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感如何培养幽默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5页¥3.003页¥3.001页¥0.501页¥0.502页¥3.00 3页¥2.006页免费4页免费4页免费5页免费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2|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川师附小的博客
&&&20101&&&日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 罗开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像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对“数感”的认识
1.数感是认识客观事物与数建立起来的一种意识。
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事物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
2.数感是人对属于运算的一般理解。
(1)39+388039384040408080
11:1050100200
上一篇:下一篇: 发表评论:
我的分类(专题)& 小学教学设计网
您当前的位置:
→ 文章内容
您的访问记录
数学论文点击排行
本站部份图文由网上收集,所有资源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即时通知,本站将立即删除!--小学教学设计网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作者:胡艳芳&&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 15:14:49&
字体大小: &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文章内容由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摘要: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这对每个教师来说,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数感、培养、建立、提高、数学素养、教学策略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这对每个教师来说,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数感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建立数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标志。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学会&数学地&思考,就是形成数学化和抽象化的观点运用数学进行预测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是以往的数学教育过分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在学生中往往出现一张床长2厘米、一个鸡蛋重2吨、学校操场的面积1平方米等笑话。《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目的就在于克服数学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倾向,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现实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感能让学生数学地理解和认识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例如,一位学生家里收到8袋花生,如果出售可以换到多少人民币,就要估计每袋有多少千克,每千克是多少元。又如,一位学生去文具店买练习本、铅笔、墨水等学习用品,就要考虑购买每种文具的数量、单价,应带多少钱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可以逐步地学会用数学思考的方法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可能需一种以上策略,必须自觉主动地与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建构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数学模型。具备一定的数感是完成这类任务的重要条件。例如,怎样为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全体运动员编码,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没有固定的解法,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编,而不同的编排方案可能在实用性和简捷性上是不同的。如从号码上就可以分辨出班级,区分出男女生,或很快地知道一名队员是参加哪一类项目等。
二、培养儿童数感的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不只是用计算能力的高低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小来衡量的。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解释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这是具有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就是建立数感。但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1、在数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数概念的切实体验和理解与数感密切相关,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本身的逻辑顺序,使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下感受和体验,就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概念,建立数感。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摄取生活素材,让学生感知数。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处处充满着与数相关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感知周围的世界具有量化的意味。因此,在认数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根据所学数的内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寻找数、体察数、感知数,让他们感到数就在身边,而且每天都离不开数。
如在教学认识数时,开展了&天天和数交朋友&辨论会,有的学生慷慨陈辞:&早晨要看手表几点起床;打电话要看电话号码;进教室要看几楼几班&&我们每天不和数打交道就不行&。
再如教学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学号、生日、身高、体重、鞋号;自己家所在的街道号码、住宅的门牌号、汽车和摩托车牌的号码、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居住区的邮政编码;自己喜欢的某本故事书有多少页、1页大约有多少字,到菜市场买菜,各种菜的价格;到商场购物要看商品的标价付钱,这些标价、购物的钱款都是有具体意义的数。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数的的意义,为建立数感奠定了基础。
(2)设计多种方式,让学生表达数。
抽象的数学符号不是表示数的唯一方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会使学生切实了解数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数感。如通过数学故事向学生介绍古代人们用&结绳记数&方式表示数、用算筹进行计算等。
(3)开放思考空间,让学生学会找数、说数、用数,并从同伴表达的数据信息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用数描述和交流。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后,我设计了&家庭中的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自家中的&数&到课堂上交流。学生搜集的数简直是五花八门:储蓄存款有多少,一个月用多少度电,用多少吨水;家里有多少本书,多少件衣服,多少个碗;地面铺了多少多少块地板砖等等。还有的学生从中提出质疑:小明家一个月要用390度电,平均每天要用多少度电?如果按每度电5角钱算,一个月要用多少电费?怎样节约用电?&&学生把具体问题与数学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体现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在交流中培养了数感。
2、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培养数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序化地叙述算理。&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能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小学生,数感,◆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培养幽默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