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写原创文章,内容介绍产品好处和提高消费者心理学兴趣 如有兴趣可电邮我

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原创]有证据表明韩仁均的《我的坦白书》是真的。
17302 次点击
1:10:04 发布在
这个证据很简单,就是新浪微博博主“严惩一切罪犯”所收到的署名韩仁均的《我的坦白书》的发送邮箱属于上海官方市民信箱系统。而这个市民信箱系统需要提供身份证号码实名注册。这个信箱的注册者应该就是韩仁均,如果不是韩仁均,那么也是一个有真实身份信息的上海市民。见链接:&署名韩仁均的《我的坦白书》的发送邮箱为。图为“严惩一切罪犯”在其微博公布的邮件截图。该电子邮箱不是伪造的,至少不是PS的。如果“严惩”本人造假,那么只需注册一个发件邮箱即可,无需PS。&&上海市民信箱注册须知。截图:&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屏风论剑2]
[流星雨72]
[正道2012]
[香港牛仔]
[超级杀豚狂]
[绝世好剑1]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0:48 &&
严谨点,猥琐的猿人君是个惯犯了,又不是第一次作案。为了不留下蛛丝马迹,不会以自己姓名的字母来注册邮箱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4:21 &&
猪头,这个智商有能力打假吗?你不过是方舟子洗脑的弱智儿而已,好在满七个月,毒针不会扎你。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7:16 &&
韩仁均使用一个需要身份证号码注册的信箱给“严惩一切罪犯”发送《我的坦白书》,目的是为了表明信件和身份的真实性。如果他人冒用韩仁均名义伪造《我的坦白书》,再用上海市民信箱发送出去,那么在注册上海市民信箱时就会暴露自己,造假者不会傻到这份上,造假者只需注册一个非身份证号码验证的信箱发送《我的坦白书》即可,还很安全。所以,《我的坦白书》为韩仁均所写,是可信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8:20 &&
1:34:21 的原帖:猪头,这个智商有能力打假吗?你不过是方舟子洗脑的弱智儿而已,好在满七个月,毒针不会扎你。一张嘴就排泄,不可救药,也许四两拔干片好用,韩粉用了都说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1:35 &&
1:30:48 的原帖:严谨点,猥琐的猿人君是个惯犯了,又不是第一次作案。为了不留下蛛丝马迹,不会以自己姓名的字母来注册邮箱的如果韩仁均有自首的诚意,那么他不仅不会在乎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反倒会有意使用真实途径发送《坦白书》。那个发件信箱是需要身份证号码验证才能注册的。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1:45:43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6:10 &&
1:34:21 的原帖:猪头,这个智商有能力打假吗?你不过是方舟子洗脑的弱智儿而已,好在满七个月,毒针不会扎你。韩氏骗子如果自首,韩粉如丧考妣。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4:24 &&
  新浪微博博主“严惩一切罪犯”所收到的署名韩仁均的《我的坦白书》的发送邮箱hanrenjun1957@属于上海官方市民信箱系统。而这个市民信箱系统需要提供身份证号码实名注册。这个信箱的注册者应该就是韩仁均,如果不是韩仁均,那么也是一个有真实身份信息的上海市民。  所以,《我的坦白书》的可信度极高,不可忽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7:48 &&
上海开通“市民信箱”首期推出100万个
日16:09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频道叶国标 陆文军8月19日报道:上海“市民信箱”18日正式开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以普通市民的身份,申请开通了自己的“市民信箱”。陈良宇表示,“市民信箱”要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真正成为设在市民家中的“高速快递”。  “市民信箱”是一个实名制电子邮件服务系统,每个邮箱10M空间,首期将推出100万个,试运行一个月以来,申请用户已超过8万人。  与普通电子邮箱相比,“市民信箱”除了具有电子邮件的收发功能外,还可为个人定期发送“四金”缴付记录、公用事业账单、信用卡对账单、个人信用提示、驾驶员违章通知等个性化信息和政府公共服务信息,为市民提供一个便捷、权威、安全、诚信的信息服务平台。实名制信箱地址还可作为网上身份认证的依据,成为市民通过网络办理各类业务的“钥匙”。  据悉,目前,全市已设立了170个“市民信箱”受理点。到本月底,上海每个街道(镇)都将设立受理点。各区县信息委还将把流动受理点开进社区、企事业单位。为确认“市民信箱”用户的真实身份,市民到受理点申请开通时,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和社保卡(或户口簿、居住证)。  上海市市民信箱电子邮件系统管理中心表示,“市民信箱”的系统功能和服务内容将进一步完善,真正成为政府部门、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与市民联系互动的桥梁和纽带。同时还将不断拓展邮件的接收方式,尽早开通统一消息服务系统(UMS)。届时,市民还可通过短信、传真和语音电话等方式接收邮件。  在上海电信客服中心工作的张颖有幸被选为上海“市民信箱”的首批评测员。她告诉记者,上海“市民信箱”开通很及时,对每个市民的生活、工作都有帮助,所以她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已提交了申请。她表示,将认真做好评测工作,多提建设性建议,希望“市民信箱”办得越来越贴近市民需求。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0:59 &&
“上海市民信箱”免费开通收缴水电煤日11:30收缴水、电、煤账单,全在一个电子邮箱里搞定。昨天,市民信箱()开通5周年之际,推出“收、查、付”一条龙服务功能。除了水电煤,市民还可通过电邮订阅“四金”缴费记录、个人医疗记录、个人信用提示、银行卡对账单等一连串民生单据。 作为2004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市民信箱免费为市民(包括非沪籍人口)开设“实名制”电子邮箱,至今已覆盖全市370万用户,日均主页浏览量超过10万人次。目前,市民信箱受理点达408个,遍布19个区县。  即日起,市民信箱用户登录邮箱,可按时收取自己家中的“水电煤”公用事业电子账单并完成在线支付。据介绍,市民信箱几乎成了个人“财务管家”,从公积金、养老金、医保金记录,到“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对账单,都可在邮箱中随时查询。如出现不良信用记录,本市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将通过市民信箱向用户发出“个人信用提示”。  市民信箱正与各大医院联手拓展个人医疗记录“一网通”。目前,在全市23家三甲医院和6家长宁区内医院就医的用户,可在邮箱中免费接收自己的血、尿化验单等电子图表。相关负责人透露,加入这一服务的医院范围和医疗记录种类还将陆续扩大。另外,截至上月底,全市近120万户家庭、11万名教师已开通“家校互动”系统,基本覆盖沪上中小学和幼儿园。  怎样开通市民信箱?  任何在沪生活和工作的“市民”(不必拥有上海户口)都可申请市民信箱,且完全免费。只需携带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社保卡、护照、军官证),前往分布在全市的市民信箱受理点(可拨968888查询就近网点),填写申请表,并核准身份,即可到网上完成“用户注册”,开通自己的实名账户。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3:52:50 &&
我希望这是真的,也确是韩1写的。这样至少说明韩猥琐没有白读书。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4:19:35 &&
依旧怀疑。从韩二目前的表现来看,不太可能。算上今天,我在未名空间已经连续三天看见寒二的正面报道:“韩寒担任电子读物《一个》主编”;“韩寒再度开腔谈民主:在大陆推行民主比台湾要难”;“韩寒面对的诱惑真不小&写500字就能拿500万”。说明韩二背后的人是下了血本要让这个骗子回光返照。这股势力比周老虎强多了,是政客,商人,文人,无赖的大杂烩,不可小看。其次,虽然在网上,寒二的画皮已经被剥干净了,但主流媒体一直没有跟进,韩一这条蛇也没有感觉到冬天的严寒,韩一还可以大把大把挣钱,现在认罪太早了点。最后,韩一现在认罪,绝对是爆炸性新闻,同时也意味着HH再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墙倒众人推,媒体,公知没有理由继续保持沉默。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5:19:41 &&
今日捞得越多,日后还得越惨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6:16:34 &&
1:34:21 的原帖:猪头,这个智商有能力打假吗?你不过是方舟子洗脑的弱智儿而已,好在满七个月,毒针不会扎你。&&&& 韩氏骗子如果自首,那些为了商业利益而大肆挺韩的假韩粉们将如丧考妣。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6:41:16 &&
冒充别人的信箱发信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10多年前就有很多人会这么做了。不说明问题。
共 17302 次点击,71 个回复& 1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南会馆&&├珠三角&&├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有证据表明韩仁均的《我的坦白书》是真的。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叮咚产品介绍】_叮咚原创文章_Ding Dong晒单_什么值得买
当前位置:
08-02 17:00
07-30 17:31
07-24 15:25
07-12 15:37
06-23 17:45
06-19 18:51
06-16 14:07
03-19 15:14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忘记密码?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原创:《中国电视报》日第49期中的错别字
原创:《中国电视报》日第49期中的错别字
1.粗体字是有差异的部分,请重点关注。
2.括号里面的一般为正确和规范的读音、用字或用词。
《央视多频道并机直播元旦晚会》一文中,“《启航(起航)2012元旦晚会》”一句中,应该用“起航”错写成“启航”了。
“启程”如改用“起程”则更加规范。后者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正解的规范用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起步、起身、起程、起跑以及起航等,都是规范词形。
“启”,《说文口部》:“启,开也。从户,从口。”又《说文攴部》:“啟,教也。从攴,启声。”现在简化合成一个“启”。启的本义是“开门”,引申出“打开”“开始”。
“起”,本义“由躺或坐到立起来”,《说文走部》:“起,能立也。从走,已声。”后引申泛指“动起来、上升”。如“起跑”、“起飞”、“起锚”等。因为“起立”被认为是行为的开始,故“起”又引申出“开始”之意。
底部通栏小广告《脑血栓 脑梗塞 中风偏瘫
快用专利药》一文中,“治的(得)快
好的(得)利索”一句中,应该用“得”错写成“的”了。
注:(杜永道)
在汉语书面语中,“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一般情况下,三者的区别是显著的,但有的时候容易用错。下面说说几种容易用错的情况。
先说“的”跟“地”。你一定知道,定语的后面写“的”,状语的后面写“地”,这一般不会用错。但有一种情况却容易搞错:在偏正词组中,修饰成分是双音节形容词,中心语是双音节动名词,也就是具有名词作用的动词。“彻底de解决”就属于这种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判定用“的”还是用“地”的方法是,如果这个词组处于主语或宾语位置,写“的”,如果处于谓语位置,写“地”。下面以“彻底de解决”为例来说明:
(1)彻底的解决,还需要一些时间。
(2)矛盾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3)这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已经彻底地解决了。
(4)我们必须彻底地解决这个阻碍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1)中“彻底de解决”处于主语位置,(2)中“彻底de解决”处于宾语位置,所以这两个句子中都用“的”。(3)(4)中“彻底de解决”都处于谓语位置,所以用“地”。在实际使用中,这种结构处于主语位置时,中间写“的”写“地”都比较常见。
应当注意,有的时候这种偏正词组充当宾语的时候,“的”“地”都能使用,但用“的”跟用“地”意思有细微差别。例如:
(5)他喜欢剧烈的运动。
(6)他喜欢剧烈地运动。
体味一下这两个句子会发现,(5)是说喜欢很用力、动作猛烈的运动项目,表明的是喜欢的运动种类。(6)是说喜欢很用力、动作猛烈地进行运动,表明的是喜欢的运动方式。这时,要根据表达的意思来细心确定使用“的”还是“地”。
再说“的”跟“得”在使用中易混用的情况。
有的时候,句子里可以用“的”,也可以用“得”,都说得通,不过意思有明显区别。例如:
(7)快得谁也追不上。
(8)快的谁也追不上。
(7)是述补结构,整个句子是说明“快”的程度。(8)中的“快的”是名词性的“的”字结构,整个句子是主谓结构。这里的“快的”是说话人所指的某个人或事物。例如指跑步跑得快的人:“操场跑道上,慢的落在后面老远,快的跑得像一阵风,谁也追不上。”又例如指跑得快的汽车:“赛车的时候,快的老跑在前面,慢的总是跟在后面。”
“得”跟“地”也有容易混淆的情况。例如:
(9)高兴得跳起来。
(10)高兴地跳起来。
这两个句子都能成立,但意思有所不同。
(9)是说明当事人的心情,语义侧重在“高兴”。我们可以将其扩展,使意思更显豁,例如:“刘敏听说自己考上了市重点大学,高兴得跳了起来。”因此,“高兴得跳了起来”是说“跳起来”时的程度。
(10)是说明“怎么样跳起来”,语意侧重在“跳”,我们可以将其扩展,例如:“王东辉刚到操场,几个同学就邀请他跳绳,王东辉跟同学们一起高兴地跳起来。”所以,“高兴得跳起来”是说“跳起来”的状态。
因此,应细致地根据表达的意思来选择“地”或“地”。比如,“这次测试,她考de特别出色”中,应该用“得”;“村民们正在紧张de收割麦子”中,应该用“地”。
A2版(责编:司楠)
底部通栏小广告《免支架、防猝死
认准病根治心脏》一文中,“不必搭桥、不放支架、不必常年(长年)服药”一句中,应该用“长年”错写成“常年”了;“不再常年(长年)服药”一句中,应该用“长年”错写成“常年”了;
注:“常”我们可以理解为经常、常常,这是表示频率高的意思。“长”则可以理解为长久、持续不间断的意思,例如“长年在外”、“长相厮守”,长年在外的人是回不了家的。
“长”往往表示的是不间断的;“常”则一般表示间断的。如果要表示长时间不间断的意思,还是应该用“长久”的“长”字。如“长年在外”、“长年积雪”。当然,到了“天长地久”的时候,就更没有人把“长”字用“常”来替换了。
A3版(责编:徐凯旋)
《五大看点揭秘央视元旦晚会》一文中,“《启航(起航)2012——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一句中,应该用“起航”错写成“启航”了;“《启航(起航)2012》将于12月31日晚在北京国家体育馆隆重举行”一句中,应该用“起航”错写成“启航”了;“汇聚(会聚)众多名家”一句中,应该用“会聚”错写成“汇聚”了。
注:“汇聚”与“会聚”的差异,核心在于“会”与“汇”的不同。
“会”的繁体为“會”,甲骨文、金文中的“会”下面的“口”代表容器,上面是盖子,中间是装在容器中的东西,表示器与盖相合的意思。所以,“会”的本义为聚合,既然装起东西盖上盖子,就免不了有“人”的存在。因此,“会”还可以引申出相逢(如会面)之义,同时又可指有目的的集会(如晚会)或者团体(如工会、协会)。此外,“会”还有理解、懂得、通晓、擅长的意思,如体会、能说会道等。
“汇”的繁体为“匯”、“滙”和“彙”,其中,“匯”是形声字,从匚(fāng,即筐子),淮声,其本义为盛器。“彙”也是形声字,从韦(y&,即长毛兽),胃声。“彙”本义为刺猬,引申为类、族类,如汇类(分类再聚集)、汇纂(类集编纂)等。另外,和货币有关的也用“汇”,如外汇、汇率。
一般来说,和人有关的“聚集”,往往使用“会”,表达人聚在一起的意思。既然是“盛器”,“汇”自然也就含有把东西放到一起的意思,如汇总、汇合、汇报。与和人有关的“会”字相对应,有“氵”的“汇”自然就有河流汇合的字义并往往负责构成和“水”有关的词,如汇涌(汇集涌流)、汇濊(水流深广的样子;濊,hu&)、百川所汇、汇成巨流。我们可以参照这样的原则对比一些常见的词,如会合(人的聚拢,如两军会合)与汇合(水流聚集)、会展(名词,会议和展览,如会展中心)与汇展(动词,把商品汇集在一起展览)、总会(小团体的上级机构,如工商总会)与总汇(把一些相关的东西放在一起而成的东西)。
“汇聚”与“会聚”的差异,其实本质上是“会”与“汇”的差异。笔者认为可以按照是否涉“水”来区分,凡涉“水”的,宜用“汇聚”,反之则宜用“会聚”。
《音乐频道筹备春节音乐会》一文中,“其中既有蕴含(蕴涵)中国传统过年特色的《春节序曲》”一句中,应该用“蕴涵”错写成“蕴含”了。
A4版(责编:石炜)
《天使的翅膀》一文中,“他们(她们,都是女性)最希望看到的是这些孩子在进行治疗和康复后”一句中,应该用“她们”错写成“他们”了。
底部通栏小广告《吃冬虫夏草
九种病好得快》一文中,“绝不(决不)多赠”一句中,应该用“决不”错写成“绝不”;“降压、降脂、降血粘(血黏)”一句中,应该用“血黏”错写成“血粘”了。
注1:此处商家不过是在表态而已!
“绝”是会意字,从纟(
m&),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其本义就是把丝弄断。一些古代的“绝”字都有些像人用刀切割丝线的情景,所以“绝”字就有“断开”、“断绝”的意思。断开的东西前后不相连属,“绝”便有了“后无继者”的含义(比较典型的词语包括绝交、绝情、绝笔、绝唱、绝代佳人、恩断义绝、绝无仅有等),从而引申出“极”、“最”、“唯一”等意思,进而发展出“绝对”这个意义。“绝”用在否定词“不、无、非”等前面,表示完全否定。“绝不”可以理解为“全然不”,进一步说,就是“所有情况下都不”或者“任何情况下都不”。因此,“绝不”所表达的意思偏重于对客观事物否定的程度,表示完全否定。
“决”是形声字,本来写作“决”从水、夬(
gu&i)声。从夬得声的字多有“断”、“缺”的意义,比如“抉”是“挖出”、“玦”是“有缺口的佩玉”、“缺”是“器皿破损”等。“决”也和“断”、“缺”有关,它的本义是“挖开堵塞物使水流动”。人们在做出判断或决定之前,总是要经历一个走出困惑、豁然开朗的心理过程,“决”的本义和这个心理过程相似,所以“决”自然就引申出“判断”、“决定”等意义,并进而有“肯定、一定”的意思。“决”用在否定词“不、无、非、没”
等前面,偏重于表达坚决否定的主观态度,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决不”就是“坚决不”的意思,它是在表达说者的态度而不一定是最终的事实或结果。
通常情况下,第一人称作为主语的时候,往往是在表述说者的态度,宜用“决不”,并且可以写成“坚决不”。非第一人称作为主语的时候,往往在表述说者对别人所做的事情的结果或者客观事实的一种期望或者猜测,宜用“绝不”,并且可以写成“绝对不”。
黏和粘原本是二形一字,都是黏性材料,只是制作黏性材料的原料不同,一个用大米,一个用黄米(黍)。专家们在整理异体字时,曾把黏字作为异体字淘汰了。后来又恢复黏字,这样就出现了一字二形。于是,专家们将两个字的音和义重新规范:粘读zhān(沾),义为“使连结”;黏读ni&n(年),义为“黏性”。
A5版(责编:王红)
底部半通栏小广告《400年老药,治眼奇效》一文中,“玻璃体混浊(浑浊)”一句里,应该用“浑浊”错写成“混浊”。
浑浊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水或空气有杂质、不纯洁”。例如:这条河浑浊不堪。二是指“不清澈透明”。例如:这杯水很清澈,那杯水显得浑浊。
玻璃体混浊(vitreous
opacities)不是病名而是玻璃体最常见的一种现象。许多重要的眼底病是由于有了玻璃体混浊而引起患者注意才就诊的。玻璃体混浊就是指玻璃体内透明的凝胶体,出现不透明体即混浊。多种眼疾可以引起玻璃体混浊,最常见的是老年性变性、近视性变化、玻璃体后脱离和生理性飞蚊症,此外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原发性家族性淀粉样变性、闪光性玻璃体液化等也可出现眼前黑影等临床表现。
底部半通栏小广告《治疝气
无需(无须)手术》一文中,“无需(无须)手术”一句中,应该用“无须”错写成“无需”了。
注:“须”单独使用时有“一定要”的意思,用在动词前,有副词的明显特征。“需”是动词,有需要、需求的意思,有时更指需要用的东西。
A6版(责编:张斌)
底部通栏小广告《同仁养生堂六种灵芝治大病》一文中,“吃灵芝孢子粉全身疾病好的(得)快”一句中,应该用“得”错写成“的”了;“溶解脑血管淤血(瘀血)块”一句中,应该用“瘀血”错写成“淤血”了;“服用2(两)周期告别失眠困扰”一句中,应该用“两”错写成“2”了。
根据《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注释,“瘀”字的义项有“积血”和“血液凝滞不通”两个,并且在词例中就有“活血化瘀”一词。而在“淤”字的注释下则没有这个义项。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却将“瘀”字作为“淤”字的异体字予以消灭,这是没有道理的,目前,没有任何正式的文件可以支持《现汉》的这个做法。因此,本着规范的做法,还是应该使用“活血化瘀”这个词形。
A9版(责编:王波)
底部半通栏广告《香油膏方妙治“颈腰椎病、膝关节病”》一文中,“效果却出人意料的(地)好”一句里,应该用“地”错写成“的”了;“有效成份(成分)定向营养修复关节软骨……”一句里,应该用“成分”错写成“成份”了;“关节屈伸不利(不力,即没有力道)”一句里,应该用“不力”错写成“不利”了。
“分”字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多音字,它在读f&n(奋)音时的常见用法有下面几项:(1)表“成分”,例如:水分、盐分、养分等;(2)表职责、权利等的限度,例如:本分、过分、名分、恰如其分、非分之想、分内的事情;(3)表人与人的情感,例如:情分、生分。在普通话口语中(一般见于我国北方地区),情分单独用“分(f&n)”表示这个意思时要读成儿化词,说成“分儿(f&nr)”,一般说成“分儿上”或者“情分上”。如“看在老同学的分儿上,你就帮他一下吧。”
“份”的常见用法有下面几种:(1)表整体中的一部分。例如:份额、股份。(2)做量词,用于表示搭配成组的东西。比较常见的是用于食品,也用于报刊、文件等事物。例如:一份快餐、一份报纸、几份材料、两份礼物。(3)做量词,用于比较抽象的事物。例如:这孩子还必须努力学习,不能光靠自己那份聪明;杂技演出时,那份惊险真让我揪心;我现在很忙,哪儿有这份闲心啊!(4)用于“省、县、年、月”后,表示划分的单位。例如:省份、县份、年份、月份。口语中说的“份儿上”是一个固定的词,表程度、地步或境地的意思。例如:他们俩在工作上的矛盾闹到这个份儿上,只好请领导出面调解了;虽然穷到这个份儿上,但是公路已经修到村口,只要把山货运出去,很快就能致富;不听别人劝说,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如今他只有哭的份儿了。
A10版(责编:李燕宁)
《采棉前的艰辛》一文中,“选取拍摄主人公并没有人们想像(想象)得(的)那么顺利”一句中,应该用“想象”错写成“想像”了,应该用“的”错写成“得”了;“长年(常年)在外奔波的她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寄托对母亲的哀思了”一句中,应该用“常年”错写成“长年”了;“本以为看在央视栏目跟拍的份儿上(分儿上)”一句中,应该用“分儿上”错写成“份儿上”了。
“象”、“像”、“相”三字都是常用字,前两字音同形似,后一字有两个音,其中一个音也与前两字一样,并且字义上三个字有某种联系,因此很容易用混。再加上1964年国家语委曾经将“像”字(除“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一义外)简化为“象”字,《现代汉语词典》等词书都照此改过来了;而日国家语委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又规定,“像”字不再做“象”字的繁体字处理,一部分人按新规定做了,而许多人对新字表并未引起足够的注意,依然照1964年的旧字表和现行词典使用“象”、“像”字,使得“象”、“像”、“相”的使用更加混乱。为了纯洁祖国语言,对读者对社会负责,特提请各位作者、编辑同志注意,一定要以1986年的新规定为准,正确使用“象”、“像”、“相”字。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已确定“想象”为推荐词形。“想象”,一般认为是动宾结构,但也有认为是联合结构。如果是动宾结构,想的是事物的形状、样子,用“象”应该说是合理的。如果是联合结构,“象”字本身也是动词,即韩非子说的“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想”即“象”,“象”即“想”,用“象”同样应该说是合理的。
A11版(责编:赵晗光)
《谁说心脑血管病不能治愈》一文中,“冠心病效果特别的(地)好”一句中,应该用“地”错写成“的”了;“为了让广大的患者真正的(地)得到实惠”一句中,应该用“地”错写成“的”了。
A12版(责编:王萍萍)
底部半通栏小广告《腰痛、腰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一文中,“连破裂的纤维环也奇迹般的(地)愈合了”一句中,应该用“地”错写成“的”了。
A14版(责编:顾婷婷)
《麦家:谍战不过是件外衣》一文中,“麦家又对故事进行了无数次地(的)修改”一句里,应该用“的”错写成“地”了;“这是麦家小说创作中唯一一部不仅仅靠想像(想象)完成的作品”一句里,应该用“想象”错写成“想像”了;“与完全凭空想像(想象)的虚构作品相比”一句里,应该用“想象”错写成“想像”了;“需要我靠想像(想象)去补全”一句里,应该用“想象”错写成“想像”了;“但是现在我必须照着原来的样子去想像(想象)”一句里,应该用“想象”错写成“想像”了;“才能让英雄的故事流传出去而不至于被淹没(湮没)”一句里,应该用“湮没”错写成“淹没”了;“这两年写得(的,即写的东西)太多了”一句里,应该用“的”错写成“得”了。
“淹”是形声,从水、奄(yǎn)声,其本义是一条古水的名,即今金沙江的一段。后主要用来指被水覆盖了。淹没,《现汉》的解释是:yānm&,[动](大水)漫过、盖过:河里涨水,小桥都淹没了。
“湮”是形声字,从水、从垔(yīn),垔亦声。“垔”本指“西部黄土高原”,转指“江河源头”,引申指“地势高的水源”。“水”与“垔”联合起来表示“水从高处漫溢,四散而下”。“湮”的本义为漫没,转义为水从高处漫溢之前被堵住缺口。水从高处而下自然夹带泥沙,因此后来主要用来表示被泥沙覆盖了。湮没,《现汉》的解释是:yānm&,[动]埋没:湮没无闻。
底部半通栏小广告《老人夜尿多
中药能调治》一文中,“活淤(瘀)血”一句中,应该用“瘀”错写成“淤”了;“无需(须)多日”一句中,应该用“须”错写成“需”了。
A15版(责编:赵晖)
底部通栏小广告《大肚子瘪了》一文中,“感觉怎么也不象(像)69岁”一句中,应该用“像”错写成“象”了;“平衡代谢必须(必需)的营养元素”一句中,应该用“必需”错写成“必须”了。
“须”单独使用时有“一定要”的意思,用在动词前,有副词的明显特征。“需”是动词,有需要、需求的意思,有时更指需要用的东西。
由“须”、“需”构成的“必须”、“必需”两个词的区别是:
1.侧重不同。“必须”强调事理或情理上务必做到某种程度。“必需”是“必须需要”的缩略,强调作为条件一定要具备,必不可少。
2.词性不同。“必须”是副词,多作状语,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也可以用在分句前。“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主要作定语或谓语。
3.语气不同。“必须”带有比较强烈的命令语气、强调语气。“必需”为一般语气。
4.构词能力不同。“必需”有构词能力,可以构成“必需品”、“必需物资”等,“必须”则没有构词能力。
A16版(责编:王泽民)
《最后的船帮》一文中,“只有他能在被誉为‘断航滩’的龚滩创下一天放过8条船的记录(纪录)”一句中,应该用“纪录”错写成“记录”了。
“记录”在做动词时,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例如记录在案。记录在做名词时,指当场记下来的材料,如做会议记录,也指做记录的人,如推举他当记录。
“纪录”一般只做名词用,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以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打破纪录,创造新纪录等。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们只要把握住一点,就可以准确无误地用好“记录”和“纪录”,那就是看这个词是做动词用还是做名词用。如果做动词用,那一定是“记录”,如“请你把会议情况记录下来,整理成会议纪要”;如果是做名词用,那就要优先考虑“纪录”,如“三项指标都创造了新的纪录”。
最后,请你好好看看这句话:“请仔细查看一下记录,看是不是刷新了历史纪录,然后把这一情况记录下来,编印一本新的《纪录》。--当然,如果某项指标没有突破历史纪录,这个指标就不要记录了。”
《史迪威与24道拐》一文中,“抗日战争爆发后重庆作为涪都(陪都)”一句中,应该用“陪都”错写成“涪都”了;“因此24道拐的通车条件急需(亟须)改善”一句中,应该用“亟须”错写成“急需”了;“休整(修整,即修葺整理)完毕后24道拐比以前少了两个弯”一句中,应该用“修整”错写成“休整”了;“拍出的照片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的形象性标识(标志)”一句中,应该用“标志”错写成“标识”了;“当时仅九百多户人家的山城小镇晴隆竟成为滇黔公道(公路)上的后方重镇”一句中,应该用“公路”错写成“公道”了。
注:涪陵榨菜!重庆曾经是抗战时期的“陪都”!
底部半通栏小广告《家庭修脚》一文中,“老茧(老趼)”一句里,应该用“老趼”错写成“老茧”了;一文中,“无需(须)泡脚无需(须)专业技术”一句里,应该用“须”错写成“需”了。
注:蚕的茧子和人手足上所长的趼子可是大大地不同。“茧子”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面就是“蚕茧”的意思。这个东西可不是人手足因长期磨砺所留下的“趼子”。
底部半通栏广告《治颈腰椎病
有一绝》一文中,“使药物有效成份(成分)直达椎骨关节病灶”一句里,应该用“成分”错写成“成份”了。
A17版(责编:赵晗光)
《冬虫夏草,每盒只挣2元钱》一文中,“让更多的患者能吃的(得)起”一句中,应该用“得”错写成“的”了;“只有老百姓吃的(得)起”一句中,应该用“得”错写成“的”了;“整个人瘦的(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一句中,应该用“得”错写成“的”了;“醒来后头昏脑胀(头昏脑涨)等亚健康状况立即消失”一句中,应该用“头昏脑涨”错写成“头昏脑胀”了;“外贸公司的赵总感慨的(地)说”一句中,应该用“地”错写成“的”了;“据临床试验和很多消费者服用后反应(反映)”一句中,应该用“反映”错写成“反应”了;“降低血清3型前胶原和曾粘(黏)蛋白”一句中,应该用“黏”错写成“粘”了。
“反映”与“反应”读音相同,都读fǎny&ng,个别义项也颇类似,但两者也是有区别的。“反应”常见的用法是:(1)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例如:“地震前,有的动物有异常反应。”(2)打针或吃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烧、头痛、腹痛等症状。例如:“这种药虽然很有效,但有的人吃后会出现轻微的腹泻等反应。”(3)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例如:“他的发言在与会者中引起强烈反应。”(4)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例如:“发生热核反应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反映”常见的用法是:(1)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例如:“这起烟花爆炸事故反映出一些人的安全意识十分淡薄。”(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例如:“这几位同志反映的意见是有道理的,应当引起重视。”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反应”多是被动的,而“反映”多是主动的;“反应”一般不能带宾语,“反映”可以带宾语。
A18版(责编:王波)
《草根牛人
牛气冲天》一文中,“一切只源于(缘于)他已经练成了独步舞林的功夫”一句中,应该用“缘于”错写成“源于”了;“‘龙舞传说’街舞团的成立源于(缘于)一个偶然”一句中,应该用“缘于”错写成“源于”了。
“源”本作“原”,水流起头的地方,如源泉、源远流长。后引申为事物的来源、根据和出发点,也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源于”即“来源于、源出于、源自于”的意思,在实际用语中指主语对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基础。例如:无论任何时候,文学创作必须源于社会生活。“源于”在句中是“从……中来”意,引出主语对象“文学创作”产生、存在的基础。
“缘”本为佛教用语,谓宇宙中一切事物皆待缘而起、因缘而定,如缘起、因缘。后引申为事物产生、存在、发展的起因、原因。“缘于”即“起因于、鉴于、原因在于”的意思,在实际用语中指主语对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例如:班超投笔从戎缘于其远大的志
底部半通栏小广告《水蛭专治肾病
告别透析时代》一文中,“最后仍然摆脱不了尿毒症的噩运(厄运)”一句里,应该用“厄运”错写成“噩运”了。
A19版(责编:王波)
《远祖之谜》一文中,“他们(它们,猿是动物)应属于一老一少两个女性猿人”一句中,应该用“它们”错写成“他们”了;“他们把重点锁定在曾经出土了两件石器的南侧洞壁的砂质粘(黏)土层”一句中,应该用“黏”错写成“粘”了。
底部通栏小广告《纳豆激酶能迅速化开全身血栓》一文中,“高血粘(黏)”一句中,应该用“黏”错写成“粘”了;“绝(决)不多赠”一句中,应该用“决”错写成“绝”了。
A20版(责编:唐秀)
《预防扁平足
从宝宝抓起》一文中,“父母需(须)留心宝宝脚底板”一句中,应该用“须”错写成“需”了。
《护理口腔只是刷牙还不够》一文中,“还可以针对性的(地)选择牙线”一句中,应该用“地”错写成“的”了。
A21版(责编:程韬宇)
《正骨手法》一文中,“辩证论治(辨证论治)”一句里,应该用“辨证论治”错写成“辩证论治”了;“一般划(滑)向心性圆圈”一句里,应该用“滑”错写成“划”了;“主要表现为颈部因疼痛而转动不利(不力)”一句里,应该用“不力”错写成“不利”了;“向外划(画)圈”一句里,应该用“画”错写成“划”了。
辨证即是认证识证的过程。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所谓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两部分。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
,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
“画”和“划”其实涉及的是三个字:由“畫”简化而来的“画”字;一个由“劃”字简化而来的“划”字;还有一个“划”本字。注意,古时候“劃”和“划”
是不相同的两个字。
“畫”,会意兼指事。甲骨文上面从“聿”,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图形,整个字象人持笔画图之意。金文将下边的图形改为表示雕刻的“周”,篆文讹为“田及四界”,隶变后楷书写作“畵”,俗作“畫”。今简化为“画”。从甲骨文来看,“画”的本义当为“绘画”。(清全祖望《梅花岭记》:“为蛇画足”。蔡元培《图画》:“善画者多工书。”)金文、篆文讹变后,象“田及四界”,故取得“划分界线”之意。《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跡,画为九州。”后引申出“谋划、策划”之意。(《说文》:“画,计也,策也。”《史记淮阴侯传》:“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资治通鉴》:“助画方略。”)后来为分化字义,将“分割、划分”之后诸义另造字,加一义符“刀”写作“劃”。
“劃”,会意字,从“畫”从“刀”,“畫”兼表读音。所以“劃”的本义指“用刀割开东西”。《说文刀部》:“劃,锥刀画曰劃。”《广韵》:“劃,锥刀刻。”也表示“筹谋”,《广韵》同时说:“劃,劃作事。”
“划”,古已有之,与“劃”并无相干。“划”,形声字,从“戈”从“刀”,本指“镰刀”,意思是“拨水前进”,如“划桨”、“划船”。《辞源》、《词海》就坚持“画”“劃”“划”三字分列。遗憾的是,在“简化汉字”过程中,“劃”被简化为“划”,与原本“划水”的“划”字混为一谈。《现代汉语词典》将“劃”列为“划”的繁体字,然后将“划”字分列成5条:“划水”的“划(hu&)”;“划算”的“划(hu&)”;“划破”的“划(hu&)”后面缀上(劃)字,表示此“划”是“劃”的简体字。另列“划分”的“划(hu&)”和同“画”字的“划”,同样也得在后面缀上(劃)字表示是“劃”的简体字。
抛开“划水”的“划(hu&)”不管,“画”的主义项在“绘画”,“划(劃)”的主义项在“划分”,这就是根本区别。容易混淆的是,“画”字同时兼有“划(劃)”的“划分”“谋划”等义项,而“劃(划)”又源于“画”字,所以很多地方用“画”都不会错。只要注意几个只能用“划”不能用“画”的地方:“划分”、“划破”、“划算”、“划拳”、“计划”、“划拨”、“划时代”、“企划”等。只能用“画”不能用“划”的:“笔画”、“绘画”、“画地为牢”、“指手画脚”、“画押、画供”、“画等号”等。
底部半通栏小广告《前列腺疾病特效药问世》一文中,“活血化淤(瘀)”一句里,应该用“瘀”错写成“淤”了;“服用2(两)个月”一句里,应该用“两”错写成“2”了。
A22版(责编:杨存宝)
底部半通栏广告《〈高血压 不吃药〉 只送不卖 免费发放》一文中,“高血压最新康复书藉(书籍)《高血压
不吃药》一书正在免费发放”一句中,应该用“书籍”错写成“书藉”。
“藉”和“籍”这两个字形体相近,很容易弄错。
“藉”读j&音的时候,是杂乱的意思,常用词是“狼藉”,可解作乱七八糟。比如,“杯盘狼藉”是形容吃饭之后,酒杯碗筷和吃剩的东西乱七八糟摆放的样子。“声名狼藉”是形容人的名声极坏,名誉扫地,乱七八糟。
藉,从艹、耤声,“耤”古与“借”同,古人用五谷的秸秆编以为席,在祭奠时用以跪拜敬神,谓之“祭藉”,故“藉”从“艹”。慰藉(w&iji&),即安抚慰问之意。“藉”字的用法,除了作乱七八糟或借用解之外,还可解释为垫衬在下面的东西,如“枕藉”。千万注意,就算在内地已将“藉”简化成“借”字了,也不可将“声名狼藉”和“杯盘狼藉”两个成语中的“藉”字代替。因为,简化的是做利用、假托或借用讲解的“藉”,并非所有“藉”字。
籍j&,从竹耤声,耤又音j&,
籍,竹简,(1)古代记载赋税、户口等的档案、书册,(2)祖居或本人出生的地方,(3)代表个人对国家、组织的隶属关系,如书籍、典籍、祖籍、原籍、籍贯、国籍、党籍、学籍等。古代因为竹简成书,所以用竹字头,不可以草字头代之。由于很多事情是以册籍来记录的,如出生户籍,从古至今都是在出生地的政府机构登记造册。因此,人们在填写一些个人基本资料时,通常“籍贯”栏目,是指出生或从父母的本来一贯户口登记造册地。若错成“藉贯”,无法理解。由此又衍生出“国籍”、“学籍”、“党籍”等等,如果把“学籍”写成“学藉”那不是自言学了个乱七八糟?
A23版(责编:杨向红)
《常食动物血益健康》一文中,“古书《饮膳正要》在许多方中都提高(提到)动物血”一句中,应该用“提到”错写成“提高”了。
《眼睛告诉你9种病》一文中,“无需(须)手术即可了解血管”一句中,应该用“须”错写成“需”了。
底部通栏小广告《急寻500名高血压、心脏病》一文中,“高血粘(黏)”一句中,应该用“黏”错写成“粘”了。
A24版(责编:赵晗光)
《2公斤“九龙至尊”大银盘9.9元/克》一文中,“‘帝王’与‘龙’首次合壁(合璧)”一句中,应该用“合璧”错写成“合壁”了;“首次将‘帝王’与‘龙’合壁(合璧)”一句中,应该用“合璧”错写成“合壁”了;“‘九龙至尊’大银盘首次将中国历代139位帝王与吉祥之物‘龙’合壁(合璧)”一句中,应该用“合璧”错写成“合壁”了。
合璧:①两个半璧相合成圆,比喻两种事物放在一起,配合得宜或对比参照,如:诗画合璧、中西合璧。②也比喻日月同升,如:日月合璧(古称日月同升为日月合壁,是祥瑞的征兆)。
B1版(责编:王茂华)
《我们有一套》一文中,“令杨师傅(师父)都不得不刮目相看”一句里,应该用“师父”错写成“师傅”了。
凡是学徒称呼授技之尊长为“师父”。古语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故师父之妻当然被尊为师母,同门学徒之间则互称师兄、师弟或师姐、师妹。此种现象,也广泛地存在于中国的教育界(多指私塾)及各行业有学识或身怀绝技并设馆收徒的人员之家。甚至宗教界亦如此,连尼姑收徒也被尊称为“师父”。
“拜师”一词,就说明了“受拜”的一方有别于我们日常所说的那类“师傅”,“师”在“天地君亲师”的思想体系中名列第五名!“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在西汉思想界和学术界颇为流行。明朝后期以来,崇奉“天地君亲师”在民间广为流行,把它作为祭祀对象也已经普遍。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并对其意义进行诠释,特别突出了“师”
的地位和作用。民国时期,“天地君亲师”又衍变出“天地国亲师”
和“天地圣亲师”两种形式。(《“天地君亲师”源流考》,徐梓,《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另外,提醒同志们,赵本山曾经专门组织过跪拜的“拜师”仪式,此举曾经遭受批评。
B2版(责编:顾婷婷)
《沿海行》一文中,“期间(其间)”一句中,应该用“其间)”错写成“期间)”了。
“其间”与“期间”这两个词都是指“中间”的意思,但主要区别在于“期”与“其”。“期”指“时期”,“其”是指代词,相当于“这”、“那”、“这个”、“那个”。
“其间”是指某一段时间。从结构上分析,“其”修饰“间”,相当于“这”“那”等指示代词。在使用的时候,“其间”前面总有一段关于时间的叙述,“其间”承上表示“这段时间里”或“那段时间里”。如果“其间”前面再加上“这”或“那”,就重复了。我们熟知的经典例子是鲁迅先生《一件小事》里的话:“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其间”多用于书面,口语中,人们有时会在它前面加上“这”或“那”,现在也是不容忽视的语言事实。但引导规范,还是不要在前面加修饰成分。另外,“其间”也可指两个以上人或两种以上具体或抽象事物之间。
“期间”的用法恰恰相反,它前面应该加修饰成分,如“春节放假期间”“十一长假期间”“暑假期间”“这期间”“那期间”“开会期间”等等。现在有个用法是错误的,就是“期间”前面不加修饰成分,例子几乎天天都能见到。
《城市1对1》一文中,“无需(须)开采和运输”一句中,应该用“须”错写成“需”了。
B3版(责编:王军)
底部半通栏广告《神经性耳鸣终于好了
扔掉助听器也能听得清》一文中,“每天耳朵里会不停的(地)鸣响”一句里,应该用“地”错写成“的”。
B4版(责编:李珊珊)
《照亮心世界》一文中,“一个生活零乱不堪(凌乱不堪)的单亲妈妈演绎得活灵活现”一句里,应该用“凌乱不堪”错写成“零乱不堪”了。
B9版(责编:孙莲莲)
《乡土》一文中,“本节目纪录(记录)了这一活动从策划到录制的全过程”一句里,应该用“记录”错写成“纪录”了。
《讲武堂》一文中,“地中海2(两)条”一句里,应该用“两”错写成“2”了;“印度洋2(两)条”一句里,应该用“两”错写成“2”了。
B10版(责编:李冰)
《第十放映室》一文中,“《第十放映室》都会对上一年的电影市场作出(做出)相应的总结”一句里,应该用“做做”错写成“做作”了。
底部半通栏广告《灰指甲
滴一滴就好》一文中,“不需(须)修甲”一句里,应该用“须”错写成“需”。
底部半通栏广告《手足颤抖、帕金森病的福音》一文中,“从几十种中药中科学提取出有效成份(成分)浓缩而成--【太空&帕尔诺】(国药准字Z)”一句里,应该用“成分”错写成“成份”了。
B11版(责编:蔡楠)
《快乐戏园》一文中,“来自全国各地的33名‘快乐金星’汇聚(会聚)‘中国京剧城’——德州”一句里,应该用“会聚”错写成“汇聚”了。
《法律讲堂》一文中,“而是她的闺密(闺蜜)刘璐”一句里,应该用“闺蜜”错写成“闺密”了。
注:闺中密友!
《法律讲堂(文史版)》一文中,“不能当作(当做)一般家事看待”一句里,应该用“当做”错写成“当作”了。
《小区大事》一文中,“社区马上就要举办残疾人日的文艺汇演(文艺会演)了”一句里,应该用“文艺会演”错写成“文艺汇演”了。
注:会演,各地或各单位的文艺节目集中起来,单独或同台演出。具有汇报、互相学习、交流经验的作用。另有一词“汇报演出”,不能简单缩减为“汇演”。
B12版(责编:程韬宇)
《歌声与微笑》一文中,“精彩绘呈(纷呈)”一句里,应该用“纷呈”错写成“绘呈”了;“殷秀梅演唱《中国好远(好运)》”一句里,应该用“好运”错写成“好远”了;“斯琴格日乐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一句里,应该加上“演唱”两字。
《乐游天下》一文中,“这些由岁月谱写成的天籁之声总能引发我们对于前人先辈的想像(想象)”一句里,应该用“想象”错写成“想像”了。
B13版(责编:王炼)
《国门英雄》一文中,“这一天正是卢伟牺牲3周年祭日(忌日)”一句里,应该用“忌日”错写成“祭日”了。
“忌日”指先辈去世的日子。按照传统习俗,这一天禁忌宴会、饮酒及各种娱乐活动,因此称“忌日”。例如:《后汉书·申屠蟠传》中说:“九岁丧父……每忌日,辄三日不食。”又如:鲁迅在《准风月谈·礼》中说:“事亲当然要尽孝,但殁后的办法,则已归入祭礼中,各有仪,就是现在的拜忌日,做阴寿之类。”再如:(1)明天是我父亲的忌日,我要跟妻子和女儿去扫墓。(2)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的忌日。“忌日”过去也叫“忌辰”。“忌日”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指按照过去迷信的说法,不宜做某件事的日子。例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谷》中说:“凡九谷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
过节时人们说的“祭日”是指“祭祀或祭奠的日子”。“祭日”是偏正结构,其中的“祭”是定语;古代祭祀太阳神时说的“祭日”是动宾结构,其中的“祭”是支配性的动词。而我国古籍中说的“祭日”与此不同。“祭日”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祭礼之一。天子于每年春分设大坛祭祀太阳神。例如:《管子·轻重己》中说:“冬尽而春始,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搢玉揔,带玉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日。”又如,《礼记·祭法》中说:“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
《展现“国门”斗争探讨坚守“底线”》一文中,“做得(的)好的话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天地”一句里,应该用“的”错写成“得”了。
B14版(责编:韩平)
《青山绿水红日子》一文中,“而后(尔后)独自哭泣”一句里,应该用“尔后”错写成“而后”了;“被撤消(撤销)一切职务”一句里,应该用“撤销”错写成“撤消”了。
B15版(责编:沈玉)
《人到四十》一文中,“承认他以前为家庭做得(的,即做的事情)太少了”一句里,应该用“的”错写成“得”了;“梁国辉借机提出跟郑洁合好(和好)”一句里,应该用“和好”错写成“合好”了。
《王志文戏外出谋划策》一文中,“这写的不就是我嘛(吗)”一句中,应该用“吗”错写成“嘛”了;“比如孙松讲道(讲到)拍戏前”一句中,应该用“讲到”错写成“讲道”了。
“嘛”是形声字,从口、麻声,读轻声ma。“嘛”一般在三种情况下被当做语气助词使用:1)用在陈述句句尾表示理所当然,例如“这是我的家嘛,我当然要回来”与“她本来就不愿意去嘛”等;2)用在祈使句末尾表示期望或劝阻,例如“不让你去你就别去嘛”和“不懂就向别人请教嘛”等;3)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引起对下文的注意,例如“学生嘛,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及“其实嘛,这种方法也不难学”等。
“吗”也是形声字,从口、马声。“吗”共有三个读音,分别是m&(麻)、mǎ(马)和轻声ma。“吗”读m&音时是方言音,属疑问代词,意思是什么,例如:“吗事儿”、“吃吗吗香”、“你为吗走得这样急呢”等;“吗”读mǎ音时,仅见于外来语“吗啡”(英文为Morphine,吗啡是从鸦片中分离出来的生物碱(含量约10-15%),以希腊神话中的睡眠之神孟菲斯(Morpheus)的名字命名)一词中;“吗”读ma音时,用在句子末尾表示疑问或者反诘,例如“窗前的月季花是你种的吗”与“你这不是找死吗”等。“干吗”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写作“干嘛”。
B16版(责编:王萍萍)
《杀青时,我哭了》一文中,“但是却在一起起案件中与父亲因为观念不和(不合,即存在观念分歧、不一致)产生了不少矛盾”一句里,应该用“不合”错写成“不和”了。
《吃苦受累都值得》一文中,“还愿意补同等金额给剧组失”一句里,应该去掉“失”字;“看在刘牧如此坚决的份儿上(分儿上)”一句里,应该用“分儿上”错写成“份儿上”了;“对方也不好再多作(做)挽留”一句里,应该用“做”错写成“作”了。
B22版(责编:张斌)
《还有多少「有机蔬菜」在忽悠》一文中,“市场里贴有‘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识(标志)的蔬菜价格”一句里,应该用“标志”错写成“标识”了;“要比无此标识(标志)的贵上几倍甚至几十倍”一句里,应该用“标志”错写成“标识”了。
《陪塞十年
情牵两岸》一文中,“七天比拚(比拼)的开场舞”一句里,应该用“比拼”错写成“比拚”了。
《相见恨晚也有缘》一文中,“绕行需(须)三思”一句里,应该用“须”错写成“需”了。
《复杂性心律失常需(须)整合调节》一文中,标题“复杂性心律失常需(须)整合调节”一句里,应该用“须”错写成“需”了。
B23版(责编:王婧)
《有错无憾》一文中,“败棋中往往隐藏着胜招(着)”一句中,应该用“着”错写成“招”了。
注:下棋论“着”!
《最老的报童》一文中,“他无法想像(想象)”一句中,应该用“想象”错写成“想像”了。
B24版(责编:王婧)
《心中的梧桐树》一文中,“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的梧桐树在我的眼中渐渐褪变(蜕变)为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树”一句里,应该用“蜕变”错写成“褪变”了。
“蜕”指蛇、蝉等脱皮或鸟类换毛(脱去旧毛,再长新毛)。例如“蛇蜕皮了”
、“小鸟开始蜕毛”。这两例中的“蜕”不能写成“退”。
“褪”(tu&)是指羽毛脱落,例如“小鸭子褪毛了”。“褪”也有“脱下衣服”的意思,例如“褪去冬衣”。
C2版(责编:张凤玲)
《三十年后再看“大岛茂”》一文中,“常年(长年)坚持每日听音乐锻炼的好习惯”一句里,应该用“长年”错写成“常年”了。
C3版(责编:邵楠)
《严歌苓:给〈十三钗〉加道女人香》一文中,“登上(蹬上)了高跟鞋”一句里,应该用“蹬上”错写成“登上”了。
《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一文中,“很小声的(地)和她说戏”一句里,应该用“地”错写成“的”了。
C4版(责编:张紫翾)
《张艺谋:战争片也可以有色彩》一文中,“但关于票房的问题像连珠炮似地(似的)一个个向张艺谋抛来”一句里,应该用“似的”错写成“似地”了。
“似的”是比况助词,有“(好像)……一样”的意思,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性词语的后面,表示跟某个事物或某种情况相似。常同“像”“好像”“仿佛”等比况动词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但一般不同“似乎”搭配。作为一个词,它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举的例子有:像雪(名词)似的那么白/乐得什么(代词)似的/仿佛睡着了(动词)似的。“似的”应读sh&·de,和作为比况动词或副词的“似”“似乎”“好似”中的“似”读音不同,后者读s&。可以把“……似的”“好像……似的”“仿佛……似的”一类结构简称为“似的”结构,通常情况下“似的”结构表示比喻,反过来说,在表示比喻的短语中,sh&·de应写作“似的”,而非“式的(地)”。虽然也有一些语法书,认为有“似的”组成的短语作状语时可以写作“似地”,但一般的现代汉语词典特别是权威性词典,都不收录“似地”这种写法,这实际上是以“似的”为规范词形,而弃置“似地”这一写法。
《种田阳平:从零搭建》一文中,“我真的下了工夫(功夫)”一句里,应该用“功夫”错写成“工夫”了;“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从一块什么都没有的平地上一点点的(地)搭建起来的”一句里,应该用“地”错写成“的”了。
“工”是象形字,在甲骨、金文中皆象古人筑墙用的石杵,上边是木质横把,下为石质杵头。金文将杵头填实,篆文线条化后看不出杵头来了。隶变后楷书写作“工”。《说文·工部》:“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释义皆从引申。“工”的引申义:(1)建筑工程,一切工程;(2)各种生产劳动;(3)工匠。“工”的再引申:(4)精巧;(5)擅长;(6)技巧。凡从工取义的字皆与“捣击、事功、法规、技巧”等义有关。
“功”是会意兼形声字。金文中的“功”从攴(攴,pō,小击也),表操作;从工,表筑墙,“功”的本义指从事盖房等各种各样的工作。《说文·力部》:“功,以劳定国也,从力、从工。”“功”的本义指从事建筑等各种各样的工作。“功”的释义皆从引申:(1)做事的成效、功效;(2)功夫、功力、技能、修养。又引申:(3)功绩、功劳;(4)大的事业、功业;故又引申出(5)坚牢、精美。
以上可知,古汉语中,“功”与“工”同源,除了“功劳”义项为“功”独有,其他义项二者皆同。同样,“功夫”与“工夫”也是通用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出版的现代汉语工具书大都这样处理。《汉语大词典》中,两词义项大致相同,“功夫”和“工夫”各列有四个义项,有三个义项是相同的,各有一条有差异。《辞海》,两词都收了,在解释“工夫”条时,首先标明,“亦作‘功夫’”;“功夫”条义项①的解释为,“同‘工夫’”。旧版《现代汉语词典》(1998年以前版),将“功夫”与“工夫”放在一起解释。可见,“功夫”与“工夫”是不分彼此的。再后来,“功”与“工”逐渐有了分工,“功夫”与“工夫”便进行了分化处理,新编(修订)的工具书已体现了对“功夫”与“工夫”的区分。“功夫”与“工夫”在以前通用时的几个义项:①所用时间;②空闲时间;③一段时间,时候;④本领,造诣;⑤指武术,在新版(修订)、新编的工具书对它们的分工是,义项①②③表示时间,归到“工夫”名下;将义项④⑤归“功夫”所有。
C5版(责编:赫欣)
《龙门飞甲》一文中,“欲借助风里刀来个真假调包(掉包)”一句里,应该用“掉包”错写成“调包”了。
注:“掉”字除了我们平常所理解的“落下”之义项外,还有“对换”之义,可构成的词语包括“掉座位”、“掉包”。
C6版(责编:赫欣)
《〈翻滚吧!阿信〉:见证热血青春》一文中,“双手老茧(趼)”一句里,应该用“趼”错写成“茧”了;“后来才幡然悔悟(翻然悔悟)”一句里,应该用“翻然悔悟”错写成“幡然悔悟”了。
注:翻然悔悟,形容转变得很快,指思想完全转变,彻底醒悟。很快地醒悟过来,认识到以前的错误!
C7版(责编:邵楠)
《陈坤:变身大反派独占“三宗罪”》一文中,“又沾花惹草(拈花惹草)地喜欢范晓萱”一句里,应该用“拈花惹草”错写成“沾花惹草”了。
注:拈:捏;惹:招惹;草、花: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
《罗恩银幕转型首战告捷》一文中,“他一直都在脚踏实地的(地)拍着电影”一句中,应该用“地”错写成“的”了;“却很能磨练(磨炼)演员的演技”一句中,应该用“磨炼”错写成“磨练”了。
在现代汉语中,“磨炼”还是“磨练”曾经颇有争议。96年修订版以前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收录“磨练”未收录“磨练”。但在96年修订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则将“磨炼”作为正解规范词形,只不过在其后注明“也作磨练”。“磨炼”取代“磨练”成为规范词形,有如下几个可能的原因:1)在较早的现代汉语白话文著作中一般用“磨炼”,较少使用“磨练”,说明“磨炼”的存在有其深厚的历史根基。例如“中国的土地在受难,在受磨炼,在受煎熬。”(巴金《无题&生死者》)2)“磨li&n”的意思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其中的“li&n”义为“锻炼”,而现代汉语中的“炼”本身就有“熔炼、锻炼”义,比喻对身体和意志的考验,而“练”则无此义项。从词形优选的视角看,用“磨炼”明显优于“磨练”。3)从类推的角度看,“锻炼”“熬炼”“锤炼”都用“炼”字,“磨li&n”与它们是同义词,用“炼”字更能体现现代汉语词义系统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参考:尤庆学《“磨炼”与“磨练”》)
D1版(责编:赵晖)
《请君入“局”》一文中,“汇聚(会聚)了张若昀、李曼等诸多新生代实力派演员”一句里,应该用“会聚”错写成“汇聚”了;“有一场戏是男主人公方天翼要将飞跃(飞越)一面高墙”一句里,应该用“飞越”错写成“飞跃”了。
“飞跃”与“飞越”的区别本质上是因为“跃”与“越”的不同:
“飞跃”有两个义项,1)事物从旧质到新质的转化,比喻突飞猛进。如:时代飞跃。2)飞腾跳跃,如:一只鹿在开阔的田野上飞跃前进(此处的“跃”用于强调鹿跃起的动作)。“跃”更多地强调“原地起跳”这样的意思,因此某个事务本身的进化升级过程,也是“跃”。
“飞越”也有两个义项,1)从上空飞行越过,如:飞越大西洋。2)飞扬,如:心神飞越。“越”更多地强调“从某物上空过去”这样的意思,因此一般有水平运动发生的过程,基本上都用“越”。
《一个“年轻的古代人”》一文中,“才能吸引观众去发掘蕴含(蕴涵)其中的中国古代礼仪”一句里,应该用“蕴涵”错写成“蕴含”了。
D3版(责编:俞裴芳)
底部通栏小广告《名老中医为眼病患者会诊》一文中,“故在治疗时需(须)根据个人体质和对药物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一句里,应该用“须”错写成“需”了。
D4版(责编:王姝)
《本期推荐
健康生活》一文中,“烧毁你的胃粘(黏)膜”一句里,应该用“黏”错写成“粘”了。
《食全食美》一文中,“浓郁的豆豉香味配上劲道(筋道)耐嚼的月牙骨可是下酒下饭的佳品”一句里,应该用“筋道”错写成“劲道”了。
注:筋道,〈方〉①指食物有韧性,耐咀嚼。如“抻面吃到嘴里挺筋道。”②身体结实(多指老人)。如“老人的身子骨儿倒很筋道。”
《顺治出家》一文中,“同时传令茆溪森和尚的师傅(师父)玉林琇火速来京”一句里,应该用“师父”错写成“师傅”了。
底部半通栏小广告《新法治疗顽固性咽炎免费体验治疗更有保障》一文中,“有粘(黏)稠样分泌物不易咳出”一句里,应该用“黏”错写成“粘”了;“自感毛绒之物或有粘痰粘(黏)液”一句里,应该用“黏”错写成“粘”了;“药物能强力穿透粘(黏)稠的‘咽毒’”一句里,应该用“黏”错写成“粘”了;“有粘(黏)稠样分泌物不易咳出”一句里,应该用“黏”错写成“粘”了;“再生粘(黏)膜”一句里,应该用“黏”错写成“粘”了;“辩证施治(辨证施治)”一句里,应该用“辨证施治”错写成“辩证施治”了;“再生粘(黏)膜‘粘(黏)液毯’”一句里,应该用“黏”错写成“粘”了;“咽喉粘(黏)膜的生理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一句里,应该用“黏”错写成“粘”了。
D5版(责编:赵爱宁)
底部通栏广告《2011耳鸣、耳聋治疗新突破》一文中,“辩证治疗(辨证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性”一句里,应该用“辨证治疗”错写成“辩证治疗”了。
D6版(责编:王泽民)
《剧院枪声》一文中,“他在集中和几个抗日除奸(锄奸)团的团员议论着对程锡庚进行制裁的话题”一句里,应该用“锄奸”错写成“除奸”了;“抗日除奸(锄奸)团是一个青年抗日团体”一句里,应该用“锄奸”错写成“除奸”了;“祝宗梁隔三岔五(隔三差五)五就会到程锡庚家附近的大光明电影院去搜寻一番”一句里,应该用“隔三差五”错写成“隔三岔五”了;“看看能否发现汉奸的行迹(形迹)”一句里,应该用“形迹”错写成“行迹”了。
“形迹”指人的神色、行为流露的迹象。
而“行踪”则指行动留下的踪迹。
这两个词语虽然有些意思上的接近但还是各有所指,不能等同。其中的“形”和“行”两个字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D7版(责编:赵春霞)
底部通栏小广告《京城名老中医治疗湿疹、皮炎、皮肤癣走再现奇迹》一文中,“患者无需(须)选择”一句中,应该用“须”错写成“需”了;“彻底改变血热血燥血(淤)瘀血虚的现象”一句中,应该用“瘀”错写成“淤”了。
希望记者编辑同志们努力提高文字水平,对我们的评论如有异议欢迎来电探讨。
联系方法:
电邮(),
1.文为笔者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博客地址和作者。任何商业目的的使用,请与博主联系经协商一致后方可使用,否则视为侵权。
2.笔者其他原创文章及地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费者心理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