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有哪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

#视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国面包_快递易EASYEXPRESS-爱微帮
&& &&& 【视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国面包
提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首先会想到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以及雅典卫城等等。现如今,这个大家族中又增添了一名新的成员,那就是世界面包之王-德国面包。201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德国面包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德国面包是世界面包之王”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奇怪,毕竟我们所知道的德国美食集中在了香肠和啤酒上。那么,小编就带着你了解一下德国面包吧。面包是德国一日三餐中不可缺少的主食,无论是面包质量、数量上都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德国位于欧洲心脏位置,也是小麦和黑麦种植地的交汇处,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造就了德国面包的多样性。按照不同的小麦和黑麦面粉配比,就可以衍生出丰富的面包品种,添加入面包中的配料、烘烤面包的时间和方式都会相应地影响面包,德国300多种的面包品种就是这么来的。根据德国面包专业协会的统计,德国境内的面包店注册了3117种面包。德国面包崇尚“极简主义”,90%的食材仅为面粉、酵母、盐和水。因此,德国人认为面包是营养丰富、最利于健康的天然食品,富含维他命B群和矿物群,如钙、铁、铁和碘。与我们喜欢的松软面包不同,德国面包的外表烤的金黄酥脆,里面松软却有嚼劲。德国人平均每年会吃掉172斤的面包,也就是一天一片面包和四个小面包。德国面包依靠不同种类和比例的裸麦、燕麦、等原材料,制作出不同口味的面包。在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调味剂和添加剂烘烤出的面包能够保持原料的原始纯香,口感清醇,香味纯朴,是难得的健康绿色食品。为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有些面包还加入的果仁、坚果之类的配料,营养健康。德国面包美味的关键之一在于耐心,给面包时间,它自然会变成美味。将混合好的面团放置至少一小时,最好是一夜,这就是德国面包美味的秘诀。德国古老的烘培规则是“没有耐心没有好面包”(Ohne Geduld keine gutenBr?tchen)。
点击展开全文
我们只专注德国!在这里,我们向您介绍德国的方方面面,让您深入了解德国、爱上德国。此外,我们为您提供简便、安全、快捷的德淘物流服务,让您享用有品质保证的“德国制造”。详情请登录www.easyexpress.de或关注公众号后咨询我们。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世界各国的各种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_百度知道
世界各国的各种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世界文化遗产(CulturalHeritage)专指&有形&的文化遗产,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另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不同。 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以及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的铭文、洞穴以及其综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  截止2008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878处,其中文化遗产679处,自然遗产174处,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合体(双重遗产)25处,这些遗产共分布在全世界145个国家和地区。自2007年11月起,已经有18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世界遗产公约。  目录这里贴不下,可以参考: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宏村 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 云冈石窟 大足石刻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明清故宫 泰山 武夷山 苏州古典园林 秦始皇陵 青城山与都江堰 曲阜孔庙、宇治和大津城) 白川历史乡村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爆遗址) 严岛神社 奈良古建筑群 日光的庙宇群 屋久岛 白神山地 伊朗 恰高·占比尔 波斯波利斯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 所罗门群岛 东伦内尔 印度 阿旃陀石窟群 埃洛拉石窟群(埃卢鲁) 亚格拉古堡 泰姬·玛哈尔 戈纳勒格太阳神庙 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迹群 果阿教堂和修道院 克久拉霍古迹群 亨比古迹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 帕塔达卡尔古迹群 埃勒凡塔石窟 坦贾武尔的湿婆神庙 桑吉佛教僧院 帮玛雍陵墓 德里的古德伯米 纳尔及其古迹 大吉岭喜马拉雅山铁路 加济兰加国家公园 默纳斯野生动物保护区 盖奥拉德奥国家公园 孙德尔本斯国家公园 楠达德维国家公园 尼泊尔 加德满都谷地 蓝毗尼佛祖诞生地 奇特万皇家国家公园 萨加玛塔国家公园(珠穆朗玛峰)(包括埃佛勒斯山) 新西兰 特威庞纳姆西南新西兰(威斯特兰德/克库山国家公园和费尔德兰德国家公园) 新西兰次南极洲岛 汤加里罗国家公园 巴基斯坦 莫思焦达罗古迹 塔克西拉 塔赫特·依·巴依佛教遗址和萨尔·依·巴赫洛古城遗址 特达的历史性建筑 拉合尔古堡和沙利马尔花园 罗赫达斯古堡 土库曼斯坦 古梅尔夫历史文化公园 菲律宾 菲律宾巴洛克教堂 菲律宾科迪勒拉水稻梯田 维甘古城 图巴塔哈群礁海洋公园 普林塞萨港萨布梯日尼恩河国家公园 韩国 索克库尔兰古洞与佛国寺 石窟岩与佛国寺宗庙 海印寺及八万大藏经藏经处 华松城堡昌都宫建筑群 斯里兰卡 阿努拉德普勒圣城 波隆纳鲁沃古城 锡吉里那古城 唐提圣城 加勒老城及其城堡 丹布勒金殿 辛哈拉加森林保护区 泰国 家可泰历史城镇及相关历史城镇 阿育他亚(大城)历史城及相关城镇 班清阿考古遗址 通艾—卡卡思河野生动植物公园 乌兹别克斯坦 伊特察思·卡拉布哈拉历史中心 越南 顺化历史建筑群 美索思圣地 会安古镇 下龙湾 印度尼西亚 婆罗浮屠寺庙综合体 巴兰班南寺庙综合体 桑义兰早期人类遗址 库隆角国家公园 科莫多国家公园 洛兰特国家公园 非洲及阿拉伯地区贝宁 阿波美王宫 喀麦隆 德贾动物保护区 阿尔及利亚 贝尼·哈玛德的卡拉城 姆扎卜山谷 贾米拉 提帕萨 提姆加德 阿尔及尔城堡 阿杰尔高原 中非共和国 马诺沃—贡达—圣绅罗里斯国家公园 科特迪瓦 塔伊国家公园 科莫埃国家公园 埃及 孟菲斯及其墓地—从吉萨到代赫舒尔的金字塔区 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 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 伊斯兰开罗 阿布米奈遗址 埃塞俄比亚 拉利贝拉石凿教堂 贡德尔地区的法西尔·格赫比 阿瓦什低谷 蒂亚 阿克苏姆 奥莫低谷 瑟门国家公园 加纳 中西部大阿克拉沃尔塔的古城堡和要塞 阿散蒂传统建筑 几内亚和科特迪瓦 宁巴山自然保护区 伊拉克 哈德尔 约旦 佩特拉 六宽尔·安姆拉 津巴布韦 大津巴布韦国家纪念地 卡米遗址国家纪念地 马纳潭国家公园及萨皮与切沃雷禁猎区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岛 黎巴嫩 安杰尔 巴勒贝克 比布鲁斯 提尔城 夸底·夸底沙和格德的锡达森林 肯尼亚 肯尼亚山自然公园/原生森林 锡比罗伊/中央岛国家公园 利比亚 大莱波蒂斯考古遗址 塞卜拉泰考古遗址 昔兰尼考古区 达德拉尔特·阿卡库斯岩画遗址 古达米斯老城 马达加斯加 钦基贝马拉哈自然保护区 马拉维 马拉维湖国家公园 马里 杰内古城 廷巴克图 邦贾加拉悬崖(多贡斯土地) 毛里塔尼亚 瓦丹的古索尔古城 欣盖提(陡崖) 提希特(陡崖) 瓦拉塔(陡崖) 达尔吉恩沙洲国家公园 摩洛哥 非斯城 马拉喀什城 阿伊特本哈杜村 伊克内斯历史城市 沃吕比利斯考古区 得土安城 尼日尔 阿伊尔和泰内雷自然保护区大布琉国家公园 阿曼 拜赫莱要塞 巴特·库姆和艾因考古遗址 阿拉伯羚羊保护区 塞内加尔 戈雷岛 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 觉乌德基鸟类国家公园 塞舌尔 阿尔达布拉大环礁岛 马埃谷地自然保护区 耶路撤冷旧城及其城墙 南非 斯泰克方丹 斯瓦特克润斯 克罗姆德拉伊和郊区罗本岛 大圣卢西亚湿地公园 叙利亚 大马士革古城 布基拉古城 巴尔米拉古迹 阿勒颇古城 突尼斯 突尼斯迈迪奈迎太基古城遗址 吉姆的古罗马竞技场 喀尔寇阿内布匿城及其陵园 苏塞城 凯鲁万 杜加 伊斯克乌尔国家公园 乌干达 比温蒂禁猎区国家公园 温佐里山国家公园 坦桑尼亚 基尔瓦·基西瓦尼遗迹 松戈·姆纳拉遗迹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塞卢斯禁猎区 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 也门 希巴姆古城 萨那(塞纳)旧城 宰比德历史城镇 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维多利亚瀑布) 尼日利亚 宿库卢文化景观 刚果 维龙加国家公园 加兰巴国家公园 卡胡兹—别加国家公园 萨隆加国家公园 俄卡皮鹿野生动物保护地 美洲阿根廷 库埃瓦—德尔阿斯—马诺斯 洛斯格拉希亚雷斯 伊瓜苏国家公园 潘尼苏拉·维德斯 阿根廷和巴西 瓜拉尼耶酥会传教区 伯利兹 伯利兹堡礁保护区 智利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 玻利维亚 波托西城 奇基托斯基督教传教区 苏克雷城 埃尔富埃尔特·德·桑梅帕特 巴西 欧罗晋雷图历史城镇 奥林达历史中心 巴伊亚州的萨尔瓦多历史中心 孔格尼亚斯的仁慈耶稣圣殿 巴西利亚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 圣路易斯历史中心 迪亚曼蒂纳镇历史中心 伊瓜库国家公园 迪斯卡弗里海岸大西洋森林保护区 大西洋森林东南保护区 加拿大 拉安斯欧克斯梅多国家历史公园 安东尼岛 美洲野牛涧地带 魁北克(古城区) 卢嫩堡旧城 纳汉尼国家公园 恐龙省立公园 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 加拿大落基山脉公园 格罗莫讷国家公园 木格舍公园 加拿大和美国 塔琴希尼—阿尔塞克河 克卢恩国家公园 兰格尔—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和冰河湾国家公园 沃特效冰川国际和平公园 哥伦比亚 卡塔赫纳港口、孔林、孔府 黄龙风景名胜区 龙门石窟 明清皇陵 天坛 颐和园 丽江古城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武当山古建筑群 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2003年) 柬埔寨 吴哥窟 孟加拉 巴凯尔哈特清真寺 巴哈尔布尔的毗罗遗址 孙德尔本地区 老挝 琅勃拉邦城镇 澳大利亚 大堡礁 豪勋爵诸岛 中东部雨林保护区 昆士兰的热带雨林 西澳大利亚鲨鱼湾 弗雷泽岛 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化石地 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 麦夸里岛 卡卡杜国家公园 威兰德拉湖泊区 塔斯马尼亚野生地区 乌卢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 日本 法隆寺地区佛教古迹姬路城 古京都历史古迹(京都、要塞和古迹群 蒙波斯的圣克鲁斯历史中心 铁拉登特罗国家考古公园 圣奥古斯丁考古公园 洛斯卡蒂奥斯国家公园 哥斯达黎加 科科斯岛国家公园 瓜纳卡斯特山的德·孔塞韦西翁 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 塔拉曼卡山脉—拉阿米塔德保护区/拉阿米塔德国家公园 多米尼克 特鲁瓦皮顿山国家公园 洪都拉斯 科潘玛雅古迹损址 普拉塔诺河生物圈促护区 古巴 哈瓦那旧城及其工事体系 特立尼达和洛斯因赫尼奥山谷 圣地亚哥的圣佩德罗—德拉罗卡城堡 比尼亚莱斯峡谷 德森巴克·德尔格拉玛国家公园 多米尼加 圣多明各殖民城市 厄瓜多尔 基多旧城 昆卡的洛斯·亚洲及泛太平洋地区中国 长城 黄山 庐山国家公园 莫高窟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张家界} 平遥古城 皖南古村落——西递
提问者评价
其他5条回答
亚洲及泛太平洋地区
庐山国家公园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张家界}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苏州古典园林
青城山与都江堰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黄龙风景名胜区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武当山古建筑群
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2003年)
巴凯尔哈特清真寺
巴哈尔布尔的毗罗遗址
孙德尔本地区
琅勃拉邦城镇
豪勋爵诸岛
中东部雨林保护区
昆士兰的热带雨林
西澳大利...
亚洲及泛太平洋地区
庐山国家公园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张家界}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苏州古典园林
青城山与都江堰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黄龙风景名胜区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武当山古建筑群
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2003年)
巴凯尔哈特清真寺
巴哈尔布尔的毗罗遗址
孙德尔本地区
琅勃拉邦城镇
豪勋爵诸岛
中东部雨林保护区
昆士兰的热带雨林
西澳大利亚鲨鱼湾
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化石地...
庐山国家公园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张家界}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苏州古典园林
青城山与都江堰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黄龙风景名胜区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武当山古建筑群
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2003年)
巴凯尔哈特清真寺
巴哈尔布尔的毗罗遗址
孙德尔本地区
琅勃拉邦城镇
豪勋爵诸岛
中东部雨林保护区
昆士兰的热带雨林
西澳大利亚鲨鱼湾
亚洲及泛太平洋地区
庐山国家公园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张家界}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苏州古典园林
青城山与都江堰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黄龙风景名胜区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武当山古建筑群
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2003年)
巴凯尔哈特清真寺
巴哈尔布尔的毗罗遗址
孙德尔本地区
琅勃拉邦城镇
豪勋爵诸岛
中东部雨林保护区
昆士兰的热带雨林
西澳大利...
福建客家土楼
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德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理念与法规_学术前沿_人民论坛网
德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理念与法规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非遗公约》)以来,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支持。中国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早在2004年就已批准政府加入,到2006年已有107个国家同意签署该公约。然而,包括美国、德国、英国在内的一些欧美国家却迟迟没有加盟,原因何在?本文将从德国的政体、法律机制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出发探讨此问题,并对其近年来筹备加入《非遗公约》的过程与现况进行介绍。
  德国政体与法律机制
德国,一般指1949年建立的联邦德国(西德)以及1990年通过东西德和平统一而建立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顾名思义,它和美利坚共和国一样,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也就是说,任何政治与法制方面的重大决定,都必须由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共同商议后才能得到确立。这一关系明显地体现在了&联邦共和国&(Bundsrepublik)和&邦州&(Bundesland)①的概念当中。
&邦州&(以下根据中文习惯直接称&州&)是联邦国家之下最重要的行政机构。联邦参议院(Bundesrat)是州与联邦之间的最高合作机构,它的成员由每州政府选派的代表组成。参议院与联邦众议院(Bundestag,由民众直接选出代表组成的国会),共同构成了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一些法律即便在国会审核通过,但如果没有得到由各州政府代表组成的参议院的同意,也不能得到确立。各州政府往往通过这一方式来保障本州的地方利益。
各州之内也拥有自己的立法机构,即州议会。州级机关之下的行政单位为区县(Kreis)和乡镇(Gemeinde),但二者之间是并列的,没有从属关系。这些下属机构只负责法律的执行,但可以出台相应的执法细则。就文化保护而言,它们是直接的监管机构,必要时也可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如借助于公安机关),以确保法律制度得以执行。
在行政系统之外,通过《基本法》(宪法)和《公民法典》的条例规定,还存在着一些代表公共权益的非地域性组织,如教会和正式登记在册的各种民间团体。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处于基层的每一个个体的公民。他们是文化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且拥有相关的权力与义务。其中也包括目前生活在德国的、大约占总人口10%的非德国籍外国公民。德国的部分法律也适用于他们。
 概念术语和理念
以下列举的,是一些在德语法律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与文化保护有关的术语。我们试图从德国人的视角和理念出发,对这些概念进行解释。②
 1.当事人(Akteur)
在法律场上,当事人既可以是实体机构,也可以是个人。他们因其行为而干预到法制体系及其执行。在国际层面上,当事人即为主权国家、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NGO)和教宗。在欧洲层面上,当事人与上述组织有部分重叠。在国家层面上&&就德国而言&&当事人即为各联邦州、教会、民间团体或民间法人。
  2.层级(Ebene)
法律意义上的层级指的是彼此相互关联的政治与社会组织,如民族国家、国家联盟(由许多相邻国家缔结而成,主要指欧盟这样区域性的联盟)、全球性的国家联盟(和文化相关的主要有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牙公约、国际法庭、其他国际民事方面的公约)。在德国,民族国家以下的层级有邦州、地方联盟、城市、区县与乡镇。
 3.法理(Rechtsdogmatik)与规范体系(Normensystem)
此二者制约着法制法规、法律组织及其相互作用。规范体系指的是在文化财产范畴内生效的法制法规的整体及其内在关联,即以文字形式公布的正式通过的相关法律文件。法理指的是关于有效法制规范整体内部的关系及其内容的学问。法理的研究意在发现个别条款之间的关系,并由此上达法律体系的建立。目的在于确立稳定的结构,以及切合正确的法制规范关系的内容条款。
 4.危害(Gefaehrdung)
和以下三种危害类别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显示出不同的保护维度:实质的危害;文化关系的破坏;文化价值的削弱或破坏。
 5.权限(Kompetenz)
权限指的是赋予当事人的执法以及监督执法的权力。
 6.文化遗产(Kulturgut)③
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1)人类性。只有经过人类创造的东西才能称其为文化。(2)社会性。只有那些有效性超越了个体的东西才能算作文化;(3)精神性。即通过精神作用而创造出的文化元素。此外还有:(4)表现性;(5)历史性;(6)变迁性;(7)公共性;(8)文化认同性。
 文化遗产可分为:
(1)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单体的和群体的物体。它们由人类所创造并为其所改变,带有人为的痕迹且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从而具备了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和其他的文化价值。这一定义包含了以下概念:
&物体&:用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舞蹈,文学,习俗等)相区别。
&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在历史发展的早期阶段,只有不动产才被看成是文化遗产;但在今天,可移动的物体也被视为文化遗产而得到保护。
&单体的和群体的&:一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只有通过一群物体的同时存在才能得到体现。这一认识也是只有到了现当代才成为共识。过去的博物馆经常把物品拆解开来单独展出,从而有时会使得文化产品丧失其光彩和魅力。不过在城市景观以及建筑群方面,人们很早就已认识到了它们的群体性特征,因此在欧洲也很早就出现了露天博物馆的形式。
&由人类所创造并为其所改变,带有人为的痕迹且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文化必定带有人为的因素。文化遗产也必定要和人有关。这点强调了物体是由人创造的,但并不尽然&&有些物体是人类对自然物加以改变(如洞窟绘画、景观造型)、加以铸造(如自然科学的标本搜集)的结果,或是被人们赋予了美学的和宗教的价值(如麦加的玄石)。在这三种情况之外,还有一些物体尽管是纯天然的,但也能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包括一些考古发现的自然物,如石器时代为人所杀的动物,或者甚至是人类自身,如木乃伊。它们都能映照出人类的文化发展史。
&具备了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和其他的文化价值&:所有这些物体只有被一个社会(不是个人!)赋予了相关的文化价值之后才能成为文化遗产。这就要求社会必须对一种事物的文化价值做出评价。
(2)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④
在德国人的心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与表现形式,因此也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但其保护方式有所不同,传统上主要以保护知识产权的形式(如音乐、文学、建筑),以及通过各种形式的赞助,并且经常和某种物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联系在一起。譬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虽然是一种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但它的演奏却必须有一份书写的乐谱作为基础。
  7.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的保护一般通过预防(在可以预见的危害发生之前)、复原和镇压(对于危害文化遗产行为的制裁)措施。与预防性保护措施相关的概念有&文物古迹保护&(Denkmalschutz/Denkmalpflege)⑤和&家乡文化保护&(Heimatschutz/Heimatpflege)。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问题较多的是复原措施,因为复原往往导致新创或失控的模仿。1950年代,德国人曾针对法兰克福老城区的罗马贝格广场的修复问题进行过大规模的讨论,结果不了了之。从法律角度来看,复制一件已被毁坏的文化遗产其实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来自肇事者的经济赔偿实际上只能被用来采取其他的文化保护措施。
 机构层级及相关法规
和文化保护有关的机构层级及其所制定的现行法规有:
  1.联合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应该指出的是,达成文化遗产保护之国际共识的努力并非始于联合国的成立,而是早在1889年,国际社会就曾在巴黎召开&艺术品和文物古迹保护国际大会&(Congr&s officiel international pour la protection des oeuvres d& art et des monuments),并做出了如下决议:&艺术品和文物古迹属于全人类。因此每个政府都必须指定专门人员,对每个国家所拥有的文物古迹进行研究,鉴定出有哪些在发生战争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国际公约得到保护。&⑥显然,&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这时就已经诞生了。
然而,相应的国际公约却在半个多世纪以后才正式出台,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缔结的一系列公约和条例:《关于在武装冲突中保护文化遗产的海牙公约及其实施规定》(1954)、《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遗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70)、《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1998)、《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05)。⑦
 2.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即前&欧洲共同体&)原来只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共同体,最早成立于1957年。现在已发展成为包含了几乎所有中西欧国家、涵盖了3亿人口的区域性国际联盟,并且拥有自己的立法机构。欧盟颁布的与文化保护有关的法律有:《关于对欧洲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的法律框架草案》(1970)、《欧洲文物古迹保护宪章》(1975)、《有关与文化遗产相关的违法行为的欧洲协定》(1985)、《关于文化遗产出口的规章》(1992)、《关于归还从欧盟领地非法带走的文化遗产的纲领》(1993)、《关于社会文化遗产价值的框架公约》(2005)等。此外,1995年,欧盟还缔结了一份《关于保护少数民族的框架协定》,要求成员国&在必要情况下采取适当措施,以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推进本国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之间事实上的完全平等。&⑧这虽然是一种社会措施,但在事实上也能起到保护文化遗产的作用。颁布于2000年的《欧盟基本权利宪章》虽然不包含专门针对文化的条款,但其中有关人权(第一条),思想、良知、言论与宗教自由(第十、十一条),艺术与科学自由(第十三条),教育权利(第十四条)等的条款都有涉及文化。
 3.联邦国家
由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颁布的相关法律主要有:(1)1955年8月起生效的《保护文化遗产以防流失法》及其颁布于1998年的修改案;(2)《在武装冲突中保护文化遗产的法规》,生效于1967年,并于1971年被修改;(3)《关于联邦法规中应顾及文物古迹保护的法规》,1980年6月起生效,其中涉及对现存各类联邦层级法典的修改;(4)《文化遗产归还法》,1998年公布生效;(5)《关于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发布的有关禁止和防止文化遗产的违法进口、出口和转让之措施的法规》,自2007年5月起生效。
另外还有德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颁发的两项决议:(1)《关于保护文化遗产以防偷盗和违法出口的决议》,2003年7月通过;(2)《关于德国境内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遗产的决议》,2006年6月通过。
在官方组织之外,一些全国性的民间组织如&地方文物古迹保护者协会&(Vereinigung der Landesdenkmalpfleger,简写为VdL)、&德国文物古迹保护国家委员会&(Deutsches Nationalkommittee fuer Denkmalschuetz,简写为DNK)、&德国家乡与环境联盟&(Bund Heimat und Umwelt in Deutschland,简写为BHU)也出台了各种与文化保护相关的建议,如1988年由VdL颁发的《农村地区的文物古迹及文化遗产》、1996年由DNK颁发的《关于德国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建议》和BHU于2011年为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倡议而发出的通知《认可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体来看,由于文化保护原则上被看成是各个邦州的事务,所以在德国联邦国家这一层级较少相关的法律规范。例如有关文物古迹保护(Denkmalschutz),在德国就没有全国性的法制规章,而只有每个邦州自行制定的&文物古迹保护法&(Denkmalschutzgesetz)。即便是作为民族语言和官方用语的德语,也不像在法国等其他国家那样受到宪法的保护。这是因为德国的宪法强调所有公民&&无论其族源、宗教和语言&&之间的绝对平等。然而却另有一些法律专用来保护特殊职业如新闻界人士、医生、律师和神职人员的言论自由或缄默权。也就是说,这些职业的从业者有权力接触并使用某些信息,或没有义务传递所得知的信息。这当然与一般性的公共信息和文化遗产无关,而只涉及个人,是出于保护个人隐私权的需要。
此外还有一些全国性的旨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基金会,如位于柏林的&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Stiftung Preussischer Kulturbesitz)⑨和位于萨尔州哈勒市的&国家文化基金&(Kulturstiftung des Bundes)⑩。&邦州联盟文化基金&(Kulturstiftung der Laender)(11)是一个由各州出资并受其监督的机构,会址设在首都柏林。
作为地方政权的邦州政府对于本地的文化遗产十分重视。早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即1818年后的德意志联盟及1871年后的第二帝国时期,当现在的邦州还都是各自独立的主权国家时,就已经出现了与文化遗产相关的法律,如1818年由黑森-达姆施塔特大公国的君主路德维希一世颁布的《关于保护现存文物古迹的最高法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北威州的利珀县(Lippe)出现了第一部地方性的《家乡文化保护法》(Heimatschutzgesetz),主要指的是对于建筑物和自然景观的保护。1929年梅克伦堡-什未林大公国颁布了一部《文物古迹保护法》。汉堡州也早在1920年就颁布了一部《文物古迹和自然保护法》,1973年经修订后得以重新颁布,改称《文物古迹保护法》(Denkmalschutzgesetz),此后又经多次修改,最后一次改定的时间为2007年。其他各州也大都拥有自己的相关法规,如2009年巴伐利亚州颁布的《文物古迹保护和养护法》(Gesetz zum Schutz und zur Pflege der Denkmaeler)。
为确保法律的执行,也有一些邦州将相关权力赋予行政机构,如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在日发表了一份&最高决议&,规定在未预先获得区县政府同意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随意对公共艺术品、其中特别是教堂和其它建筑物加以改动。(12)
1999年,萨克森州出台了《关于索布人在萨克森自由邦之权利的法则》,这是一份针对居住在本州内的斯拉夫语系少数民族以保障其权益的法规。由于萨克森州的居民多数信仰基督教新教,所以该州还与罗马天主教的教宗签署了保护身为天主教徒的索布人的权益及其文化的合同。同样有索布人居住的布朗登堡州也有类似的法规。
由于邦州是土地及各种公共建筑物的实际占有者,它们也拥有1818年后逐步被国有化的城堡、花园等,以及那些被古老贵族家庭出售给州政府的物质文化遗产。为方便管理,一些邦州成立了专门机构,如黑森州的&黑森的州属城堡与花园&(Staatliche Schloesser un Gaerten Hessen)和柏林的&普鲁士城堡与花园&(Preussische Schloesser und Gaerten)等管理机构。(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主要由各州的家乡文化保护协会来承担,如&巴伐利亚州家乡文化保护协会&(Bayerischer Landesverein fuer Heimatpflege)。这虽然是一个民间性质的组织,但其70-80%的运营经费都来自州政府的财政拨款。(14)它们代替政府行使保护和促进地方文化发展的职能。
  5.城市、区县和乡镇(15)
城市、乡镇和区县负责具体规划如何促进和保护文化及其代言人。城市、区县和乡镇不仅需要出资,而且要为各种文化活动提供公共设施,负责在举行城市庆典和节日巡游时实行交通管制。德国各地特别强调,在对待本地人和外国人的文化团体时要做到绝对平等,不能存在任何歧视。针对外国移民,每一城市除设有对其进行行政管理的&外国人局&(Auslaenderamt)之外,还在市政委员会下设有&外国人委员会&(Auslaenderrat)或&移民委员会&(Migrationsrat),以保证外国移民的话语权。
 6.文化承载者:教会、学校、民间团体和个人
德国最大的两大教会组织是基督教新教和罗马天主教的主教管区。此外还有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团体。根据德国宪法中确保宗教优先权的条款,教会组织在管理其物质与非物质的宗教遗产方面拥有自主权。
包括大中小学在内的学校也通过支持学生参与各种业余文化团体及活动,以达到宣传和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北莱茵州的帕德博恩(Paderborn)大学,目前已设有德国第一个&UNESCO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教椅的拥有者是一位艺术史专业出身的女教授,名叫伊娃-玛丽亚&森(Eva-Maria Seng)。
但更为活跃的却是社会上的各种民间团体,多以协会的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大到人权、环境保护、家乡文化保护等主题,小的则可具体到某个地方性节日或民间乐器,如狂欢节促进会、长柄号角爱好者协会等等。
 加入《非遗公约》的筹备工作
德国是联合国、欧盟等世界组织的成员,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不仅拥有悠久的传统、先进的理念和完备的法制体系,但在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公约》这件事上却和美国一样步履缓慢。这显然与上述的多元化权力结构有关,同时也和德国人严谨认真且充满怀疑精神的思辨性格不无关系&&前者使得联邦国家在文化保护领域难以迅速地做出统一决策,后者则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人们积极思变的主观能动性,在接受新事物时往往趋于保守。在面对&德国是否应该加入《非遗公约》&这一问题时,大多数德国人一方面相信现有的法律机制与框架已足以保护本国的传统文化并促其发展,因此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强化措施;另一方面,和中国的文化管理行政化和中央化的趋势不同,二战以后德国的文化政策一直倾向于文化遗产的公共化和社会化,即把文化遗产看成是属于社会的公共财产,它的保护与繁荣也应尽可能地由社会力量特别是私人和民间团体来支撑。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成员国,德国目前虽已有37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3个项目进入了&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但不论是科隆大教堂、莱茵河中游河谷还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或《格林童话》,它们在成为&世界遗产&之前和之后的状况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在德国人眼里,这些项目在德国国家与地方的文化保护措施中都早已享有优先权,因此不必采取其他措施对其加以特殊保护。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唯一的好处似乎只是,在进入世界名录之后,来自世界各地前来参观的旅游者大为增加了。
尽管如此,近年来受到国际上有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和行动的影响,德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积极地探讨加入联合国非遗保护公约的必要性问题。事实上早在2005年和2006年,德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就已开始了有关德国是否应该加入该公约问题的讨论。他们通过举办各种研讨会的方式,向一百多位来自经验文化学、人类学、历史学、音乐人类学、博物馆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从事文化艺术、博物馆、档案、文物保护、影视、民间文化、民间艺术和手工艺行业的人士进行咨询。并于2006年年底将讨论和咨询的结果形成文字,在2007年第1期的《今日UNESCO》杂志上发表。这份文件有一万多字,内容共62条,第1-7条首先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公约》,欧盟内部对此展开的辩论,和不同国家的反应。第8-23条介绍了《非遗公约》的执行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保护的目的、提名的条件。第24-28条是专家学者们提出的有关实施《非遗公约》的一系列问题:(16)
(24)德国国内外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对于欧洲和德国未来文化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地方性集体记忆的持续稳定的结构是否在其中扮演角色?在创造性的发明与保护之间应怎样保持一种持续的融合和平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能在多大程度上对此有利?
(25)在一个后现代的工业社会中,将第2条中列举的&口承传统、技能、手工艺、集体表演实践、仪式、习俗和节庆以及文化空间&引入国际交织的知识网络究竟意味着什么?应怎样评估由此发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重置、美化和&事件化&(Eventisierung)?
(26)换一种视角来看,外来文化因子的接受和民族间的文化交互影响将在德国国内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景中扮演何种角色?目前在多大程度上已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以及超越文化的形式?还是这只不过是对于来自其他地理区域和时间的集体表演实践、仪式和节庆的一种舶来的&注释&和舞台重置?
(27)德国的哪些文化表现形式应该成为全国名录的一部分?非物质遗产的哪些主题、设问和因素是重要的,哪些将在未来占有比重?哪些特别适合被提名收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名录?
(28)目前有哪些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德国和欧洲未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存在也应被考虑在内的相关的依附于传统的文化创新,比如流行的青年文化现象(饶舌,俚语诗,多媒体)?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们在第29-34条中给出的答案是:(17)
(29)文化多样性是一个社会富有创造力资源的表现。每个社会都内存多样性的潜能,需要别人去注意、珍惜和认可它。尤其是对于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它们多数都和地方性和区域性的特殊影响与发展相关联。
(30)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建立文化认同十分重要。人和人的身体,作为文化遗产形式的载体,在一代又一代的知识的习得与传承中扮演重要角色。文化实践的习得主要凭靠外表的模仿。这样一种文化传递的方式拥有改变的潜能,从而造就了文化的生命力。
(31)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此,正规的、不正规的和非正式的习得同等重要。和别样性(Alteritaet)打交道的经验可以促成一个人的成熟和开明性格。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在学校教育和跨文化学习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全部基数(Fundus)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进行挑剔的选择,并不只是一个教育的可能性问题。与此相应,打开通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门道也是一般性教育和终生教育的重要任务。
(32)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受是一个重要指标。和亲身实践礼仪、舞蹈、游戏、节庆等的人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必须保持清晰可见。他们是文化记忆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其行为不断地对其加以更新。公民自发的组织、协会和团体将促成有关文化技术及其条件的知识。这也关系到对于质量本质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与保持。
(33)博物馆化的危险的确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保护不应该导致对于新的动力或这些文化形式的继续发展的抑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志就是即兴创作和改变。
(34)在全球化的时代,面对急剧的社会变迁,正面地评价&老的&和&旧的&东西就意味着一种挑战。文化资源丧失的可能变成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趣愈浓的一种动机。但濒危这一条标准却不能因此凌驾于其他方面之上。&濒危程度&问题以及相关的时间要素尤为棘手。通过民俗学的研究,这样的警告早已为人所知。对于&濒危的文化形式&应该加以最为精细的考察,视其濒危性体现在何处,且为何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许多形式,如手工艺和治疗行业的经验知识,在这个国度已部分地永久丧失,另外一些则可被定义为&相当濒危&。
报告第35-58条涉及的是非遗保护的国际与欧洲内部的合作,包括一些关键性概念的翻译和统一问题,和专家们对于具体条款的理解和解释。第59-62条是有关实施细则的具体建议与推进计划。报告最后一条得出的总结论是:
(62)总体来看,为在德国实施该公约,还需经历一个建立在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多方参与的决定过程,从而使得在不同的学科、文化领域和利益团体代表人对于值得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不同观点和不同评价的情况下,能够确立一些可被共同接受的条款。
这份长达10页的报告,无论是它的内容还是产生过程,都体现了德国人办事的认真、审慎与严谨态度。不管是政府还是个人,都习惯于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对其利弊、实施步骤和后果进行反复的思考和论证,同时也兼顾到各种不同的意见及不同社会团体的利益。
时隔两年之后,即2009年,关于是否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的讨论也在德国政界铺展开来。3月25日,联邦议会的&文化与传媒委员会&召集相关会议,听取国际专家的意见。其后,一个名为&文化在德国&的政府调查委员会表示支持政府加入该公约。5月27日,德国自民党(FDP)党首向联邦政府提交了一份书面咨询函,要求政府针对他所提出的17个问题明确表态。6月11日,政府复函自民党。针对前者的&在德国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进行一种国家的、以国际法来规范的努力是否必要&的提问,联邦政府的回答是&并非必需&,并强调即便国家有必要介入,其权责主要也归于州一级政府。而且国际上有很多国家如美国、英国、芬兰、爱尔兰、荷兰等都尚未加入该公约,所以也不存在德国的文化政策在国际上陷于孤立的危险。由于专家们目前在这一问题上意见尚不统一,所以政府认为在做出决定之前还有必要在联邦和邦州层面上进行沟通。自民党还问及了加入该公约后将会给国家带来的经济和行政负担,对此政府认为,虽然负担会有所增加,但在数量上却是相当有限的。(18)作为古典自由主义的信奉者,自民党最为担心的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强化,活态的文化生活变得僵化,&非遗名录&遭滥用,商业性的或者偏离正确的政治轨道的活动(19)被选入&非遗&名录等。联邦政府对此的回答是,国际公约对于本国行政管理的影响是有限的,而后几种可能性则可通过制定细则加以避免。自民党也提到了《非遗公约》中一些概念不够清晰的问题,而政府认为,这在国际公约中很常见,主要是为了给每个国家和地区留出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对于&如果德国获得批准,联邦政府是否认为有必要制订一部实施法案&的提问,后者的回答是,还要根据基本法和合同法中的相关条款加以检讨,而且需要在联邦和邦州之间进行磋商。最后政府表示,在申请加入和实施《非遗公约》这件事情上不应冒进,而应在和各州协商的同时仔细考察其利弊和必要性。
和执政的基民联盟(CDU & CSU)以及自民党相对保守的态度相比,在野的社民党(SPD)和绿党的态度更为激进。他们认为加入公约将有利于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日,就执政两党提出的&推进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在野两党提出的&准备并立即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提议,联邦议会&文化与传媒委员会&接受了执政党的议案,决心积极推进议会批准政府加入公约一事。基民联盟和自民党的代表在报告中表示,此前的犹疑是由担心造成的,但通过观察其他国家的实践,其中特别是邻国奥地利和瑞士的经验,这种担心已经消除。而文化部长会议又对实施公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他们也意识到,《非遗公约》并不只适用于那些缺少建筑类文化遗产的国家,让他们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文化遗产,而是也能为德国这样的国家提供一个向世人展示自己多样性的文化传统的机会。(20)
日,又经过了整整一年之后,德国议会终于批准政府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公约》。不过,在履行加盟手续之前,该项决议还需经过联邦参议院的表决和同意,并得到德国总统的批准和签字。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也有着自己特殊的理解。德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沃尔夫教授在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了&民俗&和&民间文化&曾被第三帝国时期的纳粹分子和被民主德国的国家政治所利用,很多德国人因此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说法心存疑虑。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但他强调了加入保护&非遗&的国际公约对于德国来说,也是一个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多样化的文化遗产的机会。挑选代表作的过程,不能变成是一种&选美&式的竞争,而应优先考虑那些还在被人们代代相传且能给人以认同感和承续感的事项,但也不能排除城市生活中的大众流行文化。他也不否认&名录&的启动将会造成对荣耀、金钱和旅游的追逐,但关键还在于,&我们能在世界范围内意识到文化多样性和其中所包含的知识与技能面临濒危的文化传统的存在。&(21)
由于德国计划在2015年才开始申报第一批世界级&非遗&,所以目前还无法预料,他们将会选择哪些项目作为本国文化传统的&代表作&。据日发表在《中国文化报》上的一篇文章称,面包文化有可能领衔德国的&世界非遗&申报,因为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采用手工烘焙方式制作的小型面包房数量锐减,让热爱面包文化的德国人深感紧迫。(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现代性的一种产物与表现。正是由于现代化的工业文明导致了传统日常生活方式的急遽消失和文化全球化的加剧,人们才意识到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国际发展形势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也与一些过去在国际上影响力相对较弱的国家希望改变原有格局、提高自身话语权的努力有关。而作为最早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之一,德国早已在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奠定、启动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19世纪就已经开始了对于本民族文化遗产的现代性反思和重构。其后经过了20世纪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其中特别是第三帝国时期种族主义者对于文化遗产的政治利用,从而使得德国政治家和一般德国人至今对&民族文化遗产&一类的词汇心存戒备。加上二战以后德国实行多层次、多元化的政治体系,多党制、两院制和联邦制造成的权力分散使得政府决策缓慢,以至于直到最近才决定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公约》。如今,德国成为《非遗公约》成员国一事已是指日可待。相信以办事认真、思维缜密著称的德国人一旦签署公约之后,就一定会制订出一套相关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并把德意志民族在保护民间文化艺术、手工技艺、文化空间并促其发展方面的一些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带入到全球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来。
①目前德国共有16个邦州: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柏林、勃兰登堡、不来梅、汉堡、黑森、梅克伦堡-前波莫瑞、下萨克森、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莱茵兰-法耳茨、萨尔、萨克森、萨克森-安哈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图林根。
②根据Kerstin Odendahl, Kulturgueterschutz. Entwicklung Struktur und Dogmatik eines ebenenuebergreifenden Normensystems, Tuebingen: Mohr & Siebeck, 2005, pp. 237, 353-354, 386-389, 399-400, 671.
③Kulturgut的直译是&文化财产&(和&文化遗产&相对应的德语词应该是Kulturerbe),但在这里照顾到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我们把它直接翻译为&文化遗产&。
④引自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15页。
⑤直译应为&纪念物保护&,这里根据中文习惯翻译为&文物古迹保护&。
⑥引自Kerstin Odendahl, Kulturgueterschutz. Entwicklung Struktur und Dogmatik eines ebenenuebergreifenden Normensystems, Tuebingen: Mohr & Siebeck, 2005. pp. 28-29 (原文法文)。
⑦参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inc/faguiwenjian.jsp?submenu=13_02)。
⑧&Rahmenuebereinkommen zum Schutz nationaler Minderheiten&(Strassburg, 1. II. 1995), 参见http: //conventions. coe. int/Treaty/ger/Treaties/Html/157. htm().
⑨www. preussenstiftung. de.
⑩www. kulturstiftung-des-bundes. de.
(11)www. kulturstiftung. de.
(12)Kerstin Odendahl, Kulturgueterschutz. Entwicklung Struktur und Dogmatik eines ebenenuebergreifenden Normensystems, Tuebingen: Mohr & Siebeck, 2005. p. 29以下。
(13)www. schloesser-hessen. de & www. spsg. de.
(14)参见王霄冰《德国巴伐利亚州家乡文化保护协会负责人访谈录》,载《文化遗产》2012年第2期。
(15)在北莱茵州和下萨克森州还保留了一种称为&地方联盟&(Landschaftsverband)的层级机构,类似于中国的&地区&。
(16)&Immaterielles Kulturerbe in der Arbeit der UNESCO: neue Aufgabe, neue Herausforderungen. Ergebnisse einer Fachkonsultation zum UNESCO-bereinkommen zur Bewahrung des immateriellen Kulturerbes&, UNESCO heute 1/2007, 第21-22页,原文德文。
(17)同上,第22-23页。
(18)据计算,德国为履行此公约而应直接付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费用将为每年25万欧元。
(19)前者如慕尼黑的&十月啤酒节&,后者指的是一些违背人权和人道原则的行为,如新纳粹分子的游行示威。
(20)&Beschlusssempfehlung und Bericht des Ausschusses fuer Kultur und Medien& (Detuscher Bundestag, 17. Wahlperiode, Drucksach 17/8121 vom 13. 12. 2011), http: //dipbt. bundestag. de/dip21/btd/17/081/1708121. pdf().
(21)&Das ist kein Wettbewerb um die schoenste Tradition. Interview mit Christoph Wulf&, http: //www. unesco. de/uho_1_2013_interview_wulf. html().
(22)&面包文化领衔德国&世界非遗&申报&,《中国文化报》日,第3版。
[责任编辑:杨昀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