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哲学的心得体会学

所在的位置:&&正文
| 邮件推荐 |
&做哲学就是学习怎么去死&
&&发表于 02:24
&做哲学就是学习怎么去死。&出于对西塞罗这句名言的认真,美国哲学教授克里奇利结集成一部《哲人其萎》。
 《哲人其萎》
[美]S. 克里奇利著
2009年2月第一版
  正是坊间太多教人好好生活的心灵鸡汤,克里奇利才想出这么一个点子,要我们明白只有&死亡才是生命的真正解药&,甚至可能是其他人生活的解药。
  梁文道
  狄奥更尼斯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有名的怪人,衣衫褴褛,露宿街头。柏拉图说他活得像条狗,他老人家欣然同意。他认为偷寺庙的东西没什么不对,吃人肉也不见得犯错,甚至试过在市场上当众手淫。然而,在其一切奇言异行之中,最酷的还是他的自杀。传说他在九十岁那年决心赴死,办法是忍住一口气,不呼不吸,果然窒息身亡。何等奇诡,何等壮烈,假如这是真事,那么狄奥更尼斯就一定是人类史上意志最坚定的自杀死者了,竟能以意志违逆身体本能,视死如归。难怪当时的雅典人形容狄奥更尼斯是&疯掉了的苏格拉底&,因为他实在是苏格拉底精神的传人,和这位西方哲学的祖师爷一样欢迎死亡,只不过手段激烈些罢了。假如说哲学起源于苏格拉底的审判,我们也可以换个讲法,把哲学的开端定在一个人的死上。而苏格拉底,这位曾经说过&真正的哲学家以死为志业&的至圣先师,则向后人示范了真正的哲学家死到临头那一刻所该有的淡定和平静。
  &做哲学就是学习怎么去死。&出于对西塞罗这句名言的认真,美国社会研究新校(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的哲学教授克里奇利(Simon Critchley)花了半年时间,结集古往今来一百九十位哲学家的死亡故事,遂成一部《哲人其萎》(The Book of Dead Philosophers),把一部哲学史活生生变成了死亡学习史。此前他写过一本备受圈内人好评的Very Little...Almost Nothing,亦以死亡为课题,将法国思想家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解释出一番新花样,但却绝对及不上现下这本噱头十足的小书畅销。以一位专治当代欧陆哲学的著名学者而言,这本书在市场上的爆红说得上是奇迹。理由明显,因为它确实好玩。
  除了狄奥更尼斯,《哲人其萎》还有不少奇奇怪怪的死亡异闻。例如毕达哥拉斯,晚年得罪权贵,被人追杀,逃到一片豆田之前便止步不行,因为茹素的他宁死也不肯踩到豆苗。没多久,这位全球中学生都认识(但不一定都喜欢)的大哲就被追兵割断了喉咙。中古天主教神学家史各特(John Scottus Eriugena)名动天下,原籍爱尔兰的他敢在法国国王取笑他&什么可以区隔开一个傻子和一个爱尔兰人&时,隔桌妙答&一张桌子&,真有叫天子脱靴的气魄。没想到却在受到英国国王召见之后,被他那满心忌恨的英国学僧用笔刺死。还有边沁,这位&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其实应该译作&效益主义&才好)之父,为了追求社会大多数人的效益,不惜牺牲自己,遗言要求人家把他的身体做成木乃伊,其中塞满稻草,然后将之&坐&在他习用的座椅上,以供后人研究。很不幸,英国人炮制木乃伊的工夫不到家,边沁的头没多久便腐败发黑,医生只好取下封存,另以蜡制头像代替,装到那具至今依然&健在&的遗体之上。而那颗封藏在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一个盒子里的真头颅,则成了学子们百多年来恶作剧的对象。1975年,有批学生偷走了它,向校方要求赎金。他们指定那笔钱要捐给一个慈善基金,校方无奈,只好依言缴款。最后,依照指示,边沁首级终于在苏格兰一个火车站的储物柜中重见天日。没想到边沁死了一百四十多年,他还在为人类的利益发散余温,造福百姓,真可谓死得其所。
  除了少数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奇闻,克里奇利的生辉妙笔还能升华平淡,为一些死得很正常的哲学家写出有教训有意义的故事。比方说维特根斯坦,他曾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到:&死亡不是生命中的事件:因为我们不会活到能经验死亡的地步&,非常利落也非常古典的一句话。既然只有生命才谈得上经验,而死亡则是生命结束之后的状态,人又何惧之有?就在他离世前几天,维特根斯坦还对朋友说:&虽然我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我却从未思考来生。我一切关怀尽在此生,以及我未完的写作。&克里奇利形容他是&died with his boots on&,可见其言不虚,做哲学做到至死方休,的确无畏无惧。
  自苏格拉底以降,所谓&哲学家式的死法&(philosopher's death)便成了一种了不起的典范,那种安然迎向终局的平和态度不只叫人钦羡,更有一种了悟人生意义后的释然。尤其在今天这个世俗化的年代,死后世界的永生早已不是人人皆有的共识,信仰抽离,价值虚空;克里奇利以为面对人生终有一死这个终极的&局限&(finitude),&学习怎么死便是学习怎么生&。&哲学家式的死亡&便比从前多了一层形上意义,是一个人应该致力以求的目标。只有&好死&,只有死亡面前的坦然,才能证明你果然活过了有意思的一生。偏偏这个年代又是一个最忌讳死的时代,不独我们中国人,全世界一样怕死,总是想要活得快乐活得慢,还要发明各种药物手段来延年益寿。正是坊间太多教人好好生活(同时却又不谈死亡遗忘死亡甚且假装死亡不存在)的心灵鸡汤,克里奇利才想出这么一个点子,要我们明白只有&死亡才是生命的真正解药&,甚至可能是其他人生活的解药。你看,二十世纪&逻辑实证论&大师艾耶(A. J. Ayer)一生光彩,是少数曾经应邀参加内衣设计师派对的哲学家(他还在那个派对上为了名模 Naomi Campbell和重量级拳王泰森发生冲突)。他的遗孀便留下了这么一句足以加载史册的话:&自从死了之后,他的人变得友善多了。&■
录入编辑:陈晓静
暂无相关新闻
正在加载...
文本地址:
a href="/node2/node168/index.shtml" target="_blank">广告联系 |工科大专生想考研学哲学怎么办
工科大专生想考研学哲学怎么办
&&&&编辑老师:
&&&&我是一名专科学校的大学生。虽然已面临毕业,同学都在忙着找工作,但我还没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我所学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属于工科范畴,就业应该没什么问题。
&&&&可自从上了大学后,我觉得自己其实不喜欢这个专业,而对哲学社会科学更感兴趣。我可以把本专业的课程学得成绩良好甚至优秀,但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想考研,经济哲学或者是伦理哲学都可以。我想只有这样才能确立我的价值坐标,才能体现我的人生价值,才有助于我塑造良好的价值观。
&&&&但鉴于我的家庭经济能力,我只有先去工作,不知道我现在应该做哪些准备?
&&&&常宏伟
&&&&主持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对人的终极关怀。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你能对哲学倾注如此大的热情,实在难能可贵,是中国青年报最喜爱的读者类型。
&&&&1.分清职业和兴趣的关系。职业对一部分人来说,是兴趣,值得付出一切;而对另一部分朋友来说,只是饭碗。你所学的机电一体化这个专业相当好,就业市场需要,将来深造也不难。选择它是相当现实和理智的。
&&&&爱哲学,研究哲学并不一定就要考它的博士硕士,或必须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在更多的层面,哲学带给了我们另外一种思考人生的角度,一种行为办事的思想方法,一种无法言传的安慰和快乐。学哲学,也不在于你是不是专科生或者高中生或者研究生,它是人文修养,认识字的人只要对此有兴趣都可以深入其中。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你可以在网上看到不少这方面的名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甚至用电子邮件与他们取得联系。
&&&&哲学是理性向上的思维。你可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学来的哲学思想工作、学习、与人交往。你会发现你与别人相当不同。你比别人更严谨,有更强的逻辑能力;你比别人更宽容、成熟,因为你的心不纠缠在当下的得失上;你比别人做事成功率更高,因为你更清楚事物的转化规律,懂得顺势而为。我的不少同事大学或研究生是哲学专业的,他们改行从事媒体,比很多学新闻出身的人更优秀。
&&&&如果把学哲学作为自己终身的非职业兴趣,你也许会更幸福。胡适说过,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个赌徒;用闲暇为社会服务,他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用闲暇去研究历史,他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
&&&&英国19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J?S?Mill)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经济学、政治思想史上都占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斯宾塞(Spencer)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19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要人物。
&&&&2.请分清你的兴趣是阶段性的还是终极目标。这对20岁上下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
&&&&在小学到高中阶段,很多同学接受过那种死板、僵化的哲学教育。读大学后,图书馆的广阔空间让你一改过去对哲学留下的恶劣印象,你迅速爱上了哲学。通过两年的阅读,你越来越认为自己应该投身于此――这只是一种假设。
&&&&对于那些只要在功、名、利、情或其他什么东西上达到某个程度就能得到人生幸福的人来说,哲学并没有什么用,没必要学哲学。比如,不少年轻人认为人生只要能赚到500万或者1000万元就会幸福,或者名气大到受媒体追捧或老板对他敬畏有加就会幸福,或者觉得嫁给一个成功人士娶回一个美貌娇娘就会得到一生幸福。他需要的就是全情投入地去追求、实现自己认为能带来一生幸福的那些东西就行了。
&&&&还有一些人在功成名就之后转而学哲学,通常是因为他们所要追求的一切已经实现,人生一下子失去目标,才寄希望于用哲学来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
&&&&我相信,你已经体会到了人生是孤独无助的,有时候甚至感到非常空虚。所以,你以一颗年轻的心感受到哲学更高层次的吸引力,觉得是人生的慰藉。
&&&&但需要提醒你的是,不少年轻男性都在你这个年龄强烈地爱上哲学,不过工作后不久,发现了更有兴趣的事,就放弃了。你是不是这种情况呢?要是没弄清这一点,砸锅卖铁费尽心机考上哲学研究生后,发现自己学着一点意思也没有,方向内容不满意,出来找不到工作,还不如自己是机电一体化专科生就业踏实呢,怎么办?
&&&&3.对你的几点建议
&&&&手里多拿几张牌,不要总想着置于死地而后生。
&&&&首先,以你现在的能力,找一个最好的工作,先学着理解这个社会。
&&&&工作的头两年非常关键,因为大家都很努力,适应人际关系、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学会起码的职业技能等等。如果你把过多的时间用来准备考另一个领域的研究生,会在见习期的同事中相当显眼。你知道的,考试和爱好的差距非常大。你要记的背的并不一定是你感兴趣的。而如果因为过多的投入,把你应该接受的人生历练错失了,领导同事还对你的印象失分,这是相当可惜的。
&&&&用两年的业余时间了解自己的真实爱好,结合工作实际在本专业方面升本,并且趁年轻学好英语。
&&&&两年后,你已经有一定人生阅历,一些经济基础,也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了。
&&&&如果这时候你发现了新的空间和成长点,你就努力追求,把对哲学的喜好放在心里,等多年之后做个老哲学人。
&&&&如果你依然认为,考哲学类研究生是自己最大的目标,就请记住两个词,“勉其难而为之”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掂量清楚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和自身情况。现在,研究生收费改革了,每一年学费都要上万元,加上食宿等费用更多,你能否承受呢?同时,考研后,你的分数如果只能在一个二三流大学学哲学,学科底子薄弱,老师一般,你还有必要跟着学吗?建议这两年你对自己的目标学校和导师做个摸底,读一个有价值的研究生。
&&&&要是你能拜在一个优秀的导师门下,做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我认为你要敢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多大的困难都要克服,豁出一两年专心复习应考,不要在意丢掉好饭碗。
&&&&如果家境不允许,导师又马马虎虎,你就要学会“勉其难而为之”。年轻人,不是任何事情都能如意的,虽然当下的职业不是自己的最爱,你也要做到最好。要成为骨干,要报答父母,你会从你的职业发展中找到新的乐趣和人生方向。道,可道,学点道。
道是什么,道是存在,道是依赖存在的规则。
有了概念以后,人们被概念所束缚,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门道,有了所谓的专业,业余等等之说。我们要看出点门道,学点门道。那么首先我们是社会上的 人,社会的动物,我们要积极的学习社会的规则,人的规则,看到的规则是规则中的冰山一角,特别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几千年的思想沉淀,门道更深,规则更 多。
了解社会的目标或者门道是范围是哪些?建议从了解经济开始,经济的基本读物,什么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专业,道太深,那就看看幽默的经济为什么会崩盘。了解了经济,要了解我国的制度和发展历史,要清楚规则和道的深层次存在道理,看到的冰山只是一角。我们要清晰的认识所谓的各种潜规则,其实,认识 了所谓的潜规则之后,那么就不是什么浅,深规则了,只是规则。
如何了解社会,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宏观的社会运行,一个是微观的个人运行。了解目前社会如何运行的,从一个简单生意入手,他基本囊括社会的缩影, 工商,税务,环卫,城市管理,质量监管,社会治安,社会混混。。。。把表面看到的,和实际运行的都理清楚,基本就清楚了。其次是个人微观运行,了解一个所 谓圆滑的人,路子很野的人,品行亦邪亦正的人,我们就基本了解了,我们身边的人。
规则就在那里,或者遵守,或者利用,或者改变,反正他就在那里。
个人管理的学习也是,就是我们所说的各个分类的道,规则,潜规则或者法则。如何学呢,我们不妨从论语说说?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们用论语的观点来看学点文化的三个精神,“学用、分享、谦虚”。
学到的东西,要会在合适的时候来使用它,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能把学到的东西熟练运用也是学的一个态度和学的一个标准,单纯的知道某个知识或者认识某 个领域的内容达不到学的精神,叔本华说过,不要让别人的思想在你脑子里跑马,学的东西也是自己的,能根据情形加以运用的;另外单纯的广泛的涉猎,更形同硬 盘拷贝保存了大量的信息,只能使自己的系统更慢,杂念更多,影响思维,不能愉悦;所以学以致用,才会快乐。
有朋自远方来,喝个小酒,谈谈旧情很快乐吗?刚才还说学习,现在咋喝上了,孔子应该不是谈这个问题吧,分享精神其实从孔子时代就提出了,那个年代,信息传播比较慢,没有互联网,写个学习心得邮递费也很贵,朋友来了,分享下学到的知识,智慧的碰撞,难道比起来喝个小酒不更快乐吗?是很快乐。 & &提倡分享,提倡觉他。
孔子告诉我们,和朋友分享知识发现自己确实老多不知道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所以阿,即使学的水平很高了,不知道的东西还会很多,但是要低调,谦虚,知之为知之,进而知不知,勤而行之;人到老学到老,不知是一个常态。谦虚是一种君子的一种美德。
今天就用这三句话,给大家分享学点文化提倡的精神。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132524次
积分:2774
积分:2774
排名:第5354名
原创:137篇
评论:45条
(1)(1)(11)(10)(1)(10)(3)(1)(14)(1)(1)(1)(2)(1)(1)(3)(3)(5)(1)(1)(1)(2)(1)(2)(1)(1)(1)(1)(2)(3)(2)(3)(5)(10)(5)(1)(3)(1)(1)(1)(2)(2)(1)(1)(3)(1)(14)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哲学该怎么学
了可是看上去却很复杂,很难懂,不知道该怎么学好它
共有 3 位网友向您献上回答啦, 对答案满意?赶快给出你的好评,感谢他们吧!
对这个问题的并不是唯一答案,不过却是对你最有价值的答案就是:
不要管什么"哲学"不"哲学"的,将那部政治书熟读,多做几张政治试卷就可以解决你的烦恼了.
原理基本上是经过我国改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您可以存疑不论,为了高考先将其全部记下来,并且按照其说法解释考题。
但是真正的哲学不仅仅是我国的马哲,也不仅仅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东方也有自己的哲学,并且包括哲学史、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管理哲学、伦理学、宗教学、逻辑学、美学等等一系列学科。每一门都有其特点,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比如,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习读原著,而逻辑学则需要多做思维训练。您可以在将来选择喜欢的哲学分类来学。就就业形势来看,比较受欢迎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伦理学专业、宗教学专业、管理哲学专业等。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习哲学的心得体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