47 自适应小波概率神经网络损伤识别方法 姜绍飞; 张帅; 杨晓楠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 辽宁沈阳; 辽宁沈阳 【期刊】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 基于小波包分解的数据融合损伤识别方法 姜绍飞; 徐云良; 张春梅; 陈林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铁九局四公司东边道第一施工队 辽宁沈阳; 辽宁沈阳; 吉林和龙 【期刊】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9 基于BP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损伤识别方法 姜绍飞; 张春梅; 金子巍; 牛德生; 徐云良; 张帅; 邱云飞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辽宁沈阳 【期刊】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0 混凝土细观层次损伤数值模拟――随机骨料结构的生成 姜绍飞; 邱云飞; 陈仲堂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理学院 辽宁沈阳; 辽宁沈阳 【期刊】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 空间属性数据库范式分解算法研究 张春明; 孙豁然; 姜绍飞; 李元辉; 韩冬梅 东北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沈阳; 辽宁沈阳 【期刊】矿业研究与开发
52 基于能量特征的小波概率神经网络损伤识别方法 杨晓楠; 姜绍飞; 王金鱼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上海; 辽宁沈阳 【期刊】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53 “基于GIS技术的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张春明; 孙豁然; 姜绍飞; 赵志刚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期刊】微计算机信息
54 高温后方钢管混凝土钢材和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姜绍飞; 李明; 卞忠保; 许丕元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金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辽宁沈阳 【期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55 小波函数的选择对结构损伤识别的影响 杨晓楠; 姜绍飞; 唐和生; 陈F; 王远功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 上海; 辽宁沈阳 【期刊】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6 高温后方钢管混凝土双向偏压构件试验 姜绍飞; 李明; 付春; 刘德清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辽宁沈阳 【期刊】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7 砌块专用砂浆与钢筋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刘明; 刘斌; 黄承逵; 姜绍飞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沈阳; 辽宁沈阳 【期刊】东北大学学报
58 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数据融合技术 姜绍飞; 王留生; 殷晓志; 刘明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学院;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辽阳分公司; 沈阳市建都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学院 辽宁沈阳; 辽宁辽阳; 辽宁沈阳 【期刊】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 基于WPNN与数据融合的损伤检测方法 姜绍飞; 付春; 陈仲堂; 盛岩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理学院; 大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辽宁沈阳; 辽宁沈阳; 辽宁大连 【期刊】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1、2004年7月荣获辽宁省人事厅等8部门遴选的“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2、2005年11月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3、2006年12月入选“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4、2007年9月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5、2008年1月获得第九届福建青年科技奖。
6、2008年7月入选福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
7、2009年8月入选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库。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土木的明天在中国――专访福州大学土木工程院特聘教授姜绍飞
3月12日,我系荣幸地采访到了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姜绍飞教授。
姜绍飞,1969年2月生,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福州大学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特聘教授。福建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福建省和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辽宁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中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理事、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委及国内外多个杂志的编委和评委。
土木明天:希望和发展在中国
姜绍飞教授在2000年―2001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2005年―2006年作为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作。在两次海外科研合作和多次国际交流和访问中,姜教授深切地感受到土木建筑的希望和明天在中国。
在当今中国社会,土木建筑的规模、功能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促使土木建筑业在材料使用、结构技术、施工技术、节能技术、生态技术等方面不断地更新,使土木建筑业正成为许多新技术的复合载体。超高层和超大跨度建筑、特大跨度桥梁及作为大型复杂结构核心的现代结构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土木建筑工程越来越体现了技术与创新的的作用,谁能把握住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谁就能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这个氛围为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的环境和机遇。土木工程的希望和明天是属于中国的。
质量是就业的保障
现代大学生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就业。在谈及就业时,姜教授为我们作出了详细地分析。
一、“质量问题才是关键”。大学生就业难可能是一个比较长远的趋势,实际上大学生数量并不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因为目前只有25%左右的新增劳动力来自大学毕业生。很多同学在大学期间由于学业压力不是很重,将许多学习时间荒废,考试仅靠考前的突击式学习,根本没有掌握知识的要点,更谈不上对专业知识的应用素质。二、实践经验的缺乏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难题之一。土木这一行业对实践及动手方面要求较高,大学毕业生不要一味追求轻闲舒适的工作,要在实践工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要有一个从基层做起的心态去工作,累积经验,厚积薄发。三、预期收入过高也是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原因之一。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这就需要大学生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先就业,后立业。
同学们想要避免就业难的困境,最主要的还是自立自强自信,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要过硬,综合素质要提高。在基础工作上累积经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世界的纽带――专业英语
中国学生虽然花了大量时间来学习英语,但效果往往很不理想,经常学成一种不会听,不会说,不会写的尴尬境地,这就引出了一个学与用的问题。从专业英语角度来讲,它是我们专业的工具。借助专业英语这一工具,了解和吸收国外先进的专业思想理念和专业技术,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另外,如果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国外期刊上发表,就加大了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与研究,促进在本专业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专业英语就是一个纽带,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多看些国外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把我们与外界联系在一起。
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很多技术的变革,这个变革就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产物。现在很多大型桥梁的建设,技术上的很多突破都来源于实践,而实践的成功又更加促进了理论的发展,他们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大家毕业走向社会工作时,要时刻保持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发展,这样有利于我们的进步。
本次采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下进行,姜教授也通过这次采访向广大同学转达了对同学们的祝愿,希望大家踏实地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奋斗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来源:《福州大学土木工程系新闻部》
文章录入:曹宁&&&&责任编辑:王坤&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主办单位名称:科技创新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州大学mba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