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教育的问题问题

& 日,我应南阳市永兴幼儿园邀请,为永兴幼儿园的1000多名幼儿家长做了题为《家庭造就优秀》的专题演讲,受到了家长的好评。座谈会以后很多家长提出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在这里给以解答。 & 幼儿的教育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每个家庭,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家长教育理念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个性的不同,其方法也会不同。所以在这里针对家长提出的幼儿教育中的问题,做一般性的解答,供家长们参考。 & 1、孩子对家长的话装作听不见怎么办? & 答: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沟通的方式、环境、状态、习惯、等因素。如果在嘈杂的环境,或是孩子心不在焉的状态,或是用唠叨等不良语言模式,对孩子发出指令,都可能达不到应有效果。所以要根据不同原因进行调整。属于沟通模式的家长要进行系统训练和改变;属于环境与状态的家长要学会观察与选择;属于孩子习惯的要进行行为矫正。具体方法如:(1)告诉孩子,对于你装作没有听见我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话很生气;如果再装作没有听见,我们要惩罚你;听见了并且立即行动了,我们要对你进行奖励;(2)减少发指令的频率。就是您要少说;(2)每次说,都要确认孩子听到了;(3)确认您和孩子都不在负面情绪状态;(4)执行奖惩;孩子很快乐的按照您的指令行动,您就要给以奖励——物质的或者精神的,要多用精神的,慎用物质的;没有按照 指令行动,就要给以事先约定好的给以惩罚。坚持三个月会有效果。 & 2、对家长的要求不配合,怎么办? & 答:应对方法参考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 3、孩子对待任何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怎么办?答:一是要针对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具体分析。二是帮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情。主要是家长要学会陪伴孩子和引导、培养孩子对一件事的关注和喜爱,比如,你和他一起阅读,一起看画册,告诉他,这幅画美在哪里,这句话是从哪儿来的,还可用提问启发、比赛等方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 4、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专注力?答:幼儿教育专家们认为,儿童专注力不足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先天不足,例如剖腹产的小孩容易出现专注力不足的现象;第二,后天影响,家庭里存在过多干扰,例如家庭成分比较复杂的家庭中,祖父母和父母、代养人和亲生父母、父母之间的教育观点不一致,会导致儿童认知的混乱,造成专注力不足;第三,性格使然,儿童本身的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专注力,一般来说,不按常规出牌,富有创造性的孩子专注力不如“乖”孩子好,如果不加以引导,也会造成孩子专注力差。有以上三种情况的家庭,家长应该多花时间关注孩子,及早发现问题,尽早训练。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在家里,课根据孩子年龄,选用数豆子、用筷子夹东西、在两张图上找不同、用彩色笔画圈圈、走直线或者平衡木等小游戏,以此训练小孩的专注力。无论进行什么游戏,重要的是家长要参与,最好是以竞争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让孩子有被重视的感觉,效果也更好。另外,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有意识地准备一些适合孩子的书籍。在空闲的时间,陪孩子点读(即一个字一个字地点着读),而不是上网、看电视,应该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经过您的努力,孩子的表现还不理想,就要考虑求助于专业机构,做专业的矫治。在教育机构里进行的专注力训练比较系统,会运用闪卡来刺激孩子眼睛的杆状细胞,利用舒尔特表来训练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和专注,使用阿尔法脑波音乐来刺激儿童的左右脑潜能等等。另外,还会组织一些集体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逐步地改善孩子对事物或活动的专注力。 & 5、幼儿上课爱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讲,如何培养幼儿认真听讲的习惯 & 答:这个问题是幼儿园老师解决的问题。作为家长,要了解孩子做小动作的家庭原因。根据幼儿具体情况寻找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并把幼儿在家里的情况反馈给幼儿园里的老师,配合老师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需要配合的是,在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养成孩子专心做事的习惯和矫正不良的习惯。并努力为孩子成长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一个家庭矛盾频发的家庭孩子是不可能在幼儿园里安下心来学习的。 & &6、孩子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 &答:要了解不会交往的原因。例如:是性格因素,胆小而缺乏自信;还是家庭关系导致缺乏安全感;还是教养中过于溺爱,包办代替,封闭等等。在具体方法上,家长应考虑: & (1)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能够及时发现在交往方面的优点并及时给你强化。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孩子,逐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 (2)要相信孩子是有能力和人交往和处理的。父母要放下自己对孩子的过度焦虑,减少对孩子的溺爱,放手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动手做事的能力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 (3)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多向孩子提问,引发孩子的思考,提高他们运用语言能力。也可以每天拿出15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大声朗读有趣的小故事,并和他一同讨论故事中的意义。培养孩子会说、爱说,为他与人正常交往打下基础。 & (4)多为孩子创造一些与人交往的机会,例如经常带孩子出去旅行、串门,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让孩子学会一些社交礼仪和规矩,体验交往的乐趣。或者把别的孩子请到家里来玩,让孩子从关系较近的孩子身上学别人与人交往的规则,并能交到朋友的朋友,然后逐步延伸到更多的孩子身上,让孩子逐渐和别人走出家门,进行更广泛的交往。 & (5)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集体交往中,逐渐学会交朋友,并学会信任他人、尊重他人、理解别人、与人合作、乐于助人等有助于人际交往的优秀品质。 & & &7、孩子太过霸道怎么办? & &答:孩子霸道的原因与家庭养育方式、孩子性格有必然的关系。其矫正的参考方法如下: & (1)忽略孩子的霸道行为。当孩子无礼或婉言相劝仍然无效时,父母可以采取冷处理,不予理睬的方法。可以把孩子放在一个安静的无人区域中,但要在父母视线范围内,不理孩子任何的哭闹行为,在不会使孩子太难堪的情形下,坚决采取这个行动。在孩子情绪渐渐稳定后,与孩子尝试沟通,并且讲述不可以霸道的理由,让孩子慢慢了解自己的行为是不恰当的,鼓励孩子做个“小乖乖”,切忌用“以暴治暴”或“一味忍让”的方式来对付孩子。 & (2)引发孩子良好的行为。从行为治疗的观点来看,如果孩子某方面的行为不好,父母则要设法引发他另一方面的良好行为。当孩子的良好行为出现时,则要鼓励他,称赞他,以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3)建立民主的家庭氛围。从教养者角度出现,要做到家庭成员观点一致,从现在起改改全家人围着孩子转的状况,试着全家一起商议事情,形成民主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参与讨论,作出一致的决定。这样,孩子会觉得家里的东西是全家人共享的,而不是自己一个人的,所有的事情全家人都要一起讨论,自己的说法不算数。这样,孩子就不会以自己的想法为衡量标准了。 & (4)引导孩子学会交往。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多和同伴一起玩耍,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会分享,而不要一直在家里称王称霸。可以试着让孩子做一回小哥哥,小姐姐,鼓励他们照顾小弟弟和小妹妹,孩子的自尊心可是很强的哦,相信他们会完成这个任务的。经历了学会对他人照顾的过程,孩子肯定会减少霸道的。 & (5)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多带孩子参加孩子间的社交活动,如生日聚会等,让孩子在欢愉的氛围中产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欲望。 & (6)适当的惩罚。父母亲不要过份处罚孩子或指使孩子。当然,父母亲在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时,也不能让孩子感觉自己整天活在父母的权威之下。作为父母后天的培养策略很重要,父母一定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在亲子互动中纠正孩子的一些不当行为,要适时地拒绝孩子的过分要求,不在别人面前讨论孩子霸道任性的缺点,以免让孩子产生。 & &8、孩子不会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怎么办? & &参考问题7的解答。 & &9、孩子说话总是说不到正点上? & &答: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不知道家长说的“正点”是指什么。按照我的理解,可能是孩子不能就家长的语言表达做出准确的回应。如果是这个问题,就要从家长的表达着手。首先看看家长的表达是否清晰?是否适合孩子的知识背景?如果你不清晰,超越了孩子的知识背景,孩子就无法正确的回应。也有可能是孩子不能回应家长所提的问题,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滞后,如果是这个问题,家长也别着急,慢慢来。着手教孩子学会说话,训练孩子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 &10、孩子回家总是先看电视再写作业? & &答:我的看法是,孩子回到家里是先写作业,还是看完电视后再些作业,倒不是个问题。主要看,孩子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如果孩子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先做作业后做作业都可以。如果孩子看完电视,该睡觉了,还没有完成作业,就是问题了。如果是这样,就要给孩子立规矩:看电视的先决条件,是完成作业,否则不能看电视;并且能坚决执行所立的规矩。 & 11、行为习惯如何养成?答:我觉得家长指的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养成。这是个很大的课题。一般来讲,行为习惯是指良好的道德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活动习惯、良好的劳动习惯。幼儿良好习行为惯养成的主要方法
& &(1)转变观念,增强培养意识长期以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直未受到家长足够的重视,重智育轻德育,重技能训练轻行为培养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早期家庭教育首要的、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项工作应是家长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家长要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及艰巨性,对孩子严格要求,反复强调,持之以恒。幼儿良好习惯只有通过长时期的严格教育,严格要求,才能逐渐养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教育是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来的。 & &(2)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合力培养。首先,家庭成员要统一认识,统一做法。这样才能使各种教诲和规则不断得到补充与强化,使幼儿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去努力,并巩固已有的好习惯。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在这两个因素中,家庭的精神环境是更为关键的因素。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带给幼儿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重要是健康的心态。温馨、民主、和睦的家庭,使幼儿富有爱心、同情心,能懂得什么是尊重和理解,同时也能养成幼儿活泼开朗、乐观外向的性格;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会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讲卫生,做事有秩序有条理的意识和习惯。
& &(3)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也要“用心”,用心地向书本学习,用心地向他人学习,用心地向孩子学习,用心地进行教育反思,“学、思、行”结合,摸索育人规律,成为教育孩子的行家里手。另外,要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家长自身的言传身教,对幼儿影响巨大,小到小事小节,大到人生观、世界观都会对幼儿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不仅需要给孩子语言上的要求与期待,更重要的是做行动上的楷模。要让孩子爱学习,家长就要经常读书、看报,必要时,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学习、读书或做一些对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形成有帮助的活动,以此加深幼儿的印象;要让孩子讲卫生,家长就要经常洗手、刷牙、洗澡;要让孩子讲礼貌,家长就要待人和气,善良、宽容。那些只言教身不教的家长,是很难收到教育效果的。幼儿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有时辛苦教育几天所取得的效果,由于家长的一个不当的行为而毁于一旦。因此,要求幼儿做到的家长必须首先做到,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
& &(4)注意方式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家长必须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方式方法不得当,即使家长再努力,效果也不好。首先,家长不要认为孩子小就过度地溺爱、娇惯、迁就孩子。像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一味地满足;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帮他完成,大包大揽;对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不及时纠正,甚至还默许、纵容等做法,表面上看是在爱孩子,但实际上却是在“惯”孩子,日久天长,孩子懒惰、依赖、自私、任性、怯弱、没礼貌等坏习惯就会养成。这时候再要去改正它,没有漫长的时间,不下大力气,将很难改变。其次,不允许孩子做的事情,一开始就不允许做,并要坚持到底。比如不能随着孩子的性子,想看多长时间电视就看多长时间,想玩多长时间电脑游戏就玩多长时间,要合理地限制。否则孩子习惯了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就会很不习惯静下来读书学习。家长要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限制的原因,同时要引导孩子阅读,孩子尝到了读书学习的乐趣,自然就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第三,对幼儿多进行正面教育,反复强化其正确行为就会抑制其错误的行为。鼓励、表扬要恰如其分。批评教育幼儿时,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他批评的原因及正确的做法,而不要急着惩罚孩子。另外要特别提醒的是,家长在教育幼儿时,是绝对不能生气的,不要把教育当做泄愤的方式,更不用说对幼儿进行打骂体罚了。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 &(5)做好家园联系。加强家庭和幼儿园的联系沟通,及时交流幼儿在家和在园的思想、行为和表现,采取配合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纠正,更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述方法,有些不好操作的地方要及时请教专业人员。 & &12、学习中缺乏耐心、不细心,如何养成孩子爱上学习?答:对于这个问题,提出如下的方法: & (1)要给孩子提供有效帮助。 当孩子写作业时,我们也在一旁看书写字。遇到孩子有问题是,要经常耐心地给孩子讲解习题,启发孩子思考,增强他的信心。监督和指导相结合,孩子耐心也一定会加强。 &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时非常容易受干扰,看电视节目或说话时的声音都能干扰了孩子的注意力。为了使孩子能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当孩子学习时,尽量不看电视节目,平时说话也注意不影响孩子学习。为了培养孩子学习的专一精神和耐心,在孩子学习之前,我们事先提醒孩子把他的学习用品都准备好,以免在学校上课或在家里复习时因为找东西而分散注意力。另外,不要在孩子学习的空间里放置电视机、电脑等器材。 & (3)帮孩子找到兴趣点。孩子很有耐心,也很细致。你可能会看到他摆弄玩具时,常常是坐在那里半天不挪地方,一点也没有厌烦感。为了帮助孩子对任何事情都能耐心对待,你可以给他讲“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给他买游戏拼图,使他安静地坐下来,培养孩子的耐心。色彩斑斓、有故事画面的游戏拼图会引起孩子的兴趣,孩子会迫不及待地根据拼图资料提供的故事情节一个个地拼起来。这样他们(她们)的耐心和细致的品质就会增强。(4)建立规则,持之以恒。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建立规则,制定奖罚措施,并严格执行。比如,要认真对待学习,不到30分钟,不许离开书桌,更不许摆弄与学习无关的玩具;写字时如果把字写得歪歪扭扭,不许看电视看动画片;如果老师或同学反映他上课不认真听讲,回到家,美味的食品奖励取消等。如果他遵守规定,就给以奖励。 & &(5)父母做耐心的榜样。为了培养孩子的耐心,建议家长暂时舍弃看电视、打麻将等娱乐活动,天天督促孩子耐心学习,养成好习惯。孩子只要在家,父母必须在家,并且也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其中一个要照料孩子学习。只要孩子一出现浮躁的情绪,家长就在旁边要求孩子学会克制,坚持下去。当然,学习的时间也不宜定得太长,最好和在学校上一堂课的时间相当,甚至还可以短一点。如果孩子确实感到疲倦了,那就劳逸结合,让孩子站起来活动活动,奖励他吃点爱吃的、喝点什么等。克服一次急躁情绪,就要进行激励。坚持下去必有结果。 & &13、如何培养孩子对上学感兴趣、不厌学、不哭闹? & &答:如果厌学(包括上去之前哭闹不去的),要专业人员进行,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行为训练。 & & 对于兴趣的培养,有两条具体建议请参考。 & &(1)把学习变成孩子最喜欢的事情。不要让孩子觉得是在学习,而是在做他最喜欢的事情。亲爱的家长,您是不是喜欢逛街?如果你每天上班的工作就是逛街,你喜欢不?如果我们把孩子的学习变成是孩子最喜欢的玩,你们觉得效果会怎么样? & &(2)把孩子最喜欢的东西变成他学习的奖品。我遇到一个神童。 5岁认识4000多个汉字,自己会看《西游记》,6岁会写文章,在杂志上发表。我问他妈妈,是怎么做到的?他妈妈说:这孩子三岁还不肯认字,一认字就哭。有一天回家,拿出一副扑克给我说:“妈妈,打牌不?”他妈妈非常睿智,说:“孩子,你简直是个天才,这么小就会打牌!你妈妈20多岁才学会,你三岁就会了,厉害!以后你和妈妈打牌,要是赢妈妈呢,妈妈就奖励奖你巧克力。儿子一听,高兴的不得了。他妈妈买了20副扑克牌回家,用白纸粘在扑克牌上面,又用彩笔写汉字在上面。孩子学会以后,把孩子认识的牌摆在桌子上面,摆一排,孩子站一边,爸爸站一边,妈妈读一个字,孩子和爸爸同时去抢那张牌,谁抢到归谁,抢完以后数,谁的牌多谁赢,孩子赢了,就奖巧克力,爸爸赢了的话,孩子就给爸爸或妈妈按摩5分钟。这样坚持了两年,孩子学会了4000多个汉字。亲爱的家长,他们是在玩吗?是在吃巧克力吗?是在认字吗?都是,又都不是。这位妈妈把认字、奖品、游戏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这样的方法难不难?不难吧。 & &14、幼儿光爱吃肉,不爱吃青菜,如何正确引导幼儿? & &答:这个问题要弄个清楚,“光爱吃肉”是每天吃多少,如果,不是过多,孩子身体的发育也很正常,家庭条件又允许,我觉得也不是个问题。如果想矫正的话,可以照顾孩子吃肉的同时,弄些青菜,爸爸妈妈以及其他家庭成员都吃青菜,并且告诉孩子,青菜也是很好吃的,并且吃的津津有味。不过要经常这样做,孩子也许会慢慢转变。如果孩子的身体发育经过医学检查,已经受到吃肉的影响,请采取措施坚决予以节制。一般来说,两个大人来管一个孩子是不成问题的。 & &15、如何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 & &答: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必要刻意塑造哪一种性格。同时孩子的性格在进幼儿园之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只要孩子快乐,积极向上就好了。 & &16、怎么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做哪些游戏? & &答:幼儿阶段的思维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6、7岁以后才逐渐发张逻辑思维。不能违背个规律和超越成长阶段去揠苗助长,否则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 &17、孩子处在叛逆期,如何适当教育、引导? & &答:3——4岁是孩子的第一叛逆期,情绪很不稳定,任性难管,让人生气,。 家们发现, 1至4岁的幼儿,每周遭到父母亲殴打三次以上的小孩,智商平均降低两分,至於那些从未被父母亲打过的孩子,他们的智商则是平均增加了三分,当父母亲愿意跟小孩耐心的讲理,而不是一味以殴打的手段管教孩子时,可以刺激孩子的认知能力;长期遭到双亲殴打的孩子,往往会出现焦躁不安的倾向,长此以往,小孩会开始出现攻击性或是性格孤僻,以及表现出反社会的行为徵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我建议家长采取如下措施: & &(1)一同规则 & & 孩子生来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时间及对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要共同商定,否则一个外在的规则会被孩子视作异己加以排斥。一旦他参与了制定,他便会觉得这些规则很神圣,会努力遵守。您也要认真对待您孩子的约定,在发生冲突的时候,您可以提醒他遵守约定。
& &(2)角色扮演。
& & 轻松的亲子游戏能让孩子明白应该做什么。您可以装成一个做事拖沓又极不听话的孩子,让孩子扮演妈妈的角色,看看他是如何来对待您的。有的孩子会用你常用的方式对您,也有的宝宝会用他心目中期望的您对待他的方式对待您,您需要细心观察。通过角色扮演,亲子之间的对抗自会消弥不少哦!
& &(3)做好榜样。2~4岁的孩子,管理、支配自己的能力很差,但模仿性很强。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由于孩子知识肤浅,比较和辨别的能力差,对于模仿的事物,从不加选择,不管好的、坏的、对的、错的,都去模仿,因而父母必须检点自己的言行,加强自身的修养。凡要求孩子具备的品质,首先自己应当具备,父母的一言一行应率先为孩子做出榜样。例如,要求孩子对人有礼貌,对同伴友爱,自己便应当处处礼貌待人,热情地关心他人。如果自己言行不一,对孩子的要求便会失效。例如,平时粗暴无理,上车抢座位,不孝敬父母,又如何能教育好孩子呢?不要以为孩子小,看不见,听不懂,其实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时时、处处都在效仿自己的父母。
& &再如,孩子看到父母做事井井有条,平时总是把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那么他们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在父母的要求与帮助下,把自己的玩具(购买玩具)和图书放到固定的地方摆整齐,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孩子正是从父母在日常生活的具体表现中,逐渐明白事理,懂得和掌握了行为方式和准则。父母时刻不应忘记自己对孩子所起的特殊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还在于身体力行地把教育倾注到整个生活之中,通过点点滴滴的生活细微之处,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 & &18、幼儿想象力不够丰富,如何进行拓展? & &答:我不知道您的孩子“想象力不够丰富”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所以无法提出针对性的意见。我想我们上次在幼儿园里做的家庭教育讲座,会给你一些启发。另外,我们的教育也要顺应自然,不要把幼儿儿童化。就好像对于土地掠夺性的开发不是值得推广的经验一样。 & &19、孩子的自觉性较低,如何培养孩子做事的自主性与自觉性? & &答:请参考前边第11的解答。 & &20、孩子做事受不了挫折,遇到难事就哭? & &答:对于这个问题,我引用一个叫汪兰平的记者的一次谈话来回馈您。 & &孩子的抗挫能力差的原因和对策: & &原因(1):过分溺爱 & &现在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样样事情都要依从他,久而久之,幼儿就形成强烈的“以我为中心”的心态和任性的性格。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宝宝,受不得一点的委屈和挫折,稍不顺心就会哭闹不停。 & &对策:不轻易满足 & &对于这些任性的孩子,家长的态度最重要。当孩子在受挫后哭闹时,家长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听到哭声切不可心烦、焦躁、不知所措,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攻势所击败。要让孩子懂得靠哭是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当孩子有了无论怎么哭也不能达到目的的体验后,就会学乖听话,停止哭闹。 & &家长先改变育儿观念,并且全家一致。具体行动上的改变是: & &一是家长不要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孩子身上,溺爱只会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 & &二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当始终保持理智,不要为了赢得孩子的欢心而提供过于丰富的物质; & &三是延迟满足孩子的愿望、通过努力实现的愿望会使孩子感到更满足。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实现某些需要; & &四是给孩子找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 &原因(2):过分夸奖 & &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如果赏识适当,就会让孩子变得自负,上得去,下不来。一旦遇到强手、被击败的话,很容易导致郁闷、丧失自信而变得自卑。 & &对策:适度表扬和批评结合 & &在孩子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时,家长要适时给予表扬,同时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激励他下一次做得更好。当孩子的热情能因分享和肯定转化为自尊、自信时,对其一生都将有重要的意义。 & &当然,也不能光让孩子听好话,当他们做错事时还要进行合理批评。有些家长特别怕孩子哭,在孩子做出过分或违反规则的事时,也不批评孩子,造成孩子受不得一点委屈,别人稍说不是就哭闹。虽然孩子当时心里会难受,但这种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人无完人,接受批评也很正常的。 & &要注意的是,在批评时要对事不对人,先严肃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的感觉,然后默默地望着孩子片刻,最后说,“你是个好孩子,只是所作所为不好”,最后紧紧拥抱孩子。这一连串的过程在一分钟内完成。 & &原因(3 ):总想孩子赢 & &有些家长不愿意看到孩子失败,和孩子下棋、玩扑克、游戏、竞赛时,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赢。其实,这样做只会使孩子变得只能赢不能输,对日后的成长没有帮助。 & &对策:有意设些小难题 & &宝宝由于受到能力、技巧、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很容易遇到困难,而其自身控制情绪的能力还不强,稍遇到困难就会显得焦躁。但家长切不可因此过分心疼孩子,不妨放开手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子,不防饿他一两顿,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别把他生活中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 &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设置些小难题,引导孩子去解决。比如,孩子失败了,家长不要为孩子找各种借口,而是引导孩子找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方法,借此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当然,家长自身还要做好表率,要让孩子看到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没有逃避和退缩,在参加各种活动或比赛时,也不要过分看重输赢。家长积极上进的信心和勇气,享受过程的心态都会感染孩子。 & &原因(4 ):包办替代 & &正常情况下,孩子从1-2岁起就会抢着要自己吃饭,还有些孩子要自己穿衣裤、穿鞋袜、帮忙叠衣物、收玩具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对动手做事的敏感表现,聪明的家长会很乐意配合。但相当多家长忍不住包办代替,把一切打理得干净利索。 & &对策:分配适当家务 & &自信心的培养其实是抗挫折的重要手段,而培育自信心的最佳方式就是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 &一般来说,1、2岁的孩子可以做些给妈妈递毛巾、纸张、收拾玩具等事情;3、4岁的孩子可以做一些如整理报纸、给下班的爸爸妈妈拿拖鞋等简单的劳动;4、5岁的孩子可做一些较为固定的、定期的家务,如擦桌椅、吃饭时收放餐具等,使孩子逐步意识到自己在做有益的事情;5、6岁的孩子可让他们独立洗碗筷、洗手绢等。 & &除了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家长还要注意不要代替孩子去思考。比如,在陪孩子玩积木搭高时,看到孩子用半圆形做基底。很多家长会忍不住纠正:“半圆形不稳的,你应该把正方形积木放下面。”家长在说这段话的同时,也就剥夺了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孩子自然不可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了。 & &原因(5 ):推卸责任 & &很多家长在孩子摔倒时故意打地板,并告诉孩子:“都是地面不平,害宝宝摔倒,妈妈打它!”这种类似举动将孩子摔倒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地板,长此以往,孩子碰到挫折时就习惯了不去面对或推卸责任。 & &对策:让孩子勇于承担 & &幼儿做错事被发现后,因为害怕或为了逃避处罚,会有意识地为自己开脱责任,来个大哭大闹或“死不认账”。 & &这种现象表明幼儿还没勇气承认全部错误,需要给予鼓励和诱导,而不是责罚和打骂。试想,如果最初幼儿老实把自己的错误告诉成人,得到的是简单的责罚和打骂,而不是有情有理地说服教育。如果幼儿最初偶尔的哭闹和“拒不认账”,反而使他免受责罚蒙混过关,两相对比之后,被迫选择“说谎”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 & 因此,这种类型的说谎实质上是幼儿自卫的一种措施,成人处理这类错误时不要严厉追问。然后让孩子知道,根本无需说谎,父母不责罚诚实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故事来给他灌输正确的行为准则,让他知道大家都喜欢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 &此外,挫折教育还要因人而异。自尊心较强的孩子,比较好面子,他们在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对这类孩子父母切不可过多埋怨、批评,而是点到为止,多加鼓励;本身就较自卑的孩子,本来对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要避免过多指责,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能力较强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重在启发,让他们发现受挫原因,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家长应该帮助他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计划,使孩子既能避免产生恐惧心理,又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版权申明:本文为爸妈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等版权信息,以及保留本站网址链接;未经本站和作者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更多信息请点击:/
阅读(3548)
还能输入200个字
大家在评论
该信息暂无评论数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幼儿教育的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