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考试失败作文 作文

作文:中国教育改革-初中作文-小荷作文网:议论文中国教育改革2   如果这样比喻,一个国家是一篇文章,科技人才是华丽的词藻,农民是普通的词语,官员是标点符号,军事力量是开头,工业水平是结尾,标题则是人民的素质。
  毛泽东说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国无疑是神圣的代名词。是人的归宿,也是人们创造生活的庞大组织。中国是无数祖先烈士前仆后继以热血所灌溉的,但是也是由无数孬种所玷污的……。     在如今社会,不向陶渊明向往的“桃花源”一样,更达不到孔子所云的:大同社会。甚至还不如唐朝,科技的发展影响人的品行和道德。就连人们稍纵即逝的爱国心也难以之见,回首遥望1949年,当伟大的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宣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成立了。天安门广场乃至全国以及身在异地的中国人都为之沸腾,因为中国不再是“东亚病夫”了,这个国家已经在世界上获得了尊严,亚洲巨人从新被赋予了魂魄。人民对新中国的未来都有所期待,有所望,有所想。     当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民用巨大的蘑菇云再次向世界各国宣誓中国是不容忽视的。两弹一星是多么伟大的成就啊!于1956年在聂荣臻,周恩来等人的主持下开启了此项任务,由邓稼先和钱学森等人领导研制,他们是人民的骄傲,中国的人才。1999年的时候,中央政府追授予23位伟大科学家“两弹一星”的光荣荣誉。中国就是由于有这类人才变得强大,世界也是因这类人而进步。     从古到今,从秦始皇到胡锦涛,从简单工具到高科技,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跨越,是进步,是丰功伟业。但是世态发展总是千变万化,万事都有低迷和高涨。从原来的自然风光到臭氧层破裂,从实业救国到无所事事……这些问题想必也是人们所应该考虑的吧!     “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是现在脍炙人口的一句话,我不知道这句话有什么哲理,是这个社会钱就是万能的?还是钱能改变一切,哦!怪不得有句话叫做“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能使人推磨”。现在的人们没有一个不喜欢钱的,也没有多少淡泊名利的。政府官员有廉洁的吗?有,不过只是少部分吧!贿赂,贪污,滥用职权等现象比比皆是,走在大街上政府官员没有一个身上不穿金戴银,而且嘴里总是叼根烟,非好烟不抽,非名牌不穿的恶习已经在小城市蔓延。国家领导不可能什么都管,每个城市把权利交给市长,市长把权利交给区长,以此类推一级分为一级,环环相扣。哪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影响人民,既然身在岗位就要做好,专一。官员是一个地方代表的形象,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保证民风的淳朴,人民的团结,区域的科技发展以及环境规划。     除了政府官员起到带头作用外,人民要自律,要贪官贪不下去,贪的羞愧。中国这几年发展快有目共睹,可是人均生活水平仍然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原因是什么?科技的用途不当。如果这样比喻,一个国家是一篇文章,科技人才是华丽的词藻,农民是普通的词语,官员是标点符号,军事力量是开头,工业水平是结尾,标题则是人民的素质。一篇文章纵使有再多的华丽词语也不能使人赏心悦目,这只能说明文章的虚伪,放荡;而都是普通的贴近生活的语言会使人感到朴素和亲切。所以对于国家而言农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标题会让别人耳目一新,一个优良的国民素质会使国家在时间上树立更良好高大的形象。标点符号无疑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句与句,段落与段落有机的划分开。军事力量要和工业水平成正比则首尾呼应。可见一篇好文章的完成完全类同于国家的组成。我们吃得穿的无一不是农民汗水的结晶体,他们辛辛苦苦在阳光烈日下种地,没了收成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一年半载的辛苦劳动全白搭了,在经济学中讲究的是“最大化”。我认为农民种田应该有机统一起来,传授于科学方法,以至于不浪费土地资源,实现每亩土地的最大使用力,增加产量并且减少农民劳动力,一举两得,并且在农村加大教育力度和文明传播,使城镇与村落间隔阂变小,受教育程度相当,文明程度一样。保证人与人的平等待遇和文化程度等同。     最重要的是教育的改革,应该和西方一样,注重品质培养,而不是文化培养。举目一望,现在学生哪个不天天抱着书本,沉浸在书的苦海中,迷失自我,最后变成“书呆子”;或者叛逆的学生,从希望变成迷茫再成绝望,直至误入歧途,浪子回头金不换,悔恨之时已入牢房。过多的压力严重影响心理的发展,脑袋承受的压力甚至比主席还大,也许是夸张了点。可是,若考试考不好,回家家长的批评,老师的抱怨,同学的歧视,亲朋好友的评论……。一切的一切无不是我们现代学生的压力。初中高中共六年,人生的转折也在这六年中,高考成功的人就会有成功的一生,失败的注定丧失一生吗?不,顽强的人不会放弃,可是社会的压力会使他们软弱,不对,是催化他们。直到自暴自弃。作为一个中国人,身上流淌着中国的血,我为之自豪。但我认为教育要改革了,是一个忠实的中国公民的意愿,错,我想很多学生也像我一样吧!承受着,坚持着,奋斗着,只到高考完,然后上大学可以缓口气,但是那时错误的。大学才是进入社会的实习期,才是实战的基础。我们在学校学习的语,数,外,政,历,生,化,物,地9门课程有多少作用呢?有作用,但有百分之多少呢?谁也不知道,根据自己的所用而定的。在西方上大学容易,出大学难,在中国恰恰相反。国际化的差异也就如此吧!综合发展,但是有一门突出的吗?没有,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已罢。     若中国的教育改革,我想社会中游手好闲的人会少许多,加强思想道德传播,贩毒赌博的也会凤毛麟角……。.压力真的可以摧毁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就连梦想也会被毁灭。&&位置:发表区 & 年级:初中2 关键字解压,时事评论来源: 字数:2138 投稿日期: 17:32:00 点击:次&
点评&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2收藏 精品 点+1还行 发表 点-1真糟 退稿 点 && &当前位置: &
改革中国教育制度问题英语作文
现在的英语越来越普及,随着英语的不断深入,英语作文变得越来越重要,下列是一些英语作文供大家参考。
您也可以将本文作为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范文来写,其实内容不过是如下几个方面来述说当今教育制度弊端名言: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Directions:
A. Title: How To Improve Or Reform Our Curre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B. Time limit: 40 minutes
C. Word limit: about 200 words
D. Your essay should be written clearly on ANSWER SHEET II.
E. Your essa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given below.
目前我国高考竞争愈演愈烈。每年考生人数近300万,而录取率在40%以下,多数考生肯定要落选。这给考生、考生的家庭和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此外,不同类型或特点的考生用同一模式和难度的试卷,有欠公允;三天的考试成绩便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命运,亦不够合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改革现行的高考制度?我的意见是&。
Statistics show that no more than 40% of people who take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s pass. Because a college education is regarded as the key to a successful career, this puts enormous pressure on the applicants. It also causes social problems, as those who fail consider that they have disgraced their families.
It seems to me that the exams are unfair, for three reasons: First, applicants with different abilities are faced with the same type of exam paper, second, the results of a mere three days of examination affect the applicant& and third, applicants who can afford private tutors usually score higher marks than those who are poorer, but perhaps more intelligent.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s, I suggest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exam papers should be grade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ability and the different backgroun in addition to the actual exam, a complete assessment of the applicant&s educational achieve and tutoring in examination techniques should be made available to all.
以上便是关于 & 英语写作范文 &的具体内容了,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
相关推荐:
将此信息分享到:中国教育改革
[] [原创其他] 发表时间:
中国的教育体系要怎么改?如今的教育体制到底如何?对于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未来的话题。中国的教育改革正不紧不慢地进行着,但有些制度的改革,例如“减负”,我们也一再提出了:“政府说减负,我们就真的减负了么?”的疑问。教育制度好了,整个中国的文化素养也就上去了,也就不用守着老本,不用死守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了。我们就可以自己创新自己研发自己制造自己奋斗!以下是我们整理的几个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话题。
一、应试教育
首先,我摘录了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的一个报道——《美国中学生眼中的中国教育:一切只为考试》:
我是美国私立小学教育和公立中学教育的产物,因此我习惯于非常喧闹的教室。与此相比,北京一中学的课堂气氛在我看来是沉闷的。尽管我在波士顿拉丁学校上课时,学生们不受管束,闹哄哄的,但从拉丁语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比在北京这所中学学到的多得多。
中国的学生整天背诵,做口头练习。他们的整个教育都是为了记住一切有可能在中、高考中出现的东西。这可以理解,因为中国公立中学和大学的招生完全看分数。并且想要进入顶尖学校的学生所要面对的竞争是相当大的。
而且中国学生功课的严格程度超过所有美国学生,这种状况在大城市和富足的郊区以及县城尤其严重。这些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超过了绝大多数美国学生的想象。
不仅如此,对于习惯在课上自由辩论和讨论的美国学生来说,中国学生的功课看起来空洞和过于受约束。
中国学校的课程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似乎所有的东西都只有一个套路。每个班的家庭作业都是一样的,只做卷子,很少要求写论文。课上不讲小说,而且老师只鼓励课外阅读历史类书籍。上课的目的是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向学生灌输尽可能多的知识,完全是为入学考试做准备。
学生缺少讨论和消化所学知识的机会,更少有人在课外参与政治讨论。在被美国人看作是教育组成部分的决策和审慎思考方面,中国的中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经验。中国的学校有许多长处,可是它们不培养哲学家。
以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教育恐怕是最公平不过了。“他们的整个教育都是为了记住一切有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东西。”这是美国学生对我们中式教育的一句话总结。大家可以看屏幕上的文字。对于美国学生而言,中国的教育就是古板,空洞,一丝不苟,只为考试做准备。中国的课堂总是那么沉闷的,就拿我们班做例子好了,举手发言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反观美国课堂,可能没有纪律可言,当然也就不需要纪律委员了吧。但是那种活跃度是中国课堂上无法体现出来的。就算是公开课,也是假到吓死人。老师事先几乎都会安排好,同学们只不过是在汇报演出而已。好了,言归正传。应试教育,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体系呢?
应试教育,是一个很古老,曾经很文明,在历经数次沧桑坎坷之后重新崛起大国的教育体制名称。但是随着时代进步,这个教育体制就一直被人批判着。甚至有人说“应试教育就像一股臭气熏天的狂风,把大国上下刮的面目全非,肮脏至极,到处都是它带来的乌烟瘴气。”
曾经看过韩寒的一些文章,也是提出了关于应试教育的很多问题。就例如那些函数啊物理化学的,有多少是在生活中用得到的呢?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不是工作需求,根本就不需要那些东西。应试教育的问题实在是很严重,但是这样的教育并不是说几天几个月或者几年就能解决的,也因为如此尽管韩寒和教育做了多年斗争,还是不见起色。但是很庆幸的是,在一些地方,学校及教师都已经开始“改革”了。
还有,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都喜欢“出口”呢?很明显,国外的教育比中国的教育好呗!上外国名校比上中国名校好呀!说白点,给你选,清华和哈佛,你选哪个?中国的应试教育,会让你得高分,很高很高的分,高到你往下看就吓死。但除了成绩,它还能给你什么?中国学生,动手能力差,思想不活跃,没有创造性,已经被应试教育框死了,说明白点,就是除了课本上教的,自己背的,什么都想不出来!已经是公认的了。所以外国名校来中国招生,看的不会是中国学生的成绩,而是潜能,说白点就是,外国名校都没那么傻,招的学生都不会是书呆子,也就是大家口中的“高分低能”。
应试教育的弊端共有四项。
一、应试教育集中精力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教育,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素质,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教育质量下降。
二、关于素质教育和实践,以及教育改革的变形记。
三、教育和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缺点凸出性。
四、可怕的应试教育和堆积似山的尸体。
在《小作家报》高中版策划编辑陈胜的博客上看到这么一段话。
最先提出素质教育的背景是应试教育无恶不作的同时,已经激怒了举国上下,在不得已的情形下提出了素质教育。关于教育改革,我有点自己的疑问,一是我质疑那些教育研究者的智商情商问题?二是我质疑中国文件精神?最典型的是山东省的教育改革,一个山东朋友在报纸上看到山东教育要改革了,在电话里激动的说:陈…胜…大喜事,山东教育大改革了,我们太幸福了。从听这句话的那天起,我就开始断定,不出半年,我这个朋友就会说脏话。果然如此,在山东教育改革的第三个月,朋友就在网上对我发牢骚,说:什么狗日的教育改革,还不如不改革,虽然改革后每天的晚自习不上了,可是晚上的家庭作业多的做不完,而且周末也补课了,还不如不教育改革。在中国,教育改革有个特点,就是随便换个姿势那就叫改革,然后中国的媒体再铺天盖地的宣传,教育就改革了。其实呢,这就好比先把羊毛叫猪毛,过后,再把猪毛叫狗毛,直到最后毛越来越多。
看着看着,我不由得笑了。真实啊,强烈的真实感。中国教育最不做作的一面就是那么体现出来的。颇有点韩寒的味道啊。如今我甚至是厌恶减负这个政策。要是真实点,减负就完全就是增加负担的借口!不好意思,偏激了。再来看看此人下面这段文字。
想到应试教育,我不免想到高考,因为每年的高考过后都会有很多学生因为考试没有考好而自杀。这一点我不赞成,因为我是怕死主义者。关于这点我不想谈多,寥寥几笔就足够制应试教育的罪了,因为证据太多了。
说实在的,现在的孩子自杀几率真是太高了。高考考不好么,要自杀。在大学里考不过人家么,要自杀……
应试教育。这个教育制度也一直引发争论。那么,对于应试教育,大家又有什么看法呢?或者说,所有的东西都是为了考试,关于这个,大家觉得有没有问题?大家喜欢考试么?
二、关于高考
1.一考定终生
高考制度基本还不会改变。就是那么一次考试,决定了一个人的一身。人生的成败也差不多就取决于这次考试了。所以呢,高考也成了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了。考生们的日夜奋斗,题海战术,咖啡海洋,补品专区……这些所有似乎都成了考生们的专利。而他们,也只是为了这么一次考试。而在考试当天,校门口的家长堆砌的万里长城也实在是壮观万分。再热再累,也是苦苦守候,只为了儿女出来,问一句:考得怎样?
有的时候也想,什么时候,高考会取消。进入名校的资本,也是由平时表现和平时成绩中取平均值。那样也就不会出现以下的状况了。例如,某考生平时非常优秀,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在高考时因紧张,发挥失常,而名落孙山。但某考生平常成绩平平,但高考时人品爆发,一下子冲到了高分档,也因此进入名校。那岂不是太不公平?后者的幸运指数也未免太高了吧?这种侥幸使得多少资质不好的学生进入名校。而这种制度又使得多少资优生与好学校失之交臂,甚至考不上大学。
以下是摘自《钱江晚报》的一段话。
高考、中考等各类考试成绩已纷纷出炉,为答谢老师辛勤教育和亲朋好友道贺的宴请估计将轮番上演,在媒体上刊登的“光荣榜”吸引着众多读者去注目,这让许多考场得意的学生和家长脸上有光,也令一些考场失利的同学艳羡不已。
考上满意学校的同学固然值得庆贺,然而,一考定终生的观念在一些人心中依旧根深蒂固,认为进入重点大学或中学就读等于将来会有份好工作或能考个好大学。我担心,许多因短期突击而取得一定分数的同学在众多的溢美之词中飘飘然,迷失了方向,想着到大学后也用过去的学习方法应对。我也担心,有些一直在赞美的“光环”下长大的同学进了大学后,面对众多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的竞争,会顿时感到巨大的压力,自信心急剧锐减,无法适应,最后不得不败下阵来,自甘平庸。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读个好大学,固然受用,但人的自我完善不是在大学的短短四年或三年可以完成。这是很漫长的一个过程乃至需要一生的时间才可能实现。
如果高考能量化到平时成绩。恐怕高三学生负担也不会那么大了,恐怕中国也不会失去那么多人才了,恐怕……太多的恐怕,与如果。但是如今,如果还未变成事实,何来恐怕呢?
2.高考加分
曾有一位家长说:“如果把高考比作一次赛车的话,能享受加分待遇的学生就仿佛搭上了运动性能卓越的跑车,他们在高考的跑道上尽情狂奔,而无法享受加分政策的孩子就只能驾驶着自己性能平平的汽车,甚至是老爷车在高考的跑道上吃力地前进,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坐上跑车呢?”
众所周知。高考加分包括艺术类学生,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及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籍考生以及烈士子女。并且,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以及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报考高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录取。
先说艺术生。在我们国家的高考制度里,学生是可以通过艺术来加分的。这部分人只要艺术造诣达到指定标准就可以加分。的确,这是一种发掘人才的方式,不过,就是因为这样,很多人在原本努力就可以学好的情况下开始走这条“捷径”,放弃文化,转而学艺术。而这里面不免有一种侥幸心理,甚至有懒惰的成分。并且,我相信艺术生高考作弊的例子应该不少,就是因为文化分达不到高考要求,那些人才会选择舞弊。
再来谈谈少数民族考生。难道少数民族的考生跟我们不一样?如今有些人为了加分,甚至还假造少数民族的身份。举个例子。重庆高考文科状元郎——考了659分的何川洋,涉及少数民族加分造假,是被由重庆市纪委、民宗委、公安局、教委、招办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查出的违规学生之一。虽然说少数民族与我们语言不通,高考可能有点困难,也为了不让少数民族的发展落后于整个社会。但是这种政策也绝对是有弊处的。
最后再来讲军人家属什么的。那些功绩都是上一辈的,根本不必由后辈去享受那些待遇,对于普通民众而言,那是不公平的。如果政府要补偿,那么也应该是补偿军人,而不是补偿他的儿子孙子。上一辈的功勋是靠自己一手打拼,自己流血流汗的成果,后辈什么也没有做,凭什么要替他们享受呢?难道后辈就不觉得惭愧么?
大家认为什么样的人加分才算得上公平呢?
三、中国教育期望值
1.美国教育体制
美国高等院校师资力雄厚、学历高,教师要在四年制高等学校任教通常必须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适应专业需要。在美国,学生18岁高中毕业生不需要入学考试就能升入高等院校学习,6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都能进大学继续深造。
美国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教师在每学期开始时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书目和材料,培养学生自学和学术研究能力,在此基础上争取获得每科6-18个学分,四年制的本科生要想获得学士学位,必须按规定修满120~128个学分,通过考试和撰写学位论文,合格后才能获得学位。
美国高等院校规定,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后才有资格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学位体制采用五级制,即: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和第一专业学位。其中,硕士学位分为两种:一种必须撰写学位论文另一种不要求写论文,但分学分有更高的要求,同时还有进行口试和笔试。硕士学位学制通常为二学年,博士学位为2-3年。博士研究生由几名专家和教授组成的指导小组负责指导,专业考试合格通过博士论文签办后获得学位。
美国高等教育学校通过多种途径为大学生提供各类经济资助,如奖学金、助学金、校内长期低息贷款、短期贷款、校外长期低息贷款、联邦政府勤工俭学计划、学校内外兼职工作和打工。
美国的教育体制与中国截然不同。他们采取的学分制是令中国学生羡慕不已的。而美国雄厚的师资力量也让不少中国学生向往。也因此,很多学生都希望能够到美国去深造。而很多国际知名学校都是在美国的,比如: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而中国的北大清华也都排名落后,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中国教育的薄弱。
2.我们的期盼
有人说:中国教育的失败归结起来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实践指导意义,是一种建立在封建科举八股思想基础上的愚钝教育;二是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失去教育根本的虚假教育。
对教育的看法,网上有太多的文章,太多的辱骂。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对中国的教育到底有期盼呢?
我们希望……
希望中考高考的成绩能均衡到平时成绩。希望,课堂上老师不再那么凶,那么刻板。希望,作业可以活跃一些。希望……
我们认为……
我们认为中国的教育不可只为考试做准备。认为,我们不可让中国的文坛就此沦陷。认为,创新是引领中国教育的第一把冲锋枪。认为……
我们坚信……
我们坚信中国的应试教育会得到改善。坚信,减负总有一天会名副其实。坚信,中国的教育制度会让世界震惊。坚信……
我们的希望,如今只是流行,灿烂夺目,却瞬间消失在天际。但总有一天,我们的一个个“认为”会被挖掘,然后,我们的坚信成了事实。总有一天,中国的教育制度不会再让我们失望。总有一天,中国的文坛会就此重新崛起。总有一天,总有一天,我们思想的种子会长成大树,为后面的许许多多孩子们,遮阳。我们期待着那么一天,期待着,看似遥远的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巨大改变!
关于中国教育改革,我们也就说到这里。其实中国的教育体系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中国的教育仍处于摸索水准。要想赶上美国等大国的发展,必须从教育开始。等到某天,中国的教育受世人称赞了,那超越其他国家也指日可待了。但如今的中国教育体系,却是令人失望的。总是遵循着过去的东西,没有创新意识。这也正是中国人拿不到诺贝奖的原因之一。
在此。衷心希望中国的教育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并且我们所期待的教育体制也能在将来得到落实。让,受人称赞的教育,崛起!赞(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平均:3分
(3分)评论时间:( 13:26:58)
很好 (5分)
发表评论并评分 
热门关键词:
o&&&o&&&o&&&o&&&o&&&(中国教育报)繁荣与遗憾并存:反思我国作文教学改革30年
“作文教学的记忆与反思”(一)·述评
“半壁江山”常常被用来形容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其实,从记录生命成长,抒发真情实感,留住流金岁月等角度看,写作就是人生。一个没有写作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完整的人生。而把人生的事业倾注在写作教学和改革研究上的人更是值得记忆。这些有志者对作文教学作出的探索令人难忘,他们的足迹,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永远是语文教学的宝贵财富。从本期开始,新课程周刊将推出“作文教学的记忆与反思”特刊,让我们循着往昔的足迹,继续谱写作文教学的新篇章,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繁荣与遗憾:反思作文教学改革30年
&■广东省深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程少堂/文
繁荣:体系众多,流派纷呈
近30年的中国作文教学改革史,是一部成绩辉煌的历史,其显著标志是涌现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
重视“模仿”的作文教学流派
这一作文教学流派以“文体中心”为理论依据。上世纪初,以美国现代修辞学家希尔为代表的英美学者的“文体学”传入中国,自此以后,我国的作文教学基本上以“文体为序”、以“文体为中心”。这种以“文体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其结构基本上是先记叙文后说明文,再议论文,并相对应于初中、高中作文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初一以记叙文为主,初二以说明文为主,初三以议论文为主;高一以复杂的记叙文为主,高二以复杂的说明文为主,高三以复杂的议论文为主。“文体中心”的作文训练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对每种文体的特征及模式的把握能力,通过训练掌握每种文体的写作知识、写作方法,从而形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写作规范。
至上世纪80年代,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等以“文体中心论”为指导,创造了“模仿---创造”的作文训练体系。这一体系着重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能力培养进行探索,其基本程序是“模仿——改写——仿作——评析——借鉴——博采”
这样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系列。这一训练模式在我国当代作文教学界有普遍影响,其优点是学生写作文体意识强,作文也容易入门,效果明显。但“文体中心”训练模式对我国作文教学的消极影响也较大,整个中学语文教学基本上围绕这些文体知识转,淡化了学生写作整体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湖南特级教师杨初春的“快速作文教学法”也是“文体中心,模仿为主”这一流派中有影响的教法。不过,与“模仿---创造”不同的是,“快速作文教学法”最为关注的是学生作文的速度问题。杨初春把自己的体系概括为“五步四法两课型”。“五步”即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速度训练、综合训练。“四法”即写作限期限时法、指导先“实”后“虚”法、评阅浏览自改法、训练分步达标法。
“两课型”即写作实践型课和理论指导型课。尽管这个体系很强调基础训练和思维训练,但是这个体系真正落实的是技法模式训练,概括出的写作技法有数十种。例如,在写作的“一般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了“快速审题15法”、“快速构思10法”、“快速行文4法”、“快速修改4法”。在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快速写景状物3法”、“快速抒情达意4法”、“快速记人记事3法”、“说理议论4法”、“快速给材料作文3法”等。这一训练模式广受学生欢迎,但受到理论界一些人士的质疑,认为是“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并且“缺乏理论依据”。
笔者认为,随着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快速作文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作文教学界需要重新认识“快速作文教学法”的价值。
重视“思维”的作文教学流派
“文体中心,模仿为主”的作文教学方法,并没有真正解决提高学生实际作文素质、水平和能力的问题,因为决定文章成败的并不是文体和文章模式的模仿,而是学生的写作智能,也就是作文所需要的观察、思维等心理习惯和能力。于是,作文教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其中常青、刘胐胐、高原、章熊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常青很早就提出了“作文分格训练教学法”。分格训练所谓的“格”,是单一的基本训练单位,具体地说是把说话、写话、片断训练到篇章训练,从写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到开头结尾,从培养观察能力到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把众多的作文难点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训练的基本单位---“格”。例如,把一年级的说话训练分成两大格、若干小格。两大格:第一大格,说一句完整的话;第二大格,说几句连贯的话。把“说一句完整的话”又分成五个小格:第一格,敢说;第二格,说顺;第三格,说实;第四格,说活;第五格,说准。也就是把某一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具体小要求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为命题作文综合训练准备好“预制件”。
对每一格训练都提出了要求,说明了道理。他把每种文体按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五条线索系统组织成256格,每一格就是一种“语段写作公式”。例如,分格训练中的“加格”语段,有这样三种格式:
人+动作+话,人+动作+表情+话,人+动作+心理活动+话。这样的“语段写作公式”实际上是用概括出的文章内容的思维语法或一般思维模式来训练提高学生观察、思维、想像、表达的能力。从主观上看,分格训练法已经注意到写作智能的培养,也有利于推动作文教学的科学化,但是,它关注到的写作智能只是一种表层的语言思维模式,而不是写作思维过程的深层思维操作模型,因此从客观效果来看,也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
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刘胐胐和首都师大教授高原提出的“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侧重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三级训练体系的总体结构是:观察是基础,分析是核心,表达是结果,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初中一年级着重进行观察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方式是写观察日记、观察笔记,这一阶段侧重练习记叙和描写。观察又分为一般观察和深入观察,前者指定向观察、机遇观察、科学现象观察、日常生活观察、人物观察、内心世界观察;后者指比较观察,反复观察,观察与体验、联想、想象、调查的关系。初中二年级进行分析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训练方式是写分析笔记,这一阶段侧重进行议论和说明的练习。
分析训练又分为“分析起步”和“分析入门”两个阶段。前者是指提出问题、给予解答、了解情况、实事求是、分析角度(条件分析、因果分析、演变分析);后者指多角度分析、特点分析、本质分析、意义分析、分析和知识、分析与联想、分析与情感。初中三年级进行表达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方式是文章结构的训练,后来增加了语感训练,采取的训练方式是进行语感随笔和章法训练,侧重于语言运用和文章结构训练。表达训练也分为“语感训练”
和“章法训练”两个阶段,前者主要包括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形象感训练,后者主要包括角度、裁剪、层次、衔接的训练。这一训练体系符合写作“物——意——文”转化规律,是写作规律“双重转化”与“三级飞跃”的具体运用,比较符合学生的写作学习规律。
“语言与思维结合”训练模式是由北大附中章熊提出并成功实验的作文教学模式。章熊认为,各种不同的文体在语言上要求有所不同,而思维的条理性则是相同的,作文教学应该是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结合。他认为写作训练应该包括语言练习、形式逻辑训练、想象与联想、综合与概括的训练、写作技巧的局部练习、阅读与分析练习等五个方面。这种训练体系的特点是:它不是以语言知识和思维知识为体系的核心,而是以思维训练为手段,并通过思维训练来设计训练系列,通过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思维能力。这一模式符合心理学、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语言与思维对应,以语言表达思维,以思维寻求语言,语言思维同步共进,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流派
上世纪80年代,许多有远见的语文教师意识到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是不重视“写作过程”的结果,如果重视“过程训练”,必能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于是出现了许多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方法,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文体为纬---过程为经”训练模式。这个模式以北京景山学校周蕴玉和上海于漪为代表。他们的做法是:以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为纬线,以写作的一般能力——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为经线,精选典范作品为例文,按照单元要求设计训练方案,组成一个读写结合、分阶段、有层次的训练序列。这种作文教学体系既摆脱了“熏陶式”的中国古代作文教学方法的影响,又摆脱了“模仿式”作文教学方法的束缚,是我国作文教学开始由经验主义走向科学主义的有益尝试。但是在这种训练体系中,写作基本能力及写作过程能力的训练还处在手段地位,它仍以训练文体写作能力为基本目标。
“文体、过程双轨训练”模式。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教科所实验教材《作文》(1-6册)所设计的写作训练体系。这套作文教材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来安排初中第一、第二、第三学年的作文基本训练,同时又按“作文过程”---列提纲、写初稿、修改、打开思路、收集积累作文材料、语言和文风、审题和构思等的训练项目来组成初中作文的另一训练线索,故可称“文体、过程平行双轨”训练模式。这是一个螺旋上升式的作文过程训练体系。
“三线并行”写作训练模式。这是扬州师范学院上世纪80年代编写的《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所创设的一种写作训练体系。所谓“三线并行”是指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写作过程三线索的并列安排。第一条线索是“写什么”的由简到繁的序列---单纯的一事、一人、一景、一物、一番情、一种理,复杂的一事多人、一人多事、多人多事、由物及人等。另外两条线索是关于“怎么写”的:一条是写作手法---结构手法、表达手法等;一条是写作过程---立意、选材、结构、布局、表达、修改和思维能力。这个体系完全消解了文体中心论的作文教学观念,在把训练方向转向写作过程的同时,还将思维能力的训练纳入了作文训练的视野。
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流派是对“熏陶模式”、“模仿模式”的超越,它形成了以“过程为中心”的训练模式,是对“文体中心”作文教学思想的反思,为新课程改革提出“淡化文体,重视过程”开了先声。
重视“兴趣”的作文教学流派
针对学生大都怕作文、恨作文的心理,许多优秀教师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作文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于是诞生了一批以增强作文兴趣、作文乐趣为宗旨的作文教学模式。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产生较大影响的体系。
“兴趣作文”教学法。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中央教科所中学语文教研室申报的一个题目为“农村兴趣作文教学训练体系研究与实验”的课题。这个训练体系的目的就是运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改变目前农村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这一课题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
“广义发表”作文教学法。这是将学生的作文用多种形式发表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发表方式多种多样,有全班宣读、学校广播站广播、利用手抄报或校园报刊发表乃至公开出版,等等。
“活动作文”教学法。“活动作文”训练模式又称“现场演示”
作文教学法或“题型作文”教学法。它是由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提出的一种作文训练模式。李白坚在2000年第1期《写作》杂志上介绍说:
“演示作文教学法是一种以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一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在作文课上设计可记叙的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演示活动为作文内容,通过游戏演示活动,激发学生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并大规模提高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的作文教学法。”李白坚的作文教学体系是一个“大作文”训练体系,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其中小学部分称“快乐大作文”,初中部分称“趣味大作文”,高中部分称“创新大作文”。
在教学方法上,小学的“快乐大作文”运用的是“现场演示”的作文教学法,而在初中和高中的训练则运用“题型作文”教学法。所谓“题型”,就是“题目类型”,相当于问题、话题,是复合性、开放性、活动性的概念。题型作文向生活汲取素材,更依靠课堂现实活动创设情境。题型作文本质上可以理解为“活动写作、写作活动”式的作文,或者“游戏性”作文。“活动作文”模式主张“训练大于理论”、“训练先于理论”、“活动大于技法”、“活动先于技法”、“实践大于理论”、“实践先于理论”。这一模式的最大价值在于真正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产生了写作的动力,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写作的心理思维活动,从而完成了写作任务,符合“趣味性”教学原则,符合“活动课程原理”。
除了以上四大流派之外,颇值得一提的是“新概念”作文。1998年由上海《萌芽》杂志社等发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催生了新世纪新的写作训练模式。“新概念作文大赛”组委会《征文启事》中说,“新概念”提倡“二新一真”:“新思维”---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无拘无束;“新表达”---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真体验”——真爱、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这一模式是“新时期”作文教学改革的“先声”,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扬弃”。它为中小学生写作学习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表达真情性、真感受,自由写作,放飞心灵!
尽管近30年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界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但是,这些作文教学流派大都诞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在回顾这辉煌岁月的时候,不禁感慨万千:这么多作文教学流派,为什么只是各领风骚三五年或顶多十几年,而没有任何一个作文教学流派能独领风骚到今天?自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这十多年间,作文教学研究为何日渐沉寂?换言之,为什么没有新的有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诞生?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应该是作文教学改革保持健康发展态势所必需的。基于此,本人不揣浅陋,提出几点看法。&
理论抽象不够
不少作文训练体系仅仅满足于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具体的作文教学方式方法的感性总结,缺少理论提升和理论抽象,或者理论抽象不够,因此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做法缺少普适意义。
有的训练体系缺少坚实的理论基础
例如,以重视模仿的写作训练体系,其特点是按“模仿——改写——仿作——评析——借鉴——博采”的程式进行写作训练。
这种教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模仿”,而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作文活动起始于作者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或感受,作文的逻辑起点应是源于作者生活中的所见所感。用“模仿”的方法训练结构材料的能力和文字表达有时可以取得一些效果,但这只能有限地解决一些表达的问题,却难以解决认识过程这一重要环节。
有的训练体系虽然有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有明显的理论失误或盲区
“三级训练”体系应该说是比较符合认识与表达的逻辑程序的,但是这一体系理论基础的科学性值得推敲。首先,把观察、分析和表达这些在写作中本来该融为一体的东西硬性地进行历时性划分值得商榷。其次,这一体系在有关“分析”的理论研究方面有待深入。再次,这种训练体系的起点是“观察”,并且强调对材料的“分析”,而事实上在写作活动中,仅靠冷静、客观的观察是不够的,冷静、客观的观察常用于科学研究之中。在作文过程中,观察应是与人的感觉、知觉等情意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作者在观察时对所获得的素材总是经过情意选择的,主观情意不同,观察得到的素材就不同,而且素材中所蕴含的内容也不同。因此,将作文训练的起点设置于“观察”不如设置于“感知”更为准确。同样的道理,“分析”强调的是对写作素材的理性认识,在议论文写作中需要对材料的理性分析和逻辑概括,而在抒情类文章的写作中仅有分析是不够的,或者说有时并不需要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次,仅有感悟就够了,所以这一阶段的训练准确而全面地说应是“构思”或“内孕”。
有的训练体系有轻视写作理论的倾向
已有学者指出:“活动作文”模式主张“训练大于理论”、“训练先于理论”,因此是一种非理性的写作教学思想和训练体系,它不能使写作教学走上科学化、现代化的道路。还有一些作文教学改革实验,往往只着眼于对作文在表达层面上的描述,只重于对表达技法的传授,而不注意对作文本身内部规律的研究,不完全符合写作过程的基本规律。这也是不认真研究写作的基本原理,并在写作理论的基础上认真探索和研究作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的结果。
有的只是抓住了写作过程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因而有所偏颇
毫无疑问,近30年诞生的作文教学流派,各家都有其深刻的一面,但是也都有其片面的一面。这种片面可能为深刻创造了某种条件,但是也留下了“盲人摸象”的弊端。换言之,无论哪一种流派,都只能解决作文教学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时代呼唤集大成的作文教学流派。
作文教学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不能转化成现实的作文教学实践
作文教学理论本来应该是与作文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才有生命力,作文教学实践也只有不断接受科学的作文教学理论指导才能健康发展。
但是,我们看到的情况恰恰相反:不是作文教学理论和作文教学实践互相结合,而是互相脱离,甚至互相敌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写作学理论由于缺少中介环节还远远没有对作文教学实践发挥应该发挥的影响力。另外,也没有如赞可夫那样有号召力的权威理论家。
“生存写作”压倒“生命写作”
古今中外,最好的文章都是一种“生命写作”,而不是一种为生存的写作。在当下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强大,一个学生,不说从小学到高中12年写的大小一两百篇作文都是为高考最后那一篇作文,至少可以肯定地说,绝大部分初中学生3年的作文都是为了应付中考的那一篇作文,而绝大部分高中学生3年的作文都是为了应付高考的那一篇作文。在这样的背景下,难得有新的作文教学流派诞生。
(说明: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马正平、彭小明、王吉安三位先生及互联网上一些学者的有关论著。)
《中国教育报》日第5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试失败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