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学有收10月生的么(和大学院没有任何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关于日本大学院学制
在此整理有关日本大学院的各种资讯,帮助你了解和选择。
在日本的大学里,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留学生和日本学生一起接受着高层次的教育,不仅仅是在大学学部,在日本的大学院就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外国籍大学院生也为数甚众。日的统计数字表明,在日本的大学、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就读的学部留学生人数合计63,175人,而大学院在籍的留学生人数为32,666人。在大学院留学生中,在国立和公立大学就读的点了三分之二。但是要作为学部留学生考入日本的国公立大学,却绝不是一件易事。在被誉为日本最高学府的东京大学,学部留学生只有264人,而大学院留学生却多达2131人(2008年统计数字)。由此可见越是学术水平高的日本大学越是积极地吸收更高层次的人才。
近年来,日本频频获得科技类诺贝尔奖,获奖者都是日本知名大学的大学院的指导教授,这反映了日本的科研水平获是了世界的认同,也说明日是本政府对科研的大力扶持取得了成果。日本在2002年提出一个“21世纪COE项目”,旨在增加政府对大学的财政投入,扶持日本大学的科研水平进入世界顶级水平之列,而科研水平要提高,就必然要大力发展决定着大学的研究水准的大学院研究室。因此对大学院在资金等各方面都给与很大的支持,这让众多的外国研究者、留学生也得到了更好的条件和机会。日本对大学院在籍的留学生有很多扶持政策,比如减免学费,提供免费的留学生宿舍及就职支援等,对大学院留学生的扶持力度要远远大于学部留学生,就是奖学金的金额也要比学部留学生高。
一、日本大学院学制
日本的大学院生就是国内所说的研究生。各校的大学院会依据研究领域的不同而设置“
**研究院”,各大学院下再依据主要指导教授、研究方向的不同细分为“**研究室”。大学院分为2年的“修士课程”和5年的“博士课程”,修士课程等同于中国大学研究生院中的硕士课程,而“博士课程”又分为“博士前期课程”(两年)和“博士后期课程”(三年),修完前期课程,同样可以获得修士学位,继续修完“博士后期课程”,通过论文审核可以取得博士学位。
二、日本大学院的六要项
1.报名年龄无上限
日本的大学院在入学的年龄上没有设上限,除了接受应届大学毕业生外,多数校系,研究科也欢迎在职人士再回流接受进修。
2.没有本科文凭也可以报考日本的大学院
和中国不同的是,日本的大学院还可以接受专科毕业。虽然日本的大学院的入学条件规定要有16年以上的正规学历,但同时也规定“如果被认有相当于16年正规学历毕业的水平的话”也可以报考大学院。而决定是否有“相当于16年正规学历的水平”的关键人物通常是你选的导师。也就是说只要导师认可你,他说你有水平的话,即使没有中国的大学本科文凭,也可以直接升入日本的大学院,而不需要再重新上大学。
3.“研究生”制度
日本大学院除正式学生外,还设置有“研究生”、“听讲生”与“科目履修生”等名目。这里的“研究生”的意思与中国所说的研究生大不相同。在日本的大学院学制规定中,只有“院生”身份是可以修得学分,并可于课程修了后取得学位,而“研究生”、“听讲生”与“科目履修生”等则属于旁听生性质的身份,虽然也可以跟随导师和其他正式的院生一起上课,但是学习完毕并不能取得任何的学历和学位。研究生的录取弹性较大,通常只要符合基本的条件并且取得教授的同意就可以入学,而院生需要通过校方的笔试和面试等考试。但是“研究生”身分也同样可以获得一年的留学生签证,而且跟随导师学习一年,对导师和研究方向有深入了解后再报考该导师的正式院生的话,被录取的机会必然会大大的增加,只要在这一年中不出什么大问题的话,几乎可以说是机会百分百。尤其是上面提到过的专科生想进入日本的大学院的话,一般都会被建议先以“研究生”身份学习,花半年至一年的时间作准备,之后再参加正式的大学院入学考试。
4.指导教授点,进大学院事半功倍
在日本,基于尊重学术研究者的前提,多数大学会赋予指导教授很高的决定权。其中也包括了在招收院生时的录取优先权。留学生申请大学院时,虽然必须经过各类的考试,但是指导教授的意见常常可以左右结果。在日本报考大学院,通常报考时就先指定指导教授,如果能和教授取得联络,获是教授对你的能力和研究热情的认可,就算是已经成功了一半。
5.跨专业报考须付出更多努力
日本大学院的招生简章上大多并未规定必须是与所报考的研究方向相关的科系毕业,因此跨专业报考并不是不可能。不过,前提自然是必须事先已经对相关研究主题有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能够提出具体的研究计划书,让教授能够相信,即使你大学时不是学的相关专业,但你有足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眼光来完成这一领域的研究任务。而且入学后,教授也可能会要求先进入该大学学部的相关院系内修学分或旁听,以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
6.一年二次报考机会
多数大学院会在每年的6-8月开始发放招生简章,考季最早从8月开始举行,时间最长延续到隔年3月份,这是因为部分学校实施二次招生的缘故。第一次招生时间原则上在8月-10月间,称为“秋季考试”,第二次招生时间原则上自入学当年的1月-3月,称为“春季考试”。不论是参加秋季还或春季考试,入学时间通常都是在4月,也有少数的大学有10月入学,两年后的10月毕业的课程,但是10月毕业的话,找工作有诸多不便,所以并不多见。
秋季考试的结果通常在年底以前就会放榜,因此,在安排报考学校的时候,就可以事先留意哪些学校有设置二次招生的规定。这样,除了增加考试的机会外,也可以降低万一秋季考试幸落榜的风险,秋试不成,可以再参加同校或他校的春试。不过,有些学校会视第一次招生的结果,来决定第二次招生是否要举行,或者做名额上的调整。
三、大学院应考准备五须知
报考日本的大学院,不需要像报考学部一样参加统一的留学生考试,而只需要参加所报考大学自己的考试即可。目前,仅极少数大学院可以根据书面资料审查直接录取国外的学生,绝大部分仍要求外国籍报考者必须在日本国内参加入学考试,首先必须递交各种“书面资料”以及“研究计划文”等项目的笔试,最后是“面试”的关卡。
1.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的工作越早做越有利。哪里有适合自己的大学院,考试需要准备些什么,着手得越早,才能够准备得越充分。
比较权威的综合网站有日本留学情报数据库(JPSS)的网站:;研究开发支援综合数据的网站:;财团法人亚细亚学生协会出版的《大学院入学案内》,晶文社出版的《大学院受验案内》等。另外,最详细的资料还应该索要各个大学院的报号生简章。
2.联系指导教授
前面提到过,不论你的入学过程是以研究生的身份入学,或者通过学校行政程序参与跟日本学生相同的入学院生考试,多数学校都会希望您能先自行与指导教授取得联系,并且取得教授初步的入学许可,因此进入大学院过程中,与对方研究室指导教授取得联系是相当重要的步骤。
最初和指导教授取得联络时,虽然不必把所有的资料统统递交,有几项基本材料是必须包括的,例如大学的任课教授的推荐信、个人履历表、毕业论文以及研究计划等等都随函附上。和指导教授的联络信函中必须有简明的自我介绍(学历表)、所属单位、研究主题、再就是来信的主要目的。若是曾通过某位教授或前辈推荐,就要把该教授或前辈的姓名与所属单位交代清楚。
要积极争取登门拜访教授的机会,一旦有了登门拜访的机会还可以搜集到许多研究室情报,特别是师长与学生间的互动气氛、教学方式、或是向自己就读该学校的前辈询问一些相关问题,帮助自己进一步确认是否还要申请该校研究科。请求拜访研究室的书信可参考此网站。
注意:1*如果想和教授见面,一定要预先以电子邮件或书信联系,取得教授同意,确认时间,切不可突然前往。
2*不要在同一所志愿校拜访太多位教授,乱枪打鸟效果不一定好。
3.写研究计划书
研究计划书说是资料审查中最重要的评判对象,简单而言,它是一份可以让教授快速了解你在过去,现在与未来里,对你所申请的这一专业领域的认识、作为与抱负。不过要注意研究计划书不是论文,不必硬挤出一个完整的研究成果,因为你还只是处在研究前的准备阶段,具体研究工作还是要到进入大学院后再进行。但是必面让教授知道你对研究课题有自己的想法,以及未来想要从事的研究课题的基本架构与蓝图。
很多人在写大学院的入学理由或者面试的时候经常讲“日本的**先进”,“为了学习**”,所以想报考大学院。这种说法是绝对错误的。因为大学院是做研究的地方,而不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是要用在之前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来探究崭新的未知的领域,得出你自己的见解和结论,也就是你自己的研究成果。所以在报考大学院的时候,首先要定好自己的研究课题或者研究方向,切记进入大学院的目的是“研究”而不是“学习”,如果你完全没有感兴趣想钻研的课题,那么指导教授自然会认为你根本没有进入大学院的必要。
一份完整的研究计划书应依照:题目,摘要(研究的概要),背景,目的,研究方法写实施(计划),研究意义,以及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做约2-4千字左右的具体陈述。
4.准备语言考试
日本的大学院对日语水平的要求一般不高。通常要求有日语能力考试1级成绩就可,并不要求1级合格。最近一部分日本大学还推行全部用英语讲课的国际化课程,所以即使你没有学过多少日语,只要你有比较好的英语能力,也同样有机会。
如果有一定的日语基础,可以阅读一些专业领域的日语书籍,既可以增进语言能力,也可以增进专业方面的知识。不要以为专门科目比别人强,就忽略语言这一科,不到平均水准者可能会因此被淘汰掉。
5.做专业考试的准备
准备专业考试时,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可以多做该校的往年入学考题的练习,另一个方法是将过去大学学过的东西拿出来再复习一个番,从基本着手。考题的内容多为针对基础科目,也可能参考学部用书以及该研究科过去的论文发表,形式多为问答题,给考生最大的发挥空间。往年考题搜集部分,如果人在日本当地搜集自然会方便许多,学校图书馆内就有过去的题目,民间出版社也会出版参考模拟的对策书籍。现在也有许多学校会把往年考试题放在网上提供下载,在海外想要直接报考院生课程者,也可以利用这样的途径去搜集,或者可以先查询好需要的书籍,委托当地朋友或者国内的日系书店代为购买。但是大学院的试题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即使做遍了往年的试题,也不代表就能碰到类似的问题,所以平时就必须积极涉猎该领域相关的书籍,这样对笔试小论文的部分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国外办事处
您所在的位置: > >
你还在误解日本大学院研究生课程吗?
标签:出国留学 申请 日本
近来有很多同学和家长在咨询日本研究生课程的时候有一些误区和不清楚的地方,想想还是得总结一下,让大家多一个角度来了解日本的大学院研究生课程。
研究生的概念
不同于国内&研究生&的概念,在日本,&研究生&是一种制度,是专门为外国留学生设置的一项政策。可以简单理解为大学院预科,但是在日本,预科是叫做&别科&的,所以只能约等于。(插播一句:另外,日本还有一个&研修生&,这个完全属于劳务输出的范畴,在留资格是完全不一样的。)
为什么有这个政策呢?根据我和当时一起在日本奋斗的小伙伴的理解,一来日本的开学时间是每年的4月,而我大天朝是每年6月或7月就毕业了,中间必定有一个空白期。可以利用这个空白期提前去到日本适应文化、风俗和生活。
另外,日本的大学院需要参加院生考试且合格才能进入学习。为了很好的衔接日本大学院的学习,准备大学院院生考试,每年10月应届毕业生可以作为研究生进入大学学习。
请不要瞧不起研究生课程
通过在日本的语言学校工作和目前的工作,我有一个很大的感受,有些日语很好的同学(其中不乏日语专业的同学和已经考取N1证书的同学),都对研究生课程不以为意。但是呢,我们都知道日语考试是没有写作的,书面日语和日常的用语都有太多的不同,就算有N1,专业过级,也不代表日语水平就能够完全适应日本的生活。我曾经去某地的日语培训学校出差,跟校长交流过&自行车&这个词在书面和口语中的不同,校长也是头一次听说。可见,证书和实际运用是两回事。
另外,由于教育、观念、学习方式等的不同,很多同学在撰写研究计划书的时候,往往都是高大全,完全get不到日本导师要的点。这就是为什么即使语言过关了,也建议同学们在研究生课程过渡一下,适应上课的节奏和风格,因为填鸭式的教育,在国外是行不通的,必须自己思考、发散。我见过太多带着中国式听课风格去日本读书的孩子,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适应,影响了学业、心情和生活。
研究生课程阶段做点儿啥?
关于研究生读多长的问题。按照各学校的规定,研究生课程从半年至一年半(少数有两年)不等。有很高日语基础的同学,10月入学后就可以马上报名院生考试,通过一系列的复习,顺利进入来年4月的院生课程。
那么怎么利用研究生课程期间的时间呢?首先,我们的目标是院生考试合格,所以,准备考试是最重要的。除了跟前辈多讨经验外,在报名院生考试后,可以跟学校索取往届考题,大量的练题。另外,除了参加院生的ゼミ(讨论课)之后,建议也参加学部的ゼミ。同时,院生考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面试,而且是整个系上的老师都要来面试你,可谓一场&以一敌多&的硬仗。那么在平时,除了自己导师的课程要上之外,还可以旁听一下其他老师的课程,再不济也能混个脸熟嘛。这就是研究生课程被理解的&旁听生&的所在,不过,&特别听讲生&才是日本旁听生的说法。
所以,研究生课程就是独一无二,开设给想要进入日本大学院读修士的外国学生的课程,有自己的魅力,安安静静的做个优秀的日本大学院研究生,有何不好呢?
内蒙古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新通专家解答之后,系统会将答案发送到您填写的E-mail里)
您还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版权及免责声明1、如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请务必注明出处:新通教育网();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天澳际留学专家为大家讲解留学日本。
  一.好考
  众所周知,国内考研的人数每年持续增长,2013年更是增长到180万。而日本的考研人数不到10万。而日本的大学数量是700多所,中国的公办大学数量是800多所。
  做一个简易的计算。180万除以800所大学,中国平均每校有2250人报考。而在日本,10万人除以700所大学,平均每校只有142人报考。中国学生没日没夜苦读,只为了在这2000多人里脱颖而出,而日本学校平均每所只有100多人报考。
  难易程度可想而知。日本有10倍于中国的丰富的大学资源,更容易进入优质的大学院。
  就目前趋势来看,国内今后考研的人数还会继续增加。但是,日本考研的人数会越来越少。源于两大社会问题:
  1. 人口老龄化。
  2. 少子化,年轻人结婚越来越晚,结婚后越来越不喜欢生孩子。
  两点造成了日本人口增长率为负数。而那么多的大学,出现了大学招生不足的严重问题,因此日本政府在2008年推出30万留学生政策,放宽留学门槛,希望吸收海外留学生来解决招生不足的问题。
  二.优质的研究生教育,提升竞争力
  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大学,日本有6所。分别是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名古屋大学、东北大学。而中国内地只有两所: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两所大学难考的程度,想必不用多说。
  如果本科所读的院校不是那么有名,去日本留学,考取日本名校的可能性更大,可以提升日后就业竞争力。
  如果本科所读的院校是重点大学,那么去日本考取更好的名校,不断提升自己。
  三.费用低
  日本读研的学费与英美澳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是最低的。加上从2012年10月开始,日元贬值。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喜讯。花更少的钱,接受更优越的高等教育。在日本留学期间,留学生还可以向日本的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资格外活动许可”,如果申请到就可以进行合法的打工了。按洗碗洗盘子这类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来算,最低每小时800日元。按每周打工28小时计算,一个月可以有89600日元的收入。不但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且能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
  四.奖学金
  奖学金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文部省、各财团、各社会团体的奖学金,各大学还有丰富的学费减免制度。只要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奖学金,因为种类的多样性,得奖几率大大增加。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教育部认证的出国留学服务机构。官方网站:www.aoji....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