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业中的一题: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之第一套题&(满分:90分)&&&2011年1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之第一套题 (满分:90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弄堂(l&ng)&&&
酝酿(ni&ng)&&
瞋目(chēn)&&&&
颓圮(pǐ)
B、火钵(běn)&&&&
拊心(fǔ)&&&&&
徵调(zhǐ)&&&&&
C、美姬(jī)&&&&&
喋血(di&)&&&&
船舷(xu&n)&&&&
叱咤(ch&)
D、彳亍(ch&)&&&&
青荇(x&ng)&&&
皮辊(kǔn)&&&&
&山阿(ē)
2、下列各组词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凄惋&&&&&&&&&&&
桀傲&& 作揖
桨糊&&&&&&&&&&&
拷绸&& 濡缕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
,我们听得&&&&&&&&&&
,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
,有人&&&&&&&&&&
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
A、一举一动&&&&&
清清楚楚&&&&&&
大声叱骂&&&&&&&&
B、一动一静&&&&&
仔仔细细&&&&&&
大声吆喝&&&&&&&&
C、一举一动&&&&&
仔仔细细&&&&&&
大声吆喝&&&&&&&&
D、一动一静&&&&&
清清楚楚&&&&&&
大声叱骂&&&&&&&&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但是我们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看戏与读剧本之迥乎不同。
B、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具有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了过去的陈迹。
C、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D、厂家除了在工房周围造一条围墙,门房里置一个请愿警,门外钉一块“工房重地,闲人莫入”的木牌,使这些乡下小姑娘和外界隔绝,将管理权完全交给了带工老板。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
,&&&&&&&&&&&
,&&&&&&&&&&&
,&&&&&&&&&&&
。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人们中间,似乎已经很迟钝了。
①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
②穿错了别人的鞋子
③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④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
A、②③④①&&&&&&&&&&&&&&&&&&&&&&&&&&&&
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6——9每题3分,10题6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信&&&&&&&&&&&&&&&&
信:相信。
B、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丹不忍以己之私&&&&&&&&&&
②为之奈何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④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8、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9、结合语境,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B、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C、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D、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4分)
答:&&&&&&&&&&&&&&&&&&&&&&&&&&&&&&&&&&&&&&&&&&&&&&&&&&&&&&&&&&&
&&&&&&&&&&&&&
&&&&&&&&&&&&&&&&&&&&&&&&&&&&&&&&&&&&&&&&&&&&&&&&&&&&&&&&&&&&&&&&&&&&&&&&&&&&
&&&&&&&&&&&&&&&&&&&&&&&&&&&&&&&&&&&&&&&&&&&&&&&&&&&&&&&&&&&&&&&&&&&&&&&&&&&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分)
答:&&&&&&&&&&&&&&&&&&&&&&&&&&&&&&&&&&&&&&&&&&&&&&&&&&&&&&&&&&&
&&&&&&&&&&&&&
&&&&&&&&&&&&&&&&&&&&&&&&&&&&&&&&&&&&&&&&&&&&&&&&&&&&&&&&&&&&&&&&&&&&&&&&&&&&
三、古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共14分)
11、赏析下面古诗,回答问题:(4分)
&&&&&&&&&&&&&&&
项王&&&&&&&&
骓马虞兮可奈何,汉军四面楚人歌。
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河。
请结合全诗,赏析后两句中作者表达的情感。
答:&&&&&&&&&&&&&&&&&&&&&&&&&&&&&&&&&&
&&&&&&&&&&&&&&&&&&&&&&&&&&&&&&&&&&&&&&
&&&&&&&&&&&&&&&&&&&&&&&&&&&&&&&&&&&&&&&&&&&&&&&&&&&&&&&&&&&&&&&&&&&&&&&&&&&
&&&&&&&&&&&&&&&&&&&&&&&&&&&&&&&&&&&&&&&&&&&&&&&&&&&&&&&&&&&&&&&&&&&&&&&&&&&
&&&&&&&&&&&&&&&&&&&&&&&&&&&&&&&&&&&&&&&&&&&&&&&&&&&&&&&&&&&&&&
&&&&&&&&&&&&&
&&&&&&&&&&&&&&&&&&&&&&&&&&&&&&&&&&&&&&&&&&&&&&&&&&&&&&&&&&&&&&&&&&&&&&&&&&&
12、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
(徐志摩《再别康桥》)&&&&&
(3)&&&&&&&&&&&&&&&&&&&&&&&&&&&&&
,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戴望舒《雨巷》)
(4)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5)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6)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
。(《鸿门宴》)
(7)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四、现代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静夜听风&&&&
静夜听雨,仅仅这几个字,就赋予我们多少诗意!最是那温馨的春夜,淅淅沥沥的细雨,抚着恬怡的春梦、绿肥红瘦的江南,是何等美妙意境?
静夜听风可就大不同了。如果说前者宛如丝竹悠悠、清泉淙淙,后者则浑似江河破堤、大漠飞沙。尤其是无雨的冬夜,听虎啸龙吟般朔风动地而来,门窗劈啪,雨蓬呻吟,耳畔嗖嗖如有利箭飞掠,心头瑟缩似万马狂踏,落英狼籍。那心境,无论如何是找不到一丝美感来的。何况晚来的风总给人以凄凉的暗示,静夜的喧嚣声不免让人心惊肉跳。所以,我们难听到对夜风的欣赏或讴歌。尤其是不眠的长夜或病痛的僵卧中,听萧萧风过,黯淡的心境更如夏日雷雨将骤,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当然,也有例外的人。诸如我,每于无眠之夜听风,便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风似乎会吹开记忆之门,听不同的风声,如同听到久远而淡忘的歌声,会将不同的往事纷纷乱乱地勾陈于眼前,牵起种种沉溺的情愫,有时竟也因之温情绵绵甚或慷慨激昂。因为我与风,曾有过一段特殊的因缘。
早年我下放煤矿,矿在太湖之中。按月休假。而休假前夜,总特别关注风情。因为交通全靠班轮,遇有6~7级风便要停航。夜来无风,睡眠便稳,有风则忧不能行,常至不寐。而假毕前夜,心情又正相反,夜风越大越是窃喜,为可在家多呆一日也。由是对风的感情忽喜忽憎,可谓自私无理,却又大可理解。这也是矿上大多数人的一般心态,算是一种特色。在矿上,我当过多年外线电工,常年在电杆甚至输电铁塔上爬上爬下。对风又别有一番敏感。高空作业,晴朗无风的日子总是顺利也舒畅得多。遇风,尤其是阴寒天,上得杆去冷而僵,不利索不说,危险也相对大些。杆顶的风比地上又格外尖利而硬朗,足可将尚未系上安全带的人吹落几十米外。所以我那时极厌风,而现在每听到某种风声,眼前常会活现杆上苦苦僵持的情景。不纯然是苦味,也有淡淡的自豪在心头。去年重回故地,见到我当年架起的电杆犹在那儿为人造福,那分感情更其甘洌。即使那时,在风中的电杆上,也有别人体味不到的独特情趣。那就是活干得顺手时,听那新扯起的四根长线,如琴弦般在风中铮铮放歌,嗡嗡有韵,奏出我的欢悦。人越高,如在几十米的铁塔上,那风越劲,“弦”上的音乐听来也越发清长动人,有时竟令我激动不已,操起大铁扳手,铿铿猛击粗长的银线,那气势,直若壮士临风,挥剑长啸大风歌! 
毕竟才20出头,意气方遒呵!而今雄风犹在,我这气势却哪去了?连梦中也找不见它,却常从铁塔上飞落,惊醒一身冷汗。只有静静深夜,听着当年一样的风声,才会拾到几分一样的心情。悲欤,喜欤?
风吹来多少记忆?风吹走多少故事!而风逍遥自在,无影无踪,来复去,去又来。我呢,该向谁追索飘逝的生命?    
13、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用两个词概括“静夜听风”的心境。(4分)
答:&&&&&&&&&&&&&&&&&&&&&&&&&&&&&&&&&&&&&&&&&&&&&&&&&&&&&&&&&&&&&&&&&&&&&
&&&&&&&&&&&&&&&&&&&&&&&&&&&
&&&&&&&&&&&&&&&&&&&&&&&&&&&&&&&&&&&&&&&&&&&&&&
14、请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分两点概述我对风的复杂感情。(6分)
答:&&&&&&&&&&&&&&&&&&&&&&&&&&&&&&&&&&&&&&&&&&&&&&&&&&&&&&&&&&&&&&&&&&&&&
&&&&&&&&&&&&&&&&&&&&&&&&&&&&&&&&&&&&&&&&&&&&&&&&&&&&&&&&&&&&&&&&&&&&&&&&&
&&&&&&&&&&&&&&&&&&&&&&&&&&&&
&&&&&&&&&&&&&&&&&&&&&&&&&&&&&&&&&&&&&&&&&&&&&&
&&&&&&&&&&&&&&&&&&&&&&&&&&&&&&&&&&&&&&&&&&&&&&&&&&&&&&&&&&&&&&&&&&&&&&&&&&
15、第五段末说:“悲欤,喜欤?”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情?(6分)
答:&&&&&&&&&&&&&&&&&&&&&&&&&&&&&&&&&&&&&&&&&&&&&&&&&&&&&&&&&&&&&&&&&&&&&
&&&&&&&&&&&&&&&&&&
&&&&&&&&&&&&&&&&&&&&&&&&&&&&&&&&&&&&&&&&&&&&&&&&&&&&&&&
&&&&&&&&&&&&&&&&&&&&&&&&&&&&&&&&&&&&&&&&&&&&&&&&&&&&&&&&&&&&&&&&&&&&&&&&&&
&&&&&&&&&&&&&&&&&&&&&&&&&&&&&&&&&&&&&&&&&&&&&&&&&&&&&&&&&&&&&&&&&&&&&&&&&&
16、请从修辞角度,评点第二自然段中划线文字的语言特色及其作用。(6分)
答:&&&&&&&&
&&&&&&&&&&&&&&&&&&&&&&&&&&&&&&&&&&&&&&&&&&&&&&&&&&&&&&&&&&&&&
&&&&&&&&&&&&&&&&&&&&&&&&&&&&&&&&&&&&&&&&&&&&&&&&&&&&&&&&&&&&&&&&&&&&&&&&&
&&&&&&&&&&&&&&&&&&&&&&&&&&&&&&&&&&&&&&&&&&&&&&&&&&&&&&&&&&&&&&&&&&&&&&&&&&
&&&&&&&&&&&&&&&&&&&&&&&&&&&&&&&&&&&&&&&&&&
&&&&&&&&&&&&&&&&&&&&&&&&&&&&&&&
五、语言表达题(21分)
17、下面是一则征召启事,存在四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改正。(4分)
说起陆游,对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他一生留下大约900多首诗歌。本小组拟将陆游诗歌作为研究重点,以学习诗歌写作,陶冶性情,放飞心灵。诚邀热爱诗歌并对陆游有所了解的同学加盟参加。请于本月15日前,将自荐信投入图书馆大厅里的“陆游研究”信箱。
陆游研究小组
&&&&&&&&&&&&&改为
&&&&&&&&&&&&&&;(2)
&&&&&&&&&&&&&改为
&&&&&&&&&&&&&&;
&&&&&&&&&&&&&改为
&&&&&&&&&&&&&&;(4)
&&&&&&&&&&&&&改为
&&&&&&&&&&&&&&&&&&&&&。
18、(2010浙江杭州二模)请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4字)(6分)
在网络读物、电子出版以及金融危机的夹击下,面对阅读速度越来越快、阅读口味越来越娱乐化、阅读支出越来越压缩的读者,新版的价格不菲的纸质《辞海》“命运”将如何呢?
记者近日获悉,去年国庆期间,新版1.6万套《辞海》在北京、上海等地就销售一空。出版社加印6000套,依然不能满足旺盛的市场订购需求,于是又加印2万套,也几度脱销,到12月初累计印量已高达4.2万套。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奇迹再次出现:到2010年1月底已突破7万套大关,4个月的销量超过1999年面世的《辞海》十年销量的两倍。其销售码洋已经超过一家中型出版社一年的销售量。
19、将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保留全部信息。(4分)
他们都是山里的孩子,同一片蓝天下,他们同样怀有远大的理想,生活的窘迫并没有磨灭他们的斗志,建设家乡是他们美好的愿望。
20、以下文字通过比喻揭示了各种人对人生的不同认识,请再补写三句。要求:①从反面写,和前面正确的人生观构成对比关系;②句式基本一致;③字数不要求完全相同。(6分)
希望说,人生就是万绿之源的绚丽的花朵。
成功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奋斗说,人生就是与风浪搏斗的一叶扁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期末作业之第一套题答案
1、A(钵bō、姬j&、舷xi&n、咤zh&、荇x&ng、辊gǔn)&&&&&
2、D(凄婉、斑斓、桀骜、浆糊)&&&&&&&&&&&&&&&
3、D(从“听”“
抄家”“情景可怕”“抄‘四旧’”等词语可判断。选项中词语程度轻重不同。)&&&&
4、C(A中前后搭配照应不当,“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应分别对应“读剧本与看戏”;B中“过去的陈迹”为重复啰嗦,应删去“过去的”或改为“历史的陈迹”;D为介词结构“除了……之外”残缺导致结构混乱,语意不明,应在“隔绝”之后加“之外”。)&&&&
5、B(根据起床之后的一般生活顺序来判断)6、A
7、D(之:结构助词,“的”/代词。 以:介词,因,由于/目的连词,“来”。)
8、D(“心狠手辣”“诱使”错)&&&&&&&&&&&&&&&&
10、(1)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2分。得分点:“遇”“深”“ 为”“
(2)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2分。得分点:“然则”“见陵”)
11、本诗通过写项王败退乌江的悲壮场景,将项羽的“乌江”不渡与刘邦的“鸿门遁”形成对比(1分),极言赞美了项羽亮剑自刎的英雄气概(1分),鄙薄刘邦鸿门逃遁的小人行为(1分)。也包含作者对项羽
“乌江”不渡的叹惋之情(1分)。
12、(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3)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5)士皆垂泪涕泣。风萧萧兮易水寒, (6)若属皆且为所虏
(7)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13、本题考查“内容归纳”。参考答案:凄凉(黯淡)、惊恐。
14、本题考查“文意理解”。参考答案:①休假前后的风,常使“我”的感情忽喜忽憎。(意思对即可)&
②野外作业时的风,既让“我”苦恼、厌恶,又让“我”欢悦、自豪(激动)。(意思对即可)
15、本题考查“内容分析”。参考答案:&
因为现今的“我”失却当年的意气和豪情,因此感到悲。因为现今的“我”不用再经受当年那种忽忧忽喜的悲苦,因此感到喜。(意思对即可)
16、本题考查“评点鉴赏”。参考答案:①运用比喻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静夜听雨”与“静夜听风”的迥乎不同。&
②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静夜听风”与“静夜听雨”的迥乎不同。&
③运用了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听雨时的心境。&&
17、答案:“说起陆游,对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删去“对”(2)“他一生留下大约900多首诗歌”删去“大约”(3)“以学习诗歌写作,陶冶性情,放飞心灵”,在“放飞心灵”后加上“为目的(目标)”(4)“加盟参加”删去“参加”或“加盟”
18、答案:新版《辞海》四个月销量突破7万套。或:新版《辞海》四个月销量超过
1999年版十年销量的两倍。解析:6分,三个要点各2分。
19、答案:同一片蓝天下,他们都是怀有远大的理想而没有被生活的窘迫磨灭斗志的、怀有建设家乡美好愿望的山里孩子。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式变换中的短句变为长句。答题时注意步骤,先确定长句的主干,然后把其他短句变为适当的修饰成分代入主干句,注意顺序要符合逻辑。
20、答案:悲观说,人生就是荒草丛生中的破败的墓碑。失意说,人生就是断线飘摇的一只风筝。无聊说,人生就是色味俱无的一杯白开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无忧考网初中一年级频道为您提供初一上册寒假作业,初一上册寒假作业答案最新信息,欢迎广大考生访问无忧考网初中一年级网,获取更多关于初中一年级的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