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文言文翻译字词

助力学生及家长共同成长
400-880-5286
赵普文言文:文言文七下复习
  文言文复习
  七(上)之《赵普》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普少习吏事( &)寡学术( &)及为相()每归私第( &)阖户启箧()读之竟日( &)临政()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龌龊循默()明日()普颜色不变()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跪而拾之以归()()
  二、翻译重点句子
  ①太祖常劝以读书
  ②晚年手不释卷
  ③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④既薨,家人发箧视之
  ⑤普性深沉有岸谷
  ⑥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⑦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⑧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⑨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⑩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三、课文内容理解及分析
  1、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赵普言行的根本原因。
  2、文章主要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3、宋太祖为什么要劝赵普读书?
  4、读书给赵普带来了什么好处?(用原文回答)
  5、从第二段中找出一细节描写,并由此谈谈赵普其人。
  6、你知道赵普为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而策划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吗?
  7、赵普,虽读书不多,但官至宰相,相传有"    & & &        "说法。
  8、读了《赵普》后你受到哪些启发?
  四、中考链接
  1、解释加点的字词
  少习吏事( & & & &) & &家人发箧视之( & & & & ) &深沉有岸谷( & & & &)
  虽多忌克( & & & &) & &卒用其人( & & & & &) & & 普颜色不变( & & & &)
  2、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 & &)
  A、太祖/常劝/以读书 & & & & & & & & B、家人/发箧/视之
  C、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 & & & & & D、普/明日/复奏其人
  3、翻译句子
  (1)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3)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4、从本文中,你能学到赵普的什么精神?
  5、"手不释卷"证明赵普读书非常勤奋,请举出两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
  6、文中有个词语已成为成语,你能找出来并解释吗?
  7、"阖"字有何作用?
  五、本课学习要点
  1、认识一下赵普
  赵普(922-992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后周时当节度使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史称"陈桥兵变"。从此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所以又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2、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
  示例:"阖户启箧取书"
  "阖"这个动作上的细节描写,表明赵普主动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由此可见他是个对刻苦读书决心很大的人。
  赵普其人:刻苦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勤奋好学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刻苦钻研
  奏荐人才:
  "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 跪而拾之以归" --冷静沉着
  一奏、二奏、三奏、四奏,"复奏如初"--意志坚定
  这些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分别写出了赵普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写出了赵普超人的毅力、耐心和坚定的意志;写出了赵普的沉着镇定,为国荐才的精神
  《赵普》答案:三、课文内容解析。1、能以天下事为己任。2、刻苦读书,奏荐人才。3、普少习吏事,寡学术。4、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细节:"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沉着、镇定、有耐心、有决心。
  6、陈桥兵变7、半部《论语》治天下8、略
  四、中考在线
  2、A & 5、凿壁借光,蠹萤夜读,悬梁刺股、孙康映雪等6、手不释卷 7、从细节看出赵普读书认真。
赵普文言文
责任编辑:不详
289人看过68人看过340人看过221人看过119人看过
已有148人报名
广州中考家长QQ群
高分网中考微博赵普文言文字词翻译 既 字意思_百度作业帮
赵普文言文字词翻译 既 字意思
既薨:既:已经文言文复习七(下)之《赵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5页免费20页免费7页免费7页免费3页免费12页免费16页免费10页免费77页1下载券4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8页免费7页免费3页免费2页免费7页免费
文言文复习七(下)之《赵普》|文​言​文​复​习​七​(​下​)​之​《​赵​普​》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报班咨询:400-888-3456
您当前位置: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汇总
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
&  巨人中考网:期末考试即将来临,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下面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汇总,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复习能有所帮助。
  1、赵普
  一、原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二、实词列举。
  1.少习吏事(熟悉,通晓)2.寡学术(少)3.每归私第(自己的住宅)
  4.阖户启箧(关)(门)(打开)(箱子)5.处决如流(比喻快速)
  6.既薨(已经)(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7.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8.忌克(对人忌妒刻薄)9.卒用其人(终于)10.及为相(做,担任)
  11.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作为)12.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担任)
  三、虚词列举。
  以:1、太祖常劝以读书(连词,不译)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把)
  3、普又以其人奏(将)4、跪而拾之以归(连词,然后)
  四、课文翻译。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2.两小儿辩日
  一、字词解释: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东游:到东方旅行。辩斗:争辩。其:他们。故:原因,缘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以:以为,认为。去:距离。也:表示判断语气)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日中:中午。)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及:到,至。则:就。为:是。乎: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汤,热水。)
  孔子不能决也。(决:判定。)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孰:谁。为:同&谓&,说。汝:你。知:同&智&,智慧。)
  二、译文:
  孔子到东方旅行,(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在(激烈地)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正午时(距离人)近。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出来时大得像车子上的伞盖,到了正午时却只盛菜饭的盘子、钵盂(那么大),这不是(距离)远的(看起来)小,(距离)近的(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出来时清凉寒冷,到了正午时(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到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距离)近的(感觉)热,(距离)远的(感觉)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他们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3.黄鹤楼
  一、字词解释:
  州城西南隅(隅:角落),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驾:乘、骑)黄鹤返憩于(于:在)此,遂以(以:用)名(名:命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耸构:矗立的楼宇(指黄鹤楼),&耸构&与&高标&意思相同)巍峨(巍峨:高大雄伟:高耸的样子),高标巃嵸,上倚河汉(河汉:银河),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闼:门)霞敞;坐窥(窥:看)井邑(井邑:城乡),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最:最好的事物)也。
  二、译文: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4.于园
  一、字词解释:
  于园在瓜洲步(步:通作&埠&,水边停船之处)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园:动词,建筑园子)也。非显者(显者:指有名声有地位的人)刺(刺:名帖,这里做动词用,投名帖),则门钥(钥:钥匙)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款:殷勤招待)之(之:人称代词,我们)。
  园中无他奇(奇:特殊的,罕见的),奇在磊(磊:垒,堆砌)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植:栽种)果子松数棵,缘(缘:顺着,沿着)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以:因为)实奇。后厅临(临:临近)大池,池中奇峰绝壑(绝壑:陡峭的山沟),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槛:栏杆)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艇子:小船),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蒙丛:覆盖,丛生或草木茂盛的样子),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其:它,指水阁)中,颓然碧窈(碧窈:碧绿幽远或幽深的草木丛中)。瓜洲诸园亭,俱以(以:凭借)假山显(显:显扬,有名声),至于园可无憾(憾:心感不满)矣。
  二、译文:
  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子。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
  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堂屋前面有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卧房的栏杆外面,有&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再向后,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这座阁子横跨在小河上,阁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怀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细构思中诞生),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练习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手不释卷()(2)尝奏荐某人为某官()(3)卒用其人()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3)以天下事为己任
  3.阅读文章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喜欢他么?为什么?
  4、《赵普》选自《》,赵普,字__,__代著名___家,自古有&___&的说法,文中&太祖&指__。
  6、概括本文记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
  《两小儿辩日》
  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及日中则如盘盂
  ⑶日初出沧沧凉凉⑷孔子不能决也。
  ⑸孰为汝多知乎⑹及其日中如探汤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孔子不能决也。
  ⑵孰为汝多知乎。
  ⑶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⑷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3、填空简答。
  1、《两小儿辩日》选自《》,据说是___朝____所作,但可能是后人假托的。
  2、《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的可贵精神。
  3、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4、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5.问题探究&&&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
  6.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给我们的启迪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要敢于否定、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
  D、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7.&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不当的一项是()
  A、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B、孔圣人也不有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他的讽刺。
  C、从认识水平看,当时的人,包括孔子,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短文两篇
  (一)《黄鹤楼》,回答1&5题。(19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4分)
  (1)四闼霞敞(2)费祎登仙(3)州城西南隅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坐窥井邑(2)遂以名楼
  (3)返憩于此(4)州城西南隅
  (5)解释下列每组中加点字的意思。
  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
  以以空奇之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俱以假山显主人处处款之
  上倚河汉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人不得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观其耸构巍峨非显者刺
  坐其中有黄鹤楼者
  (6)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尝驾黄鹤返憩于此②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③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④富人于五所园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2)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3)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4)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4.文中概括黄鹤楼外观特征的句子是为了说明黄鹤楼这一外观特征,具体描写黄鹤楼的位置,外观以及登楼所见的句子是
  5.对这篇文章解释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费祎登仙的传说,给全文抹上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
  B.&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黄鹤楼的重要性的扼要概括。
  C.&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一组对偶,从正面突出了黄鹤楼的价值。
  D.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6.文中有一个既是议论又是感叹的句子,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用多种表达方式从多角度写黄鹤楼,是以&______&字来贯穿全文的。
  8.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指出其中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于园》,完成6&9题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富人于五所园也()②主人处处款之()
  ③缘坡植牡丹、芍药(④颓然碧窈()
  2.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
  3.本文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说明于园假山堆砌的&奇特&的?神游其间,你有何感受?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②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这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所有文言文,同学们赶紧抓紧时间复习吧,祝同学们能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
中考网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50篇专题汇总了初中语...
中考网中考必背化学方程式专题汇总了初中化学方程式,...
中考工具箱
Copyright (C)&
&&All&Rights&Reserved&巨人学校&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8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言文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