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845电子管功放放 有用吗

查看: 3849|回复: 5
胆机功放,三个管其中坏了一个电子管,是否能够继续使用?
胆机功放,三个管其中坏了一个电子管,是否能够继续使用?
换回同规格的管就可以了,如果是一对的,最好是用新的一对。
不换行不行呢?就那么用,是否可以?我如何判断该管的规格呢?
怎么看,LZ都好像是发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
电子都坏了,等于机器废了?不换怎用?同规格管机器上或管都有型号名吧?对应相同名称就行啦。 [s:47]
能不能用你试试不就知道了。。。。这管子要是坏了要是还能用,发初厂家装上这个管子干吗?为了好看?
如果你这个管在机器上成对的,那最好是换一对,你要换是一个,木耳的话问题也不大。
Powered by微信账号登陆
微信扫一扫绑定/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请输入密码
您还可以使用合作账号登录网站:
还没有一起网帐号?10秒钟,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一起网帐号
<input type="#愚弄听众100年!音响界的十大谎言! - 无忌摄影论坛
无忌摄影论坛
标题: #愚弄听众100年!音响界的十大谎言!
[1 楼] 作者: rainxzy& & 时间:
愚弄听众100年!音响界的十大谎言!
愚弄听众100年!音响界的十大谎言!
--The Ten Biggest Lies in Audio
作者:Peter Aczel (CK编译)
【IT168 应用】引用林肯(Abraham Lincoln,美国第16任总统)的名言:你可能在某些时候愚弄了一些人,但不可能永远地愚弄所有人! 这句话似乎用于Hi-End音响十分适合。(本人注:原话好像不只是这两句吧,是原作者还是翻译漏了?)
  我真的很怀疑,现在的人似乎比我年轻时代的人更好欺骗。我们不会往我们的鞋子里放磁铁。Police也不会用通灵术来寻找失踪的人。自希特勒之后不再有国家元首聘用占星家。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毫无保留地相信科学。当Hi-Fi的时代来临之际,Paul Klipsch,Linclon Walsh, Stew Hegeman等等工程师是我们的音响资讯的来源。那些不知道e的x次积分为何物的无知怪异的评论家依旧活在黑暗的未来。在现有的知识图谱里,今天的音响科学比起最初的年代,明显进步多了。在时代的这端有不少精明的从业者却远比奠基者出类拔萃。然而在黑暗的那端,一个无知迷信和欺诈的时代却掌握了统治权。为何和如何会这样,已经在我们以前出版的文章中有完全的阐述。现在我们就重点说说那些容易使人掉进陷阱的谎言。
1. 关于线材的谎言
  逻辑上不应以此谎言来作为开头,因为线材属于配件,不是主要的音响部件。不过这却是最巨大、最卑鄙、最令人气愤、最侮辱人智慧的谎言,而且还是发烧领域中最骗钱的谎言。所以我必须把这个放在最前面来说。
  这个谎言就是:高价喇叭线和信号线比标准或一般的线材有更好的声音。这个谎言已经在阳光下被诚实的权威人士一次又一次地戳穿、耻笑和驳倒。但许多无辜者却无从分辨。
  最简单的事实就是:阻抗(R)、感抗(L)和容抗(C)这三个线材的参数,是唯一能够影响在声波频率范围内的性能的参数。信号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被天价线材还是被便宜线材传送着。当然,你还要为一个做工良好的插头、屏蔽处理和绝缘处理等等付出一些代价,以保证线材能够可靠和稳定工作。还有就是你要注意线材不宜过长,避免阻抗过大,信号衰减过多。然而,在基本的导电性能中,一对优质的衣架刮掉两端拉直后,一点也不比价值2000美元的神奇线材差。18美分一尺的 16号电灯线也是如此。天价线材是电子消费品中的一个最大的骗局。看到几乎所有的音响出版物都胆怯地向线材商投降,真的令人感到沮丧。
  一家名叫梨子(Pear Cable)的发烧音频企业推出了名叫Anjou的顶级音箱线,12英尺(约3.5米)要价7250美元,即使是超级发烧友对这样的价格也要吓一跳。
  James Randi之前是一位著名魔术师,现在则专门揭露各种伪科学或灵异事件、超能力人物,99年国内的司马南悬赏特异功能人士就是同他的基金会合作。这次,他再次悬赏,称有人能够在盲测中证明这款天价音频线能够带来比普通“怪兽线”(虽然我们认为怪兽线已经够昂贵了)更好的音质,就能够拿走100万美元。
  有消息指出,梨子公司已经接受了这次挑战,参加测试的人员将是一位发烧音响杂志写手Michael Fremer。Pear Cable公司CEO Adam Blake表示,是这位Michael Fremer首先联系接受挑战,如果拿到悬赏获益的也是他。但是,最终结果如何呢?我只能告诉大家,这个挑战无疾而终,报道仅仅到此为止。有点虎头蛇尾吧,而针对于盲测的问题,之后几点中我们会继续为大家介绍这个更离谱的骗局。
2. 关于电子管的谎言
  这个谎言也是属于周边问题,因为在这个硅矽时代,电子管已经与主流不相干了。在Hi-End音响市场里,这是一个普遍深入的谎言。数一下高端音响杂志里面的胆机广告的页数所占的比例,难以置信啊,但事实就是如此。当然,里面的观点就是:在音响应用中胆机比石机更高级。你可别不相信哦。
  电子管对于无线电发射和微波炉等来说是非常合适的。不过,在这个时代的转折点,对于某些产品来说则不是这样说。例如:功放、前级和CD机DVD机等。
& &&&那电子管有什么问题吗?没有,真的……镶金牙有什么问题吗?那怕是门牙?没有,这只不过是另一个较具有吸引力的选择而已。
  在一个音响设备里,电子管能够做到的,晶体管也同样能够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代价更低,可靠性更高。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级别的胆机放大器失真度也比同等级别的晶体管放大器要高,而且机子寿命期中,胆机需要的维护更多(更换管子,调偏置电压等)
  那些8瓦特单端三极电子管放大器这种白痴设计就不算在内了,因为他们没有相似的晶体管设计相比较。
  关于胆味,这种故意的染色,晶体管系统也能够很容易模仿这种失真的声音,如果设计师想要这样做的话。当然,确实存在一些久经世故的音响设计师会考虑使用电子管,不过这种少数的又成功的特例难以完那些劝你购买陈旧技术的电子管商人的谎言。
(本人注:这一条有待商榷,电子管的“失真”音色还是和晶体管不同的,不知道可不可以用晶体管电路人工模拟出来)
3. 关于反数码的谎言
  你可能经常听到有人说:“数码声比模拟声差太多了。”“数码化音频就像一幅粗劣,由一个个粗点组成的报纸图片。”“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完全行不通,那个CD的 44.1KHz的采样率不能够解决极高频段的问题,因为只有那里的一个周期仅有两三个采样点。”“数码声音,即使在最好的状况下,也会发干发刺。”诸如此类,等等。
  这实属无知胡言和故意误导。谎言在主流中很少得到支持,因为数码科技已经获得了完全的认同。不过这个谎言却依然在一些音响世界的非主流,未获重生的Hi-End音响沙龙和各种各样的刁偏的听音室里流传着、延续着。
  最可笑的反数码谬论的表现竟是:喜欢LP多于CD,而不是喜欢模拟母带多于数码母带。模拟母带与数码母带之间的争辩还未知谁胜谁负。吱吱声、噼啪声、爆豆声胜过背景宁静的数码信息坑?这是一个对客观事实的变态抗拒。
  这里有一些读电子工程二年级学生也能给你证明的事实:数字音频是百毒不侵的,但模拟音频永远做不到,0和1在信号路径中决不会像模拟音频那样被改变。即使是今天音响发烧中最低端的44.1KHz的采样率。也能够分解所有的声音频率,不会引起任何音频范围内的信息损失。那些两个采样点如何能够还原20KHz的疑问是幼稚的曲解奈奎斯特采样定律的行为。
  至于为什么有些模拟录音听起来更好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录音师的功劳。在麦克风摆位,声音电平,平衡度和均等化处理上做得很好。还有就是录音的地点非常符合听觉声学。
  某些早期的数码录音也确实是硬和刺。但这并不是因为它是数字音频,而是工程师还在思考模拟方式,修正预先估计但其实不存在的损失。当今最好的数码录音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录音模式。公平起见,我们必须承认最高技术的模拟录音和最高技术的数码录音师可以相媲美的。尽管如此,在专业领域里模拟录音的拥护者正迅速较少。
4. 关于听音测试的谎言
  本刊的普通读者都知道如何反驳那些对ABX测试持相反意见的老烧的谎言。大致的方法如下:
& & ABX 方法需要A设备和B设备在电平匹配度在正负0.1dB内,你可以随意听A和B,你想听多久都行,如果你认为他们有不同,你可以要求听X, 而X其实就是A或者B的其中一个(这是由双盲系统随机决定的),允许你随时对A/X或B/X进行比较。随意多少次都可以。然后决定X=A还是X=B。
  因为如果是完全靠瞎猜,命中率会在50%左右。为了统计的正确性最少要测试12次。(16次更好,20更加好)。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科学方法来测试你是在听不同的东西还是在听同一个东西的了。那些偏执的烧友会告诉你双盲测试完全行不通,因为每个人都知道Krell比Pioneer好声。
  但如果他们在双盲测试中无法分辨的话。那么ABX方法就会被认为是行不通的,这就是他们的理论。
  如果每个人都知道Joe比Mike高,但如果他们测出身高都正好是5尺11又1/4寸的话, 那么尺子肯定有问题,是吧。
  最通常的反驳意见就是:ABX测试方法压力太大,如果你说:让我们来看看你能听力有多好吧。他们也许会说,没时间,因为要测16次。或者说所需太多的设备等等。
& &&&教你一个方法如何揪出一个反对以及混淆ABX测试的伪君子:如果你问他们相信其他AB测试的方法吗,他们可能会说相信。然后你问他到底靠什么办法分辨:1.用不同的电平?2.还是偷看?然后你就等着他们如何恼羞成怒吧:)。
5. 关于负反馈的谎言
  在放大器或者前级中使用负反馈?太糟糕了! 完全没有负反馈?真不错!这种误导被广泛地流传着。负反馈其实是一个在电路设计中很有用的工具。它能够减少失真提升稳定性。只有在晶体管放大器设计得的铜器时代,早在60 70年代,负反馈的使用不得当,效果很不理想,而且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是迷信无负反馈的起源。在80年代初期Edward Cherry和RobertCordell在质疑的阴影之下,使其真相水落石出。负反馈只要严格遵守其基本准则来使用,完全是有利无害的。时至今日,现在的那些唯无负反馈至上者,要么是撒谎,要么是无知的。
6. 关于煲机的谎言
  这是一个被广泛地反复地宣传的谎言,使你相信各种音响设备甚至线材,煲机一段时间后,例如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后,声音会更好。这纯粹是屁话。开机后电容会在几秒钟内充电,偏置也会在数分钟内稳定。在一个设计正确的放大器或者前级或者CD机,它的开机第一小时的表现和使用1000小时后的表现,是没有分别的。至于线材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现在跟音响发烧友讨论的这些是玄学,而不是科学。
  不过,喇叭等设备的确是需要一段时间运作以达到最佳表现的(详细请点击C音频入门必看 教你如何煲出好音质),这是因为它们是有运动构造部分的,是需要外力驱动的机械设备。这跟汽车的引擎和活塞等是一样的道理。但这并不意味一个好的喇叭刚开箱的时候声音就会很差。打个比方:一部才开了10公里的新车,会很不好开?会比旧车差很远?
7. 关于双线分音的谎言
  即使老烧也有不少人掉进这个陷阱里。音箱制造商则是设置这个陷阱的参与者。他们会告诉你双线分音的效果是跟双放大器分音的效果一样的。甚至有不少音响界德高望重者向这份利益的大餐卑恭屈膝,向市场的现实投降,他们应该感到罪过。
  而事实上:双放大器分音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意义的,即使是使用被动式分音器。但双线分音则纯粹是骗人的巫术。如果你把一对喇叭线的末端接在另一对喇叭线连接的地方,在电子原理上完全没有改变,物理学称之为叠加定理。叠加定理规定:在整个网络同时施加许多电压期间,流过线性网络中某点的电流等于各个电压单独作用在该点产生的各个电流分量之和。类似地,在同样条件下,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等于各个电压单独作用在该两点之间产生的电压之和。
  无论是音响销售员和音响发烧友,只要谁能够证明出相反理论的话,都应该去获得科学奖项和学院荣誉。
  不过我们也得公平地说一句:双线分音其实也并无什么害处,只不过它其实并不能起什么作用而已。就好比在鞋里面装一块磁铁。
8. 关于电源处理器的谎言
  这个标题所要说的话,都在Bryston的产品手册里面都说了:所有Bryston放大器的电源供电方面都包含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高质量专用电路,以防止无线电波,线路穿刺和其他电源线等问题。Bryston的功放不需要特别电源处理器,只需要把插头直接插到墙插上就可以了。
  他们所说的这些,其实也是所有设计优良的放大器所具有的特点。他们可能不一定跟 Bryston具有相同的PSRR和性能。不过他们做到能够直接插到墙插上而不需要其它特别的电源处理。如果你能够买得起一个高价的电源处理器,你也可以买得起一个设计优良不需要特别的电源处理的放大器。电源处理器对你毫无作用。(请注意,我们不是在谈论给电脑设计的浪涌保护设计的开关电源,它们可比 Tice 音响魔盒便宜得多,而且它们会比这个音频设备受到更多的电源干扰,例如打印机等外围设备)
  关于“干净”电源,其中最大和最愚蠢的的谎言就是:你需要一个特别设计的高价电源线来获得可能是最好的声音。所有额定处理内部交流电压和电流的电源线的性能与其他电源线都一样,天价电源线是一个欺诈,你的音响电路并不知道,也不需要关心在变压器的交流端用什么电源线。它们所需要关心的是直流端所需的电压。想想吧,你的汽车需要关心用什么管子来给它加油吗?
9. 关于CD处理的谎言
  我们暂时把思想回朔到聚**年代,当我们用各种神奇的液体喷撒在LP碟上的时候,会产生一些提升回放的效果,特别是当喷出来的气压清理掉某些凹槽中的残渣的时候。商业逻辑学则继续往前推进,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某些供CD使用类似的神奇产品诞生了。
  问题出现了,没错CD和LP都具有同样一个面可以让你喷撒一些粘液。但CD的表面与LP却是相距甚远的。它那微小的凹坑并没有跟模拟波形相对应,仅仅是携带了一些由于0和1组成的数字代码。那些0和1不可能被弄得更好也不可能弄得更差。而LP则可能会使轨迹变得更顺滑。他们读取的仅仅是0和1。你是不是也会把一个一块钱硬币擦得蹭亮,避免收银员把它当成一毛钱硬币呢?
10. 关于金耳朵的谎言
  这个包罗万象的谎言,也许应该把它排到第一,不过也可以作为一个总结性的结尾。“金耳朵们”要你去相信他们的听力是多么的犀利和敏锐。他们可以听到重播中的任何细微的声音,与我们与众不同。这绝对不是真的,任何人如果没有实际的听力损伤,可以听到他们所能听到的声音,不过有一点,那些经过训练和有经验的人知道那些声音是由什么组成的,知道怎么去解释和表达出来。所以,如果一个喇叭的频响在3kHz的位置有一个巨大的低谷,那么任何耳朵听起来,不论是金耳朵还是木耳朵,那声音听起来绝对不会像频响平直的那样。只不过,有经验的人能够很快地识别出是什么问题。就好象一个汽车机械师单纯靠听引擎的声音就能够很快知道汽车有什么问题。他的耳朵可并不见得比你的好。他只不过知道要去听些什么。其实你也可以做到,如果你也像他那样处理过那么多的引擎的话。
  最糟糕的部分来了,那些自命为“金耳朵”的偏激的主观评论者,Hi-end音响沙龙的销售员和音响俱乐部的主要成员等等,当他们比较两台放大器的时候,经常使用他们那虚伪的高手般的听力来胁迫你:“你听到了没有?” 你好像必须要听出那两者有巨大差别,而其实金耳朵自己都听不出有什么差别。他们就是说他们听到了,他们知道你信赖他们的金耳朵。感觉太糟糕了。
  对金耳朵最好的反驳就是双盲测试。这是区分他是否真的能听出两者区别的最好方法。不过实际上,极少有这种情况发生。即使有,那些金耳朵也会在第一次蒙对之后溜走。
  在音响界中,除了上述的十大谎言,其实还有更多。不过留待一些下次再谈。但音响工业不应该受到责备,而是那些疯狂的消费文化和被广泛接纳的玄学。音响工业,特别是高端音响部分,只不过是响应主流的气候而已。
  总而言之,所有文化气候都会得到他们所应得的趋向。
[ 10:36 补充如下]
补充一下英文原文下载,该文章在P4
[2 楼] 作者: 鱼骨头76718& & 时间:
这事不能细说,这不是砸人家饭碗吗。
[3 楼] 作者: xiemomo& & 时间:
哇~2期都来了~
[4 楼] 作者: fumac& & 时间:
希望不要再吵架了吧
[5 楼] 作者: 巴萨& & 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楼] 作者: 九九八八& & 时间:
transparent的老板以前似乎是mit的代理。
who copy who?
[7 楼] 作者: 普兰& & 时间:
在隔壁论坛发的首贴:
& && && && && && && &关于音响热议焦点问题的己见
& & 玩音响多年了,今天心血来潮,就几个焦点问题说些己见,不敢用老外《音响界十大谎言》的口气说话,因为深知天外有天,以下言论只是个人多年从事专业设计和业余发烧的体会,仅供初哥参考、高手拍砖。
一、关于音响的本质
& & 现代人们所说的音响,是人们通过电声技术手段记录、加工、传播、重放声音的过程和器材系统的统称。家用音响是指重放商品音乐载体或自己用录音器材采编节目的系统。
& & 音响重放的声音是电声技术模仿出来的,不是原声。但人们一直在追求模仿出与原声一样的声音即所谓HiFi,但这只是一种理想,因为从物质世界的客观性角度看:我们听到自然和社会的原声是由物质振动, 经空气传播,再由耳鼓转换,刺激第八对脑神经的物理过程。因而原声是第一性的。而音响是人们以主观的好恶来选择不同的场地、器材、方式来记录、加工电信号,再用不同的电声转换器材来重放声音。因而这种声音是摹仿出来的,是人们对自然界真实声音的反映,因而是第二性的。
& & 从原声和音响发声的物质上看:原声是气流冲击声带、簧片、管乐器,是键锤敲打、弓磨擦弦……产生的;而音响的声音是扬声器产生的。
& & 即使现代音响器材无比精良,记录和重放系统无懈可击,由于重放的声学环境不同,在家里也无法还原录音现场的声音。音响应是自然声音的仿真系统。
& & 说这些目的在于说明:玩音响是娱乐,是一种与声乐和器乐爱好者一起吹拉弹唱、与情人去音乐厅听听古典,与粉丝们到体育场听歌星个人演唱会所不同方式的娱乐,听音响是通过音响器材独自欣赏录音师记录采编的电子媒体的音乐。同时,玩音响的过程也有电声技术的学习、领会和倒腾的美好过程,使人们乐此不疲。
& && & 二、关于线材的争论
& & 大概二十年前,我曾组织过一次五种同轴(非平衡)两种平衡信号线和三种喇叭线的明听和盲听试验,地点省技术监督局的声学实验室,这里的建筑声学指标很好,混响时间可通过折叠墙板微调,所用器材也是录音级的,切换装置是继电控制的。实验结果写成技术报告和科普文章,试验结果和国际的许多试验是一致的。科普文章寄给某平面媒体,总编电话告知:由于商业原因不宜发表,请我理解和支持。从此我再不愿给该平面媒体撰稿了。
& & 网络曾转载周照关于音频线的一篇论文。周照是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的研究员,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我等都是DIY一党,虽然我们对一部整机最看重的是线路设计、工艺设计的合理性,但实践证明元器件质量有时会影响系统的质量。接线是系统的组成之一,也应得到重视。
& & 但这种重视与网络论坛中的“咸菜决定论”的发烧理念是不同的。周照在论文中已经说明:现实中4N已经是能做到的工业批量产品的极致,因为电解铜提存成结晶状实验品可以做到5N甚至6N,但铜锭拉丝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电缆制造过程会与空气、挤压机械、绝缘物质密切接触,种种因素,如果有一根6N商品铜线可能因加工造价变成与金同价。因此所谓6N、7N纯属商家炒作。
& & 更主要的是,电子设备连线6N与3N不会造成什么明显影响,但线材的工艺结构的适用性搞错却可能造成巨大的影响。例如最大电流通量和适用温度范围、绝缘体的损耗和适用温度范围、电线适用频率阻抗等。在工程设计中要考虑的主要是适用、安全、损耗、造价、寿命等因素,没有那个设计师会象发烧友那样考虑“咸菜的味道”。
& & 在专业音频制作中,调味是靠软件、靠可调整设备如话筒选用、相位、频率、压缩、扩张、激励、混响、延迟等等的参数调整,不会考虑用线调味的。他们对线材的要求是适用、可靠。
& & 家用音响一般没有这些可调手段,尤其一些所谓高级发烧音响,只有唱机、功放、扬声器,以不变对万变,用者只能在摆位、连线上做文章,于是才有咸菜拥戴者和神物(丁、镇、垫)论者。其实高档音响,只要听音环境处理好,都是错不了的,但人们总是不愿花点钱做建声装修,却愿意花上万元去换线。
& & 有朋友电话衷告:你老先生线材无用论是否误导发烧初哥?换线也会改变音色难道你敢否认?我相信没有人说线材无用。换线声音会有变化,就像屋子里衣架多挂一件衣服会使声音有变化一样,在音频设备系统里、在电声转换的声场中,任何元件的变化都会给结果产生影响,这是唯物论。但用线调声应该是最笨的办法,也是因果关系最小的办法,所以专业领域没人用。
& & 一位仁兄转盘、D/A转换、功放、音箱每件都5万以上,怎么听都不对味儿。于是花了3万多买弹簧吊挂避震架和神垫,花近6万换线(我真不敢相信一条解码器的电源线也不咋粗就值一万多),还是不满意。我给他提的简单装修或搞个均衡器的建议他很反感,说是“那还叫HIFI吗?我已订了某某品牌的音箱线,过几天换下一定会好”。但愿这次没花冤枉钱! 另位朋友也不想破坏装修,但他学理科,接受了信号处理的建议,买了台二手数字处理器一千多元。1、首先使用处理器接入前后级之间并做直通处理,接上拾音话筒、打开处理器的粉红噪声发生器,作自动房间频率均衡、存储;2、将原功率分频取消,用处理器作前级分音,将一台闲置的小合并功放推中高号角,原功放推低音。3、仔细预设分频点、衰减斜率、和增益控制,存储参数后开机试声,再在线播放熟悉曲目,细调各个参数,每每转动调节轮,音质都会明显变化,再试试高低音信号的相位,直到声音柔和、亲切、悦耳,自己基本满意(音乐欣赏带有明显主观性,因每人的好恶、听力、爱好的不同,好声最主要的是自己满意)存储一个场景。
& & 现在他已驾驭自如,例如听陈洁丽,400Hz提升3dB、3800Hz衰减4dB,Q=0,7,此时人声亲切悦耳,录音中激励器制造的嚓齿声变成耳语般的气声;听摇滚低切60Hz、听管弦乐设成相对平直模式......这样搞了几个场景,一套系统应付各类题材音乐播放,都能达到自己满意的声音,此时他方感调音的乐趣,其乐洋洋矣!
& &买了百万器材,随机线和音响商推销粗大精美的“发烧线”一比,大腕们买点贵线是情理之中的。但忽悠工薪族初哥换高价线调声是不是有点不地道了?音响界熟不知线商的暴利秘密?
& && &三、关于模拟录音带、黑胶和数字录音
& & 有人认为:最高级的数字音响也不过趋向于模拟音响,因而模拟音响是音响的最高境界。所以有些发烧大腕不惜几十万去玩高级开盘录音机和LP黑胶盘。
  个人的观点是:模拟音响作为时代产物,在历史上起到了前无古人的作用,高级的模拟器材也的确有着很好的音质,但是由于模拟技术的限制,模拟音响迟早要退出历史舞台,其原因是: 
  1,信噪比和加工能力差。一般开盘磁带录音机和普及盒式录音机信噪比只有30—40dB,LP唱盘45—50dB,高级专业机也不过60dB,而Discman却可以轻易达到90dB。模拟信号每复制加工一次,噪音电平将以信号经过的机器本底噪声相乘的关系增加,模拟软件的噪音将与使用的次数和保存时间呈正比而增加。很难想象用几十万元的高级音响听下雨般哗哗响的老磁带,炒豆般的老唱片还有什么享受而言。
  2,动态范围低。抽样调查结果,一套频响80---12500Hz与一套频响40--25000Hz的同档次器材,前者比后者重放动态大3dB,多数听众还是对前者评价好。可见,动态范围这个指标对听觉影响力之大。这也许正是至今还有许多发烧友热衷于玩大喇叭大号角的原因。一般盒带录制的节目动态只有40dB,38cm/s的专业录音机和LP唱片只有60dB,而普通家用DAT数字录音机却可达到90dB。一般人们听盒带总感到与现场演出差距很大,除有环境、视觉气氛因素外,重要的一点是,经过录制的节目,原来100dB以上的动态给压缩成50dB,也就是说原来弱信号给提升了,否则信息就会被磁带的本底噪音给淹没;原来强信号给压缩了,否则磁头和磁带的饱和会使信号产生无法忍受的失真。所以再起伏跌荡的音乐一经压缩都会变得平淡无奇。
  3,同指标的模拟设备造价高的惊人。为拓宽频率响应就要提高走带速度,盒式录音机带速4.75cm/s, 专业76cm/s,一盘500米带只能录7分钟节目;为提高录制动态,就需要提高电平,使用高级电路和磁头,使用昂贵的铬带\金属带,增加机器和载体成本;为减少机器抖动影响,就需要使用笨重而又精密的机械传动系统,这将是最大的成本开支。
  有人认为:模拟音响记录和的重放的是连续信号,因而模拟的音质是自然的;数字音响处理的是断续的信号,因而其音质是粗糙的数码声。同理胶片照片是细腻真实的,数字照片是马赛克的 。
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任何物质都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都是可分割的。 数字音响在肯定模拟信号可分的前提下,以人耳分辨率为根据,进行最经济的分割,如CD采用44.1KHz的取样频率,以16bit精度计量,通过D/A转换后,以适当的带通滤波恢复模拟波形,足以达到高保真的音响效果。随着技术进步HDpcm、SACD、DVDAudio等高精度高取样多声道数字音响技术将把人们带到更高的欣赏境界。为了网络传播和销售,人们将高数据量的节目进行无损和有损压缩,出现了MP3、WAV、APE等等格式,就欣赏而言,丝毫不影响人们的感觉。&&
音乐欣赏与人的情绪、环境、温度、适度、年龄、经历诸多因素有关。你中了大奖、收到情人的甜蜜短信,听MP3也心情美美的;你挨了批评 、受了骗,听千万音响演绎欢乐颂也乐不起来。记住,听音响不分高低贵贱,不必较真,就是娱乐!
  作为娱乐和怀旧情怀,玩玩开盘、黑胶、胆机都无可厚非,我也收藏者不少30年前我创作的所谓广播剧、曲艺节目的开盘带和几百盘商品盒带,LP也有不少,但昧着良心硬说模拟比数字好,恐怕就贻笑大方了。
[8 楼] 作者: triplex& & 时间:
原文由 普兰 发表
在隔壁论坛发的首贴:
& && && && && && && &关于音响热议焦点问题的己见
& & 玩音响多年了,今天心血来潮,就几个焦点问题说些己见,不敢用老外《音响界十大谎言》的口气说话,因为深知天外有天,以下言论只是个人多年从事专业设计和业余发烧的体会,仅供初哥参考、高手拍砖。
一、关于音响的本质
& & 现代人 ......&&
这个说得好,赞一下。
[9 楼] 作者: f801& & 时间:
原文由 普兰 发表
在隔壁论坛发的首贴:
& && && && && && && &关于音响热议焦点问题的己见
& & 玩音响多年了,今天心血来潮,就几个焦点问题说些己见,不敢用老外《音响界十大谎言》的口气说话,因为深知天外有天,以下言论只是个人多年从事专业设计和业余发烧的体会,仅供初哥参考、高手拍砖。
一、关于音响的本质
& & 现代人 ......&&
[10 楼] 作者: 普兰& & 时间:
关于唱片欣赏进行数字处理与调音的探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
关于HIFI与调音问题我早有意与烧友探讨的愿望。
一、自然音源是随条件变化的
我想从声学的角度例举几个现象:
1,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在纺织品仓库,说话那么清晰,而在大澡堂里都想喊两声自己仿佛成为歌唱家,这是声音的吸收和反射造成的。
2,声波在管乐器管内的反射形成声驻波,这是管乐器决定音调的依据。
3,清晨,你可以听到远处的火车声,飞机场上飞机轰鸣声,是因为地面温度低的原因,声音向地面弯曲;炎热夏天的中午,地面被晒得非常烫,于是声音向上弯曲,地面就变得寂静无声了。这是因为温度不同导致介质密度不同从而造成声速不同,也会使声音在传播中的方向改变,即向传播速度小的方向弯曲。
4,声波还可以绕过障碍物,这就是声波的绕射,也叫衍射。其原理是波传播到任何一点,都可以把这一点看作是新的波源而发出球面波,于是,可以越墙而过……
这些现象都表明自然音源是随条件变化的。
二、录音过程的条件变化
1,早期的同期录音多半是在剧院、大型录音棚同期录制的,因为模拟录音后期编辑会造成很多损失,录音前要反复排练尽量一次成功。剧院和大型录音棚一般有较好的建筑声学指标,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上世纪5、60年代的录音人们还那么欢迎的原因。当然同一剧场、同一乐队、同一录音师,不同时间的录音也会有巨大差别,这是由于自然音源和音乐人的状态是随条件变化的原因。老录音为适应现代音响重播,现在出的唱片在进行模/数转换的同时,多进行了数字技术处理,除掉噪声,适当补偿早期录音设备的技术不足。
2,不同声音源需要不同的环境才有更好的音质
小提琴如果在混响时间短的房间演奏会干涩刺耳,小号在混响时间长的房间演奏会声音浑浊,爵士鼓也会拖泥带水……为此,录音棚设计师绞尽脑汁甚至创造了不同区域混响时间不同的“活跃-寂静棚(也叫LEDE棚)”。为保持录音的一致性现代录音棚还要装备自动温度和湿度控制设备。其实,如果不依靠吸音等手段,仅仅靠房间的体积,录制一个交响乐团,理论上讲录音棚的体积应当超过1万立方米。这样巨大的录音棚当然是很不实际的。因此,所谓“自然混响”棚,其实也并不是完全自然的,而是通过室内声学装修和电声来控制了混响时间。
3,当数字录音技术普及后,因为DSP巨大的数字信息加工能力,录音棚几乎多是强吸声的“干棚” 。它的作用就是吸音和隔音。吸音,就是不让房间产生反射,只录进干声来。而隔音则是和外界隔开,不让外界的声音进入棚内。这样,我们录进来的就是纯粹的“干声”,之后,所有的一切用电脑搞定。但这样的棚仅仅限于录制小型个人专辑和轻音乐。如果想实时录制一个交响乐团,还是需要带有混响时间的大型棚来完成。
4,数字录音基本设备是话筒和电脑,输入接口设备可以是话放或数字调音台。录音调整是靠录音专用软件,它模拟了调音台、周边设备和多轨录音机的界面,内涵巨大的DSP功能,存储则是硬盘或光盘。
数字录音的优势是可以同期也可以多期录音,即键盘敲入基本节奏、速度、主旋律,不同的器乐可在其他时间再分轨录入,全部录完后再进行分轨调音(编辑),最后根据需要进行缩混(合成)L、R两声道或5.1\7.1多声道。
著名的发烧碟《阿姐鼓》据说录有器乐、电子音源、自然音源、社会音源、人声上百轨,编辑过程上千次,不断进行调音、并轨、复制、粘贴的处理。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我们听到的商品唱片,都是制作人(出资者)、导演、音乐人、市场经济人以他们的喜好和市场规律来进行无数次加工调整后出炉的,科学意义的高保真并不存在。且音源、录制环境和器材、还音的环境和器材都是变数,在家庭就是再现录音师、制作人验收的声音也是不可能的。
而音响重播的音乐欣赏又是个美学问题,美的感觉是带有明显的主观性的,甭说音乐这种需要欣赏着二次形象思维再造形象的复杂思维过程,就是纪实摄影这样规定了具体形象的艺术,评价也会千奇百怪的。
判断:电子音乐媒体的形成和还音过程都是变量,欣赏则是主观的,以不变应万变是不可能的。
逆向思维------制作人、录音师为他们的满意可以调,我们干嘛不可以调?(一不小心学用了鲁迅《阿Q正传》语式,都是华人,民族劣根性都有点儿)
既然媒体音乐是仿真出来的,既然音乐欣赏又是带有很大主观因素的;既然数字处理一千次劣化也不如模拟处理一次,我们又有廉价的数字处理手段(DSP肯定比一根所谓发烧电源线廉价),为了追求自己满意的音质,干嘛不体验一下调音的乐趣呢?
& && && && && && & 关于DSP
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是一门涉及许多学科而又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的新兴学科。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是一种通过使用数学技巧执行转换或提取信息,来处理现实信号的方法,这些信号由数字序列表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数字信号处理已经在通信等领域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
这是网络搜来的一个解释。在音频领域,我们接触到的是AV功放、扩声、录音制作软件的DSP,是个狭义的应用。因为在自动控制、高清视频、数字通信等领域,DSP无处不在。
现仅就我接触过的dbx-PA这一扩声工程的设备,说说感觉。
具有以下功能:
具有自动等化房间频率响应功能
具有28段参量均衡器功能
具有压限器功能
具有12段(AFS)反馈抑制器功能
具有延时器功能
具有2、3、4通道电子分频器功能
具有内置JBL扬声器和CROWN功放参数,可自动调试功能
一楼案例朋友用的就是这东西。他二手价格1200元,不足一根“中低档”信号线。
我个人听音使用的是YAMAHA最低档的 01V96的数字调音台。内部的DSP功能则更加强大,除了普通调音台功能外,还涵有数字输入、输出,反相器、延时器、四段输入参量均衡器和四段输出参量均衡器、四个效果器、压限器、声控门、扩张器、移相器、路由器等等功能。其价格与一根无良商家的一根电源线等同。
任何家庭的房间声学特征都不可能与录音控制室相同,任何商品唱片还音都不可能每个人都满意,有了DSP,尤其你的CD机有专业或民用数字接口,转盘拾取的数字信息直进DSP,插入失真无法察觉,我们尽管调吧,总有你所欣赏的结果。然后你存数个场景(调定的所有参数的程序),随时调用,方便之至!
当然,我不是鼓噪发烧友都来玩DSP,因为“极致”烧友认为唱片是原汁原味的,不能调;有的朋友对数字是反感的,应该继续从模拟中寻找快乐;有的怕麻烦,一套MINI组合也听得很好。只要快乐,音响就实现了他的使用价值!
借用midi论坛的录音棚图片:
[11 楼] 作者: 普兰& & 时间:
补充小型录音工作室的图片
[12 楼] 作者: 巴萨& & 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3 楼] 作者: Bigmac& & 时间:
原文由 普兰 发表
听音响不分高低贵贱,不必较真,就是娱乐!
俺顶这句。
不过,音响器材就像现在的高档瑞士手表一样,除了原有的基本功能外,还被赋予了许多的“引申”功能,商业价值也是不可或缺的。
[14 楼] 作者: 九九八八& & 时间:
[15 楼] 作者: rainxzy& & 时间:
天哪,居然自动开二期了
普兰说的比较客观,至少是有数据支持
[16 楼] 作者: triplex& & 时间:
原文由 九九八八 发表
[url]/mit-cables-patents-more-than-any-other-cable-manufacturer/reference-library/articles/mit-cables-patents-more-than-any-o ......&&
RG-6同轴电缆的电容居然是52pf/m,和市面上15pf/ft的普通优质电缆比起来实在是没什么值得在白皮书里说自己是Low capacitance的。
[17 楼] 作者: imareal& & 时间:
原文由 普兰 发表
在隔壁论坛发的首贴:
& && && && && && && &关于音响热议焦点问题的己见
& & 玩音响多年了,今天心血来潮,就几个焦点问题说些己见,不敢用老外《音响界十大谎言》的口气说话,因为深知天外有天,以下言论只是个人多年从事专业设计和业余发烧的体会,仅供初哥参考、高手拍砖。
一、关于音响的本质
& & 现代人 ......&&
总算看到一篇有理论,有自己的试验数据,不自大,不人身攻击的好帖子。而且介绍了许多专业知识。
对以上论述, 我有4N以上的同意,惟有录音工作室有烟卷不能赞同。
“人们总是不愿花点钱做建声装修,却愿意花上万元去换线。”原因是建声装修不光用钱,还要用专业声学知识,就是有知识也不一定一举成功。换线只用钱,不用专业声学知识。如果能对建声装修作一点原则性的介绍,就会帮助很多人,比为喇叭线吵架要有用得多。
有一个请求,是否可以发表一下你的试验数据,尤其是关于喇叭线的部分,让大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一个问题,这次关于喇叭线的争论中,有人提到喇叭线除了衰减高音的幅度外还影响相位。幅度的衰减大家都明白,可以很简单的补偿。相位一事,我看过的书都是说人耳对相位失真不敏感,我的个人的实践中也感到是这样,否则模拟分频器就不是光是只有改变幅度的效果了。但是有多不敏感,到底有什么影响,没有见过祥细的论述,能否介绍一下你的意见?
[imareal 编辑于
[18 楼] 作者: 180mmapo& & 时间:
留个记号。希望读到些有营养的内容和争论...别再吵架了。
[19 楼] 作者: corinthian& & 时间:
原文由 普兰 发表
在隔壁论坛发的首贴:
& && && && && && && &关于音响热议焦点问题的己见
& & 玩音响多年了,今天心血来潮,就几个焦点问题说些己见,不敢用老外《音响界十大谎言》的口气说话,因为深知天外有天,以下言论只是个人多年从事专业设计和业余发烧的体会,仅供初哥参考、高手拍砖。
一、关于音响的本质
& & 现代人 ......&&
说实话,但凡有点大学电磁学基础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咸菜有多大影响
[20 楼] 作者: 众山欲东& & 时间:
每一种音质上的差异都能分辨出来是胡说,每一种音质上的差异都无法分辨出来也是乱讲。
拥有一套小小的胆机系统和一套小小的石机系统的初哥终结性发言。
这是俺第一贴里的内容,再贴一遍。
补充一下:老是有人说为什么不花点钱去装修房间???而去换线?
这个问题有点蠢(不怕得罪高烧友),换线掌控在我手,功放箱子后面一插,老婆看到跟她说100块钱买的,她还有啥说头,看不见连解释也省了。装修房间?加劈尖、破坏平行面、贴吸音材料、换隔音窗--------不被老婆揍死才怪呢!
音响资深们明白没?所以-------
俺是近场聆听的鼓吹者!
[21 楼] 作者: 普兰& & 时间:
原文由 众山欲东 发表
这个问题有点蠢(不怕得罪高烧友),换线掌控在我手,功 ......&&
其实在家庭中,最好听的方式是近场聆听。它以直达声为主,相对环境对耳鼓影响小些。安桥、雅马哈的mini音响放在桌子上近场音色非常好。
我们的电脑使用大厂50W以上、5寸以上的有源箱聆听的效果甚至超越高档器材中远距离聆听。
[22 楼] 作者: 普兰& & 时间:
原文由 imareal 发表
总算看到一篇有理论,有自己的试验数据,不自大,不人身攻击的好帖子。而且介绍了许多专业知识。
对以上论述, 我有4N以上的同意,惟有录音工作室有烟卷不能赞同。
“人们总是不愿花点钱做建声装修,却愿意花上万元去换线。”原因是建声装修不光用钱,还要用专业声学知识,就是有知识也不一定一举成功。换线只用钱,不用 ......&&
谢谢诸君鼓励!有关理解:
关于信号线路传输,与电缆阻、容、频率、距离等参数相关,会产生频幅衰减和相移等变化,这些都可通过建立等效电路模型,运用初等数学来分析影响。
一般说,在音频领域,只要使用合格、适用的电缆和接插件,不会产生明显差异。要所谓高保真,原则是尽量使用平衡传输,线越短越好。但在高频射频(nMHz---nGHz)例如3G通信器材中,厘米长的线影响都是巨大的。
相位差主要来源于电感、电容(L、C)的影响。但在功率输出的极低阻抗的电路中对听感可忽略不计,对级间如输入、输出阻抗几十千欧的传输就会产生可闻变化。
[23 楼] 作者: triplex& & 时间:
原文由 普兰 发表
谢谢诸君鼓励!有关理解:
关于信号线路传输,与电缆阻、容、频率、距离等参数相关,会产生频幅衰减和相移等变化,这些都可通过建立等效电路模型,运用初等数学来分析影响。
一般说,在音频领域,只要使用合格、适用的电缆和接插件,不会产生明显差异。要所谓高保真,原则是尽量使用平衡传输,线越短越好。但在高 ......&&
这些东西早就算过很多次了,不过不信的人恒不信 :-)
[24 楼] 作者: 原野牧哥& & 时间:
原文由 普兰 发表
在隔壁论坛发的首贴:
& && && && && && && &关于音响热议焦点问题的己见
& & 玩音响多年了,今天心血来潮,就几个焦点问题说些己见,不敢用老外《音响界十大谎言》的口气说话,因为深知天外有天,以下言论只是个人多年从事专业设计和业余发烧的体会,仅供初哥参考、高手拍砖。
一、关于音响的本质
& & 现代人 ......&&
这样的探讨是能学到知识的,赞一个。
[25 楼] 作者: wynhdam& & 时间:
有兴趣没条件。做个记号学习。各位老师继续。
[26 楼] 作者: windyboy& & 时间:
第二期开了个好头,希望能延续得久一点,减少无意义的相互攻击职责,那客观事实来说话
[27 楼] 作者: jdai& & 时间:
我先潜水。
[28 楼] 作者: jdai& & 时间:
有些话先不说。譬如关于普兰的那些观点。
[29 楼] 作者: imareal& & 时间:
原文由 triplex 发表
这些东西早就算过很多次了,不过不信的人恒不信 :-)
喇叭线对声音信号的相位影响很小,可以忽略,这点很清楚。
声音幅度的变化,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没有争论。现在想知道的是音波中相位的变化人耳是否能察觉,是否敏感?有怎样的感觉?
再详细点:音乐中二次或三次谐波对与基波的相位发生了变化,但幅度没有变,人耳是否可以察觉?(左右声道同样变)。
谁有这方面的知识或实验请发表一下,我很想知道。
[30 楼] 作者: corinthian& & 时间:
人的耳朵其实是相当不敏感的
不开玩笑的说,无忌这么多泡菜,找出来一个能判断绝对音高的都难,更别说听泛音相位了,还谈什么金耳朵.
99.99%的发烧友都是烧得心理补偿,其中又以烧咸菜的为最典型
这玩意儿实话大家伙儿不愿意说而已,因为得罪人,断人财路
如果说烧镜头烧相机三脚架还有点实在东西的话,烧音响的就跟直接往水里扔钱差不多
国内的音响发烧友那几个论坛,上面只有两种人,枪手,和傻子
比较典型的比如耳机俱乐部
至于某些脑残理论,什么光纤传输丢失信号啊,CD有数码味啊,说实话都懒的批驳,我上班的地方每天光纤流过的工作数据上T, 真的要是能误码率到了让你听出来的地步,我们公司上万人全都得跳楼了
真要想便宜好声其实也很简单, 电脑APE + 光纤+好点的 DA ,剩下的放大器和喇叭粗活一下就差不多
[31 楼] 作者: triplex& & 时间:
原文由 imareal 发表
喇叭线对声音信号的相位影响很小,可以忽略,这点很清楚。
声音幅度的变化,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没有争论。现在想知道的是音波中相位的变化人耳是否能察觉,是否敏感?有怎样的感觉?
再详细点:音乐中二次或三次谐波对与基波的相位发生了变化,但幅度没有变,人耳是否可以察觉?(左右声道同样变)。
谁有这方面的知 ......&&
我前面有过计算,线材造成的声音幅度的差别,低频基本没有,高频最多也只有0.05dB,人耳对这么小的频谱变化是极其不敏感的。
至于相位的计算,先贴点数据,2m长的铜线,电容在100pf以下(同轴电缆的水准),电感不超过10uH(假设布线得当,以直导线计算)。喇叭的直流阻抗假设为8欧姆,电感0.5mH(直流情况,取平均值,一般的八寸单元0.1mH到1mH都有,其实喇叭是个非常复杂的器件,电感随音圈的位置变化)。谁来做一下具体计算?
[32 楼] 作者: Bohnenkaffee& & 时间:
如果用均衡器的话,那咸菜就几乎没有什么作用了。
[ 10:26 补充如下]
发烧与不发烧是追求方向的问题,没必要发生冲突。发烧应该大量比较才得以实施的一种经验,不能人云亦云,不发烧就要靠知识来武装自己。我个人倾向于不折腾的条件下听音乐,自己慢慢适应器材,过得去就行。属于掩耳盗铃型。
[33 楼] 作者: imareal& & 时间:
原文由 triplex 发表
我前面有过计算,线材造成的声音幅度的差别,低频基本没有,高频最多也只有0.05dB,人耳对这么小的频谱变化是极其不敏感的。
至于相位的计算,先贴点数据,2m长的铜线,电容在100pf以下(同轴电缆的水准),电感不超过10uH(假设布线得当,以直导线计算)。喇叭的直流阻抗假设为8欧姆,电感0.5mH(直流情况,取平均值,一 ......&&
我是要弄清楚人耳对相位失真的敏感度,不是要讨论喇叭线对相位的影响。
抛开喇叭线不谈,假设用音频信号处理器把二次谐波移相+-45度或+-90度(这肯定会造成一点时差),我们的耳朵会不会觉察?如果能觉察,有什么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和相位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东西呢?比如在高保真放大器中要求失真度很低,当然也会使得相位失真很低,所以没有人注意这个事情。但是在模拟时代,所有的分频器,均衡器都要有RC电路,不可避免的会造成附加的相移,但是没听见有人抱怨。
这里想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到底相位失真对人耳朵有什么影响?我们知道耳朵对幅度失真的敏感度,就是我们的设计依据之一,知道相位失真的影响,也是我们设计高保真音响设备的依据。
[imareal 编辑于
[34 楼] 作者: Bohnenkaffee& & 时间:
原文由 imareal 发表
但是在模拟时代,所有的分频器,均衡器都要有RC电路,不可避免的会造成附加的相移,但是没听见有人抱怨。 没人抱怨是没有追求的结果,就像绝大多数人拿个dc甚至手机拍照片一样。大底,大光圈的好处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有人就非大幅不可。不要均衡器是某些人的追求,这样就使得他们不停的换器材。目前我是一个接受均衡器的人,对音乐的追求是音质(我个人喜欢的,不是那种普世的),声场什么的还没有触及,如果要追求,聆听环境一定要改变,其次才是器材。
[35 楼] 作者: FreckleAM& & 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6 楼] 作者: Turnberry& & 时间:
看到现在,没敢吱声……
想了半天,还是老家的俗话:猪往前拱,鸡往后刨……
[37 楼] 作者: cong1517& & 时间:
原文由 imareal 发表
我是要弄清楚人耳对相位失真的敏感度,不是要讨论喇叭线对相位的影响。
抛开喇叭线不谈,假设用音频信号处理器把二次谐波移相+-45度或+-90度(这肯定会造成一点时差),我们的耳朵会不会觉察?如果能觉察,有什么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和相位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东西呢?比如在高保真放大器中要求失真度很低,当 ......&&
相位失真和频率、响度相关,显然左右声道的相位失真不一致导致声场不准,另外,相位失真导致弱音和强音在时间轴上出现偏差重叠时,人耳掩蔽效应使弱音听不到。
可以这么说,音响器材的定位和分析力是相辅相成的,世界上没有定位准分析力差的器材,也没有分析力高定位差的。
[38 楼] 作者: f801& & 时间:
原文由 triplex 发表
我前面有过计算,线材造成的声音幅度的差别,低频基本没有
这是一条AQ的中低档线,但不是最低档的线,对比下面那个50美元D类放大的原厂附带线,低频的改变,能够区别出来的人我觉得:除非你是聋的。
组合特写:
[39 楼] 作者: f801& & 时间:
原文由 jdai 发表
有些话先不说。譬如关于普兰的那些观点。
其实我顶的是这句,因为后来我觉得,得罪太多人就不太好啦,尤其是用D50最低档的数码单反的人跟你叫板的时候,你不知道是哭好呢?还是笑好呢?哈哈
原文由 普兰 发表
买了百万器材,随机线和音响商推销粗大精美的“发烧线”一比,大腕们买点贵线是情理之中的。但忽悠工薪族初哥换高价线调声是不是有点不地道了?音响界熟不知线商的暴利秘密?&&
[40 楼] 作者: triplex& & 时间:
原文由 f801 发表
这是一条AQ的中低档线,但不是最低档的线,对比下面那个50美元D类放大的原厂附带线,低频的改变,能够区别出来的人我觉得:除非你是聋的。
无论是电感,电容还是趋肤效应,都是在高频上的衰减明显。分布电感和电容带来的相位变化,也是高频上比较明显。
不过高频衰减和低频增强其实是一回事。
[triplex 编辑于
[41 楼] 作者: imareal& & 时间:
原文由 cong1517 发表
相位失真和频率、响度相关,显然左右声道的相位失真不一致导致声场不准,另外,相位失真导致弱音和强音在时间轴上出现偏差重叠时,人耳掩蔽效应使弱音听不到。
可以这么说,音响器材的定位和分析力是相辅相成的,世界上没有定位准分析力差的器材,也没有分析力高定位差的。
左右声道的相位失真不一致导致声场不准这是公认的。我把问题再简化一下,只讨论单声源的情况。
“相位失真导致弱音和强音在时间轴上出现偏差重叠时,人耳掩蔽效应使弱音听不到。”这是我想知道的东西。可惜太简单了,能否多说一些?或介绍些资料研究一下?
[42 楼] 作者: windyboy& & 时间:
原文由 f801 发表
其实我顶的是这句,因为后来我觉得,得罪太多人就不太好啦,尤其是用D50最低档的数码单反的人跟你叫板的时候,你不知道是哭好呢?还是笑好呢?哈哈
我就见过不少用入门单反,包括D50拍得很好的,就在无忌
当然人家的器材价格是便宜,如果叫板价格的我显然是没什么优势
但如果叫板照片的话,我觉得没什么不可以的
[43 楼] 作者: 落雨收柴& & 时间:
原文由 f801 发表
其实我顶的是这句,因为后来我觉得,得罪太多人就不太好啦,尤其是用D50最低档的数码单反的人跟你叫板的时候,你不知道是哭好呢?还是笑好呢?哈哈
再得罪太多人,用手机拍照都要跟你叫板了。。哈哈哈~
[落雨收柴 编辑于
[44 楼] 作者: 小熊带眼镜& & 时间:
请问普兰先生:
“另位朋友也不想破坏装修,但他学理科,接受了信号处理的建议,买了台二手数字处理器一千多元。1、首先使用处理器接入前后级之间并做直通处理,接上拾音话筒、打开处理器的粉红噪声发生器,作自动房间频率均衡、存储;2、将原功率分频取消,用处理器作前级分音,将一台闲置的小合并功放推中高号角,原功放推低音。3、仔细预设分频点、衰减斜率、和增益控制,存储参数后开机试声,再在线播放熟悉曲目,细调各个参数,每每转动调节轮,音质都会明显变化,再试试高低音信号的相位,直到声音柔和、亲切、悦耳,自己基本满意(音乐欣赏带有明显主观性,因每人的好恶、听力、爱好的不同,好声最主要的是自己满意)存储一个场景。;
这一段能详细解释吗?或者什么地方有具体资料?
我想做这个测试,具体的 数字处理器 的型号是什么?“拾音话筒”有具体性能要求吗?
有什么软件可以配合进行这个实验吗?
问题挺多,期待普兰先生拨冗回答。谢谢!
[45 楼] 作者: KNDETIE& & 时间:
原文由 普兰 发表
所谓6N、7N纯属商家炒作。
买了百万器材,随机线和音响商推销粗大精美的“发烧线”一比,大腕们买点贵线是情理之中的。但忽悠工薪族初哥换高价线调声是不是有点不地道了?音响界熟不知线商的暴利秘密?
很难想象用几十万元的高级音响听下雨般哗哗响的老磁带,炒豆般的老唱片还有什么享受而言。
作为娱乐和怀旧情怀,玩玩开盘、黑胶、胆机都无可厚非,我也收藏者不少30年前我创作的所谓广播剧、曲艺节目的开盘带和几百盘商品盒带,LP也有不少,但昧着良心硬说模拟比数字好,恐怕就贻笑大方了。
[46 楼] 作者: FreckleAM& & 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7 楼] 作者: FreckleAM& & 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8 楼] 作者: FreckleAM& & 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9 楼] 作者: 落雨收柴& & 时间:
原文由 FreckleAM 发表
把你的手机亮一下骚,行吗?
晕,你误会我的意思了,你怎么就没看明白呢。
[50 楼] 作者: 落雨收柴& & 时间:
原文由 普兰 发表
买了百万器材,随机线和音响商推销粗大精美的“发烧线”一比,大腕们买点贵线是情理之中的。但忽悠工薪族初哥换高价线调声是不是有点不地道了?音响界熟不知线商的暴利秘密?
很难想象用几十万元的高级音响听下雨般哗哗响的老磁带,炒豆般的老唱片还有什么享受而言。
作为娱乐和怀旧情怀,玩玩开盘、黑胶、胆机都无可厚非,我也收藏者不少30年前我创作的所谓广播剧、曲艺节目的开盘带和几百盘商品盒带,LP也有不少,但昧着良心硬说模拟比数字好,恐怕就贻笑大方了。
不敢苟同!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45电子管功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