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文艺理论主义文艺理论的小结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心得体会
下载积分:200
内容提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心得体会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5:08:2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心得体会.PDF
官方公共微信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已经开始从幼年走向成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红军胜利完成了长征,实现了生死攸关的转折。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紧密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经历八年,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这期间,我们党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党的历史经验和中国革命的特点规律进行理论概括,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并确立了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毛泽东撰写《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
毛泽东在延安枣园窑洞中工作
革命胜地延安窑洞
战斗在长城内外的八路军
电子书展示
相关著作和资料
(一)1936年底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阐明中国革命战争的根本规律和战略方面的重要问题,系统回答解决党的军事路线问题
毛泽东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各种版本
电子书展示
(二)1937年毛泽东发表《实践论》、《矛盾论》,从哲学高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理论基础
电子书展示
毛泽东《实践论》各种版本
毛泽东《矛盾论》各种版本
相关著作和资料
(三)1938年毛泽东《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阐明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讲演《论持久战》
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电子书展示
相关著作和资料
(四)1939年底1940年初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规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电子书展示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各种版本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各种版本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各种版本
(五)1940年3月至1941年5月毛泽东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论策略》、《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等文章,精辟论述了革命斗争中的政策和策略问题,全面阐述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以及各项基本政策
毛泽东演讲《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电子书展示
(六)围绕1942年延安整风,毛泽东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阐述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电子书展示
(七)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党的历史以及基本经验教训,第一次使用“毛泽东思想”概念,并从政治、军事、组织和思想等方面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
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
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指出:“毛泽东...
电子书展示
(八)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发言,系统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刻阐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理论。特别重要的是,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在党章中规定: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毛泽东主持大会并发表《论联合政府》讲话
毛泽东等在七大会议期间
1945年,晋察冀边区军民游行,庆祝七大召开
电子书展示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朱德《论解放区战场》
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周恩来《论统一战线》
相关著作和资料
(九)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著作,系统阐述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共产党人世界观
电子书展示
《青年运动的方向》学习研究资料
《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学习研究资料
(十)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共产党人〉发刊词》、《学习和时局》等著作,以及为延安整风发表的重要著作等,系统阐述了我们党的建党思想
电子书展示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等著作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十一)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系统阐述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
毛泽东等与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代表合影
行军休息时,宣传队演出文艺节目
抗敌剧社在演出《兄妹开荒》
电子书展示
相关著作和资料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面向工农,创作了大量优秀文艺作品,生动形象地宣传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引导广大官兵和工农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英勇抗战,夺取革命胜利作出了贡献。
下面是革命战争年代出版的部分文艺作品:
根据地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本​学​科​点​研​究​生​必​须​认​真​对​待​与​搞​明​白​的​问​题​。​以​下​着​重​讲​一​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前​沿​的​几​个​问​题​,​以​供​老​师​与​同​学​们​参​考​。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日15:45&&来源: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以下简称重大项目)从日立项以来,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严格执行立项申请书中承诺的研究计划,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研究框架完善工作,以及部分完成第二阶段的资料收集分析和专题调研工作,整个项目研究已逐步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各子课题研究思路和写作大纲初步确定。
【总体研究进展情况】:
子课题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及其中国化问题”目前已有较为明晰的研究思路和写作大纲,提出五个研究重点,并对每一部分的写作层次均做了较为细致的设计: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构成与特质,马克思文学研究的问题域,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的文本特征与互文阅读方法,马克思主义批评范式与20世纪文学研究的转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与理论范式的关系。子课题一着重解决两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理论范式”的特点与构成,以及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中国化”与“范式”的关系。研究的目的在于为重大项目提供理论依据。
子课题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历史建构”对现有研究成果做了较为全面的解读和反思,提出以下构想:从学理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的建构史作出全面的整体的合乎历史实际的历史描述;从“中国形态”这一理论高度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问题进行历史的归总和理论的提摄,将处于“碎金”状态的现有研究成果有机整合起来;通过历史归总或专题研究为建构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提供建设性见解,兼具知识与价值。子课题二将研究及写作思路概括为“四步骤与三个结合的立体统一”,所谓“四步骤”,即在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建构的不同历史时段的梳理中始终贯彻以下四个基本步骤:“述态”、“明变”、“求因”、“评判”。所谓“三结合”,指的是: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等与批评史的有机结合,批评理论的剖析与批评实践的阐述的相结合,重大批评理论问题的“源头”考证与总体发展进程的规律性整合的有机结合。
子课题三“西方马克主义文学批评形态研究”的研究是基于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提供理论参照系的目的,立足中国学术语境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进行反思的尝试。作为一种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贯彻下来,并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代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呈现出与西方现代文论不尽相同的研究思路,本子课题在这个意义上探讨西马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特点和重要问题所在。子课题三设想从文学本体观念、意识形态观念和实践主体观念依次对卢卡奇、布莱希特、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阿尔都塞、马舍雷、伊格尔顿、杰姆逊等代表人物的思想进行解读和评价,概括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性人物的主要文学批评理论形态和美学思想,同时揭示这些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建构可能产生的影响。
子课题四“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建构”从理论层面探寻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当代建构,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提炼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核心范畴,探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建树,目前已提炼出“人民”、“政治”、“实践”、“民族”等核心范畴,并分别在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对其有所论述;二是分析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在当代的挑战及发展路向,阐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所能发挥的作用,剖析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数字媒体时代呈现出的新动向;三是总结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特质及构架,尝试构建一个具有时代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体系。
二、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课题组重要活动时间表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
立项书;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上发布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学术研讨会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开题论证会
武汉 华中师大文学院三楼
首席专家胡亚敏教授、子课题负责人孙文宪教授赴英国参加第二届马克思主义美学“中英双边论坛”国际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
课题组成员讨论研究进度
华中师大文学院文艺学教研室
课题组成员商议课题规划,拟定2012年年底拿出比较成熟的研究大纲
华中师大文学院文艺学教研室
课题组成员讨论研究进展情况
华中师大文学院文艺学教研室
课题组成员讨论重大项目年度检查预案
华中师大文学院文艺学教研室
重大项目2012年研究情况检查,报送了5篇代表性成果
华中师范大学社科处指定邮箱
首席专家胡亚敏教授受邀参加“杰姆逊与中国当代批评理论”学术研讨会
孙文宪教授参加2012年马列文论年会,并作大会发言
浙江台州?台州学院
重大项目子课题开题会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三楼会议室
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国际学术研讨会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三楼礼堂
三、代表性成果简介(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学术价值、社会影响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
项目组成员发表相关文章一览表(截至日)
项目组成员
关于“科学的艺术论丛书”谈片
华中学术 第三辑 2011年5月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笔谈之一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特征
华中学术 第三辑 2011年5月
试析马克思主义批评与其中国形态的关系
华中学术 第三辑 2011年5月
生态批评与马克思主义视角
华中学术 第三辑 2011年5月
从批评标准的变化看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华中学术 第三辑 2011年5月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内涵探略
华中学术 第四辑 2011年8月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笔谈之二
范式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
华中学术 第四辑 2011年8月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与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华中学术 第四辑 2011年8月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形态的一些认识
华中学术 第四辑 2011年8月
文学制度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建立
华中学术 第四辑 2011年8月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学术研讨会综述
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三问
华中学术 第五辑 2012年6月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专辑
回到马克思: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前提
华中学术 第五辑 2012年6月
生态批评的三种困境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生态维度建构
华中学术 第五辑 2012年6月
从人类学视域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理论构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2.8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4摘要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组稿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生态维度――从生态批评的困境说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接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新世纪以来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现状及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典型:意识形态或知识型视域下的文学范畴
《湖北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人大复印资料2011年第3期文艺理论卷转载
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批评走向的理论意义
湖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2011年第5期文艺理论卷转载
如何实现文学理论本土化
深圳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再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兼答刘林《新实践美学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误读》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历史进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卷2012年第6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12年第14期全文转载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三问
华中学术 第五辑 2012年6月
意识形态建构性中的“审美”范畴与中国当代“文学”形象
华中学术 第六辑 2012年12月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反思
湖北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主旋律文艺的意识形态策略和后意识形态境遇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3期
实践转向与美学的逻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刘纲纪与中国当代美学――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实践转向与中国当代艺术范式转换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实践转向与生态美学
文艺新观察2013年4月下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实践形态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反思
湖北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力的中国社会科学网“理论研究”栏目全文刊发
【代表性成果简介】
1、胡亚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三问》
论文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提出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二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与中国化的区别,三是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的路径。
论文认为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经受了种种考验,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归纳和推广,这些成果未能在理论上得以充分地总结和提升,也限制了它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提出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民族振兴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国学者的自觉意识和时代责任。论文认为,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对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做出中国学者的思考和回答,参与国际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学术研讨,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世界文坛取得批评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提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与中国化是一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形成的基础和历史语境。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作为理论构架,在诸多方面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有明显区别。具体表现为,1、在主体性质上。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主体更多的是以接受主体的面目出现的话,那么,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的主体则体现了一种主动性,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成果加以归纳、提炼和升华,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又一理论形态。2、从研究类型来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主要是在历史进程中展开的,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则是一种理论建构,它有其特定的学理基础、问题意识和理论范畴等。3、就世界范围而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只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下诸种形态中的一种,具有不同于“俄苏形态”和“西方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整体差异性。4、作为一种建构性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它将研究指向未来,通过对当今问题的阐释和对未来的研究增加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新质。
在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的路径方面,论文尝试从历史维度、比较视野和当代意识三个层面来探讨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路径。首先考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形成过程。同时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置于世界范围内,通过不同的参照系折射其特质。第三,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来展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走出一条不完全同于西方的“与时俱进”“综合创新”的东方之路。
2、王先霈:《如何实现文学理论本土化》
文艺实践来源的本土化,主要来源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的本土性。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是文学活动中主体性要素最为凸显的两个环节,也是本土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历史文化特性以及文学丰富性等各种要素的两大集中呈现领域。重视这两个环节的本土性,就是从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对象的角度,将“中国形态”落实到文学活动中的主客体结合的具体层面。在这一过程中,文学理论批评需要打破两重桎梏,一重是走怀旧复古的本土化之路,一重是走全盘西化的现代化之路,这涉及美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建构,涉及一系列基本观念以至术语的弃取、改造,涉及学科思维方式的转换。对于文学理论批评来说,本土实际,首先就是母语的实际。深入认识汉语的特性,认识汉语在文学美构成上的作用,认识汉语语言发展变化对文学的影响,把这些列为文学理论研究的课题,不只是有助于中国文学理论的本土化,其意义还会是超出国界的。其次,文学理论直面本土现实,更重要的是直面本土当下社会生活。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化层面上,以“农民工”称谓为代表的“转型人”身上,集中体现出中国社会变迁历程中时空急剧交错且并置的特点。两亿多农民工的审美选择,对于文学生产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文学理论应该主动地应对。
3、孙文宪:《回到马克思: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前提》
立足于中国文学活动特殊性层面上,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中国形态”的反思。关注中国社会现实和解决中国文学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其必备的一种实践品格。但是历史的经验提醒我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在面对现实问题的同时还需要“回到马克思”,即反省这种“中国化”的诉求是否会影响到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准确理解和科学运用。这说明在研讨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中国形态时,我们至少需要两个视点,其一是考察对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运用是否注意到了中国文学活动的特殊性,即考察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其二则需要审视,当我们把中国文学活动的特殊性作为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时,这种生成于现实具体需要的意向或预设,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本身的准确理解。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历史来看,第二个视点的审视确实是不可缺少的。
4、黄念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历史进程》
从历史向度来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建构是中国数代学人不断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内容和形式、实践形态和理论形态、政治过程和文化过程相统一、相完善的动态历史过程。这一进程分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发生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近现代之交至建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发展与变异(建国至文革结束)和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多元建构实践三个基本阶段。总结这一历史进程的经验得失,将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当代形态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5、魏天无:《新世纪以来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现状及问题》
从当下的理论发展态势来看,国内理论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批评的介绍和分析比较多,也有对这些思想理论一定程度的运用。对于“中国形态”的建构而言,站在国际学术理论前沿,对新世纪以来国内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态,以及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异同比较等研究现状及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这将为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拓展一个更为开放鲜活的空间。与此同时,国内文学理论界重视历时性叙述和阐释,而缺乏宏观、整体的共时性关系论述,侧重影响―接受研究模式,而轻视影响―接受―建构研究模式,以及比较研究中观点陈旧、问题意识不够明确等,是目前研究中的薄弱之处。所谓影响―接受的研究模式,指研究者是基于两者在发展过程中有某些相似或相同之处,来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强势渗透”,以及其间所出现的诸多问题,而没有采用影响―接受―建构的研究模式,即:未能将研究触角延伸到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相关理论之后,如何予以创造性转换、融合,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话语。“中国形态”的研究由此也更应强调主体的建构性和理论的思辨性。
6、王庆卫:《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形态的一些认识》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做横向对比,或许可以将其概括为五种形态:一是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艺批评形态,二是法兰克福学派带有浪漫主义倾向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艺术与革命模式);三是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形态(艺术与自由模式);四是阿尔都塞学派的艺术与社会意识结构理论(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五是威廉斯、伊格尔顿、詹姆逊等人的文化主义批评理论(威廉斯的“文化革命”模式、伊格尔顿艺术意识形态论和艺术生产论相融合的模式、杰姆逊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研究)等,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形态都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性品格。应该说西方的现实语境造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种批判性品格,使之作为一种力求保持清醒的自觉意识对社会现实加以洞察和批判,理论与现实之间刻意保持的距离构建了文学批评理论相对自由的独立空间。这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建构是有借鉴意义的。
7、黄念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反思》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问题一直是学界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可以说,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日起,文艺理论界就一直通过艰苦的译介与努力的传播学习、宣传、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文艺原理同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突出强调它对中国文情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不断实现理论风格的空间转换和理论应用的时间转换;与此同时,还基于对文艺实践的深度追问,对文艺理论的批判性改造,不断践行文艺实践及其理论探讨的历史性反思,不断解放思想,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过去,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六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发展进程的描述或历史分期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总结、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建设性意见、“民族化”研究、毛泽东文艺批评研究以及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进程的关系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实绩,同时也存在不少值得学界反思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地方。对中国数代学人不断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动态历史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对建构当代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以参加学术会议的形式宣传推介项目研究成果?媒体报道情况】
1、日,召开第一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学术研讨会,向全国同行专家介绍重大项目的研究构想及宗旨,获得百余名与会代表对这一领域研究意义的肯定。
2、日,召开重大项目开题会,邀请国内同行权威专家参与开题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首席专家胡亚敏教授的开题报告,同时也听取了课题组核心成员对课题研究的构想,对课题的总体设计表示肯定,并给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3、-14日,首席专家胡亚敏教授、子课题负责人孙文宪教授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参加了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美学“中英双边论坛(The second Sino-British Bilateral Forum on Marxist Aesthetics)”。此次论坛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Marxism and Humanism)”。两位教授向根据重大项目的研究内容并结合自己负责的子课题,向会议提交了两篇论文提纲(中英文),并在会议上分别做了题为《〈巴黎手稿〉与人的全面发展》和《论“巴黎手稿”的人类学思想》的专题发言。
4、-18日,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文化转型期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第八届年会”,在会上向湖北省内同行专家介绍本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子课题负责人王庆卫副教授在大会上做题为《论“主旋律”文艺的文化领导权策略》的发言。
5、-13日,项目首席专家胡亚敏教授赴京参加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批评理论中心、《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的“杰姆逊与中国当代批评理论”学术研讨会,并在会议上做题为《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概念刍议》的发言,与马克思主义文论领域的国际同行专家杰姆逊教授展开直接对话交流。
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终特刊》上刊发了《立足本土与关注现实――2012年文艺学热点述评》一文,文中特别介绍了重大项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指出这些研究成果呈现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研究走向深入”的面貌。
7、日,重大项目举行子课题开题会,课题组全体核心成员对各子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写作大纲进行了详细探讨。2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消息《强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介绍了此次子课题的开题情况。
8、-11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等单位举办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国际学术研讨会,重大项目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并提交会议论文,子课题负责人孙文宪教授做题为《马克思主义文论与现代文学理论》的大会发言,子课题核心成员暨首席专家学术助理万娜做题为《意识形态建设性视野中的“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回归》的大会发言。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刊发题为《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一文,对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国际学术研讨会撰文报道。
10、《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第3期发表《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1、《学术月刊》2013年第8期即将刊发《在对话中追寻“中国形态”――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工作简报》报送情况】
1、日,报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开题论证会简报》,汇报重大项目开题会情况。
2、日,报送题为《立足中国当代文艺实践,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的简报,汇报重大项目的基本思路和特色创新之处。
3、日,报送题为《团队协作落实研究计划,重大项目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的简报,汇报重大项目子课题开题暨具体研究方案和写作思路初步集体讨论的情况。
4、日,报送《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国际学术研讨会情况简报》,汇报以重大项目课题组成员为核心,在国际范围内围绕“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主题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情况。
阶段性成果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三问
华中学术 第五辑 2012年6月
从人类学视域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理论构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2.8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4摘要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历史进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新华文摘》2012年第14期全文转载;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2年第6期全文转载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生态维度――从生态批评的困境说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中国知网下载次数41次
新世纪以来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现状及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中国知网下载次数102次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反思
湖北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力的中国社会科学网“理论研究”栏目全文刊发
(课题组供稿)
(责编:赵晶)
项目动态由李晓峰担任首席专家的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开题…
申报资料下载
管理资料下载
结项资料下载
数据库查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文艺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