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表是什么

汉语拼音中的 ü 未来有可能被广泛地书写为 v 吗?
图腾子,近期回答粤语/语言/拼音/文字
这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问的是有没有可能,答案是肯定的&&可能,v 还有可能全面代替 &。
一来,从历史来看,把 V 当元音字母来用至少不是毫无渊源、不可理喻的。
拉丁文的 U 就多取 V 的形状。意大利奢侈品牌&&的徽标到现在也还爱用复古风的 BVLGARI 样式(即文字用 U 而徽标用 V)。民国初年,钱玄同、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草案就曾有过 y(vh)、v(yv)的设计。(参见:王理嘉《》)
二来,从现实来看,习非成是也未必不可能,我们可能会为图省事省心而从俗。
据《》一文介绍,&&
以 v 代 & 是近几年出现的拼写错误,但却流行甚广。笔者查阅的 400 种学术期刊中,在拼写&吕&姓时,发现有 100 种期刊在以 v 代 &,占被检期刊的 25%,是 12 种拼写正确期刊的 8.3 倍。其中最具典型的是:《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第 3 期中,将作者&吕律&拼写成&LV Lv&;《新型建筑材料》2008 年第 3 期中,将作者&吕林女&拼写为&LV Linnv&。&&图书这方面的错误与期刊一样,也是或以 u 代 &,或以 v 代 & ,并且以 u 代 & 居多。我们查阅的有关旅游方面的图书 120 余种,涉及到 30 多家出版社。在封面上对&旅&字拼音拼写正确者仅有 6 家,占 20%,而拼写错误的竟多达 19 家,占 63%,其余 17%封面上没有出现汉语拼音。这其中, 山东大学出版社 2 种错误用法并存。更有甚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年出版的《21 世纪旅(LU)游管理学精品图书&&海洋旅( LV)游学导论》,一个封面上 2 个&旅&字的汉语拼音,2 种错误的拼写全都用上了。
据《》一文介绍,&&
近些年来语言学界、教育界不少学者在研究和教学过程中不时提出&以 v 代 &&的建议。&&学术期刊编排规范方面影响最大的几种,如《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1999)、《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2000) 等中关于中国作者姓名拼写规则可能是出于计算机识别等方面的考虑就已经没有完全遵守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写规则。&&在这样的背景与前提之下, 我们认为以 v 代 & 不是简单的拼写错误,而是有意违规出格的新的探求。《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就有意将作者 &吕玲娣& 不拼写为&L& Lingdi&,而是拼写为&LV Ling-di&。
该文主张:
&以 v 代 &&不是简单的拼写错误,而是有意违规出格的新的探求,值得提倡、推广,直至被肯定为规范。
介绍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目前有一项工作是「开展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调查研究和修订」,专家的意见有:
y、w 作为零声母标记,对汉语拼音连写意义很大,不但起隔音作用,而且对汉语词本身起标记音节的作用,对自动处理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在把&&l&&允许拼成&lyu&,破坏了原来的系统性。&&赞成 v 代替 &。输入 & 太麻烦。但也有人认为 v 取代 & 不合适(键盘输入时可用 v 权且代替),用 y 代 & 比较好。
至少,以 v 全面取代 & 是正儿八经讨论的事,不是几个无知之徒的臆想。
但是,你要问这样代替好不好,我会说不好。理由如下:
一、键位替代不等于字符等值,以 v 代&& 不符合逻辑
我们用《汉语拼音方案》这种编码输出汉字时,要输入的码元是 & 而不是 v。因为,汉字标准音根本没有辅音 v,《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韵母表里也没有 v。这是《汉语拼音方案》设计之初就确定的。只要《汉语拼音方案》没有修改设计,v 就不可能是码元。
可是,由于美式键盘布局上没有字母 &,我们需要先指派一个键位给它。这个键位可以是美式键盘上的 1、3、7、/、=、[什么都行,只要不跟别的码元重复就行。正好,字母 v 不是码元,它的键位就空闲了,用来表示字母 & 就用不着触动数字和标点符号的键盘布局,非常合适。于是,在输入汉字时以 v 代 & 很快就流行起来了。
有了社会习惯,国家标准也很痛快地追认了。《》(GF )规定:
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 & 行韵母(&、&e、&an、&n)中的字母 &,凡是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可以省略 & 上两点写成 u 的,在通用键盘上用键位 U 表示;不能省略两点,仍需写作 & 的,在通用键盘上用键位 V 替代表示。
《》(GB/T )也有表述一样的推荐性标准。
请注意,这只是通用键盘的键位替代,相当于重新设计了一款键盘布局,把键帽上的 V 抹掉,换成 &。从此,这个键位就不表示 v,而表示 &。理论上,在这种汉字输入法里,你按一下那个键位,输入提示界面出现的应该是 &&&因为编码(汉字的拼音)是没有 v 的。可惜,很多输入法没做到位。就是说,& 只是借了通用键盘布局中 V 的键位,这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方案》有什么改动或者不足之处,字符 v 和字符 & 还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字母,依然同时存在于《汉语拼音方案》中。
如果仅因为经常用键位 v 来输入字母 &,就要干脆把字母 & 改成字母 v,那么符号,。【¥&&也干脆改成通用键盘上面标的,.[$^好了。这种硬把两个符号体系一致化的建议非常无厘头。
二、v 的辅音性始终有碍传播交流
任你历史渊源说得天花乱坠,v 在近现代绝大部分人眼里就是个辅音字母。
当然,字母能从腓尼基人手里转到希腊人、伊特鲁里亚人、罗马人、日耳曼人、土耳其人、越南人手里,活力在于每个字母代表的只是一个模糊的音值范围,可以有延伸、有变通。但是,从辅音延伸到元音未免太远了,这种事只有希腊人在一开始干过。打拉丁字母成为拉丁字母起,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的界线就很分明了,什么字母大致表示什么音的规矩一直流传至今,再用 a 来表示喉塞音是不被人接受的。(捷克文用 r、m、l 这些字母当元音是因为它们本来就有可以持续自鸣的特性,是捷克语的音系奇葩而非捷克文的字母奇葩。威尔士文用 w 作元音则是因为 u 用来表示其他音了,而 w 本来就是 double u。)
字母 v 本来就是因为要强调辅音性才出现的,和后来专职表示元音的字母 u 相对立。用字母 v 来表示 u 音就已经算很反时代了,再延伸来表示 & 音那简直是扯太远了。正因为这样不妥贴,钱玄同、赵元任最后也没用 v。现在用 v 来表示元音的只有北美原住民文字(参见:、),非常非主流。
汉语拼音以国内应用为主,但同时也是国际文化津梁,是要让没有专门学过《汉语拼音方案》的外国人也能大致读出来的。叫人没办法读出来的障碍比录入一个 ASCII 之外的拉丁字母的障碍要大得多。因为,认读障碍影响的是当下以及以后的广大受众,而录入障碍仅仅是在最开始的时候给作者、编辑出了一道小题目。很难想象,一家上样点的国际媒体会把「女娲」写成 Nvwa,把「绿坝」写成 lvba。(参见:、)能把「吕梁」、「旅顺」写成 Lvliang、Lvshun 的,不是没有国际传播意识的大陆人,就是照搬资料的旅游网站。(参见:、;推荐阅读:)
三、在新技术条件下,加符字母&的录入和显示不应成为问题
为什么上面说录入& 是小题目呢?因为 Windows 自带的字符映射表、Word 的插入符号、汉字输入法带的软键盘、不少欧洲语言的键盘布局上都有 & 啊,还有在 Word 里输入相应 Unicode 编码再按 Alt+X、Word 自动更正、输入法自定义词组、特制软件等很多办法(参见:)。再不行,复制粘贴的笨办法也成啊。在 Unicode 环境下,&的录入和显示根本不是问题。如你我所见,大写的&U也不是问题。
一个符号只要有很多人使用,有必要编码,数字化、录入、传递、显示就不应该成为问题。希腊字母、西里尔字母、假名、韩文、汉字都不成问题,一个拉丁字母 & 有什么理由会成问题?据维基百科词条介绍:
&U, &(带分音符的 u 或带曲音符的 u)是爱沙尼亚语、佛罗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维吾尔语和鞑靼语的一个字母。这个字母在加泰罗尼亚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巴西的葡萄牙语中,也作变音字母使用,德语中称这个变音字母为元音变音(umlaut)。在爱沙尼亚语、佛罗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维吾尔语和鞑靼语,& 都是表示 /y/ 音。
如果 & 构成技术障碍,那这些文字就都有缺陷,都要改。而事实上,咱感性认识一下,&&
调查结果一再表明,T&UV 是德国最知名品牌之一。这三个字母已成为安全可信,可靠和公正的同义词。
Elizabeth &U在:
Allmusic 记录的音乐人页面:
就算在打字机时代,&本身也不是障碍。请看德文打字机(图片出处:)&&
还有土耳其的(下图是电脑键盘,相应布局的打字机也有)&&
有了这样的键盘,在包括护照在内的一切印刷品上印出一个 &U 能是一个多大的难题?请看提供的土耳其护照首页照片&&
(收集了多国护照照片)收集的德国护照内页&&
影响国际交流了吗?没有,因为下面还有在 26 个字母范围内的机读码呢。请参考:这篇文章举了加符字母更多的冰岛护照的例子&&
真不明白,有那么多便车可乘还担心什么。
说到底,技术是为社会服务的。因为懒政、技术不到位倒过来要求改变字母表,这是削足适履的思维。《》总结认为用 v 来代替 & 有以下好处:
不影响表意,而且能使拼写方便快捷,且与计算机输入技术(拼音输入法)保持一致,既有理论基础,也有实践基础。
其实,不应该是字母表向输入法看齐,应该是输入法向字母表看齐。
当前 & 输入确实不够便捷,但这种障碍不是技术障碍,而是设计障碍,不是放弃 & 的原因,而是设计意识薄弱、社会需求低下的结果。当汉语拼音主要还只是用于输入汉字,本身很少直接呈现出来(也就低幼读物、对外汉语课本、字典之类会直接写出来),大众对怎么打出汉语拼音的 & 和各个声调符号自然就不甚关心&&反正按了那个键位能打出汉字就行,它是 v 还是 & 显得并不重要。
四、在必要的场合有更成熟而优越的解决方案
国语罗马字用字母组合 iu 表示阴平的 & 这个音,用字母组合 yu 表示阳平的 & 这个音。美国人在 1943 年设计的直接用 yu 来表示 & 这个音。
据《&& 的存废》介绍,&&
1978 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在《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的通知》中,特制定条款&十三、在电信中,对不便于传递和不符合电信特点的拼写形式可以作技术性的处理,如用 yu 代 & 等。&
《》(GB/T )建议:
6.2 根据技术处理的特殊需要,必要的场合(如公民护照、对外文件和书刊等),大写字母 &U 可以用 YU 代替。例如:Lǚ H&p&ng 拼写为:LYU HEPING 吕和平
2013 年,出入境管理局《》规定:
在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签发的出入境证件中,人名汉语拼音 L&U(&吕&等字)、N&U(&女&等字)中的大写字母&U用 YU 代替,分别打印为 LYU、NYU;L&UE(&略&等字)、N&UE(&虐&等字)两个音节中的大写字母&U用 U 代替,分别打印为 LUE、NUE。
尽管这些案例、规范衔接得并不好,很多所谓「必要场合」其实也不一定必要,但显然以 yu 代&是更成熟的解决方案。
以 yu 代 & 也是更优越的解决方案。因为,&&
1)& 单独成音节本来就写成 yu;
2)y 算半个元音字母,在国际音标里表示的就是 & 的音,在汉语拼音原草案中就直接表示 &(参见:);
3)u 完全是元音字母,容易让人拼读。
以 yu 代 & 虽然破坏了 y 的隔音作用,但是影响范围有限,算是没有办法的时候还能接受的办法。
五、不能盲目从俗
在不严谨的场合,书写只为达意,为求快捷,往往比较随性,甚至有游戏性质。但是,严谨的场合对书写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在网上、短信里可以用很夸张的写法甚至错别字,无论中文还是英文都有 textism(参见:),但是考试答题、写合同就不宜用网语。没有道理让严谨的写法迁就不严谨的写法。不能因为很多人这么写,就要求正式写法也跟着改。
六、要考虑配套的标调问题
如果 v 全面代替 &,还牵涉标调问题。ǖǘǚǜ 已经有了,v 也要配套弄几个字符加到 Unicode?不是不行,甚至有一定优点,但毕竟是造字,要算到 v 的成本里,不能光想着用 v 方便。
七、以 v 代 & 和 v 转写外来语的作用冲突
v 虽然在标注汉字音时没有用,但它在《汉语拼音方案》里还是有法定地位的,留作转写外来语之用。一旦以 v 代 &,类似把 LV 说成「驴牌」这样的笑话就会产生。
【延伸阅读】汉语拼音字母是什么意思_汉语拼音字母在线翻译_汉语拼音字母什么意思_汉语拼音字母的意思_汉语拼音字母的翻译_英语单词大全_911查询
汉语拼音字母是什么意思
输入英文单词或中文词语查询其翻译,例如
汉语拼音字母是什么意思 汉语拼音字母在线翻译 汉语拼音字母什么意思 汉语拼音字母的意思 汉语拼音字母的翻译
汉语拼音字母汉语拼音字母 基本解释 汉语拼音字母 网络解释1. bopomofo& & black box 黑箱 | bopomofo 汉语拼音字母 | bot 自动代理程序汉语拼音字母 网络例句1. However, it is worth it to spend time learning how the Pinyin alphabet works and the sounds associated with them. & &但是,它是值得花时间来学习如何汉语拼音字母工程,并听起来与他们有联系的。2. And even their whole trend and quantities are increasing. & &汉语拼音字母词的出现和使用预示了或者代表了汉语新词语产生的一种新途径,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研究的新课题。3. Phonetic letters and issued to different aliens according to their stated purposes of visit to China. & &第四条签发普通签证时,根据外国人申请来中国的事由,在签证上标明相应的汉语拼音字母4. Therefore, we say, when we learn Chinese, we also begin with ABC. & &汉语拼音的字母是借用了英文字母,所以我们说,学汉语也是从ABC开始。5. As such, they spend a lot of time trying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romanised characters used in hanyu pinyin and that used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 &英语和汉语拼音所用的字母完全相同,新加坡的孩子在英语字母的读、写方面早已驾轻就熟,这是一个很好的优势,学习汉语拼音比较轻松。6. In favor of the administration, ordinary visas are divided into seven types and each is marked with a capital letter. & &为了便于管理,我国普通签证分为七种,各用不同的汉语拼音字母加以表示。7. How Chinese Bopomofo affects your learning of English letters? & &汉语拼音字母对您学习英语字母有什么影响?汉语拼音字母是什么意思,汉语拼音字母在线翻译,汉语拼音字母什么意思,汉语拼音字母的意思,汉语拼音字母的翻译,汉语拼音字母的解释,汉语拼音字母的发音,汉语拼音字母的同义词,汉语拼音字母的反义词,汉语拼音字母的例句,汉语拼音字母的相关词组,汉语拼音字母意思是什么,汉语拼音字母怎么翻译,单词汉语拼音字母是什么意思常用英语教材考试英语单词大全 (7本教材)
出国英语单词大全 (5本教材)
大学英语单词大全 (13本教材)
高中英语单词大全 (6本教材)
初中英语单词大全 (13本教材)
小学英语单词大全 (33本教材)
别人正在查
911查询 全部查询 网址:
(共20个)占卜求签
(共17个)民俗文化
(共16个)交通出行
(共10个)学习应用
(共26个)休闲娱乐
(共10个)站长工具
(共8个)身体健康
&2016  京ICP备号-6 京公网安备30 汉语拼音是何时出现的?古人没有拼音怎样识...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汉语拼音是何时出现的?古人没有拼音怎样识字读音,仅靠口口相传么?
古代没有拼音,是不是有另一种可以替代拼音的读字方法,仅靠口口相传,听着不靠谱啊。拼音是何时被发明出来的,英文字母咋就被借鉴成拼音了?如果古代没有拼音,那么,如今拼音存在是否必要不可替代?好吧,我承认我是用拼音打字的。
+ 加入我的果篮
1,现在中国大陆使用的汉语拼音是1955-57年研制,1958年颁布的。如今已经成为联合国规定的用拉丁字母转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但是历史上用其它字母标记汉语读音的尝试远不止这一种。1918年民国教育部颁布过注音字母,就是现在台湾还在使用的“老拼音”,现在大陆出版的字典词典上还能看到汉语拼音方案和注音字母的对照表。再往前,还有多种外国人发明的拼音方案,比如韦氏拼音等。如果对此有兴趣,可以参看《汉语拼音经典方案选评》(刘振平,2013)。2,古代没有拼音,但有着类似拼音的思路。我们自上古开始一直没有“声”、“韵”的概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们之前很长时间并没有意识到一个音节可以分成辅音和元音等部分,一直是以音节为单位整体教整体学的。后来随着东汉佛教传入,梵文经典进入中原。梵文是一种拼音文字,辅音元音分得很清楚,人们受梵文的启发,觉得汉语似乎也可以这样分开,于是才有了声韵分开的意识。与此相对应,中国古代以书面形式记录汉字读音,主要有直音法和反切法两种方法。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注音,打比方说就像是“箱,读如香。”这样写法时,“读如”两个字后面的那个字就是用来注音的。一般都是用一个简单字为复杂字注音,但如果你连那个简单的也不认识,那就没啥办法了。在这种方法之下,还是有大量的字需要口传的,因为一方面你要知道一系列的简单字,另一方面是有些复杂字同音字几乎没有,直音法也注不出来。在有了声韵分开的意识之后,古人发明了反切法,即用两个字注一个音,常写作像是“夸,苦瓜切。”其中最后一个“切”字与读音没有关系,它表示前面的两个字是反切注音用的。前面的“苦瓜”两个字,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后一个叫反切下字。取上字的声母 k,取下字的韵母和声调 ua1,合起来就是“夸”的读音。这样的注音方法还是必须要口传一些简单字,但是它至少解决了同音字很少的难字的注音问题。3,关于“英文字母借鉴成拼音”的问题,参见 的回答。拉丁字母是欧洲许多语言共用的,拉丁语是欧洲语言共同的古代祖先。它不等于“英文字母”。若想了解拉丁字母的身世,参见周有光先生的《字母的故事》。4,古代确实没有拼音,但拼音在今天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主要是因为古今的社会环境不同。除了楼主说的用拼音打字之外,拼音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是扫盲。这是汉语拼音方案制订的初衷之一。当然,没有拼音也能扫盲,但拼音大大提高了扫盲的速度。第二,方便国际交流。由于汉语拼音使用着世界通行最广的拉丁字母,因此给外国人学汉语读汉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外国人来华学汉语,一般两周左右的课时量即可完成拼音学习,学会了拼音就能查字典了,认字也就好办多了。能有这样的效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拼音使用着世界通行最广的拉丁字母,外国人很熟悉,容易掌握。第三,方便信息时代的信息沟通。拉丁字母26个,加上大写和10个数字,一共62个字符,每个字符一字节。汉字每个字符两字节,扫盲水平3500字,偏难怪字加上数以万计。这种数量上的悬殊一度给汉语汉字的信息化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都曾爆发过汉字是否应当废止,是否应当全面字母化的论争。当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讲这是断然不可以的,但尤其是在七十年代,汉字当时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就是如何应对“第三次浪潮”,如果融入信息时代。这也是主张汉字全面字母化的人的重要理由。如今这些问题似乎已经都不再是问题,那些论争的声音也渐渐淡去。这里,我们必须感谢一些人,首先是当年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语言学家们,一套拼音方案,在汉字与拉丁字母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汉字的录入提供了方案基础,又由于拼音是基础教育中的必学内容,因此它也就成为了不需要学习成本就可以掌握的,最普遍的输入方法。拼音方案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是它的设计者也始料未及的。第二应该感谢的是王选院士及其团队,是他们的工作,使汉字可以优雅地显示、方便地传输、高效地印刷,让汉字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彻底改变了延续千年的活字印刷技术。总而言之,古人没有拼音虽也无妨,但拼音在今天发挥的作用,是古人难以想像,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吧。
有前面提到的反切,还有用同音字标注读音的。现在的汉语拼音方案大概是五六十年代制定出来的(具体不记得了……从来记不得年代)。如果感兴趣的话还可以查查周有光老先生,他是专业是经济学,但是自己家对语言感兴趣,后来他在某学校(忘记了)教书,有人请他参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算是花絮吧。另外,那不是英文字母被借鉴为汉语拼音,ABCD这些是拉丁字母,英语也是使用拉丁字母而已。很多语言都使用拉丁字母来拼写。英语和拼音恰好都使用拉丁字母,不存在谁借鉴谁。另外,个人认为,并不是古代没有的东西现在就不必要存在的(比如wifi)。给汉字配拼音,可以方便知道一个字的读音,也方便国际交流。至于替代,个人以为现在大陆的这套汉语拼音方案已经被广泛接受,用另一个系统替换既没有必要,也会带来很多麻烦。(不过粤语大概有粤拼,具体我也不清楚。)
目前汉语三套注音(切音、注音字母&主要是台湾用&、拼音),广泛采用的是近现代创立的注音法(包括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古代的注音,有两种,一种是读若、直音,一种叫反切直音就是用单字给单字注音,如 彻 (音:撤),就是用另一个字的读音来注音。这样会有一个问题,有些窄韵字的同音字很少,或者同音字也大多不是很常见。而用于注音的字,最好是比较常见的字,这样注音才有意义。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是用这种读若、直音的方法进行注音的如:埻,射臬也,读若准到汉魏晋时期,佛教进入中国,由是引入了反切注音法。反切注音是用第一个字(反切上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反切下字)的云母,上字的声母与被注音的字相同,下字的韵母和声调与被注音的字相同,反切的两个字连读就是被注音字的音。如: 女票(朋友切) 大雾 XDDD 吗(摸啊切) (谁邪恶谁面壁)反切也有反切的局限,第一个是对于“吗”,你用摸啊切,我用莫阿切,比较乱,没规范。第二个是,有些窄韵不太好切,得借用其他韵的字来切,这样会导致读音不准确。后来陆续又对反切法进行了不少改良,如规定清浊辅音、尽量不用带辅音的做下字。但是还是没能解决窄韵的问题等等这是古代注音的发展,基本上到明末清朝后,就没怎么发展了。到清末,1913年读音统一会(好奇葩的会,但是很有用)制定了注音字母表,1918北洋政府正式发布注音字母表,反切和直音从此就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而后又陆续改良,现在常用的有37个(声母21,介母3,韵母13)一、声母bㄅ玻pㄆ坡mㄇ摸fㄈ佛dㄉ得tㄊ特nㄋ讷lㄌ勒gㄍ哥kㄎ科hㄏ喝jㄐ基qㄑ欺xㄒ希zhㄓ知chㄔ蚩shㄕ诗rㄖ日zㄗ资cㄘ雌sㄙ思二、韵母iㄧ衣uㄨ 乌üㄩ迂aㄚ啊iaㄧㄚ呀uaㄨㄚ哇oㄛ喔uoㄨㄛ窝eㄜ鹅ieㄧㄝ耶üeㄩㄝ约aiㄞ哀uaiㄨㄞ歪eiㄟ诶ueiㄨㄟ威aoㄠ熬iaoㄧㄠ腰ouㄡ欧iouㄧㄡ忧anㄢ安ianㄧㄢ烟uanㄨㄢ弯üanㄩㄢ冤enㄣ恩inㄧㄣ因uenㄨㄣ温ünㄩㄣ晕angㄤ昂iangㄧㄤ央uangㄨㄤ汪engㄥ亨的韵母ingㄧㄥ英uengㄨㄥ翁ongㄨㄥ轰的韵母iongㄩㄥ雍具体,由于已经不属于古代注音法了,就不详述了。1918年后,又陆续对这些注音做了一些增删,最终形成了上面的这个字母表。有些人很奇怪,有些看上去像日文,其实不是日文,日文不少是从中文学过去后改进的,北洋政府当时恨着日本人呢,不可能用日文来给汉字注音。注音表主要台湾使用而大陆则在建国后,对注音进一步进行了改进,采用拉丁字母注音(这个一开始并不是什么好办法,用蝌蚪文给方框字注音,很别扭。但是到现在,已经可以完美的和英语进行结合了,这点算是意外收获啊),1956年2月正式发布汉语拼音方案,1957年又进行了一次修订,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拼音注音法。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到,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表大部分都能对应上,其实最初我们的拼音方案就是根据北洋政府发布的那个字母表来制定的。
一般采用反切法。例如,《》“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宗的和声调为冬注音。
普请奉行(写科幻科普+修电脑手机)
我读大学的时候,学界通常认为最早的注音方法是同音字注音,一般是简单的常用字注不常用字的音,比如用“马”注“蚂”。而后出现了反切法。现在中国大陆使用的拉丁化的汉语拼音方案,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但新华字典也兼容早期的注音字母系统(目前台湾省的那个体系,大概是北洋时期设计的),一般都有对照表,至少我在使用的一本90年代版本的和一本文革版本的都有这样的附录。P.S.:那本文革版本的新华字典后面的附录里还有常用农药的配比,就是对付什么害虫怎么稀释一类的内容,感觉这是个独到的编排。
古代没有拼音,直接用简单的字的发音来如偾 字 说文解字上说:僵也。从人賁聲。匹問切可理解为用匹的声母 p 和问 的韵母和声调 en (二声)但是如果用来标识声音的 匹 和 问 的读音不正确,哪读音就不可知了,因此汉语一直是十里不同音,方言众多,更不用说随着年代变迁而发生的读音变化了,许多古诗现在读着不再压韵合撤,不是古人作诗不好,是读音变了。所以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说,朱熹注的论语,如果能穿越,孔子正在给学生讲课时朱熹跑进去,一句也听不懂。其实秦朝话就是近今陕西山西一带的言。广东话也曾是中国古代的官方发音。表义文字就有这点不好。英语由于是字义与字母关连在一起,所以发音变化不大,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到今天还是基本上能听懂近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将所以人类语音都用表示音节(最小发音单位)的国际音标组合表示,国际音标是拉丁字母加上轻重音符号和声调变化。五四以后也这样用来汉字发音。最早流行的拼音方案叫威妥玛拼音,台湾地区仍采用,特别是有历史感的地名和人名现在仍使用,如清华大学不是qinghua而是tsinghua。我们用的拼音方案可以说是标注普通话的最科学最简单的方案。如果是方言,特别是南方语系则与其它方案拼音比过于简略。语言是通过发音表达思维的,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因此文字应该是表音文字。字母文字是语言的发展方向。其实语言的本质属性是交流,表音文字是最准确的,五四以来一些语言学家激辩用表音字母代替汉字,但是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汉字的形体、读音、意义是自成体系,只改一方面难免走进死胡同。且不说推广成本大的无法估量,一下全民整成文盲,代价够大。而且拼音方案基本上可以实现从汉字到唯一字母组合的映射(多对一关系,特例的几个都是拿过来考学生),但是无法达到字母组合到汉字的映射(一对多关系)。因此拼音方案只是汉语发音标注方案,不能成为取代汉字的方案。
搜索反切,广韵
生物科研工
小学的时候语文课经常用的新华字典还是现代汉语词典啊,后面附录我记着有新老拼音的对照表啊,台湾的字幕上经常也会显示老拼音的说~~~记得小时候有同学非觉得那是中日文对照片,还照着拼出了自己的名字,很搞笑
是的,古代勞動人民是口耳相傳,讀書人多用雅言。註音方式,一般早期是讀若,音如···後期反切出現了,漢語迎來了新的世界爲什麼古漢語一直在變,因爲沒有確切點表音文字來給漢語定死框架,最後是一塌糊塗,古代的很多特質,韻部都消失了,包含在各種不同的方言裏面,尤其是南方。至於古漢語的說法有很多排別,詳情請自行瞭解。漢語羅馬化,我第一個不支持。當時王力,裘錫圭,周有光,等等都是支持這個羅馬化的運動的,從他們的書裏可看出來(巴結阿共,明哲保生)(我個人的意見,當然王力還是不錯的)不過順帶說一句漢語拼音並不是最早的標記漢語的拼音,傳教士當時都有給各個方言創制羅馬字方案。註音符號作爲音素文字,我覺得是落後的,因爲他一個音節至多需要3-4個字母,沒有假名來得有高度。漢字是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否則會歧義。
中国自己的注音方式在中国最早的应该是女书吧,是中国自己的注音方式。给中国字注音的日本和韩国都有。
宇宙发烧友
学习汉字,真的需要拼音吗?
玩家、孩子王
常凯申表示拼音是个很重要的东西!
古代也是有注音方案的,反切法就是一种
槑槑的初行者
字典上有注音 但是具体我没记不过汉语的声调我倒是记住了一声叫阴平 二声叫阳平 三声叫上声 四声叫去声 是这样吧?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2016果壳网&&&&&京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语拼音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