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学文科好还是理科好相对比理科好,但很多人说选理科好就业,所以我 不知道该杂选

问题已关闭
包含主观个人判断
请保持提问的客观立场,对观点给出充分的依据和说明,先求证再进行推演提问。个人观点可以在回答中发布。
学理科真的就比学文科的高一等吗?
周遭朋友总是讲理科就是科学发展的基础,理科的重用性多么重要blabla之类的,没有理科世界将如何如何。。。越高的学历,就越看不起学习文科类的,难道文科学了几圈真的就一无是处了?感谢指证。。几年不写东西,措词不对见谅
191 个回答
作为一个伪工科,我是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为文科声张正义的机会的......对于题主的提问,我的回答肯定是文科和理科同样重要且缺一不可,学理科的和学文科的必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觉得“理贵文轻”,我认为,原因如下:1、从我国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来讲,确实存在理工类学科的学习强度、难度普遍强于文史类学科的现实情况。因为这种教育内容(难度)设置上的不合理在客观上导致了“学习差的读文科”的情况;2、从就业行情来讲,文科类专业普遍在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上不如理科;3、相比理工学科的显性逻辑,文科的内在逻辑(规律)更加隐蔽。举个栗子,我们在读中学时常常忽视语文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数理化中,因为大量实践表明语文课不听少练依然可以凭借基本的语文素养保证成绩的中等水平,相反,有时候投入精力在其中却未必有所收获(因为语文成绩的提升需要大量的积淀,这个见效期慢于数学。),而数理化则不然。正是两大学科门类的这种区别,导致大家普遍觉得文史这东西没什么必要学,随便看看也就那样,反观理工科,它们是由一条条逻辑一个个规律一点一点推算出来的结构复杂的金字塔,我努力一分即收获一分。久而久之,理工科难于文科的论调就深植与广大理科生的脑中;4、从门槛上看,的确存在很多理工类专业难于文科专业的情况,这进一步加剧理工科难懂难学文科易读易学的错误观念。在以上几个基本点的共同作用下,变出现了如下的观点:1、“理工科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文科则只能吟风弄月”。这种观点的出现和盛行纯粹是无知的体现,且不说各行各业各科各门都是存在数百年上千年的人类智慧成果,就是看看我们的身边琐事也知其谬也。举个栗子,平日在家里,我妈一看见电视上报道什么哪儿有考古重大发现就会说“花这么多钱去倒腾那些古人的玩意儿有什么意思?”那时,我也只能认为考古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以及“一个不了解自身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云云。但是现在,看到了领土争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的开发等诸多具体的现实问题之后,我才更为深刻的认识到历史学、考古学对于社会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我们觉得理工科更实用很大程度上是受诸如“学了车辆工程造汽车,学了土木工程修房子,学了...就可以...”等论调的影响,殊不知文科类专业里面有外语类专业的“立竿见影”,而理工类专业里面也有诸如系统工程、物流工程之类的“幕后英雄”;2、“文科类专业是锦上添花,现在中国的经济、金融发展还..........因此理科更迫切需要,更适合中国国情。”看之前的答案发现这样的论点还不少,我真是不知道啥时候知乎上面也出现这种随便贴个标签打个包就来“高屋建瓴”的答案了。我历来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感一分析问题就扯上什么体制啊国情之类的东西,因为这种看似宏观实则空洞的分析逻辑只是将问题简单化、脸谱化。诚然,我国的经济发展金融体系以及其他的很多方面的确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好的经济学家帮我们完善金融体系?是不是就意味着不需要好的法律学者来帮我们完善法律体系?咱就看具体的,那上万亿的外汇储备总需要操盘手来帮我们炒吧?企业在外面受了气总还需要信得过的人来帮咱打官司吧?从学科属性来看,文科更关乎制度,理科更关乎技术,这就像两个车轮,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阶段能甩掉一边单独跑吗?说实话,这种论调就好比某些没从事学术研究的人,一见你写论文就嚷嚷“咱中国这学术氛围一片乌烟瘴气,论文还不是靠抄,有什么意思!”——他们不知道乌烟瘴气之外也有清流,天下文章一大抄中也有技术含量。除此之外,形成“理贵文贱”的原因还有很多,不再赘述。其实,我们常常讨论文科理科,却很少有人厘清什么是“文科”什么是“理科”,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学位证书,我们的专业类型包括:理、农、工、经济、管理、文、史、医等等,而我们常说的“文科”“理科”则明显未按此法划分,又没见到过权威准确的界定。再者,所谓文理,本身就不应割裂开来,因为学科之间早就呈现交叉发展的态势且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是多学科共同参与的结果,又何来贡献大小之分?最后,我表示坚决反对以文科理科来标签化人,扪心自问,你们身边学理科的就真是沉闷、踏实、不解风情?你们身边学文科的就真是浮夸、贪玩、巧言令色?不过就是一个专业一门手艺而已,现在网上已经是“理工男”的天下了,对于学文科的,请你们尊重他们!
反对上面的某些回答。理科是科学发展的基础所以更重要?那我还讲文科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石呢。那些张嘴就“没有理科世界将如何如何”的盆友,自己都不讲逻辑,不讲事实。那你把法律从世界上去掉试试?杀了你你怎么搞理科?你把语言从世界上去掉试试?没语言了你怎么学理科? 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很没营养的。我自己是高中理转文的学生,原因只有一个:觉得没法把理科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做。我的理科不算太强,也不算弱。初中毕业前,数学、物理、化学的竞赛都拿了奖,物理一等,数学、化学二等。我的文科......怎么说呢,比理科好些吧。具体就不多讲了。关键是,家庭环境、成长轨迹和自己真正兴趣的因素在文史上,而不是数理化工上。我当年的感觉是:如果继续读理科,将来应该是一个以理科为“职业”的人;但如果读文科,将来一定是以文史为“事业”的人。我没法想象自己只为了端个饭碗就放弃理想所在、兴趣所钟。那些回答什么“我理转文很容易”的先森们,你们确定你们说的是“文科”吗?你们确定读“文科”就是和大多数学生一样混混政经哲这些专业吗?何况,政经哲专业里亦有真正喜好并为之孜孜奋斗的同学。 一说“文科”就想到法学,新闻,教育,哲学,社会学,这是很不好哒! 这几个专业里面,水货、混子确实非常多,但要想做得好,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一如文史专业。
因为自己理科学得还不错就莫名傲娇的盆友们,你们确定自己做历史考据、文献研究、音韵训诂、古典文学能做得像算几道高数题那么得心应手吗?我真的不信哎!这些要想做得好,上好大学是不够的,光努力是不行的,必须得有相当的悟性、天分、记忆力再加上有人于关键处时时指点;而要想做到极致的话,在这个时代没点家学底子想都不用想。你们觉得做这几行的文科生不如你们聪明么?我真的不信哎!中国的古籍四部之学是谁都能进得去出得来的?语言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智力表现之一?还动不动逻辑,数理逻辑就是逻辑?形式逻辑就不是逻辑?一看你就不懂逻辑!我毫不怀疑有些很聪明的朋友如果理转文的话可能超过于丹,但我绝不相信现在有人理转文的话将来能超过陈尚君。除非脑子坏掉了或者根本外行,真挚地相信钱学森改了行就是第二个章太炎,否则还是实事求是一些比较好。 这几天芮成钢很受关注,说实话我一点也不萌他,但恐怕大部分觉得新闻专业相比高能物理毫无技术含量可言的朋友,如果改学了新闻专业,下辈子也比不上芮成钢。聪明不聪明,不在于学文还是学理。别激动,我在说事实。最大的事实是:理科也好,文科也好,工科也好,里面都有专业做得非常好非常牛的人,但也都有的是半吊子、混文凭的、混饭吃的、招摇撞骗的货。因为自己没见过高明人物,只见了几个不靠谱的学混子,然后就觉得莫名优越感,进而认为“换我做都比你好”,这种人无论学的是哪一科,都是很没水平很没水平的。那些自吹“大爷从理科转做文科照样行”的朋友,你们连文科人才韩愈先生“术业有专攻”的话都没听过,改了文科真的不行!一个事实是,理科越好的人,越能意识到文科领域知识对于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张嘴就“文科不行”的人,不仅理科不可能“行”,而且一般地讲整个人都不大“行”。最后再说一句:对自己不了解甚至根本不懂的领域率尔而言的行为本身就决定了他的层次将永远,永远,永远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至于“到底理科贡献大还是文科贡献大”的问题,我认为只要脑子够用一点的人,无论文理,都不会去花时间思考或试图解答,原因是问题本身就好像“父亲对家里贡献大还是母亲对家里贡献大?”一样,很无厘头,很没水平,而且没法用数据癖们喜闻乐见的量化考核方式给出权威回答。不过呢,在下面这个问题之下, 有个“话糙理不糙”的的回答,相信对于一小撮理科优越症晚期的盆友可以起到某些作用。以上。日追问:这一个多月前的回答是怎么被翻出来的??……
文科跟理科的嘴仗不知道已经打了多少年了,这几年真是越吵越没意思,水平越来越low。我以前曾在一部小说里借主人公之口回答过艺术是什么——艺术这东西,不过是“春花夏草,秋树冬雪”,你说它有什么具体的用处么?当然没有。但若是把你放在撒哈拉生活一辈子,你愿意么?或者换个说法,我们住房子就是为了享用里面的空间,可你告诉我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会去装修房子。房子里刷一层漆,摆几个花盆,就改变了房子的结构和用途么?当然没有,文科的价值就是装修对于房子而言的价值。
说到文科与理科之间的嘴仗,就不得不说说中国特色的高中教学。众所周知,自1952全国院系调整以来,国内的高中教学也在此后的几十年间进行不断地调整,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文理科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导致的结果有利也有弊。利的一方面就是由于文理分科,使得学习者可以转移相当大部分的精力到文科或者理科有限的几门课目上来,所以中国初高中教育——尤其是理科专业基础教学之扎实,在世界上也算是首屈一指的(这个并非吹牛),也是很多中国学生能在GRE、SAT等领域披荆斩棘的后盾所在。弊的一端很明显,文理分科导致大家互相鄙视,文科生觉得理科生是木头,理科生觉得文科生是水货,更不用说相互融通了。与之相比,欧美发达国家的初高中教学并未分文理科,所以其初高中学生的整体质量往往不如中国初高中学生,但到了大学之后,情况就完全变了。
我们一直在诟病中国体育领域的举国体制,实际上文理科的分科不过是教育领域的举国体制而已,二者并无本质区别。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的根源大约在于在我们的大学教学中,设置了大量的公共基础课,这些洗脑的东西让人觉得文科不过是一些反来绕去的片汤话而已。当然,文科专业的泛滥也是个不争的事实,由于从表面上看,文科专业需要的资金较少,招生也相对容易,所以大量的高校新增专业都集中在了文科领域,也导致许多人觉得文科很水。但实际上,文科和理科的根本不同在于理科所习得的是知识,而文科所习得的是思维。如果能理解这二者的不同,就会发现文理科之争实际上是一个鸡同鸭讲的过程。理科所习得的是知识,所以对理科来说,勤奋和努力是最为重要的。换而言之,只要你努力学习了,知识总会到你手里。因此我们才有可能在建国一二十年之中那个不可想象的困难环境之中研制出了原子弹和氢弹,而且还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这么逆天的东西。但看看文科呢?就拿文学来说,这玩意需要的是环境、体制以及文化模式的调整才有可能出结果的。放到1950年,就算你组织中国最顶级的作家去搞攻关,也写不出《致橡树》、《红高粱》和《活着》这样的作品的。所以说,直到今天,中国在文化上还是个弱国,基本输出不了什么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一个在输出不了文化产品的国家,注定是全球化时代的失败者,即使你能让飞机上天,潜艇下海,也无法扭转这个国家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网上还有一句流传很广的据说是撒切尔夫人对崛起的中国的论断“中国没有什么可怕的,他们可以出口电视机,但他们出口不了电视节目”。且不论这句话的真假,只说这句话的意思,就足以看出文科的价值所在
文科专业所需要的天赋和水平之高,是远远超过理科的,所以文科领域的杰出人物是要比立刻少得多的。但我无意于讨论二者的高下,而是想说在这个时代,真正混得好的人是文理科通吃的人。一如之前所述,理科习得知识,而文科习得思维。拿法律这个最典型的文科专业来说,理科知识也是同样重要的。如果你不懂得法医检验的原理和术语,以及证据检验的方法,你怎么替你的委托人辩护?再拿IT这个典型的理科专业来说,浅一点说不懂UI和交互你的产品即使再好用也没法打开市场,深一点说不懂得市场和人的逻辑,纯粹追求技术上的进步就是个无底洞——比如QQ曾经推出过一个看起来很好的功能“代收消息”(这个自己百度,在此不必多说),但结果怎样?被人骂的半死。技术上的进步并不代表一定会为整个人类带来进步,不明白这一点,迟早会死的很难看。再比如索尼的崛起和苹果的鼎盛,你觉得是因为索尼和苹果在技术上技高一筹么?你觉得乔布斯和盛田昭夫这样的人会说出设计是没用的,艺术是没用的,文科是没用的这样的话么?
“没有理科世界将如何如何”是个错误论点。没有学理科的人,世界的生产力的确会下降很多。但是没有宗教和政治哲学,世界也会停留在上古社会。但文理科都沾边的经济学告诉我们,考虑一件事的价值时不应该考虑平均价值而应该考虑边际价值。也就是说,社会上多一个理科生和多一个文科生,哪种情况会让社会更好?我大学教授Andrei Shleifer曾经写过关于这个的一篇论文。他发现,假如一个国家有更多大学毕业生是工程师而不是律师,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更快。他认为,有更多工程师意味着一个社会更鼓励创新,有更多律师意味着这个社会更鼓励寻租和财富重新分布。在大部分国家,寻租的好处比创新的好处要高,使得更多人选择寻租而不是创新。所以,一个国家的毕业生学文还是学理,是一个国家有没有创新力的体现之一。大家想看到中国成为一个鼓励寻租的国家,还是想看到中国成为一个创新的国家?
冷大以前写过这样一篇文章,主要论点是“专业壁垒”,也就是很多人说的,理能转文,文很难转理。或者说,@Eric MA 说的我们能做的你们不能做,你们能做的我们也能做,你们能做而我们不能做的,我不知道有啥用。别误解,我说文科生不如理科生的意思是……-冷哲-观察者网对于我个人而言,选择理科并不是鄙视文科,相反我更喜欢文科的东西,经济政治历史(经济算是商科吧,不知道题主怎么分类的,高中?)……要不然我也不会没事跑到知乎,主要还是看的文科的东西,自己没事也会翻翻历史说。但不选文科,现实的考虑是就业问题,高端点的说法是觉得文科太虚,不像理工,有实证,论证体系令人信服,而且能快速转化成生产力,所谓实业兴国。经济学的理论一大堆,谁能证明哪个是绝对的正确?当然,理工科的东西,搞到深入了也很“玄”,不过那是做科研的层次,现在学的东西理论基础还是很稳固的。我自己就觉得,社会科学其实不算科学,很多方面远远比不上科学,这也是研究对象导致的,人心比较比金属疙瘩难懂。现实生活里,一些理科生的优越感恐怕是来自于某些文科生的“逻辑不明”。虽然不好意思说受科研训练导致思维严谨,但是理科生多少都学了不少理论,也抄了不少实验报告,复制粘贴了一些论文,对搞科学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楚的,论证是怎么来的,1234的心里还算有数。文科,不知道重视这个么?还有,就是有些人的优越感恐怕来自“文理分科时数学不好的去文科了”这么一个,算是事实吧。其实我觉得也不是这样,那时候我们不选文科不是因为不想选,其实是不懂。真的选了话,结果也很难说吧。总之,优越感是的要不得的,只要在自己专业领域真正做出成绩的,都值得尊敬。大到造福人类,小到自娱自乐,我们欣赏的是专业的态度。以上。
高中学的理科,大学学的文科,研究生和博士生在读社会科学首先,理科和文科的分类是不科学的。语言学应用很多数学建模,是理科还是文科?甚至哲学中都有很多数学推导,但是很多人认为哲学是文科。如果定义不明确,那么讨论来讨论去有什么意义。我们国内划分文理科的方法是非常有问题的。我觉得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比较好的划分方法,但是这跟学科没有关系了。我现在既做定性研究,又做定量研究,而且还应用很多比较高级的数学模型,有时还需要编程,那么我究竟是学文科还是理科?准确讲,大学将文理工划分的太清晰实际上阻碍了这些专业里的人的全面发展。我有个同学学英语但是想修生物的课,结果不让他修,但是生物的课真的就对于英语学生来说是天书吗?显然不是。我听过很多神经生物学的课,很有意思,而且并不难懂。关键问题是,学了这些课可以给我的其他课业、研究、甚至生活带来很多帮助和灵感。一个好的大学,不应当阻止任何人去修任何课,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教育的短板。反之,理工学生也可以去修哲学、历史、甚至法律,并享受其带来的灵感。如果每个学院都只教自己的学生,而将其他感兴趣的学生置之门外,最终的结果就是:1)学生丧失了发现自己兴趣点的能力,因为所有课业都基本被安排好了;2)各学科之间隔阂越来越大;3)大学越来越没有价值,因为大学的价值就是给所有学生提供一个跨学科学习的平台,如果每个学院都封闭起来,那么大学本身就只有行政职能了,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我是觉得,现在再用“文理二分”这种过时的知识结构来定义教育背景已经极不科学了,此外目前交叉学科发展势头迅猛,甚至都难以用单一而专业化的学科概念来定义专家了。
我曾经在这个问题下面建议高中生如果有能力选理科的还是选理科,即使你比较喜欢文科。很简单的道理就是你在中国的高中选择文科学不到什么东西。回到楼主的问题,讨论文理科的时候一定要先界定清楚什么是文科,什么是理科?就高中的科目分类来说,我们常常说的文科应该包括:语文,英语,历史,政治,地理。理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我们一般认为文科偏向记忆,而理科偏向逻辑推理。这当然是我们的考试方式给我们的印象,实际上你要用研究的方式去学习的话,每一门学科都是需要逻辑推理的;只不过文科偏向发散和归纳,而理科则以演绎推理为主。(补充:我想突出这句话,因为有些读文科的表示我把文科就等同于什么了;于是我想再强调一下,本来不是这样的)但我们的考试要求:语文,重点考察文言文,以记忆为主;重点考察作文,以套格式搞意识形态为主。历史,重点考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搞意识形态的历史事件评论;政治,基本上都是党的意识形态的东西;地理,也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毕竟还有地质气象方面的知识;也有不少记忆的东西。英语,其实我觉得我们中学的英语教学并不算失败,至少英语成绩比较高的基本上英语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从考试方式可以看出文科偏记忆,即使是非记忆类的主观题也不是让你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要写标准答案。所以,即使你比较有思想,也不能让你通过考试体现出来。(补充:如果你觉得中国的文科教育没那么差的话,请你想想以上这句话说得对不对!)人与人之间的记忆力有差异,但是记忆力差的人可以通过花更多的时间来记忆材料;而理科中要求的思维能力就不一样了,有些难一点的题目,很多人即使让他看一年他也看不懂。所以,事实就是这样的:1.高中里的理科有些人根本看不懂,而文科则基本没有这种情况,所以他们鄙视文科生,当然这样是不对的,但我们这里不是讨论对不对,而是说客观情况;2.因为各种原因,包括上面这点原因,国内有更多的成绩较好的学生选择了理科,所以造成理科生这个群体的平均成绩要比文科生的高;3.群体的优劣不代表每个个体的优劣,认为自己是理科生就可以鄙视文科生的人,只能说明自己的素质有些问题。作为文科生没有必要计较这些人的鄙视,你也同样可以鄙视理科生中这种没有素质的表现。我们这里讨论文理科是从高中分科的角度来说的,但到大学分专业学习后,我们会发现无论学的专业是偏文还是偏理,你都需要学习一些“科学“的知识,都需要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在大学里,其实并不能很严格地把各学科各专业归到文科或者理科的范畴;有些思维方式是各科通用的,而每一个学科每一个专业又有自己独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不能简单地用文理来划分。如果你把理科理解为”科学“,而把文科理解为”非科学“,那么,我想说:是的,科学对社会贡献要远远大于非科学。(补充:这句话也许有些学文科的会表示不太赞同,所以我再多说几句。按我国的学科分类标准,其实有一种分类方法是把所有学科分为5大类:自然科学类、农业科学类、医药科学类、工程与技术科学类、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而这5大类,我们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共3大类。说实话,我更喜欢后一种分法。而我们高中里所说的文史哲这些”文科“正是在人文学科这一类,详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可以带上”科学“二字,但说”人文科学“就感觉怪怪的了。所以,说得这些具体了,我说”科学“对社会的贡献要远大于”非科学“(人文学科),你还会觉得有问题吗?)(PS:法律专业其实社会的需求是很大的,但我国是不搞法治,我们搞人治。所以。。。)补充:有些人问我:法律是人文学科吗?难道它不应该是社会科学吗? 关于这点,按照普遍的分类,法学是被分到社会科学的,这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我这样写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在很多人看来,法律是文科(因为在他们看来,社会科学基本都属于文科);二是在我看来,法律划分到社会科学是不太合理的,因为法律的最基础学科是“法理学”,而法理学又称“法哲学”,而哲学是属于人文学科。按照这种逻辑,我觉得把法律(法学)归到人文学科是比较合理的。当然,事实上,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有很多交叉的地方,比较历史学同时被归到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在这里,我并不想多讨论学科划分的问题,因为我觉得一门知识属于什么学科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学科知识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了,这种获得知识的方式是否可靠?
科技因人文而存在
想写这个想了许久了,不过一直没动笔,今晚和家里人打电话又闹了一肚子气,写此文聊以自慰。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别让他去学文,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请让他学文,这句抄袭《北京人在纽约》的胡言乱语算是我的忠告,至于对于你来说,是不是过时的怎么也不合身的衣服,见仁见智…我天朝向来有重文的传统,不过到了新时期之后反而一落千丈,以至于在绝大多数人的观念里,还都是“一定是理科学不懂才去学的文科”,以至于多少文科生真是听到了之后,多少次咬牙切齿,多少次长吁短叹…而不幸被调剂到文科专业的理科生,也大多秉持天要亡我,一副慷慨赴死之感…人分三六九等,肉有五花肥瘦。之前有个特别流行的段子,我还有幸以此为题写过作文,说是台阶问佛像咱俩都是石头为何你受人朝拜,我却任人践踏,佛像balabla说了一堆道理,以前还说什么努力拼搏奋斗,现在来看,不过就是两块石头,还非得分个高低,也不想想没了台阶,谁知道你个佛像长个什么模样。国人大多都是此等心态,理科生与文科生交好不过也或多或少带了这样和那样的居高临下的怜悯,以至于我之前和某工科生感叹说不得自己学了理科也能考个一本,对方发出了一声无意识的类似于轻蔑的鼻音。不过以此来抨击我天朝的教育体制,倒也是冤枉了人家,这几十年来的重理贱文的心态,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所谓现代化建设,说白了不过还是说明我们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狂奔不止,吃穿住行都缺呀,这时候秦皇汉武,风花雪月也带不来一IPHONE ,诚如本山大叔说得那样,没有农民你吃啥,没有农民你穿啥,连吃穿都没有了,你还臭美个啥!所以吃穿都没有的文科生,再去谈什么十四行诗,双韵体不是自取其辱吗?看来我们还得夹起尾巴老老实实努力向工农兵同志学习,努力改造,争取重新做人。运动吗,过个七八年再来一次。另一个原因,说出来就有些伤人了,中国向来是一个讲求实用性的国度,原来重文也不过是学好了四书五经可以科举,可以入仕,可以从一介草民变成青天大老爷,真正重文?怕也不见得,不知多少莘莘学子在午夜梦回问候了孔老夫子和朱老夫子多少遍。而现在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中要的不就是工科人才,出门求职怎么看都是“卖茶叶蛋胜过搞原子弹的”。不过,也以此批判国民劣根性倒是为时过早,饥饿记忆这种从远古带来的潜意识向一时半会消除掉,也是痴人说梦。说中国人没信仰这话看你怎么说,要是像西方或是中东地区的兄弟同胞们,那中国真是不能叫有信仰,不过要真说中国没信仰要么是老迈不堪酸儒的脏水,要不就是糊涂不堪的青年的愤怒而已。中国人向来秉持身体第一,都是中古,西方人宽袍蔽身是因为自己有原罪,说白了身体也是罪恶的,羞于见人,中国人的长袍多是带了些神圣感;连天地的大德不过也是“生”,中国人重视身体也是可见一斑了。所以才说中国人的信仰是活着,以及好好活着。“管TM的活下去再说”,这已经深深刻在了国人的骨血里,文科被轻贱这个社会都有责任,不过大小而已。所以才说,文科生命背倒是可以怪社会,命苦却怎么也不能怪政府。高晓松在《奇葩说》里说到,人生除了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对于文科生来说,不过是一个中年事业有成的老男人聊以自慰的心灵鸡汤罢了,一水的羡慕西方,学文的挣钱,学法的地位高,也不看看人家也是经过了痛苦来的…说这么多,不过是为一个事情铺垫,那就是中国还是一个正在现代化转型中的国家,仅此而已。中国的许多问题,大多也不过是每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都要面临的问题,污染,地沟油等诸多问题,不过是分娩现代化这个新生命的阵痛而已,发展带来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来解决它,这倒是学文科这些年来得出的一个见解。学文科后得出了许多见解,虽称不得不容于世,不过大都不见于父母,尤其学了新闻之后,母上大人说的最多一句话是,我也不知道你是怎么学的,怎么会学得这么一脑子危险的思想,再说下去,就要感叹这个大学制度了,还是就此打住,说多了伤感情。上了大学,学了传媒,闲来无事便翻了几本闲书,思想倒也是越来越怪异,正如自己微信的签名档说的那般,越发平和,逐渐怪辟…平不平和不敢说,怪异倒是有了不少。以至于不得不安慰自己,优秀的人不合群,不过是因为他们合群的人没有自己而已,说出来有些自恋,不过这点自我安慰的心思,也是天可怜见了。毛主席教导我们,是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如果非要这么划分,我大抵能算个右派,不过这年头以骂GOV为荣,说自己是个右派倒也没什么不妥,不过我的主张左派看了骂我美分,右派看了骂我五毛,想想至今为止我还是这么穷,倒也挺不可思议的。学新闻这几年别的都没学到,什么是新闻,什么是舆论,早已烟消云散,雨打风吹去了,不过唯一学到了的不过克制而已,站定,退后一步,再看看这个社会,往往是这个社会生存的不二法门,学到现在虽然不敢说不相信群众,不过这也好理解,自己也不照照镜子看看什么成色,还敢脱离且歧视广大人民群众,像是学音乐的不敢讨厌贝多芬,学新闻的也得深入群众,半分不满也不敢表现出来。扯远了,说回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绝对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让他们去挑错,一挑一个准,他们就擅长于这个,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过你要问他什么是对的,对不起,他们一准抓瞎。不是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吗?是呀,他们也就眼睛是雪亮的了。学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一水的控诉时代对自己的迫害,从不想想自己不也是那个时代的刽子手。外滩的踩踏,清一色的对撒钱的喊打喊杀,也幸亏这个信息时代,纠错能力强,否则锻炼冤狱这个罪名谁都跑不了,十几年前的呼格吉勒图案的再演,不都是这个时代正义感爆棚的广大人民群众。时代最大的悲剧或是真正的悲剧从来不是有人作恶,而是人人都秉持着良知,道德感,人人都有底线,最后酿成了不可避免的悲剧。不有一个词形容这些爱国网民,叫什么键盘侠,我倒是觉得“爱国贼”更适合他们一些。视钱财如粪土,虽然也挣不到钱。每天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夜夜为中美大国博弈的国际辗转反侧,为收复钓鱼岛的具体战略战术捶枕挠床,三两个不对就在网上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这些人关掉硬盘里的岛国爱情动作片,不过还是一个loser.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那么多把自己想象中的世界当做真实世界的人。中国这个国家太过于庞大,如果一个人告诉你我有办法解决什么什么问题,那么他十之八九都是骗子。污染怎么解决?罚?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买卖没人做,治理污染不是把高污染企都关停了,而是产业迁移,迁到那些穷乡僻壤,去造福那的百姓,说来残忍,不过这就是这个世界。之前学苏轼,说他因为学佛学儒纠结于出世入世,欲解脱而不能,反倒是到了现在才明白,苏轼大抵不会纠结于此,学文的好处一点在于,这个世界怎么都能看下去,就像最近特火的一个游戏《纪念碑谷》,这面看山穷水尽诸路皆不通,转个面不就是柳暗花明还来又一村了不是?文科的学习告诉我,什么叫因果,什么叫相关,告诉我去怀疑,同时也告诉我尊重精英,它给我展现了许多苦痛,但也带来过光明,它有什么用?它有万般妙处,它又一无是处。你在背高中课文的时候,我在看叔本华,看人权,我能比你牛逼?怕是不见得。男孩向女朋友问“久的孩子是谁?”当时他的答案是“日久生情”,却没想到女朋友说了一句“久怀慕蔺”,当时他就觉得自己相当的没文化。可会有多大区别,怕也是不见得。在科技大发展的时代,文学和艺术是会被抑制的。毫无疑问,我们就处于这样一个社会。读文会不会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平静,我不知道,会不会给我的灵魂带来一丝恐惧中的慰藉,我也不知道。文科无用,百无一用是书生,是呀,这世界有用的人事物太多太多,让我无用一下又何妨呢?最后借用一下《死亡诗社》一句台词作为结语,We don't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it's cute. We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we are members of the human race. And the human race is filled with passion. And medicine, law, business, engineering, these are noble pursuits and necessary to sustain life. But poetry, beauty,romance, love, these are what we stay alive for.这块破布头难以说是一封情书,倒像是自己的碎碎念,没有逻辑,没有理由,不过谁叫我是文科生呢,你看,这般歧视也不成了我的避风港…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文科好还是理科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