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屑制Al(OH)3中稀naoh和alcl3的作用?

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H+和碱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请根据以下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实验1】用酚酞试液(1)向一锥形瓶中倾倒20g质量分数为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2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结果精确到0.1%).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填一操作名称)使其析出.用酚酞作指示剂可逐滴控制酸、碱溶液反应的量,视觉效果灵敏,操作简便.【实验2】用pH试纸(2)向一支试管内倒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滴入盐酸,边滴边振荡.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沾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因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反应进程,需间隔数滴多次检测溶液的pH,所以每使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前,必须进行洗涤擦拭的预处理.【小&&结】(3)除了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外,还可用加入铁(填方法)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解:(1)酚酞遇到碱性溶液变红色,遇到酸性和中性的液体不变色,滴加盐酸后只要酚酞由红色变成无色,就证明没有氢氧化钠了,两者发生了反应,设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40&&&36.5& 58.5& 3.65%×20& x=x=1.17g,反应后的溶液质量是:20+20=40g,所以反应后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0%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所以可以蒸发溶剂使晶体析出,故答案为:无色,3.0%,蒸发溶剂;(2)蘸取的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生成碳酸钠,所以蘸取之前,需要清洗,防止影响实验效果,故答案为:洗涤擦拭;(3)加入铁或者是碳酸钙或者氧化铜等不溶于水但是和盐酸反应能够由明显现象的物质,当氢氧化钠无剩余,这些物质会发生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从而证明溶液中氢氧化钠的完全消耗.故答案为:加入铁(碳酸钙或者氧化铜等不溶于水但是能够和盐酸反应对应明显现象的物质).(1)根据酸碱指示剂在酸碱盐中的显色进行分析;根据滴加盐酸的量利用方程式中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进行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极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进行分析;(3)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存在盐酸进行判断.由于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因此要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颜色往往较为困难.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后,设计出了三套能较长时间观察Fe(OH)2沉淀颜色的装置,如图.1.根据装置①,要想达到实验目的,应先挤胶头滴管____(填“A”或“B”)2.利用装置②,所用试剂为NaOH溶液、铁屑、稀硫酸,(1)试管A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试管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2)为了制得Fe(OH)2白色沉淀,现准备进行如下操作:先向试管A和B中加入试剂,然后____(“打开”或“关闭”)止水夹,塞紧塞子,接下来的实验步骤是____3.装置③时利用电解原理来达到实验目的.(1)电极材料是铁棒(Fe)和碳棒(C),A极应为____(填材料的元素符号)(2)电解质溶液可选用____(填选项序号)A.NaCl溶液B.CuSO4溶液C.Na2SO4溶液D.NaOH溶液(3)该实验准备选用一种有机物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该有机物可以是____.-乐乐题库
& 制取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知识点 & “由于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气氧化成...”习题详情
13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59.8%
由于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因此要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颜色往往较为困难.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后,设计出了三套能较长时间观察Fe(OH)2沉淀颜色的装置,如图.1.根据装置①,要想达到实验目的,应先挤胶头滴管A(填“A”或“B”)2.利用装置②,所用试剂为NaOH溶液、铁屑、稀硫酸,(1)试管A中加入的试剂是稀H2SO4、Fe屑试管B中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2)为了制得Fe(OH)2白色沉淀,现准备进行如下操作:先向试管A和B中加入试剂,然后打开(“打开”或“关闭”)止水夹,塞紧塞子,接下来的实验步骤是检验试管B出口处排出的H2的纯度,当排出的H2已经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3.装置③时利用电解原理来达到实验目的.(1)电极材料是铁棒(Fe)和碳棒(C),A极应为C(填材料的元素符号)(2)电解质溶液可选用ACD(填选项序号)A.NaCl溶液&&&B.CuSO4溶液&&&&&C.Na2SO4溶液&&&&&&D.NaOH溶液(3)该实验准备选用一种有机物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该有机物可以是苯或煤油等.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由于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因此要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颜色往往较为困难.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后,设计出了三套能较长时间观察Fe(OH)2沉淀颜色的装置,如图.1.根据装置①,要想达...”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由于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所以应先挤胶头滴管A,反应生成氢气排掉反应装置中的空气;2.(1)A装置内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此时打开止水夹,氢气进入B装置,排除装置内的空气,然后关闭止水夹,A内压强增大,将生成的硫酸亚铁压入B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2)Fe(OH)2遇到氧气会被氧气氧化成Fe(OH)3,所以在制取氢氧化亚铁时,要隔绝氧气.打开止水夹时,装置A中产生的氢气通过导管进入装置B中,当装置B中的空气全部排出时收集到的氢气为纯净的氢气,此时装置B中不含氧气对反应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不再产生影响,据此分析解答;3.(1)连接原电池正极的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根据电解的原理和实验的目的,选择的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到电子,在碳极析出;(3)Fe(OH)2遇到氧气会被氧气氧化成Fe(OH)3,需选用一种有机物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该有机物的密度需比水小,且与水不反应不互溶.
解:1.氢氧化亚铁不能与氧气接触,装置中含有空气,所以须先滴硫酸,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04=FeS04+H2↑,生成氢气排掉反应装置中的空气,从而达到防止被氧化的目的,故答案为:A;&2.(1)若要在该装置中得到Fe(OH)2白色絮状沉淀,先打开止水夹,A装置内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把导管中的空气排入B中,并且通过出气口排出,使氢氧化亚铁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达到防止被氧化的目的,关闭止水夹,A内压强增大,将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能够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且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亚铁,同时通过出气口排出,所以试管A中加入的试剂是稀H2SO4、Fe屑,试管B中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故答案为:稀H2SO4、Fe屑;NaOH溶液;(2)此题涉及气体生成与检验,所以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完毕在装置中加入试剂并塞上塞子,打开止水夹,A中生成氢气进入装置B,要检验装置B中空气是否排尽,要在装置ⅡB管口检验气体的纯度,待气体纯净,关闭止水夹,A中气压增大,使A中的药品进入B中,与B中的药品反应得到氢氧化亚铁,故答案为:打开;检验试管B出口处排出的H2的纯度,当排出的H2已经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3.(1)利用电解法制取氢氧化亚铁,电极材料是铁棒(Fe)和碳棒(C),需将单质铁变成+2价的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接铁棒,故答案为:C;(2)利用电解法制取氢氧化亚铁,阳极铁电极失去电子,阴极水中的氢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同时生成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二价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若选用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中铜离子得电子,在碳棒上析出,得不到氢氧化亚铁,故答案为:ACD;&(3)苯和煤油密度都比水小,且与水不反应不互溶,浮在溶液的上方,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防止Fe(OH)2被氧气氧化,故答案为:苯或煤油等.
本题考查了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分析判断,电解原理的应用实验方案的判断,掌握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以及注意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分析应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由于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因此要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颜色往往较为困难.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后,设计出了三套能较长时间观察Fe(OH)2沉淀颜色的装置,如图.1.根据装置...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由于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因此要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颜色往往较为困难.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后,设计出了三套能较长时间观察Fe(OH)2沉淀颜色的装置,如图.1.根据装置①,要想达...”主要考察你对“制取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制取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
与“由于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因此要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颜色往往较为困难.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后,设计出了三套能较长时间观察Fe(OH)2沉淀颜色的装置,如图.1.根据装置①,要想达...”相似的题目:
甲、乙两同学欲制取纯净的Fe(OH)2,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试验.A管中是Fe和稀硫酸,B管中是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甲:先夹紧止水夹a,使A管开始反应,一段时间后在B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液面上升,②&&&&.此时B中发生现象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同学乙:先打开止水夹a,使A管中物质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a.实验中在B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主要是&&&&.同学乙在开始阶段进行的操作,主要的实验目的是:&&&&.(3)你认为&&&&(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可制取纯净的Fe(OH)2.
下列各种制备Fe(OH)2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Fe(OH)2,通电后溶液中产生的白色沉淀能保持较长时间不变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只能用铁作甲电极和乙电极甲电极上有氢气逸出烧碱溶液注入容器前,需先煮沸可用食盐水代替烧碱溶液
“由于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气氧化成...”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Fe(OH)2,通电后溶液中产生的白色沉淀能保持较长时间不变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33、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的方法.(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方法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
2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3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由于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因此要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颜色往往较为困难.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后,设计出了三套能较长时间观察Fe(OH)2沉淀颜色的装置,如图.1.根据装置①,要想达到实验目的,应先挤胶头滴管____(填“A”或“B”)2.利用装置②,所用试剂为NaOH溶液、铁屑、稀硫酸,(1)试管A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试管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2)为了制得Fe(OH)2白色沉淀,现准备进行如下操作:先向试管A和B中加入试剂,然后____(“打开”或“关闭”)止水夹,塞紧塞子,接下来的实验步骤是____3.装置③时利用电解原理来达到实验目的.(1)电极材料是铁棒(Fe)和碳棒(C),A极应为____(填材料的元素符号)(2)电解质溶液可选用____(填选项序号)A.NaCl溶液B.CuSO4溶液C.Na2SO4溶液D.NaOH溶液(3)该实验准备选用一种有机物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该有机物可以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由于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因此要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颜色往往较为困难.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后,设计出了三套能较长时间观察Fe(OH)2沉淀颜色的装置,如图.1.根据装置①,要想达到实验目的,应先挤胶头滴管____(填“A”或“B”)2.利用装置②,所用试剂为NaOH溶液、铁屑、稀硫酸,(1)试管A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试管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2)为了制得Fe(OH)2白色沉淀,现准备进行如下操作:先向试管A和B中加入试剂,然后____(“打开”或“关闭”)止水夹,塞紧塞子,接下来的实验步骤是____3.装置③时利用电解原理来达到实验目的.(1)电极材料是铁棒(Fe)和碳棒(C),A极应为____(填材料的元素符号)(2)电解质溶液可选用____(填选项序号)A.NaCl溶液B.CuSO4溶液C.Na2SO4溶液D.NaOH溶液(3)该实验准备选用一种有机物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该有机物可以是____.”相似的习题。碱溶液具有许多共同性质的原因是,碱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OH-,碱的化学性质如下:①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注意:对于难溶的弱碱如:Cu(OH)2、Fe(OH)3、Al(OH)3、Mg(OH)2,由于在溶液中难电离,不能形成溶液,所以不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②(p190)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分别写出CO2与NaOH、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CO2+Ca(OH)2=CaCO3↓+H2O固体NaOH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能和二氧化碳反应.③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碱和盐.分别写出CuSO4溶液与NaOH溶液、C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CuSO4+Ca(OH)2=Cu(OH)2↓+CaSO4其中,CuSO4与Ca(OH)2的反应是农业上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反应.写出Na2CO3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④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解:由于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因此碱溶液具有共同的化学性质,如: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都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都能和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都能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碱和新的盐,其中后两者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OH-,①蓝,变红②盐 水 CO2+2NaOH=Na2CO3+H2O,CO2+Ca(OH)2=CaCO3↓+H2O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能和二氧化碳反应③碱& 盐& CuSO4+2NaOH=Cu(OH)2↓+Na2SO4,CuSO4+Ca(OH)2=Cu(OH)2↓+CaSO4波尔多液& Na2CO3+Ca(OH)2=CaCO3↓+2NaOH抓住碱的化学性质,理清能和碱发生反应的物质:酸碱指示剂、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某些盐溶液.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l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已发现的元素进行研究,制作了元素周期表(如表是其片断),并在他的元素周期表中留下了许多空位代表尚未发现的新元素,其中就预言了“类铝”这种新元素.材料二:l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公布了他发现的新元素镓(元素符号为Ga)的性质:镓是银白色金属,密度4.7g?cm-3,能与沸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镓.不久,他收到门捷列夫的来信称:镓就是我预言的“类铝”,其密度应在5.9g?cm-3~6.0g?cm-3之间.材料三:l876年,布瓦博德朗将金属镓提纯后测得镓的密度为5.94g?cm-3,从而验证了元素周期表的正确性.随后科学家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空位,按图索骥,发现了许多新元素.目前金属镓广泛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常见化合价为+3.根据你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1)镓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31,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3;(2)请根据上述材料,总结金属镓的有关知识: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密度为5.94g?cm-3;化学性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Ga+6H2O$\frac{\underline{\;\;△\;\;}}{\;}$2Ga(OH)3+3H2↑;用途:制造半导体材料;(3)氢氧化镓与氢氧化钠都具有碱的性质,则氢氧化镓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的化学式为
Ga2(SO4)3.
(1)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离原子核最远的是最外层,依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即可解答;(2)物质的色、味、态、熔、沸点、密度、硬度、水溶性等属于物理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热解性等,通常描述的语句中有能、可以、可等字眼儿进行解答;(3)由于镓常见化合价为+3,硫酸根的根价为-2,利用十字交叉法即可写出化学式.(1)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31;最外层电子数为:3;(2)根据物质的色、味、态、熔、沸点、密度、硬度、水溶性等属于物理性质,从题中可知镓的物理性质为:镓是银白色金属,密度为5.94g?cm-3;根据镓能与沸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镓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Ga+6H2O$\frac{\underline{\;\;△\;\;}}{\;}$2Ga(OH)3+3H2↑;根据目前金属镓广泛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可知镓的用途为:制造半导体材料;故答案为:银白色金属,密度为5.94g?cm-3;& 2Ga+6H2O$\frac{\underline{\;\;△\;\;}}{\;}$2Ga(OH)3+3H2↑; 制造半导体材料;(3)由于镓常见化合价为+3,硫酸根的根价为-2,利用十字交叉法写出硫酸镓的化学式为:Ga2(SO4)3;故答案为:Ga2(SO4)3&&& .(2009●厦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l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已发现的元素进行研究,制作了元素周期表(如表是其片
13&&&& Al铝26.98
14&&&& Si硅28.09
类硅断),并在他的元素周期表中留下了许多空位代表尚未发现的新元素,其中就预言了“类铝”这种新元素.材料二:l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公布了他发现的新元素镓(元素符号为Ga)的性质:镓是银白色金属,密度4.7g?cm-3,能与沸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镓.不久,他收到门捷列夫的来信称:镓就是我预言的“类铝”,其密度应在5.9-6.0g?cm-3之间.材料三:l876年,布瓦博德朗将金属镓提纯后测得镓的密度为5.94g?cm-3,从而验证了元素周期表的正确性.随后科学家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空位,按图索骥,发现了许多新元素.目前金属镓广泛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常见化合价为+3.(1)镓元素的质子数为31,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2)请根据上述材料,总结金属镓的有关知识: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密度为5.94g?cm-3;化学性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Ga+6H2O$\frac{\underline{\;\;△\;\;}}{\;}$2Ga(OH)3+3H2↑;用途:制造半导体材料;(3)氢氧化镓与氢氧化钠都具有碱的性质,则氢氧化镓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的化学式为Ga2(SO4)3;(4)请从上述周期表片断中查出硅元素的一种数据,并指出其含义: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28.09 或 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为14;(5)上述材料中,化学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其关系是镓元素的发现应用了实验研究方法.
(1)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离原子核最远的是最外层,依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即可解答;(2)物质的色、味、态、熔、沸点、密度、硬度、水溶性等属于物理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热解性等,通常描述的语句中有能、可以、可等字眼儿进行解答;(3)由于镓常见化合价为+3,硫酸根的根价为-2,利用十字交叉法即可写出化学式.(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5)依据题意进行分析解答.(1)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31;最外层电子数为:3;(2)根据物质的色、味、态、熔、沸点、密度、硬度、水溶性等属于物理性质,从题中可知镓的物理性质为:镓是银白色金属,密度为5.94g?cm-3;根据镓能与沸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镓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Ga+6H2O$\frac{\underline{\;\;△\;\;}}{\;}$2Ga(OH)3+3H2↑;根据目前金属镓广泛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可知镓的用途为:制造半导体材料;故答案为:银白色金属,密度为5.94g?cm-3;& 2Ga+6H2O$\frac{\underline{\;\;△\;\;}}{\;}$2Ga(OH)3+3H2↑; 制造半导体材料;(3)由于镓常见化合价为+3,硫酸根的根价为-2,利用十字交叉法写出硫酸镓的化学式为:Ga2(SO4)3;故答案为:Ga2(SO4)3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28.09或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为14;故答案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28.09& 或& 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为14;(5)根据题意:镓能与沸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镓,可推断:镓元素的发现应用了实验研究方法;①考生能从两种以上化学研究方法进行说明即可:如:化学研究方法有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化学理论研究要得到实验研究的验证化学实验研究为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化学理论研究为化学实验研究提供了方向②考生能从一种化学方法或具体方法进行说明也可,如:化学研究可以使用理论和推理的方法化学研究可以使用实验的方法元素周期表研究使用了理论(模型、猜想)的研究方法镓元素的发现应用了实验研究方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aoh和alcl3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